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diac 索命黃道帶的12個病態執念】#葉郎電影徵信社
《Zodiac 索命黃道帶》是導演 David Fincher 在犯罪片這個類型上從《Se7en 火線追緝令》過渡到 Netflix 影集《Mindhunter 破案神探》的一個重要轉折。
作為一個從未被偵破的真實犯罪事件,《索命黃道帶》因而不像《火線追緝令》有真兇揭露的結局,Fincher 將觀眾的注意力轉向記者和警察的犯罪調查運作經歷。為了確保觀眾絕對不會從電影細節中得到「誰就是真兇」的先入為主印象,Fincher 甚至刻意在重現黃道帶涉嫌的每一起兇案時讓不同的演員扮演兇手。
故事的重點從來無關真兇是誰,而是關於一種病態的執念。這種執念不僅存在於兇手身上,也存在於犯罪調查過程中、甚至電影拍攝過程中的每個人。甚至是銀幕前方那些熱衷真實犯罪故事的我們。
從執念到自我毀滅,只在一線之隔.......
執念1:18個月的偵查
 ̄ ̄ ̄ ̄ ̄ ̄ ̄ ̄ ̄ ̄
大部分電影籌拍過程,多半涉及了寫劇本、畫分鏡、找卡司和找資金之類的煩人事務。《索命黃道帶》的籌拍過程本身就是一場貨真價實的犯罪偵查。
雖然改編自 Robert Graysmith (即電影中 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報社漫畫家)所寫的私人調查專書,但導演 David Fincher 仍然要求組了一個調查小組,不僅由他和編劇 James Vanderbilt、製片 Bradley J Fischer 三人一起親自訪談書中涉及到的每個還在世的當事人,甚至還聘僱私家偵探追查失聯關鍵證人的下落,並找來語言學家專家、筆跡鑑識專家、犯罪心理專家來分析書裡書外各種線索。
《索命黃道帶》的3年籌拍過程中,實際上有整整18個月是在花在導演本人扮演偵探親自調查案情上頭。
執念2:2800個犯罪 podcast 節目
 ̄ ̄ ̄ ̄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上映以來,真實犯罪事件的衍生娛樂產品已經快速長成一個難以想像的巨大產業。
串流產業一方之霸 Netflix 根本就是以賣犯罪故事竄起,一路以來已經製作過《Makeing A Murderer 謀殺犯的形成》、《Tiger King 虎王》、《Don't F**k With Cats: Hunting an Internet Killer 別惹喵皇:肉搜網際殺手》、當然還有 David Fincher 的《破案神探》等罪犯節目。Netflix 這幾天還宣佈要跟《American Horror Story 美國恐怖故事》的超級製作人 Ryan Murphy 合作改編另一個著名的美國連續殺人魔 Jeffrey Dahmer 的故事成為電視影集。
另一個真實犯罪節目蔚為風行的領域是近年快速崛起的 podcast 市場,據統計全美 podcast 市場上有高達 2800 個真實犯罪節目。美國甚至已經有一個大型展會叫做 CrimeCon 犯罪展,每年吸引數千名對犯罪事件狂熱的人與會。
執念3:24棵橡樹
 ̄ ̄ ̄ ̄ ̄ ̄ ̄ ̄
除了透過調查還原案情之外,導演 David Fincher 還堅持一定要在兇案的真實現場取景,藉真正重現歷史。所以電影中除了發生在舊金山市市中心的一起兇案因為封街難度過高而不得不改採搭景之外,其餘每一場兇案都在黃道帶殺手行兇的精確地點拍攝。
1969年9月27日,離舊金山不遠的 Berryessa 湖邊有兩名大學生Bryan Hartnell 和 Cecelia Shepard 遭黃道帶殺手以利刃攻擊,後者傷重身亡。事發的地點是雨季時會變成湖中小島的一個湖邊半島(稍後被當地人暱稱做黃道帶島)。半島上頭原先長滿了橡樹,事實上兇手就是靠著樹的掩護慢慢靠近在湖邊野餐的兩名大學生。然而等到 David Fincher 到現場勘查時,上頭的樹早已不存在(無法確定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為移除)。
