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星期一 絕對音樂】
「在這個動動嘴、敲敲鍵盤就可以在網路上掀起一場腥風血雨的時代,
最起碼的善良,是始終保持內心的理性,在現實世界管好嘴,
在嘴路世界管好自己敲打鍵盤的手…」
因為~~
比偏見更有力量的是換位思考,
比指責更有力量的是尊重,
比輕易評價更有力量的是對真相的等待~~
下午4:00-6:00
「絕對音樂」~~ON AIR))))))
把耳朵借給我,
芳翎和你/妳分享~~
線上收聽快點這裡:
http://fm997.cityfm.tw
*************************
《與眨眼不語的星子,對唱那首懷舊思念的《魯冰花》——追憶「台灣文學之母」鍾肇政…》
——「這種霧,好像春天的早上才會有。」
這是1989 年上映的電影,由當年擔任編劇的吳念真,改編自鍾肇政的小說《魯冰花》,小說中的主角——古阿明,在遇見即將指導他的美術老師時,說出的一句看似不怎麼樣起眼的台詞;然而,這句台詞卻是那麼精準而又深刻,帶出古阿明他那細膩的觀察能力,與純真率直的表達。他的藝術天份就在那一瞬間展露無遺,這也同時把小說的背景舞台——因一口泉水而得其名的泉水村——位在丘陵地帶的水城鄉,適宜種茶的天然地勢刻劃出來。
歷經冬日休眠期的茶樹,到了春天氣溫回升,便開始萌芽。對古阿明來說,與美術老師的一面之緣,成了觸動他內在對繪畫創作的一陣春風。泉水村有一口源源不絕的清泉,雖能滋潤鄰近幾村的水田,卻順著地勢向他處匯集進附近水流,泉水村的居民一滴也享受不到;天然環境的條件差異,也象徵城鄉與都市,甚至與鄰村之間,先天發展上的優劣比較。而此時的台灣文學,也因鍾老富有寓意的文字,彷彿被注入一股春暖般,慢慢開始吐露出花意。
在時局動盪之時,搖曳綻放著文學的花朵
1960年,那時的鍾肇政35歲,《魯冰花》是他首部的長篇小說,當時的台灣處於動員戡亂之時,小說開始在《聯合報》的副刊連載刊登,故事中帶著美學訓練與城市視野的美術老師郭雲天,走進隱匿在山林溪流間的小學,鍾老藉著郭雲天的視角,挖掘出尚未萌芽、埋藏在此地的藝術種籽——古阿明。郭雲天嘗試抹去過往那些陳舊、刻意模仿的創作思維,更直觀地接受眼前的自然,試圖向人們傳遞順應心性的創作思想。
「也許老師們都還有著從前的傳統觀念,認為畫必須畫得像、自然,其實這才是不自然的。小朋友有他自己的眼光,他們怎樣感覺,便怎樣畫,這才算真正的自然。」
正如他筆下的角色所說,鍾老一生以文字為鋤,開土闢地似的墾殖台灣文學的這塊土地,儘管土壤在先天上有些貧乏,但憑著熱切執著,鍾老筆耕不輟滋養土地。他以技巧性的書寫,批判當時的社會,不僅點出社會上貧富差距與農村發展的現象,同時也帶出教育體制跟黑金政治的問題。
《魯冰花》衝破戰鬥文學及反共文學枷鎖,使鍾肇政成為第一名在《聯合報》副刊登載作品的台灣本省籍作家,小說露出後受到廣大迴響,而在那之前,鍾老的作品十稿九退,歷經多少次的捶打雕琢,才練成如此一部跨越時代的巨作,裡頭雖沒有明確提到任何「客家」的字眼,然段落文字的內蘊裡,是能讀出道道地地「鄉土文學」的清香。
冒險培育文學幼苗,對得起天地良心
小說被改編成劇本,從文字轉譯成影像,故事以種植在茶園中、與茶樹相間的「魯冰花」,譬喻弱勢族群,像是路邊綻開卻不受人重視的花朵;裡頭還提到現代的化學肥料、農藥的使用,正逐漸取代掉過往,當花謝後用作茶樹肥料的「魯冰花」。
城市或有權勢者一步步地往上,但窮鄉僻壤的低下階級卻不時還得忍受飢餓、窮苦的生活困境。「光明:這兒並不缺少;但唯有其光明,相對地也就免不了有黑暗。光明與黑暗,原是永遠同在的啊....」——生死有命,每個人生來就並非是絕對平等,這在小說裡的文字或是電影的畫面呈現中隨處可見。
「祇有細微的,比那輕悄的樹葉聲更細微的蜜蜂振翼聲在飄浮著。魯冰花正盛開。一行行的茶樹間和一行行的魯冰花,形成綠黃相間的整齊圖案。」夾雜在中日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時局之間,鍾老的人生與創作,猶如化身為自身筆下的「魯冰花」,他不停努力以文字耕耘關懷台灣的文學,更將自己的生命經驗,寄託予作品的角色,時而是郭雲天、時而又成了古阿明,他用更直觀、開放的胸懷去擁抱文學。
