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中國智造系列報導:中國製C919大飛機首飛成功
【2008年金融海嘯後 全球走向兩條截然不同路徑 部分國家築起貿易保護主義高牆 而中國意識到無法再靠低階產品外銷維繫成長 轉而發展高附加價值「中國智造」 上海將傳統重工產業升級發展大飛機 帶動周邊千億元產業鏈商機】
為了眼前的這一刻,無數個中國航天人傾注了10年光陰,終於讓C919,這架中國,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大飛機,騰空飛起,翱翔天際。
機身長38.9公尺,高11.95公尺,翼展35.8公尺的C919,是中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試航標準,研製的民用客機,基本型混合布局158座,全經濟艙布局168座,標準航程為4075公里,最遠能航行5555公里,相當於北京到新加坡的距離。
「這是一輛普通的中型小轎車,如果計算上像我手中的這種小型零部件,螺絲的話,那麼這樣一輛轎車,大概需要3萬多個零件就能夠組裝完成,那麼您猜一猜像C919大飛機,大概需要多少個零件呢,根據我們權威的統計呀 一架C919大飛機,從上到下大概需要100多萬個零件,這是什麼概念呢 這需要300多個工人,連續工作一年多的時間,才能夠把它總裝完成,怎麼樣 真是一項浩大工程吧,」央視記者趙中良說。
而<文茜的世界週報>採訪團隊,在2015年11月2號,C919總裝下線的歷史時刻,就獨家獲邀登上這架飛機,見證了中國從"製"造到"智"造的,華麗轉身。
「民眾搭乘經濟艙,最怕坐在中間的位置,因為總是顯得太過擁擠,不過在這架飛機上,中間的位置是很舒服的,因為它比左右兩邊寬了10厘米,」中天特派記者白倩瑜。
正所謂魔鬼藏在細節裡,除了客艙的配置別具巧思,作為飛機的飛行中樞,C919的駕駛艙採用飽滿的流線型設計,四塊擋風玻璃讓機長擁有更寬闊的視野,而原本駕駛艙上方大量的按鈕,也因為操控系統整合簡化讓人一目了然。
「因為我們用了目前,最先進的集成化航電系統,這個顯示系統也是四塊屏幕加上這一塊,五塊屏幕的綜合顯示,那麼在每塊屏幕呢它都是一樣的,它裡面都可以調它後面的幾十個畫面出來,就每個地方都可以調同樣的幾十個畫面,你需要看的東西都可以調出來,所以是一個駕駛艙非常好的布局跟格調,」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郭博智說。
負責C919研發製造的中國商飛公司,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郭博智說,他們就是要靠這體貼入微的心思,以及最先進的設備技術,要與波音跟空巴一較高下,同時為了彌補中國,在相關設備製造能力不足的缺憾,中外合資就成為互蒙其利的商業模式。
「C919使用的這架發動機呢,是由國際供應商提供的,它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和法國的賽峰公司共同研發,完成的這樣一型最新型的LEAP發動機,這台發動機單台性能非常優異,推力可以達到13噸,而有趣的是當C919選定這台發動機之後,和C919相對應的波音737MAX,空客320Neo型最新款的飛機,都換裝了這款發動機,可以說是改變了當時,幹線客機的發動機市場格局,其實民航客機使用國際供應商的發動機,對於世界航空工業領域來說,是非常常見的選擇,我現在所在的是,世界三大航空動力供應商之一,通用電氣的中國總部,在這裡我們了解到,實際上中國的C919,美國的波音,歐洲的空客,加拿大的龐巴迪,以及巴西的巴西航空工業,這些研製方所生產的飛機,都在使用國際供應商的發動機,大家現在看到的這個就是通用電氣,為夢想客機787提供的最新一代GEnx發動機,其實我們的C919使用的發動機,也是同樣由通用電氣和法國賽峰,合作研發的最新一代產品,」央視記者趙中良說。
「我經常會舉一個例子就是說,可能我們要做一個項鍊 珍珠項鍊,有很多的珍珠撒落在中國的各個地方,甚至全球的各個地方,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地方有那樣的珍珠,然後我們要把那樣的珍珠拿來,然後通過按我們的需求把它加工,定義完了以後 我們要用一根繩,把它穿起來 形成一個產品,所以呢我們有原始創新,當然這裡面也有我們自己會生產珍珠,然後有我們的原始創新,更多的是集成創新,通過我們這個平台 它可以展示一個,集中創新的結果,所以它又是整個創新的一個拉動,或者推動者,」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院長郭博智說。
C919的出現讓中國民航業不再依賴進口,打破由歐美航空巨頭壟斷的局面,同時為了成為Airbus跟Boeing最懼怕的對手,它從設計之初就把安全擺在第一位。
