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電影院】雨果的冒險(11.5y/ 13.10y)
我家的電影院常是分齡開演,因為兩個小孩差兩歲半,有時哥哥可以看的電影不適合妹妹看,就只好分開觀賞。今天全家一起忙完防颱工作,綁好盆栽、處理好冷氣隔板、把高懸的獨木舟卸到地上、綁好單車....從一樓到四樓、從房內到屋外一家人忙了一天,下午四點半,一邊吃“晚餐”一邊看電影。今天挑的電影是改編自“雨果的秘密”一書(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 /宋珮老師譯/ 台灣東方出版社),好久前就想帶孩子們一起看這部2012年獲獎無數的電影「雨果的冒險」(Hugo),直到阿妮即將升小六的這暑假,終於實現。
一開始在看電影時,正男一看電影名馬上就說:「雨果耶!是悲慘世界、鐘樓怪人的那個雨果嗎?我不熟....」大家一邊大笑一邊說我們也不熟後,就正式進入電影世界。電影從一個爸爸突然去世的12歲孤兒雨果開始,他住在法國巴黎Montparnasse火車站裡維修時鐘與偷東西,孤單的雨果唯一的同伴就是爸爸留下的一個壞掉機器人,雨果拼命偷零件只為了修好機器人,他堅信機器人修好後會寫出爸爸留下的話語,過程中他遇見一位同是孤兒的活潑女孩和1930年代時一代電影大師喬治梅里耶。
看完電影後,大家一陣安靜的品嚐這電影的餘味。
阿妮首先好奇地問:「為什麼那麼多孤兒?雨果又沒做壞事,為什麼警察要一直抓孤兒?」
爸爸認真回:「這和歐洲工業革命以後貧富差距變很大有關係(這講給正男聽的),那個年代,機器啊、工廠啊一大堆冒出來,有人變很有錢、就有人變很窮,這叫貧富差距,貧富差距變成一條大水溝,一邊是有錢人、另一邊變很窮,有很多人被貧困、被疾病折磨,有些不好的人會利用沒有爸爸媽媽的孤兒來做不好的事,電影裡面講到那個因為戰爭腳斷掉的警察以前也是孤兒,後來被送到孤兒院好好教。他長大以後當警察,也怕這些孤兒被壞人騙,所以努力找火車站裡的孤兒送進孤兒院裡面被教,教孤兒如何聽話、如何不與人來往、告訴孤兒沒有家庭也能過活。那個時候,孤兒好多好多,也有很多很迷人的小說是用這個時代背景寫的...(哥哥回:像孤雛淚嗎?)對,狄更斯的孤雛淚。」
阿妮:「聽起來警察好像是為了孤兒好,但是做的方法好可怕...感覺好多故事從孤兒開始喔,哈利波特、莎拉公主、湯姆歷險記、秘密花園...好多好多都是....」
我說:「哇,阿妮有很特別的發現,以後找機會好好找一下那些故事是在什麼年代寫的。正男呢?哥哥你覺得這電影好不好看?」
正男:「不錯啊!他住的地方很酷、很多齒輪(果然像愛機械的哥哥會說的話),感覺雨果住的秘密通道可以通往整個車站。還有用發條就可以讓機器人沾墨用鋼筆寫字很酷,以前的機器人很帥!裡面那個爺爺拍的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說是從凡爾納小說來的,我看過凡爾納的小說,電影《回到未來》也有講到凡爾納。」(不懂為甚麼青少年的語彙貧瘠到只剩酷和帥,唉。)
我說:「嗯,就知道你對那個機器人很有興趣,只有發條耶,就能做出一個能寫字、點頭搖頭的機器人!我還一直認真聽裡面台詞不是說robot,他是用 automaton這個詞。(為此,我們事後看了一下18世紀的發條機器人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TOqDb-86s ),我也記得以前在看小說的時候,提到作者所說的話,我找一下。先簡單說一下,書裡有談到布萊恩聊到雨果的秘密這本書的創作來源,作者他說:” 數年前,我讀了Gaby Wood的《愛迪生的夏娃:探求機械生命的魔術史》(Edison’s Eve:A Magical History of the Quest for Mechanical Life),因此得知許多機械發條玩偶(也就是所謂的機器人)收藏品的真實故事;原物主將這些機器 人捐贈給巴黎的一座博物館,它們被擱置在潮溼的閣樓裡,最終難逃被丟棄的命運。我想像有個男孩發現了那些損毀、生鏽的機器,就在那一刻,雨果和他的故事誕生了。”
不過,我倒是沒特別注意到凡爾納耶,你看過他哪些書?」
正男咚咚咚跑去房間拿了幾本朱爾·凡爾納的作品,我上網查了一下,朱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是19世紀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原來我們熟悉的《海底兩萬里》、《地心歷險記》、《環遊世界八十天》、《十五少年漂流記》....好多都是凡爾納的作品,他家族有航海背景,這影響他日後的文學作品導向。教宗利奧十三世1884年還曾見朱爾·凡爾納並對他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大家一邊討論這些書,一邊說原來如此、難怪電影裡一下是月球旅行、一下是海神波賽頓和美人魚....
