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接種疫苗成為「全民運動」,還有不打疫苗的自由嗎?】#星期天晚上
疫情爆發至今已經快2年了,隨著疫苗的上市,全世界都在進行大規模的疫苗接種。你打疫苗了嗎?副作用怎麼樣?大概是這幾個月來,最常見的問候語。
不過這句話,聽在不想打疫苗的人耳裡,會是什麼樣的感覺?這一集的《星期天晚上》,我們找到了3位在台灣的疫苗猶豫者,來談談他們對於疫苗的想法……..
|訪談內容摘錄|
02:26 什麼是疫苗猶豫者?
03:20 唯一選擇是高端!這是科學,還是政治判斷?
07:02 疫苗猶豫者擔心什麼?
10:17 純素者能打疫苗嗎?
15:20 不打疫苗,就是利己主義者嗎?
18:25 義大利的疫苗猶豫者
21:49 台灣的疫苗猶豫者,最後怎麼決定去打疫苗?
28:37 我們有不打疫苗的自由嗎?
#疫苗 #covid19 #新冠疫苗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星期天 問候 語 在 Adelaide - 你是如此的難以忘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人其實,
有幾多假裝的快樂?
人其實,
又有幾多真實的悲傷?
人生,又有幾多,
不為別人所知道的痛苦……
或者許多時,
失落過,痛苦過,
才能明白當中的傷痛,有多難受……
以為安全快樂的時候,
轉眼間,卻受盡指責;
我還是被抹殺,所有的功勞和付出,
然後狠狠的,被人丟棄……
我深知,外表的快樂,
許多時都是強加的,
因為,
我總不想面對自己,
我也不想面對現實,
我更不想,面對讓我失去快樂的人,
然後我嘗試欺騙自己說:
「 我還活得很好…… 」
我也試過一個人,
獨個兒地哭,哭了再哭,
並沒有人能夠明白當中的痛……
香港近日接連發生倫常悲劇,
實在讓人難過;
或者有不開心的時候,
就訴說出來吧!
將你心裡的話,都說出來吧!
不要再壓抑了!
總有人能體會的,
總有人能明白和幫忙的,
你並不孤單!
或許疫情下,
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是減少了;
惟願大家,
都對身邊的人多關心一步,多問候一句;
都對身邊的事,多體諒一點……
活在世上,
總要面對艱難;
我們要的,
只是多一點點的互相扶持;
我們需要的,
只是多一點點的被明白和被了解吧了!
請接納別人的感受和情緒!
今天,就算沒有人能明白我,
我還會靜靜的禱告,
因為我知道,神總會看顧著我……
常存盼望,人生自會精彩!
在星期天,願主祝福大家,互勉!😇🙏
https://m.youtube.com/watch?feature=youtu.be&v=mbjAbHpetQc
【#神啊!你在哪兒?】
曲詞:盧永亨
我的天,為何總下著雨,遙望長空
神啊!你在哪兒?
如若這匆匆生命真有豐盛意義
何以要面對沉痛失意
我的心,像迷失在絕處,前路無光
神啊!你在哪兒?
難道這一生彷彿只有不幸際遇
神啊!你別要無言不語!