郭雲天和林雪芬兩人的情愫,在時光的流逝之間日漸萌芽,兩人往來的書信當中,也巧妙透露出鍾老對社會的擔憂,「我很擔心他不幸生根於一個極不適於成長的地點——其實我懷疑我國在那裏有較適宜的地點。」鍾老關切社會也批判人性,更強調其成長經驗中所觀察到的一切,那對文學養成是最重要的土壤養分。「如果我們不曉得有這麼株幼苗也就算了,當我們發見到它時,我們總得盡一份責任來培育它。這樣才對得起天地良心。」當年冒著被打壓的風險在副刊上連載,也成功以作品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寫作,是僅止於一人一筆的孤獨,而鍾老的創作超越文字,懷抱著更遠大的想像與願景。
故事到了尾聲,古茶妹哭倒在郭老師的懷中,「有時,小小的心靈仍會容納一個大道理的,正和一粒沙裡仍可裝進天地的道理一樣。」悲泣著那些遺憾與不公,是對命運亦是對當時社會的一種無奈與癱軟。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家鄉的茶園開滿花
對比到電影中美術老師初訪茶園,聽見古茶妹唱著「天上的眼睛眨呀眨,媽媽的心啊魯冰花」,那段純真歌聲所帶來的感動,撼動了數個世代的人們,或許對於 80 年代後的世代來說,至今仍深深感動著他們的是,那首電影中的主題曲;倘若沒有鍾老勤奮不懈地為台灣文學的灌溉與付出,又何來有這部影像作品的誕生。
遺憾的是,這朵花已在今年落下了地,再次化做為泥土。鍾老的精神與氣度,即使再過百年,也依舊是值得作為後世景仰的典範。每當夜空裡的星子閃爍眨眼,即使不語,也能看見他的家鄉如今又再次開滿了花。
被譽為「台灣文學之母」的鍾肇政,一生筆耕、創作力旺盛,為客家文化打拚、為台灣文學四處奔走。鍾老的寫作沒有包袱、題材多樣,也開啟台灣「大河小說」的先河,留下《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等巨作。
(文章來源: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36152)
***************************
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光明的時代作文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既視感的年度台灣佳片
.
2019是個命運多舛的一年,金馬風風雨雨,香港的衝擊歷歷在目,但幸好我們在這紛亂的世界當中,仍然還有電影。對於我來說,評斷一部電影好壞的標準,其實並不在於技術優劣、卡司大小、亦或是宣傳聲量,我在乎的是那隱藏在影片之下的道德立場,那關注世界、回應社會的愛。因此,選擇的作品,可能有些缺點很多、很明顯,甚至不太可能出現在其他眾多權威的榜單當中,但都是今年我坐在電影院當中,心裡曾被觸動、被震撼的電影,它們也一定程度上幫我們紀錄了、完整了這個世界。我想這些電影值得被關注,也值得被提及。更重要的是,當我想起2019年十,我會想起我的生命中曾經有它們,我想這或許便能說這些電影是好電影了吧。
.
雖然現實困頓,看似茫茫,但終將陽光普照的吧。
.
平安喜樂,感恩惜福,未來也一起看電影吧!
.
.
1. 前世情人的情人 Like Father, Like Daughter / 梁秀紅 / 2019
→人們常說,找到了限制,就找到了自由。本片無疑找到了兩者,並成為我個人不管在各種意義上的年度最佳台灣電影。他在國影中心的計劃中,運用老台語片當時代父母阻饒男女自由戀愛的片段,去對照今日婚姻平權之路所遇到的總總困難,結尾時刻的鏡頭一移,電影開始,令人震撼不已,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夠看到。
.
