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山車站之高捷聯合開發RK1站正式啟動TOD大眾運輸導向聯合開發
今天上午舉辦的捷運 RK1 聯合開發說明會,是市府對外正式宣示啟動高雄聯合開發的起手式,非常感謝岡山在地 #邱志偉 立委服務處、#陸淑美 副議長、#黃秋媖 議員、 #高閔琳 議員丶 #方信淵 議員團隊丶 #宋立彬 議員團隊以及 #農業局王局長、#運發局侯局長、#岡山區公所 黃區長丶在地里長們及市府同仁前來共襄盛舉。今天活動場地原本是服務大岡山地區 64 年的果菜批發市場,從上個月 1 號起批發市場已經喬遷到河堤路重新開幕提供市民更優質的服務;至於批發市場原址土地則交給捷運局,配合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建設,由捷運局接手辦理聯合開發,承先啟後開創本基地下一階段的新任務與服務。
今天活動所在地的 RK1 基地,是高雄聯開第2案,面積3,518平方公尺,座落臺鐵岡山站西側,都市計畫規劃為商業區,捷運RK1岡山站西出入口設於基地內,並已規劃預連通口,未來到站的乘客、住戶或是消費者,從捷運站透過空橋直接進入開發大樓的 2、3 樓,到站即到店、到站即到家,大家享受聯開後的便利生活。目前高雄聯開首案─捷運橘線O4舊市議會站聯開案已於上個月 19 號公告甄求投資人,市府也擇定岡山路竹延伸線 RK1 為高雄第 2 案,請捷運局儘速近期將辦理聯開案公告,非常歡迎潛在投資人積極參與高雄聯合開發案件,與市府攜手創造地方發展價值。
每座城市發展的路徑與遭遇的挑戰各自不同,高雄捷運的誕生不同於北捷,高捷是政府攜手民間企業,一同出資興建後再交由民營公司(高捷公司)負責經營、自負盈虧,在慘澹經營中逐漸穩定成長。雖然在聯合開發的部分起步比較晚,但我鼓勵捷運局同仁多多自我學習,借鏡台北捷運聯合開發的經驗,也派員前往北捷局請益就教、參訪機場捷運線的站區開發成功經驗,高雄聯開可以走出不一樣的路。
過往的聯合開發運用除了捷運建設用地取得及建設經費挹注,對於推動地方發展其實扮演積極角色,聯開案透過公開招商結合民間資源,依地方特性引進零售、商場、百貨 辦公、住宅等產品。聯合開發是國內外運用已久的土地開發工具,必須與時俱進了,特別是在高齡少子化的時代,民眾對公共設施(用地)的需求已經轉變。參考台北的經驗,甚至 以善用聯開後市府分回的住宅單元推動社宅政策,所以我認為高雄未來的聯合開發可以更進化,在兼顧開發效益的前提下,應該去思考結合地方需求導入公共服務,包括日照、托嬰中心、運動中心等設施,以及考量地域性(路科、橋科)的 業關聯需求,提供青年朋友的安心住宅選擇。
重大交通建設推動是 #陳其邁 市長施政重點的四大優先之一,當我再次回到高雄市政府服務後,秉持市長的施政重點,盯緊各項交通運輸建設,從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林園線、黃線、輕軌復工、新台 17 線等重大案件,在高雄城市轉型過程中,落實交通建設是城市發展的第一步,透過眾運輸路網建置、綠色運具引入,並結合智慧交通、智慧治理的應用,是提高城市運作效率及都市安全的策略運用。
政府投注巨資的重大交通建設帶給市民更便利舒適的 移動生活,也需要市民朋友,以及外地造訪觀光客、商務人士來多加利用,間接促進都市各類產業活動的蓬勃發展,這才是政府擘劃重大交通建設的政策目的。因此,這段時間以來我已請捷運局儘快盤點全市聯合開發基地,並重新檢視聯合開發配套法令是否完備及到位,在未來幾年內高雄大眾捷運路網逐漸成形之際,此刻必須謀定捷運聯合開發發展策略,並藉此逐步落實 TOD 大眾運輸導向發展理念。
#RK1站聯合開發
#TOD 大眾運輸導向發展
高雄市政府捷運工程局KMRT
日照中心經營理念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臺北榮民總醫院大門 1959 vs 2019
