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電有三種,為什麼出現這兩種?】(二之一)
興達電廠連續發生事故造成停電之後,有人,尤其是主張重啟核四運轉的人,又在主張這是台灣缺電的證明,而我們也看到蔡總統出面強調台灣並不缺電。
把電力出現任何狀況都要歸之於缺電,歸之於少一座核四,確實是模糊焦點甚至扭曲焦點。然而,蔡總統光說台灣並不缺電也不夠完整,政府光是寄望「三接」來渡過能源轉型,也會錯過核心問題。
基於我2016年參與過「開放台電」觀察所得,加上近年來追蹤看到的新情勢,所以要寫兩篇文章,希望能𨤳清一些障眼法的迷霧,但也指出日益嚴重的兩個危機。
興達電廠接連導致停電的情況,我非常肯定不是個案,而是預警。
如果政府不面對問題的根源,接下來不只蔡英文總統要為越來越多類似情況而頻繁道歉,並且說終究會爆發災難性的後果也不為過。
相反地,如果政府真正面對核心問題,不但一些短期問題的解決方案可以說垂手可得;一些許多人認為是兩難的長期問題,譬如護藻礁和廢核,其實也不難找到兼顧之道。
我寫兩篇文章來談。這是第一篇。
--------高速公路塞車有三種情況,電也是--------
「缺電」的情況,有三種。用大家都熟知的高速公路塞車來比喻,方便理解:
第一種,是高速公路因為蓋的數量不夠,造成塞車。這是「結構性」問題。有些落後國家的基礎建設不足,電廠不夠,每天全國要平均停電一段時間,就是這種情況。
第二,公路數量夠,但是每到年節連假期間,如果不事先疏通流量,會在尖峰時刻大塞車。這是「時間管理性」問題。台灣每到夏天高熱月份,尖峰時刻大家對電力的需求突然高漲,負載超過預期,可能導致跳電而停電,屬於這種情況。
第三,公路的養工處出了問題,維護保養不力,路面出現塌陷等等,造成塞車。這是「技術管理性」問題。台電的工作人員操作系統、設備出錯,而導致停電,屬於這種情況。
高速公路發生大塞車,我們需要判別到底是哪種原因所導致,才決定是否要新建高速公路。我們不會一看到塞車,就主張要新建高速公路。同樣的,發生停電情況,也該如此。
但是長期以來,台灣有些人,不論電力出現任何狀況,都堅持是結構性造成的缺電問題,電廠不夠,需要新建或擴建。
近三十年來,這些人的代表就是擁核派。1993年,當時的經濟部長江丙坤說,台灣如果沒有核四,到2010年每天就要缺電六小時,像菲律賓一樣落後。
現在時間過去了快三十年,不但過了2010,連2020都過去了,台灣也從來就沒有每天缺電六小時。時間早已證明核四是個假需求,台灣從沒有出現結構性缺電的問題。只是擁核的人卻始終堅持台灣就是少個核四。
然而,到目前為止,台灣雖然沒有結構性缺電的問題,卻一直籠罩在「時間管理性」缺電和「技術管理性」缺電的陰影之下。
--------問題的根源:不重視調節用電需求--------
我們來看最近三次大停電的起因。
2017年的大潭電廠815大停電,台電說是承攬商更換控制系統的電源供應器時操作失誤所導致,這是第三類技術管理性問題導致的。
今年513興潭電廠導致的大停電,經濟部先說是「用電高於預期」的原因,那就是第二類時間管理性的問題;但後來又改口,說是測試操作錯誤,那就是第三類技術管理性的問題。
至於17日晚間又發生停電,台電承認是「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換句話說,也就是類同於「用電高於預期」,屬於第二類時間管理性問題。
顯然,這三次都是「時間管理性」問題和「技術管理性」缺電問題。
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問題的根源是:台電不重視調節大家的用電需求。
要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就是要設法調整大家用電時段,舒緩尖峰負載。
