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奧六次奪金 #蘇樺偉】每個孩子都是媽媽心目中的神奇小子
前殘奧四屆金牌得主蘇樺偉的真人真事被搬上大銀幕,雖未上映,但片中金句已夠賺人熱淚,「輸在起跑線唔緊要,最緊要知道終點喺邊。」「我條命就係要由最後尾跑返去最前面。」「你行得比別人慢,但係你跑得比人快。」要說蘇樺偉的勵志故事,必先要由蘇媽媽的永不放棄精神說起⋯⋯
——————————————————————————
蘇樺偉 口述
鄧明儀 撰文
(2009年5月《讀者文摘》訪問)
在出生後不久,我被醫生診斷出患上黃膽病,造成痙攣與弱聽,小時候常要照燈、換血、打針。雖然在日常生活會遭到白眼,但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想過放棄我,仍堅持全心全意照顧好我,盡一切努力讓我好好的成長。在十歲前,我的身體仍十分孱弱,走路東歪西倒,媽媽卻不辭勞苦地背我上學,幸而在十歲後,我的身體漸漸強壯起來,不但走路沒有問題,而且到十二歲時,還開始參加就讀的特殊學校舉辦的運動會。每年媽媽也會到運動場為我打氣,輸了,她陪我哭;贏了,她為我鼓掌。
後來,我的天分被香港體育學院的教練發現了,希望我加入體院當精英運動員。當時媽媽怕我會很辛苦,我卻說不怕,我喜歡跑步、喜歡風,喜歡跑步時風吹過面頰的感覺。縱然在受訓期間,我的起跑和心肺功能不好,脾氣也不好,個性又固執,然而無論怎樣,媽媽對我仍是一樣的體諒與包容,仍然認為我是世界上最好、最孝順的孩子。許多時,我見她不開心,會關心問她:「你有甚麼事呀?你有甚麼事都可以跟我講啊!」但她總是笑著臉,從不在我面前怨過半句,總之自己擔擱一切困難。
1996年,我首次參加傷殘奧運會便獲金牌;2000年的殘奧,我更一口氣獲得三金一銅的成績,別人開始稱我做「香港阿甘」、「香港劉易斯」、「香港飛人」及「神奇小子」,父母都以我為榮,並支持我轉做全職運動員。可是在2003年,任職油漆工人的爸爸跌斷了腳,比我小八歲的弟弟仍在求學,媽媽又要全職照顧我,家裡的環境一度困窘,我曾經想過不做運動員出外工作賺錢養家。幸運地,劉德華知道我的情況後,竟然主動請我到他歌迷會任職文員,在不用比賽的日子,負責把圖片上載到電腦;在比賽期間,卻可請假而不扣薪水,讓我安心繼續比賽。
最難忘的一次,是在2004年雅典殘奧前的三周,我才獲悉贊助商取消以折扣價購買專業釘鞋的優惠,千多元的釘鞋對我們家來說實在昂貴得要命。於是媽媽與我走遍了香港旺角「波鞋街」,也找不到合適的釘鞋,況且就算找到新的釘鞋,也需一段磨合期才能發揮最佳狀態。最後,媽媽踏破鐵鞋找到了一間改鞋店,替我把舊的那雙釘鞋修補,我才能順利參與殘奧。那年,我得到一金二銀的成績。
雖然我的身體有殘障,但我有一位好媽媽,因此我可能是香港最幸福的殘障人士。2005年,我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並獲香港政府頒授「榮譽勳章」;2009年,我又獲港協暨奧委會選為「星中之星傑出運動員」,這除了我的努力備受肯定,當中也包含著媽媽的辛酸與淚水。像在2008年備戰殘奧前夕,我一星期訓練五天,消耗很大的體力,媽媽會每天為我煲湯及煮營養餐。最初在100米賽事中,我因為聽不到起步槍聲,所以只得到銅牌,那時媽媽與劉德華還在終點等我,讓我不禁哭了。那夜,媽媽被安排到奧運村陪伴我,雖然她並沒說什麼,但我就是感到安慰及安全。六天後,我在200米決賽中,以24秒65的成績衛冕金牌,並創造新的世界紀錄,在衝過終點的那一刻,我用力揮了揮右臂,第一時間大喊:「媽媽,我贏了,還破了紀錄。」在最害怕或最開心的時刻,我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媽媽。
我除了遺傳了媽媽年輕時愛跑步的細胞,也遺傳了她不易放棄的硬頸性格。我就是抱著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四屆殘奧中共得六面金牌,以及屢次打破世界紀錄,就正如媽媽一直以來「永不放棄」我一樣。全靠媽媽的支持,我才有勇氣一直撐下去,我希望把一切的成就都獻給媽媽,這是我唯一能報答她的。剛才聽到她跟記者朋友說:「雖然生他養他好辛苦,但卻值回票價了。」而我可以說的,就只有感謝,還有,媽媽,妳知道我真的很愛妳嗎?
