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有三百首,你知道臺灣詩也有三百首嗎?
古典詩是傳統的語言,是文人對於生活、政治的表露。長期以來,我們會背唐詩三百首,詩中的長江黃河、黃鶴樓,我們或許可以到訪,但離我們的成長生活太遙遠了,對於學習而言,不應該先從與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著手嗎?在今天披露的「2021蔣渭水台語漢詩吟唱比賽」中,鼓勵學生們用台語朗誦古典詩,指定作品卻全部是唐詩宋詞,民間主辦雖立意良善,我們覺得有些可惜,期待主辦單位可以來修正。
今年是台灣文化協會100年紀念,在我們長期研究的台灣古典詩中,這些創作者們往往有著多重身份,是社會上有名望與地位的傳統士紳,是台灣文化協會等政治、文化運動的參與者,是新興文學與藝術的贊助人,也同時透過詩詞紀錄政治、歷史、地理等文化地景的時代見證者。
我們就為大家特別節選以台中作為舞台的幾首古典詩,來窺看當時的歷史時局,因為台灣古典詩正是貼近當時生活的文學作品,記敘著從省城到臺中市變遷中,身在殖民台灣、心懷中華文化傳統的士紳們,如何看待腳下這片土地的觀察與夢想。
分屬三個不同年代的台灣古典詩——
1、台灣省城的夢想與夢醒:呂敦禮的《大墩新建府城》描寫省城新建的祥和景象;出身霧峰林家的林朝崧寫《潛出塗葛堀即景》於新舊政權交替的1895年,為逃離時局動盪而躲避泉州,頗有傳統中華文人貶謫離散之情;而梁啟超的《台灣雜詩》則寫於訪台之後,詩中並非傳達他個人的感受,其實是描寫了台中仕紳們對於殖民統治的心聲。
2、現代城市的興與榮:日本人開發現代城市,整治綠川,劃設棋盤格式街道,頗見小京都之映射。在女詩人王嬌娥的《綠川流水》與日人青山尚文的《臺灣雜詠‧臺中》中,皆能看見現代台中如何誕生與繁榮。
3、仕紳的文化生活與想像:後車站新庄仔的士紳吳子瑜,將自宅後方位於櫻町四丁目的自家戲台,改建為公共劇場。這位劇場主人也是台灣古典詩社群的中堅人物,大小詩會與詩人們的私下聚會在各處舉行,其中也包括了這座已在2021年消失的天外天劇場。
《大墩新建府城》 呂敦禮(1891)
村墟疏落認新城、平野荒蕪接太清。
細草常緣官堠長、閒花多傍女牆生。
月明尚少樓臺影、日暮初添鼓角聲。
父老衣冠存太樸、大成殿畔事春耕。
《潛出塗葛堀即景》林朝崧(1895)
舵樓一望海漫漫、解纜白雲紅樹間。
鄉淚曬乾衣上日、櫓聲搖碎水中山。
殷勤贈劍頻呼渡、辛苦鳴雞始出關。
爭似寒潮少拘束、等閒流去又流還。
《臺灣雜詩》梁啟超(1911)
蕩蕩臺中府、當年第一州。
桑麻隨地有、城郭入天浮。
江晚魚龍寂、霜飛草木秋。
斜陽殘堞在、莫上大墩頭。
《綠川流水》 王嬌娥
東溪一水似圖明、兩岸垂楊繫客情。
抱廓潺湲除宿垢、鳴宵彷彿譜秋聲。
防洪築灞千年計、綴景流雲十里程。
車馬迎人驛站近、免教大澤入中城。
《臺灣雜詠‧臺中》 青山尚文(1929)
橋是八條街幾叉、風煙寫出小京華。
趁虛商賈晚出散、隔水樓臺樹半遮。
綠柳二川朝罩霧、青山四匝夕拖霞。
源泉混混清千尺、容易分供一萬家。
一區泉石好園林、節物常春景可尋。
含笑花香頻引蝶、相思樹密善棲禽。
森嚴廟宇帶雲氣、瀟灑亭臺涵水心。
的是秋酣蕉實熟、琉璃盤上似堆金。
《天外天觀劇》吳維岳(1936)
傀儡衣冠各擅長、陸離光怪總堪傷。
眼看世態真還假、影射人情顯又藏。
天外有天原不錯、戲中是戲却何妨。
可憐灯炧三更後、枉使繁華夢一場。
.
