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要你記得」--- 那些漸次被遺忘的美麗時光 ...
http://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26443350
<一分鐘影評>
「詩經邶風擊鼓」篇中那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曾是戀人們心中的理想,只是再真再深的愛,最怕病來磨,當璀燦一時的愛情,遇上了病魔鋪天蓋地般襲捲而來,在死神面前,看愛神與病魔的交鋒,又有多少有情人能熬過身心的終極考驗相守一生呢?
初看這部預定2018年11月16日在台上映的法國電影「我想要你記得」(Territory of Love/L'Autre Continent)的觀影過程中,腦中不斷浮現了奧地利名導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電影「愛‧慕」(Amour)中,那對原本幸福相守的年邁夫妻,卻因妻子罹患失智症,在家財散盡無力照護的丈夫,最後竟走上了弒妻的人間悲劇;
以愛與病魔,甚至是與死神拉扯為議題的電影並不少見,從「明日的記憶」(明日の記憶,2006)、「愛情藥不藥」(Love & Other Drugs,2010)、「被遺忘的時光」(2010)、「愛‧慕」(Amour,2012),到「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2014),不論東西方國內外,都有導演關注拍攝,只因為「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然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不過,這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由由法國新興創作導演羅曼‧柯杰特(Romain Cogitore)一手掌握編導,台法合製的法國電影「我想要你記得」(Territory of Love/L'Autre Continent),卻展現了迥然不同於過往電影的風格,他以輕鬆俏皮的手法,包裝「罕見疾病」原本嚴肅的議題,讓全片的調性,洋溢著一種笑對病痛的幽默風格,即使性格迥異的男女主角,相識相愛到病魔引爆的人性與現實拉扯,甚至是照護過程中的悲喜暴怒的情緒,在片中都沒少過,但透過鏡頭下所呈現的法國與台灣的美麗人文風情,與神來一筆的對白,都讓「我想要你記得」(Territory of Love/L'Autre Continent)綻放著不同的情韻。
全片的起承轉合節奏分明,劇情峰迴路轉,對白兼具趣味幽默與感人至深,除了探討愛神與病魔、浪漫與折磨之間的人性輾轉外,也旁及了中西醫療法的不同,以及拐童事件等台灣社會議題,在片尾處理上也跳脫了法國電影慣用的開放式結局,給了台灣觀眾較能理解的明確抉擇與決定,非常值得一看。
我想要你記得 Territory of Love/L'Autre Continent
出 品 國:法國與台灣合製
語 言:法文與中文
類 型:愛情
片 長:01時34分
台灣上映:2018-11-16
編 導:羅曼‧柯杰特(Romain Cogitore)
演 員:
黛博拉‧芳索(Déborah François)飾演瑪莉亞(Maria)
保羅‧海秘(Paul Harmy)飾演奧利維(Olive)
鍾瑤(Aviis Zhong)飾演陳醫生
文森‧培瑞茲(Vincent Perez)飾演總醫師
監 製:Tom Dercourt, Sophie Erbs 與王琮
製作公司:Cin’ema Defacto
法國發行:Sophie Dulac Distribution
台灣發行:華影國際/光譜映像
明日的記憶 2006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想要你記得」-\-\- 那些漸次被遺忘的美麗時光 ...
http://petermurphey.pixnet.net/blog/post/226443350
<一分鐘影評>
「詩經邶風擊鼓」篇中那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曾是戀人們心中的理想,只是再真再深的愛,最怕病來磨,當璀燦一時的愛情,遇上了病魔鋪天蓋地般襲捲而來,在死神面前,看愛神與病魔的交鋒,又有多少有情人能熬過身心的終極考驗相守一生呢?
