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交通~METRO地鐵「銀座線」
上星期與一位好久不見的旅遊社團網友見面,話匣子一開就是脫離不了前往日本自助旅行的話題,這位朋友提到幾次去東京旅遊,總是在交通上花費很多時間去研究、摸索,他問起我~~過去都是怎麼歸劃行程交通?
說起在東京自助旅行,最方便的就是善用這些鐵道交通,在東京最主要的三大系統就是JR、都營地鐵與METRO地鐵。大東京地區JR有36條路線,東京市區有4條都營地鐵與9條METRO地鐵,過去我在東京自由行的交通安排,會以順暢為主,因為早期都是一個人的旅行,沒有刻意安排景點,我選擇以環狀交通的「JR山手線」跟「都營大江戶線」為我的主要交通動線。
若是9條METRO地鐵中沿線景點比較有特色的路線,我會推薦「銀座線」與「日比谷線」。「銀座線」是日本第一條地下鐵路線,1927年先開通了上野~淺草這一段,1939年全線通車,從起點的「渋谷」,沿途經過「表參道」、「新橋」、「銀座」、「日本橋」、「上野」、「淺草」~~等特色景點。
因為「銀座線」的歷史悠久,所以有些站區略嫌老舊,甚至會覺得建築高度比一般的站區還要矮,不過也是因為開發得早,所以「銀座線」的站區都沒有挖得很深,因此對一般前往東京自助旅行的夥伴而言,換乘地鐵時不用走太多路。
在地鐵圖上,「銀座線」的路線顏色是橘色,英文字母代號是「G」,是採用「銀座線」的拼音Ginza Line的第一個字母,所以利用地鐵圖做區別時,可以利用顏色與字母去做分別。這幾年「銀座線」的列車也在逐步汰舊換新,舊的車廂外觀是白鐵車身加上一條橙色線條,新的車廂外型則是全橙色系。
在「銀座線」的沿途車站中,起站「渋谷」就是一個非常熱鬧的景點,大十字路口在行人通行當下的盛況,舉世有名 ; 這裡還有著名的「忠犬小八」。隔一站的「表參道」經過都市更新規劃後,已經轉型為時尚潮流聚集的聖地。再往下兩站的「外苑前」、「青山一丁目」,就是夏天看花火、秋天看銀杏最熱門的「神宮外苑」。「新橋」站是轉乘百合海鷗號前往台場的起站,附近更是美食集中地,在JR高架橋下,上班族下班後聚餐同歡的好地點。「銀座」就無須多說,逛潮流、吃美食不可錯過的景點。「日本橋」、「三越前」還有許多傳統的美食老店以及懷舊景點。「上野」更是採購、旅遊的好景點。終點站「淺草」更是觀光客到東京旅遊不會錯過的景點~~
「銀座線」前後不到15公里的距離,只有19站,但卻是站站精彩、站站都有可逛的景點、好吃的美食,光這一條「銀座線」19站就讓我在某一次的五天四夜行程全部埋身在其中,那一次還覺得意猶未盡,恨不得多留幾天。
聽完我這樣的介紹,夥伴們,你們想如何安排你的自助旅行的行程呢?不妨也來一趟「銀座線」沿途下車玩,會讓你有一場不同的東京自助旅行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香港花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聲演:徐漢光 最新推薦!!! 「新疆慘況」視頻 https://youtu.be/__SREJViF1A (如看不到字幕,請看本輯[粵語郭文貴30] 最後2分鐘的指導,18分46秒開始) -- 本輯說明之 目錄 1. 全面簡介兩年來爆料革命 (閱讀材料) 2. 郭文貴打擊對象的轉移 (視...
早期秋天英文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近年接受的最長也是最細緻的採訪,人物雜誌記者像私家偵探一樣,從我和朋友的交談,從各種出乎我意料的文字視頻資料裡面,打開了我內心深處最真實的一面。有不少獨家的秘聞,歡迎點擊。
李開復:最大化戰爭的倖存者
本文來自《人物》雜誌
文|李斐然
編輯|朱柳笛
攝影|尹夕遠
……………………………………
坐在李開復對面是一種持續的挫敗和絕望。技術要比人性更根深蒂固地活在他身上,那種感覺很像是跟Siri聊天,全程剔除人類情緒。這讓人產生一種不太對勁的迷惑:如果他參加圖靈測試,能通過嗎?
