高盛外資分析師去年講 #聯電(2303)也神準,
今年能否再來一次?
隊長幫同學們整理,聯電法說會一點基本資料,
給大家參考~
✔️大和:聯電法說會摘要2021.07.28
公司強調(以下內容好像在聽台積電(2330))5G、DT、IoT、EV mega trend龍系金A!真的沒有看到景氣/需求轉折,目前每個製程都滿的不得了,N28占比將持續提高(EBITDA GM較高推升整體毛利率),再加上漲價反應公司價值,不論是營收、GM都將繼續成長,目前訂單能見度已到2022年底,需求成長> 供給成長趨勢不變。
Q2營收509億元(季增8%、年增15%);GM 31.3%、OPM 22.2%。N22/28占營收比20%,產能利用率100%+,EPS 0.98元,wafer出貨片數(8”)2.4m。
Q3 guidance:出貨量成長1%qq、價格增加6%qq、GM mid 30%、UTR 100%+。
2021 capex重申$2.3b,未來2年折舊每年下滑<5%,2Q23 P6廠建廠主要費用會提在2022年,2021年只有一點點。 Opex ratio維持在30%營收,絕對金額會增加但嚴控比率。
2021年、2022年靠去瓶頸擠出3%/6%yy產能。2021漲價預估10%~13%(mix+漲價),2022年強勁需求持續。
✔️元大投顧:聯電Call Memo 2021.07.28
1.重點摘要:
● 2021年Q3/2021年財測:晶圓出貨增加1%~2%,美元計ASP增加約6%,GM~35%,CUR 100%,2021年Capex 維持2.3 US bn。
● 全部製程的產能都已經滿載,CUR都超過100%。28nm需求很好,長期會讓EBITDA margin有提升空間(28nm相比其他製程有更高的EBITDA margin),也會讓GM有提升空間。
● 2021年產能可以增加3%,2022年還可以再增加6%。2021年Q2 ASP增加是調漲價格和產品組合改善各占一半,021年Q3 ASP增加主要是因為12”和8”調漲價格。
2.營運概況與展望:
● 2021年Q2 營運成長來自5G採用率提升和數位轉型,CUR超過100%,ASP增加約5%,晶圓出貨量增加約3%。28nm應用未來將持續增加,包含4G/5G相關產品、數位電視等。
● 2021年Q3營運動能來自5G和EV,晶圓出貨和ASP都將再增加,12”和8”產能緊缺將持續,毛利率將因為產品組合改善和漲價,仍有再提升空間。除了28nm外,聯電22nm營收比重也將提升,主要來自OLED DDI、RFSOI和Image application。
● 12吋產能增加,約當8吋產能3Q21約增加1%。季產能為2,387千片,相較2Q21的2,370千片增加。
● 2021年Q3/2021年財測:晶圓出貨增加1%~2%,美元計ASP增加約6%,GM~35%,CUR 100%,2021年Capex 維持2.3 US bn。
3. Q&A:
Q1:28nm和40nm似乎很緊,P6的產能可以選擇哪些?
A1:P6的產能主要28nm,但未來可以升級到22nm。除了28nm以外也有一些40nm的產能。Capex會很謹慎,會確保有客戶支持。
Q2:價格看法?
A2:不評論價格。2021年Q4需求仍會很強勁,客戶也意識到產能的重要。新的green field fab建置需要2年,2020年~2025年晶圓代工將因為5G、HPC、EV、IoT而快速成長。關於價格回落部分,不評論價格,但會透過現在產能緊缺的機會調整好產品組合。
Q3:LTA?
A3:LTA讓新產能可以維持健康的CUR,細節不便透漏,但LTA有很嚴謹的規畫,確保UMC營運成長。
Q4:股利政策?
A4:Pay out ratio不小於60%,股利發放跟著EPS成長一起增加。
Q5:GM?
A5:主要是漲價和產品組合變好,未來LTA會保障2023年P6的營運。
Q6:P6以外的ASP在down cycle怎麼辦?
A6:還沒看到其他產能價格有回落,但已經準備好應對這些狀況,不能保證未來沒有下降循環,聯電會持續優化產品組合。
Q7:28nm和14nm有tech gap嗎?
A7:對於自己有的製程競爭力有信心。客戶能接受漲價也是因為聯電的產品有競爭力。
Q8:中國廈門廠狀況,有擴產28nm的計畫嗎?
A8:長期GM、OPM、ROE展望? 廈門26.5K/wpm的產能已經滿載。GM會因為產品組合和價格影響,會持續改善毛利率。
Q9:28nm營收比重還有提升空間嗎?45nm營收比重是不是會下滑?A9:全部製程的產能都已經滿載,CUR都超過100%。28nm需求很好,長期會讓EBITDA margin有提升空間(28nm相比其他製程有更高的EBITDA margin),也會讓GM有提升空間。
Q10:2021年Q3 ASP增加6%是來自哪?