初看這部預定2018年11月16日在台上映的法國電影「我想要你記得」(Territory of Love/L'Autre Continent)的觀影過程中,腦中不斷浮現了奧地利名導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電影「愛‧慕」(Amour)中,那對原本幸福相守的年邁夫妻,卻因妻子罹患失智症,在家財散盡無力照護的丈夫,最後竟走上了弒妻的人間悲劇;
以愛與病魔,甚至是與死神拉扯為議題的電影並不少見,從「明日的記憶」(明日の記憶,2006)、「愛情藥不藥」(Love & Other Drugs,2010)、「被遺忘的時光」(2010)、「愛‧慕」(Amour,2012),到「我想念我自己」(Still Alice,2014),不論東西方國內外,都有導演關注拍攝,只因為「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必然要面對的人生課題。
不過,這部改編自真實故事,由由法國新興創作導演羅曼‧柯杰特(Romain Cogitore)一手掌握編導,台法合製的法國電影「我想要你記得」(Territory of Love/L'Autre Continent),卻展現了迥然不同於過往電影的風格,他以輕鬆俏皮的手法,包裝「罕見疾病」原本嚴肅的議題,讓全片的調性,洋溢著一種笑對病痛的幽默風格,即使性格迥異的男女主角,相識相愛到病魔引爆的人性與現實拉扯,甚至是照護過程中的悲喜暴怒的情緒,在片中都沒少過,但透過鏡頭下所呈現的法國與台灣的美麗人文風情,與神來一筆的對白,都讓「我想要你記得」(Territory of Love/L'Autre Continent)綻放著不同的情韻。
全片的起承轉合節奏分明,劇情峰迴路轉,對白兼具趣味幽默與感人至深,除了探討愛神與病魔、浪漫與折磨之間的人性輾轉外,也旁及了中西醫療法的不同,以及拐童事件等台灣社會議題,在片尾處理上也跳脫了法國電影慣用的開放式結局,給了台灣觀眾較能理解的明確抉擇與決定,非常值得一看。
我想要你記得 Territory of Love/L'Autre Continent
出 品 國:法國與台灣合製
語 言:法文與中文
類 型:愛情
片 長:01時34分
台灣上映:2018-11-16
編 導:羅曼‧柯杰特(Romain Cogitore)
演 員:
黛博拉‧芳索(Déborah François)飾演瑪莉亞(Maria)
保羅‧海秘(Paul Harmy)飾演奧利維(Olive)
鍾瑤(Aviis Zhong)飾演陳醫生
文森‧培瑞茲(Vincent Perez)飾演總醫師
監 製:Tom Dercourt, Sophie Erbs 與王琮
製作公司:Cin’ema Defacto
法國發行:Sophie Dulac Distribution
台灣發行:華影國際/光譜映像
明日的記憶 2006 在 林龍(導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日的記憶,...沒有記憶,
人是空的,連黑白都沒有,
更沒有彩色的人生!
97.02月看完明日記憶這本書,好像講到我自己一樣,經常忘東忘西,推薦您去看
明日的記憶--故事分享-林江霏
這是一部以阿茲海默症為題材的故事。
在廣告公司工作的佐伯雅行,今年50歲,是知名廣告公司主管,工作賣力認真,不但受老闆肯定,也備受下屬愛戴,生活裡充滿了平穩的幸福。原本幾個月後,他將主持獨生女梨惠的結婚典禮,還有個未出世的小外孫,完成人生中最大的心願,幸福似乎始終圍繞在他身旁。
直到某日,他因為不堪長期頭痛暈眩的困擾而前往醫院就醫,診斷的結果竟是得到「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為什麼是我?……為什麼偏偏是我?」他對天咆哮,卻得不到任何答案。
為了挽留住片刻都在流失的記憶,他拚死命地在所有事物上留下小紙條提醒自己,開始了無奈的搶救記憶大作戰。然而,隨著病情的加重,每天都在見面、相處了許多年的同事臉孔,每天都在拜訪的客戶公司所在,每天都會走過好幾次的熟悉街道,卻漸漸從他的腦海裡消失……….