這種最大化的氣質只在一種狀態是合理的,那就是科學家的實驗室。這原本可以成為一個最典型的科學家故事,一個天才,迷戀技術,與機器共存,活在實驗室裡。但顯然,李開復早在30多年前就放棄了這條路,這也是他的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天才決定離開實驗室,投身複雜、渾沌、充滿局限又充滿活力的商業社會,活在人群中。
┃最大化戰爭
李開復的西裝褲口袋是一個精確測試後確定的尺寸,它和最新款iPhone的尺寸貼合,既不會淺到放不進去,又不會深到不容易取出來。在重要場合,他會戴寬度7釐米的細領帶,比市面上大部分領帶細1釐米,因為他經過實驗發現,這樣的搭配顯瘦。就連他的笑容,都像是一個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偶像營業時的idol smile,這是他大部分照片裡的固定微笑的弧度。
坐在這樣的李開復對面是一場持續的心理危機。他的人生經歷被量化,像一個可查詢的資料庫,他的回答基本上全部出自他出版過的8本書,以及迄今為止發表過的公開演講、訪談和文字記錄。如果你讀過這些內容,就可以準確預測他每一次的答案。因為不管問題是什麼,他都會繞回到這些公開信息的範疇之內,邏輯落點始終是——“世界因你而不同”,每個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而現在,我們應當關注“AI未來”。這些是他的自傳標題,也是他研究後發現最適宜大眾傳播的話題。
他的生活是一場最大化的戰爭,在有限條件裡,最大化時間,最大化效率,最大化確定性,不允許冗餘。偶爾助理給他在兩個時間段中安排了休息,會遭到他委婉的批評:時間沒有得到充分利用。
這場最大化戰爭貫穿了李開復30多年的職業生涯,他擁有一個商業偶像的完美履歷:畢業於學術頂尖的哥倫比亞大學和卡內基·梅隆大學,工作過技術最頂尖的科技公司,蘋果、SGI、微軟、Google,而後在2009年創辦創新工場,投身中國的創業熱潮。
在每一個階段,他都創造過最大化的奇跡:在蘋果,他曾將尚處於實驗室階段的前沿語音辨識系統,壓縮了1000倍後應用在當時的蘋果電腦裡;在微軟,他創建了微軟中國研究院,這成為後來世界知名的微軟亞洲研究院,走出來許多AI領軍人物,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稱為“世界上最火的電腦實驗室”;Google中國也在他的推動下,從一個人到700人的團隊,實現了最具歷史意義的當地語系化。
過去10年中,他的最大化戰場是中國的互聯網創業。創新工場所投資的項目超過350個,已經誕生了17家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基金規模超過20億美元。“創業本身就是一場最大化。人們在創業環境中得到的成長,是在其他環境裡不會得到的。創業就是做出了有限性和無限性之間的連接,達到了人的最大化。”
技術造就的商業奇跡,是過去10年間中國互聯網的獨特景象。技術高度集中化了效率,放大了個人的力量,讓所有人親歷了一場肉眼可見的奇跡——一個創業者能改變所有人購物的方式,一個聊天工具能顛覆此前所有的通訊龍頭企業,一個網紅主播能直接決定一款口紅的生產……中國市場成為全世界資本最為矚目的新大陸,它吸引著一個又一個人投身這片土地的最大化戰爭,在這裡,任何一個人都有可能親手創造一場影響14億人的奇跡。
“看到時代的變遷,看到迎頭而來的機會,總在想怎麼去調整自己,才能捕捉到這些機會。如果你讓我每天做一樣的事情,我會枯燥到死。”李開復說,“每一年我說不出來我做了兩三件很驚人的事情,好像就白活了。”
不過,這場最大化戰爭也多少吞噬了人性。在家裡,他陪家人的時間是經過精密規劃的最大化策略,“既不會少到讓她們抱怨我不是好丈夫、好父親,又不會多到影響工作效率”。妻子謝先鈴有次跟他吵架,氣到離家出走,不接電話,不回短信。結果,李開復選擇用技術回應。他在Google搜了大概1000條道歉短信,從裡面挑了50條比較接近他的口吻的,自己又寫了50條,湊成了一個100條道歉信的資料庫,然後寫了一個程式,每隔45分鐘隨機發送短信,不間斷地一直發,連續發送到第三天的時候,妻子敗給了程式,認輸回家。
創業夥伴陶甯從微軟時代就認識了李開復,那時候,連跟他吃飯都是一場智力競賽,要一邊吃一邊玩難度極高的推理遊戲。她注意到,同樣使用語音輸入,李開復的語音轉化準確率要比周圍所有人都高。因為他常年訓練自己,用機器習慣的穩定狀態說話,“不要只train機器,還要train自己。”
與他結識近14年的黃蕙雯是創新工場現任CMO,起初她並不想接受這份工作,就跟李開復說,北京霧霾好重,我不要搬過去。結果過了一會兒,她在微信上收到了他的答覆,他依次發來中國氣象局的監測結果、社科院的研究報告,以及協力廠商機構的觀察統計。李開復糾正她,準確的事實是,北京的空氣品質已經有了大幅改善。這構成了李開復強悍的說服力,但也讓黃蕙雯不得不沖他吐槽:“你一定要每天都過得這麼用力嗎?”
所以,坐在他對面是一種持續的挫敗和絕望。技術要比人性更根深蒂固地活在他身上,那種感覺很像是跟Siri聊天,全程剔除人類情緒。這讓人產生一種不太對勁的迷惑:如果他參加圖靈測試,能通過嗎?