一個用常識就可以想到的方法是:訂出「分時電價」,不同時段的電價高低不同,讓用戶知道他在尖峰時段用電要付出比平常高的電價,在離峰時間用的話則會享受到比較便宜的電價。這和年節連假時期為了鼓勵大家不要在尖峰時段全部塞在高速公路上,會提供夜間比較便宜或免費的費率,而很多人會使用,是一樣的道理。
這幾天台電在呼籲大家節電,但是如果沒有「分時電價」和搭配的工具,這種呼籲是很蒼白無力的。
經濟上有「看不見的手」。提供用戶「分時電價」之後,大家自然會趨低避高,各自享受了比較便宜的電價,整體也舒緩了電力尖峰負載時段的壓力。不需要台電呼籲,用戶自己就會達成那種效果。
電力用戶,主要分兩大類:以家庭用電為主的低壓電用戶,和工業用電的高壓電用戶。
我們看台電是在怎麼面對這兩類用戶。
<面對低壓電用戶四年推動不到百分之一的努力>
全台灣有1,460萬低壓電用戶,直到今天,絕大多數都是仍然要兩個月手抄一次電表。手抄電表,用戶要兩個月後才看到電費帳單,「分時電價」設計得再有吸引力,大家也不會有體感,實際也無從配合。
2016年「開放台電」提醒調節用電需求之後,台電也說他們知道此事的重要,說要努力設法「移峰填谷」。當年底台電也開始推廣「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然而,直到去年底,推廣了四年,低壓電用戶選用這種方案的,全部才12萬戶,連1,460萬戶的百分之一都不到。
這麼重要的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的方案,努力了四年才推廣不到百分之一,不能不說怠惰吧?
和台電推廣的「智慧電表」搭配起來看,這件事就更有意思。
「分時電價」,最好能和可以及時顯示用電情況的工具相搭配,高端的就是「智慧電表」。
但是從馬英九總統執政時要求台電安裝百萬戶智慧電表,台電一直拖拉,到2015年只做到1萬戶。民進黨執政後,有一整年時間,台電新加的智慧電表用戶更只有351戶。其後幾年在各方監督下,到2020年底,總算達成了安裝100萬戶的目標,但這連低壓電1,460萬用戶的百分之十都不到。
可是,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不能不問另一個問題:連推廣「智慧電表」都安裝了100萬戶,怎麼會推廣「住商型簡易時間電價」反而只推了12萬戶?
怠惰了這麼久之後,現在頻頻因為「用電高於預期」、「因負載突升,供電能力不足」而爆出這麼大的停電問題,不是也合理的嗎?
--------面對高壓電用戶四年推動百分之一多一點的努力--------
再來看工業用電的高壓電用戶。這些高壓電用戶,全國有25,000戶。五年前,就全都安裝了智慧電表。但是當時我們就指出:沒有進行用戶的分類整理,也沒有善用智慧電表的功用。
這些高壓電用戶雖然安裝了智慧電表,但台電在如何調整他們用電時間上,仍然主要用人工做溝通努力。
2016年接任台電董事長的朱文成不無得意地告訴我,5月31日最緊張那天,是「需量競價」救了台電半條命。朱文成說的「需量競價」,就是誘使企業用戶在尖峰負載期間少用電,然後把節省下來的電賣回給台電。換句話說,也是另一種版本的「分時電價」。而那天,光是用這個辦法,朱文成說「省了0.4 GW」的電。0.4GW是什麼概念?很大。核一廠一個發電機組才0.6GW。
我聽朱文成講他們多麼辛苦努力去和一些用戶溝通,用上了多少人脈和關係,問他既然這個方法有效,又有智慧電表,為什麼不全面有系統地實施?
朱文成說他們會。
但是同樣地,在這一塊,時間過了五年,他們仍然在原地踏步。
針對高壓電用戶,直到去年,台電才設計出按24小時每小時不同的「高壓即時電價」。
而試用的戶數有多少呢?才300戶。佔 25,000戶的百分之一多一點。
那這百分之一的試用戶產生了多大效益呢?
台電自己說「在電價最高時段平均約有14%的抑低量」。
所以不能不問一個問題:如果百分之一不到的試用戶都可以產生這麼大的效用,那如果全面實施呢?
明知道會有很大的效益卻拖延不前,很難不說他們是怠惰吧?
但,台電到底為什麼如此怠惰呢?
