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歌好溫柔,聽來片片感傷。是小麵包老師--李宗翰繼《數星星》後,應該會成為他作品中傳唱率第二高的歌。
今天已收到幸福團隊新的兒童音樂專輯--「一起唱首朋友歌」,正仔細聆聽,準備重複聽看看內容,聽看看歌曲曲風、編曲、樂器聲、小朋友錄音聲,還有自己寫的故事劇與歌詞,好多細節都讓我拉長了耳朵。
今天先分享這一首「再見」,自從去年12月zozo芹與 洪紫 涵 (洪涵)去錄了這首歌 Mu Sic Lee作詞,及Kim Hsieh作曲的離別歌後,這首歌就常常出現在我們家,不斷地被哼唱,少女左右姐妹比起小時候更能體會離別的心情,對於詞中所寫的字字思念有深切的共鳴,這專輯應該早一點發行的,這樣,六月畢業季就能多一首珍重再見的歌曲。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星 月 的離別 歌詞 在 SJKen的浮光掠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R.I.P. 郭金發先生因心肌梗塞悴死舞台,享年72歲。
郭金發先生昨天在高雄鳳山重陽敬老晚會舞台上演唱招牌歌「燒肉粽」時,突然昏倒,送醫急救不治,享壽72歲,震驚各界。1051009
<得獎記錄 / 個人事蹟>
89年入圍金視獎導演獎
1. 民國59年參加中國電視公司金曲獎節目,獲頒金曲獎及金詞獎,得獎作品勸回頭。
2. 創第一位流行歌者在國家兩廳院演唱(鄧雨賢老師音樂會之邀請)
3. 創國內男歌者正式受日本NHK國家電視台邀請演唱(詳情如附表)
4. 創台語歌12吋唱片紀錄人(民國50年代,國語歌曲採用12吋唱片發行,而台語歌曲只能用10吋唱片,有被矮化的感覺。本人即向電塔唱片公司謝定老闆爭取,也因個人台語歌曲銷售績優,而答應敝人之要求,發行首張12吋台語唱片)
5. 創百首金曲,演唱、錄製、套裝金CD之發行
< 作品年表>
58年作 飲者之歌 詞、曲
59年作 勸回頭 詞、曲
60年作 為什麼 詞、曲
61年作 命運的鎖鏈 曲
63年作 星夜的離別 詞、曲
65年作 媽媽我要做好子 曲
65年作 天涯浪子淚 曲
65年作 祝福你心愛的 曲
70年作 行船的人 詞
70年作 林森北路之夜 詞
71年作 聽你講完我瞭解 詞、曲
80年作 安尼敢通 詞、曲
80年作 架勢 詞、曲
82年作 人人有愛 詞、曲
84年作 日出 詞、曲
84年作 給您幸福 詞
84年作 酒醉的話無準算 詞
84年作 恩愛夫妻 詞
https://tw.news.yahoo.com/%E6%AA%A2%E7%9B%B8%E9%A9%97%E9%83…
郭金發先生(1944 ~ 2016) 成長於台北大橋腳,也就是迪化街,目前的大同區,期地名統稱大塪程,也稱大橋頭,是一位土生土長的大橋頭囝仔。
過橋就是三重埔,小時候的印象,大橋頭相當出名,每年的五月十三日,家家戶戶忙著大拜拜,慶祝海霞城隍爺的誕辰,幾乎整個台北市的人都集中來此吃拜拜,熱鬧非常,記得家裡若沒有客人,還替大人到路上拉請客人,連不認識的都請,可能因此養成熱誠廣結善緣之性格。
回想學生時代,最喜歡上音樂及美術課,每學期都能拿到甲等成績,冥冥之中註定要走上藝術這條路,約民國48年時期,台北縣市的各電台,正風行自由歌唱比賽,現代人很多好奇,什麼叫自由歌唱比賽,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有興趣自認為能唱,沒有限制資格學歷都可自由報名參加,比賽程序,經過選拔初賽,決賽再總決賽而產生冠軍、亞軍、殿軍。
