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媽碎碎唸 】我只是把困在石頭裡的大衛釋放出來了
以前剛開始進體制內小學當老師、自己還沒有小孩的時候,遇上學習態度不佳、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的學生,總會覺得為什麼在家的時候那麼長,家長怎麼沒有好好教?有一次發現小五學生不會綁垃圾袋、丟垃圾時仙女散花滿天飛,整個大傻眼,當天給孩子的回家作業就是學習倒垃圾。以前總覺得,孩子就是家庭教育百分百的照妖鏡,孩子在學校如何地展現可以說就是家長的成績單,而在學校,就是調整人際關係與社交領域的範圍、以及智育上的學習。以上,是我在還沒有生孩子前的想法......
我有兩個孩子,家庭教養方式是相同的、我和先生在理念上大致上也是一致的,但孩子們在本質上、個性上、學習方式上、言語理解上.....有很大很大的不同!極大的不同!也因此,我開始打從心底堅信每個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遇見,即使在同一家庭,教養方式不偏倚,每個生命與天俱來的特質、吸收到的內容就是那麼的獨特與不同。以上,是我生了兩個孩子以後的想法......
在學校裡有些生獨子或獨女的同事,偶爾會唸一下學生「搞不懂這爸媽怎麼教的」,我會無奈的笑了一下、尷尬的說:「相信我,你生一個的時候你會以為你可以像上帝一樣,完全把一個生命個體形塑出來,你會以為所有學生都是這樣被家庭完全影響長大的;但你生兩個甚至更多以後,你會發現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樣子和藍圖,我們最重要的任務是要負責守衛小苗、適時修剪、看情況澆點水施點肥,看看這土壤適不適合他,偶爾對他的夢想煽風點火一下,當個稱職園丁!相信我,這些小孩的爸媽也搞不懂他們怎麼教出這些小孩的?!」
正男從小就是一個偏理工的直男,言語發展很慢、五歲還很臭奶呆,但可以感覺他邏輯數理、語言規則學習等等非常清楚有條理,也可以感受到他對理工機械的興趣。大約在四五歲時,就很主動想學認字,當老師的我清楚地知到這個年紀過早不能教,且我跟爸爸都忙,小小年紀的正男看到爸媽在智育上都不理他,就開始有憂患意識,走在路上拼命的口齒不清的問:「把拔,那個怎麼唸!」「馬麻,這個怎麼唸!」雖然我們還是避免讓他過早接觸知識,但孩子主動問,你總不能視若無睹,只好不主動、他問一個我們說一個的應付下去,所以就這樣,在正男大班時,走在路上招牌的字,七成都可以唸出來。記得在他小四時,我在檢查他的數學應用題學習單作業,一整面的應用題只有答案、沒有運算過程,我以為他抄同學的答案,於是一題一題問他怎麼想的,才知道他在腦袋瓜裡已清楚的跑過所有流程、他只是把答案寫出來而已。因為有此發現,我開始需要他跟我講解,當時我花很多時間陪伴他「努力表達出腦袋的流程」,這個歷程對他來說很艱辛,但對正男來說很需要練習溝通。 記得當時很多同事總以為我教他很多,其實他太敏銳、會推敲,因此他是「主動吸收」很多、而不是「被教」很多。當時身為他的阿母實在有苦難言,不過沒關係,幸好........有阿妮!
阿妮從小就是個偏圖像思考、情感豐富的夢幻女孩,言語發展較快,且可以感覺她在藝術方面、言語表達部分很有她自己的特質(老粉絲們應該都有看過阿妮畫的L夾吧)。相較於哥哥在智育上的清楚認知,妮妮則是完全相反的展現,在認字上很無所謂,多一撇少一撇都可以,小二時大字不識幾個,數學減法運算時堅持不借位,她的理由是,「沒有錢就不要花啊!不用跟別人借啦!」就是這樣的一個小孩,不只在認字部分要用許多的象形圖像來幫助記憶,在數學解題部分也想像力大開!例如講約分聽不懂、講數字減肥才開心聽懂; 小數點乘法一直搞不懂點點要放哪裡,跟她畫出小不點精靈才開始開心算數學....太多太多這有趣的歷程,讓同事們知道,我們在家其實完全沒有提早超前部署教小孩抽象知識,而是每個生命有他自己的發展速度與藍圖規劃。我們在旁邊做的,真的就是對每個生命的樣貌保持有興趣、開放、好奇的心,在一旁看著守護著、陪伴著支持著,如此而已。
一開始會以為孩子像泥塑般會被爸媽、被老師好好塑形出來
其實...