2021年Q2 ASP增加是調漲價格和產品組合改善各占一半,2021年Q3 ASP增加主要是因為12”和8”調漲價格。
Q11:福建晉華對財務有影響嗎?
A11:沒有。
Q12:去瓶頸能增加的產能有多少?
A12:2021年產能可以增加3%,2022年還可以再增加6%。
Q13:P6主要是28nm和22nm而已嗎?未來可以升級到14nm?
A13:可以升級到14nm。P6擴產選擇28nm聯電認為會是正確的選擇,根據客戶的反饋,28nm未來需求會很強。目前還沒有看到14nm應用有大幅度成長,未來如果有好的時機不會排除切入。
Q14:日本12M廠GM?
A14:GM會in line公司平均。
Q15:對於到2022年的需求看法?
A15:已經掌握2022年的實質需求,會持續和客戶密集溝通,雖然每個客戶有不同面向,但整體因為EV、5G等大趨勢帶來的強勁需求沒有改變。
Q16:ASP增加加速(2021年Q1 3%、2021年Q2 5%、2021年Q3 6%),2021年ASP會增加多少?
A16:2021年ASP目標增加10%~13%。2021年Q4需求結構性增加仍會持續。
Q17:Capex明年也是2.3 US bn水準嗎?
A17:P6會使用3.X US bn Capex,ramp時間會在2023年Q2。2022年的Capex會再之後給guidance。
Q18:客戶為何要從8”轉到12”?
A18:正常的migration會因為技術進步而發生,現在如果要為了產能而把8”轉到12”效果會很小,因為所有製程產能都很緊。
Q19:車用營收占比?未來會占多少?GM和公司平均相比?
A19:目前占比10%以下。車用營收相比去年增加20%,因應緊急需求。車用GM會有合理的ASP水準。
Q20:車用要什麼時候會超過10%?
A20:EV是很重要的成長動能,silicon content會持續增加,未來後勢看好,對於何時超過10%要邊走邊看,絕對金額會持續成長。
Q21:公司平均GM增加太快了,P6 margin會不會比公司平均低?
A21:長期會達到公司平均。
Q22:5G需求來自?
A22:5G會帶動WiFi 6、ISP、OLED DDI等應用成長,MCU和PMIC也會隨後跟上。
Q23:最近GM增加太快了,長期GM展望如何?
A23:會因為價格和產品組合增加GM,長期GM仍會持續改善,但無法給guidance,因為這相當於給ASP guidance。
Q24:CUR怎麼達到100%以上的?
A24:其實是100%,寫100%+是想表示產能利用率真的很高。
Q25:2023年折舊狀況?
A25:現在很難預測,設備的lead time很長,不確定性因素仍多。
--------------------------
以上資訊僅供參考~
再麻煩大家多多按讚分享,
您的支持與鼓勵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非常感謝!
------
🏆【張捷主流產業選股術 數位訂閱】
✔️主頁 → https://reurl.cc/NX3jke
🏆【2021張捷產業冠軍班 週二晚上課程】
✔️冬季現場班(10~12月)→ https://reurl.cc/Ag3GpY
✔️冬季直播班(10~12月)→ https://reurl.cc/qmYMog
日本gap價格 在 自炊食代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美國- 買爆美國OXO
此生最忙碌也最常被派出去開會的階段,正是剛生小孩前後一兩年。總是搭晨間班機直接到會場開會,然後在會議一結束搭當晚的飛機離開,去過的每個城市印象只有機場和旅館。偶爾有人提議在沒有會議的時段一起逛outlet,那真是我最喜歡的小確幸。以前的網購沒有現在來的方便,所以機會非常難得。
美國好多好好買的東西啊。小孩的衣服和繪本, Baby Gap和Gymboree,大人的Polo Ralph Lauren,我的 Estee Lauder。棉織品、家飾布也都讓人統統想搬回家。我一定會逛的還有Williams Sonoma,然後陷溺在烘焙器材、各種香料、廚房小道具,而忘了跟大家約定見面的時間。因為偶像 Martha Steward,我有一次還差點搬一台Kitchen Aid 回家。
