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鬆綁邊境管理政策的關鍵,不在其他國家,是 #台灣何時疫苗接種率能夠達到群體免疫。
最近一直沒時間談武漢肺炎疫苗的事。
疫苗接種,有二個目的,一是「個人防疫」,二是「群體防疫」。 疫調、隔離,都是去年我們成功的經驗,但是 #台灣必須快點準備進入長遠防疫的下一個階段了 🏃♂️🏃♂️🏃♂️
台灣在2019年底的警覺,與2020年的團結和科學專業政策管理,維護了國內能夠維持一定程度的正常生活,更爭取了全球罕見的經濟發展空間。
但是我想請大家想想看,我們能繼續維持入境者14天隔離多久? 我們把外國旅客擋在國外多久? 我們要持續把境外移入的陽性個案放在負壓隔離病房多久? 我們能夠維持大家一直把口罩戴緊緊的習慣多久? 我們能夠落實人潮管制與分流測量體溫等等作法多久? 更不要說我們長期大量依賴東南亞移工,這些需求還能再延後多久?
日前醫學會發了一個信,詢問是否有醫師願意到東南亞某國開國際醫學會議,在以前,這很簡單;現在,想到「去開二天會,然後回來隔離14天加上自主健康管理,總共21天無法上班工作」,誰會願意去?
這就是我們國內若無法達成群體免疫,我們要一直不斷面對放棄國際合作、放棄國際客戶往來、犧牲重要國際經濟合作、增加必須進出國國人隔離的時間和經濟成本的問題。
一個人施打疫苗,是保護自己;10%的人施打疫苗,還是保護那有施打的10%,頂多因為這些人避免了感染,而同時保護了親近的家人;群體免疫的意思,是社群中要有一定比例的人都達到免於感染的能力,這樣即使有感染者進入社區,導致零星個案受感染,也不會發生社區擴散,出現疫情失控。 👉就跟每年對於流感防治的態度一樣。 全球的防疫下一階段,就是 #達成群體免疫避免社區擴散
SARS-CoV2 (要講專業用語就來講啊😏)這隻病毒在未來數年就是持續全球跑,偶爾發生一些比較麻煩的突變。 #早晚我們不能以持續加零作為目標了
✅ 這段重點請畫螢光筆加星號:
鬆綁邊境管理政策的關鍵不是「其他國家沒有疫情(那是不可能的)」,也不是「其他國家疫苗打了幾成(尤其某些國家疫苗效力不明)」,甚至也不是「疫苗護照」,而是 #國內何時達到群體免疫。
要在未來全球經濟政治發展中持續我們防疫前段班優等生的優勢,我們不可能永遠只靠各種「泡泡」,於時間和經濟成本上、人性的疲乏與怠惰上、許多產業的復甦需求上,甚至醫療量能的調整上,我們都不可能一直一直維持管制某些國家入境旅客、入境者14天隔離、入境者和相關航空從業者「是否偷跑」的科技管理、陽性個案即使無症狀也放入負壓隔離病房、限制管制大型經濟學術活動等等的生活。
因為種種原因與某國干預,我們目前只有約23萬劑疫苗,需等待接下來預定疫苗的再次進口,還有國產疫苗的上市時程。
但是著眼在疫苗施打的醫療人力量能上,在全民擠在一起施打疫苗之前,具有符合資格者在醫療量能相對從容的情況下快點去施打完疫苗,讓群體免疫的進度能夠順利進行,我認為這不是「我自己沒有要出國不打疫苗沒關係」這樣的想法,而是要為了全國經濟政治學術的國際交流正常化、經濟復甦甚至自己的親戚朋友小孩今年底明天初假期準備回台灣時不用負擔長時間隔離成本,所共同要盡的一份心力。
不論最終你選擇接種哪一種廠牌的疫苗,這二針(目前應該都是建議施打二劑),是為了國家,而不只是為了自己。
謝謝你。
而在這種必須復甦經濟、搶得國際交流合作正常化的先機前提之下,整天唱衰疫苗,包括接下來會唱衰國產疫苗的,是什麼用意,我相信大家腦袋轉一下,就懂了🤔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