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灣來說,中國的鎖國,就是發展的契機】
回顧台灣的歷史,最早建立外來政權的荷蘭人,隨後明朝滅亡,鄭成功選擇撤到台灣,並擊敗了荷蘭人,在台灣建立了新的政權,與清朝展開長期的軍事對峙。
對他們來說,選擇當時危險的海外孤島台灣,是萬不得已,若當時他們可以前往中國,他們一定會離開,不會留在台灣發展。而這種情況,很快就在接下來得到了印證……
#中國 #鎖國 #發展 #歷史 方格子 vocu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6萬的網紅memehongko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明朝滅亡清朝」的推薦目錄:
明朝滅亡清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扯淡的康乾盛世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陳路
中國朝廷似乎免不了被滅亡的命運,宋太宗得知日本天皇是萬世一系的時候,表達了自己的羨慕之情。
在傳統的歷史敘述中中國的大一統王朝往往經歷初創、發展、繁榮、衰落四個階段。其實,這就是積累充足和不充足的區別而已。在前兩個階段,尤其是第一個階段,往往大家都很窮,這種窮是超越階級的普遍貧窮。到後來積累充足了,因分配問題開始走下坡路。拋開日本天皇和中國皇帝在政治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日本之所以「萬世一系」,很可能和他們一直貧窮有關。
探花不值一文錢
經歷了晚明大變局後,清朝初年是十分貧窮的,葉夢珠、呂留良都曾記載,「今日之窮,為羲皇以來所僅見」,「四海之內,日益窮困」。但滿清並沒有與民「休養生息」,在清朝初年,順治皇帝接納朱國治的意見,還搞了偷稅漏稅的普查。
這本無可厚非,一個政權即便對社會寬鬆,但還是需要一定的資金來維持正常運轉,但剛剛從東北過來的清朝皇室的做法,顯然太過野蠻。他們制定了剛性規定,只要是欠稅的,不管官職大小,也不論數量多少,當官的一律降兩級,有功名的,從秀才到進士,一律革去功名。如果什麼都沒有的,請君入獄。就有這樣一個倒霉蛋,他叫做葉方靄。他是順治十六年的進士,還高中探花。朝廷按照規矩,讓他當了翰林院編修,官職品等為正七品。
他家世代為讀書人,土地並不多,官府清算之後,發現他少繳了一文錢。由於當時的政治氣氛,數量雖然微不足道,也被報送到朝堂之上。要知道,那時候清廷已經急紅了眼,奏銷案牽扯了一萬多人,多他一個也無妨。於是,葉方藹便被革去了功名,好不容易得來的探花也丟掉了。這一年發生了很多大事,順治皇帝本人也駕崩了,新登基的是年僅八歲的康熙。葉方藹藉著新皇登基的契機,自己上表陳清,表示確實欠了一文錢,也願意補交,希望能得到開恩。可是,這個請求卻被無情的駁回。
消息傳到老家,苦中作樂的百姓將此事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到處流傳有「榜眼不值一文錢」的笑話。從這裡,我們不禁產生一個疑問,滿清在草創初期,為何會如此敲骨吸髓式的盤剝,還波及到了算是統治階層的葉探花呢?
康乾盛世怎麼來的?
順治時期稅收收入,和萬曆晚期差不多,而遠高於崇禎時期。剔除徵稅能力不考慮,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說明實際上在清代初年經過長時間的戰亂和80%的人口損失,中國家庭仍然能保有一定財富。
一直到滿清統治者沒有下限的勒索,才變成全國性貧困。經過大亂,還能禁得起滿清統治者勒索,也能反證明末的中國家庭是相當富裕殷實的。更別說達官貴人。大明公司最後一位董事長朱由檢,為了軍餉問題,頭疼不已,甚至把故宮大門上的銅釘都拿去熔作貨幣。
當時的一條解決方法就是以皇帝的名義去借,史料有記載,有人提議讓崇禎皇帝去跟京官和商人借錢,少則五百,多則一千兩千。「俟皇上財用有餘還之」,結果無人肯借。崇禎皇帝只能大發感慨,說跟那些達官貴人借錢,他們不肯借。真要等流寇來了,照樣被搶光,真是愚蠢至極。等到大明這個公司沒有了資本公積,沒有了法定公積,沒有了利潤盈餘,最後就只能山窮水盡破產清算。朱董事長的結局值得我們同情,但那些不肯借錢的人是不是就很可恨呢?