#親子專欄 #親子教育 #親子故事 #媽媽的神奇小子 #蘇樺偉
同時也有9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月讀 薪水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文重温】每個孩子,都是媽媽心目中的神奇小子
前殘奧四屆金牌得主蘇樺偉的真人真事被搬上大銀幕,雖未上映,但片中金句已夠賺人熱淚,「輸在起跑線唔緊要,最緊要知道終點喺邊。」「我條命就係要由最後尾跑返去最前面。」「你行得比別人慢,但係你跑得比人快。」要說蘇樺偉的勵志故事,必先要由蘇媽媽的永不放棄精神說起⋯⋯
——————————————————————————
蘇樺偉 口述
鄧明儀 撰文
(2009年5月《讀者文摘》訪問)
在出生後不久,我被醫生診斷出患上黃膽病,造成痙攣與弱聽,小時候常要照燈、換血、打針。雖然在日常生活會遭到白眼,但母親並沒有因此而想過放棄我,仍堅持全心全意照顧好我,盡一切努力讓我好好的成長。在十歲前,我的身體仍十分孱弱,走路東歪西倒,媽媽卻不辭勞苦地背我上學,幸而在十歲後,我的身體漸漸強壯起來,不但走路沒有問題,而且到十二歲時,還開始參加就讀的特殊學校舉辦的運動會。每年媽媽也會到運動場為我打氣,輸了,她陪我哭;贏了,她為我鼓掌。
後來,我的天分被香港體育學院的教練發現了,希望我加入體院當精英運動員。當時媽媽怕我會很辛苦,我卻說不怕,我喜歡跑步、喜歡風,喜歡跑步時風吹過面頰的感覺。縱然在受訓期間,我的起跑和心肺功能不好,脾氣也不好,個性又固執,然而無論怎樣,媽媽對我仍是一樣的體諒與包容,仍然認為我是世界上最好、最孝順的孩子。許多時,我見她不開心,會關心問她:「你有甚麼事呀?你有甚麼事都可以跟我講啊!」但她總是笑著臉,從不在我面前怨過半句,總之自己擔擱一切困難。
1996年,我首次參加傷殘奧運會便獲金牌;2000年的殘奧,我更一口氣獲得三金一銅的成績,別人開始稱我做「香港阿甘」、「香港劉易斯」、「香港飛人」及「神奇小子」,父母都以我為榮,並支持我轉做全職運動員。可是在2003年,任職油漆工人的爸爸跌斷了腳,比我小八歲的弟弟仍在求學,媽媽又要全職照顧我,家裡的環境一度困窘,我曾經想過不做運動員出外工作賺錢養家。幸運地,劉德華知道我的情況後,竟然主動請我到他歌迷會任職文員,在不用比賽的日子,負責把圖片上載到電腦;在比賽期間,卻可請假而不扣薪水,讓我安心繼續比賽。
最難忘的一次,是在2004年雅典殘奧前的三周,我才獲悉贊助商取消以折扣價購買專業釘鞋的優惠,千多元的釘鞋對我們家來說實在昂貴得要命。於是媽媽與我走遍了香港旺角「波鞋街」,也找不到合適的釘鞋,況且就算找到新的釘鞋,也需一段磨合期才能發揮最佳狀態。最後,媽媽踏破鐵鞋找到了一間改鞋店,替我把舊的那雙釘鞋修補,我才能順利參與殘奧。那年,我得到一金二銀的成績。