這種最大化的氣質只在一種狀態是合理的,那就是科學家的實驗室。這原本可以成為一個最典型的科學家故事,一個天才,迷戀技術,與機器共存,活在實驗室裡。但顯然,李開復早在30多年前就放棄了這條路,這也是他的故事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天才決定離開實驗室,投身複雜、渾沌、充滿局限又充滿活力的商業社會,活在人群中。
┃與複雜共存
商業世界有一些暗號。特別是創業者見投資人時,他們一般不會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你只能去捕捉一些訊號——聊天中他有沒有看手錶,中途接電話有沒有回來,如果聊了半小時他還在提問,要麼這次有戲,要麼他不懂這個賽道,想讓創業者幫他普及一下背景。最直接的失敗徵兆是,“我後面還有個會。”
但是,李開復會給出不太一樣的訊號。他愛談論技術,見他需要準備好充分的資料材料,以備他即時提問。他尤其鍾情于技術天才,有時甚至會打破自己縝密的時間規劃,跟他們多聊。可是,如果技術天才只講技術,他會直截了當地告訴對方,“你的想法太天真了。”
他的本質是一個電腦科學家。在成為投資人、創業者、職業經理人之前,他是足以躋身世界一流的人工智慧專家。電腦博士李開復設計過一款人工智慧博弈程式Bill,擊敗當時奧賽羅棋世界冠軍;他還使用一種叫做“隱瑪律可夫模型”(HMM)的方法,建造出世界上第一套非指定語者連續性大詞彙語音辨識系統Sphinx。學術界一種開玩笑的說法是,衡量一個人的研究高低,就去看他的論文能在多少年後還持續折磨著後輩入行必讀。而李開復的論文,直到今天還有程式師將其翻譯成中文,細細研讀,距離他發佈這些論文已經33年了。
走出實驗室後,他親歷過這個時代幾乎每一次最重要的技術變革,參與它們的落地。陶寧記得,即便在微軟、Google這樣的頂尖公司,想要讓技術進入產業也是一場惡戰,李開復要反反復複做演示,跟不同人群磨合,他們之中大部分人不懂技術,“99%不是你的技術同類”,但他們又有自己的立場和顧慮,李開復的工作就是需要彌合這種人群之中的認知差異。
商業是人構成的戰場,在這裡,贏的關鍵是學會與複雜共存。尤其在中國創業,是一場全世界最殘酷的戰爭。所有參與者將最大化推向極致,只有親自下場,你才能明白這種現實的顛覆性力量。天才的最大失利往往不是技術缺憾,而是誤讀了人,誤讀了人性,誤讀了人群之中的風向。
在微軟的時候,到美國總部開會,坐滿一屋子的天才工程師總提中國盜版,討論的主題都是怎麼抓、怎麼告、怎麼正版化、能賣多少錢。“我說你們根本不懂中國人的思維,我就帶他們來中關村,教微軟的人怎麼理解中國市場。”
李開復設計了一套小實驗,他讓來北京的美國高管們先去一趟當時的電腦大賣場海龍大廈,每人發同樣的錢,買一個電腦回來,去親眼看看在中國做生意是什麼樣子。結果在中關村購物一圈,連最理性的CTO都陷入了中國充滿感染力的消費亢奮之中,回來熱情地跟李開復說,什麼都有,什麼都有,什麼都有!那是一種誰也阻止不了的商業生命力。只有親歷才能明白,你沒法跟一顆破土而出的種子講道理,靠理智否定它的生長。它會不惜一切代價活下來,最優解是與它共生。
過往的經歷把他訓練成一個務實主義者。2006年,他參加香港科技大學前沿研究討論會,臺上坐著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時任科大校長、物理學家朱經武,還有著名數學家、菲爾茲獎和阿貝爾獎得主邁克爾·阿蒂亞爵士。他們熱烈地討論“詩人科學家”這個議題,數學好美啊,數學充滿想像力,只有他不太同意。
李開復很客氣,這是他身上的另一個重要特質。他婉轉地提醒:“這個世界需要有像他們那樣偉大的科學家,留在高校研究院,來探索數學之美,但是也需要像我們這樣的工程師,來把它做成有價值的東西,解決人類的問題。這兩者缺一不可。”
他必須要學會在人群中生存。王詠剛是創新工場CTO,也曾在Google工作了10多年。他知道,跟形形色色的人談技術,是個苦差事,講深了大家聽不懂,講淺了大家覺得沒有用。碰上完全不懂技術的人,尤其是傳統產業的老闆,也得講得下去才行。他有一次聽到李開復不得不跟一個地方老闆解釋,“AI是一種新時代的Excel”,因為Excel對他們來說已經代表了複雜,他耐心地解釋,“像Excel那樣,你把資料填進去,結果就能算出來。”
“我就沒有開復那樣的好脾氣,講不明白我就不想說了。但是他還是很有熱情,能在不同場合,耐著性子,讓所有人聽懂。”王詠剛說。
“市場接受了,技術就得到了承認;市場不接受,再奇妙的技術也不名一文。”李開復曾這樣寫道,市場是一切技術的試金石,只有不適應市場的技術,沒有不適應技術的市場。就算是地球上最偉大的科技公司,技術不能落地,也在市場一文不值。
整個過程都要對抗人群中的懷疑、不解和誤會。智明星通的CEO唐彬森說,10年前覺得李開復不像個投資人,每天叮囑他關注技術趨勢,“老發一些沒什麼用的話”,“我們還在創業苦哈哈的,滿腦子想的還是人怎麼招啊,工資怎麼發啊,他老說要all in移動互聯網,老說比爾·蓋茨的名言,‘人們永遠會高估一兩年的發展,而低估了未來10年的發展。’我當時心想,手機螢幕就這麼點大,性能又特別差,能怎麼樣?”
如今,技術奇跡驗證了李開復的判斷。前不久,創新工場10周年紀念,他給李開復發了一條資訊,“偉大的時代需要有偉大的想像力。”
然而,人群之中,質疑總免不了。出現負面評論的時候,陶甯和李開復經常爭論。李開復希望能把事實解釋清楚,但陶寧告訴他,如果他相信,自己事業的目標是把技術落實進產業裡,就必須專注於技術的落地,“活在一種不理解中,學著與噪音、反對、誤解共存”,對這個世界說,那好吧。