--------只重增加供給所造成的惡性循環--------
「開放台電」的時候,我們就已經指出:台電對推動需求管理的怠惰,主要是只知道「增加供給」而不知「調節供需」的思維。並且,「增加供給」傾向於「新建傳統形式的大電廠」來增加。
而台電形成這種思維,又有四種原因:
一,工程師背景多。
推動分時電價、用戶的需求管理等等,需要精通於消費心理、細密的行銷規劃,而台電主要是由工程師主導。
二,是公務員背景。
民營電力公司做好用戶的需求管理,能把「調節供需」做到越微細,越會受到肯定,尖峰負載時間能做到低空掠過,是表示對需求掌握到恰到好處。但是以台電的公家背景,工作人員會基於公務員心態不想冒那麼大風險,「調節供需」不如「新建電廠」來得便利、保險。
三,長期執著於對大電廠的迷思。
即使要新建電廠,台電也一直習慣於建大型電廠,而不願意呼應新的分散式、多樣發電的趨勢。所以過去台電長期不把再生能源放在眼裡。
對大電廠的迷思,在過去國民黨長期主政,核電幫對台電的影響看得特別清楚。核電機組都是大機組,並且核電幫從不掩飾對廣建電廠的企圖。
2008年總統大選剛結束,馬英九勝選的四月初,台電主管說,包括當時正在興建中的核四在內,台灣只有八部核電機組,還可以再增加十部核電機組,也就是他們準備建全部18 部核電機組。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的第一場辯論之後,擁核人士的胃口更真正露了底。他們不只是要重啟核四而已,他們要的是台灣可以達到 20部核電機組的規模。
即使現在民進黨執政,核電廠不可能再新增,但是台電一直想用增加電力供給,而不是用調節電力供需的思維,顯然還調整不過來。
於是我們看到一個惡性循環。
因為他們還是把主力放在努力增加電力供給,所以就繼續忽視管理用戶的需求,在推動「分時電價」、用電的需求管理上不用心,會如此怠惰;同時,因為忽視調節電力的供需,所以就只能繼續倚重他們增加電力供給的思維和習慣。
並且,我們也可以合理地推測他們一個心理。
那就是如果他們認真推廣分時電價、智慧電表等等,這些推廣成功,「時間管理性」缺電情況就不會發生了。不出現「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他們就沒有新建電廠的理由了。
高速公路的年節連假都把流量疏通好的話,怎麼能主張還要新建高速公路呢?
--------雙胞胎問題:技術管理性缺電--------
但是台電主要想新建電廠來增加電力供給,而不想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問題,必然會衍生出另一個雙胞胎問題:「技術管理性」缺電的問題。
原因很簡單:一心把新建電廠當解方,就不會好好維修現有發電機組、輸配線系統等等。一心想新建高速公路當解方,就不會好好維修現有高速公路,當然養工處會出問題,維修容易出問題、操作容易出問題。
近年來三次大停電中「技術管理性」問題這麼多,也不是沒有原因。
2018年普悠瑪事件爆發後,我們發現台鐵當局對車輛ATP 的漠視與零件的失修,是關鍵因素。因為政府編列給台鐵的大量預算,大部份流向下屬負責新增軌道建設的鐵道局,而另一負責日常營運的台鐵局則陷於人力不足、車輛維修不足、營運管理系統老舊的困境。
台電也有和台鐵一樣的問題。
台電也有新建電廠和維修輸配線路的兩手工作要做。台電也出現豐厚資源都流向新建電廠,維修輸配線路的單位卻資源不足、遭受漠視的問題。
「開放台電」期間我們研究到和輸配線路相關的問題,台電顧左右而言他。而結案報告裡,最後我們也建議林院長接下來要仔細追查、監督六輸和七輸的可行性報告。輸配線路的善加維護,不只可以改善供電效能,還涉及基本的安全。
以815停電事件來說,雖然是中油員工在操作上失誤所造成,但是台電如果平素多加注意內部管理,在許多重要關節上多分配些資源裝置防呆、防錯機制,以爭取出現意外的時候多些處理時間,不致於因為一個人的疏失就造成偌大風波。
但是如果台電想到供電緊張就要透過新建電廠來增加供給的心態不改,他們不會把心力和資源放在調節需求,改善「時間管理性」缺電;也不會放在維修輸配線路、改善維護作業上,所以「技術管理性」缺電的情況也會跟著頻繁。
