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談歷史上濫殺功臣的皇帝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這是春秋時期越國大將軍范蠡總結的一句話,道出了帝王無情,可同甘苦,不可共患難的感嘆。做皇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肯定是遭人嫉妒的一個職位,皇帝為了防範臣子們的篡逆之心,往往狠心殺戮。越王勾踐不是皇帝,只是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王,但他開了一個壞頭,殺了功臣文種,逼跑了功臣范蠡。後世的皇帝們,固然有不殺戮功臣的名君,如光武帝劉秀、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等,但效仿勾踐的大有人在。有的皇帝的毒辣程度,大大超過了越王勾踐,跟他打江山的的開國元勛大多遭其毒手,留下了千古憾事。
漢開國皇帝劉邦首開誅殺功臣先河
劉邦是漢朝的開國皇帝,但劉邦自言管理與謀略不如蕭何、張良,打仗不如韓信。「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但劉邦有劉邦的優點和長處,那就是他會用人。知人善任是他最大的長處。「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漢朝建國之後,劉邦大封功臣,韓信被封為楚王,彭越被封為梁王,英布被封為淮南王,張耳被封為趙王,臧荼被封為燕王,吳芮被封為長沙王,還有一位與韓信同名同姓的。另外,劉邦還封了一個四十多個侯,可說是凡開國元勛,各得其賞,其中還有一位女姓,也封了侯,說明劉邦還不歧視女性。
遺憾的是,這種皆大歡喜的場面並沒有長久,七位異姓王中,除了長沙王吳芮、趙王張耳因病去世外,其他五位異姓王及繼任的燕王盧綰都死於非命,被劉邦直接或間接誅殺。燕王臧荼第一個被誅殺,罪名是謀反,韓信由楚王被貶是淮陰侯,後被呂后設計誅殺,罪名也是謀反;彭越先是被流放,後被誅殺並夷平三族,罪名是「反形已具」;英布看臧荼、韓信和彭越都被殺了,嚇得真造了反,結果兵敗被殺;繼任燕王的盧綰,看這麼多功臣都被殺了,嚇得跑到了匈奴,病死在了荒涼之地;和韓信同名同姓的韓王信,被朝廷懷疑,結果真的投降了匈奴,在帶兵攻漢時被將軍柴武所殺。和劉邦結成兒子親家的樊噲,也在劉邦的誅殺之列,但幸運的是,劉邦比他先去世了,殺他的人作了弊,留住了一條活命。
劉邦雖然殺了不少功臣,但客觀地說,他並沒有太濫殺無辜。和後世胡殺濫殺的皇帝相比,劉邦算是一個好皇帝。而且,他封的一百四十多個列侯,並沒有遭到屠殺。劉邦殺異姓王,是為了穩固江山考慮。對於家天下來說,這些異姓王,對於劉家江山確實威脅太大了。漢初三傑之中,除了韓信被冤殺外,張良與蕭何並沒有遭到屠殺。張良功成身退,當他的「神仙」去了,蕭何則很智慧,裝傻裝得好,躲過了劉邦的猜忌。
南北朝時期誅殺輔政大臣的昏君們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最亂的時期之一,在南北朝之前,是五胡十六國時代,這個時代先是八王之亂,接著是五胡亂華。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普通的老百姓沒了活路,被當成「兩腳羊」慘遭屠殺與生食。這個社會,可比中世紀古羅馬的黑暗時代黑暗多了。
南北朝時期的皇帝們,昏君的比例大大高過明君。而且,殘暴的皇帝很多,誅殺功臣的皇帝很多。拿南朝宋來說,宋文帝劉義隆之所以能夠稱帝,謝晦、傅亮、徐羨之、檀道濟立下大功,結果劉義隆稱帝後,徐羨之被逼自殺,傅亮被處死,謝晦起兵反抗後兵敗被殺;宋孝武帝劉駿,稱帝後誅殺了他的叔父、起兵反叛的劉義宣,而劉義宣是劉駿討伐劉劭時的得力幫手。劉義宣及他的十六個兒子被誅殺後,劉駿的十弟武昌王劉渾和六弟竟陵王劉誕也慘遭毒手;前廢帝劉子業的殺戮絲毫不遜色於乃父劉駿,輔政大臣戴法興、劉義恭、顏師伯、柳元景等先後遭到屠殺。可以說,南朝宋是在殘暴的殺戮中亡國的。
南朝齊也好不到哪去,第六位皇帝蕭寶卷誅殺了六位輔政大臣,顧命大臣右僕射江祏、司空徐孝嗣、右將軍蕭坦之、領軍將軍劉暄等慘遭屠戮,始安王蕭遙光、太尉陳顯達與平西將軍崔慧景起兵造反被殺。平定叛亂功勞最大的尚書僕射蕭懿不但不封賞,反被毒殺,結果逼急了蕭懿的兄弟蕭衍,蕭齊被蕭梁取代。南北朝時期半壁江山的帝王們,象宋、齊一樣濫行殺戮功臣的行為,比比皆是。