「這裡是哪裡?我要去哪裡?」明明再熟悉也不過的馬路,卻變成了看都沒看過的異地陌生風景。小紙條滿天飛舞,再也提醒不了任何記憶的空缺,佐伯陷入不知所措的境地。
夏天過去了,佐伯的記憶終於消失殆盡。
故事的最後,佐伯在夕陽的餘暉中,回頭望見身旁的妻子卻不認得,他問:「妳是誰?叫什麼名字?」
然後,微笑著、好心地說,「不要擔心,不會有事的,走這條路沒錯,我會一直陪著妳走下去的。」
心得分享
日本小說家荻原浩寫作《明日的記憶》時,肯定認真讀過醫學參考書,也仔細觀察過阿茲海默症患者,純以醫學角度來讀這本小說,就已經相當令人折服。
隨著社會高齡化,失智人口比例越來越高,以「記憶喪失」來切入小說,自是更能得到共嗚與迴響。阿茲海默病患為了留住記憶而不斷書寫紙條、日記;漸漸失去空間定位及方向感;味覺、嗅覺鈍化,出現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自身對這種狀況有所察覺,沮喪到有輕生的念頭…等等,小說都詳細的敘述。
障礙起始,結束在連妻子都不認得時。依據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在精神科醫師的監修下,渡邊謙自導自演,添加了行為的周邊症狀──暴力衝動,如動手打妻子到額頭流血、無理取鬧等,也很值得一看。
文字的意會和影音的接收本就是兩回事,小說的樂趣是可經由對照回味,引發多重聯想,種種影射、迂迴、伏筆等,都可見文字創作者的功力與用心 。
明日的記憶心得報告〈二〉97.02.24 報告人楊淑華
這是一本平凡簡單易讀的書,書中陳述男主角阿茲海默症病發之現象,故事結尾安排失去記憶,而再次重新相識妻子的美好過程令人動容。我們身邊親友也有類似老人癡呆的個案,閱讀此書,讓我們對阿茲海默症有更深入的瞭解與認識,學習如何去提早安排,步入此年齡層階段應注意的事項,如何來關懷照顧我們的親人家屬,僅提供以下卓見:
一.台灣社會呈現的兩種面貌:一是「老」,二是「孤」。有那麼一天,平均每一個青壯年的納稅人,必須養活超過一個老年人;而獨居老人,變成社會的主流。。
*「老」化的社會:依照聯合國的定義,當一個地區65歲以上人口超過百分之七,即可稱為「高齡化社會」,依內政部社會司的統計,截至93年2月份為止,全台已有215萬的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9.48%,估計至民國115年,老年人口將達20%,每五位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老人,預計四十五年後,老年人口將暴增為四成。。
*「孤」的社會:行政院經建會推估,十年後,台灣就會進入「人口零成長」,半世紀後,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將高達四成。我們正朝著一個「結婚及生育年齡提高、生育率下降、平均壽命提高、人口結構老化、青壯階層縮減」的社會。2000年台灣的總生育率為1.68,仍遠高於日本的1.36;但2005年台灣總生育率只剩1.12,已經低於日本的1.25,較五年前大幅衰減三成三!2006年生育率1.1與南韓並列生育率倒數第一的國家, 2007年2月單月生育率-0.002%,民國一百四十年,台灣可能只剩下一千七百萬人,足足比現在少了六百萬人;人口老化的程度,將名列「驚人萎縮中的國家」,屆時,全台灣將由八百萬的青壯族,養活六百八十萬個老年人,以及兩百萬名青少年及兒童,與聯合國統計當前全球「兒童是老人的四倍」相較,等於是人口金字塔的一百八十度大倒轉。
二.失智病人佔老年人口的4%
台灣現約有9萬多失智病人約老年人口的4%,相當一個鎮的人口數,平均每天增加10位失智患者。
三.失智症是可以治療的(大約歸類為老年失智症與血管性失智症兩類)
老年失智症:失智症大都發生於老人,因而常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自然現象,而耽誤就醫時機,其實有一至兩成的失智症是可以治療的,如:腦長瘤、腦中有血塊、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新陳代謝問題、以及缺少維他命B1、B2等所引起的;阿茲海默氏症(Alzheimer's Disease),約佔失智症60%~70%,在北歐及北美地區,更高達70~80%的比例,所以阿茲海默氏症又常常被稱為老年失智症或是老年癡呆症。
血管性失智症:有二至三成為血管性失智症,如中風所致,只要控制血管惡化,抑制 腦受損的程度,也就能控制失智症的惡化。
四.阿兹海默症主要有兩種類型:(本書主角佐伯雅行罹患早發性阿茲海默症)
*家族性阿兹海默症:
1.多發病於30至60歲之間,5%-10%患者有家族史-自體性遺傳。
2.直系親屬中有人有此病得病機會是一般人 的三到五倍。
*阿兹海默老年痴呆症:佔失智症中的絕大多數,通常在老年期(60歲以上)發病。
連結:林龍部落格
http://www.wretch.cc/blog/lin081/23533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