.
每回告訴你一則在地的故事,這個故事也改變了台中
——台中物語Taichustory
追蹤IG: instagram.com/taichustory
城市體驗×轉譯設計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行草書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甫吟》-吳啟禎書法教室教學...
暮江吟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何抵達真實—— 讀馬永波《致永恆的答謝辭》 ◎邱伊辰
一、前言
詩人馬永波(1964-)生於黑龍江伊春市,其創作歷史可追溯至一九八六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軟體專業後,始正式發表大量作品。其創作時序與「第三代詩人」群的崛起大抵雷同,然而,或因地緣故,並未受到大潮流、詩歌集團的美學影響,始終專注在自身的創作與翻譯工作中,因而發展出有別於整個中國詩壇主流聲音的詩歌語言。
中國詩壇在九零年代中期,新生代詩人們開始由抒情、朦朧轉向使用敘事性較強烈的詩歌語言。馬永波則在這個時間段,著重關注其客觀敘事的詩歌語言實驗,並提出「偽敘述」之詩歌觀點。在他九零年代創作的一批長詩作品如〈小慧〉、〈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夏日的軀體〉及〈致永恆的答謝辭〉等,皆可觀察到詩論在作品中的具體實踐。其中〈致永恆的答謝辭〉由八首子題詩所構建而成的百行組詩,語言複雜、縝密,卻是較少評論者著重討論的作品。故本文望藉此詩作為主要分析對象,舉證馬永波之詩歌觀點,並挖掘詩人作品裡的其他語言特質。
二、客觀化寫作
為回應九零年代中期所盛行之口語化、敘述的詩歌語言所帶來的「對真實的又一重遮蔽」,詩人認為人所能認識的極限僅是現實,因此單一向度、主觀的敘述,宛如「一頭被描述的大象」,「當你仔細地研究它時,它便消失,它就變成了它自身的一種描述。」。為使詩歌抵達真實,需超越個人主觀的、經驗的敘述,他提出客觀化寫作,並包含了「複調寫作」、「散點透視」及「偽敘述」三個重點技術。
複調寫作援引自巴赫金對於複調小說的定義:「有著眾多的各自獨立而互不相融的聲音和意識,由具有充分價值的不同聲音組成真正的複調。」,在複調寫作的理論基礎下,文本中的主體意識只是眾多意識的其中一個,各意識間的不相融合,使文本不再屬於一個具統一性的主觀視界。散點透視則是詩人觀看事物的方式,借鑿中國捲軸畫的視覺技術,視點是動態的,依循一定的規律做各種方向和線路的移動,最終一個畫面裡並存多種視點、多重透視的疊影。偽敘述的「偽」,可解作人為之意,以詩人語:「它重在揭露敘事過程的人為性與虛構性以及敘述的不可能性,它是自否的、自我設置障礙的、重在過程的敘述,它將對寫作本身的意識納入了寫作過程中。」藉由對詩歌結構的處理,攪動敘述的可信性,以虛構開啟真實。綜合以上三種技術,能夠看出詩人試圖透過在詩中或再現、或建構一個多重性的、眾聲喧嘩的敘述場域,以抵達真實。
三、文本細讀