2.阿紫 The Good Daughter / 吳郁瑩 / 2019
→其實非常惋惜他最後沒有拿到金馬獎的最佳紀錄片,但絲毫無損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他以記錄一個外籍配偶為出發,不背不亢的與一個海濱偏鄉的家庭相處,這個家庭有著人們所知所有的台灣底層家庭的刻板元素,但導演卻部直接以這些元素大作文章,反倒把他們邀請到鏡頭前面,主導談話,聽聽他們怎麼想,如何身處在這個看似困厄的環境與時代。另一方面,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線在當下的狀況,亦透過導演的鏡頭,看到了外配於台灣的前世今生,而令人不禁感到難過的是,縱使人們曾經努力,改變現狀、改變自己,但命運依舊,卡在階級的縫隙中,我們依然不知何去何從。
.
3.蚵豐村 Ohong Village / 林龍吟 2019
→本著個人對於本片的喜歡,其實很遺憾它在金馬中全軍覆沒,我想它最大的意義便是在於,它創造並重現了某種台灣鄉間的魔幻寫實感。這裡的魔幻寫實,並不是有什麼非常理的事情發生,而是在於台灣農村給人的那種時空停滯感,那種今昔混雜在一起的感覺,我們隨時回去,都感覺穿越時空,目睹了自己的童年,而荒謬的是,此時有些事情也早已變化的不如從前。因此我會覺得,回家、生活、前瞻,會是這部片的主題,而這對於身處於時代間的台灣人來說,是一個相當值得省思關注的事。
.
4.疑霧公堂 Mystery in the Mist / 李運傑 / 2019
→作為公視新創電影的全新嘗試,我覺得《疑霧公堂》帶給我們啟示在於,台灣絕對有能力進行不同類型電影的發展,而台灣這片土地上也絕對有非常多有趣的故事值得我們持續耕耘。或許找不到除了公視之外其他的單位能夠不計成本地做這樣的嘗試,但身為觀眾我很慶幸現階段的嘗試看起來相當成功。我想從早先年前的《阿罩霧風雲》到今日與疑案辦合作的《疑霧公堂》,霧峰林家的故事,身為台灣歷史上的一大部分,絕對值得更多人去觀眾。電影由林文明懸案為出發,雖然是一個清裝劇,但不變的是公視新創電影對於類型路線的堅持,懸疑的敘事模式不僅增加了觀影時的緊張感,同時也給了觀眾關於真相的歷史思考空間。確實,世界上似乎沒有絕對的真相,只有我們如何去看。而為了接近真相,我們必定要不停的對話、不停地查找資料,如此一來,才能對於這片土地更加了解,也才能更篤定地走向未來。
.
5.凱涵 / 廖哲毅 / 2019
→收落在夢田文創《致親愛的孤獨者》的計畫當中。雖然技術與敘事上來說看起來還是有許多的問題,但我想它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用一個很精巧的設定,道盡了台灣與中國剪不掉理還亂的複雜關係。而最後抽離場域之後的空虛以及最後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結果, 進一步的加強了前夜事件的荒謬感,甚至產生一種混雜於現實與想像的模糊感,在此刻觀眾無法清楚的辨識出昨夜的暴力是否真實,也無從理解此刻凱涵的心情想法如何,但這一切孰真孰假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因為這個歷程就像是一種意圖選項的並置,至於哪個方案較好,我想也就見仁見智了。
.
6.未命名 Unnamed / 張均瑜、洪德高 / 2019
→看的時候印象沒有特別印象深刻或衝擊,但看完之後默默的出現在心中,我想這就是所謂年輕世代看待的方式,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好,但現狀卻是很多人就連搞不清楚自己是誰、叫什麼名字之前就急著被逼迫指認這個世界的總總。因此,《未命名》可貴的地方便是在於,他還給我們一段喘息的空擋,讓我們搞清楚自己之後,再驅車開車上路。這樣的概念可用於婚姻平權路上的性別認同,用於青少年成長階段的徬徨,亦可套用在台灣所面臨到的國族認同糾結。總之不管如何,好好找到自己吧,晚點再上路也不遲,重點是要開心。
.
7.我的靈魂是愛做的 The Teacher / 陳敏郎 / 2019
→《返校》成功,沒理由《我的靈魂是愛做的》不成功,我想它是台灣婚姻平權路上的《返校》,重點是比《返校》直接,比《返校》勇敢,然後沒有《返校》那麼矯情。我想除了張詩盈值得被鼓勵,邱志宇的演出也同樣直得被關注。到最後我們終究要找到一個與殘酷世界共存的方式,但我們不會怕,因為我們的靈魂是愛做的。
.