我沒法控制狂風的方向
也未能知曉,那日方可重見艷陽
但我知主的手總會守在我旁
前景雖灰暗,信念未搖晃
我沒法掌管潮水的升降
也未能阻擋遍地冰霜,隨處跌盪
但我知,主恩典,足夠克服駭浪
無力的心可變堅壯
#神愛我也愛你
星期天 問候 語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臺鐵,我真的不意外你這樣想/(文長慎入)
想在一開始向讀者介紹我自己,我是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工作的員工(長工T)。多年前由同事吳庭寬發起的「北車地板行動圖書館」,書店每個禮拜日,下午一點到五點全年無休(除了過年),拖著滿滿印尼文書及越南文書到台北車站大廳擺書攤(確切地點是阿默蛋糕旁邊XDD),讓東南亞朋友能在席地而坐的北車大廳,有個可以閱讀的小角落(最重要的是提供免費且無期限的借書服務❤️)。於是,身為一名「臺灣人」,因為我神奇的工作背景,有機會成為星期日的北車常客,觀察星期日北車的風景,也成為風景的一部份。
從武漢肺炎開始,疫情的發展難以預測,健康及安全起見,燦爛時光從二月行動書攤停擺至今,一是怕群聚的風險,二就是也等待著北車的因應。從臺鐵公布台北車站公佈不提供大廳群聚的消息,就有種預感(其實不是第六感,是有跡可循),臺鐵勢必會趁勢取消開放大家席地而坐的權利(說是權利不知道合不合適)。而我馬上跟同事及朋友說:「我很好奇等疫情趨緩後,臺鐵會怎麼處理大廳這件事?趁機判斷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單位。」
台鐵台北站站長黃榮華表示:「從禁止地板席地而坐以後,那原則上我們發現,確實對整個,環境的感覺的一個清爽度會比較好,原則上目前我們台鐵是傾向將來也不開放席地而坐的一個方式,那至於要如何來作、如何來執行,那我們台鐵會再研議。」
說實在,我一點都不意外今天臺鐵今日公告,臉書上的同溫層都非常生氣,但弔詭的是我一點怒氣都沒有(本人性格脾氣情緒管理超不好),因為失望及為台鐵感到惋惜(沒有遠見及品牌經營的概念)的心情大過於憤怒。並且,我更好奇那些生氣的「臺灣人」背後承載的又是對台灣社會有著什麼樣的誤會與認知。
接下來,我會寫下身為星期天常客(星期天是移工最常有放假的日子,週末與週間北車的風景完全不同),對於星期天台北車站大廳的觀察。首先,大家會認知,北車大廳都坐滿了「移工」。是,星期天有許多移工會出現在北車大廳(所以我們才去擺書吼),告訴你們一個可愛的內行觀察,尤其在月初發薪水的星期日人潮是最多的,大夥兒會到這裡匯款、相聚、購物,進行資本主義的消費行為。所以我總是可以從人潮的密集度去判斷,大家現在是手頭寬裕還是手頭緊(而我無論月初月底手頭都很緊XD)。
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你將會發現,坐在大廳的有很多「臺灣人」。在更之前,無知的我也以為北車大廳坐的都是印尼朋友,但在一次特別導覽(是的,我們書店有北車小印尼導覽,靠著導覽「東南亞朋友」的世界賺錢喔喔),帶領學生突擊印尼朋友,甚至一度亂入一群穿著團服的台灣安室奈美惠粉絲聚會,才發現大廳裡有一半都是「臺灣人」。台北車站大廳席間,團聚的除了印尼朋友之外,群聚的「臺灣人」也很多,有拿著手機連線打手遊的「臺灣人」、很喜歡放閃的「臺灣人」情侶、穿著社團服裝的各種青年、中年、老人「臺灣人」團,有空可以星期日到北車進行觀察(啊!你們看不到了)。
剛剛說的是過客,而北車有許多像我這樣的「住民」,長時間進駐在北車的人。很有秩序及風度的無家者,他們大部分聚集在台北車站的門外空間(我想這應該又是另外的臺鐵課題)。我熟悉的有,我們書攤旁的阿默蛋糕店員(他們的店員都很可愛),總是會來向我們打招呼的打掃阿姨,這位阿姨是個國際化的工作者喔(他會許多國語言的問候及指引方向的單字,引導來自世界各地的旅客),他常會向印尼朋友學印尼文(阿姨會的印尼文比我還多)。
再告訴大家一個更內行的秘辛,北車有一個明文規定,一般人不能在大廳進行現金交易。所以,每次北車大廳的新警察,幾乎每個禮拜都會來關切我們,以為我們在賣東西(到底為何警察內部沒有流傳我們書攤我真的一萬個好奇),屢試不爽,於是我們一看到警察就會下意識說:「我們是借書,沒有賣東西。」轉頭跟同事還有印尼朋友說:「到底是要問幾遍?!!!」。
因為這個規定,北車發展出隱藏式的販售模式,為保護各個業者,我這邊不便透露,(但可以參加燦爛時光的導覽,我就會偷偷告訴你XDDD))。另外一個是,不能躺著,如果你躺著,警察也會來請你坐正(這邏輯我也是不懂,是怕位置不夠嗎XDDD)
其實,我沒那麼喜歡到北車擺攤,因為非常耗體力,感覺什麼事都沒做到但回家就像電力耗盡一般(我都開玩笑北車是吸陽氣的場所XDD)。但疫情之後每次經過北車大廳,我都只能用想像力回想之前我那熟悉獨特的北車星期日風景(連警察我都懷念起來了)。
現在的大家總是將北車與移工劃上等號(我猜想這應該也是臺鐵一直懊惱的點?),但切個不同向度思考,是不是因為臺灣其他的地方相對來說沒那麼友善,台北車站大廳在非自願之下,營造了相對美好的場域,讓這美好的一切發生。我想詢問那些憤怒的朋友,是不是某層面也將台北車站直接聯想成,哦~~~東南亞朋友去的地方。那在臺鐵「放棄」了他創造美好事情的大好機會後,我們其他的「臺灣人」是否也準備好讓東南亞朋友進入你的地盤?