爸爸:「其實後面提到喬治梅里耶這位電影大師的事是真實的,應該是這位很會拍黑色暴力片的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在向19世紀末法國一代電影大師致敬。裡面的喬治爸爸以前真的一開始是魔術師,然後裡面第一部盧米埃兄弟拍的火車進站電影,大家都快嚇得目瞪口呆,還以為火車快撞向自己了!」
我說:「對呀,很久很久以前的電影啊。一開始是黑白的,然後一格一格畫上顏色,像電影裡面演的一樣,還用剪的,非常辛苦。不過,我很佩服喬治梅里耶爺爺的勇氣耶,他賣掉很多財產蓋了玻璃屋,才有機會開始第一部電影。(哥哥補充:而且他很有前瞻性,盧米埃兄弟還不看好電影未來,幸好喬治爸爸喜歡機械,硬把攝影機做出來)你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好傷心,戰爭摧毀人的希望和想像力、也毀掉電影,他的電影沒人看了(哥哥補充:底片竟然被熔化變成高跟鞋底的原料,藝術和高跟鞋誰重要啊?奇怪!)那個戰爭的年代啊,想像、夢想、休閒根本不切實際,對那個年代來說,工業、經濟很重要,不得不硬化的年代。喬治梅里耶爺爺才會說:“如果沒有魔術或小小的夢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該如何活下去?” 真是辛苦的年代。」
我刻意導向:「我也喜歡裡面雨果的夢想和堅持!你們想如果沒有雨果這樣堅持修好機器人?如果沒有他間持機器人裡有爸爸的訊息?如果沒有他堅持讓那位教授來拜訪喬治梅里耶?會怎樣?」
正男:「也是,如果沒有他拼命想要修好機器人、修理好喬治梅里耶爺爺的夢想,雨果還是會繼續孤單、找不到人生方向,電影老爺爺(喬治梅里耶)應該也會繼續怨嘆戰爭、痛恨電影吧!」
暫記於此~
以雨果男孩對劇中可愛女孩說的一句話結尾:
「如果,世界是個大機器,那我就不可能是多餘的,我一定有存在的理由。這也就是說,你也有存在的理由。」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
----------------------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和大紙捲在現貨舖: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V媽教室line群組,講座團購不漏接:https://line.me/R/ti/p/%40uwr7373l
V媽教室Podcast:https://reurl.cc/Y1jkVx
----------------------
由 本海報的截圖 - http://movie.mtime.com/80170/posters_and_images/mainposters/hot.html, 合理使用, 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curid=1693405
同時也有5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
書 閣 小說 網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青少年電影院】雨果的冒險(11.5y/ 13.10y)
我家的電影院常是分齡開演,因為兩個小孩差兩歲半,有時哥哥可以看的電影不適合妹妹看,就只好分開觀賞。今天全家一起忙完防颱工作,綁好盆栽、處理好冷氣隔板、把高懸的獨木舟卸到地上、綁好單車....從一樓到四樓、從房內到屋外一家人忙了一天,下午四點半,一邊吃“晚餐”一邊看電影。今天挑的電影是改編自“雨果的秘密”一書(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ret /宋珮老師譯/ 台灣東方出版社),好久前就想帶孩子們一起看這部2012年獲獎無數的電影「雨果的冒險」(Hugo),直到阿妮即將升小六的這暑假,終於實現。
