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女兒寫個在家自學一年的心得,她躊躇了一陣子,前天一動筆,三、四個小時寫出了五千字,寫的欲罷不能,超過我要求的字數。
寫的頂好的!
~~~~
自學一年心得
不知不覺間,我已經自學一年了,想想有些感嘆,就稍微和我的爸爸聊了聊這件事,結果,他思路清晰,很快的給了我一句話:「哦,自學滿一年啊,那就寫一篇三千字的心得吧,這是功課。」當下聽到有點無語,好吧,自己挖的坑自己跳,於是就有了這篇心得,來聊聊我這一年的經歷與學習。
為什麼會自學呢?一開始我自學時,身邊的同學與朋友是不相信的,一直以來我在學校的人緣都還行,雖不到真的很多朋友,但也不致邊緣,成績也沒有真的爛到哪去。
但事實上,我在學校的生活過得並不好。學習的部分,自從升上七年級開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一落千丈,大約就是從第七名變成倒數第七名,生物數學地理變得困難,英文更是像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變得完全聽不懂,更要命的是學校一星期有五堂英文課,其中更有一堂是外師,全部都是英文,在得知有這堂課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於是,在艱辛的七年級學業路上,只剩勉強過得去的歷史與公民,還有我唯一的希望國文。因為曾經遇過好老師,我的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在某次國文考試中似乎還得過全班第五名,為此我開心了很久;如果說國文可以稍微自豪一下,那麼作文就可以再自豪一點,我一直都很喜歡寫作,除了一次四級分,剩餘都是五級分以上,也常常被國文老師表揚。
但除此之外,就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隨著時間推移,我的數學開始跟不上,生物的難度也逐漸加大,社會科勉勉強強,原本就夠悲劇的英文更是變得慘不忍睹,偏偏英文的比重與考試是最多的,有成堆的英文考卷、講義,三個英文老師的功課更是讓我喘不過氣,那時,我很討厭考單字,因為我都是零分,不論怎麼努力都背不起來。
雖然,有許多熱心的同學幫助過我,有人會細心地告訴我錯的題目是為何而錯,有人甚至會在外師的課上幫我翻譯(在此深深感謝幫助過我的同學們,謝謝你們讓我撐過好一段時間),但還是無法彌補我的程度與考試範圍之間的落差,我開始逃避這一切,在上課時間寫小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讓我的校園生活過得開心一點。
在進入小說的世界後,與世隔絕,一切都是我能掌控的,不用被幾個成績欄的數字束縛,不用因為不擅長的事情而否定自我,雖然是個惡性循環,寫出來的作品質量也不好,但,那至少是我當下能想到的最好辦法。
除了成績與考試外,令我困擾的事情還有一件,我很怕吵,不喜歡和太多人相處,但學校就是一個群體生活的地方,每天一定要接觸到人,去接受他們的情緒,那時我對自己還不太了解,也嘗試融入人群,但發現好像沒有辦法,於是,我向我爸媽提起了自學。我的哥哥也曾是個自學了四年的自學生,爸媽在我表達完觀點後,便同意讓我自學,於是從八年級開始,待在家中自己學習。
一開始自學,也像是打開一道新世界的大門,門後的世界是精采美麗的,不會被課表切割時間,不會有成堆的考試等著我,可以在平日和爸媽出去玩,能在家自由自在的生活,愛做什麼做什麼。
不過,最讓我高興的依然是能將大部分時間精力投入到小說創作,一天中,我花最多時間作的事是寫作,架構世界觀,寫出一個個完整的角色,將它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寫成一本精彩的小說,我非常享受這樣的過程,有時一寫就是好幾個小時。
我寫小說的這條道路還滿特別的,是在我五年級的那年,爸爸出了作業,要我和哥哥一天打字十分鐘,哥哥去玩打字遊戲,我則是想到可以寫小說,一開始的創作毫無章法,就寫了一點點奇幻校園故事,講述一群人打妖怪的故事,也就隨便寫寫,打發時間,直到五年級升六年級的暑假,暑假作業之一是要完成一千字的小說,那時,班上同學隨口說了句:「老師,如果寫到一萬字會怎麼樣?」那時班上氣氛歡樂,老師也開玩笑似的隨口回了句:「寫到一萬字就不用寫其他暑假作業了。」我默默地將一萬字這個數字記在心裡,並且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將原本八百字的奇幻校園故事完成,一共一萬零八百字。