每塊土的質地、天使製作土初時就設定好的生命藍圖會大大影響形塑樣子
就像,
米開朗基羅說:我只是把困在石頭裡的大衛釋放出來了
身為一個日夜守護生命的園丁
很榮耀能與這些生命相遇!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歡迎分享、留言互動喔!大家願意來看來留言來給讚就是對V媽最大的鼓勵~
---------------------
🔸V媽小學不再唉唉叫線上講座火熱報名中
https://page.cashier.ecpay.com.tw/forms/6Y3
🔸V媽線上讀書會:療癒我們的孩子火熱報名中
https://page.cashier.ecpay.com.tw/forms/7b3
🍎 放學後放電好物,彎板、慢慢刷現貨搶購中
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V媽教室line群組,講座團購不漏接:https://line.me/R/ti/p/%40uwr7373l
🔸V媽教室Podcast:https://reurl.cc/Y1jkVx
智育成績怎麼算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事隔多年,記憶果然無法像風。女兒所受到的傷害,至今依然沒辦法完全癒合;常常在路上走著、走著,就驚嚇地錯覺當年施暴者仍如影隨形。
霸凌絕非只是單純的孩子欺負孩子的問題,它的成因,彼此牽絆,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千絲萬縷,不容易釐清。
據我的觀察,這些加害者多半是失歡的孩童。所謂「失歡」,或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或是家長無暇管教、關愛的小孩;當然也有低成就的學生,因為在課業上無法得到肯定,就另謀出路,在拳腳上下工夫;也有些是由被霸凌者轉為加害人的。
摘錄自《#接住受苦的靈魂》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我一向關注霸凌議題,也常在版面上分享相關文章。不管是案例,還是如何應對,大致上都重複提了幾次。
但看廖老師這本書,看到母女都面對了霸凌,包括關係霸凌、言語霸凌、肢體霸凌,我感覺非常心痛。
被霸凌的經驗,可以是一輩子的痛,甚至可以嚴重到成為創傷。我跟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的時候,常常一起進入無力、無奈的狀態。但這並不是簡單的事,常常我們也沒足夠的時間,把暗潮洶湧的情緒談清楚。
像是我遇到有孩子,遇到霸凌事件,內在會有一股對父母的氣惱。這是在互動比較深入之後,才討論到的情緒。在澄清之後,這股怒氣的緣由,類似「為什麼父母沒有好好保護我?!」
我再強調一次,我不認為面對創傷,是大多數人做得到的事。所以我很謝謝廖老師的努力,也心疼廖老師女兒的遭遇,光是用文字把這件事寫出來,都不是容易的事。
我喜歡周志建心理師在新書中的一句話,想給各位朋友參考,摘錄於此:
「童年的創傷沒有過,你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祝願您,能試著在有能量的時候,面對過去;沒能量的時候,現在的日子過得去就行,專注當下即可!
... ... ... ... ... ... ... ... ... ... ... ... ... ... ...
如果記憶像風
【文/ 廖玉蕙】
我的女兒上國中,除了學校課業不甚理想外,她開朗、乖巧、體貼且善解人意,我們雖然偶爾在思及「優勝劣敗」的慘烈升學殺伐時,略微有些擔心外,整體而言,我們對她相當滿意,尤其在聽到許多同輩談及他們的女兒如何成天如刺蝟般地和父母唱反調、鬧彆扭時,外子和我都不禁暗自慶幸。
去年暑假,考高中的兒子從學校領回了聯考成績單,母子倆正拿著報紙上登載的分數統計表,緊張地核算著可能考上的學校,女兒從學校的暑假輔導課放學,朝我們說:
「事情爆發了!」
女兒每天放學總是一放下書包便跟前跟後的和我報告學校見聞,相干的,不相干的。這時候,大夥兒可沒心情聽這些,我說:
「別吵!先自己去吃飯,我們正在找哥哥的學校。」
飯後,核算的工作終告一個段落,長久以來,因為家有考生的緊繃情緒,總算得到釋放,我在書房裡和兒子談著新學校的種種,女兒又進來了,神色詭異地說:
「事情爆發了!老師要你去訓導處一趟。」
才剛放鬆下來的心情,在聽清楚這句話後,又緊張了起來。在印象中,要求家長到訓導處,絕非好事,我差點兒從椅子上跳起來,問:
「什麼事爆發了?為什麼要去訓導處?」
女兒被我這急慌慌的表情給嚇著了,她小聲地說:
「我在學校被同學打了,那位打人的同學另外還打了別人,別人的家長告到學校去……反正,我們老師說請你到訓導處去一趟。你去了,就知道了啦!」
這下子,更讓我吃驚了!一向彬彬有禮且文弱的女兒,怎麼會捲入打架事件?又是什麼時候的事,怎麼從來沒聽她提起?我們怎麼也沒發現?
