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揭盅!】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塵埃落定,最終由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露伊絲.葛綠珂(Louise Elisabeth Glück)奪得,頒發獎項的瑞典學院讚揚其作品樸實有美感,具明確無誤的詩意之聲。
1943年出生於紐約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的她,自幼喜愛讀詩,大學時期曾因精神性厭食症輟學,其後持續接受心理分析治療多年,並跟隨醫師建議,將內心感受透過文字來表達。
露伊絲.葛綠珂的詩作以死、生、愛、性為主題,首本詩集《第一個孩子》(Firstborn)於1968年出版,至今著作詩集共十二本,詩論數部,代表作包括《艾奇里斯勝利》(The Triumph of Achilles)、《野鳶尾》(Wild Iris)、《新生》(Vita Nova)等。在贏得今屆諾貝爾文學獎之前,露伊絲.葛綠珂曾先後榮獲國家書評人獎、普利茲文學獎、國家書獎等,2003年更獲頒發美國國家桂冠詩人榮譽。
普利茲文學獎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快訊>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女詩人 Louise Glück 獲得殊榮。「for her unmistakable poetic voice that with austere beauty makes individual existence universal.」
Louise Gluck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曾獲普利茲文學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波林根獎等,她是耶魯大學駐校作家。
評論者認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如錐子般扎人。扎在人的心上。她的詩作大多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是她的詩的核心。她的詩往往如宣言。在她第一本詩集中,她書寫:「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棉口蛇之國》)
在一次「詩人之教育」的主題演講中,露易絲·格麗克的敘事也圍繞這種「雄辯與從容的沈默」。
2020年她四月,她得到瑞典詩人川斯楚馬(特朗斯特羅默)奬。頒獎典禮因為新冠病毒取消。十月再得諾貝爾文學獎 頒獎 典禮不舉行 。她説:滿好的。因為⋯她想繼續寫詩。她只想跟朋友安靜的吃晚飯。她的得獎感言:我感到很抱歉,白種、美國人。我以為我永遠得不到諾貝爾奬的那種詩人。
她說,童年讀詩、寫詩的經歷幫助自己形成了獨有的語言傳統和偏好,而與野心同時襲來的掙扎、壓力,一度讓她飽受厭食症的折磨,卻也因此刺激出更多關於生的慾望和希望:「我還沒有完成一部可能傳世的作品,因此,我還死不起。」
Louise Gluck詩之一:《風景》
時間流逝,將一切變成冰。
冰的下面,未來在湧動。
如果掉進去,你就死了。
這是一個等待的、
懸而不決的行動的時刻。
我生活在現在,它是
你能看見的未來的一部分。
過去在我的頭頂飄浮,
像太陽和月亮,清晰可見卻永不能觸摸。
這是一個被矛盾掌控的
時刻,猶如
「沒感覺」和
「我害怕」之間。
冬天騰空了那些樹,又用雪將它們填滿。
因為我無法感覺,雪落了,湖水結了冰。
因為我害怕,我不能動;
我的呼吸是白色的,描述著寂靜。
時間流逝,有一些變成這樣。
有一些完全蒸發;
你可以看見它在那些白色的樹上飄浮,
結成細小的冰塊。
整整一生,你等待著順遂的時刻。
而那順遂的時刻
以行動展示自己。
我看著過去流逝,雲層流動
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
取乎風。有些日子
沒有風。雲兒似乎
呆在它們該呆的地方,
像一幅大海的畫,比真實更靜止。
有些日子湖水是一片玻璃。
玻璃下面,湖水佯作
嫻靜,引誘著聲音;
你得緊繃自己才不致傾聽。
時間流逝;你看見時間的片羽。
它帶走的年歲是冬天;
它們不會遺失。有些日子
沒有雲,彷彿
過去的源頭已經消弭。世界
被漂白了,像一張底片;光線直接
穿過它。然後
影像消失。
世界的上方
只有藍色,無處不在的蔚藍。
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cd=&ved=2ahUKEwirvqPU7aTsAhWFLqYKHc3BBdgQwqsBMA56BAgIEAM&url=https%3A%2F%2Fm.youtube.com%2Fwatch%3Fv%3Dj-6f1IPOm5c&usg=AOvVaw3xvmYSR_8Y2ffRDr8ZaO6_
普利茲文學獎 在 靜靜讀一本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普利茲文學獎昨天揭曉,科爾森•懷特黑德以《The Nickel Boys》獲獎,也成為史上第四位兩度榮獲普利茲文學獎的作家。
科爾森•懷特黑德上一部小說《地下鐵道》一出版即佳評如潮,不只榮登暢銷排行榜與重量級書評選書,並先後獲得2016年美國國家書卷獎,與2017年普利茲文學獎。
僅隔三年,懷特黑德就以刻劃美國社會種族問題的《The Nickel Boys》再度獲得普利茲獎肯定,證明他的文學創造力與寫作功力高強無比。
以美國黑奴逃向自由為題材的《地下鐵道》,深入描繪慘絕人寰的奴隸制度,用不同的視角,立體而鮮活地呈現那個不可思議的遙遠年代。透過懷特黑德的文字,我們不只讀到故事,也看見那灼人驕陽下逐漸凋萎的生命,與永不屈服的希望。
譯完《地下鐵道》之後,去了一趟密西西比河畔,親眼看見華麗莊園一隅的奴隸小屋,看見綿延無盡頭的草浪,鱷魚出沒的黃濁沼澤,彷彿聽見少女珂拉心中的吶喊:「我要自由!」
認識科爾森•懷特黑德,何妨從《地下鐵道》開始!
#普利茲文學獎
#地下鐵道
#春天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