但這些還只是問題的一部份。
(明天繼續第二篇:以台積電為代表的「貨櫃車」問題。)
最低量英文 在 小虎.fip腹膜炎gs441524治療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末段文章更新!【貓腹膜炎新藥KP-01?不要亂試】Pedersen教授最新發表文章,認為新冠肺炎特效藥『瑞德西韋』能治療FIP。這是喜訊,但事情遠沒那麼簡單......另外,國內冒起一款新的貓FIP藥叫做 #KP01,它很可能就是瑞德西韋(不確定),不過 #我想在此呼籲家長切勿冒險亂試。中國大陸的FIP大型群組最近也發出公告,揭露kp-01的私下找其他藥商的家長,向他們付掩口費,要求他們將停針案例說成是kp-01的功勞。實在無恥之極。其中一個主要代理的微信賬號叫『传腹小七』。
1)治療人類新型冠狀病毒的特效藥Remdesivir(GS5734,瑞德西韋),是GS441524的前藥,關係非常密切,前者是兒子,後者是母親:http://bit.ly/38cqWUO
2)Pedersen曾經披露,在早期的實驗室『體外實驗』中,發現瑞德西韋能抑制FIPV貓傳染性腹膜炎病毒。翻看其他瑞德西韋的實驗論文,它抑制病毒能力是比GS441還要高3倍-30倍(我去信查詢Pedersen,他不同意)!不過請冷靜,那只是體外的試管實驗,未經過臨床活體大型實驗。 #這距離安全用藥還存在很巨大的距離,大約相差1000公里的距離。臨床活體測試重要意義如下:
- 測試體內抑制病毒的劑量,多少濃度足夠抑制50%病毒(IC50指標),多少濃度足夠抑制90%病毒(IC90指標)。縱觀Pedersen教授和其他專家的多篇論文,正式對一般貓貓常規用藥之前,必須要從藥動力學、藥物代謝、毒性等等論證安全性,比如:
- 當有效抑制病毒的劑量注射到貓貓體內後,#是否會殺死貓貓的正常細胞 50%甚至是90% (CC50 / CC90指標)?是否會 #殺死大量正常的細胞,#嚴重損害腎、肝等等,造成嚴重的副作用和併發症?結果FIPV腹膜炎還沒治好,貓就已經因為中毒、腎衰竭、肝衰竭死亡了。或者是醫好了FIP,然後迎來同樣嚴峻的腎衰竭。腎臟一旦開始衰竭,是無法挽回的,這是很多腎貓家長的噩夢,不用我多說了。在新冠肺炎的新藥測試中,幾款『希望之藥』就是敗在這裡的。
3)在距離常規治療FIP路上,瑞德西韋還有很多研究要做。為什麼Pedersen提倡放心用GS441524治療FIP?因為那已經過他兩次實驗論證(2018年發表的人工感染FIP貓實驗:https://bit.ly/3cwAYCi,2019年發表的自然感染的FIP貓實驗報告:http://bit.ly/2XEemN4),證實了安全高效,摸索到可靠的用藥劑量。於是,世界各地的家長、義工、獸醫,才用來臨床治療貓腹膜炎。
【新冒起的KP-01是什麼東西?能治好腹膜炎嗎?】我在大陸網絡看了他們的宣傳,聲稱是自創的新藥,還說正在中國申請專利。
1)不過,看了他們的所謂申請專利文件中的分子結構式(只是申請,沒有獲批),基本就是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框架,懷疑在分子式一些部分故弄玄虛,掩人耳目(太複雜的就不說了)。後來,又有賣藥代理出來說KP-01就是『#瑞德西韋的升級版』。我覺得這幫人最好去美國專利註冊網站查一查那份GS5734和GS441的專利註冊文件,那就是知道自己『加強版之說』多麼搞笑了。
2)KP-01的 #建議劑量竟然是劃一的
即是不管貓貓的體重是多少,是大貓還是小貓,大人還是小童,都打一樣的份量。(我去信Pedersen,他明確反對)稍有常識的人,不會覺得這離譜嗎?這很可能意味著藥商根本沒有任何臨床實驗根據,靠猜靠估得出這個劑量。它很可能確實真的可以抑制FIPV病毒繁殖,但不知道用多少劑量是安全的,也不清楚藥商的提純、溶解過程是否專業,是否有雜質或毒素。看看藥商宣傳用的KP-01圖片,比貓貓的尿還要黃.....乍看還以為是抽出來的腹水.....