於是 Fincher 執拗地用直升機運來24顆活生生的橡樹重新種在半島上,並另外種滿1600塊草皮,來完全恢復1969年兇案發生當天的原有地貌。
執念4:0犯罪動機
 ̄ ̄ ̄ ̄ ̄ ̄ ̄ ̄
犯罪學家 Scott A. Bonn 將黃道帶殺手歸類為比較少見的「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認為他追求的是獵殺和折磨被害者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快感。
其中一個證據是殺手曾在挑釁信件中引用《The Most Dangerous Game 最危險的獵物》一書的句子。這部惡名昭彰的小說中以描繪的是把人當成獵物集中在一個小島上供人獵殺取樂的遊戲。今年初在美國引發爭議的電影《The Hunt 惡獵遊戲》正是改編自同一部小說。
快感殺手的犯案特徵是經常遍尋不著犯罪動機,兇手經常既和被害當者沒有任何恩怨,也欠缺性慾或憤怒等激發他殺人的因素。美國歷史上最早的快感殺手案例是1924年綁架謀殺14歲男童的兩名美國大學生 Nathan Leopold 和 Richard Loeb 。家境富裕的倆人毫無來由地計畫謀害男童,唯一的理由是尋求刺激,希望藉由成功犯案並跳過追緝來展現自己高人一等的犯罪智慧。
其中一名行兇者甚至還是死者的堂哥。
執念5:70個 take
 ̄ ̄ ̄ ̄ ̄ ̄ ̄ ̄
《索命黃道帶》是第一部完全用數位攝影機拍攝的好萊塢電影,也使偏執細節狂 David Fincher 得以完全不在乎底片成本地瘋狂追求更多細節。
115天的拍攝日程中,最高紀錄曾有一個鏡頭反覆重拍了70次之多。男主角 Jake Gyllenhaal 曾目睹導演看著機器,然後豪邁地宣布「來!把剛剛十個 take 的畫面通通刪掉」,讓幾個小時的拍攝通通放水流。
另外一名主角 Robert Downey Jr. 更加不適應數位拍攝。數位拍攝不像傳統底片攝影機需要很多時間準備才能重拍同一個鏡頭或是下一個鏡頭,所以演員原本的休息時間就被壓縮了。鏡頭跟鏡頭之間再也不能回休息室複習劇本,必須馬不停蹄地演出再演出。David Ficher 多年後在訪談中透露,當年片場經常發現裝著尿的玻璃罐藏在各個角落。正是 Robert Downey Jr. 大人藉以向導演抗議「老子連撒尿時間都沒有了」的藝術裝置。
執念6:私人追兇13年
 ̄ ̄ ̄ ̄ ̄ ̄ ̄ ̄ ̄ ̄
在一個兇案最終沒有被破解的故事當中,Jake Gyllenhaal 飾演的故事主人翁 Robert Graysmith 對調查真相的病態執念變成真正的故事重心。編劇 James Vanderbilt 在劇本中將作者本人放在舞台正中央,反而把調查兇案的警探和記者變成配角,藉以形成一個對兇案執念程度的光譜,以及墜入自毀和懸崖勒馬的兩個不同下場,藉以作為主角的借鏡。
據說原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看過電影的劇本之後,第一個反應是:「天!我現在終於知道為什麼我太太會離開我了。」
投注整整13年的人生在調查一個跟他完全無關的故事上,他付出的代價是妻子帶著小孩離開他。Graysmith 在另一個訪問被問到人生如果可以重來他會怎麼選擇:「我想我會再做一次同樣的事。於是所有事很可能會都會再發生一次。因為它還是會將你緊緊勒住,它會完全征服你的生活。」
執念7:18封挑釁信
 ̄ ̄ ̄ ̄ ̄ ̄ ̄ ̄ ̄
黃道帶殺手以寄發挑釁信件給媒體甚至個人(比如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而著稱。1969年到1974年的最後一封信之間,至少有18封信件被認定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這個行為模式也符合「Thrill Killers 快感殺手」想要博取公眾注意力的心理特徵。
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之前,黃道帶殺手其實已經銷聲匿跡了整整三年,而激發他重出江湖的動機居然是為了發表他個人對於《The Exorcist 大法師》的影評。