“你說他沒有生氣過10分鐘、1小時,他肯定是不高興的,但是他得用理性的方式去處理。”陶寧說。“況且,創業中太多你想要做的事情,已經填滿你的時間了。像開復這樣從學界跳到工業界,面對客戶、投資人、產品、團隊,他已經生活在人群之中了,必須學會接受過程中的噪音。”
這大概就是時代留在他身上的一種複雜性。他的技術信仰分成兩半:前一半是個科學家,能寫最複雜的論文,調教機器理解人類;後一半是個商人,能洞悉客戶的需求,教會人類理解機器。自始至終,他都是流動在兩者之間的人。
┃吞噬與救贖
技術將李開復的最大化戰爭推向了頂峰,他不僅要最大化技術在商業上的效益,還要最大化自己的影響力。
微博最熱的時候,他給自己的微博寫了一個AI程式,讓機器自動抓取即時熱門的話題,以及與他有交集的主題,以影響力排序轉發,連發送時間都是精准實驗的結果,間隔10分鐘發會掉粉,間隔40分鐘發又不能實現每天發送量最大化,衡量過後得到最優解,間隔30分鐘發一條,每天發送25條,以實現每天穩定漲粉的目標。機器全程類比人類發送的隨機性,避開整點發佈,以免留下機器痕跡,機器甚至能代替他自動回復留言,為他增加粉絲互動頻率,維持熱度。
那段日子,向來平靜的李開復持續生活在一種強烈的情緒衝擊裡,憤怒、喜悅、興奮、焦躁,所有血流都沖向大腦。他每天都會檢查自己的粉絲數,如果沒有達到增長預期就會不高興。他變得對最大化數值有所偏執,“一場演講沒有1000個人我就不去,每天微博不新增1000個粉絲我就不開心,一個記者來採訪我,讀者不夠多我就拒絕。”
一切都是最大化的工具。曾經的創新工場合夥人王肇輝結婚,邀請李開復致辭,儀式結束後,他發現李開復寫了中文發言稿、英文發言稿,在微博、推特、臉書全平臺上都發佈了一遍。作為新聞發言人的他感到高興和感動。但是,李開復大女兒上大學收到的父親的信,也被父親同步發在了網上。雖然贏得了點擊率,女兒卻非常不高興。
今天回憶起這一切,最大化影響力的念頭“就像腫瘤一樣長在我身上,頑強、固執,並且快速擴張”,直到疾病的突然到來。
在經歷了常年的熬夜、高壓、疲勞作戰的生活後,李開復的體檢報告裡檢測出腹部存在26個腫瘤,醫生確診為淋巴癌四期。當整個中國互聯網在井噴似的蓬勃發展時,李開復花了17個月養病。最大化戰爭暫時休戰。
休假對於他來說,是一個非常陌生的概念。一開始,他還不能正確融入這種生活裡面。在動完手術的幾個小時後,他還試圖再度投入工作。他在家的臥室裡搭建了一個工作臺,用金屬臂把顯示器懸掛在枕頭上方,躺著回復郵件。
因為生病的緣故,他提前立下遺囑。寫遺囑的時候,他第一次認真注視自己手裡的筆,“那支筆曾在上萬冊書上簽名,暢銷的自傳,鼓勵中國年輕人努力工作、開拓事業的書,這些書每一本反響都很好,如今,同一支筆卻見證了我的失敗。”
寫完遺囑,他坐在母親旁邊,母親已患阿爾茲海默症多年,只能勉強認出他。直到那一刻他才意識到,自己最大化的影子還有另一面。自傳是一個朝氣蓬勃的故事,但對當時在美國陪讀的母親而言,那是寂寞的回憶。沒有親人,沒有朋友,兒子上課的時候,她只能在家對著電視,一台一台換。因為語言不通,她只看得懂一個猜價格的節目,節目很熱鬧,但她也只能猜測這種熱鬧。從天亮到天黑,只有捱到兒子回家,才有人跟她說話。
成功人生的所有細節都顯現了另一個模樣。在臺灣養病期間,他試著參與家裡的裝修,兩個女兒告訴他,過去他花了大工夫,把房間佈置成公主房,買小星星的貼紙,自己一顆一顆貼在天花板上,但其實,她們並沒有想要成為公主。
小女兒說,她更想要收到爸爸的信,因為爸爸過去經常寫信,寫給爺爺奶奶,寫給媽媽,寫給姐姐,但是他已經很久沒寫了,自己高中畢業的時候,還會收到爸爸的信嗎?
生病期間,李開復重讀了許多年前自己父親寫來的家書。原來早在他事業的最開端,父親就曾在信裡,反復叮嚀 ——
先鈴、開復:
先後接到你們來信,一則以喜,一則以慮(我未用“憂”字)。喜看開復的研究受到別人的注意、重視,但我要說一句話是,做學問的要有自尊心,但更要有謙遜心。學習是無止境的。
經過了這麼多年後,他終於開始理解,和自己渴望的最大化不同,父親治學的根基恰恰是渺小。父親70歲的時候選擇當教師,教了幾十個學生。學生寫給他的訃文裡反復提到這位老師謙遜的治學觀點,他相信研究任何歷史最忌諱的是“成見”,“歷史是沒有官方說法的”,自己的觀點也不是最終的答案,應該歡迎反駁,包容不同的意見。
“我才發現,他寫給我的每一封信裡都隱含著一些人生建議。他教我怎樣去做一個更好的人,不要為了一些沒有價值的事情讓自己太忙碌,做人要謙虛,千萬不能驕傲。父親通過這些信,以非常溫和的方法來傳遞他的愛,而我感知得太晚了。”
在臺灣養病期間,住在他家附近的鄰居楊柏林是一位畫家。他看了李開復的故事,送來一幅畫。這幅畫是很多種顏色一起在流動,黑色包裹著紅色,藍色流向了金色,畫面正中央是蔓延開來的白色,如同水一樣,不斷流動,這是他所理解的李開復。
楊柏林說,他在李開復身上看到了自己。這位畫家一直以來的創作理念就是“影子和自我”,而在李開復身上,他看到這個主題的又一次呈現——“真實的我是影子的救贖,而影子的另一面,是我更遼闊的世界。”
┃回到人群中
病癒回到工作中,李開復回到了他的平和狀態。他是一個始終很客氣的人,很少生氣,總是保持弧度穩定的微笑。最大化模式並沒有完全消退,連軸轉地飛行、演講、開會。妻子常常問李開復,“你到底要幾歲退休啦?”