〈致永恆的答謝辭〉組詩由八首子題詩合成,每首三節。觀察八首子題詩的敘述共性,會發現詩與詩之間的主體意識是有序地被取消,敘述者就像是一個不斷拉遠的鏡頭,在敘述上不斷遠離「主觀」的視角,從〈混亂的開場白〉以「我」來到一個非現實性的空間,具有明確自我意識的「我」的迷失與混亂;〈在停頓與停頓之間〉裡具不確定的、仍在變動、形成為某物某觀念或某人的「陰影」;〈無人稱之物〉取消了「人」剩下一存在、一形象如幽靈態;〈隱蔽的詞〉中「你尋找隱蔽的詞」,敘述者拉遠至第二人稱的觀察視角;〈公開的獨白〉「作為一名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敘述的主體意識為第三人稱他者;〈此時此地〉中敘述對象轉為「此時此地」和在其中的「你」(永恆)的關係;〈在地圖上〉鏡頭從「此時此地」拉遠至一個更為廣闊的地理概念,觀察此一地理範圍內種種事物的發生;最後一首〈四季存貨〉是為一種綜覽的、鋪展開來的鏡頭語言,「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事物被並置,彷彿在一整體裡實際卻彼此分離,「我」、「陰影」所有的東西都此一空間之中,回扣到第一首詩〈混亂的開場白〉裡的非現實性的空間。
子題詩中以不同角度切入對主體的敘述所產生之多重的觀察視角,詩作以引語形式呈現的詩句,如〈混亂的開場白〉第三節:「“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四季存貨〉第二節:「”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引語所形成與主體意識不同之具對詰意味的他者觀點,皆是詩人複調寫作的技術實踐。
子題詩在內容上皆是從不同的視角觀察、敘述主體意識在空間裡的狀態,詩人以詩語言黏合,透過相似的語言使用方式,連結每一首子題詩裡存在的空間,架構出具有統一性的、廣泛的詩性空間。詩人如何藉由語言的統合性,使得此一空間能夠貫穿整首組詩,筆者整理出詩人所架構之詩性空間,具有以下幾點語言特徵:「時間空間化」、「否定的語言方式」及「實象與虛象交融」:
1. 時間空間化
詩人在架構此詩性空間時,將實景與空間化後的時間並置,形成一非現實性的空間,如〈混亂的開場白〉「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詩中所形構出的空間是一街區,而街區的狀態被詩人附加上「時間」的屬性,且這裡的時間會因空間裡的變動而變動,「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日子」;〈在停頓與停頓之間〉「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隱蔽的詞〉「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後兩首詩,詩人以視覺性的實像為時間定位出其空間性。將時間空間化後,詩性空間便不再受到常識性的線性時間所影響,時而快速流動、時而停滯,甚至取消了時間。
2. 否定的語言方式
詩人擅以否定的、取消屬性的語言邏輯,營造出現象的非現實感,將形而上的思想,形塑在兩個常識裡相互違背的狀態中,如〈無人稱之物〉「無人寫下這些字句,他卻一直存在/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取消了「人」而形象所引發的現象則一直存在;〈隱蔽的詞〉「隱蔽的詞」、「羊角中消失的雨」、「蒸發的詞組」、「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詩中「你」所尋找的事物,全部被詩人附加上否定存在的屬性。詩人否定的語言方式是對於存在有無的哲學辯證,兩首詩可互相對照,〈無人稱之物〉以現象去驗證不在場的存在;〈隱蔽的詞〉「你」的主動尋找,使不存在之事物有其存在。
3. 實象和虛象的交融