朱元璋是史上誅殺功臣最多的皇帝
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對功臣痛下殺手最無情的皇帝,他曾扔掉一個棘杖讓太子朱標去撿,當朱標面露難色時用寶劍將棘杖削平,然後以此為喻對太子朱標說:「你怕刺不敢拿,我替你把這些刺削掉,再交給你豈不更好!我殺的都是奸惡之人,把內部整頓好了,你才能當這個家。」。
朱元璋所說的奸惡之人,其實指的是幫他打下江山的開國元勛們。第一開國功臣徐達,忌吃蒸鵝,朱元璋偏送蒸鵝給他吃,結果徐達慘死;親侄子朱文正,被鞭撻致死,罪名是「親近儒生、胸懷凶望」;丞相胡惟庸,因「擅權植黨」,株連三萬多人,包括開國丞相、已退休在家的李善長;大將藍玉屢立大功,最後以謀反的罪名,株連一萬五千人。開國元勛中,除了湯和因病去世外,絕大部分人都死在朱元璋的手上。大將傅友德被逼得親自殺了兩個兒子後自殺。劉伯溫雖然智慧過人,但也疑似間接死在朱元璋手中,胡惟庸送藥給劉伯溫治病,可是奉旨行事的。當然,朱元璋殺人,都是有其必死的罪名的,他大力肅貪,當政三十一年,殺「貪官」十五萬。這些「貪官污吏」,包括死在他手裡的大部分開國元勛。
朱元璋因為窮苦出身,當了皇帝後立志「殺盡貪官」。不過,令他深為遺憾的是,貪官是殺不完的。他臨駕崩前,對於並未清廉的時政仍不滿意,發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屍未移而人為繼踵,治癒重而犯愈多」的慨嘆。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皇帝 #濫殺功臣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入陵者因由各異,一位下落不明(建文帝),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開始,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
明 朝 第 六 位皇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說到清朝,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可惜的朝代。
說他可惜,是因為他已經把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手段都已經成熟的使用,效果雖有遺憾之處,但整體是讓人滿意的。
且不說康雍乾盛世,號稱「嘉道中衰」的嘉慶即道光兩位皇帝,在個人職業操守上其實也比大部分中國皇帝好。比如嘉慶皇帝,每天風雨無阻辦公,甚至生日當天都堅持批閱公文,這比明朝一堆不上班的皇帝舊牆上幾萬倍;又比如道光皇帝,他面臨時代變動無能為力,但他謹守本分,最好的例子就是他為了抑制統治集團的奢糜貪風,於是自己過得很節儉,身上穿著打補釘的龍袍,要加菜也就是加個炒雞蛋,雖然最終沒人鳥他,大家是舞照跳、妞照泡,但起碼心意是夠到位了。
後來英法聯軍後,清朝走向改革之路,雖然改革之路屢次不成功,但過程中的成果還是屢有亮點。像是自強運動時,能在十數年間搞出一個世界第八噸位的北洋水師,這個軍事崛起速度可是快得驚人;庚子後新政,清朝開始在各地有計畫性的發展,已經在高發展地區推動穩健的工業化,甚至在政治上都已經建立有次序的改革階段,光就國家整體發展上,比後來的民國可是有成果許多。
另外在處理民族問題上,那比現在的中共更是高明許多。起碼清朝沒鬧出大規模的藏獨,甚至乾隆皇帝搞出的金瓶掣籤,還成為西藏宗教的準則;至於蒙古,直到清帝退位,那跟滿族都還是一條心的,哪像現在中共把內蒙鬧的爭議不斷。
但以上所說,都是以中國傳統思想及手段看待清朝。而事實是......在清朝中後期,所謂的傳統禮教在世界關係上,那已經是不合時宜了。不是說清朝犯了大錯,只能說是時代的趨勢讓清朝一貫的統治陷入到落後的地步,也因位處於歐美大肆擴張的時代,相對落後的地區也就遭到從未預期的苦難。
所以所謂的大清盛世,那是在眾多妥協及調和下,來之不易的榮光。他並非沒有缺點(別忘了同時間可是文字獄不斷,而清朝對回疆地區的用兵,雖然打下大片江山,可卻也開啟延宕至今依然未獲解決的民族及宗教衝突),但在中國歷史長久的發展裡,卻是進入現代前的最後巔峰,也因為後來的苦難襯托,回顧這段「盛世」於我而言有頗多的感觸。
那如果想了解清朝的盛世生活,我們就進入主題吧......抽獎了!