合理推斷,#這個劑量只會是超量,而不是偏低量。因為只有大幅超量,更多家長才能在『表面上』發現貓FIP症狀被消除,才能讓人以為它有效。至於超量的副作用,我上面已經寫了。明明有經過臨床論證安全的GS441不用,拿自己或別人的愛貓生命去賭KP-01,你輸得起嗎?
3)KP-01的藥商說,有停針的案例, #但一直沒有見到多少停針案例的血檢指數。是指數有問題,不敢拿出來見人嗎?還是其他原因呢?不知道...... 後來,陸續傳腹小七陸續發布一些停針案例,但很快被大陸家長踢爆,他是盜用家長的血檢假冒是kp01的個案。最近大陸群組則踢爆傳腹小七企圖收買家長製造假停針個案。
Pedersen教授寫在最後一句話,語重深長:『瑞德西韋用於治療FI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未得到證實。』我們知道瑞德西韋有用,但不知道安全性,真要用,最好等等。
(這段是新加內容)瑞德西韋對冠狀病毒的抑制能力比GS441還要高,成本也貴很多。這款KP-01如果是瑞德西韋的話,價格又顯得太便宜了!到底它是什麼?成分只是GS441嗎?現在還不知道。
--------------------------------------
【Pedersen最新文章:談瑞德西韋】
中文版:https://xw.qq.com/cmsid/20200322A0GTBF00
英文原文:https://sockfip.org/2020-dr-pedersen-gs-441524-update/
大家的貓貓如果中招有了FIP,可以加入這些群組求救和查詢:
【香港:FIP 腹膜炎 (最新資訊) 治療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ipcatvirushk/
【海外:FIP Warriors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10898967022921
美國西部/加州FIP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00835247226864/
加拿大FIP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944659292587855/
台灣FIP救急互助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taiwanfip/
--------------------------------------
【FIP大新聞:注意劣質藥】:https://bit.ly/2RJvTy1
【各間GS441藥商的歷史和評價】:https://bit.ly/2Y6zxql
【貓腹膜炎新藥KP-01?不要亂試】:https://bit.ly/3kAbQ1I
腹膜炎病毒如何突變而來?貓需要隔離嗎:http://bit.ly/38TFhWE
FIP貓可以絕育嗎:http://bit.ly/2wzrhDA
認識GS441是什麼:http://bit.ly/38cqWUO
口服 vs 打針,打針會更有效:http://bit.ly/2ZWpwhr
GS441治療為何會復發?九大原因:https://bit.ly/36ygMAp
小虎的營養品清單:http://bit.ly/2NNkbBm
恐怖的fip腹膜炎腦神經病變:http://bit.ly/2Qt7uNj
小虎6月5日確診病徵記錄:http://bit.ly/2HQMYlo
第一周441治療救命記錄:http://bit.ly/2HQxKg5
透過mRNA檢測輔助停針:http://bit.ly/2MGg34f
濫用GS441會導致災難:http://bit.ly/2TKSZFf
甚麼是 #FIP:http://bit.ly/2NOtEc6(中譯:http://bit.ly/2NLvJFO)
#GS441524 病毒抑制劑研究報告:http://bit.ly/2XEemN4、http://bit.ly/2JzCsib(中文版:http://bit.ly/2JZLaGU)
治療嚴重的眼部腦部病變:http://bit.ly/2SosZAA、http://bit.ly/2Zb71jW
腹膜炎的一切知識:http://bit.ly/2HPPKab
看懂驗血報告:http://bit.ly/2HgXulr(中文:http://bit.ly/2ZmUdHp)
最低量英文 在 Maximiz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Work Capacity :做功能力