「中國商飛公司設計研究中心商品支援部專業性室主任,如果這個升降舵一旦出現卡阻,或者出現故障以後,飛機不能這樣子抬頭低頭了,那這個肯定就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後果,在空中可能導致飛機墜毀,在地面起飛呢可能會導致飛機,抬不起頭 衝出跑道,都是機毀人亡的後果,所以對於這樣一個關鍵的部件,我們採用了三套液壓驅動,我們一套出現了問題 兩套出了問題,飛機仍然還有一套 最後的一套餘度,能保證這個飛機正常升降,」阮洪澤說。
C919的事故發生概率被控制在10的負9次方,也就是說比一個健康的人喝水被嗆死的機率還要低。
「70%以上的航空事故,多半是由於人為操作不當引起的,過去 我講的是 ,那我們怎麼樣在設計中,防止人為的差錯造成飛機的損傷,所以我們駕駛艙要以客戶為主,把飛行員請來,請了上百個飛行員對它進行評估,一開始亮相的時候,很多人說非常驚奇,我們能夠設計這麼好的一款飛機,很多老的飛行員對我說,他說如果這個飛機,要是按照你們現在這個樣子設計出來,一定是一款世界上最好的飛機,」中國商飛公司C919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
民用飛機是一個自由開放的市場,只有世界一流的產品沒有二流的產品,C919在研製過程中 ,克服了100多項技術困難,申請專利170餘件,它在多個行業 多個領域都形成了前沿,所輻射的產業規模超過千億級,目前已經收到23家航空公司共570架的訂單。
「過去的邏輯是造不如買 買不如租,現在要倒過來,首先我們要研發我們自己的大型飛機,所以我覺得我們這個大型飛機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的科技發展,是我們中國人百年夢想的實現,我們未來中國市場會有一個很大的需求量,據我們估計在未來20年,類似於像C919這樣的飛機,我們大致需要五千到六千架,我們要自己掌握這個飛機的研發技術,也是國人的期望,」中國商飛公司C919飛機總設計師吳光輝說。
易達轎車綜援 在 葉明修&葉家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之前看電視聽到曾國城說他常對孩子說:『先做應該做的,再做想做的』,讓小編我覺得這原則太讚了,適用在教育孩子的許多基礎上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文/戴章皇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誤。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我所想的是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己?
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我印象深刻。我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您有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有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時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校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這個書包真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
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家長或老師負責學生穿越馬路之安全工作。家長們「不放心」導護家長或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寧願隨便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
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行脫帽,然後敬禮向老師問好。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都是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還禮貌地回應,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無表情地走進校園。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讓我頗為震驚!