從此以後,我便愛上寫小說,我喜歡寫奇幻故事,更是偏好暗黑驚悚,目前進行中的十二本小說,有奇幻、校園、異世界、現實等主題。
漸漸的,小說從逃避現實的工具變成我與世界溝通的媒介,我每天花大把的時間在創作與發想,寫作能力也漸漸提升,從以前的一天只能寫三百字到現在能一天六千字,而爸爸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去出版一本小說,於是,我開始將注意力放在一部作品上,也就是如今已經出版的「傷痕」。
「傷痕」其實跟我一開始的寫作風格差的很多,畢竟我是寫奇幻世界起步的,也沒想過會拿一個「連續殺人魔」當主角。
書中,一名童年被霸凌的少女得了創傷壓力症候群,精神疾病令她無法好好生活,也影響到她的思考模式,她堅信,只要殺了霸凌過她的人,她就能獲得「救贖」,她開始逐一解決霸凌過她的六人,在過程中有悲傷、痛苦,也有過後悔,隨著得知她慘痛的經歷,她心中的感受只剩下恨,最終殺了霸凌過她的六人,也殺光了教會中一半的人,這樣的方式並沒有令女主角獲得救贖,故事的結尾也非常悲傷。雖然小說終究是假的,但我覺得女主角這樣的人是真的有可能存在的,她的心生病了,令她做出極端的事,但凡教會中多一個人關心她悲劇都不會發生,偏偏卻沒有,這本小說也是我想告訴大家,要友善的與人相處,不然可能會釀成大禍。
在這本書中,我用了一種奇特的方法詮釋,分成了三個階段,現在、夢境(過去)、獨白。現在的部分主要是在描寫殺人的過程以及主角心境的變化,夢境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主要描寫主角被霸凌的故事及過程,獨白則是死亡的人沒說出來的心聲。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寫出這樣的故事,我給的答案都是「抒發心情」,對我而言,創作與寫作是有意義的,就是說出心中想說、表達想發聲的事情,而「傷痕」有更深層的意義,它是給不可改變的過去一個機會,也給了我一個機會。「傷痕」畢竟是我的第一部作品,各方面都很稚嫩,也不可能是我最好的一部作品,但他卻是對我而言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令我放下了許多執念,令我的心理狀態變得更加健全。
故事永遠都是故事,但卻能帶來如此神奇的功效,我想,這就是寫作的魅力吧!在自學的過程中,我會一直不懈的去創作故事,從而去理解世界與人心,我想成為一個厲害的作家,用文字成為他人的光,用作品去讓他人得到所謂的救贖,我不能阻止世界上發生悲傷的事,但我想盡我所能,讓更多人能感受到世間的美好。
傷痕出版後,我感受到了很大的快樂,除了親朋好友的好評,還有賺到了錢的快樂,也要感謝贊助我出書、為我這本書奔波勞累的阿嬤,感謝鼓勵我創作此書的哥哥,還有理解我的父母,我也會更加努力學習的。
如今我的十二部作品中,有許多提到精神病的故事,精神病是我想去了解的領域,因為想要去看看所謂「與正常人不一樣」的人心中究竟在想些什麼,去深入了解這社會中很多人不理解的「常態」,從而去創作真實又殘酷的劇情。
於是,我便開始研究「變態心理學」及「精神病學」,找到了一個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影片,教授講的很好,我便看著影片學習。
我是真的很喜歡變態心理學,雖然不擅長的生物學模型有聽沒有懂,但心理學模型我還是上的津津有味,在心裡學模型的四個學派中,我最喜歡精神病分析學,意識、前意識和無意識和本我、自我、超我的概念是我很認同的。
異常心理與精神病是我在寫作中很喜歡提的,因為在童年成長過程所遭遇的事情會影響一輩子,在上課時教授也時常提起童年經歷等相關事情,我也喜歡將童年描述的悲慘,去營造一個更加立體的角色,這也就是為何我的作品中時常會有過去的描寫。北大的變態心理學課程很難,其中還會接觸到生物學、腦神經科學及遺傳基因等,都是我不熟悉的領域,雖然上課進度緩慢且要花更多時間精力去釐清,但卻是我自己心中所喜歡的,在過程中是快樂的,所以我很喜歡學習變態心理學。