當年舊金山紀事報記者 Paul Avery 在大法師上映兩週後在報上撰寫了一篇關於每天都有觀眾在大廳嘔吐甚至昏倒的新聞。一直把 Avery 當成鬥智對象的黃道帶殺手很可能為了回應 Avery 的該篇報導,忍不住發出這封復出信來闡述自己對電影的感想:
「我看了《大法師》並覺得該片可說是我看過最好的諷刺喜劇(I saw + think "The Exorcist" was the best saterical comidy that I have ever seen.)」黃道帶殺手說。
執念8:1.3萬份報紙
 ̄ ̄ ̄ ̄ ̄ ̄ ̄ ̄ ̄
媒體記者一直都是連續殺人狂熱潮的原罪。我們永遠無法推知誰是史上第一個連續殺人狂,卻可以明確知道誰是第一個被大幅報導而廣為人知的連續殺人狂——那就是1888年7月開始在倫敦犯案的開膛手傑克。
開膛手傑克熱其實和英國對報紙課徵長達150年的各種知識稅制度息息相關。經過多年的知識稅抗爭,1853年到1861年之間英國報紙的廣告稅、印花稅和紙張稅陸續取消,致使二十多年後的開膛手傑克案正好和英國報業的爆炸性發展撞個滿懷。各種狂熱的追蹤報導和缺少事實根據的大膽臆測,甚至使某些人相信連續殺手狂是報社為了賣報紙捏造出來的。
1888年英國各家報紙報導開膛手傑克案的規格和方法後來幾乎成為全球媒體面對重大犯罪事件的標準SOP,並間接影響到近百年後黃道帶殺手的報導規格。整個20世紀美國報紙的數量一直穩定維持在1.3萬份~到1.5萬份之間,僱用數萬名記者每天撰寫新聞。這些針對真實犯罪鉅細靡遺甚至天馬行空的報導,正是我們對於重大犯罪事件的病態迷戀的真正源頭。
執念9:第2篇影評
 ̄ ̄ ̄ ̄ ̄ ̄ ̄ ̄
在《大法師》影評之後,報社仍收到不少署名為黃道帶的信,但多半被認定可能難以證明出自黃道帶之手,而可能是仿效者或是沒事找事的鬧事者所為。
可信度較高的是1974年5月的另一封同樣涉及了電影評論的信件。黃道帶殺手這一次的評論對象是《The Thin Red Line 紅色警戒》導演 Terrence Malick 1973年的犯罪電影《Badlands 窮山惡水》。不尋常的是黃道帶殺手在信中展現了一絲同理心,對於該片的行銷用語表達憂心。電影廣告的這句宣傳與「1959年多數人都在殺時間,但 Kit 和 Holly 則在殺人」,被黃道帶殺手指控有美化殺人兇手的嫌疑,並呼籲社會關注以要求撤除該片廣告。
如果這封信真的出自黃道帶殺手之手,那他可能已經不小心揭露了自己的心理狀態。
David Fincher 請來的犯罪心理學家 Sharon Pagaling-Hagan 認為這封信意味著黃道帶殺手的人格自我認知已經進入下一個階段:完成他的犯罪「成就」之後,開始重新融入社會的過程。他史無前例地在該信件中改屬名 「A Citizen 一個公民」也是這個推論的佐證。
執念10:66歲英年早逝
 ̄ ̄ ̄ ̄ ̄ ̄ ̄ ̄ ̄ ̄ ̄
《索命黃道帶》中最常被批評偏離事實的部分,不是關於兇案或是黃道帶殺手的描繪,而是關於 Robert Downey Jr. 飾演的記者 Paul Avery 的下場。
電影中的 Avery 因為過度沉溺案情而開始酗酒。記者事業也因此走下坡,從全國知名記者變成轉到小報工作,成為一個人獨居在拖車中的過氣記者。這段戲劇性的描繪或許是為了凸顯電影主題「病態執念」,也或許是讓曾長期沉溺毒品的 Robert Downey Jr. 的表演能有投射之處。
然而實際上Paul Avery 在黃道帶殺手後的人生仍然精采。他曾為了近距離報導越戰而搬到越南三年,在越南和香港等地活動。日後的記者生涯也還因為報導轟動全球的報業大亨孫女 Patty Hearst 的綁架案而名噪一時。稍後 Avery 則與著名的妓女人權運動者 Margo St. James 者結婚,但因為後者連續多年在法國工作,使 Avery 必須一個人留在舊金山面對孤獨和酒精的誘惑。
酒精、毒品或是對黃道帶案的上癮都沒有真正讓他走向自我毀滅的命運。魔鬼藏在另一個生活小道具裡。2000年 Paul Avery 因為另外一個病態執念——吸菸導致的肺氣腫病逝,享年 66 歲。
執念11:八成女粉絲
 ̄ ̄ ̄ ̄ ̄ ̄ ̄ ̄ ̄
當我們著迷於真實犯罪事件時,我們在迷的是什麼?