四、孩子不願下車,家長苦苦哀求。
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裡面的「小霸王」也許還沒睡醒,或者心情不好。車門已經打開,但孩子就是不下車。孩子鬧脾氣稀鬆平常,倒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家長的現場處理方式就令人大開眼界!說理者有之,大罵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過於苦苦哀求。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似乎只是希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才是對的。只要他肯下車,小孩就可以對大人予取予求。這種每天都可以來一次的機會,將成為孩子「習慣性」要脅家長的籌碼。
校門口的戲碼精采,一場國小運動會我在場外欣賞的「劇情」也不遑多讓。學生表演開始,理應場地清場讓表演能夠順利進行。然而,沒想到音樂一開始,一大群家長竟然全部衝到表演隊伍當中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攝影!台上開始廣播請家長退出,如要攝影請家長蹲下,免得擋住其他來賓。然而,家長依然我行我素,他家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團體紀律與秩序蕩然無存。
拔河比賽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纏鬥許久才分得出勝負。而在這個運動會上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女生拔河的某一隊長,在拔河進行了約莫三十秒鐘,雖然沒有大幅落後,但因為已經出現了繩子移向對方的徵兆,裁判尚未吹哨子判定勝負,她竟然突然放掉繩子,看著對方隊伍臉上露出不屑的微笑,讓隊友繼續拚命,他自己袖手旁觀。在三戰兩勝制中,我連續兩次看到她出現同樣的行為!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有這樣偏差的行為,現場沒有人教育他。這是我看過所有運動比賽中,最沒有運動精神的一幕。
孩子們的天賦、聰穎容有高低,學習成績也因而會有差異。但是,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與學習態度才是孩子未來足以影響一生的條件。許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或教育官員,是多麼的謬誤。在許多人自以為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我建議或許先想想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為「教育最大絆腳石」?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教養兒女的金科玉律
已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強調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的新觀念橫掃台灣,卻被有些人解釋為「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蠟筆小新」,和自殘或傷人甚至動輒殺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美國的情況類似台灣,被寵壞的孩子類似惡霸,使得愈來愈多心理及教育專家發展出更新的教育理論「合理管教」。父母應該以愛為基礎教兒女「紀律」的觀 念。
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教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參與不足」以及誤解了「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真義,以為是放他完全自由,以致無法掌握孩子的行為與行蹤。 「以孩子為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縱容惡行的藉口,《對孩子期許更高》一書的作者戴門教授指出。其實,教育要兼顧敏感度與嚴格的,如果父母有引導、有規範,可以避免孩子身心出狀況。家庭心理專家蘿絲蒙指出,孩子性格發展期,教養需要適量維他命N。也就是說,父母要能勇於對孩子說「NO」,孩子才能學會分辨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
綜合專家意見,合理管教,父母有金科玉律:
1. 當父母,不是當朋友
當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當孩子的朋友,因為「父母」的意義就是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明白「底線」在哪兒,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如何解決問題的「領袖」,而不是只聽他訴苦哭泣卻束手無策的「朋友」。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需要知道「規矩」是什麼,家裡誰「作主」, 這樣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 所謂「尊重孩子」並非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也不是不教他規矩禮貌,否則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傾向主張「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會尊重其他人,教育學者魏世台說,她對「現代父母太常向兒女說抱歉」很不以為然,常見職業婦女7點趕回家向兒女說「抱歉,還沒煮晚飯」,而那些抱怨媽媽沒早點回家煮飯的孩子都已十歲以上,還在看電視不懂做家事。