在八年級下學期時,我的媽媽接到了一個三年級國小老師的工作,於是,非常閒的自學生我本人便接下了家中伙食處理的重要任務,開啟了我的廚娘生活。
我對煮飯是很有興趣的,之前也煮過幾次,不過要包辦全家人的三餐還是一項挑戰,我開始研究菜單,研究家人的口味,來煮出全家人都能接受的食物,一開始當然不太順手,跟廚房不熟,也多次燙到自己,在一次炸肉時更是差點把手炸掉,至今手上還有一道淺淺的疤痕,不過我不斷嘗試,越來越好,甚至被哥哥的高中同學們大力稱讚,聽說他班上同學很喜歡吃我做的燉飯,帶去的便當常常被搶,讓我非常的開心,還有一陣子幫哥哥的朋友也準備一份便當,賺一些小錢。
在煮飯的過程中,我了解了一些道理,第一便是和人一起生活有相同的口味是很重要的,我們家的口味還算相近,也能互相配合,比如我、爸爸和哥哥都不喜歡紅蘿蔔,我們家的咖哩裡面就不會放紅蘿蔔,改成全家人都喜歡的地瓜,但有些時候無可奈何,主廚就要辛苦一點,比如我哥哥不吃辣,但我和爸媽很喜歡吃部隊鍋,這種時候就要另外幫哥哥準備一鍋不辣的鍋物,不過因為過於麻煩,現在學乖了,我和爸媽會在平日中午哥哥去上學時吃有辣的東西。
第二個道理便是預算控制的重要性,爸爸給了我一定的預算讓我學習控制,起初幾個月預算常常超支,導致月底要吃的很簡單,不過也是愈來愈好,漸漸的還能留下一些預算,對於食物的價錢概念也愈來愈強。
我認為,會煮飯算是一項滿好的技能,能自己控制吃什麼、什麼時候吃,健康又省錢,如果有時間,學習煮飯真的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我一直很喜歡音樂,從小就也學習鋼琴,雖然現在漸漸荒廢,但我對歌唱的興趣也愈來愈高,尤其喜歡中文說唱,喜歡強大的節奏感以及富含意義的歌詞。
會接觸到中文說唱是因為鄧紫棋和潘瑋柏合作的「死了都要愛」,我便愛上了說唱的感覺,但是真正讓我想要學習說唱,是因為VAVA改編的「Life's a struggle」,叛逆又強勁的歌詞,無畏又悲傷的聲線令我決定開始練說唱。
我在說唱上有點天分,節奏感與生俱來,在說唱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強烈的快樂,我也嘗試寫過幾首歌,雖然不成熟,但作詞作曲編曲都是我完成的,其中我最喜歡作詞,寫的大多是饒舌,唯一寫過一首旋律較多的歌是送給閨密的生日禮物。
相對來說,我歌唱的能力並沒有那麼強,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直到聽到歌手黃霄雲唱的「打開」,我突然想要飆高音,便去找我的發聲老師爸爸學習,也愈來愈喜歡唱歌。
自學不久後,爸爸買了一台混音器,我便常常使用它,去磨練我的歌聲在麥克風中的樣子。
經過了爸爸的教導,我的唱歌實力不斷提升,以前唱起來吃力的歌也變得輕鬆,我很喜歡唱歌與說唱,也曾經參加「聲林之王3」的網路海選,雖然並未成功,不過也累積了些經驗。
自學的過程中,大部分時間都在與自己相處,於是,我慢慢去了解自己,漸漸的,我接觸到了「高敏感族群」這樣東西。
「高敏感族群」這樣的人大概就是會深度處裡事情,常常被過度刺激,同理心高且情緒反應強烈,是十分敏感的一類人。高敏感通常來自遺傳,我去做了測試,指數很高,其實不用到太驚訝或感到稀奇,畢竟世界上有20%的人是高敏感族群。
得出這個結果,便回顧了一下我的人生,好像真的是這樣的,我在人群中待不了太久,容易覺得吵雜,很在意別人的微表情與情緒,小時候也很多人說我內向,更嚴重的例子是,只要有人在我旁邊罵人,我都會感到害怕,不管他罵的是誰、因為什麼事情而罵。
印象深刻的是在國小的時候,有一位老師因為我們班的男同學太過不乖而氣哭,明明跟我毫無關係,我卻去跟老師道歉,還哭了,因為我能感受到老師的無奈和悲傷,我也是打從心裡覺得對不起老師,即便那堂課我完全沒有吵鬧。
不過,在了解自己是高敏感族群後,我的生活反而輕鬆了不少,因為知道我不是故意不融入人群,不是故意不去與人相處,只是先天的容易疲憊,自學待在家不去接觸人群也令我感到輕鬆,不禁再度感嘆自學這個決定的美好。
現在我接觸人的機會很少,除了去教會和買菜以外幾乎不與人接觸,朋友也是非常的少,但我活得很開心,因為這樣的狀態對我而言是最好的狀態。
高敏感對於我的寫作有很大幫助,因為對於情緒感受敏感,我能去創作飽滿的人物與劇情,這也是有人說「高敏感是種天賦」的原因吧!