雖然我的身體有殘障,但我有一位好媽媽,因此我可能是香港最幸福的殘障人士。2005年,我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並獲香港政府頒授「榮譽勳章」;2009年,我又獲港協暨奧委會選為「星中之星傑出運動員」,這除了我的努力備受肯定,當中也包含著媽媽的辛酸與淚水。像在2008年備戰殘奧前夕,我一星期訓練五天,消耗很大的體力,媽媽會每天為我煲湯及煮營養餐。最初在100米賽事中,我因為聽不到起步槍聲,所以只得到銅牌,那時媽媽與劉德華還在終點等我,讓我不禁哭了。那夜,媽媽被安排到奧運村陪伴我,雖然她並沒說什麼,但我就是感到安慰及安全。六天後,我在200米決賽中,以24秒65的成績衛冕金牌,並創造新的世界紀錄,在衝過終點的那一刻,我用力揮了揮右臂,第一時間大喊:「媽媽,我贏了,還破了紀錄。」在最害怕或最開心的時刻,我第一個想到的總是媽媽。
我除了遺傳了媽媽年輕時愛跑步的細胞,也遺傳了她不易放棄的硬頸性格。我就是抱著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在四屆殘奧中共得六面金牌,以及屢次打破世界紀錄,就正如媽媽一直以來「永不放棄」我一樣。全靠媽媽的支持,我才有勇氣一直撐下去,我希望把一切的成就都獻給媽媽,這是我唯一能報答她的。剛才聽到她跟記者朋友說:「雖然生他養他好辛苦,但卻值回票價了。」而我可以說的,就只有感謝,還有,媽媽,妳知道我真的很愛妳嗎?
#親子專欄 #親子教育 #親子故事 蘇樺偉 #媽媽的神奇小子
月讀 薪水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愈是重複某一行為,就愈強化與那個行為相關的身分認同。
說得更精確一點,習慣就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每天把床鋪整理好,你就把「一個有條理的人」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了;每天寫作,你就把「一個有創意的人」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了;每天鍛鍊,你就把「一個運動的人」的身分認同具體化了。
生活中的每個經驗都會修改你的自我形象,但不太可能踢一次球就自認是足球選手,也不太可能隨手畫一幅畫就自認是藝術家。然而,當你反覆執行這些動作,證據漸漸累積,你的自我形象也開始轉變。一次性的經驗的效果容易消逝,習慣的效果卻會隨著時間增強—也就是說,習慣提供了大多數可以形塑身分的證據。這樣看來,建立習慣的過程,其實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取自《原子習慣》
************************************
各位朋友,晚安:
「我是誰?」
我從來沒停止問自己這個問題,重點不是答案,這個自我探問的過程本身就是重點。我常說,有界線才有自我,在這本書我學到了,用習慣也可以暫時定義自我。
■ 我是個喜歡分享心理勵志類知識的人
這麼多年來,早晚兩篇文章。其他作者的文字先不算,光是我自己的導讀、隨筆,還有我在回覆留言裡的文字,已經有好幾本未出版的書的分量了。
之前偶爾還會有人懷疑,我怎麼有能力做到這些?
我能理解,換作是我自己,我也不相信這些都出自一人之手,而且這個人還有其他的事要做。如果我不是當事人,我也會充滿疑惑。
我只是用我的努力,去定義我自己是誰而已!