上圖由中央社記者李壽康攝於1959年11月1日,「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幕典禮」在該院中央大樓大門前廣場舉行,由副總統陳誠主持,應邀觀禮者包括三軍首長、醫界人士,及外賓共計四百餘人。(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料庫)
謝謝我的表弟王建文特地幫我在榮總開幕整整60年後的2019年11月1日,於同地拍攝下圖。而上圖中的中央大樓也早在30多年進行改建工程,蛻變為目前的中正樓(1989年10月落成)。
1956年6月6日,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籌劃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於陽明山管理局北投鎮(今臺北市北投區)石牌舉行破土奠基典禮;當時的行政院院長俞鴻鈞親臨主持,有中外來賓數十人參加,包括美國經濟合作總署駐華安全分署長卜蘭德、美軍顧問團長史邁斯等人均在場觀禮。
1958年7月1日,耗資美金160萬元(當時折合新台幣8400萬元),費時兩年興建的臺灣榮民總醫院竣工落成。
1959年3月,臺灣榮民總醫院開始門、急診作業。
1959年11月1日,全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臺灣榮民總醫院」的臺灣榮民總醫院正式開幕,總收容量為610個病床。開幕典禮於當天上午10時在石牌該院門前廣場舉行,由當時的副總統陳誠主持,三軍首長、醫學界人士、該院員工及外賓四百餘人觀禮。陳副總統及美國大使館代辦葉格先行致詞,然後由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會主委蔣經國陪同陳副總統參觀該院設備與環境。首任院長為盧致德。
1963年5月22日,院名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略去原名裡的臺灣二字),簡稱榮民總醫院。
1966年9月27日,院名隨著退撫會更名而改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榮民總醫院」。
1969年,除榮民、公保外 ,台北榮總也開放勞保、一般民眾就醫,且於同年興建樓高12層的中正大樓(這棟中正樓在新的中正樓於1989年完工後,更名為思源樓),當時病床增至900床 , 每日門診達1500人次。
1971年,當時的行政院副院長蔣經國指示榮民總醫院與國防醫學院共同成立陽明醫學院(今國立陽明大學)以培養醫療人才。
1977年,第二門診大樓完工啟用 ,原樓高6層的建築物於1983年因門診人次增多而加蓋7、8樓。
1979年8月,行政院核定以10月31日先總統蔣公誕辰紀念日為「榮民節」,目的在使國軍退除役官兵永懷蔣公德澤,益勵忠貞、團結奮鬥、報效國家。
為了落實政府照顧榮民之宗旨,臺灣榮民總醫院於臺灣中南部地區先後籌建臺中、高雄兩分院,以支援輔導會所屬12所榮民醫院的醫療作業。
1982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正式開幕。
1984至1988年為更新計劃第二期,拆除中央大樓 ,改建成綜合醫療大樓「中正樓」,採國際標準的現代醫院設施,興建動力中心及附屬工程。
1985年5月,位於中正樓後方樓高10層的綜合大樓完工 ,定名為「長青樓」,依其名收住退役將官及一般暨癌症病患,並設有復健治療室。
1988年7月1日,臺灣榮民總醫院臺中分院獨立為臺中榮民總醫院,位於臺北的榮民總醫院同時更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簡稱臺北榮民總醫院。
1989年10月,新中正大樓落成。中正樓為臺北榮民總醫院最重要的建築物 ,也是天母、北投地區的地標,耗資新臺幣75億8千萬元,為地上24層、地下3層之 SRC 構造 ,頂樓設直升機停機坪,以備緊急救護之需。