「是前一陣子,你到南京去開會的時候。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在和式房間看書,爸爸看到我的腳上烏青好幾塊,問我怎麼搞的,我騙他說跌倒的,其實就是被同學打的,我怕他擔心,沒敢說。」
「同學為什麼要打你呢?你做了什麼事?」
「我也不知道!」
怎麼讓人給打了,還不知道原因。事有蹊蹺,當天傍晚,我在電話中和導師溝通,更震驚地發現,毆打不止一回,女兒共被打了四次。據導師說,這是群毆事件,領導者有三位,三位都是家庭有問題的女孩子。其中一位經常扮演唆使角色的R,與外婆同住,外婆當天被請到訓導處時,還拍案怒斥訓導人員誣衊她的孫女。遭受不同程度威脅或毆打的女孩有數位,其中,以我的女兒最慘,十天之內,被痛打四回,導師希望我到訓導處備案,以利訓導作業。放下電話,我覺得自己的手微微發抖,我不知道,一向聒噪且和我無話不說的女兒,在我遠遊回來多日中,怎能忍住這麼殘酷悲痛的事件而不透露半點風聲。我因之確信她一定遭遇到極大的壓力,果然不出所料,在外子和我款款導引下,她痛哭失聲,說:
「K威脅我,如果我敢向老師和爸媽告狀,她會從高樓上把我推下去,讓我死得很難看!」
我聽了,毛骨悚然。女兒接著補充說:
「何況,我也怕爸、媽擔心。」
我止不住一陣心酸。平日見她溫順、講理,不容易和別人起衝突,也忽略了和她溝通類似的校園暴力的應變方法,總以為這事不會臨到她頭上,沒想到溫和的小孩,反倒成了暴力者覬覦的目標。而最讓人傷心的,莫過於沒讓小孩子對父母有足夠的信任。
和外子商量過後,我們決定暫緩去訓導處備案,因為,除了增加彼此的仇視外,我們不太相信,對整個事件會有任何幫助,我們決定自力救濟。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我們都不認為十三、四歲的孩子會真的壞到哪裡去,多半是一時糊塗。尤其是知道這些孩子全是出自問題家庭,想來也是因為缺乏關愛所致,亦不免讓人思之心疼。於是,我想法子找到了主事的三位學生中的兩位T、R學生的電話號碼,K同學並非女兒的同班同學,據云居無定所,且早在警局及感化院多次出入。
當我在電話中客氣地說明是同學家長後,接電話的R的外婆,隨即開始破口大罵訓導人員的無的放矢,任意誣衊,足足講了數分鐘,言詞之中充滿了敵意。我靜靜聆聽了許久後,才誠懇地告訴她,我並非前來指責她的孫女,只是想了解一下狀況,外婆猶豫了一會兒,大聲喝斥她的孫女說:
「人家的家長找到家裡來了啦!」
電話那頭傳來了模糊的聲音,似乎是女孩不肯接電話,外婆粗暴地說:
「沒關係啦!人家的媽媽很客氣的啦!」
小女孩自始至終否認曾動手打人,我原也無意強逼她認錯,只是讓她知道,家長已注意及此事,即使未親自參與毆鬥,每次都在一旁搖旗吶喊也是不該。
第二位的T在電話中振振有辭的說:
「她活該。為什麼她功課不好,我功課也不好,可是,老師每次看到她都笑咪咪的,看到我卻板著臉孔,我就不服氣。」
如此的邏輯,著實教人啼笑皆非。我委婉的開導她:
「你如果看我女兒不順眼,可以不跟她一起玩;如果我女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你可以直接告訴她改進,或者告訴老師或我。不管如何,動手打人都不好,阿姨聽說了女兒挨打好心疼,換作是你挨揍,你爸媽是不是也很捨不得的呀!」
T倔強地回說:
「才不哪!我爸才不會心痛,我爸說,犯錯就該被狠揍一頓。」
後來,我才知道,T在家動輒挨打,她爸打起她來,毫不留情。
當我在和兩位女孩以電話溝通時,女兒一旁緊張地屏息聆聽,不時地遞過小紙條提醒我:
「拜託!不要激怒她們,要不然我會很慘。」
我掛下電話,無言以對。
兩位女孩都接受了我的重託,答應我以後不但不再打女兒,而且還要善盡保護的責任。我相信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是會信守承諾的,她們有她們的江湖道義,何況,確實也沒有什麼嫌隙。
事隔多日的一個中午,女兒形色倉惶的跑回家來,說是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K,在逃學多日後,穿著便服在校門口出現,並揚言要再度修理女兒,幸賴T通風報信並掩護由校園後門逃出,才倖免於難。看著女兒因過度緊張而似乎縮小了一圈的臉,我不禁氣憤填膺。這是什麼世界,學校如果不能保護學生的安全,還談什麼傳道、授業、解惑!
我撥電話到學校訓導處,訓導主任倒很積極,他說:「我剛才在校門口看到K,我再下去找找,找到人後,再回你電話。」
過了不到十分鐘,電話來了。我要求和K說話。我按捺住胸中怒火,K怯生生地叫「蔡媽媽」,我心腸立刻又軟了下來。這回,我不再問她為什麼要打人了,我慢慢了解到這些頭角崢嶸的苦悶小孩打人是不需要有什麼理由的,瞄一眼或碰一下都可以構成導火線。我問她:
「聽說,你一直沒到學校上課,大夥兒都到校,你一個人在外面閒逛,心裡不會慌慌的嗎?」
女孩兒低聲說:
「有時候會。」
「為什麼不到學校和同學一起玩、一起讀書呢?」
「我不喜歡上課。」
「那你喜歡什麼呢?……喜歡看小說嗎?」
「喜歡。」
我誠懇地和她說:
「阿姨家有很多散文、小說的,有空和我女兒一起來家裡玩,不要四處閒逛,有時候會碰到壞人的。」
