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到花蓮開提問式互動教學培訓課程,花蓮教育處負責教育課程規劃的同仁都來上青年發展中心的提問力課程,直接參與和觀摩提問力如何應用在教學上。
實作過程中,我有空就會和教育處同仁交流,我剛剛問這個問題、做這個實作練習的目的,「後設」的意涵是什麼?拆解內容讓他們理解。
回到台北後,因為難得有機會可以有系統的協助花蓮國中小教師,提升教學力,我排開其他企業、組織邀請的課綱需求,花很多時間寫了提問教學力的課綱。
接著和承辦同仁討論課綱規劃,他們提出了一個讓我意外的對象與需求,我也猛點頭同意,這個對象太重要了。
我要培訓的對象是教務主任。
主任就是組織內的中階主管。他們一面有課程規劃指導的重任,一面也有領導管理與溝通的壓力,需要承上啟下,要負責領導與管理,但是教育界並沒有這部分著重實務技能的培訓。
於是我將課程主題改成兩個主題,初階是「提問溝通與領導」,進階是「課程規劃與教案設計」。著重在建立問題意識、提問溝通的實務技能,以及如何以學生需求為中心,反向思考如何將提問力融入課程規劃與教案設計中。
透過系統性思考,再讓主任們將課程設計的方法,實際能應用在學校教師課程規劃上。
這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課程與挑戰。希望一步一步推進,讓教學力能扎根下去,讓學生更有學習動機,以及提升思考與表達能力。
只要學好提問力,應用在以學生需求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中,教學不用翻轉,學習也能好轉。
時間管理 國中 教案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也過勞,山也過勞」
--高山環境退化,搜救人員過勞:向山致敬一周年檢討記者會
去年的今天,行政院長蘇貞昌宣布「向山致敬」政策,全面開放台灣美麗的山林,未來,除了國安因素及生態保護區域外,政府不應再以危險為由,禁止或限制人民進入山林,國人能夠自由親近山岳環境,不再需要「爬黑山」。
同時,行政院提出「開放山林」、「資訊透明」、「便民服務」、「教育普及」等五大政策主軸,強調未來將簡化入山管理及申請、並提供更完善的山屋營地、步道、指示及山區通訊系統,推廣各級學校山野、戶外教育,並呼籲登山者也要為自己的安全負責。
身為一個山友,站在空間解嚴,親近山林的角度,我們肯定開放山林的政策方向。然而,政策上路一年後,許多問題逐漸浮現。
今天上午,我與廖子齊 新竹市議員很榮幸能夠邀請到
雪羊視界 Vision of a Snow ram的黃鈺翔、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山谷登山會發起人蔡日興,討論高山環境退化與搜救人員疲於奔命的現況,一起來探究解決方法。
#搜索業務應朝專業組織化發展
首先,學生時代就是山社一份子,到目前還繼續爬山的廖子齊指出,開放山林加上疫情無法出國,造成登山人數的大量成長,同時推升了山難救援的數字,讓本來就相當吃緊的搜救人力,更加過勞與疲憊。
目前,山難搜救機制以消防單位為主力,其他單位雖然也會出人支援搜救行動,但消防員還是負擔最重,同時消防員還要負擔其他勤務業務,結果就是讓消防員疲憊不堪、過勞加劇。
為什麼會讓消防單位疲於般命?原因在於,山域中「搜索」落難者的位置,和已知位置後投入「救援」,兩種任務性質和所需技能略有不的,但現況下,消防員兩件事情都要做。
為減輕消防人力負擔,以及加強台灣山岳救難搜索的專業能量,政府應思考,未來將兩者由不同的組織負責並合作。消防員仍負擔投入人力救援的工作,山域搜索的專業累積,應逐漸改由其他組織承擔。目前,民間已有組織及專業人士參與搜救行動,未來或可考慮以行政法人或民間單位等適合的組織形式發展。
山谷登山會發起人蔡日興進一步解釋,在山上根據受難者可能的移動蹤跡,判斷去哪裡找人的「搜索」,和能使用搬運吊掛,安撫及給予第一時間的施藥急救的「救援」,其實是需要不同的技能及知識的。能夠執行搜索的工作,最基本應該具備登山探勘的能力,若再加上蹤跡觀察與分析,符合資格的專業人士恐怕不多。
他認同長遠來說應該將搜索獨立出來減輕消防負擔,但人才的培訓應是當下的第一要務,目前可以考慮將消防單位執行搜索工作的參與時間,明訂在地方自治條例中,減輕其工作負擔。
#維護山野環境總量管制立法
疲累的不只是搜救人員,更是我們的山野環境。
許多知名的高山景點,例如嘉明湖戒茂斯、阿里山眠月線鐵路、水漾森林等地,在網路美照的宣傳推波助瀾下,吸引大批登山客造訪。