8.農村的遠見:永恆的米鄉 The Eternal Farm Villages / 劉嵩 /2019
→一個好的紀錄片,好的企劃當是這樣,一共十集的系列紀錄片作品,記錄了各國農村永續發展的範例,第十集回到台灣,關注在台灣東部的池上小鎮。從池上過去的電線桿世界說起,搭配立春、夏至、秋分等節氣分章節,帶領觀眾一同從播種到收割,一入池上這一路走來堅持有機耕作、堅持人與土地共存、堅持永續發展、堅持環境教育的路線,所有努力終將開花結果。社會黑暗、世代茫茫,痛苦的時候就回望吧,土地永遠是我們的家,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我想《農村的遠見》絕對值得一看。
.
9.金魚 Goldfish / 王登鈺 / 2018
→「現實超過了動畫的想像,香港現況讓人非常悲痛!」
.
10.陽光普照 A Sun / 鍾孟宏 / 2019
→雖然,可以討論,令人不喜的部份確實還是有的。但不能否認《陽光普照》的確是今年度台灣最好的幾部電影之一。它從大架構談家庭單位的崩解與重組,也從小部份談每個人自身的黑暗與光明。放到台灣現今的處境,我們都曾經歷黑暗,但有些人仍仰望天空,不管現實多麽困頓,當終將陽光普照。
.
特別提及
.
1.最乖巧的殺人犯的黃河
2.陪你很久很久的蔡瑞雪
3.樂園的原騰
4.江湖無難事的姚以緹
圖文好讀版:https://ppt.cc/fPq8tx
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光明的時代作文 在 既視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既視感的年度台灣佳片
.
2019是個命運多舛的一年,金馬風風雨雨,香港的衝擊歷歷在目,但幸好我們在這紛亂的世界當中,仍然還有電影。對於我來說,評斷一部電影好壞的標準,其實並不在於技術優劣、卡司大小、亦或是宣傳聲量,我在乎的是那隱藏在影片之下的道德立場,那關注世界、回應社會的愛。因此,選擇的作品,可能有些缺點很多、很明顯,甚至不太可能出現在其他眾多權威的榜單當中,但都是今年我坐在電影院當中,心裡曾被觸動、被震撼的電影,它們也一定程度上幫我們紀錄了、完整了這個世界。我想這些電影值得被關注,也值得被提及。更重要的是,當我想起2019年十,我會想起我的生命中曾經有它們,我想這或許便能說這些電影是好電影了吧。
.
雖然現實困頓,看似茫茫,但終將陽光普照的吧。
.
平安喜樂,感恩惜福,未來也一起看電影吧!
.
.
1. 前世情人的情人 Like Father, Like Daughter / 梁秀紅 / 2019
→人們常說,找到了限制,就找到了自由。本片無疑找到了兩者,並成為我個人不管在各種意義上的年度最佳台灣電影。他在國影中心的計劃中,運用老台語片當時代父母阻饒男女自由戀愛的片段,去對照今日婚姻平權之路所遇到的總總困難,結尾時刻的鏡頭一移,電影開始,令人震撼不已,希望大家有機會能夠看到。
.
2.阿紫 The Good Daughter / 吳郁瑩 / 2019
→其實非常惋惜他最後沒有拿到金馬獎的最佳紀錄片,但絲毫無損他在我心中的地位,他以記錄一個外籍配偶為出發,不背不亢的與一個海濱偏鄉的家庭相處,這個家庭有著人們所知所有的台灣底層家庭的刻板元素,但導演卻部直接以這些元素大作文章,反倒把他們邀請到鏡頭前面,主導談話,聽聽他們怎麼想,如何身處在這個看似困厄的環境與時代。另一方面,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們不僅能夠看到線在當下的狀況,亦透過導演的鏡頭,看到了外配於台灣的前世今生,而令人不禁感到難過的是,縱使人們曾經努力,改變現狀、改變自己,但命運依舊,卡在階級的縫隙中,我們依然不知何去何從。
.
3.蚵豐村 Ohong Village / 林龍吟 2019
→本著個人對於本片的喜歡,其實很遺憾它在金馬中全軍覆沒,我想它最大的意義便是在於,它創造並重現了某種台灣鄉間的魔幻寫實感。這裡的魔幻寫實,並不是有什麼非常理的事情發生,而是在於台灣農村給人的那種時空停滯感,那種今昔混雜在一起的感覺,我們隨時回去,都感覺穿越時空,目睹了自己的童年,而荒謬的是,此時有些事情也早已變化的不如從前。因此我會覺得,回家、生活、前瞻,會是這部片的主題,而這對於身處於時代間的台灣人來說,是一個相當值得省思關注的事。
.