女孩子乖乖地說了聲「謝謝」,我沉吟了一會兒,終究沒提打人的事。嘆了口氣,掛了電話,眼淚流了一臉。是什麼樣的環境把孩子逼得四處為家?是什麼樣的父母,忍心讓孩子流落街頭?我回頭遵照訓導主任的指示,叮嚀女兒:
「以後再有類似狀況,就跑到訓導處去,知道嗎?」
女兒委屈地說:
「你以為我不想這樣做嗎?她們圍堵我,我根本去不了。」
過了幾天,兒子從母校的操場打球回來,邊擦汗邊告訴我:
「今天在學校打球時,身後有人高喊K的名字,我回頭看,遜斃了!又瘦又小,妹妹太沒用了,是我就跟她拚了。」
女兒不服氣地反駁說:
「你別看她瘦小,那雙眼睛瞪起人來,教人不寒而慄,好像要把人吃掉一樣,嚇死人哪!」
事情總算解決了,因為據女兒說,從那以後,再沒人找過她麻煩,我們都鬆了口氣,慶幸漫天陰霾全開。
今年年初,時報舉辦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一連兩天,我在誠品藝文空間參與盛會。那夜,回到家,外子面露憂色說:
「很奇怪哦!女兒這個星期假日,成天埋首寫東西,畫著細細的格子,密密麻麻的,不知寫些什麼,不讓我看。」
夜深了,孩子快上床,我進到女兒房裡和她溝通,我問她是不是有什麼事要和我說,她起先說沒有,我說:
「我們不是說好了,我們之間沒有祕密嗎?」
女兒從書包裡掏出那些紙張,大約有五、六張之多,前後兩面都寫得滿滿的,全是她作的噩夢和那回被打的經過,像是在警察局錄口供似的,我看了不禁淚如雨下,差點兒崩潰。原先以為不過是小孩之間的情緒性發洩,沒想到是如此血淋淋的校園暴力。
……
女兒細細的小字寫著:
第一次:那一天是星期五,十五班的K跑來,叫我放學後在校門口等她。下課後,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在門口等我,還噴了香水。她把我騙到隔壁興隆國宅二樓,我才放下書包,一轉身,她就變了一個臉,凶狠地問我一個我聽不懂的問題,我還來不及回答,她就打了我好幾個耳光,我愣了一下,她打我?我真是不敢相信?我和她無怨無仇,她為什麼打我?我跟她扭打在一起,她拉我的頭髮,我扯她衣服,她抓住我的頭髮把我丟出去,我整個跪到地下,也就是所謂的「一敗塗地」,她把我從地上拉起來恐嚇我「你要是敢講出來,我就把你從樓上推下去」,我怕得要命,因為氣喘病發,正喘著氣,突然從圍觀的人群中跑出來一個年約二十左右的女人對我吼:「你還喘!喘死啊!」說完,又給我一個耳光,我整個人又跪到地上去。我因為害怕,什麼都聽她的。出了國宅,我真的忍不住哭了!我哭的原因是因為我好膽小,而且我不甘心啊!我竟然就這樣傻傻地被她打!她還說我說話很屌,屌是什麼意思啊?我從來沒有這樣屈辱過,連爸媽都從來沒有打過我啊!她憑什麼打我?我恨死她了,我生平沒恨過什麼人,我發誓與她勢不兩立。
第二次:暑期輔導中午,K突然從校外跑來(她沒有參加輔導),約我去國宅十二樓talk talk,我很膽小,不敢反抗,只好乖乖地跟她去,一到十二樓,她就說:「上次你扯我衣服,害我整個曝光,你今天是要裸奔回去?還是被我打?」她看起來很生氣的樣子,我考慮了一下,就選擇挨打。她打人很奇特,不只是打臉,連後腦勺一起打,我被她打得臉熱辣辣的,腫得像豬頭皮似的,我實在痛得受不了了,請她等一下。我用手往牙齒一摸,手上都是血!她凶狠地說:「今天饒了你,算你走狗運!」走的時候,又恐嚇我不准講,要不然會死得很難看……
第三次:這一次本來是要找班上另一位同學的麻煩的,那位同學跑了,所以就找我。她們又問我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問一句,揍我一下,這一次真的很慘,T、K二人連打帶踢地弄得我全身是傷,膝蓋上一大塊青腳印,久久不消。這次,嘴巴又流了好多血,啊!我真是沒用啊……
第四次:這次是在參觀資訊大樓時,T把我堵到廁所裡,又是拳打腳踢……
K:我到底是哪裡讓你看不順眼,為什麼一定要動手打人呢?這樣你又有什麼好呢?這樣打人是要被……
有一天我夢到我當上了警察,我們組長要我去興隆國宅抓兩名通緝犯,一是K,一是T,我到興隆國宅時,果然看到她們又在打人,我立刻上前制止,趁機從背後將K的雙手反扣,交給同事帶回局裡;再轉身冷冷地朝T說:「我這一次放你走,希望你改過,別讓我再抓到,不要讓我失望。」她問我:「你到底是誰?」我把證件拿給她看,她嚇了一跳,馬上向我下跪……
前兩天我又夢到K,她完全失去了凶狠的眼神,變得脆弱不堪,我勸她:「回家去吧!再不回家,妳媽要得相思病了!」K問我是誰?我告訴她,我就是以前被她打三次的人,我勸她改過向善,並幫她找回了媽媽,她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
……
我一邊看,一邊流淚,這才知道,我們的一念之仁是如何虧待了善良的女兒。那樣的暴行對她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而那些施暴的孩子的行徑,著實可用「可恨」或「可惡」來形容。我必須慚愧的承認,如果我早知道那些孩子是如此殘忍地對待我的女兒,我是絕不會那樣委曲求全地去和行凶者打交道的,我也深信,沒有任何一個母親會加以容忍的,我是多麼對不起女兒呀!
可是,事隔半年,為什麼會突然又舊事重提呢?