■ 我是個喜歡看書的人
差不多是在這一年,開始有朋友問我一禮拜讀多少本書、一個月讀多少本書,或許是我演講的機會比較多了。我大概算一算,一周大約讀三、四本(包含繪本、漫畫、圖文書),一個月讀十幾、廿本,一年超過百本,幾年下來,也不知道破了五百本沒?
大概破五百本了吧,不過,都到這個程度了,具體的數字也不重要了。我開始發現,很多書我只要翻一翻就過去了,因為內容幾乎都重複過了。
這也要看是什麼書,如果是心理學知識相關的書,那約略是這樣沒錯。如果是小說,那就要讀個好幾天,有時候讀得太認真,也會整個人陷進去,像著了魔。
只是說,還是會有新瓶裝舊酒的狀況,那也很有創意。就是知識內容差不多,但採用不同的說法,幫助讀者更好理解,我也喜歡。
當然,知道歸知道,也需要歲月與閱歷帶著我去體會。所以,入了眼,但不一定入心,這我也是明白的。
我只是堅持我的興趣,去定義我自己是誰而已!
我漸漸,變成我自己!
如果您不知道自己是誰,又或者沒有定義自己的能力,作者的說法您可以參考。我的例子大家都看得到,就順便拿來舉例了。
祝願您,能靠自己定義自己,也能忘掉!
************************************
改變身分認同的兩個步驟
【文/ 詹姆斯‧克利爾】
你的身分認同來自你的習慣。你不是生下來就擁有預設信念,每個信念,包括對自身的看法,都由經驗形塑而成。
說得更精確一點,習慣就是身分認同的具體化。每天把床鋪整理好,你就把「一個有條理的人」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了;每天寫作,你就把「一個有創意的人」這個身分認同具體化了;每天鍛鍊,你就把「一個運動的人」的身分認同具體化了。
愈是重複某一行為,就愈強化與那個行為相關的身分認同。事實上,英文的「身分」(identity)一字,便源自意指「存在」的拉丁文「essentitas」,以及意指「重複」的拉丁文「identidem」。「身分」的字面意義便是「重複的存在」。
無論你現在的身分認同為何,你之所以如此相信,唯一的原因就是你有證據。假如你每週日都上教堂,連續二十年不輟,你就有證據可以證明自己是個虔誠的人;假如你每天晚上都花一個小時研讀生物學,你就有證據可以證明自己是個用功好學的人;假如你冒著大雪去健身房,你就有證據可以證明自己是個投入健身的人。有愈多證據支持某個信念,你愈會深信不疑。
早年的多半時間裡,我不認為自己是個能夠寫作的人。要是去問我的任何一個高中老師或大學教授,他們會說我的寫作能力頂多中等,絕對算不上突出。開始寫作的前幾年,我每週一與週四都發表一篇新文章;而隨著證據累積,我身為寫作者的身分認同也漸漸成長。我並非一開始就是個作家,而是透過習慣成為一名作家。
當然,習慣並非影響身分認同的唯一因素,但因為頻率的關係,它們往往是最重要的因素。生活中的每個經驗都會修改你的自我形象,但不太可能踢一次球就自認是足球選手,也不太可能隨手畫一幅畫就自認是藝術家。然而,當你反覆執行這些動作,證據漸漸累積,你的自我形象也開始轉變。一次性的經驗的效果容易消逝,習慣的效果卻會隨著時間增強—也就是說,習慣提供了大多數可以形塑身分的證據。這樣看來,建立習慣的過程,其實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這是漸進式的演化。我們並非一彈指,決定成為全新的人,就真的能夠改變,而是一天一天、一點一點,在一個習慣與一個習慣之間改變,持續經歷自我的微演化。
每個習慣都像一個暗示:「嘿,也許我是這樣的人。」假如你讀完一本書,也許你是那種喜歡閱讀的人;假如你去了健身房,也許你是那種喜歡運動的人;假如你練習彈吉他,也許你是那種喜歡音樂的人。
你採取的每個行動都像一張選票,投給你想要成為的那一種人。沒有一個單一例證可以改變你的信念,但隨著票數累積,新身分的證據也聚沙成塔。有意義的改變並不需要極端的變化,這就是原因之一。藉由提供新身分的證據,小習慣可以造就有意義的差異;而當一個改變有意義,它實際上就是一個大改變。這便是微小改善的悖論。
綜合以上所述,你會發現習慣就是通往身分認同轉變的道路。要改變你是什麼樣的人,最實際的方法就是改變你做的事。
■ 每次寫了一頁,你就是個作家。
■ 每次練小提琴,你就是個音樂家。
■ 每次去健身,你就是個運動的人。
■ 每次激勵員工,你就是個領袖。