郭金發先生還記得初次參加時,緊張的心臟快跳出來,雖然緊張,但還是全力以赴,經過無數次的過五關斬六將,非常慶幸每家電台的冠軍都被郭金發先生拿走,有電台唱到沒電台,因為每次的冠軍非郭金發先生莫屬,因為電台也無限制,所以名符其實的自由歌唱比賽冠軍,也因此獲得名作詞家葉俊麟老師賞識,提拔介紹到鈴鈴唱片公司,錄製生平的第一張唱片,唱紅了「夜都市半暝三更」,從電台、舞台展現實力。
郭金發先生出道當時,還未有電視,除了偶而灌錄唱片,就是電台的演唱及登台表演,當初電台演唱,都是實況播出,以及舞台的面對面接觸演唱,進錄音室前的孰練準備習慣,不得不自我設定要求,無形中奠定人稱唱將型及實力派歌星,早期歌星唱得不好,聽眾就馬上給你開汽水,嘶聲音連續不斷,這也是一種強迫上進的鼓勵,現在回想起來也真有意思。
郭金發的由來,等到台灣開始有了電視台,除了唱歌表演也主持中視的每日一星,在節目中自我介紹,小弟郭金發,敬請大家指教捧場,只因滿口台灣國語,由於語氣厚實親切,低姿態表述,沒想到每次的自我介紹,不知不覺變成大街小巷流行的一句口頭禪,小弟郭金發,來引述自我幽默介紹。
在農業社會轉為工業社會,及電視的普遍,而唱紅很多流行歌來,如燒肉粽,溫泉的吉他,可憐的小姑娘,惕迌人的目屎,最後一封信,以及郭金發先生的作品,為什麼,飲者之歌,命運的鎖鏈,行船的人等。
民國67年初,除了電視歌廳演唱外,全國西餐廳正流行,聘請知名歌星做秀演唱,當初郭金發先生為了家庭生活,跑遍了全國的西餐廳,瘋狂的做秀演唱,給郭金發先生家庭帶來生活上的改善,雖然忙碌但充滿歡樂。
星 月 的離別 歌詞 在 神學是粉紅色的秋 theologia autumnitas rosea est - 陳韋安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昨晚的講道撮要。
我想補充的是:我寫這篇講章的時候,Headphone 大部分時間都在 loop 着 J.S Bach 的 St. John Passion: Chorale: Herr, unser Herrscher (Chorus) 。昨晚有聽道的人,可以聽一下這音樂感受那份耶穌離別的哀傷與盼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Wjdc0DFFI
【路思直擊】陳韋安:告別.出發.離去
紀錄:何小明
神學路思神學培靈研經大會「天國與人間」第三場培靈會,於2月12日晚上假中華基督教會深愛堂舉行,主題為「告別.出發.離去」,由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助理教授陳韋安博士主講,從耶穌的離別之言,帶出教會只有從軟弱和失敗中不斷重新出發。
/耶穌離別與教會本相
約翰福音十三至十七章被稱為「離別之言」(Farewell Discourse),作者用五章篇幅描寫最後晚餐及耶穌的告別,焦點在於「起來,我們走吧!」(約十四31d)很多學者極為困擾:為何耶穌說走不走,要到十八章才出去?陳韋安以神學釋經向度思考這個「話走唔走」的矛盾:「耶穌的離別之言,卻處處表達祂的同在,很弔詭。」他指出歷世歷代教會一直面對離別與同在之間的張力:「耶穌的離別與同在造成教會的本質,奠定了教會歷世歷代的本相……教會無可避免處在光明和黑暗、失敗和勝利、建立和拆毀的辯證關係中。」
陳博士指出,今日香港教會最大問題是嚴重強調耶穌的同在,同時嚴重忽略耶穌的離別:「今日教會一味高舉耶穌的同在:『耶穌愛你、恩典太美麗、平安、喜樂、祝福』,凡此種種也充滿於教會的信息,教會大量複製主同在的道,講壇裝飾擺設、金句卡、利是封、廣告招牌、頸鍊、橫額、書籤……每星期講、跟旁邊人講……教會詩歌不斷重複主同在的道……耶穌的同在成為教會一切問題的解答:『你拍拖失戀嗎?不用怕,耶穌愛你。』耶穌愛你遂成為簡化、易入口的口號和公式,是機器化屬靈的安慰。」正如潘霍華曾批判教會,「教會將恩典看為次貨,變成大平賣的喜樂、 大平賣的安慰、大平賣的耶穌愛你」。