如果想獲得這次抽獎禮物:《大清盛世忙什麼:來去紫禁城打卡,體驗當皇上的日常!》,請完成以下步驟: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請留言「一想到清朝我就想到......」然後填上你自己對清朝印象深刻的人事物
就有機會將這次的贈品帶回家,提醒一下,這應該是今年本粉絲團最後一件禮物了,大家不妨試試手氣,為自己贏得一份年末禮品吧。
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1位朋友,到時結果如何,還請持續關注喔。
購書可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7464
#大清盛世忙什麼
#平安文化出版
#一想到清朝我就想到徐錦江
#人家可是戀有十三太保橫練金鐘罩的鰲拜_後來又轉世成為京城六扇門的高手豹子頭_之後在清末民初又成為馳騁上海灘的袁嘯軍_這人在清朝的存在感還不夠強嗎
明 朝 第 六 位皇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古代流放犯人一般發配到哪裡?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陆棄
在古代,流放、發配或曰流配,是一種僅次於死刑的刑罰。最有名的流放犯人,《水滸傳》中的林沖與武松、宋江,都曾受過流放發配之苦。有一齣戲劇《蘇三起解》,也是唱的蘇三被流放的故事。這種長達幾千年的刑罰制度,其實也經歷了許多變遷。
古代著名的六大發配地
流放,看著並沒有那麼痛苦,但實際是是僅次於死刑的一種刑罰。古代交通不發達,流放意味著長途跋涉;犯人身上帶著枷鎖,行動不便,痛苦難當;流放一般是偏遠之地,流放原則是「南人發北,北人發南」,南人流放到北邊,北人流放到南邊,故意讓犯人水土不服;流放地生活條件惡劣,吃不上,喝不上,住不好,醫療條件幾近於無,許多人熬不到徒刑期滿,就無奈見上帝去了。
中國有落葉歸根的傳統,讓犯人死在異地他鄉,也是對犯人的一種懲罰。
早在三皇五帝時代,流放之刑就已經有了,歷史上記載的流放故事有很多。史載「流共工於幽州」,幽州就是現在的北京一帶,在遠古時期是荒涼之地,共工就被發配到這個地方。「仲舒下吏,夏侯囚執,眭孟誅戮,李尋流放,此學者之大戒也」,西漢的大儒李尋被流放敦煌郡。
古代有著名的六大發配流放地:
其一,湖北的房陵,曾流放過兩位皇帝、十位王爺、一位駙馬和一位丞相,是最有名的流放地;
其二,海南的崖州,包括唐朝宰相李德裕、北宋大詩人蘇東坡、宋朝宰相丁謂、大學士胡詮、元朝宰相王世熙在內的至少十五位名相、賢臣、學士被發配至此生活;
其三,廣東的潮州,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曾流放至此,這個地方的瘴江因為韓愈大名改為韓江;
其四,黑龍江寧古塔,包括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在內的明清兩朝數萬大臣曾流放至此;
其五,貴州的黔州,唐朝名相長孫無忌、唐高宗太子梁王李忠、唐太子李承乾等名流皆流放至此。
其六,河北的滄州,因為《水滸傳》林沖發配滄州而聞名。
流放的犯人為什麼不跑
看《水滸傳》,我們看到被發配的宋江、林沖、武松、朱仝等人雖然武藝高強,但並沒有逃跑,本來他們都有機會跑的。宋江被救上山寨,但還是堅持去服役;林沖被魯智深救下,也要堅持去滄州。武松到了孟州城,後又再次被發配,去梁山是因為發配途中被蔣門神安排的人刺殺,才不得已殺人逃命。那麼問題來了,流放的犯人為什麼不跑?