2. 及早規範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時候不給他訂下規矩,長大要管就會遭遇抗拒,管不動也管不住。管教態度要前後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討價還價,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規矩與原則都有商量餘地,一旦他們有過這樣「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3. 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份強調親子相處重「質」就夠了,與兒女相處只是蜻蜓點水打個照面,但當孩子碰到問題需要有人和他談談時卻不見父母蹤影。切記問題不等人,相處有品質不能做為藉口,取代孩子希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較常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現都比較好。」
4. 控制電子媒體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受刑人有意識的模仿從電視看來的犯罪技巧。事實上,孩子長期受到來自暴力色情的卡通、電視影集、綜藝節目以至新聞報導等,各種色情、暴力訊息制約,模仿媒體兩性親密行為,青少年學電視主持人低俗用語,殺人而無悔意的實例屢見不鮮。
另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也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罪、攻擊性及對子女嚴懲的傾向較高。「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與學校的功能,是現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慨道。美國心理學家卡倫主張,父母應該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除了監督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內容,也要將每天觀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5. 了解孩子在做什麼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差行為,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而即使大人在家,卻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一樣非常危險,有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年上網下載色情圖片,網上交友被誘離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關起門來做的。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課後活動,並且善用家人、鄰居、朋友等後援力量支持,即使雙薪家庭一樣可以放心。
6. 不要誤解「維護孩子自尊心」的真義。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事必讚美。少棒隊員未盡外野職守,即使隊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榮。戴門教授認為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
美國父親協會宏恩指出,太受保護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以致過份呵護孩子,即使孩子沒特別努力也大聲讚賞,反而使得孩子缺乏從錯誤與挫折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與自己情緒的機會。許多專家認為,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自尊,否則,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輕則頹喪憂鬱,重則自傷傷人。憂鬱症年齡層逐漸往青少年移動,自殺成為風潮,是全球父母都應注意的警訊。
易達轎車綜援 在 葉明修&葉家齊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內容很長,但很有意義
值得家長們省思
昨天看電視聽到曾國城說他常對孩子說:『先做應該做的,再做想做的』,讓小編我覺得這原則太讚了,適用在教育孩子的許多基礎上
【是誰斷送孩子競爭力?】
文/戴章皇
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大罵教改讓孩子的程度變差,孩子的國際競爭力喪失云云。教改工程浩大,我不認為可以完全歸責於哪個人或者是哪個政黨的的錯誤。坦白說,我非常不同意這種把複雜問題過分簡化的結果。我所想的是為什麼我們在批評教育官員或者是責怪學校老師時,何不想想我們自己?
我早上出去運動時,都得經過一所國小校門口。最近也有機會全程參加一場國小運動會。一些發生在周遭的觀察,每天由家長、學生、老師所共同擔綱演出的「互動記」令我印象深刻。我可以很確定的是:這些孩子的競爭力的確是斷送在我們大人的手中,這不是小孩子的錯!如果大家有空的話,只要找一天到任何一個國小校門口去看看,您有很大的機會會發現每天都在上演的戲碼:
一、大人充當書僮,幫小孩背書包。
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大人的寶貝,所以都不願意讓自己的孩子受苦。有些人更覺得自己童年時受過不少罪,所以發誓要讓孩子過好日子。校門口一堆家長或外傭當書僮,為孩子們背著書包與水壺。這個書包真的重得令孩子無法負擔嗎?背書包上學是小朋友學習為自己的工作負責的基本功,更是形於外壓力訓練的開始。我無法想像這些連最基礎的訓練機會都被家長剝奪之後,這個孩子將來還有何抗壓力可言?
二、家長隨意停車,堅持送小孩過馬路。
一般而言,在校門口附近的斑馬線都有導護家長或老師負責學生穿越馬路之安全工作。家長們「不放心」導護家長或老師護送孩子自己過馬路,寧願隨便把車子一停,不管後面堵車如何嚴重,非要把孩子送到校門口,甚至送到教室!此時,孩子扮演的角色是皇帝。而這個皇帝不是自願的,是家長們自己塑造出來的。從小學習的「遵守交通規則」在這裡蕩然無存,最糟糕的是在小孩子與他的同學面前做了最壞的示範。家長們在埋怨小孩子霸道、不守規矩的同時,怪誰?家長們應該好好思索,應該很容易有答案。
三、孩子目無尊長,家長視若無睹。
我還記得以前上小學時,師長所教的第一件事就是遇到師長必須要先行脫帽,然後敬禮向老師問好。這項教育並不八股,而是最基本的禮貌,也是尊師重道的開始。但是,當我經過校門口時,看到孩子們對於導護老師站在門口,幾乎都是老師主動向小朋友打招呼。有些小朋友至少還禮貌地回應,然而我看到更多的小朋友是面無表情地走進校園。更令人訝異的是家長似乎也不以為意,這種情形讓我頗為震驚!