首先,我個人不是很喜歡這個翻譯,但我在網路上看到似乎都用這個翻譯,所以就只好跟著用,以免別人不知道我在說什麼,還是想抱怨一下當我用中文說出:做功能力,以及用英文說出:Work Capacity…我完全感受不到這兩個東西是一樣的,真是太有趣了。
今天來聊聊Work Capacity以及它的重要性,Work Capacity在專項肌力與體能裡面屬於初階的訓練過程,它在我學習且使用的金字塔模型中也是位在底端的身體素質,既然在金字塔底端就表示它是很重要的基石,但也因為它常常被歸納為初階,所以容易被忽略、跳過,或用其他錯誤訓練替代,在我見過的訓練計畫裡面,Work Capacity常在季外(off-season)準備期(Prep)就開始執行,也是在其他離開再回歸訓練的階段常被安排的訓練內容之一。
無聊搜了一下才發現這玩意是個爭議性挺大的東西,也才發現許多人會在準備期會進行大量低強度的身體活動,或是以循環訓練當作加強Work Capacity,不管您交給他一般體適能客戶還是選手,他通通給您來這一套,並強調:必須先能持續性進行低強度運動,累積一定的量,之後才能慢慢轉練其他技術、以及拉高強度…等。類似的派別也說:就從強度最低的能量系統-有氧系統開始練,慢慢轉換到強度高的!也因此不難看到一些人接受指導進行長時間慢跑、籃球隊跑一萬、短跑選手晨操跑5000之類的奇景…
除了上述那一個派別,接著來看看Work Capacity還被下了哪些定義或是原則:1.Work Capacity必須當人體受到刺激,在能夠承受刺激的情況下,從中恢復才會得到進步,而一旦適應了某種程度的刺激,就需要使用更高程度的刺激才能持續進步下去。(這跟上次寫的刺激/適應好像)2.Work Capacity就是透過提高一般體適能(General Fitness)來訓練,如果一般體適能沒練好,後續專項體適能、專項能力就無法進步。3.訓練Work Capacity能夠提高協調心血管、代謝、神經系統,主要通過從刺激中快速恢復來承受更高負荷的能力。4.必須能夠抵抗任何疲勞源。5.太多不想refer。
看再多也不會有一個明確答案或是說出該怎麼安排?但我有了一個更明確的疑問:到底是哪裡寫了要晨操5000公尺?到底哪裡寫了從慢跑開始慢慢轉換到練出100公尺需要的速度?或是長跑能夠練出籃球場、羽球場上需要快速移動的能力?
綜合我從肌力與體能教練、速度教練、田徑教練…等學習到的,再稍微加上一些個人實戰經驗來看,首先這個東西被安排在準備期沒錯,整個Off-Season出現的機會也不會太少,當然有些教練在開訓第一個月之後就會直接抽離,改成其他各式各樣的能量系統訓練、間歇訓練,所以基本上還是依造選手等級與教練經驗去安排。既然是在準備期開始就進行的訓練,那到底應該要做什麼練習?
這裡Max給出一些建議:先請仔細分析一下您的選手、訓練對象最終的目標是什麼?(籃球員?防守組?拔河?短跑?長跑?減肥?健身?)接著分析一下在這透過訓練去達到最終目標的過程中,會經由哪些手段以及加強哪些能力?如果您能夠給出很明確的答案,那麼Work Capacity該怎麼安排,對您來說就不是問題,如果您找不出答案……那準備期的訓練有可能會是選手的災難。
還不明白?舉個例子:一名籃球員在比賽之前的練習中會經過長期的肌力訓練(包括肌肥、肌力、爆發)、速度訓練、跳躍訓練、敏捷訓練、專項上面進攻戰術訓練、個人技術訓練、防守訓練…等,那麼Work Capacity就是讓球員能夠準備好去承受這些訓練。再具體一點以提升跳躍力來說,大家可能都知道增強式跳躍訓練很屌、很厲害,很多人因此而能夠灌籃,但總不會從準備期就開始進行這些高難度、高強度的訓練吧?所以對於跳躍的Work Capacity來說,就是由簡入深的練習跳躍,包括:原地-->移動,雙腳-->單腳,簡單-->複雜,單次-->連續,單向-->變向,低強-->高強,量低-->量高-->量低。
希望有耐心的讀者看到這裡,能夠對於Work Capacity有進一步的認識,也能夠明白到準備期真的不是跑長跑或是大量慢跑啊!
哦,對了,您1000%可以從各個地方找到Work Capacity不同的定義跟建議,我分享的只是我見過覺得比較合理的!
如果你對田徑訓練、運動訓練、專項肌力與體能、或是健身有興趣的話,希望Max在這裡的分享對你有點幫助,一起進化成更好的人/更強的人!
喜歡/有幫助,就按個Like/轉發,1500字,0稿費
#訓練名言 #訓練知識 #美國大學運動 #ㄧ級訓練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強的人 #coachmax #運動表現 #肌力與體能訓練 #美國田徑 #教練 #健身 #速度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