一開始在看電影時,正男一看電影名馬上就說:「雨果耶!是悲慘世界、鐘樓怪人的那個雨果嗎?我不熟....」大家一邊大笑一邊說我們也不熟後,就正式進入電影世界。電影從一個爸爸突然去世的12歲孤兒雨果開始,他住在法國巴黎Montparnasse火車站裡維修時鐘與偷東西,孤單的雨果唯一的同伴就是爸爸留下的一個壞掉機器人,雨果拼命偷零件只為了修好機器人,他堅信機器人修好後會寫出爸爸留下的話語,過程中他遇見一位同是孤兒的活潑女孩和1930年代時一代電影大師喬治梅里耶。
看完電影後,大家一陣安靜的品嚐這電影的餘味。
阿妮首先好奇地問:「為什麼那麼多孤兒?雨果又沒做壞事,為什麼警察要一直抓孤兒?」
爸爸認真回:「這和歐洲工業革命以後貧富差距變很大有關係(這講給正男聽的),那個年代,機器啊、工廠啊一大堆冒出來,有人變很有錢、就有人變很窮,這叫貧富差距,貧富差距變成一條大水溝,一邊是有錢人、另一邊變很窮,有很多人被貧困、被疾病折磨,有些不好的人會利用沒有爸爸媽媽的孤兒來做不好的事,電影裡面講到那個因為戰爭腳斷掉的警察以前也是孤兒,後來被送到孤兒院好好教。他長大以後當警察,也怕這些孤兒被壞人騙,所以努力找火車站裡的孤兒送進孤兒院裡面被教,教孤兒如何聽話、如何不與人來往、告訴孤兒沒有家庭也能過活。那個時候,孤兒好多好多,也有很多很迷人的小說是用這個時代背景寫的...(哥哥回:像孤雛淚嗎?)對,狄更斯的孤雛淚。」
阿妮:「聽起來警察好像是為了孤兒好,但是做的方法好可怕...感覺好多故事從孤兒開始喔,哈利波特、莎拉公主、湯姆歷險記、秘密花園...好多好多都是....」
我說:「哇,阿妮有很特別的發現,以後找機會好好找一下那些故事是在什麼年代寫的。正男呢?哥哥你覺得這電影好不好看?」
正男:「不錯啊!他住的地方很酷、很多齒輪(果然像愛機械的哥哥會說的話),感覺雨果住的秘密通道可以通往整個車站。還有用發條就可以讓機器人沾墨用鋼筆寫字很酷,以前的機器人很帥!裡面那個爺爺拍的第一部科幻電影月球旅行記,說是從凡爾納小說來的,我看過凡爾納的小說,電影《回到未來》也有講到凡爾納。」(不懂為甚麼青少年的語彙貧瘠到只剩酷和帥,唉。)
我說:「嗯,就知道你對那個機器人很有興趣,只有發條耶,就能做出一個能寫字、點頭搖頭的機器人!我還一直認真聽裡面台詞不是說robot,他是用 automaton這個詞。(為此,我們事後看了一下18世紀的發條機器人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TOqDb-86s ),我也記得以前在看小說的時候,提到作者所說的話,我找一下。先簡單說一下,書裡有談到布萊恩聊到雨果的秘密這本書的創作來源,作者他說:” 數年前,我讀了Gaby Wood的《愛迪生的夏娃:探求機械生命的魔術史》(Edison’s Eve:A Magical History of the Quest for Mechanical Life),因此得知許多機械發條玩偶(也就是所謂的機器人)收藏品的真實故事;原物主將這些機器 人捐贈給巴黎的一座博物館,它們被擱置在潮溼的閣樓裡,最終難逃被丟棄的命運。我想像有個男孩發現了那些損毀、生鏽的機器,就在那一刻,雨果和他的故事誕生了。”
不過,我倒是沒特別注意到凡爾納耶,你看過他哪些書?」
正男咚咚咚跑去房間拿了幾本朱爾·凡爾納的作品,我上網查了一下,朱爾·凡爾納(Jules Gabriel Verne)是19世紀法國科幻小說之父,原來我們熟悉的《海底兩萬里》、《地心歷險記》、《環遊世界八十天》、《十五少年漂流記》....好多都是凡爾納的作品,他家族有航海背景,這影響他日後的文學作品導向。教宗利奧十三世1884年還曾見朱爾·凡爾納並對他說:「我並不是不知道您的作品的科學價值,但我最珍重的卻是它們的純潔、道德價值和精神力量。」大家一邊討論這些書,一邊說原來如此、難怪電影裡一下是月球旅行、一下是海神波賽頓和美人魚....