每個習慣不只產生成果,還教導你更重要的事:信任自己。你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可以完成這些事。當選票累積,證據開始轉變,你對自己述說的故事也開始有所不同了。
當然,從另一個方向看也是一樣。每當你選擇去做某個壞習慣,就投了一票給那個身分。好消息是,你不必追求完美。任何一場選舉,雙方陣營都會得到選票。要贏得選戰,不需要百分之百的得票率,只需要獲得多數選票即可。投個幾票給壞習慣或沒有生產力的習慣無傷大雅,你的目標只是要在多數時間裡讓好習慣獲勝。
新的身分認同需要新的證據。持續投你一直以來投的票,就會得到一直以來獲得的結果。沒有做出改變,什麼都不會改變。
這個過程只有簡單的兩步驟:
1.決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2.透過生活中的小勝利來向自己證明。
首先,決定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這適用於任何層次—個人、團隊、社群、國家。你想要代表什麼?你的原則與價值觀為何?你想要成為哪種人?
這些都是大哉問,許多人不知從何著手—但他們確實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成果:六塊腹肌,或是減少焦慮,或是薪水加倍。這沒問題,就由此處著手,從成果逆推回去,看看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才能得到這樣的結果。問問自己:「哪種人會獲得我想要的這些東西?」什麼樣的人可以減重四十磅?什麼樣的人可以學會一種新語言?什麼樣的人可以經營一家成功的新創公司?
例如:「什麼樣的人可以寫一本書?」也許是可以貫徹始終且可靠的人。現在,你的焦點從寫一本書(以成果為基礎),轉移到成為貫徹始終且可靠的那種人(以身分認同為基礎)。
這個過程可能帶來這樣的信念:
■「我是那種願意為學生挺身而出的老師。」
■「我是那種給予每個病人時間與同理心的醫生。」
■「我是那種會為員工發聲的經理。」
弄清楚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之後,你就可以開始踏出小小的步伐,去強化你渴望得到的身分。我有個朋友靠著隨時自問「一個健康的人會怎麼做」而成功減重一百磅。她一整天都把這個問題當作行為指南:一個健康的人會選擇走路或搭計程車?一個健康的人會點墨西哥捲餅或沙拉?她的想法是,只要像健康的人一樣行動,時間夠久,她就會變成健康的人。她是對的。
以身分認同為基礎的習慣這個概念是一塊敲門磚,引出本書另一個關鍵主題:回饋迴路。你的習慣形塑你的身分認同,你的身分認同又形塑了你的習慣,這是一條雙向道。所有習慣的形成都是一個回饋迴路......,但重要的是,驅動這個迴路的必須是價值觀、原則與身分認同,而非成果。焦點永遠都要放在成為某一種人,而非得到某一種成果。
***
習慣會讓你變成你想要成為的人
身分認同轉變是為習慣轉變指引方向的北極星。接下來,本書將告訴你如何一步一步在自身、家庭、團隊、公司,或是任何你想要的地方建立更好的習慣。但真正的問題是:「你是否正在變成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第一個步驟不是什麼,也不是如何,而是什麼樣的人。你必須知道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不然的話,追求改變無異於乘著無舵之舟。這就是我們必須從此處著手的理由。
你有能力改變對自身的信念。你的身分認同並非不可變更的,每一刻你都有選擇。透過你今天選擇的習慣,你可以選擇自己今天想要強化的身分認同,而這就將我們帶入本書更深的目的,以及習慣之所以重要的真正原因。
建立更好的習慣不是關乎用各種小訣竅過生活,不是關乎晚上用牙線或早上沖冷水澡或每天穿同樣的衣服,不是關乎達成能夠衡量的外在成就,像是賺更多錢、減重或減少壓力。習慣可以幫助你達成上述這些,但根本上,習慣的精髓並非擁有,而是成為。
歸根結柢,習慣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們能夠讓你變成你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透過習慣這條管道,你可以開發你對自己最深的信念。你真的會變成你的習慣。
.