他還不想退休,多久都不想。他還在享受流動在人群中。今年秋天,李開復去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演講,飛回北京沒幾天,又到釣魚臺國賓館參加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在會議間隙的大廳,遇到的幾乎每個參會者都會跟他打招呼,停下來聊一聊。他像水一樣流動在不同群體之間,對決策者解釋技術的苦處,得給民營企業一些幫助,然後鼓勵研究員多參與實踐。
只是,贏已經不重要了。“經歷的災難多了,人就學得會客觀了。人從挫折中學到的東西,遠比成功裡學到的多。碰到好多問題,上報紙了怎麼辦,大會不能開了怎麼辦,他們說,開復你怎麼還這麼鎮定?我說我都被微軟告過了,這算什麼?我都得過癌症了,還怕什麼?”李開復說,“這一生活得已經很值了,得到了超過我能想像的很多東西,我已經很感恩了。如果我失去一切,那也值了。”
在互聯網世界,這也許是一種不合時宜的平靜。他的辦公室位於中關村,就在樓下吸煙區,休息時間會有許多掛著工牌的人聚在一起抽煙,他們鎖著眉頭,抱怨美國貿易管制黑名單、競爭對手使過的黑招、擴大市場的壓力……互聯網,一種焦慮、廝殺、競爭的象徵,是全世界最殘酷的競爭市場。焦慮是他們被這個技術時代所塑造的一種底色。
經歷過技術時代屢次變革,現在的李開復覺得,在10年中國互聯網中誕生的最有價值的不是產品本身,而是產品背後精於執行的人。“我覺得中國創業者是很強大的一批人,整體來說他們不會是很恐懼的人,一方面有自信,相信自己一定能完成,萬一真的做不成,那就公司關了再創一家,做一家倒一家,倒一家就再開一家,真正厲害的創業者都是這樣起來的。”
一個重要的領悟是,人的最大化,不能做簡單的量化。一個不能透露姓名的創業者說,當時他有一個合夥人,很多投資人不看好,都不願意投。但李開復對他說,“我知道這個事你肯定會踩坑,但我也知道如果出了問題,你也可以收拾得了,所以我們冒一點風險,還是會投。大不了到時候麻煩一點,幫你解決問題。早期多犯點錯誤,總比後邊犯錯成本小得多。”事實證明,他的合夥人果然出了問題,但這名創業者也的確熬過了這個錯誤,帶著公司成長為市場的關鍵玩家。
最近,李開復開闢了一個新的最大化戰場——讓AI落地。
他在創新工場設立了一個人工智慧工程院,給學生做技術夏令營,找傳統產業談合作,還聯繫了大學,幫忙設計人工智慧的教材。作為人工智慧工程院的執行院長,王詠剛常常和他一起出差,去工場考察。他在一家工場車間呆了一天,生產線上1000多個人,王詠剛挨個去看每個人的工作,看看能不能用自動化取代。車間工人用很細的鑷子,貼一張小小的貼片。一個工人一整天困在自己的工位上,反復這個枯燥的動作,拿起來、貼上,再拿起來、再貼上。這是一個亟需得到解放的重複性勞動,但是,今天的AI只能在虛擬世界起效,做語音和人臉識別還可以,一旦進入真實世界,又粗糙又笨拙,遠遠不能取代細活兒。
“那天出來我就在想,未來AI是一個無論怎麼想像都不過分的發展。讓它發展取代工人,這不是一個效率問題,而是一個人道問題。人類是不應該被困在這種枯燥的重複性勞動裡的,應該做一些更自由的事情。今天的AI還在非常非常早期的起步階段,如果AI真正能落地達到90分的話,世界會變得非常不一樣。這是我或者開復,以及一些做AI科研的人所相信的AI。”王詠剛說。
這又將是一個漫長而複雜的過程,就像是他所親歷的每一次技術落地,又要跟決策者建言,又要面對陌生人的迷茫和質疑,想辦法讓人聽得懂,又要耐心勸服創業者相信,這背後是下一場技術奇跡。但李開復似乎很享受這件事,每天連軸轉地面談,演講,參加討論。
1983年,李開復在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系攻讀博士學位,那裡是世界人工智慧尖端研究的前沿陣地。他的博士生研究計畫中這樣寫道:
“人工智慧是人類學習過程的闡明,人類思考過程的量化,人類行為的解釋,以及對智慧原理的瞭解。它是人類瞭解自身的最後一步,我希望投身這門新的、有前景的科學。”
今天重讀這番宣言,李開復似乎的確在用自己的時間,踐行著這場實驗,他把自己訓練成機器的思維模式,量化自己的行為,去教機器理解人類,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機器的理解,把它推向人類,實現“人類瞭解自身的最後一步”。
“我確實是用了20年的時間,才慢慢地瞭解他,他不是一個完美的人,也不是個最理性的人,他是一個像我們一樣的人,是一個領導,一個下屬,一個朋友,一個長輩,一個丈夫,一個父親,一個兒子,他是一個生活在人群之中的人。”陶寧說,“他的主線是忠於技術,圍繞著技術他做了所有事情,做了研究,做了產品,做了投資,收集了人才,也獲得了很多朋友。技術改變了他的人生,他也因為身處這樣的技術時代,改變了別人的一生。”
┃只屬於自己的房間
現在的李開復試著活在一場最大化的寬鬆裡面。他已經不怎麼再發微博了,自動定時發佈的程式已經終止了,他只會偶爾上去看看評論。過去看電影,他會按照IMDB排序,從9.2到6.5依次看,他在家裡裝了160T的伺服器,確保他準確擁有全部6.5分以上的電影。現在也沒關係了。他最近在重看《教父》,看了好多遍,他現在喜歡教父那樣的英雄,說不上是英雄,卻也並不是壞人,一生與人性的種種複雜面共存,是一個活在人群中的人。
李開復有一個秘密,那就是吃。他熱愛美食,也熱衷於研究美食。每年大董上新菜,他都會受大廚邀請試菜,跟大廚討論菜品。曾有一家出版社知道了他的美食喜好,想給他出一本美食書。但是,在李開復決定之前,王肇輝就直接拒絕了:“我說不行,只要我還在PR這個崗位上管事,就不可能有機會。我不希望開復的公眾形象變得不專注。我希望科技、投資是占他人生符號99%的東西。不能讓人感覺不務正業,跑去做美食了,這不合適。我不同意這樣的事情出現。”不過現在,這個秘密也不需要隱藏了。講述美食時候的李開復,有一種毫無掩飾的由衷快樂,他花了整整10分鐘時間,認真描述如何煮一顆最完美的雞蛋。這是他經過反復試驗、調試,推算出的完美雞蛋烹飪資料。
他選擇Google工作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參與Google中國餐廳的籌建。幾乎每個和他在Google共事過的人都記得,每天中午的試菜環節,會看到一個神采奕奕的李開復點評菜,面試大廚,提很多專業問題。
現在不需要爭奪最大化流量了,他開始允許自己說點真正想說的話,吃到好吃的東西,他會給它們拍特寫,傳上網。其實,如果沒有其他人反對,李開復還挺想寫美食的。但是,他是一個溫和的人,不喜歡跟人起衝突。他也尊重別人的專業,只要是他認定的資深人士的建議,他大多會接受。所以,這個出版計畫最終流產,李開復只說了一句話,“那好吧。”
病癒之後,為了讓更多人對AI感興趣,李開復願意去展露更多真實。他參加了奇葩大會。在去錄製的車上,他準備了一份詳盡的發言稿。助理提醒他,那兒鼓勵現場即興,你自由發揮就好啦。但這是李開復所不習慣的場景,他反問,“自由……怎麼自由?”
結果,奇葩大會收穫了嘉賓語音聲波最平穩的一期節目。錄製結束後,蔡康永跑來找他的助理:“開復在幹什麼啦,讓他來玩的,一上來就講課,也不跟我們打招呼,難道他是緊張嗎?”