四、孩子不願下車,家長苦苦哀求。
校門口擠了一堆轎車,裡面的「小霸王」也許還沒睡醒,或者心情不好。車門已經打開,但孩子就是不下車。孩子鬧脾氣稀鬆平常,倒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家長的現場處理方式就令人大開眼界!說理者有之,大罵者有之,僵持者有之,最「精采」者莫過於苦苦哀求。爸爸媽媽苦口婆心答應帶他去麥當勞、買他喜歡的玩具,似乎只是希望他龍心大悅,而不是教育他什麼才是對的。只要他肯下車,小孩就可以對大人予取予求。這種每天都可以來一次的機會,將成為孩子「習慣性」要脅家長的籌碼。
校門口的戲碼精采,一場國小運動會我在場外欣賞的「劇情」也不遑多讓。學生表演開始,理應場地清場讓表演能夠順利進行。然而,沒想到音樂一開始,一大群家長竟然全部衝到表演隊伍當中為他們的寶貝孩子攝影!台上開始廣播請家長退出,如要攝影請家長蹲下,免得擋住其他來賓。然而,家長依然我行我素,他家的孩子最重要,其他團體紀律與秩序蕩然無存。
拔河比賽非常激烈,往往得要纏鬥許久才分得出勝負。而在這個運動會上我看到最不可思議的一幕。女生拔河的某一隊長,在拔河進行了約莫三十秒鐘,雖然沒有大幅落後,但因為已經出現了繩子移向對方的徵兆,裁判尚未吹哨子判定勝負,她竟然突然放掉繩子,看著對方隊伍臉上露出不屑的微笑,讓隊友繼續拚命,他自己袖手旁觀。在三戰兩勝制中,我連續兩次看到她出現同樣的行為!一個四、五年級的孩子有這樣偏差的行為,現場沒有人教育他。這是我看過所有運動比賽中,最沒有運動精神的一幕。
孩子們的天賦、聰穎容有高低,學習成績也因而會有差異。但是,這些真的不是最重要的事!生活教育與學習態度才是孩子未來足以影響一生的條件。許多家長把「教育」這件事全部丟給學校老師或教育官員,是多麼的謬誤。在許多人自以為提出「專業教育理念」的同時,我建議或許先想想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否即為「教育最大絆腳石」?孩子的競爭力是否就是斷送在我們手中?
教養兒女的金科玉律
已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強調尊重孩子、鼓勵孩子的新觀念橫掃台灣,卻被有些人解釋為「少管」或「不管」,以致教出不少「小霸王」、「蠟筆小新」,和自殘或傷人甚至動輒殺人取人性命的青少年。美國的情況類似台灣,被寵壞的孩子類似惡霸,使得愈來愈多心理及教育專家發展出更新的教育理論「合理管教」。父母應該以愛為基礎教兒女「紀律」的觀 念。
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教養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參與不足」以及誤解了「把孩子當朋友對待」的真義,以為是放他完全自由,以致無法掌握孩子的行為與行蹤。 「以孩子為中心」的理念已成為縱容惡行的藉口,《對孩子期許更高》一書的作者戴門教授指出。其實,教育要兼顧敏感度與嚴格的,如果父母有引導、有規範,可以避免孩子身心出狀況。家庭心理專家蘿絲蒙指出,孩子性格發展期,教養需要適量維他命N。也就是說,父母要能勇於對孩子說「NO」,孩子才能學會分辨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事「不可以」。
綜合專家意見,合理管教,父母有金科玉律:
1. 當父母,不是當朋友