說到底,自學最大的好處仍是「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畢竟人都有擅長與不擅長的東西,我認為沒必要對著教科書照單全收,去學習自己喜歡且有天分的東西對學習的效率與品質有也很大的影響,如果不自學,我根本不可能在十四歲完成一本小說,也不可能去研究什麼變態心理學,但既然我自學了,我就要對我所選擇的事物全力以赴,做到最好,這樣,才無愧於我的十四歲,無愧於我的國二。
如今已經邁入了自學的第二年,我也要抓緊時間去學習,好好運用我的天賦與努力,去寫作、創作,並且過的快樂、充實。
不知不覺間,本是三千字的心得也寫到了五千字,或許我真的很喜歡文字吧?就像是喜歡我的人生一樣。
小說「傷痕」博客來連結:https://pse.is/3ju946
「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河西羊的健聲房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心得] 我的出走日記 獨一無二的玫瑰- 看板KoreaDrama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最討厭的哥哥死了- 探索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最討厭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最討厭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最討厭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FACEBOOK、DCARD和網 ...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閒聊] 有沒有真的很討厭哥哥的妹妹?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選片侏羅紀世界PTT 網頁版- 把哥哥退貨可以嗎ptt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哥哥到浴室洗澡隔天竟然差點?!|海龜湯#09【黑羽巴逼月希】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閒聊【碩漢】他們活在對方的字裡行間-CP觀察心得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Re: [心得] 其實我很不喜歡看日劇...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討論] 咒怨的小林老師是不是很衰啊? 的評價
- 關於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好雷]藍甲蟲不是超甲英雄嗎?幹騙我- movie 的評價
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榮格讀書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章轉自Aletheia Pan
今早讀愛智者林投姐的故事分析,真的好有感觸!鬼故事很恐怖,但更恐怖的是,這些故事卻是我生活中的日常。
在我的工作場域當中,存在著許多主流社會以外的邊緣人。這則林投姐的故事,就令我想起許許多多在我長長的服務生涯中所見的無力母親。他們的孩子在學校的問題行爲既多、且激烈,當我發現針對孩子本身所進行的調整與行為介入施力困難,而過去所學的一切方法幾乎是毫無用武之地,正好那也同時是我個人有意識地進行個體化歷程的起點,我開始學習著觀察,推動這一切連鎖反應背後的心理動力究竟為何?而我身處的角色,能夠如何打破這個連鎖反應?
很多時候父母總是會認為孩子的問題行為就是屬於孩子本身,我們要解決問題就要解決孩子本身的問題,但如果問起在教育現場的工作者,絕大多數都會知道,孩子問題來源絕非始於孩子身上,反而孩子經常是一面鏡子,清清楚楚地呈現、映照出孩子身後家庭的模樣。當家庭的模樣開始改變,孩子的模樣也會隨之改變。
這學期我有個孩子,國中就有拒學的紀錄,國中的個別化教育計畫就載明了經常就是有一天沒一天地上學,混到國中畢業。九月開學,孩子完全沒有出現,家長也完全聯繫不到。一直到十月中才聯繫學校說要註冊。註冊前一週,媽媽帶著孩子來學校先找我面談、認識環境,我才第一次仔仔細細有機會端詳這對母子。
母子二人看起來都十分羸弱,媽媽說自己身上還有車禍舊傷,孩子期初沒有立刻註冊也是因為發生車禍,現在還不是很強壯。我問說怎麼不接電話呢?卻顧左右而言他地不回話。後來班上另一個孩子的母親打電話給我,告訴我,這個孩子的媽媽總是躲著老師,很難找。問孩子現在終於要來上學了,有沒有想問老師的事情?