爸爸:「其實後面提到喬治梅里耶這位電影大師的事是真實的,應該是這位很會拍黑色暴力片的美國導演馬丁史柯西斯在向19世紀末法國一代電影大師致敬。裡面的喬治爸爸以前真的一開始是魔術師,然後裡面第一部盧米埃兄弟拍的火車進站電影,大家都快嚇得目瞪口呆,還以為火車快撞向自己了!」
我說:「對呀,很久很久以前的電影啊。一開始是黑白的,然後一格一格畫上顏色,像電影裡面演的一樣,還用剪的,非常辛苦。不過,我很佩服喬治梅里耶爺爺的勇氣耶,他賣掉很多財產蓋了玻璃屋,才有機會開始第一部電影。(哥哥補充:而且他很有前瞻性,盧米埃兄弟還不看好電影未來,幸好喬治爸爸喜歡機械,硬把攝影機做出來)你看,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他好傷心,戰爭摧毀人的希望和想像力、也毀掉電影,他的電影沒人看了(哥哥補充:底片竟然被熔化變成高跟鞋底的原料,藝術和高跟鞋誰重要啊?奇怪!)那個戰爭的年代啊,想像、夢想、休閒根本不切實際,對那個年代來說,工業、經濟很重要,不得不硬化的年代。喬治梅里耶爺爺才會說:“如果沒有魔術或小小的夢想,我們這個時代的人該如何活下去?” 真是辛苦的年代。」
我刻意導向:「我也喜歡裡面雨果的夢想和堅持!你們想如果沒有雨果這樣堅持修好機器人?如果沒有他間持機器人裡有爸爸的訊息?如果沒有他堅持讓那位教授來拜訪喬治梅里耶?會怎樣?」
正男:「也是,如果沒有他拼命想要修好機器人、修理好喬治梅里耶爺爺的夢想,雨果還是會繼續孤單、找不到人生方向,電影老爺爺(喬治梅里耶)應該也會繼續怨嘆戰爭、痛恨電影吧!」
暫記於此~
以雨果男孩對劇中可愛女孩說的一句話結尾:
「如果,世界是個大機器,那我就不可能是多餘的,我一定有存在的理由。這也就是說,你也有存在的理由。」
----------------------
感恩蛋殼上裂縫的存在,因為有裂縫,光才能走進來~
----------------------
V媽慢慢刷觸覺教養神器和大紙捲在現貨舖:https://vmashopping.cashier.ecpay.com.tw/
V媽教室line群組,講座團購不漏接:https://line.me/R/ti/p/%40uwr7373l
V媽教室Podcast:https://reurl.cc/Y1jkVx
書 閣 小說 網 在 下港女子寫有路用的遊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下港導讀:台灣歷史小說首獎《陳澄波密碼》,書中嘉義地景創作地點解密分享,今昔對照名畫裡的時光隧道。(👉下港導讀專文:https://ekangwoman.com/chencheng-po/)
集結作家、編劇與導演為一身的柯宗明先生,受委託需將畫家陳澄波的故事轉譯成舞台劇,他從資料蒐集的過程中,發現陳澄波有一幅畫《琳瑯山閣》只有寫上年份,卻沒有畫家簽名,便以《琳瑯山閣》作為一書解謎的序幕。
歷史小說的困難之處,在於需要解讀歷史、想像歷史,在塑造人物的過程也必須依據個性的脈絡,《陳澄波密碼》切分為兩個故事線,如同古早中藥行的藥櫃抽屜,抽出兩個時代的故事。
1984年代一對情侶(方燕&阿政)收到一樁畫作修復的委託案,委託人不願透露畫家姓名,情侶檔便拿著畫到處抽絲剝繭拼湊出創作者的人生,但在那個第一家麥當勞進駐臺灣的年代,依然戒嚴。
另外一個故事線,則是依循與陳澄波先生相關的文化人士,推敲線索,道出陳澄波不同時期在東京、臺灣和上海三地的創作背景與人物故事,慢慢立體化這位曾在台灣史上被噤聲四十年的傳奇畫家。
此篇因疫情的地理限制,以《陳澄波密碼》一書中提及在嘉義市區的部分作品貫穿今昔,呈現畫作中的今日嘉義面貌。
❗感謝陳澄波文化基金會 Chen Cheng-po Cultural Foundation官網完整,提供更全面的解讀資訊,此篇涉及範圍廣大,若有不小心誤植部分,請溫柔指教!