「廣泛的大眾之所以被這些故事吸引,是因為這些故事激發了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的一種基本卻強而有力的情緒:恐懼」犯罪學家 Scott Bonn 說。就像兒童著迷於怪物故事一樣,連續殺人狂就是成年人的怪物故事,讓他們在安全、受到控制的環境中不斷體驗到恐懼情緒的刺激。
另一位心理學專家 Emily Mendez 則說這種恐懼體驗有助益於另外一個求生的本能,讓我們在過程中發展出保護自己的策略。這就是為什麼真實犯罪節目的的觀眾中女性有壓倒性的數量優勢,因為在現實世界中他們比男性有更強烈的保護自己的需求。
根據統計真實犯罪類型 podcast 中有75%聽眾是女性。而在美國 CrimeCon 犯罪展活動中,更有八成參與者是女性。
執念12:554本書
 ̄ ̄ ̄ ̄ ̄ ̄ ̄ ̄
2007年《索命黃道帶》上映之後黃道帶案雖然被警方重啟,但沒有新線索,進度仍是一灘死水。最新技術的DNA比對甚至排除了電影中的第一嫌疑人Arthur Leigh Allen的可能性。
真相這塊大畫布上越保留空白,就越吸引更多人在上面著墨。在Amazon上搜尋黃道帶殺手的關鍵字,可以找到554筆出版資料,包含實體書、電子書和有聲書(許多都來自 podcast 市場上的真實犯罪節目)等各種各樣出版品。《索命黃道帶》作者 Robert Graysmith 的幾本書當然排在最前面。而緊跟在後的則是2014年出版的一本名為《The Most Dangerous Animal of All》的暢銷書。從小被父母遺棄的作者 Gary L. Stewart 在追查生父真實身份的過程中,找到了種種證據指向當年遺棄他的生父很可能就是黃道帶殺手本人。
今年初串流平台 Hulu 依據該書製作了一部真實犯罪調查的同名紀錄片節目。他們和 David Fincher 一樣重新訪談相關當事人、檢視書中條列的種種證據。和《索命黃道帶》不同的是,他們發現許多鐵證來自作者一廂情願的錯誤解讀。
這本暢銷書被紀錄片一一破解之後,作者 Gary L. Stewart 本人似乎沒有動搖他的信念。當年協助他完成該書的記者評論道:「他的終極願望就是找到自己的身份,而這些線索就是他身份的一部分。如果這些線索再度瓦解,他就再也無法確定自己是什麼了」。
當他沉迷於追求真實犯罪事件時,他其實是在找尋自己。
《索命黃道帶》myVideo線上看:
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0/226055
——————————————
現在上myVideo租電影儲值100送200,每月再抽5G手機!