中正樓的病房設計具人性化 ,所有病人使用的空間均有大型觀景窗,而且早在國內環保意識還不普遍的年代,中正樓的廁所就以節能減碳為主要設計,全部廁所都有對外窗能接收自然光線,避免廁所因為通風不良 、日照不足而有霉味 ,也因為這個構想 ,讓中正樓外觀不同於國內其他醫學中 心 ,看起來比較活潑有變化 ,且能符合現代醫療需求 ,並由原來的1816床擴充到目前的將近3000床。雖然病床數不斷增加 ,但對病人的照護並沒有因病床的增加而壓縮病人的使用空間 ,這要完全歸功於當初堅守尊重人性的設計。
1990年10月3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正式開幕。
1993年7月1日,臺北榮民總醫院高雄分院獨立為高雄榮民總醫院。
1997年元月,臺北榮民總醫院建置國內最早之榮陽數位化醫學圖書館,提供榮總、陽明同仁豐富、新穎之醫學電子書、電子期刊等數位化醫學資源。
1998年7月,在臺北市臥龍街設立「大我新舍門診部」輪派醫師駐診,提供該地區四千餘高齡單身榮民便利優質的醫療服務。
2000年及2001年,先後承辦臺北市立關渡醫院,及署立宜蘭醫院開公立醫院委託經營之先河,使當地居民也可以獲得與國家醫學中心同等級的醫療服務。
2002年6月,與財團法人中心診所醫院醫療技術合作,嘉惠臺北市東區居民。
2013年11月,隨著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組織調整,「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臺北榮民總醫院」正式更名為「臺北榮民總醫院」。
臺北榮總在成立之初,床位有610張,醫療服務對象僅限於在台退除役官兵,後來逐年開放及於榮眷、公、勞、農、漁保及一般民眾。並逐次興建一、二、三門診大樓,門診人數由最初每日200餘人次,增至目前每日約8000餘人次;因應門診量的增加,陸續擴增床位,目前擁有2932張(統計於2019年1月)。
目前臺北榮總的主要建築有中正樓、思源樓、長青樓、第一、二、三、湖畔門診大樓、致德樓、神經再生中心、身障中心、動力中心、科技大樓、護理館等;土地面積為30.36公頃,總樓地板面積為54萬5203.83平方公尺。
臺北榮總現有員工6443名(醫師1256名、護理人員3010名,醫事人員932名、技術人員305名、行政人員664名、技工工友276名,統計於2019年5月),組成堅強的醫療團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精確地為病患診治各種疾病。
在歷任院長及同仁辛勤耕耘之下,臺北榮民總醫院被列為國家級醫學中心,肩負病患醫療服務、醫事人才培訓及醫學研究發展三大任務,配合國家醫療政策,善盡政府照顧人民健康之責任。
1963年,由美國實業家柯柏先生在捐贈該院的「柯柏醫學科學研究館」正式啟用,是為國內最早成立醫學研究部門的醫院;在基礎與臨床並重的前題下,培育醫學研究人才,研發出多項領先國內的研究成果。
為能將研究成果產業化,利及民生,臺北榮民總醫院積極推動產學合作,已見成果;興建之醫學科技大樓,是結合基礎、臨床、資訊科技與實驗動物中心等尖端設施並符合安全環保標準之科技、人文並重的智慧型多功能研究空間,完成後將是國內第一棟符合藥品優良臨床試驗規範(GCP)的臨床研究病房,符合優良實驗操作規範(GLP)及合於生物安全等級2-3級的研究設施(BL2-BL3),及符合國際標準之動物照顧等設施的醫學研究大樓。
為縮短診療時空差距、提昇偏遠地區醫療服務品質、加強醫療教學與群體醫療服務,臺北榮民總醫院自1996年起,運用遠距電訊傳訊數位網路系統,提供國軍金門醫院、金門縣立醫院及宜蘭縣醫療院所遠距會診、遠距教學、遠距會議及遠距病例研討等遠距醫療支援,建立醫療資源共享,一年平均4百餘件,使當地居民健康得到保障。