要知道在古代賺取財富,獲得資產積累就必須通過儲蓄。這就得靠一代又一代守財奴對家產的守護,通過時間來完成原始積累。不能怪他們拎不清大勢,我們也只是站在新世紀開上帝視角罷了。而中國最後的帝制王朝,秉承了老百姓錢太多不太好的思路,玩命把民眾往死裡盤剝,也不知道是誰發明的康乾盛世的說法。朱由檢征不上稅,也代表了人家是要臉的,儘量不擾民,跟滿清比起來,他吃相好看得很。無怪乎,人們都懷念明朝。
崇禎如果不顧吃相會如何?
拋開東林和閹黨忠奸的問題,假設崇禎沒有誅殺魏忠賢,利用閹黨制衡東林,是否能征到稅,讓明朝免於滅亡呢?古代中國王朝的統治,高度依賴於由文官構成的職業官僚系統。
無論是對資源的汲取還是分配,這套系統都遠較其他文明的政治系統要高效合理的多。但天底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等價交換才是世間的真理。古代王朝在享受這這套系統創收的同時,也必然要承擔維繫這套系統所需要的成本。而汲取與分配能力的高效,意味著需要具備相應的規模和專業性,自然這套系統的維繫成本也就遠較日本、西歐那種封建化的治理系統要高的多。
而且,這套系統本身並非固定不變的。人類社會的各種組織體系其實也如人一樣,有著強烈的自我壯大的傾向。與官僚體系的壯大相伴隨的,是資源與分配能力的擴大。但是社會上所能夠被汲取的資源是有限的,官僚體系的自我增殖是無限的。這有限的資源汲取一旦不再能滿足不斷自我增殖的官僚體系的需求,這個體系的第一反應就是削弱社會救濟來維繫組織自身的存在,由此便會形成亂源,從而導致王朝的崩潰。
閹黨的成員,很大一部分也是文官,在維護自身利益的層面,和東林並無不同。但是你別看崇禎天天哭窮,當時官僚系統的汲取能力卻是空前的強悍。如果顧炎武所言屬實的話,當時明末地方所收繳的稅賦,已經有九成被解送朝廷,地方所留不過一成,可以說幾乎所能汲取的資源都已經完全被轉移到中央去了。滿清比大明佔便宜的地方在於,明末改朝換代的大規模戰亂,實際上相當於給社會整體來了一場徹徹底底的格式化,特別是對官僚體系的格式化。
清朝初期官僚機構的規模是很小的,有時在編的官員數量甚至不超過萬人規模,這與明末十幾萬的龐大編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船小好掉頭」,所以滿清才有精力對欠一文錢的葉探花進行懲處,換到乾隆後期,你試試?
