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的中秋節現場~
公公:「明天早上要幾點起床? 」
朴先: 「反正只有我們兩家聚會,睡飽飽,吃個早午餐如何?」
公公:「說什麼啊!明天就七點起來準備食物,九點祭祀!吃完再睡午覺就好。」
(韓國長輩問問題,常常不是真的問,而是要你注意聽,後面一定有他們既定的答案。)
朴先:「我不懂為什麼一定ㄧ大早起床,弄的大家疲憊不堪?!」
公公:「以前我們為了到山上掃墓,凌晨就得起床準備食物。」
朴先:「現在為了避開人群都提早幾天去掃墓了,中秋節當天都是在家吃,為什麼不隨著現況而改變呢?」
公公癟嘴瞪他兒子,一句話也沒說⋯
兩小朴聽著公公的指令擺放祭祀桌上的食物,突然公公嘆一口長氣:「忘了放海苔!以前我們祭祀的食物都是自己親手料理,哪像現在都是用買的居多!」
朴先:「阿爸,幹嘛搞得那麼複雜?兒子啊!以後我的祭祀桌只要放比薩、啤酒、炸雞和漢堡就好,不用這麼麻煩!」
小朴弟:「爸爸我可以加個冰淇淋嗎?」
公公:「唉😮💨!嗆!」
站在公公立場,真的很想要後青春期的朴先罰跪。
站在朴先的立場,真的很想公公放棄「過時」的堅持。
但大家就是拌拌嘴,也不會像過去劍拔弩張地爭辯,大家都心知肚明:雖然無法全盤接受彼此的觀念,也都在一點一滴學著妥協⋯
看我每年曬的名節照,會慢慢發現桌上食物愈來愈簡單,氣氛愈來愈和諧吧!😄
明天早上5點起床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嗚哇~快來不及了! 來不及了! 哇~~~」
週二上課前,唯可坐在地板上哭鬧嘶吼著
預定出門的時間已過5分鐘
包包和各樣物品還散落在一旁
而我想起昨晚的對話
👩🏻:「明天要上步道課,我們來整理包包吧」
🧒🏻:「我想明天早上再整理」
👧🏻:「我也是」
👩🏻:「明天早上才整理來得及嗎?」
🧒🏻👧🏻:「可以!」
孩子們自信滿滿,並且異口同聲地回應我
我也就選擇放手相信他們
但心中默默做好無法準時出門的心理準備
當天早上,喬伊早早起床
換衣服、吃早餐、整理包包
👩🏻:「我們該起床準備囉!」
👧🏻:「媽媽再跟我躺一下啦」
唯可一邊撒嬌一邊發出賴床的邀請
👩🏻:「這樣來的及嗎?」
👧🏻:「來得及!」
我繼續和他躺著抱抱一會兒
沒多久他主動爬起來換衣服
我也起身做準備,過陣子聽到他生氣的聲音
👧🏻:「衣服沒有平平的! 媽媽幫我折!」
原來是秩序感發作,為著不平整的睡衣在生氣
👩🏻:「有需要跟你一起折嗎?」
👧🏻:「不要! 媽媽幫我折!」
👩🏻:「折睡衣是你可以做到的事情,媽媽可以跟你一起想辦法,但需要你跟我一起合作喔!」
👧🏻:「不要不要! 媽媽折!」
我抬頭瞄了一眼時鐘,距離出們時間剩15分鐘
👩🏻:「等你準備好要跟我一起折的時候再跟我說,再15分鐘要出門了,我要先準備自己出門的東西喔」
說完,我走向浴室繼續做準備
唯可則是繼續留在原地大哭
同時他的情緒更激動了
不斷的吼著:「幫我折! 要來不及了啦」
我一邊準備的同時一邊檢視內在,是平靜的
過往可能會因為孩子哭泣而感覺內疚
或是因為出門時間一步步逼近而感覺焦慮
也可能因著孩子無法說到做到而感覺失望
各種情緒擠在一起變成一團黑色毛線球
最後爆炸的經驗次數,過去不在話下
不過這幾年持續不斷的練習覺察與課題分離
也透過培育正念,讓自己和風暴保持一點距離