孩子看起來蒼白瘦弱,眼神卻是還算機靈閃亮的。我們坐在烘焙教室旁的教師休息室談話,他閃著一雙眼睛不停掃描未來的同學們,看起來有點不安。我問他:「你有擔心的事嗎?」孩子問:「會有人欺負我嗎?」我說:「你國中有被欺負過嗎?」他說有。我說:「如果有欺負人的行為是違反校規的,老師也會教你如何保護自己。如果你知道怎麼保護自己,你就不會被欺負。欺負只存在不知道如何保護自己的人身上。」他點點頭,安心一點。但一旁的媽媽卻開始擔心起來,一直說自己的孩子很弱很怕被欺負,要老師一定要好好保護孩子。接著我們一邊參觀一邊互相了解學校與家庭雙方的現狀與期待,才慢慢拼湊出這個家庭的形貌。
孩子的爸爸在他小六的時候就離開了,他還有三個兄姊,現在都已各自在工作了。媽媽年紀看起來並不大,我猜測很年輕就結婚,然後一口氣生了許多孩子。孩子說:「我媽媽身體很不好,哥哥姊姊都會照顧她,可是哥哥姊姊都長大了,他們以後就不會在,所以我要保護媽媽、照顧媽媽。」
在這裡我看見的是一個年輕就失去丈夫守寡,失去生活動力的母親,孩子們也許很乖巧,加上一直有社福單位的支持和服務,前面三個孩子都長大獨立了。最小的這個和母親的連結最深,當後來開始來上學之後,卻又漸漸開始遲到、請假、缺席、不聯繫......,並且告訴我他不想來上學。我問:「那你又為什麼要來呢?」他說:「因為媽媽要我來。」「媽媽要你來怎麼不能每天把你叫起床呢?」「因為媽媽也起不來。」
孩子在學校是乖巧但膽怯的,容易受到驚嚇,卻總是表現得一副鎮定的樣子,冷冷地觀察其他人來瘋的同學們,看得出來脆弱,但是有種被迫的早熟。
在這裡我們已經開始可以看得到這個故事是否與林投姐的故事有著些微的重疊呢?年輕就進入婚育生活的女人,陽性面一直潛藏在自己的身後,也許丈夫離去之後,原本是一個能夠發展自己陽性力量的契機,但社福單位很快接手,補足了那個空缺,卻少了一點推力去推動她這個重要的發展。
於是形成了什麼局面呢?這位母親的力量不但無法轉化為一股拼搏、求生的陽性動能,甚至往母親的陰暗面發展,她無法再給出母性的滋養、支持、關懷、生活照顧,而是成為一個黑洞,不僅無意識地將孩子轉為自己的替代性伴侶,並且把孩子的心靈與自己乾涸不再發展的心靈綁在一起,使得孩子逐漸失去鮮活的生命力。她無法展現正向母親的原則:給予、滋養,成為了負向的母親:吞噬、終結。
看見這件事之後,我思考,在這個故事當中,若我們不要故事走向死亡的結局,那麼應該補上的角色,是什麼呢?
我閉上眼睛就看見一個大黑洞的意象。這黑洞將一切可以吸入的全都納為己有,卻無法吐出些什麼。我站在黑洞邊緣,避免讓自己成為那個被吸入的一份子,我看見這孩子在黑洞邊緣掙扎著不讓自己掉下去,卻根本沒有力氣爬出來。
於是我採取了「那我就讓你掉下去吧」的立場。我補上一個陽性的角色,迫使這兩人「必須採取行動」,製造一個「我們必須做點什麼」的局面,打破那個一直以來等待他人給予、配合、救援的黑洞模式。
順著一次孩子隨口說他想休學想去工作的話。我說好,反正你想工作,不必在學校浪費時間(我是真心的,可不是做戲。因為我本不覺得人人都該上學,既然不想上學,想工作,那你就去。大不了後悔了,明年再註冊)。明天我就開始幫你申辦休學手續,也會通知媽媽來學校簽名辦理。因為你沒有辦法每天穩定出席,負起你該負的責任,學校也沒有義務給予你學分和學位。
這孩子國中三年可以說是混畢業的,實際上學天數沒有幾天。因此不到我說這句乾脆休學,他依然是不痛不癢的。當我毫無懷疑地建議他休學,明天就不用來了,他反而開始猶豫,說媽媽不會准。我說那我打電話給媽媽請他准吧。(媽媽當然不會准,因為沒有上學就沒有補助了。)
當我很嚴肅地告訴媽媽,以他不穩定的學習狀態,這學期不會拿到學分,繼續讀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反正畢業證書也拿不到。媽媽很遲鈍但是也很驚訝地說:「怎麼會這樣?國中都可以讀畢業啊!」我說:「沒有努力就沒有讀畢業這種事。休學吧!去工作也很好。」媽媽越來越緊張了,說:「他高中沒讀畢業哪有什麼工作可以做?」我說:「他又沒有來上學高中怎麼會讀畢業?」媽媽才說:「好啦我會叫他去上學啦!不要休學啦!」
我說:「這要看你們努力的程度。從現在開始到學期末如果能夠穩定每天出席,我就願意讓他繼續讀,如果到下學期又開始無法出席,那也就不會有第二次機會了。」
我看見了在這個故事裡,我遞補的角色,叫做「缺席的父親」,而我剛好是一個父親能量很旺盛的人。
那天開始我看這孩子每天雖然看起來勉強,卻開始能夠「拖著自己」每天出席。即使整個人蒼白病厭,但我開始一點一滴指派給他各種發展陽性力量的任務,像是課程時當小組的組長、堅持完成困難又需要耐性的任務、堅決地和其他人溝通等等,感覺這個孩子終於像其他人一樣開始慢慢適應了學校的生活。
我問他,你改變好多,是什麼讓你改變?