若將詩中的所敘述的畫面分為實象與虛象兩種,詩人的虛象所使用的意象時常是實象的延伸、發展,〈無人稱之物〉「那裡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從想像情境中的實象「燭台」,主體動態的移動後轉至心象世界的「燭火」,以視覺語言貫穿從情境空間到心靈空間的移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雨」本身即蘊含著具有終點的意義,而詩詩人以否定的語法,創造出一個違反物理現象的實象,雨被定義在一持續運動朝向終點而尚未的狀態,詩人又以「生與死之間」之虛像補充說明此一空間的屬性,以雲霧態去詮釋雨的形象;〈四季存貨〉「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無數向度的點/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抽象概念的「點」藉由宇宙與蘋果此一對互為指涉的意象,在讀者的視覺上構築出一實象的滾動的蘋果,沿滾動的軌跡回到的原點是虛象的,詩人透過這樣的寫作技法,使詞語具有一種運動感,讀者視線隨著敘述的流動在虛與實之間游離。
四、小結
馬永波在《返回無名》一文中曾如此描述書寫的經驗:
「你覺得有什麼就要降臨,你微微警覺,感覺自己如容器正在慢慢倒空。你等待著,耐心而機警,像雪地上的猛獸一樣寧靜。在這樣的時刻,你的自我似乎已經在消融,變得遲滯而被動。對,就是這種『被動』,使你聽命於比你的自我更大的存在,使你傾聽和凝神。你傾聽的就是語言。」
對詩人而言詩歌的書寫是超越個人經驗的,接近神秘學的精神狀態。組詩〈致永恆的答謝辭〉是詩人較為晦澀的作品,本文試以語言的藝術表現分析其在客觀化寫作的框架底下如何架構其詩性空間。空間是非現實性的,而空間中所訴說的事物諸如「生活」、「集體的孤獨」卻是現實性的。詩人曾言其詩歌是為了抵達真實,而此真實往往與現實仍隔著一層遮蔽、有時甚至是相反的,唯有在詩歌世界,詩人得以誠實地以想像、以虛構更靠近真實。
五、參考文獻
(一)書籍
1. 馬永波:《以兩種速度播放的夏天》(台北:唐山出版社,1999)
2.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三聯
書店,1988)
(二)期刊論文
1. 馬永波:〈客觀化寫作-複調、散點透視、偽敘述〉,(《當代文壇》2010卷
第2期,2010年3月,頁96-99)
2. 馬永波:〈返回無名〉,(《文藝評論》2005卷第5期,2005年,頁58-62)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附錄原詩
致永恆的答謝辭 馬永波
混亂的開場白
我來到這裏。我曾在何處
燦爛的街區,一排刷白的平房
來到時間與時間的空隙,還未公開的日子
清水的碼頭,在漂浮的鳥巢,浮筒
和牆壁之間,上個季節的存貨黯淡下去
石灰變硬。逃不脫此時此地
實體掙扎著變成影子。在這裏
一場雪和草完全一樣,不依賴名字存在
金雨從最高的雲端落下,依次經過鳥巢
大腿,甘草,它可曾帶來新的消息
或者依舊陳腐地用鯨魚之路比喻大海
同一事物經過不同的門,到達同一凹型庭院
有多少扇門,便存在多少次
我既不在這裏也不在那裏:我在何方
“是陰影,對稱和漫長的歲月讓我迷失”
菱形的彩窗,光線很久都不移動
自從最後一個客人離去,時間也停滯了
具有了重量。不辨晨昏的鏡子
吐著沈悶的青色圓圈。是否還需要拖延
辯解,抓住經過的東西,再造一片幻景