更多優惠資訊與活動內容:https://www.myvideo.net.tw/event/Goldenfilm/
「最後大法師線上看」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半糖Can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Re: [心得] 最後大法師The Last Exorcism - 看板Horror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大法師小鴨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大法師:公開完整版】10月30日(週五) 重返大銀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最後一次驅魔- 電影 - PttPlay線上看 的評價
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半糖Cand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今天晚上 21:00 直播ʟᴀsᴛ🎙🎙✨
#這2件上衣絕對是要驚艷大家的款式 👀
#小幫幫已在台灣幫妳們試穿過了 🧡
由於和妳們聊過,candy穿二節式的裝扮真的無敵不好看😑😑
好險已經寄回台灣一批現貨,馬上叫153小幫幫穿拍一下,不然就都會和長洋一樣,不會自動視覺折斷candy小腿想像🤣🤣在這樣大法師腳又要出來了喔((💦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為何昨天的直播很鬧事,搞得喉嚨好痛!
(不要再cue candy了,戲胞很重的人🤦🏻♀️
▪️第一款:
露小香肩上衣 ➰
這款是現貨+候補喔。今天直播的款式不會放在社團了,要候補的妹妹一律線上加單🙆🏻♀️
有2個花色可以挑❤️
▪️第二款:
立體點點娃娃上衣 ➰
這件是真的只能給矮妹妹穿了((😭哭哭
其實candy只敢當內搭,前幾天咖啡吊帶褲有穿過~
一色,最後現貨可以加單😊
—————————————————————
⚠️注意唷~
社團收單只到稍等晚上6點截止啦🤗
這趟連線的結單日要往後延期喔,晚一點發文告知大家🙇🏻♀️
—————————————————————
🧸#半糖Candy ♪♪♪
社團→ ♟ 蕃茄隊長之Candy內戰
哎居→ 📺 yo_candy_yo
門市→ 🛒 台北市大安區雲和街44號
⤵︎⤵︎⤵︎)) 記得加入生活圈喲 ((⤵︎⤵︎⤵︎
LINE🆔: @heycandy (要加@)
快速網址🔜 https://line.me/R/ti/p/%40heycandy
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DJ 芳翎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8 星期一 絕對音樂】
「你的條件再好,別人眼裡看到的都是態度…。」 BY林美秀
SO~~你的堅持,會讓曾經視你的夢想為妄想的人,
終究會承認,你的堅持並不虛妄,
而是另一種生命的樣子…。
下午4:00-5:00
「絕對音樂」~~ON AIR)))))),
就在KISS RADIO FM99.7
把耳朵借給我,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 http://www.kiss.com.tw/radio_hq.php?radio_id=238
*************************
《張曼娟:他怨我恨我,我沒遺憾》
兩年來,在鏡頭前光鮮亮麗的她,送90歲的失能父親到急診4次,回家再熬夜準備工作。曾有人跟她說:「照顧父母是你的福報,就像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一樣。」張曼娟一看就知道,對方沒照顧過老年父母,因為照顧父母和小孩不一樣,「你怎麼能對好幾個月都不能睡,每天只能吞安眠藥和抗憂鬱劑才能繼續照顧的人說,是你的福報?」陪爸媽的最後一哩路,如何相愛不相恨?