答:
1. 因為我養了一隻貓叫我起床,就在我決定不要休學那天。
2. 因為你我才來的不然我討厭學校
3. ......... 看一眼旁邊的女同學。
綜合三個答案,就結論一下,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逃脫服向母親的吞噬?
1. 補足孩子生命中缺乏的陽性動能:推動、規範、給予社會現實的自然後果、訓練、強化生活的基本技能。支持孩子但非給予壓迫。
2.幫忙把阿尼瑪投射轉移到母親以外的對象......(誤)
這件事最後算是以容易的方式解決。實際上採取行動的時間少,但觀察整個局面,思考與盤算所投入的時間多。我認為如果我沒有讀那麼多神話、不了解人類整體心靈的共同運作模式,我肯定會停留在表面打轉,甚至為了學校總是千方百計要把學生留住不鼓勵休學的態度苦惱不已,或是為了我居然要讓學生休學這種想法而感覺自責或不負責任。
這學期還有很多其他的故事。當我翻閱著愛智者精彩的文字,以及十分務實在教育現場的應用,我理解到我們是同路中人。榮格心理學並不虛無飄渺,理解這些故事背後的原型與運作原理,他們能夠非常踏實地運用在生活當中,也能使我們更認清自己與他人現下的生命處境,我們該如何踏出下一步。
並且更加謙卑而且深刻地認識到:生命之道無他,只有謙卑地呈上我們空空的雙手,接受生命給我們的一切,無論是痛苦或者甜美,每一刻當我們首先自認無知且心甘情願地領受「why me?」,隨之而來的轉化與圓熟,會是此生最大的祝福與恩典。
由於這份學習榮格心理學應用在工作實務上的效益,當我知道愛智者不在台中辦理簽書會時真是非常失望,因為有很多想要討教交流來著!便留言邀請,也很感激愛智者與社長兩位真的義氣相挺一口答應。之前太過忙碌都沒有好好發心得文和宣傳文,今天終於結業式了!也讓我用這篇文章,來記錄一些小小的故事,並且誠摯推薦台灣第一本真正結合榮格心理學與教育、終生學習,實務性與應用性極高的榮格讀物。
特別是台中的朋友,千萬別錯過與作者會談的機會喔!
報名連結在這裡!
https://pse.is/postc21
第一次請各位朋友幫忙轉貼我的文章分享!如果您喜歡與認同!
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人生,沒有什麼是一場運動不能解決的:12週運動計劃week1day3》
#面對衰老的勇氣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變老了?
我是從眼力下降開始意識到衰老。聽說女人生完孩子如果沒有好好保養、月子沒做好,身體各方面機能都會下降,而我是從進入四十歲之後,才明顯感受到衰老。
起初,是看東西漸漸感到吃力,後來,東西越拿越遠,最後,受不了生活不便,於是回台配了副老花眼鏡。
眼力下降對日常生活影響很大,尤其我又常常盯著螢幕寫文章,為了確保輸出順暢,也免不了要大量閱讀輸入,所以,最受影響的就是工作。
當然,常常瞇著眼也容易長魚尾紋,就像蝴蝶效應般,眼力下降對我的影響是一層又一層地對外擴散。
之前做過近視眼矯正手術,我享受了約十年不用戴眼鏡的快樂時光,得知自己又要戴著眼鏡生活,我的心情非常沮喪,因為我真的好討厭戴眼鏡😵
/
不過,眼力下降對我來說是預料中的事情,雖然沮喪,但還不至於深受打擊。
猶如晴天霹靂的是:失去味覺。
某日,我像平常那樣準備洗手做羹湯,把蒜頭扔下油鍋爆香,我突然發現聞不到平常聞慣的蒜香味,我叫來雙寶和老公,問他們是否有聞到蒜香味。
「拜託,那麼濃,在客廰都聞得到。」
他們的回答讓我陷入地獄。
原以為是因為長期過敏鼻塞才失去味覺,後來發現自己不管吃什麼東西都感覺食之無味,後來逐漸對吃東西這件事情失去興趣。
和娘家哥哥聊起這件事才突然驚覺,我和哥哥、媽媽都有相同的情形,這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基因有 #失智的危險。
那之後,也曾請教過醫生,看過許多文獻資料,知道的越多,越心亂如麻。
找來《我想念我自己》原著小說一讀,雖是小說,但把阿滋海默症患者描寫得絲絲入扣。
看完之後忍不住思考,如果有天生命中重要的一切回憶都被抹去,我該如何面對?又該如何找回曾經的自己?
