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冷 不待見的鐵塔
今天請容許小編科宅跟風一下新聞,寫一則中外冷知識。
前情提要,桃園市復興區,接近拉拉山風景區的「巴陵山馬崙古砲台遺址」在標高1314公尺處,竣工了一座渾身通紅的「巴陵鐵塔」。鐵塔於七月十四日晚間點燈試亮相——然後就被罵到飛高高。
當區長被議員質詢何故要蓋這又醜又沒用的「巴陵鐵塔」時。他的答覆很明確——塔是本來就要蓋的,用途是增強山區收訊、避雷等防災用途。當局是在當地泰雅族部落的耆老建議之下,與其蓋一個傳統樣式的防災鐵塔,很醜很突兀,不如加以適當的美化,兼具活化當地觀光的功能。
斥資一千三百萬元台幣建造的「巴陵鐵塔」是立意良善,執行走樣的例子吧。首先它顯然不幸地變得更突兀囧。而且在夜間深山照射人造強光。母湯!對野生動物的作息有不良影響。而或許比起「一生一世」(標高的諧音)鐵塔的浪漫燈光(光害),觀光客更樂意看天然的星星吧。
反觀被效法的對象:巴黎鐵塔……不,這裡不是反觀,因為艾菲爾鐵塔的名聲也並不是一面倒的讚譽。自從伊始,對它深痛惡絕的人也所在多有。
熱愛巴黎的在地文人雅士、畫家、建築師,就曾經聯名陳書抗議。建築師古斯塔夫.艾菲爾(Gustav Eiffel)正在蓋的,不是建築界的世界奇觀,而是:
「這是 #滴在純淨白紙上的一滴骯髒的墨水,是 #魔鬼強塗在巴黎美麗臉龐上的可怕污點。」
將鐵塔視為眼中釘的紳士們,將會抑鬱的發現,位於巴黎中樞的這座鐵塔完工後,幾乎在巴黎的任何地點,它都會在窗外、街道盡頭、公園樹頂......在天際線激凸著,就算你再不愛它,也避不開它的「視線」。它就無時無刻不盯著你看,盯得你心裡發毛~~
話說回來,台北市內也幾乎哪裡都看得到台北101。大概是這樣的感覺。
巴黎鐵塔是為了 1889 年巴黎世界博覽會(Exposition Universelle)而蓋的。打從一開始就除了拿來炫耀法國的雄偉(無誤)之外,沒有任何實際功能。而且,最初在委任艾菲爾建造時,官方甚至一開始就指定好,建築體必須要「容易拆除」,並且預計在世博會的二十年後就果斷拆了它。
為什麼是二十年?因為這個新世界奇觀居然是個BOT案 🤣。真的!它不只是以建築師艾菲爾命名,更幾乎是艾菲爾自掏腰包蓋的。成本估計高達七百八十萬法郎,折合現今幣值約三千六百萬美元,而巴黎政府只出得起一個零頭。正因此,前二十年產權屬於艾菲爾。二十年後才會回歸巴黎市政府。
面對排山倒海的陳抗,巴黎政府於是有個方便的藉口:「忍一忍吧,二十年後回歸市政府,我們再把它拆了。」
活在這個平行宇宙中的你知道,我知道,獨眼龍也知道:巴黎市政府食言了,鐵塔沒有拆掉。官方說詞是:「因為近年無線電通訊技術突飛猛進,巴黎鐵塔對於通訊的角色變得非常重要,不便拆除」——復興區區長一定有參考吧XD
巴黎鐵塔經歷兩次世界大戰仍然屹立不搖。就算在二戰中巴黎被德軍佔領,而在1944年,希特勒在接近敗戰時,對牠的將軍下令「焦土巴黎」——把鐵塔在內的巴黎地標都炸掉。這邊請想像電影《帝國毀滅》片段。但佔領軍 Dietrich von Choltitz 將軍認為希特勒的精神已經失常,拒絕執行這條命令,並和平地向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投降。von Choltitz 因而被尊為「巴黎的救星」......科科,說不定只是因為老闆希特勒發給他的軍餉不夠,所以炸藥人手都不夠用吧。
回到那群討厭鐵塔,卻又到哪兒都甩不掉它的文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的作家莫泊桑(Guy de Maupassant)是著名的痛恨巴黎鐵塔。在1890年出版的旅遊散文《漂泊生活》(La Vie errante)中,莫泊桑就開宗明義的說了圖二中的引文——他討厭鐵塔,以致他索性出國去啦。
*注:雖然我是用名言產生器做的圖,但書和話都是真的。該書是他到義大利、突尼西亞等地遊玩的文字紀錄。
坊間流傳一個故事:莫泊桑雖然不特別喜歡巴黎某家餐廳的菜,但卻幾乎天天跑到那裡吃中飯。嘿,猜怎麼著,那餐廳居然就在艾菲爾鐵塔的下方(一說是在鐵塔裡),據說,莫泊桑向不解的鄉親解釋道:「我也沒辦法啊,這裡是全市唯一看不到鐵塔的餐廳。」
雖然這應該只是個虛構故事,但它的邏輯就好像「如果你討厭一個人,那就跟他結婚吧,反正無論是誰都會討厭他的另一半。」OAO"
對莫泊桑來說,幸好他不用忍受艾菲爾鐵塔太久,因為在 1893 年,43 歲的他就英年早逝了。忽然感到有點傷心的每日一冷,我們下次見。
參考資料: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217622
http://www.storm.mg/lifestyle/334920
http://www.thisisinsider.com/eiffel-tower-facts-and-history-2017-3
https://interestingengineering.com/23-eiffel-tower-facts-youll-be-surprised-to-read
__
#給讀者的資料查證挑戰
請問文末莫泊桑到鐵塔吃飯的故事,出自哪?科宅(應該)知道,但是科宅不說~
話說,讀者有要揪團去桃園復興巴陵鐵塔玩嗎?只是為了不要看到它XD
會不會也有人討厭台北101討厭到逃離天龍國、逃離台灣?