習慣是不容易更改的,他還是喜歡活在精確的最大化裡。臨近採訪結束的時候,李開復展示了自己手機相冊,裡面有兩部評分7.9分的電影。“這是我最近發現的兩部電影,我還沒有看過。”他說回家後會把這兩部電影下載來看,所以此時此刻,寫稿還不能寫“李開復看過IMDB上所有6.5分以上的電影”,準確的說法是“所有6.5分以上的電影,減去兩部”。
生活也依然追求一種最大化,但如果沒做到,那也沒關係。李開復在家裡追求極簡,一切都要藏起來,相冊藏在抽屜裡面,電視藏在油畫後面,電腦藏在飄窗裡面,音響藏在房間隱蔽的壁龕後面。他試圖也把妻子的化妝品藏起來,為此設計了一個能夠裝400個瓶子的鏡櫃,完美容納妻子現有化妝品。然而,住了一段時間後,滿載的鏡櫃外面不知道為什麼又冒出來100瓶。於是,他從自己的護膚品裡拿了20瓶出來,也放在外面。李開復說,這是適應環境的新策略,既然要存在冗餘,就讓冗餘也搭配著來,在一種新的平衡裡,與冗餘共存。
他再一次開始寫信。小女兒畢業上大學那一年,他給她寫了一封不再公開發表的信。信的最後一段是:
我問媽媽想說點什麼,媽媽讓我告訴你,我們非常愛你。我問她,這句話是不是應該說,我們愛你,比昨天多一點,比明天少一點。她點點頭,眼睛裡閃爍著一點光,那就像是在你小時候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時,同樣的光芒。
後來不久,小女兒把回信文在自己的身上。一個是Stay Gold,它出自美國詩人弗羅斯特的詩,原意是,美好總是容易消逝(Nothing Gold Can Stay),但她改了一下,對她來說,美好也可以永不消失。另一個是一組數學符號,那是長大之後終於領悟的父親的關心,一個大於號,一個小於號。
今天的創業依然是一場最大化戰爭,但作為親歷者,他也得到了珍貴的經驗:“最大化會發揮人的潛力,但也會犯錯誤。我學到的就是不要去算計到這麼細,分清楚哪些是自私的最大化,哪些是真正對世界有意義的最大化。”
李開復的家裡現在有兩間書房。一間是給外人看的,是他完美一面的呈現,乾淨到空無一物的書桌,所有物件都可以完美收納,曾經的獎狀、獎盃和畢業證書,整齊地排列在櫃子裡,是展示給世界看的戰利品。
另一間書房非常狹小,裡面完全沒有裝飾,沒有吊頂,沒鋪地板,抬頭就是黑壓壓的暖氣管道,屋裡只有一把歪到有點散架的椅子,勉強可以坐下。這裡放著他在家裡佈置的伺服器,以及所有不想被外人看到的東西。
這裡藏著所有他生活的秘密回憶。曾經手寫給妻子的情書,父親寫的信,自己的病歷,過去工作用的舊名片,只對自己有意義的工作紀念物,亂糟糟地堆在一起。他跟自己約定,老了退休了,他就把這些回憶按順序整理好。但現在還不用,這樣就好。
只有在那個房間裡,他不用活在最大化裡。這是他精緻的家裡唯一一個亂糟糟的地方,沒有條理,沒有分類,不用小心翼翼。他時不時要去那兒維護伺服器,跑資料的十幾分鐘時間裡,讀一會兒信,發一會兒呆,想念父親和母親。所有情緒都允許得到短暫的表達,懷念,生氣,懊悔,沮喪,難過,也有希望。這是最大化戰爭的一條縫隙,只在這裡,活著一個真實的李開復。
早期秋天英文 在 張渝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諸神的黃昏 返校 我們的特斯拉 禁蒙面法與分裂的中國之二
我們從2017年就開始告台灣特斯拉,17年秋天我帶著十來個早期車主去內湖和香港來管台特的女孩開會,她說
「台灣對我來說是感情深厚的,我大學畢業後,從香港來台南和台灣旅行了幾個月…
「2017/1前特斯拉要在台灣上市時我就知道不可能有自動駕駛的功能…
我打斷了她,
「妳再說下去對妳不好(妳就要被關了,詐欺)」
我真的是怕她愈說愈糟,香港人生活在英國人的殖民之下,「欺下媚上」幾乎是我給她最典型的簡述,我旅次香港從不說中文(你說英文會得到禮遇),她把台灣車主當「賤民」愚弄,後來這訴訟還在進行中。
這風格完全呈現在今天,反正我的位置是他給的不是你,我對你沒什麼好客氣的,我要好好可以交代他(Elon習)就好了,這給了歷經這些事的台灣人深深的哀傷,當你戴口罩出門就要被關一年,原因是她只要能向他交代就好了,你的死活一點都不重要,這出現在內湖,在港島,在所有的地方,這真的不會比較好。
我的角色就是要讓她知道,這是行不通的,公理和正義才是發展的基礎,我們的角色也是要讓他們知道,2049年辦不到的事,也不必流血讓它變2149年也辦不到,三國演義第一回開宗明義「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間自有天數,但人權和民主是合的基礎。
瓦哈爾城最後在女主角投火自焚後傾倒,但成就了華格納,那是歌劇不是人生,流血與死讓人深刻但沒有一個流血與死是持久的(日本軍閥,德國納粹),台灣特斯拉這陣子開放了很多我們要了二年才出現的東西,香港人也會要到他們要的,我們要幫他們,在島上的他們,在北京的他們。
早期秋天英文 在 香港花生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聲演:徐漢光
最新推薦!!!