主要原因有六:
第一,流放時戴著枷鎖,且被解差看管,不容易跑。像武松那樣戴著枷鎖還能殺瞭解差的人,畢竟少之又少;
第二,從宋朝開始,被發配的人,臉上要刺上金印,即便是跑了,這個金印就是標記,會被朝廷全國通緝,跑了還是會被抓回來;
第三,跑了再被抓回來,後果很嚴重。最嚴重的會被「斬立決」的。本來不是死罪,卻因逃跑被殺,付出的代價太大了;
第四,如果被發配途中帶著女眷,就更不容易跑了,如果因為跑了連累家人,就更得不償失了;
第五,如果逃跑,遇到赦免,不在赦免範圍內,得不償失。《唐律疏議》規定:「行程之內逃亡,雖遇恩赦,不合放免」。
第六,逃跑的追捕時期太長,跑到天涯海角,也會遭到全國通緝,大清律例規定對於流放逃跑者,追捕期限到七十歲為止。古人活到七十的是稀少的,跟終生追捕差不多。除非像武松、林沖那樣被逼上梁山,與朝廷決裂。但那會付出血的代價。被抓到後要殺頭的。
綜上所述,古人遭遇流放之刑,最好的處理辦法,就是不跑,等待朝廷大赦。古人大赦的機遇挺多的。新皇帝繼位、當朝皇帝生日、太子降生、太后生日、戰爭勝利等等,只要皇帝高興,都可以大赦天下。這樣就可以提前結束流放之刑了。
名人被發配,千古佳句留
流放,其實是勞動改造的一種。並不是流放到發配地,什麼活也不乾。但對於一些官員來說,他們被流放了,正可以發揮他們的智慧,為當地的百姓謀些福利。或者留下千古佳句,為中華文明史上增添豐富的精神食糧。
歷史上被流放的名人舉不勝舉,戰國時期的楚大夫屈原,因為被流放,而寫出偉大的愛國主義詩篇《離騷》、《天問》,「史聖」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曾寫道:「蓋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戹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至今流傳,「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是屈原對被流放的回答。
唐朝名相李德裕,因為被流放海南,而有「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佳句;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因為諫阻皇帝奉迎佛骨,而被流放,名詩「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脫口而出,瘴江因之改名韓江;「詞聖」蘇東坡被流放,「東坡肉」至今仍是人們愛吃的一道菜。明朝兵部尚書張縉彥在清朝被發配寧古塔,其組織的「七子詩會」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個詩社,其寫的散文集《意外集》成為黑龍江第一部散文集。
《水滸傳》中,許多英雄好漢被逼上梁山,是從流放開始的,林沖流放途中,演繹出野豬林的故事,打虎英雄武松在流放途中,打殺解差,才有了「血濺鴛鴦樓」,逼上梁山;宋江被流放江州,才有題反詩,劫法場的故事存在。
流放成為一種文化,成為中國的一種特色。充分證明瞭是金子總會發光的道理。許多被流放者,因為被流放到蠻夷之地,和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一樣,客觀上促進了當地的文化、經濟的發展。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 #中國歷史
明 朝 第 六 位皇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入陵者因由各異,一位下落不明(建文帝),其餘十三位都葬在天壽山,所以稱“明十三陵”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葬於南京鍾山的「孝陵」開始,明成祖朱棣的明長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明永陵和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規模亦最大,其餘陵墓則是死後才動工,大約會用半年修建。崇禎帝因為是亡國之君,並沒有正式建陵,現時的陵墓是以其妃田氏的墓穴改建。目前只開放三個皇帝陵墓供參觀,其他暫時不對外開放。其中,位於南麓的明長陵(明朝第三位皇帝成祖文皇帝朱棣和皇后合葬陵寝),是十三陵中建築規模最大、地面建築也保存得最為完好,也是十三陵中的祖陵,陵區內最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長陵的祾恩殿,還有中國現存規模較大、保護完好的金絲楠木大殿,價值比黃金貴重的金絲楠木,在明清時期可是『皇家專用』,外號''皇帝木'',這裡可見到直徑一公尺多、十幾公尺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二千三百平方公尺的重簷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最粗的一根重簷金柱,高12.58公尺,底徑達到1.124公尺,為世間罕見佳木。明成祖朱棣(1360-1424)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於應天,時事征伐,並受封為燕王,後發動靖難之役,起事攻打侄兒建文帝,奪位登基。死後原廟號為"太宗",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為"成祖"。明成祖在位期間完善政治制度,發展經濟,開拓疆域,遷都北京,編修《永樂大典》,派遣鄭和下西洋,使明朝發展到頂峰,明成祖的統治時期被稱為"永樂盛世",明成祖也被後世稱為永樂皇帝或永樂大帝。