#站在遠處看_能看得更加清楚
透過學習取得更多資源和選擇
也為內在觀點建立堅強的後盾
👉🏻面對放下哭泣的孩子
孩子的情緒與出門前的準備是孩子的課題
孩子可以選擇繼續留在原地哭泣或是有其他動作
而我必須先照顧好自己,才有餘力陪伴孩子
所以我選擇先去準備,但如果我準備好了
我也會選擇留在孩子旁邊陪伴他調整情緒
許多時候選擇沒有對錯,沒有正確答案
只能依照當下的情境去做出適合當下的選擇
👉🏻面對無法準時出門的狀況
最壞的結果就是上課遲到
或是孩子忘記帶該帶的東西出門
這些結果都是我能承擔與接受的
雖然過程會不太舒服,但都是寶貴的經驗
能幫助孩子在下一次做出更適當的選擇
👉🏻面對孩子說了卻做不到的結果
孩子時常對自己過於自信
因為想的總是比較容易呀
就當作孩子在正常發揮
如同儀婷老師在《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中》所說
孩子說到做到是父母的小確幸
說了做不到才是常態
孩子需要透過不斷的練習,累積大量的經驗
才能夠更認識自己
才有辦法學會評估與負責的能力
一路上我都是陪喬伊這樣練習過來的
所以他具備這樣的能力
也清楚知道自己該怎麼做
而唯可還在練習的階段
我願意陪他承擔失敗的結果
累積屬於他的人生經驗
當我透過與內在的核對找到安定的力量
就能沒有猶豫的帶著覺察去行動
並明白行動當中帶有愛,愛自己也愛孩子
我梳洗準備好之後
孩子還是沒有進度的繼續在原地哭鬧著
距離出門時間剩5分鐘
👩🏻:「親愛的,我們還有5分鐘要出門」
👧🏻:「不要! 我還沒準備好,等我!」
👩🏻:「還沒準備好該怎麼辦呢?」
👧🏻:「我不知道!」
👩🏻:「有需要聽聽我的想法嗎?」
👧🏻:「不要不要!」
孩子還沒回到身心容納之窗中
情緒還沒過去,也就無法溝通
我也不說話,安靜坐在一旁等待
這時吃完早餐的喬伊,背起包包往門口移動
唯可一看到,原本逐漸平緩的情緒海洋
再度激起狂風大浪
👧🏻:「不要出門! 我還沒準備好啦! 喬伊等我!」
👩🏻:「唯可」
我喊了他的名字,停頓了一下
👩🏻:「你很緊張,是嗎? 」
👧🏻:「嗯~嗚嗚嗚」
👩🏻:「你擔心被丟下嗎?」
👧🏻:「嗯~嗚嗚嗚」
👩🏻:「唯可,我們會一起出門,不會丟下你的,這樣能讓你安心點嗎?」
她點點頭
👩🏻:「出門時間到了,我們得出門才趕得上課程,不過我知道你還沒有準備好,請問你還需要多久的時間準備呢?」
他比出5根手指頭
👩🏻:「5分鐘是嗎?」
👧🏻:「恩恩」
👩🏻:「那再給你5分鐘準備,時間到無論準備好了沒,我們都得要出門囉!」
雖然這樣說,但我知道就算多了5分鐘
也還是無法讓他完成所有他想做的事
但至少我們彼此心裡都有個明確的底線
(我自己心裡則是可以接受10分鐘的緩衝)
我尊重他的意見和需求
同時他也得學習尊重其他人的意見和需求
這5分鐘,孩子都在發脾氣中度過
繼續的抱怨衣服不平整
抱怨太趕了他來不及準備
抱怨要整理的東西太多了
我在一旁靜靜的聽,沒說什麼
想著要是以前,應該就會按耐不住開始說教
「你看來不及吧! 昨天叫你整理你就不聽,來不及怪誰」
「早上還不早點起床準備,自己愛賴床還敢說」
以上的話,當下說出來會很爽
但卻對事情沒有幫助,只是更加刺激孩子的情緒
是該討論、該反省,但不是現在
時常帶著覺察問自己:「現在最重要的事是什麼?」
而我當下的答案是👉🏻先順利出門再說
手機計時器響起,5分鐘時間到了