當父母第一要事就是不要只想當孩子的朋友,因為「父母」的意義就是給孩子立下規矩,讓他明白「底線」在哪兒,美國心理學家霍恩指出,孩子需要的是教導他如何解決問題的「領袖」,而不是只聽他訴苦哭泣卻束手無策的「朋友」。澳洲親子專家畢德福也說,孩子需要知道「規矩」是什麼,家裡誰「作主」, 這樣孩子才能有所依循,在「安全」的感覺中成長。 所謂「尊重孩子」並非放任孩子為所欲為,「把孩子當朋友對待」也不是不教他規矩禮貌,否則孩子很容易依人性傾向主張「只要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不懂尊重父母、也不會尊重其他人,教育學者魏世台說,她對「現代父母太常向兒女說抱歉」很不以為然,常見職業婦女7點趕回家向兒女說「抱歉,還沒煮晚飯」,而那些抱怨媽媽沒早點回家煮飯的孩子都已十歲以上,還在看電視不懂做家事。
2. 及早規範
孩子從小就要管教,如果小時候不給他訂下規矩,長大要管就會遭遇抗拒,管不動也管不住。管教態度要前後一致,尤其要避免和孩子討價還價,否則會讓孩子誤以為規矩與原則都有商量餘地,一旦他們有過這樣「談判」經驗,反而吃定父母,教養當然也成了空談。
3. 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愛孩子、教養孩子是要和孩子相處。很多父母過份強調親子相處重「質」就夠了,與兒女相處只是蜻蜓點水打個照面,但當孩子碰到問題需要有人和他談談時卻不見父母蹤影。切記問題不等人,相處有品質不能做為藉口,取代孩子希望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心理學教授史坦伯格指出,「較常與父母在一起的孩子一般表現都比較好。」
4. 控制電子媒體
研究發現美國22~34%的年輕受刑人有意識的模仿從電視看來的犯罪技巧。事實上,孩子長期受到來自暴力色情的卡通、電視影集、綜藝節目以至新聞報導等,各種色情、暴力訊息制約,模仿媒體兩性親密行為,青少年學電視主持人低俗用語,殺人而無悔意的實例屢見不鮮。
另一項追蹤12年的研究也發現,大量收視暴力電視節目的人後來犯罪、攻擊性及對子女嚴懲的傾向較高。「在提供性教育方面,流行文化代替了父母、宗教與學校的功能,是現代青少年的一大不幸,」史坦伯格慨道。美國心理學家卡倫主張,父母應該規定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和內容,才能避免孩子受影響。美國醫學會建議父母除了監督孩子觀看的電視節目內容,也要將每天觀看的時間限制在2小時內。
5. 了解孩子在做什麼
孩子在家無人監護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大人不在,孩子確實容易有偏差行為,例如在鄰里街坊間打破窗戶或順手牽羊。而即使大人在家,卻不知道孩子在做什麼,一樣非常危險,有小學生打色情電話,青少年上網下載色情圖片,網上交友被誘離家等等,都是家人在家關起門來做的。但是,如果能先安排好孩子的課後活動,並且善用家人、鄰居、朋友等後援力量支持,即使雙薪家庭一樣可以放心。
6. 不要誤解「維護孩子自尊心」的真義。
真正的「肯定個人自尊」,應來自他真的達成某些挑戰,而不是凡事必讚美。少棒隊員未盡外野職守,即使隊伍拿名次,他仍不能共享光榮。戴門教授認為很多父母動輒把孩子當星星捧上天,使得「維護孩子自尊」一詞失去真正的意義。
美國父親協會宏恩指出,太受保護的孩子無法自己解決問題。有些父母為了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以致過份呵護孩子,即使孩子沒特別努力也大聲讚賞,反而使得孩子缺乏從錯誤與挫折中學習如何處理困難與自己情緒的機會。許多專家認為,孩子需要的是適當的自尊,否則,一旦承受不住挫折,輕則頹喪憂鬱,重則自傷傷人。憂鬱症年齡層逐漸往青少年移動,自殺成為風潮,是全球父母都應注意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