「曼娟,妳什麼時候回來?妳快點回來好不好?」
兩年前的秋天,工作中的張曼娟總會接到母親近乎哭音的電話,但發生了什麼事?爸爸怎麼了?「我不想講,妳快點回來。」
張曼娟趕回家後,爸爸又好像沒事,問爸爸「你還好嗎?」父親操著外省口音大喊「好呀!」
但90歲的父親不能吃、不能睡,體重直落,直到有一天,媽媽打電話說,爸爸說他不能走了,站不起來了,要去醫院。還沒等到張曼娟趕回家,又來電,叫張曼娟直接打119。
兩年前的急診初體驗
趕到急診室後,父親血壓飆到兩百多,眼睛漲紅地抓著張曼娟的手交代「不要插管、不要急救」,也要求住在桃園的弟弟來看他最後一眼,一下喊冷、一下喊要死了,張曼娟找了張椅子,在父親身旁直挺挺地坐了一夜。
天亮後,母親趕來,有輕微水腦症的母親去上個廁所就沒回來,張曼娟去開一間又一間廁所的門,還是找不著,回到父親身旁,父親催著她回家休息,情緒緊繃的她崩潰大哭「媽媽不見了!」這聲哭喊在如同滾鍋沸騰的急診室裡,只是一聲背景音,張家是急診室裡的一張床,也只是台灣高齡社會裡受苦的一個家庭。
這是張曼娟的急診初體驗。父親住院兩週,檢查不出問題就出院。沒多久,過農曆年,家人團聚,但父親把親友一一叫進房間痛罵,全家愁雲慘霧。那時候,還以為父親失智,做過失智篩檢,醫師說不太像。但父親依舊不能吃睡,拉著張曼娟的手講過去當情報員的事。
甚至,父親不讓張曼娟出門工作。
爸爸:我快死了,妳不要出門工作
張曼娟白天工作也有行程,晚上回家後通常寫作至凌晨1、2點才睡,但父親5點便把她的房門打開說,「妳現在就打電話給出版社說,所有活動全部取消,也和小學堂說不去上課,」「為什麼?」「妳爸爸快死了,妳還要出門嗎?從今天開始,哪裡都不准去。」
過了兩週,父親沒有快死了,才再讓張曼娟出門。「那對我的心智摧殘比較大,」張曼娟淡淡地說。
第二次上急診,因為父親看到死神。父親渾身發抖,抖了7、8個小時,張曼娟叫了119,但父親說老家的人說,人一離開這床就死了,死命掙扎,不願被救護人員帶走。他就像電影《大法師》一樣突地彈起又摔落,母親在旁嚇哭了。救護人員勸說,讓父親睡著後再叫救護車,後來父親吃了安眠藥後,終於送至急診室。
謝謝爸爸撐到90歲才發作
這次,確診父親是精神分裂症,現在有個新名字「思覺失調症」。
彷彿真相大白,因為父親不僅不能吃睡,還跟公車搶紅燈,彷彿被附身,對世界充滿恨意。這確診沒有嚇到張曼娟,她反為覺得理所當然。
她回想,小時候爸爸睡到半夜,常會發出彷彿面對死亡般的大喊,嚇醒全家,媽媽就會拍拍父親說「做夢、做夢」,父親才安靜下來。但父親思覺失調症發作後,再也不喊了,她想,或許潛意識浮上來變意識了。
「我很感謝上天對我的厚愛,我爸爸若早20、30年發作,我成長過程一定很悲慘,我一定不是現在的我,我已經有包容接納這一切的能量才發生。我也很感謝我爸爸,撐到90歲才發作,」張曼娟說。
父親開始吃精神藥物,狀況好轉。但偏偏精神病人往往一好轉就拒藥,病情大反撲,父親開始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他認為自己有神通了。
我難過,但逼自己不能難過太久
因為病情再度發作,父親第三次上急診室,隨後住進精神科病房。父親憤怒拒藥,恨極張曼娟把他送到「精神病院」,張曼娟只好把他帶回家。一回家,父親就說他要離家出走,張曼娟說,「你不用走,我走,」張曼娟收拾個小包包就離家,父親發病後,因數度衝突,張曼娟已有固定去的小旅館。
明明是親力親為照顧父親終老的女兒,明明是照顧到心力交瘁的女兒,卻是被父親恨極的女兒,問張曼娟什麼感受?「很難過,不過,我不讓自己難過超過兩分鐘。他有精神病呀,妳幹嘛!」
第四次上急診,是父親上廁所摔斷了腿,這次張曼娟已經可以冷靜地在急診室取消所有行程,並上臉書貼文。後來張曼娟在臉書開始寫一系列文章「照顧年老父母,才能真正理解人生」。
這種照顧,怎能說是福報?