滿清為何沒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康乾盛世雖然是吹出來的,但是整個社會趨於穩定也是事實,只要不出現大的動亂,人們的財富還是能越來越多。
當滿清走到王朝的一般規律時期,為何又延長了那麼久的國祚?農業社會,積累普遍充足時期,必然面臨兩種道路選擇。一是原有通道的擴大,二是新通道的開闢,比如工商業。因為工商業的效率要高於農業。這世界,永遠是高效率行業吸收低效率行業的過剩產能。這就是為何富士康當年出現了那麼大的新聞,那些年輕工人為何不會義無反顧回家種地的原因。同理,可以解釋為何某知名人物會喊出「996是福報」的口號,拼夕夕員工的淒慘絲毫不影響它的股價躥升。
就目前社會而言,互聯網行業的效率算是最高的。可發展工商業,需要一個工具,那就是槓桿,也就是負債經營。崇禎跟人借錢都不行,說明了在農業社會搞這個是太難了,因大夥兒的思維慣性接受不了。就跟改革開放沒多久,很多人下海一樣,當時可是銀行主動給人貸款,人都不敢借。滿清到了晚期,也遇見了晚明同樣的問題,但他們卻沾了全球化的大便宜。
那就是西方列強的到來使得過去封閉的經濟體系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滿清不再依賴於傳統的農業稅收來維繫系統的運作,而是可以通過關稅以及找西方列強借債來維繫系統的運作。所以滿清不但扛過了太平天國這個大劫,又續了幾十年,還能砸錢搞洋務搞近代化。如果沒有每年上千萬兩收益的關稅和抵押權益換取的各項巨額貸款,這些大動作幾乎都是難以想像到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康乾盛世 #探花 #繁榮 #衰落 #朝代 #唐朝 #順治時期
明朝滅亡清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男子的陽剛之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嚴寶琪
《易·說卦》中有言「分陰分陽,叠用柔剛」。陽剛,是一種由內在的剛強外化為堅毅的表現。自古中國常以「陽剛」來要求男子的行為品德,清人管同就十分欣賞男性如賈誼、太史公的陽剛之美,這在古代也是一種普遍的審美標準。但近代人總認為陽剛即是渾身肌肉、高大威武的代名詞,甚至可能會被部分人嘲諷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粗人。其實「陽剛」不僅是體態上的表現,古人在氣節與品行上對陽剛的要求甚多,例如需要其有高風亮節,鴻鵠之志。而中國古代的男子又在哪些方面體現出其陽剛之態呢?
武功
說到陽剛,許多人首先可能想到的是古代男子的武功建設,在戰場馳騁時奮勇抗敵,英姿盡顯剛強。唐朝張為曾言:「向北望星提劍立,一生長為國家憂。」從春秋戰國開始,諸侯兼并頻仍,在「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時代,各國相互攻伐實乃平常事。為了保衛家國,尚武風氣逐漸濃厚。例如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秦國白起大破韓魏24萬聯軍,燕將樂毅統帥五國聯軍猛攻齊國至其幾乎滅亡,均顯將士於沙場勢如破竹之氣。又到宋朝,外族鐵蹄踐踏大宋國土之時,岳飛挺身而出,號令岳家軍擊破金人引以為傲的「鐵浮屠」,使金人嘆道「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他們那一夫當關萬夫莫敵的氣概,正是中國古代所欣賞的男子之剛猛。
政治
除去戰場上的勇猛身影,官場上亦有百折不撓的陽剛之士。唐時有魏徵直言敢諫,敢與身為皇帝的李世民辯駁天下民生,他上疏進諫時從不加掩飾,直言不諱地道出皇帝的疏漏高達200多次,才使貞觀一朝達至盛世。至明朝時,靖難之變後燕王朱棣奪位成功,大臣方孝孺寧死不屈,盡管當時百官大多見風轉舵,他也始終自視為建文朝臣,在死亡的威脅下也不肯向明成祖低頭。可見「陽剛」不僅只顯示在大丈夫的體魄與力量之上,在仕途也有人不願阿諛奉承,挺直的背脊承載著士大夫剛毅堅強。
文學
在文學領域上,氣節若竹的剛直文人更是數不勝數。遠至三國時期,有名士嵇康被人陷害,行刑之前仍淡然自若,撫一曲《廣陵散》而成為千古絕唱。甚至到宋朝時,辛棄疾不願沈溺在南宋那一片紙醉金迷之中,他那「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的詞鑿開了當時社會頹唐軟弱的風氣,在病時他仍然以恢復山河為目標,與權貴們僅願偏安一隅的想法背道而馳。而離我們的較近的清朝,揚州八怪中的鄭板橋更是做過一首詩,自詠「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一股堅韌不拔的剛強意志油然生於這蕭蕭竹石中。這些詩人或許沒有身高八尺,手握兵刃,仍然可以在文壇之中顯出他們的錚錚鐵骨,又怎能不是陽剛的一種體現呢?