原就十分脆弱的環境與生態,容受力有限,有些地方可能行走人次多一點,就會讓路徑侵蝕裸露的程度增加,短期不易恢復。
同時,登山客遺留的廚餘、排遺、衛生紙等生質類垃圾,在高山上低溫環境下,腐化分解的速度遠比平地的環境要慢,造成環境髒亂。而遺留的廚餘,更可能會影響山上動植物的食性與習性,對高山生態系造成負面影響。
我認為,未來應以統計資料與科學證據,根據山域的環境容受力上限,設定登山客總量管制機制。
目前的登山路線及景點,雖然在國家公園區域內,尚可依「國家公園法」依法裁罰與管理,但仍有為數不少的熱點不在國家公園內,而是在林務局及其他單位管轄的國有林與公有林。目前的法律,並沒有授權讓主管機關能夠積極地實施總量管制與裁罰,行政院應該積極研擬相關機制與修法。
雪羊則補充,開放山林至今的所有亂象,可以說都源自於「人數超載」。以眠月線、水漾森林、加羅湖、奇萊南華、戒茂斯、小溪營地而言,本屬開放或默許的區域,加上社群媒體與商業團大肆廣告行銷,吸引眾多人潮前往。卻因本來沒有總量管制、環境維護人力,而使遊憩品質日漸低落。
反觀,熱門依舊的玉山,卻因為有總量管制的庇護,而未因登山狂潮受到影響,仍維持著既往的遊憩品質與環境,說明了總量管制的必要。
除了納入總量管制,同時政府要給山域管理單位更多預算和人力,讓熱門地點能加派人力駐紮管理。
#登山商業團納管遏止成本外部化
這些超載的旅客,許多是由名義上「個人自主揪團」,實際上已發展成「類旅行社帶團」的團體帶上山的。這些登山團收取費用,專業領隊、嚮導一應具全,還有幫忙揹登山裝備甚至提供煮食服務的協作者(或稱揹工、挑夫)。
我認為,朝商業團並非壞事,但如果營運形態既已接近旅行社,就應該以法律納管以保障團客登山安全及權益。同時,為防止商業團為求利益去剝削協作者、長期佔用特定景點營地或山屋位置,排擠個體戶使用權益等成本外部化效應,登山商業團模式應逐步納管,以保障消費者權益及永續登山環境。
#深化山野戶外教育強化風險意識
山上的行為,反映的是山下的教育和素養。然而,目前學校和社會教育推廣的山野、戶外教育,仍然相當有限。
登山補給站負責人蔡及文表示,開放山林後,政府能盡量做到登山環境友善,但登山者自己要負責很大部分的登山安全。這是登山自律的精神,也是登山者應有的公約。
要做到自律,就必須準備好自己,就是要從登山教育的面向去培養。他認為,政府在登山教育上能夠精進的地方包括:管理單位應可更明確揭露步道風險程度及個人應做的準備;建立登山教育專業人才的培訓機制及人才庫;國中小的戶外教育,也要更重視「風險管理」的課程;輔導各登山協會或商業登山公司辦理登山安全訓練;救難單位也要教育民眾如何正確使用搜救資源。
廖子齊舉例,以新竹市而言,2019年全市僅7所學校提案。部份學校在推動過程中,缺乏正確的登山觀念與專業支持,規劃出來的活動可能無益於學生正確認識山林,甚至在登山活動中會有危險。
她曾聽說,有小孩子明明已經有疑似高山症症狀,卻仍在老師同儕家長的鼓勵下堅持登頂,這樣的行為卻被當作正面教育範例,不但不適當,還很危險。應該讓教育部與林務局共同合作,由林管處熟悉在地山區的專業人士,協助學校規劃活動及設計教案,推廣更適切的山野教育。
這個記者會,只是個起點。我們會繼續邀集相關部會,從搜救、生踏、管理、教育等面向,解決「人也過勞、山也過勞」的困境。謝謝今天來到現場的登山界朋友。
時間管理 國中 教案 在 鍾佩玲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館長遭到槍擊事件,攻佔今天新聞版面,討論的面向有很多,但佩玲關注的,卻是最根本的情緒管理問題~不論人際溝通或衝突處理,都要用健康的方式緩解自我情緒,才能避免傷害別人也傷害自己!
從就任以來,佩玲就積極推動,從教育層面著手,教導學童如何管理、表達情緒,並和北市教育局討論國中小情感教育的試辦計畫,利用每學期6節課時間,融入領域課程,系統性教導學生如何處理生活中的情感問題。
情感教育的試辦計畫,從自我探索、同儕關係處理、人際溝通與衝突處理、情緒感知與情緒抒發,到融入現代生活的網路情境教學、情緒勒索應對、性別刻板印象,針對不同學齡的學生發展系統性的情感教育,透過體制內教育,給予學生探索自我情緒的引導教學。
目前情感教育試辦計畫的課程模組與教案,已經由教育局研發討論中,預計109學年度即可陸續開始試辦進行。
情感教育要從小開始紮根,佩玲會持續關注試辦計畫的推行,給孩子正向的情感應對觀念!
新聞連結🔗 https://hk.appledaily.com/china/20200828/UEY2XE7HXZGVPJMM4ME2N6TU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