絕對消費的美國,賣東西不是我們現在看到某某黑色星期五,1111或女王購物節的通路大促,就是比價格而已。光是商品本身的設計,為了刺激消費,各種貼心和美麗,推出成套成套,一系列一系列和節日應景商品,設計之細膩可愛是會鑽到妳心裡的那種。尤其是貼近生活的,如小孩的用品根本是寵溺到最高境界;家居用品也讓妳覺得應該按照四季更迭,把家裡的擺設換過一輪。他們就是很會用設計說故事,而不是只是空空地說故事行銷而已,產品很經得起考驗。
這些年,為了做愛女便當,因愛女喜歡日式,我開始傾向於日式料理,也幾乎只接觸日本的廚房用具。
我幾乎忘了美國是設計大國。
等到這次拿到OXO的商品,使用過後,發現真的不容小覷。再細細閱讀OXO品牌的由來,更是感動。其中包含設計者的心意,源自於丈夫對於飽受關節炎之苦的太太的疼惜;包括符合人體工學的設計,是測試再測試的科學精神。OXO就是這樣,跟很多美國家居品牌一樣,感性與理性兼具,有故事也有技術。
讓我最驚豔的是不滴漏玻璃油醋瓶2件組。白色簡約的設計,不說會以為是日系商品。最開心的是,我可以把我常用的油、醋裝進油醋瓶中,使用過後不必再擦拭,還可以依照角度控制油量。
而我的無印良品蔬菜脫水器破掉之後,想著要單買玻璃盆,每次都忘記,想說要不要買OXO好了,延宕著,也兩三年了。這次當我用了OXO按壓式蔬菜香草脫水器之後,更是驚為天人,天啊,也太容易了吧,輕輕一壓,幾乎不用花甚麼利器就一直旋轉,利用離心力脫水,設有停止按鈕,隨時可停。這對於我這個關節炎專用戶而言,簡直是一大福音。
https://youtu.be/hMS7dksCLpc
更有趣的是華麗三刀蔬果削鉛筆機,輕輕鬆鬆就可削出蔬菜條和薄片,我今天炒得胡蘿蔔櫛瓜麵和炸薯片都是用削鉛筆機做出來的。連愛女都玩得很輕鬆愉快。最近吃得多,動得少,可以晚餐用櫛瓜麵代替,輕食無負擔。
好好握薑蒜磨泥器也是解決主婦們的困擾,薑蒜磨泥器最大的缺點就是殘渣跟纖維會卡在磨泥器上,用甚麼工具都不好洗。而這個好好握薑蒜磨泥器可以用附的刮板輕輕鬆鬆刮下來,非常省事。
其他產品也都是貼心的好設計,比如適用不同食材的各種矽膠鏟、矽膠量杯、鋼盆、削皮器和矽膠筷……等,總之想要自炊生活更輕鬆,「工裕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為了紀念並謝謝美國致贈我們的250萬劑疫苗抵台,今天的晚餐是美式晚餐。
美式炸雞搭配炸薯片
番茄莎莎醬
蒜香櫛瓜胡蘿蔔麵
墨西哥辣肉醬Nacho 沙拉
牛肉法士達
——————————
【自炊食代 × 美國OXO 廚房料理、備料、烘焙工具 團購優惠中】
|團購網址|
https://p3.groupbuyforms.tw/odm8h
|本團優惠|
★ 全系列品項任選單件85折,三件以上79折
★ 滿額再加碼 ★
結帳滿$3000 贈品二選一 (送完為止)
「OXO掌中噴射刷」or「OXO隙縫頑垢清潔組」
|團購時間|2021/06/16~2021/06/23
|客服資訊|
客服LINE ID : @bfx9927k
客服信箱:line3c_service@creata.com.tw
電話:02-8932-2215 #116
(回覆時間:週一~週五10:00-18:00)
日本gap價格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比提升銷售量更重要!日本服飾產業藉由 AI 輔助,解決庫存問題
2021/05/16
by
陳泓儒
對零售業來說,「庫存」是一門相當不簡單的學問,透過庫存可以吸收季節性需求波動,維持生產過程平穩,然而,當商品滯銷堆在倉庫時,便會有倉儲成本,業者大多會以祭出換季大拍賣因應。
既然庫存那麼重要,適時導入 AI 協助管理便能夠更有效率。日本軟體公司「Full Kaiten」即開發出一套庫存管理軟體系統,將「減少庫存獲得最大的利潤」奉為宗旨,幫助許多企業大忙,甚至度過疫情危機。
藉由數據分析,有效減少庫存
過去零售業最怕商品不夠賣,總是先進貨再說,但若滯銷往往得不償失。日本電商集團 Felissimo 旗下子公司的代表理事葛西龍也相當有感,他說:「無止盡的進貨對企業是毫無幫助的。」該企業從 2020 年 9 月引入 Full Kaiten 的 SaaS 系統後,引入的產品數量減少,但銷售量卻比前年同期增長了 14%,營業額也增長了 3%。
Full Kaiten 的 SaaS 系統使用人工智慧(AI)分析過去的銷售數據,並預測商品的所有庫存何時售罄,以此去反推進貨量。不只如此,它還能判斷商品熱銷是因其本身受歡迎,還是純粹因為折扣,方便企業端調整自已的銷售組合。