「耶穌同在」製造了教會的成功神學、喜樂神學、祝福神學。我們過分強調耶穌同在,就會忽視耶穌的離別及祂留下的叮囑,陳博士以動畫電影《玩轉腦朋友》為例,指出當我們過分強調「樂」時,便忽視了「愁」,看來負面的「愁」其實是不可或缺的:「耶穌的告別、出發、離去,正正像阿愁一樣。」耶穌告別和被捉拿時,門徒逃躲、恐慌、潰不成軍,與第十八章時的表現相去甚遠。門徒像孤兒一樣,教會在地上軟弱地帶著上帝的道出發,從此展開歷代教會軟弱的歷史,就是失敗中掙扎的歷史:彼得不認主、安提阿事件、教廷腐敗、十字軍東征……「教會從來都是背著傷痕軟弱直到如今,而耶穌的離別清楚告訴我們,教會注定要一次又一次從失敗中出發。」
/耶穌離別的寶貴資產
今日不少香港年輕信徒壓抑著巨大的無力感:「教會離地,對世界不聞不問,或一面倒求中立、求平安、求穩定。」陳博士表示,如今香港教會、社會面對是非顛倒及種種問題,「我們為香港唱哀歌,我們為教會唱哀歌,我們發現耶穌離別的傷痛……我們除了研討、除了聲援、聯署,好像甚麼也改變不了,這樣說不是傳揚失敗主義,不是批評教會,更不是傳絕望的道,相反,教會可否從這個軟弱和失敗的起點出發?教會的軟弱同時是教會出發的起點。教會的起步永遠是我們墮落的地方,我們發現自己的墮落,才不至於永遠墮落。……盼望我們不再天真地以為教會無問題,不再狂妄地以為上帝站在自己一方,不再虛偽以為只要掩蓋這些軟弱就是榮耀。」
他寄語信徒,別再營造耶穌的同在,並且去發現耶穌離別留給我們的寶貴財產:
1)聖靈(約十五26-27):讓我們在無助無力時想起主的話,聖靈是我們良心的見證,我們要不斷在掙扎中尋求神心意前行;
2)禱告(約十四13-14):叫我們在一無所有時可奉主名求;
3)彼此相愛的命令(約十五12):孤獨時仍有支持、愛我們的弟兄,即使在教會艱難時,主依然留下醒覺的信徒,彼此守望、扶持;
4)平安(約十四27):耶穌所賜的平安不是表面膚淺神同在的平安,而是離別的平安,「縱然離別、無力、無出路,仍有平安」。
/香港教會也在離別中出發
門徒多馬像替香港教會問了一個實際的問題(約十四5):我們如何走下去?耶穌回答他,說自己就是道路、真理、生命,「正因為耶穌是道路,耶穌的同在和離別,不再是兩個矛盾的主題,而是聖經上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概念:呼召和跟從。……因為耶穌基督已經離別,我們便不能停留,我們只能跟從!」陳博士並指出,約翰福音一開始時,耶穌沒有呼召彼得、沒有「來跟從我」,直到最後廿一章耶穌真正離別,彼得將要在軟弱中出發時,耶穌才對彼得說「來跟從我」,陳博士認為「正正因為耶穌即將出發,教會也將要在離別中出發」。自此,耶穌的同在和耶穌的離別之間張力,因「來跟從我」這句話而解決了。
「主的同在並非靜態,主的離別也非絕望。教會不能停留,要離開固有想法、習以為常經驗、過往有效的答案、自命不凡的事工模式,耶穌不會停在那裡,教會只能再出發、再出發、再出發。」
最後,陳博士重新解釋〈足印〉的歌詞,沙灘上的一雙足印,不是耶穌抱住我們,也不是我們孤獨無助,「正正因為耶穌基督在你前面走,你只能緊緊跟隨,望著祂走過每一步,踏上祂每個走過的足跡」。出發,走下去!如今香港信徒亦要帶著聖靈、禱告、平安和盼望,與身邊的人出發。
神學路思培靈研經大會已截止報名,各場聚會均歡迎walk in參與。入場安排:goo.gl/OsaZ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