👉可搭配2019的 國際狗語日報 X 百靈果News讀書會《陳澄波密碼》一同服用:https://soundcloud.com/cafreeteria
👉望向山林-陳澄波戶外美術館:https://popworld.cc/guide/1544/preview
👉下港導讀專文:https://ekangwoman.com/chencheng-po/
書 閣 小說 網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直子的心及其變奏──駱以軍〉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5/02/%E3%80%8C%E7%9B%B4%E5%AD%90%E7%9A%84%E5%BF%83%E3%80%8D%E5%8F%8A%E5%85%B6%E8%AE%8A%E5%A5%8F%E2%94%80%E2%94%80%E9%A7%B1%E4%BB%A5%E8%BB%8D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駱以軍 #華文小說 #文學
─────
上一集我們談論了駱以軍的小說特色:他常常在一篇小說中雜揉了看似並不相關的故事;而這些故事卻在核心有著深層的聯繫。
他的主題往往關乎生命中「最根本的原因」──所謂「真相」,所謂「直子的心」,那些「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是什麼」。
他善於叩問生命中那些無解、待解的問題。
而接下來我們要討論的,是駱以軍2001年出版的小說《遣悲懷》,其中一篇名為「發光的房間」的章節。
故事情節如下:主角「我」是個高中男校學生,成績差,外貌亦不突出,除了羨慕高大帥氣的同學在女人堆中吃得開之外,唯一的慰藉只能是在學校樓梯間偷窺對街老公寓裡的「裸體家庭劇場」。
這家庭劇場甚是奇異,是個室內天體營,成員在家一律不穿衣服。
所謂不穿衣服,還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爸爸、媽媽、姊姊、弟弟四人皆全裸上陣。
這很奇怪對吧?然而時日遷延,共同窺看的同學們看膩了天體秀一一離去,只剩下主角「我」依舊癡迷地留守閣樓。
「我」為何留在那裡?除了想看裸體之外,應該也有「想知道為什麼他們都不穿衣服」的成分吧。
但當然,再一段時間之後,終於連「我」也離開了。
許多年後,「我」再次回憶,當時究竟為何就此離開了那座陰暗的閣樓,那霧濛濛的、窺看的窗洞?
扣下那「最後的離棄」之扳機的,究竟是什麼?
「我」想起原來有一天,「我」居然看見了家庭中的弟弟,一個人在踢毽子。故事如此述寫:
我心裡想:這不是真的吧?男孩專注盯著那枚染得嫣紅豔藍的羽毛毽。所以他的兩手像企鵝行走時退化羽翼擺放的位置。他的頸子甚至隨著右腳抬起踢接毽子的韻律一伸一縮。......且因為他為了和那枚他追逐踢上踢下的毽子之間保持著一種重心的恆定,他整個人在那個房間裡,其實像是慢速舞蹈般地旋轉著。所以從我那個位置看過去,在那白日天光未退而集中景象難以聚焦的框格裡,一會兒你看到一只青白青白的光屁股蛋;一會兒你又看到在他抬腿接毽子的空隙裡,他那團尚完全沒長毛的男孩小卵囊,像塊贅肉那樣一左一右搖晃飛揚。
小說結束。是不是覺得既荒謬、又寂寞、又好笑呢?