(本文曾於2020年11月10日在星島日報「悅讀語文」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歷史 #中國歷史 #陽剛之態
明朝滅亡清朝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明朝滅亡清朝 在 明朝滅亡真正原因,葡萄牙文獻顛覆歷史,崇禎:我犯的錯瞞不 ... 的推薦與評價
若論 明朝滅亡 的原因,被人忽視的重要原因,這需要先圍繞明清戰爭說起。 推薦影片... # 明朝 #崇禎# 清朝 #皇帝#明清#大明王朝大秦帝國軍團戰力有多恐怖? ... <看更多>
明朝滅亡清朝 在 Re: [閒聊]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 看板DummyHistory - PTT網頁版 的推薦與評價
引述《kuopohung (風之過客)》之銘言: : ※ 引述《Kenshilo (醒銳孔)》之銘言: : : 一、整個明朝歷史比較接近清朝高度集權又勤政的皇帝,大概只有朱元璋與朱棣: ... ... <看更多>
明朝滅亡清朝 在 [閒聊] 如果明朝沒有滅亡- 看板DummyHistory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看了許多關於明朝歷史
推翻了我過去對這時代的觀感
以前傳統見解總是一面倒,貶抑明朝,捧高清朝
說明朝特務廠衛橫行,皇帝又昏庸怠惰...
而清朝民生社會安定,皇帝又勤政愛民...
然而我十分懷疑關於明朝歷史的貶抑之詞,是清朝御用文人加油添醋的
清朝禁書毀書,偷梁換柱,竄改刪剪,搞文字獄風聲鶴唳,一不留意,全家被屠
這樣的時代所編的歷史,完全是為了鞏固其殖民統治的目的所編,可信度大有問題
我最近看到的一些網路資料,讓我有許多不同的看法:
一、整個明朝歷史比較接近清朝高度集權又勤政的皇帝,大概只有朱元璋與朱棣
有人說他們英主好殺,但是他們所殺、所監視的的大致上是官員富豪等上層統治階級,
並不屠殺或監視一般平民。這跟清朝的屠戮專門針對漢人平民或其他被統治者大不相同。
滿清對平民屠殺的規模,也遠比明朝可怕,屠城不夠甚至屠整個省。所謂揚州十日、
嘉定三屠,不過是冰山一角。這根本是反人類罪行。
二、明朝出了許多思想家,發揚人的個性,,甚至直指帝王的私心及對國家禍害。
甚至還出現情色小說金瓶梅,顯示明朝人並不避諱談男女私情,與宋代理學那種
壓抑人性假道學大不相同。而西遊記也是一個例子,顯示明朝人思想幽默,充滿想像力
反觀清朝卻一個思想家也沒有。滿清的辮子戲,動不動就自稱奴才,毫無個性。
而且好像關係不好還不能向對方自稱奴才,比奴才還不如。
這完全是因為滿清本身就是軍事奴隸制,把廣大的漢人都當成奴隸了,漢人從此奴性深重
至今仍難以恢復自尊自信。
三、明朝的海禁並不嚴格,只是政府說說罷了,主要是為了防倭寇,到後期海上貿易十分
興盛,海軍實力也很強。而清朝海禁是為了提防漢人與海外聯繫,手段極為殘酷嚴厲,
如遷界令,只給三天命令沿海三十里居民搬家,也不給搬遷補償,時間到軍隊便出動把
不肯搬或還搞不清楚狀況的居民殺死,房屋燒毀。這些被趕走遷到內陸的漢人,失去財產
最後也只好餓死。
四、明朝政府對西方科技的態度也遠比滿清開放。一般士大夫對西學的態度也比清朝人士
來得理性,許多翻譯西方科學的著作也大量出現,而明朝也有許多國產著作,相對於
