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三個案子都與威權、政治相關,分別是 #杯具社 改編自小說《一九八四》的同名影像作品、史明文物館開館計畫,以及主持有關朝鮮的特輯。
我在這三個案子裡面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有飾演受迫害與迫害者的演員、紀錄者、也有主持,而這三個案子也在九月到來之際,依序有了階段性的結束。
《1984》投入的時間最長,也在排練之前看了George Orwell的原著,關於毛扶正的故事則是拍攝過後才看了紀錄片。對於意象劇場經驗並不多,為此在收到劇本之時,那與一般寫實文本是全然不同的消化體驗,我感覺在排練時演員與導演所工作的面向是非常不同的,與作品本身要傳達的意念也是;愈到後期,一切看似不相干的齒輪會神奇地嵌合而一,這是我的歷程。有次導演針對劇中一場情感最重卻也最為隱晦之處,說到了自己的觀點。
回到家以後,我一直在想著關於導演「隱晦」的這個選擇。
「沒有人有權利因為彼此的顏色不同,而對彼此施加壓迫。當然我們也不應該因為彼此顏色不同,而收回對彼此的親情,友情與愛情:如果我們因為顏色不同而厭惡彼此,那正是極權政府想要達成的目的」
「目標在於透過文學經典看見政治受難者的疼痛,並拒絕被煽動仇恨」
這是我節錄節目單的文字,完整版會放在留言處。
我在思考著自己對於國民黨的立場、對台灣的立場,當我公開表述時,怎樣的界線是煽動仇恨?我對國民黨的想法,是希望他們早日繳出上億不法黨產;我也希望台灣落實轉型正義,改掉各種威權時代下的公設命名。
後來我接觸 #史明文物館 這個案子,它與我投入《1984》的時間略有重疊。
撰寫了台灣四百年史的史明,革命的故事多如繁星,活過了一世紀,留給後人的那麼多,知道的人卻不可思議地少。我身邊有同齡的人不知其名,也有人認同台灣便是從中國脫出的一個小島,文化上一脈相承,不可分離視之。能有這個機會與館方合作我很感激,尤其館方又是與史明一同行路一段的人們,更是讓我心有戚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望與詮釋,但何來如此多的抗拒與對立呢?我知道關係是複雜的,歷史與各方利益更是不可能切割,但至少,我想透過一己之力,去拓開一點鬆動的可能,其實夥伴很多的,而夥伴的串聯又可以拉起更多人的手,有那種溫暖的感覺。
與其說我認同作為革命家的史明,激賞作為一個「人」的史明,更接近我對他的敬佩之心。
說到台灣,就再往下提第三個案子,當時特輯所訪問的兩位來賓AB,一位從事朝鮮貿易,一位從事朝鮮旅遊業。我在閒聊的時候有跟他們交流國名稱呼的問題,對於朝鮮來說,因為不承認大韓民國,只承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權,所以稱呼他們北韓對他們來說是不恰當的;而對韓國來說,不承認朝鮮,所以叫他們南朝鮮也會非常冒犯。
在整場訪問之中,我都以他們認為尊重的方式稱呼他們的國家。
當時印象深刻的是,從事貿易業的A說:「大家都認為朝鮮很可怕,事實上你可以想像成是台灣的兩蔣時代,你會覺得可怕嗎?不會嘛,你爸媽也是那樣子活過來的不是嗎?」
我是覺得非常可怕的呢,活過來的人的確很多,但也不明不白地死去許多人。
第二句印象深刻的話是,A說他們圈子的人常說「在朝鮮你不作死就不會死。」我還是覺得很可怕,畢竟遊戲規則是國家訂的,與之相比人民是多麼渺小。
訪談過程我以一貫活潑的風格順利完成了,關掉相機之後再閒聊了一會,B提起了無足輕重的一件事,開頭就說這個就不能在節目上說了。我在想,這樣的價值觀的確是我們的社會一般人難以想像的:被支配著生活與選擇,如果不聽話就會遭受懲罰,聽話就能安然度日,而統治者是太陽一般的存在。
我也同樣相信有人是真心誠意地尊崇這個國家,也無意去挑戰,只是……太陽就是太陽,它不因你是誰而改變對待你的方式,它也不因你存在與否而改變它的消亡。它不須規定你崇拜他,便自成光亮。
最後回到《1984》,如果想觀看這部作品,9/3-9/10將於vimeo平台免費播映,隨點隨看。
原型為舞台劇,最後以影像問世。如果對於上述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友愛週一起觀賞,也歡迎交流呦😊
-
編導:李昱伶
演員(依出場順序):李季,陳采恩,張昌緬,曾歆雁。
音樂設計:劉子齊
影像設計:何孟學
燈光設計:陳柏為
平面設計:郭保伸
劇照拍攝:陳柏翰
※演出連結即將公告,敬請按讚追踨與分享杯具社臉書專頁。
主辦單位:杯具社
協辦單位:林口社區大學
指導贊助單位:國家人權博物館
補助單位: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
特別感謝:二二八國家紀念館、何一梵、林傳凱、河床劇團、耿一偉、桴駱自由空間、夏春祥、黃雅亭、國家人權博物館 典藏研究及檔案中心、鴻鴻(以筆劃順序排列)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2016年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網羅人生 #CNEX創辦人暨影展總監陳玲珍女士專訪 2016年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以「網羅人生:1&0年代紀」為主題,本次影展從數位生活出發,規劃四大單元:【網路總動員】、【數碼黑社會】、【和平方程式】、【唱起愛的歌】,以「網絡與人生」為核心...