神道是明十三陵的第一個景點,由石牌坊,大紅門,碑樓,石象生,龍鳳門等組成。石牌坊是中國現存最大的一座石制牌坊,全部是仿木結構,共五間六柱十一樓。大紅門,制如宮門,兩側各有下馬碑一座,上刻:“官員人等至此下馬”,是皇權至高無上的象徵。神道上的神功聖德碑亭是一座四方形重簷歇山式建築。碑亭四角各立有一座漢白玉華表,表頂各有異獸一尊,面南者稱望君出,面北者稱望君歸,每座華表上共刻有四十一條龍。碑亭內豎碑一座,龍首龜缺,高8.1米,碑陽刻明仁宗朱高熾撰寫的碑文,三千餘字,碑陰刻清高宗乾隆“哀明陵三十韻”,碑東側是乾隆五十二年刻的禦制詩,西側是清仁宗嘉慶九年的禦制文。碑亭北依次排列大型石雕。有望柱二尊,坐立獅二對,坐立獬豸二對,立臥駱駝二對,立臥麟麟二對,立臥馬二對,持瓜盔甲將軍二對,朝衣冠文臣像二對,朝衣冠勳臣像二對,北接三門六柱式的欞星門,也稱火焰牌坊,俗稱龍鳳門。
明 朝 第 六 位皇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北京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1961年,天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後,在北郊覓地另建地壇,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穀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歷史上共有二十二位皇帝先後在此舉行過六百五十四次祭天盛典。第九屆天壇文化周祭天儀仗和祭天樂舞表演依照清乾隆十三年的《大駕鹵簿圖》和古代舞譜的記載,藝術地再現中國古代祭天情景。祭天禮儀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表達了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共處的理念,寄託了人們祈福美好的願望,皇帝祭天時使用的依仗等級最高規模最大,被稱為大駕鹵薄。大駕鹵薄陣容龐大,色彩斑斕彰顯國家威嚴,表達對上天的敬仰。祭天禮儀表演,由260名演員組成的祭天儀仗隊伍從齋宮出發,一路行進到祈年殿南磚門後結束表演。行進中將展示靜鞭、罡筒、笛簫、幡幢、刀槍劍戟、旗羅傘蓋、金八件等儀仗器物,表現出皇帝、百官、八旗武士、內廷侍從等歷史人物形態,通過候駕、行進、靜鞭、迎駕等環節展現清朝皇帝到天壇舉行祭天大典的盛大場面。祭天樂舞表演在天壇祈年殿院內進行。由128名樂舞生通過武功舞和文德舞,表現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的寓意。“皇帝”扮演者在歌聲舞影中向上天敬酒致意,表達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祝福。天壇祭天樂舞由“初獻”“亞獻”“終獻”三部分組成。為了讓表演更具真實感和觀賞性,今年的祭天儀仗表演增加了大臣撞肩禮和跪拜迎駕表演,在祭天樂舞表演前還增加了大臣禮儀表演,並對武士佇列表演進行了重新編排。祭天樂舞表演,每天上午和下午將各舉行兩場,屆時遊客可以親身體驗古代皇帝的宏大震撼場景。春節期間,中外遊客還可以聆聽昔日皇家的天籟之音。清代皇家禮樂學府 —天壇神樂署,是教習禮樂的場所,而今天的天壇神樂署是中國唯一傳承和演奏中和韶樂的地方。祭天禮樂演出繼承了中國古樂表演中歌、樂、舞相得益彰的手法,音樂、舞蹈、歌唱、吟誦等多種藝術樣式珠聯璧合,古風今韻相結合,準確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禮樂文化精髓,為中外遊客送上一道音樂盛宴,感受到傳統禮樂文化的魅力。另據瞭解,天壇文化周期間,天壇公園還將舉行新東城成立以來首次非遺展,展覽將在北天門內文化長廊舉行,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東城區64相國家和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天壇神樂署中和韻樂,在天壇內各個景點還設有祭天系列展覽供遊客參觀加深對天壇歷史文化的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