有臉友留言,「照顧父母是你的福報,就像小時候父母照顧我們一樣,」她就知道這位臉友沒照顧過老年父母,因為照顧父母和小孩不一樣,「妳怎麼能對好幾個月都不能睡,每天只能吞安眠藥和抗憂鬱劑才能繼續照顧的人說,是你的福報,」她語音依舊輕柔,但語氣加快。
很難想像,以《海水正藍》成名,在華人讀者心中氣質如同仙女的張曼娟,會以照顧者的身份站出來,並展現照顧者的韌性與勇氣。
張曼娟不是特例。全台還有許多中年兒女,在照顧109.6萬名的失能者,每天平均照顧13.6小時、平均照顧9.9年。他們也在承受無法訴說的重擔。
張曼娟停了一下,「這些年來,現實環境讓我改變,我寫《海水正藍》時,真以為世界非黑即白,現在知道,這世界最大地帶是灰色,但在灰色地帶中,要成為白還是黑,卻是我們可以決定。」
(文章來源: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
***************************
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大法師小鴨的影片 第1集 - YouTube 線上影音下載 的推薦與評價
【大法師小鴨】「大法師小鴨」#大法師小鴨,拜佛與醫學〈道證法師講述〉拜佛教學影片【完整版】〈HD高清〉,在海贤法师影片中讲述的印生法师三年闭关圆满出关, ... ... <看更多>
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大法師:公開完整版】10月30日(週五) 重返大銀幕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萬聖節試膽必看!經典恐怖電影榜單常客回來了!華納兄弟正式宣布10月30日(週五)萬聖節前重新上映【 大法師 :公開完整版】,故事敘述一位受到魔鬼附身 ... ... <看更多>
最後大法師線上看 在 Re: [心得] 最後大法師The Last Exorcism - 看板Horror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kidmen (硬撐)》之銘言:
: 8/24 (三) 去看特映會
: Well......雖然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但我還是要說,
: 台灣翻成最後大法師實在太瞎了!!!
: (就像Martyrs翻成極限:殘殺煉獄也很糟,是很極限,但跟殘殺毫無關聯啊)
: 錯誤的譯名只會誤導觀眾的評價。
: 第一,本片與恐怖經典"大法師(The Exorcist)"完全無關。
: 大法師也是台灣人亂翻的,原意為驅魔師,可能翻成法師比較有親切感吧 <囧>
: 再來,本片是以假紀錄片的方式拍攝,與"大法師"是完全劇情片的方式全異。
: 最後,台灣片商錯誤宣傳像往往是唬弄觀眾買票戲院看一部與他們預期天差地遠的電影。
: 試問,誤導大家進戲院看片散場後臭罵連連難道這就是台灣片商的行銷手法嗎!?
: -------------------------抱怨結束,以下心得------------------------------
: 其實這片還不錯看,節奏明快,導演運鏡切換的角度也有到位,
: 雖然說最後收尾不甚完美,但礙於劇情&拍攝手法似乎也只能這樣了。
: 個人感想,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恐怖片,它在許多地方都有革新。
: PS.但因片商如此宣傳應該是會淪落為大家口中的"爛片"
: --------------------------不是很重要的備註-------------------------------
: 宗教信仰不同,所以臺灣人大多不了解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差別,本片原意:最後的驅魔儀
: 式,片中有提到羅馬天主教廷是認可驅魔這項儀式的,但男主角是基督教的牧師,卻可行
: 驅魔儀式,這點我想大部分的人應該就搞不清楚了吧 (就連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
: 這當中有文化以及信仰方面的差異,會成為台灣觀眾觀影的一大迷思。
: {有待教徒補充}
<<注意!! 本文會有最後大法師跟大法師的雷>>
