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雖然中美貿易戰打亂了全球的產業慣性,像是科技出口產業就規律驟變,不過台灣和日本在美國的進口需求帶動下,算是暫時撐住,半導體產業是台灣的強項,不僅帶給台灣相對多高效率和高薪的就業機會,產品的附加價值也非常高,積極打入美國市場,等於維持美國和台灣的利益是一致的,外交、國防、政治、經濟,不同領域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台灣半導體製造設備的投資將以21.1%成長率超越韓國、躍居世界第一。」
目前台灣是預估以約120億美元躍居半導體設備支出最大的市場,但反觀2020年,中國市場在半導體設備支出的方面,可能不只有自己的投資,外加韓國的海外投資,將有機會躍升為半導體製造設備支出全球第一,不過整體而言並不影響台灣半導體接下來的發展跟布局,2019年1-7月半導體新設備的出貨,全球都有近30%的幅度衰退,唯獨台灣跟北美與2018年同期呈現正成長,尤其台灣以49%的出貨增長幅度居第一。兩地市場呈現成長的主因,都是因為對於先進製程的持續投資,包括7奈米跟10奈米等。顯見無論排名,只要在製程技術上的進步與相關投資,對台灣半導體產業都有正面影響。
2019年半導體產業整體不如預期的狀況,除了過多庫存的問題一直存在之外,市場需求遠比之前的預測來得疲弱。像是雲端設備的伺服器就是個明顯的案例,跟2018年上半年同期相比,雲端產業的資本資出減少約1成左右,造成記憶體等晶片需求疲軟,連帶影響了需求力道。此外,包括中、美貿易跟日、韓貿易在內的等不確定因素,也造成2019年半導體產業的表現較2018年遜色。
目前市場上對於2020年的預測,普遍都是持樂觀、正面的看法。相較於2019年各界預估半導體產業將有12.2%左右的衰退,2020年目前預估都有5-7%的成長預測,主要受惠於5G等產業帶動,勢必將迎來半導體的春燕。不過由於記憶體市場供過於求,2019年年底至明年年初時,中美貿易戰最終能否有解決答案,將牽動明年半導體的成長動能。
美國在臺協會處長酈英傑出席SEMICON Taiwan開幕致詞,表示美中貿易緊張擴大,國家安全疑慮是美國核心關切重點,就算達成貿易協定,這樣的疑慮也不會消失,5G萬物聯網時代,核心科技成為重大國安與戰略因素,因此半導體業必須有可信任夥伴,確保智慧財產權不被竊取、或網路被癱瘓的風險之中,若中國(中共)能遵守全球經濟秩序,放棄扭曲市場的補貼政策、強迫智慧財產權轉移、竊取營業秘密並挖角頂尖科技人才等作法,不只符合美台利益,也與全球半導體產業利益相符。
酈英傑強調台灣是全球科技供應鏈中關鍵的一環、是美國重要合作夥伴,半導體是台灣重點產業,不能仰賴中國,「那將促使投資的資金及人才就將流向中國」,如果,半導體產業覺得自己的未來,是美台的交會點、以及其他理念相近夥伴,那麼投資及人才就會向此處匯聚。酈英傑樂見,投資高科技產業資金正加速流進美國與台灣,此外,美光、康寧、高通、微軟、Google和Facebook等頂尖美國企業也正在加碼投資台灣。
美台應共同投資先進半導體研發與設計,在美增加投資,確保美台科技未來緊密相繫;其次,美台大學及業界若有緊密合作,將能大力推動美台創新關係;第三,必須大幅擴展美台及其他理念相近夥伴間的人才流動,美台雙方正在透過「人才循環大聯盟計畫」促進此一目標。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4772/world-champion-semiconductor-taiwan-growth-rate-korea
http://www.epochtimes.com/b5/19/9/18/n11529891.htm?fbclid=IwAR29lf-ugCf8EKospe8e8WQvsYU4mtiZLwJ3gms7g3-iB97wWPonqx_K2GM
智慧創新關鍵人才躍升 計 畫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二十七年前,兩個上班族林耀英與陳世卿放棄外商公司的工作,毅然決然投入光學產業。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不走代工路線,即使必須自己摸索畫上數百張的設計圖,仍堅持自主開發。這讓他們牢牢掌握生產光學鏡頭的關鍵技術,廣受國際大廠採用,更抓住3C產品仰賴精密鏡頭的商機。現在,全球44%的智慧型手機鏡頭都來自這家企業,還連年被媒體評比為臺灣的「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