當時的西方其實各有擅場,並不算落後。而清朝統治者卻大量禁毀明朝的科技書籍,
天工開物便是一例,使許多明朝的科技成果從此消失。明朝時期軍隊已經普遍配置火器,
到清朝卻退步回到冷兵器,太平天國甚至挖出兩百年前明朝古大砲打得清軍大敗。
而康熙自己本身雖學西學但是並不樂見別人,尤其是漢人學西學。
五、明朝皇帝對言論自由的開放程度令我吃驚,海瑞罷官的故事大家應該聽過,皇帝
最終也沒殺掉海瑞,而萬曆皇帝面對言官嚴厲的批判,終究也沒因此殺人,使得明朝社會
的思想言論自由可說達到空前絕後的境界。這在清朝與今日共產中國根本是難以想像。
六、明朝形成內閣制,國家由一人專權,轉型成文官集體領導。皇帝即使不上朝,行政權
仍能照常運作。有人說萬曆怠政二十年不上朝,但不上朝不代表不辦公,重要軍國大事
他仍然親自積極參與。一個昏庸怠惰的皇帝,怎能打贏日本?援朝抗日,露梁海戰,
甚至在紫禁城公斬日本戰犯,國威大振。當年萬曆皇帝甚至在江浙集結一批海軍,
預備若朝鮮戰爭失利,這批海軍將直搗日本本土。這些都是光耀史冊的大事,
卻很少人知道。
同樣是王朝晚期,看看滿清對上日本是如何的慘敗?
此外,萬曆有一次向國庫要錢修宮殿,大臣給他的回覆是「下不奉詔」
意思是這次看你皇帝的面子,下次不給了。若是在清朝,有可能嗎?
七、西洋人士在明朝時來華,對明朝人大為讚賞,稱其衣飾華美,風度翩翩,晚明社會
是如何的富裕繁榮,城市規劃先進,老百姓生活安定,物價便宜;而在清朝盛世來訪的
馬嘎爾尼,卻提到“自從北方韃靼入侵以來,我們每天在科學藝術上進步,而中國人卻退
步了”,“到處都是驚人的貧窮, 許多人赤身裸體”,“他們正退化成半個野蠻人”,
“連我們丟掉的垃圾都被人搶著吃”,“軍隊像乞丐一樣衣著破爛,滿清不過是泥足巨人
,輕輕一推就能將它打翻在地”。清朝人唐甄也在其著作「潛書」裡提及,清興五十年來
四海之內,日益困窮,農空、工空、市空、仕空。他親眼看到山西婦女多無褲可穿,而
吳中之民多鬻子女于北方”這跟馬嘎爾尼的觀察不謀而合。
八、明朝面臨外族侵略時,只有一個字「打」,而且說打就打,絕不虛張聲勢。既不像
漢朝那樣和親,也不像唐朝那樣向異族乞援借兵,更不像宋朝那樣稱臣納貢。而且
,自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以來,明朝皇帝就一直堅持在國防前線,國家若遇外敵入侵,
第一個站出來負責,成祖本人甚至死在親征蒙古班師回朝途中,這就是「天子守國門」。
明朝皇帝有一種超乎各朝代的尊嚴骨氣,寧死不屈不逃。
各位看清朝皇帝遇到外國入侵,放棄首都,倉皇逃竄。唐朝也差不多,遇到民變也是
逃到四川去。
再看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的遺言:朕死無顏面見祖宗於地下,去朕冠冕,以髮覆面,
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
而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則是逢迎日本人,為了當皇帝,不惜出賣國家利益。放任日本人
在東北實施活人體生化實驗,屠殺自己同胞。
九、明朝人在當時世界上國際地位崇高,備受各國人民尊敬,也是最有尊嚴自信的時代。
整個東亞封貢體系正式形成,各國國王必須得到明朝皇帝的冊封,其在國內的政權才能
取得合法性,這才是貨真價實的天朝上國。明朝覆亡之時,有許多官員、