我總在另一個地方:我永遠到達不了現在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一只錶在夢中鳴叫,放射光芒
尚無形式的東西,在遙遠的地平線上
停下來,發現了什麼。一些零星之物在聚集
將體重均勻分布在一個正在形成的觀念上
陰影降落,緊張的大腿,鬆開的大腿
在開合之間暗藏了變化與玄機
令人暈眩的知識像一枚旋轉的蘋果
多麽可怕:在停頓與停頓之間
一隻鳥在霧中開始鳴叫,彷彿被一根
不連續的線懸掛,追隨那只蘋果
正向反向地旋轉。在兩次停頓之間
拉長的音節取消了名字
一場雨始終在下但一直未落到地面
它變成了生與死之間一團怪誕的雲霧
如何像人一樣生活,猶疑的陰影
在未說出的東西之間隱藏了悲哀
個人的,集體的孤獨。去成為別人
去搜集靈魂,安置在十字地獄
在停頓與停頓之間,陰影降落
從十字架上,從寒冷的尖頂,鳥的翅膀
乾燥的土地上,鐵絲網,平臺
綠色的槍矛柵欄,慢慢整理一個人的容貌
無人稱之物
那裏無人移動雪花堆積的燭台,無人轉身
面對內心更加微弱的燭火
拿起又放下一個脫離了門扇的球形把手
無人緩慢地上樓,察看腐爛的葉子和絲綢
無人下降得比水更低,低於黑夜
無人寫下這些字句,它卻一直存在
用不可完成的整體污染過去和未來
空氣中揮發的形象,留下沒有反義詞的符號
像無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各行其事
只是不能攀得比頂峰更高,因為虛無
就藏在雲煙和星群之間。不可能用時間中的軀體
抗拒時間帶來的一切。狹窄的房屋中
更狹小的臥室,膨脹成一個客廳
冷卻下來,被許多貼近的眼睛觀察
在每一個放大的瞬間發現了自身
有如夢中的文字,在看清之前混成一團
黎明的書頁一片空白。被換掉的血液
改變另一個生活。永恆緩慢地進入世界
先是在夢中,後是在血管裏的廢墟中
啟示早已寫下,只是無人能在夢中讀出準確的發音
寫下“生活”,並在上面停留死亡那麼長的時間
隱蔽的詞
你尋找隱蔽的詞,海的影子,圓柱
陰影下睡覺的狗,大氣腐爛的嘴唇
你尋找羊角中消失的雨,一個蒸發的詞組
裏面有樹林,河流,失蹤的十字城堡
臥室裏骯髒的盔甲,粗糙的黑色酒器
你尋找一個從不存在的人,他閃爍的目光
從黑暗邊緣出現,像藍色的流蘇
命運的一個實驗品,從他的表情
推測命運在你身上實現的程度
但是否可靠,將你帶到一個隱秘的領域:
玫瑰的多重眼瞼,或者公共汽車
拋下一個正在收縮的廣場,排泄出
琉璃粉末,燃燒的手套,各種尺寸的扳手和票據
在那裏你將一個人長久地散步
等待長腳蚊滑過水面,帶來拯救之血
一個隱蔽的詞,像喉結在海上升起
為正午保存了音色。萬物都是時間的刻度
由高塔,樹木,行人標在地平線上
一個無法完成的院落,被大風光顧
被寫作的不真實威脅,尋找著自己的軀體
透明的籠子,取消了身份,權勢和利潤
將僅僅是重複的變化,凝結在單純的眼瞼
公開的獨白
作為一個無名者,他有各種理由宣布自己
已提前進入不朽者的行列,高聲提醒上帝
這裏來了一個不速之客,他的謊言需要論證
他來自多岩石的地區,美與恐懼培育他
謙卑的品行,對不可言說之事保持沈默
他保持了玫瑰和暮色,保持了塵土在他手中
現在是讓塵土發光的時辰了
天鵝潔白的羽毛遮蔽流水,在秋天降臨之前
來不及數清它們。他不曾到過那裏
但同樣經歷了精神奇異的恐懼和豐富
凝視整個世界在一枚酸蘋果上出現
這觸摸過美的瘋子徹夜不眠,把道路扛在肩上
用所有黑暗日子的酒杯敲打肋骨,不需要
莊園、城堡和夫人,他在水中的茅庵酬謝知己
現在他的目光轉向過去,像一隻佬松鼠
拼命轉動著轆轤,卻汲不出清水
在傾斜的午後松林,在陽光陰影的地毯
向高處積雪的山峰舉步,吟嘯
為沮喪找到優美的形式,但並不會
因此贏得死亡的憐惜