星星點燈小說 在 王丹网站 Wang Dan's Pag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那些我們守護的(自由時報副刊專欄)
王丹
這個世界上,總是有一些東西是我們必須守護的:也許是一些社會賴以正常運作的秩序,規則和價值,也許是一些私人性的,深深在意的記憶;更或許,也可能只是一些毫無事實依據的,某些直覺一般的觸動和圖騰,例如當我們離開家園準備遠行的時候,牆壁上那些我們曾經從童年開始就反覆撫摸的陽光;或者是一條山徑,有時候我們會不斷地路過,一遍一遍,沒有厭倦,當作是一種守護。
還有一些要守護的,就是我們的夢境裡面的故事,那些形狀,奇怪的影子,那些輕輕晃動的窗子和下雨後空氣中潮濕的味道。在規規矩矩的都市棋盤中,我們應該守護風,守護當風吹過的時候所展開的山影一般的翅膀;我們應當守護遠方的船,尤其是船上那些半落的風範,它們像一顆顆紫色的星星,對著同一個方向默禱。
是的這些就是當有些人離開之後,我一直在守護的那些東西,那些讓目光可以為之奔跑起來的東西,那些在鐵路旁的小村落裡覆蓋世界的大雪和雪中房屋透出的一點燈光。我期待那樣的典禮一般的守護,所有的人都開始注視,而且沉默不語──世界比雪還安靜。所有的痕跡模糊不清,但是每個人都懂得其中的意義。我期待這樣的守護,像是緊緊地把握住清冽的空氣中那一絲溫暖,我們不鬆手,淚水形成河流。
但是也有一些是我們再怎麼堅持也無法永遠守護的,不管我們怎麼堅持,我們最終還是會發現,已經不可能再有人像夏天的時候那樣繼續以自己的方式行走了,那些我們喜歡的栽滿巨大芭蕉樹的城市也已經凋零。在一排書架的正面,燈光下滿滿地坐著所有的作者和他們未完成的小說。一切都清晰無比地消失了,我們自然地用無聲的語言交談,關於一座橋,關於給家中的小狗烹煮的晚餐,包括一大筐剛從田裡運來的西瓜,關於所有的那些守護不住的東西,我們交談,花了很多時間交談。那些時間,比一生都漫長。
其實一生呢,就是在不停的堅持守護,和失去我們守護的東西的交替中進行的。時間非常公允,它讓我們得到一些,就讓我們失去一些。它讓我們幸福一時,就讓我們悲傷一時。一切似乎都是有一個恆定的總量的,諷刺的是,我們是在守護新的所得,同時失去陳舊的過去。還有什麼比這樣的守護更荒謬,但是也更讓我們內心踏實的事情嗎?這樣的交替讓我們固定滑行在一個軌道上,海水在兩旁洶湧,都無法蓋住內心的波瀾起伏。
有時候我很想開列出一個長長的清單,把所有我想守護的東西都寫出來,寫在一條絲綢的橫幅上,鋪在餐桌的中央。這樣我可以在每天吃飯的時候,慢慢審視這份名單,問自己一些問題。我會在這個清單中按照反向的時間排列:從健康開始,到夢想,到風聲,到看不到盡頭的冰河,到愛情。我會一一梳理,當作一種閱讀。沒有文字,沒有圖表,甚至沒有顏色,就在黑白的線條下凝視。我會一一梳理,當作一種耕種,撒一些種子下去,等著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出意想不到的花朵。
我們還是會盡力去守護一些有關社會的堅持,我們還是會憤怒和集體行動。然而,對我來說,守護剛才我所說的那些:風,翅膀,船,窗口,還有河水,才是一生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