士大夫自殺殉國,數量驚人,這在各朝歷史中也是極為少見的。明朝滅亡後,韓國還繼續
用崇禎年號紀年到兩百多年,家家戶戶供奉明神宗萬曆皇帝。韓國國王官員等服飾,也
一律是大明朝服。
八、有人懷疑康雍乾盛世是否真實存在。因為在康雍乾盛世顛峰時期,工業生產質量皆
不及明末。即便是清朝人編的清史,記載康熙年間也是這裡飢、那裡飢、這裡大飢、
那裡人相食。而且康熙皇帝嚴禁開礦,已開之礦場也課以重稅,我想應該是害怕漢人起兵
鑄造兵器,對其滿人特權殖民統治不利。試想,礦業是第一級產業,若礦業被嚴禁,
生產不足,經濟怎可能會有長足發展?清朝盛世的存在,令人懷疑。
九、明朝已經有資本主義的萌芽,東南各省極為繁華,滿清入關對平民大量殺戮,
使中國的科技與生產水準大幅落後,有尊嚴有思想的漢人不是被殺死就是只好當奴才
滿人又害怕漢人知識科技、道德文化水準太高,因此有計畫禁絕書籍箝制思想,隔絕
士大夫與一般民眾的聯繫,從此漢人的素質大幅下降,成了滿人予取予求的奴才。
若不想當奴才,就只能慘死滿人刀下。一直到今日中國人素質之差,遠因是滿清入關,
近因則是共黨統治。
十、明朝皇帝因為與中國主要民族屬同一民族,因此他可說是一君對萬民,他所面對的
是全國所有大臣、所有百姓人民,在他眼中並未有所差別。但清朝皇帝卻非如此。
清朝皇帝有一個堅決擁戴他的同部族,而清朝皇帝的所有施政,都必須優先考慮這個
部族的特權利益,其根本國策就是剝削廣大漢人來養活這特權部族。當遇到更強的外國
侵略者,一開始清朝皇帝也是反抗,因為不想與外國列強分享奴役漢人的經濟利益。
但後來發現實在打不過洋人,只好屈居第二級殖民統治者,充當西方在華利益的代言人。
幫外國剝削漢人。所謂「傾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正是這種第二級殖民統治者的
基本政策。可憐的漢人除了被滿人剝皮,還要被洋人再剝一層皮。
明與清,這樣的對比,可以說,明朝有朝向君主立憲的可能,因為言論自由、思想開放
與文官集體統治,已經對皇帝產生制約,明朝皇帝並不是為所欲為的,當大臣聯合起來
抵制他的時候,他也只能消極不上朝來抗議。但清朝絕不可能走向君主立憲,因為即使
皇帝個人同意,背後的部族也不會同意。而且漢人若道德知識水準提升,對滿人特權絕對
是不利的。所以滿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漢人都是笨笨的、乖順的農奴,因此漢人若要自救
,非得革命不可。君主立憲只能適用於明朝,而不適用於清朝。
十一、有人說明朝有宦官之禍,這也是以偏概全。事實上太監並不是全都壞人,有很多
個性正直仁慈的好人,甚至對國家有巨大貢獻。鄭和下西洋的史蹟,中外景仰。成化年間
的太監張敏,為明憲宗保留一個寶貴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明孝宗,是明代的好皇帝。
萬曆年間的太監田義,為人正直,為民爭利,也曾力勸皇帝廢除礦稅,不可失信於天下。
崇禎年間的王承恩,也與皇帝死在一起,比起一些幫滿人屠殺同胞的漢奸好太多了。
事實上明朝太監的素質可以說是歷代最優秀的,因為明朝是以培養文官的方式去培養太監
而且皇帝若有心,可輕易撤換為禍的宦官頭子,而不至於有太大的社會成本或政治風險。
所以幾個亂政的太監,像王振、劉瑾、魏忠賢等等,其實說穿了是皇帝本身縱容,若換成
心術不正的一般官員,同樣會產生亂政的惡果。所以說穿了是皇帝自己的問題,而不是