在他的沈默中,你們的聲音如此響亮
他有理由不想念任何人,包括人類
此時此地
此時此地是一座牢房,沒有入口也沒有出口
但你已在其中。海水高過了窗口和電線
在燈柱上雕塑不斷瓦解的波浪
鳥和草籽隨波逐流。此時此地是你自我的形式
透過電腦屏幕不斷成形又不斷改變
沙丘,水銀,火焰,反光,那一切沒有本質之物
一面永遠醒著的鏡子窺視你,也讓你失眠
生存,是在所有光滑表面複製自己
再讓黃昏從反方向一一擦去
暫時恢復真實的面夢。面收縮成一點
在放大鏡下顯示出性別:不可避免的此時此地
我們分明切除了命運冗餘的關節
但網格的每一次細分都留下完整的整體
此時此地,一片無法清理的建築工地
將荒涼向未來的城市擴散。燈壓住的藍圖
石頭,帆布,墜落中分裂得更細小的砂粒
一天的昏暈平均分配給許多明暗不同的玻璃窗。
街道擺脫每個房間,從陽臺上跌成一汪積水
白色的巨輪在水面升起又落下,浪花噴濺在
麻木的臉上,那清冷冷的“生活”
你在每一時刻存在,又被每一時刻取消
在地圖上
已經是十一月,事態仍沒有明顯的變化
北部多封的地區仍是白色在統治
寂靜抹平了所有的峰頂,在地圖上
相似性來源於縮小的差異。更大範圍的散步
囊括了所有未竟之物,半圓形的塔樓,虛線
重複的色塊,標誌,衰草和箭頭
目的是讓人迷失。也許一支箭終於射穿了雲霧
鉛筆,放大鏡,時隱時現的手。波浪消失在
破碎路基的盡頭。事物依然無法真實起來
瓶子,防波堤,活動房屋,越來越多的人工之物
散佈在石頭,湖水和空虛之間
在玻璃窗上描下遠物的輪廓,取消透視的距離
被忽略的細節在另一時刻,衍化成
午睡,不同的區域,相鄰的燈光
迫害者與受害者之間唯一真實的人性
一個人死去,為了讓生者重新聯繫再一起
他們擁抱,哭泣,盡釋前嫌
彼此糾正或補充死者生前的故事
在遊戲中可以互換的棋子,向對方投射
淡淡的陰影,辨識著公正的界限
大量的泡沫混淆了海洋陸地的邊緣
漂移的飛機場。未來沒有著陸之處
五種顏色窮盡了氣候,歷史和變化
在放大鏡模糊的玻璃下面
四季存貨
⋯⋯最終它們變成了一些清單,在牛皮紙封面的
帳冊中,無法更改,在夢中連成一個天文數字
像財富在記憶中閃耀。無用的劍,暗淡的鏡頭
泥濘,地圖,鉛筆,硬幣上的花紋,方頭瓶子
一個既無希望也無恐懼的動物,零散的句子
“男孩要是不比女孩強,那就比撒謊還糟”
或者“一個色塊浸到另一個之中,
卻使後者得到了強調“
一個句子分散在詞典中。兩個正在分離的色塊
離得再遠些,是一個女人一條狗,一隻鳥和一粒石子
響亮的音節漂浮在臺階上,像剛撕下的海報
“寫詩就是造假幣。我們收藏草稿吧,互相收藏”
越數越少的,在反射中增多,從鏡中
浮上來。我卻始終沒有加倍。陰影支撐著
正在坍塌的一切。一個有無數向度的點
把宇宙向我們滾來:落葉中的一只蘋果
所有的東西聚集到一條街上。兩個方向的街
薄如錫紙有無數個方向的行人
綠色無花果中的蝮蛇,悄悄轉動的百葉窗
暗示後來的動作將吻合光線的變化
而與愛情無關。門廊斑駁的色彩
枯萎的藤蔓⋯⋯為什麼總是這樣結束
以致無法讓周圍的事物成為你的一部分
無法變得真實,因為時間,灰塵,遺忘
1996.11.10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18.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馬永波 #致永恆的答謝辭
暮江吟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秋寒】