翻譯成最後大法師確實會讓人有點猜錯內容是甚麼,
以為和原本的大法師有很深的關聯, 有種最終作的錯覺,
不過從英文原文來看,
The Last Exorcism 和 The Exorcist,
可以說明這也不完全是翻譯問題,
因為這英文原名就頗有借用當初那部經典的味道。
內容我認為也並非說「完全沒有關係」。
事實上, 就在看過最後大法師後, 我就去找最當初那個大法師來看。
本來我也是想說最後大法師和1970年代的大法師應該沒甚麼關係吧,
但看過大法師後, 我反而覺得有關。
大法師, 很遺憾, 以現在的標準來說根本不太恐怖(有機會再來看看吸魂首部曲),
我敢說最後大法師恐怖程度一定勝過大法師,
雖然不該把兩部電影放在同個時代比較。
或許是因為年代的緣故,
大法師嚇人的方式保守許多,
有些效果並不需要精美電腦動畫, 只需要心理學的巧思就能達到很好效果,
不過大法師顯然這方面沒有施展全力(也可能30年前心理學還不夠發達)。
還有死亡沒有被以殘酷的方式呈現, 與現在恐怖片血腥當道的風格大相逕庭
(雖然我本人並不認為一定要很血腥才叫好的恐怖片, 很血腥也不一定是恐怖片)。
還有其他許多地方, 有機會再來撰文討論。
簡單這樣評論吧! 如果大法師恐怖的話,
那我相信驅魔神探、金田一受害者遇害的前一刻,
這些就足以夠人害怕的了。
看過大法師後可以理解「令人不安」跟「恐怖」的些許差異在哪裡。
回到最後大法師。
大法師中最經典的一幕就是小女孩下樓梯(不是小朋友下樓梯喔)
這讓我頓時明白, 最後大法師裡, 著魔受害者是小女孩,
而且還做出了那個下腰動作, 原來是有「典故」的。
另外某些細微小地方, 這可能就非常主觀,
像是血腥的畫面都被快速帶過,
我認為也算是對大法師致敬
(大法師最血腥的地方大概是拿十字架隔著睡衣插下體吧
最後大法師就算是虐殺貓也沒有血腥到哪裡, 以現在標準來說)
所以我認為這部片借用了exorc-(驅魔)這個字根,
多多少少有致敬的味道, 雖然不是非常明顯。
再評論最後大法師。
雖然說大法師與恐怖部分無關的劇情篇幅很長,
所以k大稱他為劇情片,
可是呈現出來的劇情性, 最後大法師不一定亞於大法師。
大法師片長雖然長達兩小時多,
不過很多地方我認為可以刪改,
大法師中太多篇幅描寫那些人是甚麼,
相對地描寫惡魔是甚麼、惡魔與旁人的互動就有點少。
甚至求醫的篇幅也太長了, 可能是那時代「不相信醫生」是很特別的劇情吧,
所以光是醫生一步步深入探究卻找不出病因, 可能就令觀眾惶恐了吧,
那種法師與魔鬼周旋最後卻感到絕望, 許多90年代的香港鬼片都做得更好。
相對地, 最後大法師雖然受限於紀錄片與第一人稱敘事性(欠缺第一人稱的主觀推論),
卻盡可能在許多地方給足線索, 讓觀眾可以拼湊出個大概,
對背後的來龍去脈還算了解, 至少可以推理出大概是邪教搞的鬼。
反倒是大法師, 惡魔說:「你知道她(小女孩)做了甚麼嗎?」找不到答案。
惡魔呻吟, 念了驅魔神父的姓, 為什麼, 也是猜不出個所以然。
最後大法師表達出的劇情, 不一定比大法師少很多,
還多了點懸疑的成分, 我認為這是恐怖片需要的成分。
最後, 就像k大說的, 最後大法師還有許多獨特的地方。
第一人稱紀錄片拍攝恐怖片是很具有挑戰性的手法。
從「驅魔神父認為自己是在行騙所產生的自省」切入,
而意外紀錄了另一個驚人的內幕,
甚至不相信神的神父, 最後卻第一次真正拿起十字架嘗試驅魔。
製片下了個很好的副標題:
If you believe in God, you believe in the devils.
呼應了結局, 貫穿了整部片。
我相信他們有自己的一套想法來寫出並詮釋這樣的一個故事,
還為惡魔取了個名(我試圖尋找這是否有典故, 目前未果, 只懷疑是Abaddon)。
進一步了解背後理念, 可參考:
https://tw.news.chinayes.com/Content/20100825/kcb4f219rz4jg.shtml
我不會推薦大家進去電影院看一看,
但有機會可以找來品味一下。
---
P.S. 我也猜想若瞭解基督教或天主教教義,
也許可以多了解大法師和最後大法師背後是否還隱含了甚麼概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51.163.104
※ 編輯: StarTouching 來自: 111.251.163.104 (08/31 20:5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