轉念一想,如果真的忘記一切,大概也不會感知到煩惱了,或許,這是在悲傷與遺憾底下,僅存的一點慶幸。
/
這些,我從未對外人傾訴過,尤其是失去味覺這件事。
既然衰老無可避免,那為什麼不試著去接受現實?
比起唉聲嘆氣,我想做一些更積極的事情來面對衰老,運動就是其中之一。不瞞大家說,我從小到大從未喜歡過運動,也認定自己這一生不可能會喜歡上運動。
流汗身體熱得半死,臭哄哄又黏呼呼,一想到就好不舒服。其實,這只是一種自我設限。
#改變之前要破壞,用力打破「自己不可能會喜歡上運動」的固有思維,掙開自我設限的束縛,把感受還給自己。
現在,我對運動的感覺是「不討厭也不排斥」,雖談不上愛得要死,但至少做到不討厭也算一種與自己的和解和改變。
/
最後報告一下今天的運動心得,今天感覺困難的動作是用啞鈴做俯地挺身,稍稍改變一下沒用啞鈴,或是改成跪姿俯地挺身也是可行的。
後面有用啞鈴的動作都沒改變。
33分鐘的運動結束後,再加上15分鐘的徹底拉筋,完成12週運動計劃第三天,時長48分鐘的打卡。
今天流的汗更多了,感覺開心😁
希望身上的肉肉快點消除。
#8/1
🧘♀️連續12週的運動,連續12週的發文,就做為2020年挑戰自我極限的目標吧💪💪
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最討厭的哥哥死了- 探索 的推薦與評價
BOOKing閱讀心得(書評,書宣) ·. Linda Estoy En La Luna 琳達讀讀書寫寫字 · 2022年5月1日 ·. 書名:最討厭的哥哥死了. 作者:村井理子. 出版社:遠流. ... <看更多>
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閒聊] 有沒有真的很討厭哥哥的妹妹? 的推薦與評價
大部分都是傲嬌叭嘴很臭可是是兄控那種不知道有沒有真的很討厭自己哥哥的妹妹? 或是反過來很討厭姊姊的弟弟? 因為剛剛看到一個劇情奇怪的想了一下 ... ... <看更多>
最討厭的哥哥死了心得 在 [心得] 我的出走日記 獨一無二的玫瑰- 看板KoreaDrama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把七十七億個一元硬幣堆疊起來,就會像那座山一樣。」
我馬上就懂他的意思了,
「如果我是一元硬幣,七十七億個就有五千萬噸,就跟那座山差不多,
如果把世上的人都換成一元硬幣,一切就都簡單明瞭了!我這麼拚命地活著,
但你能從像那座山一樣高的硬幣中找到我嗎?」
~~~《我的出走日記》~~~
你能從像那座山一樣高的硬幣中找到我嗎?
當昌熙說著自己對具氏看山一事的理解時,
我突然想起了在沙漠中赫然發現滿花園玫瑰的小王子,
他的花兒曾對他說,她是天下獨一無二的。可是,僅是在這一座花園裡,就有五千來朵,
而且朵朵相同!
小王子自言自語地說:「她要是看見這些,必定十分惱火……她會咳得更厲害,她會裝作
活不下去了,免得讓人當做笑柄。而我還不得不裝著去護理她,因為,要不然,為了使我
難堪,她可能真的非死不可……」
~~~《小王子》~~~
小時候,我讀《小王子》的時候,
總是不明白為什麼小王子需要繞了一大圈之後才明白玫瑰的意義,
也不明白玫瑰為什麼要在小王子離開以後才吐露出他的心聲,
因為,對於小朋友來說,喜歡、討厭、開心、難過……
這些情緒應該是直觀而顯而易見的,
然而,實際上,
從來沒有一個情緒是直觀且顯而易見的,
但把自己真實的情緒與想法隱藏起來並不是故意的,
只是,莫名地,
那些保護著「真實想法」的外殼就那樣自然而然地長大且越發堅硬了,
有時候,明明是感覺自己還是那樣的自己,
卻為什麼也總感覺自己不是自己,
雖然已經盡可能地誠實了,但是,卻沒有人好好地珍視著我的坦誠,
到底有沒有一個人,可以真正地聽懂與讀懂我?