宦官的問題。這些亂政的太監綜觀整個明朝也只是個案,並不是常態現象。
基於上述,我個人認為,今日共黨當初與日本、國民政府,三方爭鬥時,一開始的角色
像明末當年的流寇,但是奪權成功後,其實反而接近滿清。因為共黨統治類似滿清統治
,形成了特權族群、特權軍隊。這個特權族群與軍隊,堅決團結地擁戴同族or同黨的
領導人,而這個領導人所有的施政,也必須優先考慮同族or共產黨員的利益,否則這個
領導人就會被同族or共產黨員幹掉。
鄧小平死亡之際,共黨政府發布的是「告全黨、全軍及全國各族人民書」。先是黨,
繼而軍,最後才是全國各族人民。
也因為中共與滿清的利益型態與統治手段相近,因此中共開始有心吹捧清朝,大量的
辮子戲開始出爐,美化清朝形象,歌頌清朝皇帝,以暗示隱喻中共統治基礎與手段的
正當性。同理我們也可以站在滿清的立場來揣測中共的想法,他們一樣希望中國一般
人民,是個乖順服貼的奴才,是笨笨的農奴,不敢反抗也不想反抗。而且中國人民的知識
道德水準愈高,對共黨特權統治就愈不利。也因此,我們不必寄望中國人民的素質會有所
提升。
其次,我認為明朝才是中國人最後的朝代。清代對中國人來說是不折不扣的亡國。根本就
不是中國朝代。一來滿人統治者從來不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二來滿人不管是服裝、文字
血緣、經濟生產方式以及對儒家文化的吸收信仰程度而言,都比日本人距離漢人更為遙遠
,更為迥異。滿人對漢人的屠殺與監控,比日本人對中國人或台灣人更殘暴更無情。
有人說滿人被漢化,但使用了你的漢文化,不代表他把你當同胞。正如同西方對非洲的殖
民剝削,享用非洲土產,不代表西方人把非洲土著當同胞。只是漢人後來貪圖滿清的版圖
,所以改口稱滿人為中華民族,因為若對滿人罪行加以報復清算,中國會失去對蒙古、
新疆、西藏的統治正當性。這也是中共吹捧清朝的理由之一。
第三,可憐的大明,經濟上有資本主義的萌芽,政治上有朝君主立憲發展的潛能,
科技知識上有與西方交流的樂觀局面,社會思想上有啟蒙思想家的開導,人民普遍具有
中華傳統美德,各種優異條件皆備,若明朝能延續到今日,與西方啟蒙運動的交流洗禮,
極有可能走向君主立憲的優質強國,軟實力與硬實力兼具。
當然,它版圖可能不及今日遼闊,但國家版圖大小,並不是決定國勢強弱的關鍵因素,
人心才是最關鍵的因素。國民思想開明進步,知識涵養豐富,道德文化水準高,
才是國力的基礎。
版圖大又如何呢?今天中國版圖除漢族本部以外,其他皆暴力裹脅而來,
不是你的你硬要拿,就是造孽,將來要付出代價的。
第四,對中國人民最好的國家前景就是,撤除共黨專政並防止特定團體、黨派或種族等
形成特殊特權執政團體,並恢復明朝版圖,大約是清末的中國本部十八行省外加
東北三省的範圍,對於新疆西藏內外蒙等地尊重其意願,
對於願否加入中國,悉聽尊便。至於採民主政體或君主立憲,皆可。
若繼續由特權黨派或種族把持政權,廣大的中國一般民眾,素質將難以提升
,蓋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利益矛盾太大,漢人興則滿人亡,平民興則共黨亡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57.247
※ 編輯: Kenshilo 來自: 218.166.57.247 (02/06 02:5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