4.疑霧公堂 Mystery in the Mist / 李運傑 / 2019
→作為公視新創電影的全新嘗試,我覺得《疑霧公堂》帶給我們啟示在於,台灣絕對有能力進行不同類型電影的發展,而台灣這片土地上也絕對有非常多有趣的故事值得我們持續耕耘。或許找不到除了公視之外其他的單位能夠不計成本地做這樣的嘗試,但身為觀眾我很慶幸現階段的嘗試看起來相當成功。我想從早先年前的《阿罩霧風雲》到今日與疑案辦合作的《疑霧公堂》,霧峰林家的故事,身為台灣歷史上的一大部分,絕對值得更多人去觀眾。電影由林文明懸案為出發,雖然是一個清裝劇,但不變的是公視新創電影對於類型路線的堅持,懸疑的敘事模式不僅增加了觀影時的緊張感,同時也給了觀眾關於真相的歷史思考空間。確實,世界上似乎沒有絕對的真相,只有我們如何去看。而為了接近真相,我們必定要不停的對話、不停地查找資料,如此一來,才能對於這片土地更加了解,也才能更篤定地走向未來。
.
5.凱涵 / 廖哲毅 / 2019
→收落在夢田文創《致親愛的孤獨者》的計畫當中。雖然技術與敘事上來說看起來還是有許多的問題,但我想它有價值的地方在於,它用一個很精巧的設定,道盡了台灣與中國剪不掉理還亂的複雜關係。而最後抽離場域之後的空虛以及最後得來全不費工夫的結果, 進一步的加強了前夜事件的荒謬感,甚至產生一種混雜於現實與想像的模糊感,在此刻觀眾無法清楚的辨識出昨夜的暴力是否真實,也無從理解此刻凱涵的心情想法如何,但這一切孰真孰假似乎也不是很重要了,因為這個歷程就像是一種意圖選項的並置,至於哪個方案較好,我想也就見仁見智了。
.
6.未命名 Unnamed / 張均瑜、洪德高 / 2019
→看的時候印象沒有特別印象深刻或衝擊,但看完之後默默的出現在心中,我想這就是所謂年輕世代看待的方式,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好,但現狀卻是很多人就連搞不清楚自己是誰、叫什麼名字之前就急著被逼迫指認這個世界的總總。因此,《未命名》可貴的地方便是在於,他還給我們一段喘息的空擋,讓我們搞清楚自己之後,再驅車開車上路。這樣的概念可用於婚姻平權路上的性別認同,用於青少年成長階段的徬徨,亦可套用在台灣所面臨到的國族認同糾結。總之不管如何,好好找到自己吧,晚點再上路也不遲,重點是要開心。
.
7.我的靈魂是愛做的 The Teacher / 陳敏郎 / 2019
→《返校》成功,沒理由《我的靈魂是愛做的》不成功,我想它是台灣婚姻平權路上的《返校》,重點是比《返校》直接,比《返校》勇敢,然後沒有《返校》那麼矯情。我想除了張詩盈值得被鼓勵,邱志宇的演出也同樣直得被關注。到最後我們終究要找到一個與殘酷世界共存的方式,但我們不會怕,因為我們的靈魂是愛做的。
.
8.農村的遠見:永恆的米鄉 The Eternal Farm Villages / 劉嵩 /2019
→一個好的紀錄片,好的企劃當是這樣,一共十集的系列紀錄片作品,記錄了各國農村永續發展的範例,第十集回到台灣,關注在台灣東部的池上小鎮。從池上過去的電線桿世界說起,搭配立春、夏至、秋分等節氣分章節,帶領觀眾一同從播種到收割,一入池上這一路走來堅持有機耕作、堅持人與土地共存、堅持永續發展、堅持環境教育的路線,所有努力終將開花結果。社會黑暗、世代茫茫,痛苦的時候就回望吧,土地永遠是我們的家,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我想《農村的遠見》絕對值得一看。
.
9.金魚 Goldfish / 王登鈺 / 2018
→「現實超過了動畫的想像,香港現況讓人非常悲痛!」
.
10.陽光普照 A Sun / 鍾孟宏 / 2019
→雖然,可以討論,令人不喜的部份確實還是有的。但不能否認《陽光普照》的確是今年度台灣最好的幾部電影之一。它從大架構談家庭單位的崩解與重組,也從小部份談每個人自身的黑暗與光明。放到台灣現今的處境,我們都曾經歷黑暗,但有些人仍仰望天空,不管現實多麽困頓,當終將陽光普照。
.
特別提及
.
1.最乖巧的殺人犯的黃河
2.陪你很久很久的蔡瑞雪
3.樂園的原騰
4.江湖無難事的姚以緹
圖文好讀版:https://ppt.cc/fPq8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