「新疆慘況」視頻
https://youtu.be/__SREJViF1A
(如看不到字幕,請看本輯[粵語郭文貴30] 最後2分鐘的指導,18分46秒開始)
--
本輯說明之
目錄
1. 全面簡介兩年來爆料革命 (閱讀材料)
2. 郭文貴打擊對象的轉移 (視頻連結)
3. 註釋,即本輯視頻提到的人物簡介
4. KO3316頻道全部55分鐘郭文貴的母親節直播字幕 (視頻連結)
--
1. 全面簡介兩年來爆料革命,及聯絡全球民主力量滅共的具體行動 (閱讀材料)
英文原文﹕
https://news.yahoo.com/steve-bannon-cheering-trade-war-hopes-for-government-to-fall-in-china-090000259.html
中文譯本﹕
來自-
https://littleantvoice.blogspot.com/2019/05/steve-bannon.html
史蒂夫•班农(Steve Bannon)为贸易战欢呼,希望中国政府垮台
[本欲全文貼在此,但原來超過了YouTube內「說明」的字數限制。唯有請你點選以上連結去閱讀全文。以下只能選段貼上,略去好一些部份。]
伊朗不算什么。委内瑞拉危机也只是业余水平的。当已离职的白宫顾问史蒂夫班农开始改变政权时,他会直奔最大的,他坚持认为,也是地球上最危险的那个。这将是北京的那个。
凭借他在中国拥有的经商的经历和海军军官的背景,以及与持不同政见的外籍人士中国亿万富翁的合作,班农正在打击该国对美国构成的严重威胁 - 经济,技术和地缘政治。随着关税战争让华尔街陷入混乱,班农警告说,目前的贸易纠纷只是“信息与经济战争”的最新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20年,旨在“使美国成为二流经济体”他表示,中国取代美国的计划是在“超限战”书中提出的,这是一本由两名中国陆军上校撰写并于1999年首次出版的书。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
班农认为,中国给美国带来了“最大的生存危险”,“因为我们从未遇到过像(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那样的规模宏大、雄心勃勃的对手”。班农已与现居住在纽约的中国房地产大亨亦是举报人的郭文贵联盟,据报道郭文贵上了中国最想抓捕的人名单,两人意在提醒中国人民和全世界关注北京政权的不端行为, 因为它试图成为这个星球的“经济霸主”。
班农于2017被白宫解雇并离开了布莱特巴特(Breitbart)媒体后, 开始努力着手在全球推进他的令人难以置信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宗教的议程。…,以及为即将举行的欧洲议会选举制定民族主义 – 平民主义欧洲政党的战略。
但班农最关心的项目之一就是“当前危机委员会:中国”,他与新保守主义伊斯兰恐惧者弗兰克加夫尼 (Frank Gaffney)一起“教育和告知美国公民和政策制定者”关于中国“日益肆无忌惮的和侵略性的行为”和它利用“一系列不对称的金融,经济,网络,信息,影响,间谍,[和]政治战…来削弱并最终打败美国。”
班农最近还成为郭文贵去年秋天创立的法治基金的负责人,郭文贵于2015年逃到美国,目前正在寻求政治庇护。(他已经是特朗普马拉哥俱乐部的成员)去年,郭文贵介入了一个极其复杂,又极其无关紧要的网络诽谤诉案,该案涉及特朗普的前知己罗杰·斯通(Roger Stone)和萨姆·努伯格(Sam Nunberg),另一位中国商人叫布鲁诺·吴(Bruno Wu)和亚历克斯·琼斯(Alex Jones)。
郭文贵在忙于躲避他所说的中国安全部的暗杀行动和试图将他送回亚洲的同时,还经营着郭媒体,发布了一些有争议的视频,指控中国的高层腐败。郭文贵以1亿美元启动了法治基金,以支持对腐败、告密者,和遭受中国政治迫害的受害者的调查。正如《纽约时报》所指出的,他“揭露了中国统治精英的腐败现象—如果,他说的是实话。”
他希望把这些恶行暴露出来,将导致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垮台。班农说,他没有从郭的基金会拿薪水或其他补偿,他也有这个目标。他们认为可以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可行的方法是直接向中国人民传递信息,班农说他钦佩中国人民,称他们为“地球上的盐(喻:人中豪杰;社会中坚;吃苦耐劳的人)——勤奋、体面、以家庭为导向”。他认为,中国人民已经完全被北京当局奴役了。
自2008年以来,班农一直在警示中国“沉睡巨龙”的崛起。当年作为一名在上海的商人,他观看了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长达四小时场面宏大绚丽的表演被法新社誉为史上最佳开幕式,其中汇集了高超的杂技,15,000名舞者,以及令人眩目的烟花。
班农回忆说:" 那开幕式这么富有史诗性,规模这么庞大,这么悠久的历史,我知道现在西方真正有了棘手的问题。“它表现的不仅是中国“4000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而且还说明了“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雄心壮志。”
班农道出了和郭文贵的同感: 中国的雄心被习近平和中共党内的“激进核心”利用和劫持了。中共有9000万党员,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之一,但只是中国人口的一小部分。
正如班农所指出的那样,“中国的14亿人口中有13亿人不是共产主义者”。
2014年,中国在南海建造人工岛屿时,班农称之为固定航空母舰,当时奥巴马政府没有反对。美国防部内部有一个评估报告, 班农称之为美国默许的21世纪“慕尼黑[协议] 。“他认为如果这些岛屿继续建下去,中美之间就会发生”火拼“。
不仅仅是中国不断扩大的军事势力,去年它还拥有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还有几艘正在建造中,这些都让班农感到震惊。