琳派(Rinpa)在日本藝術風格中雖不如浮世繪那般普遍流傳,但由金箔、銀箔精心鋪陳的華麗畫面卻是耀眼奪目綺麗爛漫。例如琳派宗師-尾形光琳(1658-1716)之作《燕子花圖屏風》(18世紀),或晚期代表-鈴木其一(1796-1858)所作《朝顏》(Morning Glories,19世紀初)皆是如此。
話雖如此,明豔照人之外,琳派也可以走恬靜清麗路線。江戶時期再度振興琳派的大師-酒井抱一(Sakai Hōitsu,1761-1828)這幅《柿子樹》(Persimmon Tree,1816)就以充滿詩意感懷的自然主義風格,吟詠深秋時分的孤獨與幽婉。
(註:鈴木其一是酒井抱一的學生,也是江戶琳派代表畫師)
========================
構圖集中,背景留白,柿子樹橫生交錯的枝椏上頭只有紅柿數枚,殘葉幾片。因為即將枯萎凋零,葉片邊緣微微內捲,似乎再過不久,只要風勢一來就會翩然飄落歸於塵土。從左下方畫家落款判斷,此作完成於1816年暮秋之際。
如同琳派眾前輩-尾形光琳、本阿彌光悅(1555-1637)和俵屋宗達(c.1570-1640),酒井抱一也是來自富裕之家,不僅如此,酒井家尚且具有武士大名背景。這般環境與資源,讓他曾經年少輕狂浪蕩享樂,也有機會接觸到許多老百姓可企或不可求的文雅事物,從而延展天分,培養出過人技藝與眼力。
36歲那年,可能是為了躲避承襲武士身分和責任,好專注於心所嚮往的文學與藝術中,酒井抱一在京都西本願寺削髮為僧。從此更加不問世事鑽研繪畫之道,並且致力追隨尾形光琳熠熠光輝,甚至曾經一手籌劃光琳逝世百周年紀念活動。
類似這類輪廓簡潔大膽,有時甚至具有現代抽象意味的自然萬物造型,一直都是琳派標誌性主題。畫下《柿子樹》那年,酒井抱一都55歲了,正是尾形光琳祖師爺故去100周年時。歷經數十年潛心研究和人生歷練,此時他的技藝已如火純青,心境更是超然絕塵。
========================
若是觀察柿子樹幹的斑駁效果和葉片微妙色暈,可以清楚發現,酒井抱一使用了琳派象徵技法-〝滴漏〞(tarashikomi)。也就是在第一層顏料尚未乾透之前,再上第二層顏料或濃墨,形成漸次滴灑渲染的特殊效果,用以呈現細節樣貌。
琳派作品極具裝飾性,常常作為屏風、拉門或扇面等日常用圖,因此多畫於絲綢或較厚實的宣紙之上,若再貼上金箔或銀箔,厚度結構更加扎實,也更適合施用滴漏法。滴漏所營造的迷濛如霧層次,正適合日本文人與畫師對於季節更替或世事無常的多愁多感。
酒井抱一畫《柿子樹》不只採行琳派愛用的滴漏法,同時融合西方寫實主義,精緻又優雅地細膩捕捉季節光景與自然韻味。
既可振興沉寂百年之久的琳派,自然不能照單全收依循舊規,酒井抱一最大成就在於將琳派從描繪建構於文學基礎上的自然界事物,轉向更為真切逼真的寫實手法,進而造就19世紀中期的自然主義風潮。與此同時,琳派又會有所取捨,精煉形式,除去繁瑣枝節,講究構圖的韻律感,正與現代主義相呼應。
========================
抱一的年代,日本雖處於鎖國階段,然而德川幕府還是開放長崎港作為對外往來之管道,使得長崎成為中歐藝術輸入日本的窗口。何況在1633年頒布鎖國令之前的16世紀後期,西方藝術與日本藝術便已彼此產生影響。
例如《柿子樹》葉片上逼真的斑斕描寫,就有西方靜物畫之意味,讓人想起源自卡拉瓦喬(Caravaggio,1571-1610)之作-《水果籃》(Basket of Fruit,c.1596),進而光大於荷蘭黃金時代,藉由鮮花和枯葉暗喻俗世享樂與生命短暫的靜物畫。
========================
酒井抱一在他崇拜不已景仰終生的尾形光琳逝世百周年,又值萬物凋零寒氣襲來的暮秋時節,畫下柿子樹孤寂身影,想來不只是寫生寫意如此簡單。
你也準備送走秋天,迎來冬天了嗎?