雖然過去葛西會藉由數據分析調整企業內部策略,不過光是分析數據,就得花上 1 天的時間,現在有了 Full Kaiten 的幫忙,就能將決策時間縮短為半小時到 2 小時,並可能有驚人發現。
舉例來說,Full Kaiten 分析指出,平常客單價 5,000 日圓以下的顧客,若幫他們推出 5,000~7,000 日圓的商品組合,其實他們也會買單。知道這項消費趨勢後,企業就將銷量高的商品綑綁其他商品,銷售給適合的消費者,客人不但不會有拿到庫存貨之感,反而還會覺得「撿到寶」。
不該盲目決定特價商品
Full Kaiten 社長瀨川直寬在大學畢業時,先進入外資的新創公司擔任軟體銷售業務。2012 年,因理念不符加上妻子懷孕,瀨川決定轉換跑道,創業去賣母嬰用品,隨著業績蒸蒸日上,預付款項增多,2014 年瀨川發現自己的存摺,只剩 3 個月的營運資金,請財務檢視自家公司的營運狀況後,發現「增加庫存可以獲利」,於是他決定放手一搏。
瀨川在學生時期,就很善於使用軟體去做銷售數據分析,因此他也想將其複製進自家企業,但很快就踢到了鐵板,因為商品實在太多。最終瀨川只能盲目地選擇要打折商品並增加其庫存,雖然確實帶動了銷量,但仍舊無法解決過季、滯銷的問題。
半年後,他又再碰上一次經營危機。這次,他決定研發一款銷售模型,去觀察商品的銷售曲線,並試著在它過季前,找出能提高銷售額的販售組合或小量折扣,靠著庫存銷售分析,解決了公司第一次的經營危機。
2016 年,瀨川碰上了第二次麻煩。為了拓展新客,瀨川將自家母嬰用品的免運費用,從 8,000 日圓下修到 2,000 日圓。他原先預估:「此舉雖降低了客單價,但若增加了 40% 的新客,營收還是會增加。」想不到,新客成長不如預期,僅多了 20%,此舉不但讓公司出現虧損,也吃掉了營運資金。
硬撐了 4 個月後,瀨川還是妥協把免運門檻調回 8,000 日圓。他仔細反省了這項決策,發現客單價 8,000 日圓的客群,其實和平時只買 2,000 日圓的客群並不重疊,加上「免運」這項誘因沒有那麼大,當你調降這項服務費用時,消費者很難會多買一點,這筆減收的錢大部分不會回流到企業營收內,因此這項操作可說毫無收益。反倒若提升客單,讓鐵粉更願意購買,效益才會顯現。
歷經這次風波,讓瀨川在庫存銷售分析之餘,也開始了客單價分析。透過將客單價的價格帶圖表化,找出適合提高客單價的商品並加強銷售力道,幫助度過了這次危機。
別急著增加銷售,重點應放在增加利潤
隨著自家品牌藉由自己開發的系統,讓營運漸漸步上軌道,瀨川常被許多供應商問道「如何管理庫存?」為了讓這套系統造福更多服飾業者,加上妻子亦從旁建議:「何不乾脆專研系統賣出去?」瀨川在 2018 年 9 月將自己的嬰兒服飾產業出售,專研於 SaaS 系統。
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數據,日本服裝市場規模較 30 年前幾乎多了一倍,然而價格卻下降了 60% 左右,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整體工資減少,讓服裝支出也跟著下跌,服裝庫存問題變得愈來愈嚴重。瀨川指出,當前的銷售重點已轉為「減少銷售和增加利潤」。
因應疫情短期內看不到曙光,過度追求銷售規模反而會發生過度的價格競爭,大型企業在這個策略下便具有壓倒性的優勢,從 2020 年夏末開始,GAP、GU、UNIQLO 等公司已開始陸續降價去爭取客戶,讓中小企業易受打擊。
瀨川建議,這時候千萬不要盲目降低成本, 雖然短期售價降低會刺激銷量,但有時大訂單也會超過店家本身的銷售能力,且可能做不出與大企業的差異化。最終,毛利會因折扣銷售而減少,且極有可能還是滯銷。
瀨川也補充,即使沒有疫情,因為日本人口不斷減少,庫存太多的問題也會浮上檯面,透過使用 AI 分析,讓庫存減少且資源更有效率地運用,是 Full Kaiten 努力的方向。
附圖:Full Kaiten 的系統可透過 AI 協助企業管理庫存。
以往庫存過剩時,企業會推出特賣活動來清倉。
透過設定適合的客單價,協助企業創造最大收益。
資料來源:https://fc.bnext.com.tw/articles/view/1371?utm_source=article&utm_medium=read-a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