時代革命紀錄片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台灣導演蔡明亮2019年來港拍下的紀錄短片《良夜不能留》,最近入圍第78屆威尼斯影展的「非競賽單元」,連同另一台灣導演鍾孟宏的新作《瀑布》,本屆威尼斯影展將有兩部來自台灣的電影,同時也令種種關於香港的討論,延續康城影展後的話題性。
全文:https://bit.ly/2VhMDS7
#蔡明亮 #良夜不能留 #威尼斯影展
◤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PMQ Humming Books;(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博勢力書店(尖沙咀)、夕拾x閒社(觀塘);(新界)神話書店、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 ◤ ◤
「一句到尾」專題徵稿,7月31日截稿。《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時代革命紀錄片台灣 在 大紀元 epochtimes.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香港導演周冠威拍攝的「反送中」紀錄片《時代革命》,該片版權及所有資料已轉移到海外! #快來台灣播😊
時代革命紀錄片台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2016年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網羅人生 #CNEX創辦人暨影展總監陳玲珍女士專訪
2016年CNEX主題紀錄片影展以「網羅人生:1&0年代紀」為主題,本次影展從數位生活出發,規劃四大單元:【網路總動員】、【數碼黑社會】、【和平方程式】、【唱起愛的歌】,以「網絡與人生」為核心,嚴選全球20部紀錄片,每部皆為台灣首映,探討虛擬科技與人類情感、社會群體,以至於時代之間環環相扣的關係
放映單元:
1. 網路總動員
網路加速世代交替、穿透國族疆域、突破倫理枷鎖、定義社會關係、改造工作空間與生活作息;它在虛擬世界中建立交易、情感、信任與審判;它無限地擴張數位資訊版圖。究竟網路還有甚麼可能性?又如何改造我們的生活?以影展主題「網絡與人生」為主軸,本單元探討網路與人、社會群體,以至於時代之間的關係。
2. 數碼黑社會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網路帶來了便利和無限的可能性,卻也衍生出資訊壟斷、言論霸凌、資料盜用、隱私侵犯以及金融詐騙等問題。因此,「網路使用」已關係著道德操守和人權爭議,「網路管制」也逐漸成為當代社會無法迴避的重要課題。然而,使用與管制間的拿捏分際該如何把持?過度管制是否破壞網際人權以及網路設計之初「開放無國界」的自由理念?
3. 和平方程式
桃花源真的存在嗎?我們身處的二十一世紀依舊是一個動盪的時代,歷史殘留的情緒持續躁動,在各地燃起不同的野火。究竟我們是怎麼走到今天的?面對未來,我們該如何踩出下一步?本單元輯選關於革命、居住正義、歷史信仰、食品安全與種族屠殺等相關影片,深入探觸人所面臨的價值抉擇,並藉由片中人物的行動,質疑/相信和平的存在。
4. 唱起愛的歌
科技的發展同時建構了當代人更複雜、密集的情感網路,「如何表達自己的愛」則牽涉了傳遞形式的問題。本單元聚焦跨國流動、虛擬程式設計與異地求生等主題,端詳這些努力活著的人們,如何穿越重重阻礙,才能瞥見生命真相的那一盞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