👩🏻:「我先到門口穿鞋等你喔」
語畢,我也背起包包往門口移動
孩子則是繼續在原地崩潰
一邊拿著未整理好的包包衝出來
一邊大哭說他還沒吃早餐
穿鞋時也繼續生氣,說他不會穿
雖然我的原則是:「不幫孩子做他自己做得到的事」
不過當下趕時間,如果再等他調整又會僵持一陣子
所以我選擇先協力幫忙孩子將鞋子套好
一波三折,總算是出門了
就這樣,宏爸載我們到捷運站搭車
唯可也一路崩潰到捷運站
而我也做好心理準備
可能需要在月台等他哭一陣子
沒想到一到捷運站他就不哭了
就這樣,我們順利地搭上捷運
我看他平靜下來,想說可以聊聊剛才發生的事情
👩🏻:「唯可你好多了嗎? 可以聊一下剛剛出門前的事情嗎?」
他點點頭
👩🏻:「剛剛感覺你有好多情緒,你想要衣服平平的,也想要整理包包跟吃早餐,好多事想要做,卻沒時間去完成,我感覺到你很緊張、挫折,是嗎?」
👧🏻:「恩,很難過」
👩🏻:「沒辦法完成所有的事讓你很難過是嗎? 那媽媽在想,下次要怎麼樣才能在出門前完成所有想做的事呢? 你有什麼想法嗎?」
👧🏻:「我不知道」
👩🏻:「要聽聽我的想法嗎?」
他點點頭
👩🏻:「我在想如果前一天晚上先整理好包包跟選好衣服,早上起床只要換衣服跟吃早餐就能出門了,或許就能在出門前完成所有的事,你覺得呢?」
他不講話
👩🏻:「還是你想一下晚點再討論呢?」
👧🏻:「我晚點再跟你說」
於是,我們就停止這話題
一直到回家幫孩子們洗澡時,唯可突然主動開口
👧🏻:「我喜歡上步道課,不過今天早上好忙好趕喔!」
👩🏻:「對呀,你有想到什麼辦法早上才不會好忙好趕呢?」
👧🏻:「我可以前一晚整理包包,這樣就不會來不及了」
我向他微笑
👩🏻:「你下次可以試試看」
每一次的經驗都很珍貴
尤其是失敗的經驗,能化成養分與燃料
推進著成人與孩子不斷的向前邁進
#不要怕失敗 #永遠有下一次的機會
#成人跟孩子都是如此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通常只要是跟孩子出門
在時間上一定不能抓太緊
假設路程需要30分鐘
我會再多抓個20-30分鐘的緩衝,盡量提前出門
以防緊繃的時間導致情緒也跟著緊繃
因為跟孩子出門就是要有心理準備
可能會發生各種意外和狀況阿
(孩子本身就是狀況製造機,有人同意嗎?)
明天早上5點起床 在 Rina 日常連載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有阿兵哥
前天晚上兄妹沒有睡午覺
一個又吃飯到差點度估(想當然這個是妹妹
一個洗完澡突然躺在沙發又說要拿「個」,沒多久看到他眼睛準備閉上
妹妹睡了10分鐘電力滿格,但哥哥就不行了,直接帶去刷牙睡覺,還沒8:30就上床,想說他今天很累應該可以睡到明天早上吧(媽媽內心沾沾自喜)
結果10點初,我們在客廳看電視聊的很開心之餘,發現遠處有個人在跟我敬禮😑😑😑😑
超級崩潰大喊「居然有人在跟我敬禮耶!!」怎麽會這個時間點起床啊我的天
乾~覺得驚嚇又好笑,現在起床是要幾點睡覺蛤?
雖然驚嚇還是不忘拍照📷
#不要這樣嚇人
#我還以為龐在夢遊呢
- - - - - - - - - - - - - - - - - - - - -
好笑的都在IG
https://www.instagram.com/rinana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