#秋天柿子真美味
#聽說台灣依舊秋老虎
#想念秋冬日本請舉手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20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暮江吟 在 書法教學創作吳啟禎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行草書杜甫登樓-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 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 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爲《梁甫吟》-吳啟禎書法教室教學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BMN1nvG_nzg/hqdefault.jpg)
暮江吟 在 Marc 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暮白首》終於傳來要在4月下旬上線的好消息,由任嘉倫、張慧雯領銜主演,李藝彤、郭昊鈞聯袂主演。
任嘉倫主演的劇向來都有不俗的收視,這一次任嘉倫將會在劇中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邪魅跋扈的林敬,一個是沉穩睿智的納蘭樾。
古靈精怪、不按常理出牌的龍吟城二小姐容嫿(張慧雯 飾)為了替父親容靖灃尋找治癒的法器:赤華珠,決定勇闖江湖,幾次落難均被凌虛閣少主納蘭樾(任嘉倫 飾)救下,讓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殊不知最後卻發現容嫿的父親容靖灃竟是個偽君子,為了一己私慾竟要加害納蘭一族,強制傳授明教魔功,險些導致納蘭樾走火入魔。容嫿一直不離不棄,最後與納蘭樾攜手一起粉碎了容靖灃的陰謀。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r6OvefLQiE/hqdefault.jpg)
暮江吟 在 彭梓嘉專屬頻道JP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coverbyJasmine彭梓嘉 #Mulan木蘭 #劉柏辛
歌名: Mulan(木蘭)
翻唱: 彭梓嘉
混音: 彭梓嘉
字幕: 彭梓嘉
原唱: 劉柏辛
Like Mulan Going to war war war war
For my family I do more more more more
沒人可以除了我我我我
勾勒江山揮筆墨墨墨墨
Like Mulan Going to war war war war
For my people I do more more more more
沒人可以除了我我我我
刀槍在我手中握握握握
Just like Mulan I ain't never swallow my own pride
從不裝柔弱 除非帶領的兵已敗
I make my Kung-fu moves, get ya mortified
騎著戰馬with that whip yeah I am born to ride
Yeah I'm born to die 我不可辜負的使命
Born to fight 走遍東西南北帶著自信
永遠不讓須眉不管規則是誰制定
Everyday 我潛心修煉吟誦著詩經
烽火連天般燦爛花季 低下頭以念畫地
我萬裡赴戎機的俠義 都化作這一瞬間下筆
女子亦有深明大義 謀如媚娘面如妲己
寵辱不驚 不聞窗外事 路遙便知馬力
Like Mulan Going to war war war war
For my family I do more more more more
沒人可以除了我我我我
勾勒江山揮筆墨墨墨墨
Like Mulan Going to war war war war
For my people I do more more more more
沒人可以除了我我我我
刀槍在我手中握握握握
春閨夢裡
無人問津 孤城落日鬥兵稀
恨別家萬裡
雙眼迷離 羌笛胡琴碎鐵衣
No guns and bullets still gonna shoot
十八般兵器to the fullest Imma prove
唧唧覆唧唧當戶便停機杼
淚濕金甲看盡靈旗征戰處
Like Mulan Going to war war war war
For my family I do more more more more
沒人可以除了我我我我
勾勒江山揮筆墨墨墨墨
Like Mulan Going to war war war war
For my people I do more more more more
沒人可以除了我我我我
刀槍在我手中握握握握
男子可為之事未必女子不可為
棋逢對手太囂張做巾幗不後退
孤身披甲赴沙場露獠牙嗅薔薇
血肉橫飛平常眼前一片黑白灰
Stepping over dead bodies how she made it
Say less just did it proving we the greatest
Loyalty inside of me I ain't gonna trade it
叩雲鬢的金簪細 日暮曲終揮別 揮別 yeah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ggMjCHLaaY/hqdefault.jpg)
暮江吟 在 暮江吟 的相關結果
七言絕句. 唐朝 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夕陽映照在水中,. 染紅了半邊江水。 於是,江面一半是綠色,. ... <看更多>
暮江吟 在 暮江吟 -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的相關結果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 ... ... <看更多>
暮江吟 在 暮江吟_原文、翻譯及賞析 - 讀古詩詞網 的相關結果
作者:佚名《暮江吟》主要是寫“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詩共四句。前兩句寫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這是最真實可信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