「不是答應過媽媽,把這件事徹底忘掉嗎?」
「最近考試,老師重新排位置,那兩位曾經打我的T、R同學,一位坐我左邊,一位坐我前面,我覺得好害怕!雖然她們已經不再打我了,可是,我想到以前的事,就忍不住發抖……」
我摟著女兒,心裡好痛好痛,我安慰她:
「讓我去和老師商量,請老師掉換一下位置好嗎?」
女兒全身肌肉緊縮,緊張地說:
「不要!到時候她們萬一知道了,我又倒楣了。我答應你不再害怕就是了!」
外子和我徹夜未眠,不知如何是好,女兒柔弱,無法保護自己,強硬的手段,恐怕只會給她帶來更大的傷害,我們第一次認真地考慮到轉學問題。一連幾天,我打電話問了幾間私立教會學校,全說轉學得經過學科考試,篩選十分嚴格。想到女兒不甚理想的學科成績,只好怏怏然打退堂鼓,上帝原來也要檢選智慧高的子民,全不理會柔弱善良的百姓。我在從學校回家的高速公路上,望著前面筆直坦蕩的公路,覺得前途茫茫,一時之間,悲不自勝,竟至涕泗滂沱。
正當我們幾乎是心力交瘁時,女兒回來高興地報告:
「老師說,下禮拜又要重新排位置,媽媽不要再擔心了……媽媽,真是對不起。」
那夜,我終於背著女兒和導師聯絡,請她在重換位置時,注意一下,是不是能盡量避免讓她們坐在一塊兒。老師知道情況後連聲抱歉,並答應儘快改進,臨掛電話前,導師說:「你那女兒實在可愛,她一點也不記仇,上次班際拔河比賽,她拚命為T加油,我一旁看著她喉嚨都喊啞了,臉紅嘟嘟的……我有時候上了一天課,好辛苦,偶爾上課時,朝她的方向望過去,她總不忘給我一個甜甜的笑容。蔡太太,你也是當老師的,應該會知道,那種窩心的感覺,當老師的快樂不就是這樣嗎?真是讓人心疼的孩子!」
第二天傍晚,孩子放學回來,我聽從導師的建議,和女兒一起到七樓陽台上把她寫的那些密密麻麻的紙條全燒光,希望這些不愉快的記憶隨著燒光的紙片兒灰飛煙滅。
紙片兒終於燒成灰燼!我轉過身拿掃把想清掃灰燼時,突然一陣風吹過來,把紙灰一股腦兒全吹上了天空,女兒惘然望著蒼天,幽幽地說:
「如果記憶像風就好了。」
記憶真的會像風嗎?
……
注記:記憶終究沒有能夠像風
校園霸凌現象,終於在事態日益嚴重及媒體持續的追蹤報導後,引起教育部及監察院的注意。其實,所謂的霸凌事件由來久矣,學校束手、家長絕望,許多的受害者籠罩在受害的陰影下度日,早已不是新聞,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十六年前,女兒甫上國一時,我就用這篇〈如果記憶像風〉的文章,敘寫女兒在學校被霸凌的經過,飽嘗拳打腳踢滋味的女兒期望那些可怕的記憶能像風一樣消逝無蹤。當時,在暗夜中,我含著眼淚,用著顫抖的手,一字一句寫下被害經過及我們當時的處置方式,內心淌血,感覺孤立無援。多麼希望那些文字能引起教育單位的注意,後來證明只是徒然。身為教育工作者,從來沒有一刻像當時那般感到挫敗、束手。連女兒都保護不了的人,還談什麼教育別人的孩子!我甚至因此有些自暴自棄。
事隔多年,記憶果然無法像風。女兒所受到的傷害,至今依然沒辦法完全癒合;常常在路上走著、走著,就驚嚇地錯覺當年施暴者仍如影隨形。想到一向以為最安全的校園,竟然淪為暴力相向的場域,就讓人感到惶惑不安。據報載,全國校長協會呼籲,教育部應修正「學生輔導管教辦法」,賦予學校教師合法、合理管教權,並與內政部等單位協調,將家長的相關責任納入,政府、學校、家庭一起合作,才能將霸凌趕出校園。聽到這樣的消息,真是讓人沮喪!校長想到的居然只是擴充所謂的「管教權」。暗示大眾只要老師擁有「合法、合理」的管教權,就能將這些霸凌的學生制服;甚至有人建議將霸凌的學生隔離、轉學,這真是愚蠢又可怕的想法!什麼叫「合法、合理的管教權」?這是體罰復辟的意思嗎?是發給每位老師一把槍作為威嚇之用嗎?還是誰不乖就將他逐出校園?逐出之後呢?施暴學生轉移陣地,未來不還是社會的問題嗎!