正如在上周班农接受采访的节目, Frontline的“特朗普的贸易战中所述,中国采用圆猾的经济和贸易战略,包括对企业的大量补贴,操纵货币来提高出口,无视版权,网络攻击和商业间谍活动, 并强迫在中国的美国公司分享他们的知识产权。
“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是专门用来欺诈西方民主国家,不但偷窃,而且强制技术转让,” 班农说。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电信公司华为。班农和郭文贵都 认为这是中国军方的一个前沿机构。华为在全球范围内低价投标以包囊世界下一代5G无线技术。 班农表示“不管花为到哪里,它能把“信息武器化”,“武器核弹化。”
上周,美国国务卿迈克蓬佩奥在英国天空电视台公开警告说,如果英国使用华为建立5G网络,美国将停止与英国分享情报…
另一关注点是:中国制造2025,该计划使中国成为先进芯片设计,人工智能,电动汽车和机器人技术的主导力量。…现在班农不光推动贸易平衡和结束中共不公平的商业行为,他还与郭文贵联手推动中国的政治变革与法治建立。郭文贵宣布自己“反对中国共产党” - 并和班农一样,希望“推翻中共统治”。
这两人于2017年10月见过面,也就是在班农离开白宫后不久,也是郭在美国之音接受了原定的3小时采访但在1小时后被断播之后不久,当时高管们开始关注到郭的“核弹级”爆料,指控中国的反腐沙皇王岐山的阴暗勾当,王在2014年所组织的一系列调查促使了郭的逃离,当时该商人得知他在政府中的一名盟友即将被捕。(王,现在是中国的副总统,辞去了反腐败职位。)
郭说,是中国政府的压力导致了美国之音的断播,尽管美国之音因此断播事件解雇了三名记者,并暂停了其他人几人的工作,但却否认了这一说法。
不久之后,当郭被安排在哈德森学院演讲时,智库的网站遭遇了来自上海的网络黑客攻击,最终导致该活动被取消。据《华尔街日报》报道,“该研究所所长肯尼斯·温斯坦(Kenneth Weinstein)表示,北京方面‘试图劝阻’他们不要举办此次活动,但同时又表示改变计划的原因是由于计划不周所致,而并非由于来自中国的压力所造成。”
该杂志还报道说,北京也曾通过在中国控制的澳门拥有一家赌场的史蒂夫·韦恩(Steve Wynn)向特朗普转交过一封要求信 – 计划要逮捕郭并将他引渡到中国。 (韦恩否认自己是这封信的持有者。)根据《华盛顿时报》的报道,当时的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Jeff Sessions)曾威胁说,如果该计划得以执行,他将辞职。
去年11月,班农和郭在曼哈顿皮埃尔酒店宣布设立法治基金,班农在那里介绍了郭,并指出“如果不是数千,起码也有数百名最优秀,最聪明的中国人”被失踪,被监禁,被以各种方式神奇死亡,或他们的资产被没收并被中国政府迫害得一贫如洗被。 “这一切都将在今天结束,”他说, “之所以这一切将结束是因为有一个人准备要站起来说他不准备再容忍这一切了,并且他将倾囊而出用他掌握的每一份资产来为此提供真相,并确保中国人不再受共产党的奴役…“
郭认为,中国政府正在试图在其所居住的曼哈顿顶层公寓中对他进行暗杀或绑架。
他们二位每周进行播客,绕过中共的防火墙对中国直播。
…
班农…为华盛顿邮报写了一篇专栏文章,警告说,“我们正在与中国进行经济战争。”在这篇文章中,他概述了中国掠夺性的商业行为,并预测任何贸易协定都将是“与中国长达数年的经济和战略战争中的临时休战。”
…班农与特朗普最喜欢的媒体人物之一卢·多布斯(Lou Dobbs)一起出现在福克斯商业网络频道上,称特朗普的决定如此重要,标志着他担任总统的最重要的一天。然后,在确保特朗普听到他的信息后,班农带着了他的“超限战”,前往欧洲,准备在那里掀起了一场民族主义平民主义风暴。
--
2. 郭文貴打擊對象的轉移 (視頻連結)
郭文貴爆料兩年半以來,打擊和團結對象,重點有所轉移,請你自行判斷和對照。
目前的打擊和團結對象,請從本輯[粵語郭文貴30]及以上文章了解。
早期的打擊和團結對象,可對照2017年BBC訪問(當時訪問了未能播放,最近才首發,有字幕)。以下是連結﹕
2017年BBC采访郭先生
https://youtu.be/pIrEaChcz-o
(有中英文字幕) (29分鐘)
-----
3. 註釋,即本輯視頻提到的人物簡介
註1. 劉志華 - 權盛一時的高官,曾任北京市副市長,以受賄罪判處死緩。郭文貴在北京籌建盤古大樓時,劉曾一度侵吞其樓盤,郭向胡錦濤提供其貪腐和其他醜行的視頻證據,於是他就被捕及判刑如上。
總註釋
以下註2開始的8個人物,均擁有萬億級的財富,是郭文貴爆料的主要舉報對象,不是本人就是代持資產的親屬。郭說﹕
A財富都是利用中共的權勢,往往用欺詐、殘暴手段,從中國人民搜括得來的,而且極大部份是藏在國外的資產。
B江澤民及其同輩,和這8個人物的權貴家族,是目前中國最大實權的人。部份見
【粤語郭文貴26a】世界更魔幻
https://youtu.be/RD4nezPUMKU
特別是其中的[注釋13]南普陀計劃﹕架空習近平,掌中國實權。這計劃一直相當成功。
註2. 劉呈杰 - 一度同貫君一道,持有王歧山貪腐財富旗艦「海航集團」一半的資產。 郭說他是某極大盜國賊之私生子,但兩年多來尚未具體點名是誰之子。
註3. 貫君 - 王歧山之私生子。他、劉呈杰和海航的醜聞,是郭早期爆料的主要內容。部份見
2017 年7月28日《追蹤郭文貴》(第二節)
https://youtu.be/Q4ZLiuBfbNY
註4. 朱雲來 - 前中國總理朱鎔基之長子。當時中共總書記是江澤民。兩者貪腐聯繫,請看註5。
註5. 江志成、江綿恆 - 分別是前中共總書記江澤民之孫、之子。
註6.孟建柱、孟海晶 - 大盜國賊及其女兒。孟建柱曾任中共政法委書記,寃獄無盡,殺人如麻,包括坑殺幾百新疆示威群眾。詳見
【粵語郭文貴4】前半﹕
https://youtu.be/jXCe-Q9z5gM
及
頁首連結﹕新疆慘況
註7. 孫力軍 - 大盜國賊。現任公安部副部長兼公安部港澳台辦公室主任,長駐香港。詳見
【粵語郭文貴4】後半﹕
https://youtu.be/jXCe-Q9z5gM
-----
4. 全部55分鐘郭文貴的母親節直播
KO3316頻道的母親節視頻
https://youtu.be/9HARrorhN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