「真希望有人可以打電話過來,隨便說什麼都好。」
你說的話已經夠多了,你明明一直都在說話,還想再說嗎?
「我真正想說的話從來沒有說出口,不是那些我假裝活著所說的話,
我想說些輕鬆的話,那些對話、那些用詞,那些讓人感到放鬆的話。」
~~~《我的出走日記》~~~
廉家三姊弟妹,大姊應該可以算是最直言不諱的人了,
她不悅、不屑、不滿、疲憊、失望、生氣、難過……
每一種情感她都是毫不掩飾地直接傾倒在大家面前,
「我絕對不偏心,因為,我討厭世上的每一個人。」
比起妹妹美貞內斂沉穩,姊姊琦貞完全是個對照組,
也因此,
我有時候,是透過琦貞告白之路大鳴大放的情緒,
去找出妹妹美貞告白後的情緒起伏,
然而,即便是這個最直言不諱的廉琦貞,
也常常感覺自己說出的話,從來沒有被真正聽懂,
明明她只是純粹疑惑著,已經有女友的同事為何要邀情她去住同一個社區?
但弟弟就開始鄙視著她又再自作多情;
明明她只是純粹地分享著,
她願意成為就算另一半被唾棄,她也會好好地守護著那個被唾棄的他的女人,
弟弟卻又批評著她這番言論是在遺憾自己不是生在可以革命的時代,
批評著她又再看不上現代社會裡軟弱的男士,難怪會把所有男人都嚇跑,
廉琦貞,
從來沒有打定主意要成為難搞的玫瑰,
也從來沒有立志要成為沉重的女性,
但不知怎地,她的直言不諱卻成了她滿身的刺,
究竟有誰,可以看見她高張面具下的那顆脆弱且膽小的心?
有誰,可以在給予她安慰卻被她大力推開的時候,
看出她其實並不是難搞與想找麻煩,
而是接受且看出那只是她守護著自己最後驕傲的唯一偽裝?
世上所有的人都一樣:自卑、自豪、自愛、自厭,
你們身上都有,只是程度不同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自己有多厲害,所以,才會覺得自己不幸
其實,你已經足夠厲害,所以,你不需要妄自菲薄,
但你其實也沒有那麼了不起,所以,你也不需要不可一世,
你跟你身邊的人沒什麼不一樣,
但,
你對偶然與你相遇並且珍惜你的人來說,
你,就是獨一無二!
「硬幣應該會分國籍吧?你又沒有被堆疊成硬幣,我怎麼會找不到你!」
「算了!我放棄!」
【附註】
有一個我自己覺得很有趣的廉家洗澡小細節,
因為,從第一集開始,我就一直對於昌熙默默在外面洗澡這件事印象深刻,
昌熙在外面洗澡,其實是他對自家姊妹的體貼,
(或他不覺得自己可以吵贏XDDDD)
應該是第二集還是第三集吧?
昌熙回家也想進浴室沖澡的時候,發現,姐姐搶先一步,
但他默默地就把洗澡權讓出去了,
當三姊弟妹一起回家的時候,
廉家的洗澡順序是:美貞最先→大姊次之→昌熙最末
雖然,美貞曾經說過,她討厭她的哥哥和姊姊 XD
但是,其實廉家三姊弟妹的相愛相殺的關係才最令人羨慕,
我最喜歡的就是第四集中姊弟吵架,波及到美貞,
而後姊弟兩人對上憤怒的美貞瞬間瑟縮的那一刻,
還有,第七集結尾哥哥瞬間恍然的一刻,
無法挑選的家人,有時會自動化出一套相處模式,
那個相處模式中,其實有很多家人不經意地體貼與善意,
只是因為是家人,我們就容易忽視及視為理所當然,
我們也會去嫌棄家人不夠好,
不過,
如果美貞的道理用在戀人上成立,
那麼,家人上也是如此,
正是因為知道家人愛著自己,所以,才能肆無忌憚地跟家人吵架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205.21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oreaDrama/M.1651899831.A.6C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