霸凌絕非只是單純的孩子欺負孩子的問題,它的成因,彼此牽絆,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千絲萬縷,不容易釐清。據我的觀察,這些加害者多半是失歡的孩童。所謂「失歡」,或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或是家長無暇管教、關愛的小孩;當然也有低成就的學生,因為在課業上無法得到肯定,就另謀出路,在拳腳上下工夫;也有些是由被霸凌者轉為加害人的。這些學生的行為固然可恨,但孰令致之?才是值得我們大人好好思考的。
社會沒有提供祥和的氣氛,大人沒有做出良好的榜樣,動輒洗門風、動私刑;媒體新聞為追逐視聽、閱報率,著意追逐腥羶色;電影及書本的分級制度沒能徹底執行,讓仍在是非邊緣猶疑的年輕人,輕易接觸血腥暴力作品,錯認糾眾結黨的行兇者為英雄;而我們的某些不肖的民意代表為求取選票,常常罔顧是非曲直,任意關說,干涉公權力的行使,間接姑息養奸;另外,那些學子們所崇拜的所謂綜藝偶像,不時在節目中用言語羞辱弱勢來賓,又何嘗不是另類霸凌?……在這樣的氛圍下,學校不言「教」,卻逕自要求擴充「管」!讓「管教權」凌駕教育最終極的目標—讓學生得到應有的溫暖指導及智育之外的德、體、群育的肯定,我以為這樣的威權思考,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
不可否認的,許多家長不盡成熟,難以依賴;經過專業訓練的老師被寄予厚望,也是自然的事,理應率先釋出善意,補家庭教育之不足。老師若能將眼光從優秀、出色的學生身上挪出些許給那些在家庭中失歡、在課業裡受挫的孩子,也許才是上策。我這不是唱高調,因為唯有這些孩子的心靈得到溫慰,學校沒有放棄他們,才能保護校園內其他的學生。而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受到多方肯定,也有正確的人生觀,甚至不乏溫暖的家庭支援;老師的調教,充其量讓他們在考試時,從第二志願躍入第一志願的學校,一、兩個志願之差,在人生行道上影響甚微;重要的是,搶救那些正在歧路上踟躕、徘徊的靈魂。他們一失足,就成可怕的未爆彈;一得到救贖,可能成為社會的中堅。唯有老師發揮愛心、耐心,並加強輔導技巧的訓練培養,從根本的關愛做起,才是可行之道。
《如果記憶像風》在成書後的十四年重新出版,我的女兒業已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然而,記憶終究沒有能夠像風,陰影依然纏繞。我多麼希望這次八德國中所暴露的駭人聽聞的霸凌行為,除了引起廣泛追蹤報導與社會關注外,教育當局也能體察事件的嚴重性,想方設法提出嶄新的策略,讓學校教育有效地彌補家庭教育之不足,讓失歡的孩子因為學校的關懷與肯定,心靈得到適度的撫慰,因之變得心平氣和,霸凌行為得以從此在校園裡絕跡,則學生幸甚也。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接住受苦的靈魂》
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876
限量簽名版: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0097
張老師文化讀家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ppc.com.tw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智育成績怎麼算 在 C.C.M Math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未來建中申請入學成績欠佳,不會是制度問題丶學生問題、大學的問題。而是因為有這種搞不清楚狀況的師長不會輔導學生,竟然還會反學生參加社團活動。以下是個人看法:
基本概念:
這是大學招生,不是高中畢業考。
這是要發入學許可,不是要頒獎狀。
教授不是笨蛋,只是可能很忙。
Q:讀不同高中的前三名學生,大學端怎麼看待?
A:他們都很努力,學習態度良好。要錄取誰就要看其他表現,例如學測成績、審查資料。我們不會傻傻地認為他們成績一樣好,不然考學測幹嘛? 申請入學的方式是這樣:學測篩選到一定程度後,我們認為程度夠準備未來的學習,就不用再細分了,接著要看非智育成績的其他表現與特質來挑選學生了。這些表現未必需要多才多藝,甚至只要能夠真實而清楚展現一種該系需要或欣賞的特質就好。所以過去才會被誤解為多錢入學,事實上不會,因為教授自動會衡量家庭與區域背景。
Q:競賽是全國或縣市如何計分?
A:只有和本系相關的競賽項目才採計。全國性的評價較高。如何計算各系有不同評量尺規,沒有統一標準,也不應該有統一標準。最簡單的理由是不同科系看重的競賽項目不同,不同的比賽方式也展現不同的能力。我大概只會看縣市級以上的。但是有參加、有動手比沒動手好。
Q:「擔任幹部」跟「幹部當得好不好」差異很大,而老師當然都希望讓每個學生有好成績,「會不會就乾脆多設一點幹部?」
A:所以請提出"當得好"的具體證據。程式會檢查全校幹部數是否不合理,不要想作弊。
Q:學校會不會只開對學生有利的課,以數學科為例,學校是否可能盡量不開數乙,多開數甲。
A:各系看重科目不同,沒有什麼課一定有利。(建中最好多開藝術類、體育類的課;我遇到樂團、球類校隊的一定加分。但是學鋼琴不一定加分喔,因為重點是團體合作的歷程,不是表演技術有多好)
「徐建國也對大學端的評量標準產生質疑。徐建國說,大學教授知道怎麼採計才公平嗎?」
A:每個系的教授都會找出設計出能夠挑選出適合他們系的方式,能夠讓雙方最適配就是公平的。(姚明比我高近半公尺,比籃球時公平嗎? 籃球有依照身高分組比賽嗎? )這題基本上問錯了。說聯考最公平的也該更新一下資訊了:聯考只有形式公平,其他並不公平。而且家長如果還把上好大學只當作搶資源,就先不要在討論公平與否,應該回去辯論大學招生的本質、意義與功能,及高教政策與定位的問題。聯考、學測、申請入學都是技術與方法而已。
Q:有沒有可能一兩年之後,發現很難評量出來,再想出不同的指標?