這篇小說題名為〈發光的房間〉──是否讓你直接聯想到前兩集裡提到的「直子的心」呢?
那個在電動遊戲畫面冰涼冷光裡,「道路十六」裡沒有入口,無法進入的一寸方格。那「最後的格子」。
然而〈發光的房間〉的窺看者「我」,隨著漫漫長日,在所有痛苦的臆想之後,不知為何,在某天,透過閣樓窗洞,突然魔幻地、超現實地看見了老公寓裡那樣的畫面──
一個小男孩,那裸體家庭的弟弟,在發光的房間裡踢著毽子──那最後的「景觀」終究如此可笑、荒謬,令人無言以對。
伊格言分析,駱以軍在此組織的意象極其精準──
男孩踢毽子的持續旋轉象徵著生命的徒勞與重複;而所謂「贅肉」(一塊無用的、多餘的身體)同樣指向某種虛無與廢棄。
整個畫面的青白色晦暗光度則隱喻了生命實相之冰冷,荒涼且不忍卒睹。
那意象既精準又奇特,正確展示著主題,使生命的「真相」遂如曠野暴雪般瞬時洶湧襲至。
那是生命最後的虛無與困惑,就像〈降生十二星座〉說的,「那像一大箱倒翻的傀儡木偶箱後面的動機究竟是什麼」──舉世孤寒,而我們無處容身......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書 閣 小說 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 蕭秀琴
內容簡介: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香氣翻騰的臺灣文化事典,烹調島國的情感記憶與政經版圖輪替, 融合食材的撞擊和對話,蒸潤出獨樹一格的「臺灣味」。
空間交織美食,臺菜館的空氣裡除了飄散著氣味,也營造出了特殊的飲食氛圍。飲食在臺灣可以大致分出客家菜、閩南菜或其他各種移民的菜餚,尤其在匯集了從各地方移入居民的都會地區,地方菜餐館更是體現不同種族細微差異的地方。我們開始思考什麼是「臺灣料理」?當中藏著什麼故事?
飲食文化與風土歷史息息相關,也能看出臺灣的寬廣與包容性。隨著時代的演進,臺灣菜融合了閩粵料理、北京菜、江浙菜、上海菜、臺灣眷村獨特的小吃等;但又因本島的風俗習慣、氣候與材料的影響下,最後發展出獨樹一格的特色料理。
◆臺菜文化脈絡大解析!
飲食最能透露出一地的風土人情、文化樣貌,是人類社群文明的指標。
本書兼以資料爬梳、論述、田野來描摹臺灣料理,定義臺灣料理。書中談及的「臺灣料理」以國宴的脈絡來架構,從日本時代大稻埕四大酒樓的宴席菜出發,除了看見飲食文化的豐富性,也是窺看地域歷史轉變的重要窗口……
◆畫說臺菜 澎湃百年!
本書除取材日治時期的《臺灣日日新報》、《臺灣料理之琹》、以及中研院「臺灣日記知識庫」裡林獻堂、吳新榮、黃旺成等文化人的日記和出版品;參考學者曾品滄、陳玉箴的學術研究;也親自近身採訪餐廳主廚、經營者;綜覽網路食記、食譜、當代出版品的飲宴記述……更輔以原創插畫,呈現澎湃鮮活的臺菜文化。
◆正港臺灣人吃些什麼?在哪裡吃?