如果疫情是一門課,臺鐵的思考模式是這樣,那身為「臺灣人」的你又將會怎麼重新思考北車大廳呢?
韓國節目《花漾爺爺》曾經來到台北車站大廳,申久爺爺在看到北車大廳的景象特別印象深刻,對金牌製作人羅英石說:「在韓國我們沒有像這樣的空間吧?候車的人們沒有椅子席地而坐,可以睡覺可以看書 ,每一個空間都是開放的、自由的!很帥 !!」 (我想這應該也是吸引韓國人來到臺灣的地方之一)
北車是一個美好的地方,對於我來說,我想對於大家也是。我覺得取消大廳席地而坐的臺鐵,太小看自己了,也太小看「移工」與「臺灣人」,最重要的是,太小看自己的大廳所帶來的隱藏的正面效應。就因為台灣是一個開放自由治安好的國家,我躺在北車大廳睡覺時(會被警察趕XD),從來不用擔心錢包被偷(題外話,同事長工嘍囉因為協助移工錢包被偷,因而牽起了與警察的姻緣,連婚紗都特別來大廳拍一組,臺鐵你看看你為生活在台灣的人們創造了多少美好回憶)。
台北車站與其他車站最有競爭力的地方就在這,大廳裡對任何人敞開,就是你的大廳(不是車票也不是便當),只有你的台北車站大廳產生了這麼多可能。從品牌經營的角度來看,臺鐵累積了多年的友善大廳環境(提供乾淨舒適環境、冷氣、遮風避雨、廁所、各式飲食店之完美公共場域),倘若取消,從資本主義角度來看完全就是賠本生意啊。(再白話一點,你們只看到台北車站大廳帶給你們的價格,卻沒看到他創造出來的價值)
坐在大廳裡面的人,他們在台北車站進行的消費有多少你應該要好好重新估算(我說的是會出現在北車的全人類,偷偷跟你說,我的東南亞朋友們的消費力很強大,失去他們真的是損失)。經過每次都被印尼朋友餵食的經驗告訴我,這裡的店家靠著流動的旅客們進帳許多。如果是我,就會將台北車站大廳的星期日風景當作台北車站的特色,找攝影團隊好好取景,成為台鐵的形象廣告,這是一個足以引領著臺鐵走向國際的最佳籌碼。(不要將這個風景當作劣勢,這是一個非常值得驕傲的優勢)
人們是回憶的動物,我想台北車站應該將自己視為一個創造美好回憶公共場域的引領者,開拓公共場域新可能的不同想像。北車大廳裡都是人,而裡面的人們,每個人都擁有各自來到這裡的原因,而北車是讓美好的一切發生的地點。
來自嘉義鄉下的我,依稀記得小時候田間的榕樹下(但我想更多是在戲說台灣裡面看到XDD),大家會在榕樹下提供奉茶,提供者不求任何回報,只希望過客能夠在榕樹下稍作乘涼、歇息。我從未在臺北看過這樣的榕樹與奉茶空間,但身為一個遊子與台鐵旅客,我想台北車站之於旅客們,台北車站就是榕樹,而台北車站大廳就是奉茶的地方,我著實希望這樣美好的地方不要消失。
p.s.文中沒有寫,我在北車親眼看到親身遇到的各種歧視live場面,因為這足夠自己成為另外一篇,也覺得其他人寫得會更多,故不在此多琢磨。
p.s.此文不代表書店立場,僅代表長工T立場。
圖/取自中國網站逼哩逼哩花樣爺爺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