A:就是因為發現光用聯考或指考的成績很難評量出未來可能表現良好的學生,因此才想再參採更多的資料來找出合適的學生。評量指標有可能變動,但是會維持一定程度的穩定性,特別是要怎樣能力的學生是不會變的,但是要從什麼證據評比出來則可能會有變化。
最後講一個公開的秘密,很多臺大以外的前段國立大學教授,在基本成績有一定夠好的水準之後,想要挑的是學生長期良好的學習態度與動機,想看的是無法假造、無法短期衝刺呈現的具體證據。這是學習歷程檔案的功能與將來會需要不斷改進的方向。
所以大學需要招生辦公室、專業人力協助處理庶務性、資料性的事務。
(新聞參見:2019-04-28 15:50聯合報 )
智育成績怎麼算 在 智育成績計算方式- 中山醫學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一直很好奇,學生資訊系統上的智育成績是如何加權計算的,如果單純按照學分加權的話分數落差很大。 想問問有沒有人知道? ... <看更多>
智育成績怎麼算 在 [轉錄] 公費分發資訊- 精華區study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本文轉錄自 中師清蘅夢土telnet://mse.ntctc.edu.tw teacher看板
作者:cucu (像塊吸水的海綿)
公費生分發之作業由「中部辦公室」承辦,中辦約三月份召開事前準備會議後,
學校會將公費生之【學業總平均成績】及【操行成績】(前兩項成績由教務處提供)
寄送中部辦公室,為公平起見委由台中師院電算中心統一試算所謂之『T分數』,
以作為分發學校之依據,約於五月份會計算出來,將公佈於台中師院網站,
屆時學校也會以公告方式轉知公費生,約六月份公費生分發名單即可知曉,
公費生分發作業即完成。
因涉及專業技術之領域,屆時若對於『T分數』換算有疑惑之處,
可逕向台中師院程式設計師詢問即可。
92年度公費合格教師T分數之換算公佈如下供大家參考:
有關92年度師範學院公費合格教師(含幼教系)T分數之換算,
系以同年度畢業班級全班學生八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操行成績為計算標準,
智育為80%,德育成績20% (基於師範學院體育課程有所變革,體育成績不宜單獨計算,
故將體育成績併入智育成績計算),
成績計算出來後,再送交委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統一辦理換算全部之T分數。
------
版主轉錄結論一:T分數公式很複雜 直接等公佈吧
結論二:T分數是全班的成績下去算 而不是只用公費生成績算
(數值在73~30之間 曲線分布類似鐘型 最高/低分人數少 中間分人數多)
所以如果公費生在班上的前幾名 T分通常很高(60以上)
反之 如果在班上後幾名 T分不會高到哪裡去(40以下)
同理 如果在班上成績平平 T分就是平平(40~60之間)
結論三:智育成績有T分(稱為智育T) 占80%
德育成績有T分(稱為德育T) 占20%
智育T和德育T合起來 稱為"畢業T"---->就是分發的T分數依據
--
如果將字母A到Z分別編上1到26的分數(A=1,B=2...,Z=26)
你的知識(KNOWLEDGE)得到96分(11+14+15+23+12+5+4+7+5=96)
你的努力(HARDWORK)也只得到98分(8+1+18+4+23+15+18+11=98)
你的態度(ATTITUDE)才是左右你生命的全部(1+20+20+9+20+21+4+5=100)
>>e-mail/MSN:[email protecte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79.142
> -------------------------------------------------------------------------- <
作者: hongjeng (文茜小妹臭N) 看板: studyteacher
標題: Re: [轉錄] 公費分發資訊
時間: Tue Jan 18 22:48:06 2005
在這邊我要請教各位 公費生是全國一起分發的嗎? 亦即即使你是台中師院的公費生
也有可能被分發到綠島蘭嶼去嗎?
再來是公費生的T分數通常是以全班的成績為標準
那如果是常在班上名次後面的通常會被分發到哪去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83.167.44
> -------------------------------------------------------------------------- <
作者: TinaJones (Deep River Heart) 看板: studyteacher
標題: Re: [轉錄] 公費分發資訊
時間: Tue Jan 18 22:54:14 2005
※ 引述《hongjeng (文茜小妹臭N)》之銘言:
: 在這邊我要請教各位 公費生是全國一起分發的嗎? 亦即即使你是台中師院的公費生
: 也有可能被分發到綠島蘭嶼去嗎?
: 再來是公費生的T分數通常是以全班的成績為標準
: 那如果是常在班上名次後面的通常會被分發到哪去阿?
答1-公費生是全國統一作業 公佈T分數
等到志願卡交出去 確定自己分發到哪個縣市
就看各縣市公佈哪一天集合來縣(市)分發作業
ex.台北縣去年6/28分發作業 台北市就7/1 各縣市教育局決定
答2-全國九所師院/教育大學 只有市北師有優先選擇分發在台北市
其他師院的公費生 就看你填的縣市和你的T分數 來決定你分到哪個縣市
全省16個縣市 五個省轄市 二個直轄市 加上金門 馬祖 25個志願 你都可以填
(志願卡上好像有規定 要把25個志願全部排序)
答3-其實 T分數高的人 不代表一定可以分發到你想要的縣市
這跟該縣市開多少公費缺 有極大的關連
ex.我本來以為我的分數可以擠上台北市
(例如台北市開了180個公費缺 可是市北師公費生第一志願填台北市的只有160
剩下的20個缺 就由其他師院第一志願填台北市的公費生 依照T分數來排)
結果 我T分數差一分 就進台北市 如果剩下的缺多一點 我就有機會了......
ex.我大學同學有個公費生 成績在班上算很後面 T分數算出來只有30幾分
但是 他跟我一樣分發到台北縣 原因第一 他把台北縣填第一志願
第二 台北縣的缺很多 讓他有機會可以分發到台北縣
------
身為公費生的過來人結論:
等T分數公佈後 參考一下歷屆各縣市分發的最高和最低T分數
大概看一下 自己的T分數 可以選填哪些縣市
再依照自己的喜好(ex北部進修機會多 南部離家近..) 來決定志願的先後順序
希望這樣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79.142
> -------------------------------------------------------------------------- <
作者: yukiss (被縫108針的小球~~~) 看板: studyteacher
標題: Re: [轉錄] 公費分發資訊
時間: Wed Jan 19 00:44:46 2005
※ 引述《TinaJones (Deep River Heart)》之銘言:
: ※ 引述《hongjeng (文茜小妹臭N)》之銘言:
: : 在這邊我要請教各位 公費生是全國一起分發的嗎? 亦即即使你是台中師院的公費生
: : 也有可能被分發到綠島蘭嶼去嗎?