近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致力於神經修復及再生、人腦科學及認知功能研究、功能性腦神經造影、腦神經資訊、幹細胞研究、基因工程、生殖科技、臍帶血移植、生物影像整合、心電生理、電子病歷等先端醫療科技之研發,俱有重大的成果。
臺北榮民總醫院各科均訂有臨床處置作業規範、標準作業流程、稽核制度及各種品管會,以確保醫療品質。為了提昇服務效能,該院開發自動語音辨識預約掛號系統、全國藥品資料查詢辨識系統、雙語藥袋、病患醫療資訊系統、更新手術同意書;開辦夜間門診、啟用開放式單一窗口多功能櫃台、設立安寧病房、定期舉辦社區衛教服務;成立各種品質管制委員會,負責監督醫療品質;推動建立臨床路徑,保障醫療品質及病患權益;舉辦策略發展共識研究會、醫療品質及醫院管理訓練課程、成立品質改善行動小組,定期舉辦病患問卷調查等措施;設立財團法人惠眾醫療基金會幫助艱苦病患,組織龐大志工團隊散佈全院各區為病患服務。
60年來,臺北榮民總醫院孜孜不懈,秉持「以客為尊」以顧客為導向的服務理念,致力於醫療技術創新、服務品質提昇,提供患者身、心、靈全方位的醫療照護、便利的就醫環境及人性化的服務;以「視病猶親、追求卓越」之服務理念,遂行醫療服務、教學訓練、醫學研究三大任務的發展與成長;以「品質」、「效能」為核心競爭力,謀求人類的健康與福址。
日照中心經營理念 在 護理立委 陳靜敏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最後一天的壓軸大戲!早上參訪「看護小規模多機能型居宅介護」,下午參訪「Maggie’s 癌症關懷中心」,兩個單位都是秋山老師創辦,若再加上昨天的生活保健站,#秋山老師真的是可被尊稱為社區居家護理師的先鋒。
「看護小規模多機能型居宅介護」(看多機)與「小規模多機能機構」(小規機)都是以日照為主再加上居家服務與短期留宿,只不過「看多機」是 #由居家護理師主導,導入醫療服務來照顧嚴重個案(要介護5級),#是銜接出院後回到社區的過渡性機構(出院後直接這住3-7天再回家)。
「看多機」因規模小(收案25名,日照15名,短期住宿5床)、人力成本高而經營不易,目前並不常見。然而,有病患家屬被秋山老師的理念與堅持感動,主動提供其住家空間給秋山老師創辦「看多機」,也就是這間以病患為名的「含羞草之家」。
「Maggie’s 癌症關懷中心」據說是 #生活保健站的進階版。由於癌症患者日益增多,且癌症治療多在門診進行,使得許多受癌症影響的人,包括個案、家屬,甚至是醫護人員,都經常活在恐懼之中。
為了一掃癌症陰霾,秋山老師希望能提供一個充滿陽光、溫馨且完全免費的「居場所」(日文說能讓身、心、靈、社會都安定的類似家的環境),讓受癌症影響的所有人都能在心理和資訊上,得到高品質、實證的支持。
「Maggie’s 癌症關懷中心」其實是從英國開始的,其理念是 #不讓死亡的恐懼奪去生命的歡樂(Above all, what matters is not to lose the joy of living in the fear of dying),#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建築硬體與專業服務。
每個 Maggie’s center 都有獨特的建築,像 Maggie’s Tokyo 就是阿布老建築師志願性地去協調 2 位年輕建築師共同創作;在專業諮詢上,更有 5 位全職護理師、2 位心理師及 5 位兼職護理師帶領 20 位醫事相關志工,創造出平均每日 26.3 件的諮詢案量!
日照中心經營理念 在 日照中心資本額 :: 產後護理之家費用標準查詢網 的推薦與評價
產後護理之家費用標準查詢網,日照中心負責人資格,日照中心好做嗎,日照中心成本, ... 成立時間:西元2014年經營理念:長樂銀髮日間照顧中心,以提供老人整合性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