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貼文】(之後會刪文,視情況而定)
.
台中一位私立高中英文的老師,在網路上輕巧地迴避了有可能違反「心理師法」的關鍵字,來招募團體成員、個別晤談、文字晤談、視訊晤談,但從文章中可以輕易看出其性平觀念的可議之處。目前已經看到至少三位民意代表(苗博雅議員、黃捷議員、王婉諭委員)在臉書發文提到出相關回應了。
.
我不敢打包票,接受心理治療、心理諮商一定都會是正向經驗,我自己也曾經在心理治療中受過傷、感覺不舒服。但至少,治療我的都是曾經接受過專業訓練的醫事人員。術業有專攻,完全沒有接受過專業心理諮商、心理治療訓練的人,或許可以是一位優秀的網紅、受歡迎的作家,他的文字可以感動人心,月暈效應會讓我們強烈感覺到好像跟他談話就可以讓自己的苦難與傷痛被接住。
.
但他終究不是專業,他連業餘者都談不上。
.
光是看他拿和自己遭受性侵的(前)學生談話,然後寫出那樣「父權充滿」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來了。當我們用動物性來描述男性的性衝動,那除了是加重對於女性在這個社會受壓迫的位置,同時是貶抑了男性擁有理性與選擇自己行為的能力。
.
寫到這裡,我不禁為他所教導的學生擔憂起來。
月暈效應英文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月暈效應」,泛指一個人某個外在的表現只要給人是好的印象,就會連帶覺得那個人其他層面的表現都很棒,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真正的事實是如何。
仔細回頭想,很多我們以為「英文好」的人通常有幾個固定特徵:可以不間斷地說英文,說的時候不會緊張發抖、甚至還能看著別人眼睛有豐富肢體語言等(例如我),這種類型的人在台灣畢竟是少數,物以稀為貴,自然就會被貼上「英文好」的標籤。
但其實一個人說英文的能力跟說中文是一樣的,都有範疇或是程度之分;你可以很自然地解釋產品規格,但不一定能和人聊天,又或者你可以和人聊不停,卻不一定能說服客戶買單......
這些年無論是輔導或是授課,近距離觀察到好幾千名的「大人」學習語言的心路歷程,發現他們都有個共通問題:害怕別人眼光而無法自...
其實我之前也和你們一樣,之所以會成為英文老師,我想過自己與他人的學習經歷:和其他窮其一生不知為何學英文的人相比,我只是知道自己該「好什麼」而已:出國時可以用簡單句子跟當地人聊天增廣見聞,即使用字不夠道地、口音一聽就知道不是本地人、也聽不懂他們的笑點,這些都不會影響我吸收新知的動力,或是說話的自信。
大人要會說英文,做好這三項功課就能事半功倍
1.專注「需要」而不是「想要」
2.先充實腦袋
3.克服小劇場
當然,你如果你想知道釐清自己的學習需求,或者想和我一樣,快速抓到大人學語文的竅門,一起來大人學上一堂 #輕鬆開口說英語的系統化做法,我們會安排你在11週提升英文口說能力,讓你的專業與價值跨出台灣、走向世界!
http://bit.ly/2SDjWJO
Photo by Guilherme Stecanella on Unsplash
月暈效應英文 在 大人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理學有個名詞叫「月暈效應」,泛指一個人某個外在的表現只要給人是好的印象,就會連帶覺得那個人其他層面的表現都很棒,但其實我們並不知道真正的事實是如何。
仔細回頭想,很多我們以為「英文好」的人通常有幾個固定特徵:可以不間斷地說英文,說的時候不會緊張發抖、甚至還能看著別人眼睛有豐富肢體語言等(例如我),這種類型的人在台灣畢竟是少數,物以稀為貴,自然就會被貼上「英文好」的標籤。
但其實一個人說英文的能力跟說中文是一樣的,都有範疇或是程度之分;你可以很自然地解釋產品規格,但不一定能和人聊天,又或者你可以和人聊不停,卻不一定能說服客戶買單......