: : 再來是公費生的T分數通常是以全班的成績為標準
: : 那如果是常在班上名次後面的通常會被分發到哪去阿?
: 答1-公費生是全國統一作業 公佈T分數
: 等到志願卡交出去 確定自己分發到哪個縣市
: 就看各縣市公佈哪一天集合來縣(市)分發作業
: ex.台北縣去年6/28分發作業 台北市就7/1 各縣市教育局決定
: 答2-全省九所師院 只有市北師有優先選擇分發在台北市
^^^^^^^^^^^^^^
國北師跟北市師都位於台北市/直轄市
說"全省"九師院似乎不合現狀
北市師為台北市立 其他師院於1991年由省立改為國立
而原九所師院中 嘉師東師南師改制為嘉大(99)東大(03)南大(04)
只剩下六所師院 預計今明年將改制為"某某教育大學"
謎之聲:好險南師已改制為台南大學 不然就~~~
1998.12.20凍省至今已有6年 而且北高兩直轄市也不隸屬台灣省
一些牽扯到全台灣事務的應該說全國/全台或是地理上的全島
像氣象報告屢次提到全省有雨 熱門強片將於全省戲院上映
應都改為全國才對 除非真的雨沒有下在北高兩市
或是那些片子沒在北高兩市的戲院上片
才宜說是全省 不然的話建議大家使用全國來代替全省
: 其他師院的公費生 就看你填的縣市和你的T分數 來決定你分到哪個縣市
: 全省21個縣市 五個縣轄市 二個直轄市 28個志願 你都可以填
台灣省轄16縣5省轄市 加上北高兩直轄市 與福建省的金門連江兩縣
目前中華民國轄區設有16+5+2+2=25縣市
照理說志願應該不會超過25個才對
而台灣省16縣中設有30個縣轄市
不知道是哪5個能跟縣市一起填志願呢?
: (志願卡上好像有規定 要把28個志願全部排序)
: 答3-其實 T分數高的人 不代表一定可以分發到你想要的縣市
: 這跟該縣市開多少公費缺 有極大的關連
: ex.我本來以為我的分數可以擠上台北市
: (例如台北市開了180個公費缺 可是市北師公費生第一志願填台北市的只有160
: 剩下的20個缺 就由其他師院第一志願填台北市的公費生 依照T分數來排)
: 結果 我T分數差一分 就進台北市 如果剩下的缺多一點 我就有機會了......
: ex.我大學同學有個公費生 成績在班上算很後面 T分數算出來只有30幾分
: 但是 他跟我一樣分發到台北縣 原因第一 他把台北縣填第一志願
: 第二 台北縣的缺很多 讓他有機會可以分發到台北縣
: ------
: 身為公費生的過來人結論:
: 等T分數公佈後 參考一下歷屆各縣市分發的最高和最低T分數
: 大概看一下 自己的T分數 可以選填哪些縣市
: 再依照自己的喜好(ex北部進修機會多 南部離家近..) 來決定志願的先後順序
: 希望這樣有回答到您的問題 :))
--
狐狸對小王子說.....
但假使你馴服了我,就好像陽光又燃亮了我的生命.
你看見那一片麥田了嗎?我不吃麵包,麥子對我毫無意義..
然而,因你有一頭金黃色的捲髮...
如果你馴服了我,金黃色的穀子,會讓我想起你...
我會守在田隴上,凝聽微風拂過麥田的聲音......"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8.13.134
> -------------------------------------------------------------------------- <
作者: TinaJones (Deep River Heart) 看板: studyteacher
標題: Re: [轉錄] 公費分發資訊
時間: Wed Jan 19 17:01:16 2005
※ 引述《yukiss (被縫108針的小球~~~)》
: : 其他師院的公費生 就看你填的縣市和你的T分數 來決定你分到哪個縣市
: : 全省21個縣市 五個縣轄市 二個直轄市 28個志願 你都可以填
: 台灣省轄16縣5省轄市 加上北高兩直轄市 與福建省的金門連江兩縣
: 目前中華民國轄區設有16+5+2+2=25縣市
: 照理說志願應該不會超過25個才對
: 而台灣省16縣中設有30個縣轄市
: 不知道是哪5個能跟縣市一起填志願呢?
哎呀呀~~~應該是"省轄市"啦...:PP
基隆市 新竹市 台中市 嘉義市 台南市 以上五個 ^^
所以 16個縣 5個省轄市 2個直轄市 加上金門 馬祖 總共25個志願 ^^
------
感謝yukiss版友的明察秋毫啊~~~~^O^
也請各位板友包涵敝人年紀大了 腦袋不清楚啊~~~~
(也或許 是被一群難以馴服的孩子刺激的後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81.18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