龍蝦盤、日式汽鍋、八寶鴨、五柳居、水晶鴿蛋、金錢火雞、八寶飯、蔥蒜蒸龍蝦、鯧魚米粉、荷葉粥、紅燒牛肉麵、小籠包、獅子頭、翅參鮑肚、魷魚螺肉蒜鍋……江山樓、東薈芳、春風得意樓、蓬萊閣、山水亭、鐵道飯店、黑美人大酒家、慈聖宮廟口、鳳梨大樓……
從日治時期至近年總統國宴,從庶民日常的臺灣味到高級食材的臺灣料理。那些挑動你味蕾的菜色,都隱含著與各個時代的深刻連結。
◆日本裕仁皇太子也曾到臺灣,
品嚐了一場華麗的盛宴。
一九二三年,日本裕仁皇太子行啟臺灣,總督府官邸設宴,宴席由東薈芳及江山樓合辦。當時《臺灣日日新報》以〈御宴與臺灣料理江山樓之光榮〉大幅報導,並把當日菜單十三道料理刊載報上。其中皇太子殿下每道菜皆有食用,特別喜歡八寶飯,宴後皇太子傳旨褒嘉。此後日本皇室來臺,所有的臺灣料理會席都由江山樓包辦。
一九二五年江山樓再度承辦秩父宮雍仁親王來臺料理,以及,一九二六年北白川宮能久妃富子、一九二七年朝香宮鳩彥王、一九二八年久彌宮朝融王都由江山樓外燴臺灣料理,此時皇太子已成了昭和天皇(一九二六年)幾乎每年都承辦日本皇室成員來臺的宴席,臺灣料理的地位也由此確定。
作者簡介:蕭秀琴
目前住在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從事文字工作。
希望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完成小說、報導,劇本,翻譯作品。
已出版作品
著作
1)《精油全書》,商周出版,2003
2)《2005年占星年曆》,商周出版,2005
3)《芳香療法》,麥田出版,2006
4)《精油與星座》,商周出版,2007
5)《輕芳療,愛情的靈藥:30篇戀愛小說與60種情緒療癒配方》,自由之丘,2013
6)《植有武威山茶的小屋》,蔚藍文化,2018
書 閣 小說 網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說到日本極具代表性的作家,夏目漱石(1867-1916)一定是其中一位。被稱為「國民大作家」的他對東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詣,不論是英文、漢詩和書法都很有研究。這位大文豪的頭像更印在了1984至2004年間的舊千元鈔票上,可見他在文學上的地位。
享年僅49歲的他留下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其中他將自身經驗寫成了小說《少爺》。在小說中登場的蒸汽火車更於現實中重現。外觀、內裝都與小說中的少爺列車一樣,唯一的差別是動力來源。過去是用煤炭蒸氣,現在則是以柴油為動力來源。就如《少爺》中所提及的,主角搭乘「像火柴盒的火車」上班,因此這列蒸汽火車便有「少爺列車」之稱,或許是在用另一種方式紀念夏目漱石吧。
登上這擁有120年歷史的列車,隨即嗅到一陣陣復古味道。燈泡、舊式窗戶、木座椅、汽笛聲,讓乘客恍如置身夏目漱石的年代。不過,這款「老爺車」行駛速度一點也不慢,比香港的電車還快,而且坐在窗戶前更有涼快的感覺。記者私心一提,車長站姿不羈,好有型!
路線方面,共有兩個選擇。乘客可選來往道後温泉及松山市駅,或來往道後温泉及古町,兩者皆會經過大街道及松山市區。既可飽覽松山城,又可到道後溫泉泡湯,再去道後商店街或銀天街等逛逛,來一個Yurutabi (ゆるたび),確實不錯。(Yurutabi (ゆるたび),即「閒式遊日本」,以「悠閒」、「舒適」的方式遊日。)
溫馨提示,少爺列車有固定的發車時間表,一天只有8至10班。因此,在規劃行程時,請先參考網站的時間表及預早到現場買票。
實用資訊
路線:
A.道後温泉-大街道-松山市駅
B.道後温泉-大街道-JR松山駅前-古町
車費:單程$56;套票「松山城らくトクセット券」: $119
套票包括單程車票 + 松山城纜車來回 + 松山城天守閣門票 + 二之丸史跡門票,憑票券可以搭乘高島屋的摩天輪一次
官方網站: http://www.iyotetsu.co.jp/sp/ticket/toku/matsuyamajo.html
採編:黃愷晴
拍攝:黃愷晴 郭巧瑩
鳴謝:
JNTO 日本國家旅遊局 ( http://www.welcome2japan.hk )
日本精彩無限Japan Endless Discovery
Yurutabi 閒式遊日本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