月暈效應英文 在 月暈效應(Halo effect) - 國立中正大學心理學系 的推薦與評價
月暈效應 (Halo effect):是一種以偏概全的主觀心理臆測在人際交往中對一個人進行評價時,往往因對他的某方面特徵,掩蓋了其他特徵,從而造成人際認知 ... ... <看更多>
月暈效應英文 在 「月暈效應(Hallo Effect)」與「尖角效應(Horns ...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Mar 5, 2020 - 月暈效應」也稱光環效應或成見效應,指在人際交互作用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誇大的社會印象;因而表現為在個體的社會知覺過程中,將對方的最初印象不加統整 ... ... <看更多>
月暈效應英文 在 [轉錄] 月暈效應(Halo Effect) - 精華區Scorpio 的推薦與評價
被狗吠的人,不一定是賊;留長鬍子,也不一定是藝術家。
但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扁」了。
每星期五晚上,小吳都開車送太太到火車站搭車,去探生病的媽媽。
十分鐘後,小吳妹妹所乘的火車就到站。他接她回家幫忙他們料理家務。
每逢星期日整個程序正好相反。小吳妹妹的火車開出十分鐘後,他太太才到。
有一晚他的妹妹剛走,小吳正等著接太太的車,一個站務員慢慢走過來,
笑容詭異地說:「先生,你真有辦法。難道你不怕有一天會被她們逮到嗎?」
((((((月暈效應))))))
和別人相處時,我們都慣於戴上一副「先入為主」的眼睛,將別人放進一個
「框框」裡,再用這個框框解釋此人的角色與行為:他是好人、他是壞人,
他好像有外遇、她愛佔小便宜......,我們甚至把想法投射到對方身上,
以致經常偏離事實真相。
也許你也聽過這則故事:有兩個女人,坐在同一張桌子喝飲料。其中一個把
雨傘靠在桌邊,另一個在喝完飲料時,迷迷糊糊的順手拿起雨傘就走。雨傘
的主人大聲叫說:「喂!妳拿了我的雨傘。」前面那個女人一臉尷尬,紅著
臉向對方道歉,說是忘了自已沒帶傘,一時誤拿。
這件事,讓她想起需要買把雨傘,順便也買一把給孩子,於是她便去買了兩把。
回家的路上,她正巧又跟那位之前被她誤拿雨傘的女人坐在同一輛公車上。
那女人注視著那兩把雨傘,說:「我看妳今天的成績還不錯嘛!」
人們在判斷別人時常有一種傾向,就是把人概分為「好的」或「不好的」
兩部分。當一個人給人的印象是「好的」,人們就會把他的言行舉止用
「好的」角度去解釋,反之,如果一個人被歸於「不好的」的印象時,
那麼一切不好的看法都會加在他的身上。此現象稱為「月暈效應」。
意即當人們看到月亮的同時,周邊的光環也會被注意到;
當一個人的「印象確立」之後,人們就會自動「印象概推」(Halo Effect),
將第一印象的認知與對方的言行聯想在一起。
「成見」能有多荒謬?
有一名年輕猶太人和老猶太人坐在同一列火車上。
年輕猶太人問老猶太人說:「先生,請問現在幾點了?」老猶太人卻默不作聲。
「對不起!先生,請問現在幾點?」老猶太人還是不答。
「先生很抱歉打擾您了!但我真的想要知道現在是幾點鐘。你為什麼不回答我呢?」
老猶太人答道:「孩子,下一站就是最後一站了。而我一點都不認識你這個陌生人。
如果我現在回答你,依照猶太人的傳統,我就必須邀請你到我家坐。
你長得很英俊,而我有一個很漂亮的女兒。
你們倆一定會愛上對方,然後你就會把我的女兒娶走。
你告訴我,我為什麼要一個連手錶都買不起的女婿呢?」
幾乎每一分鐘、每一件事,我們都依憑著過去所得的知識、經驗在作判斷。
比方我們常聽說或認為:「生意人都很狡猾」、「女人是爛駕駛」、「男人
不衛生」、「猶太人吝嗇」、「美國人浪漫」......等等。此後我們心中
就會建立一套刻板的印象,並用這個「成見」去解釋或評斷周遭的人事物。
一對男女若看到一個男人拿一束花走在街上,女的可能會想:「哦!他真體貼
、好浪漫。」男的則認為:「天啊!我看這傢伙完了!」
記得有一則故事,大概是這樣的:有一位先生初到美國不久,某個早上到
公園散步,看到一些白人坐在草坪上在聊天、曬太陽,他心想:「美國人
生活真是悠閒,有錢又懂得享受生活。」
走了不久,又看到有幾個黑人也悠閒地坐在草坪的另一邊,這位先生不禁
想到:「唉!黑人失業的問題還真是嚴重,這些人大概都在領社會救濟金過生活。」
艾斯曾有這麼一段妙喻,當你暗夜走在街上,看見某扇窗亮了一盞燈。
有人會說:「這一定是母親為還沒有回家的子女在禱告。」
也有人會說:「老天,一定有人在偷情。」
哈茲立特有句話:「偏見是無知的孩子。」
說得一點都不錯,「人」「扁」為偏,人一旦有了偏見,就會把「人」看「扁」
、「偏」了。大多數的人並不了解你,你也不完全了解這些人,既然如此,
我們就不該輕易地去論斷他人,當然也不必在意別人的論斷。
畢竟,每個人都有可能扣錯第一顆釦子,不是嗎?
來源:
https://myweb.hinet.net/home10/lydianini/writing/husand_wife/husand_wife6.ht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4.179.1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