這間在國際供應鏈中佔有關鍵地位的企業,就是臺中的大立光電公司。集團董事長林耀英與公司董事長陳世卿率領5,280位員工,創造了大立光的傳奇。他們技術全靠自己,也很少向銀行貸款,但公司營業額從2008年的74.8億,增加到2012年的200.7億,成長兩倍多,幅度驚人。誠如德國管理大師西蒙(Hermann Simon)定義隱形冠軍的條件,中小企業出身的大立光不僅成為全球手機鏡頭第一大廠,還保持不斷進步的創新力,平均每3~4天就研發出一種新的專利。令人欣慰的是,大立光成功之餘,不忘人才培育、在臺深耕,除了採取「師徒制」傳承核心技術,去年還是政府回臺投資方案的領頭羊,在國內第一期投入10.17億元資金、創造2千個工作機會。現在正規劃第二期投資,金額將達100億,將創造5千個工作機會。目前遭遇到的困難是土地不易取得,我在聽完他們的簡報後,就立即指示經濟部結合臺中市政府努力找地協助他們完成願望。
今年元旦談話時,我強調政府會繼續培養出具關鍵技術與國際競爭力的廠商,並協助臺商建立在臺生產的競爭優勢,創造在地就業及提高人民所得。大立光從臺灣起家,有在大陸投資,但覺得臺灣勞工素質好,決定回臺投資。他們向外廣銷多元化且高品質的精密光學元件,為臺灣中小企業邁向高附加價值製造業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立下模範。未來政府也將持續推動「中堅企業躍升計畫」、「加強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方案」,期許有更多MIT的隱形冠軍在世界各地發光。
智慧創新關鍵人才躍升 計 畫 在 馬英九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二十七年前,兩個上班族林耀英與陳世卿放棄外商公司的工作,毅然決然投入光學產業。從創業第一天開始,就不走代工路線,即使必須自己摸索畫上數百張的設計圖,仍堅持自主開發。這讓他們牢牢掌握生產光學鏡頭的關鍵技術,廣受國際大廠採用,更抓住3C產品仰賴精密鏡頭的商機。現在,全球44%的智慧型手機鏡頭都來自這家企業,還連年被媒體評比為臺灣的「隱形冠軍」(Hidden champion)。
這間在國際供應鏈中佔有關鍵地位的企業,就是臺中的大立光電公司。集團董事長林耀英與公司董事長陳世卿率領5,280位員工,創造了大立光的傳奇。他們技術全靠自己,也很少向銀行貸款,但公司營業額從2008年的74.8億,增加到2012年的200.7億,成長兩倍多,幅度驚人。誠如德國管理大師西蒙(Hermann Simon)定義隱形冠軍的條件,中小企業出身的大立光不僅成為全球手機鏡頭第一大廠,還保持不斷進步的創新力,平均每3~4天就研發出一種新的專利。令人欣慰的是,大立光成功之餘,不忘人才培育、在臺深耕,除了採取「師徒制」傳承核心技術,去年還是政府回臺投資方案的領頭羊,在國內第一期投入10.17億元資金、創造2千個工作機會。現在正規劃第二期投資,金額將達100億,將創造5千個工作機會。目前遭遇到的困難是土地不易取得,我在聽完他們的簡報後,就立即指示經濟部結合臺中市政府努力找地協助他們完成願望。
今年元旦談話時,我強調政府會繼續培養出具關鍵技術與國際競爭力的廠商,並協助臺商建立在臺生產的競爭優勢,創造在地就業及提高人民所得。大立光從臺灣起家,有在大陸投資,但覺得臺灣勞工素質好,決定回臺投資。他們向外廣銷多元化且高品質的精密光學元件,為臺灣中小企業邁向高附加價值製造業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立下模範。未來政府也將持續推動「中堅企業躍升計畫」、「加強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方案」,期許有更多MIT的隱形冠軍在世界各地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