以上文字取自
原子習慣:細微改變帶來巨大成就的實證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2522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月讀 薪水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社工 #薪資回捐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23【七七會員福利】廣告段落
02:29 台灣社福普遍民營化
03:26 社福界最大醜聞:高雄晚晴回捐案
04:20 回捐型態百百種
05:25 回捐是為了讓員工薪資「更合理」?
06:26 回捐罰則過輕
07:26 政府與社福機構「唇亡齒寒」
08:19 社工薪資新制上路
09:06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10:08 我們的觀點
10:57 問題
12:1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黑毛
|腳本:黑毛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歆雅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斷裂的社安網/社工薪水回捐竟無法可罰 政府與機構共生連結:https://bit.ly/2XGGMHN
→回捐還不夠扯!晚晴逼簽自願離職 社工險跳樓輕生:https://bit.ly/2XFY5Zv
→北市社工預算與實際月薪標準不符 社會局向議員致歉:https://bit.ly/3CC9Tuo
→陳新皓:社福外包 社工如拋棄式人力:https://bit.ly/2Zq6b9b
→4/2 社工日,薪酸誰人知:回捐進化中、新制落實狀況多、外包社工怕失業:https://bit.ly/3kvH9NH
→周孟謙/晚晴回捐案評論:手無寸鐵的抵抗,與非自願的隱身:https://bit.ly/2W4k9Mw
→回捐13萬薪還沒拿回來!晚晴社工現身討公道:https://bit.ly/3u2P9ZR
→晚晴婦女協會爆「逼社工回捐薪資、無預警解雇」 高市府開罰了!:https://bit.ly/3zwf8d6
→【時力議員黃郁芬專欄】明明是老鳥,跟菜鳥拿一樣起薪?薪資新制讓資深社工「心酸酸」:https://bit.ly/3ktHvEA
→【社工的心聲】蔡總統同意這說法嗎?──台南市社工新制是殘補式計畫:https://bit.ly/2ZbVrec
→社會局回應讀者投書親子悠遊館社福宣導員工作內容之議題:https://bit.ly/3lLNfsW
→社工改名社福宣導員 反映南市府的行政傲慢:https://bit.ly/3AAu63o
→斷裂的社安網/社福機構被檢舉回捐停補助 聽衛福部次長怎麼說!:https://bit.ly/3kwlW6p
【 延伸閱讀 】
→不只是勞雇關係──社福團體工作者的多重弱勢:https://bit.ly/3lTyhkK
→《RIGHT PLUS 多多益善》社工回捐系列報導:https://bit.ly/3AAw57Q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evksfFm3JA/hqdefault.jpg)
月讀 薪水 在 關韶文 關關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有錢人用錢換時間,窮人用時間換錢。」
-
最近閱讀了大量的理財報導,也學習了很多理財觀念,畢竟我剛滿30歲,現在要學的東西越來越多,不像年輕的時候很有時間,每一天都在加班、熬夜剪片,把所有時間都留給勞力投入工作,最後累得半死。
-
當工作穩定後,我們開始學習要如何將「金錢有效運用」,以前曾經覺得,一定是要「有錢人才要理財」,但我現在更清楚明白「理財才能變有錢人」,所以在真正理財前,要釐清許多「錯誤觀念。」
-
在蕾咪的新書中也提到,「要先認識金錢,才會有富人心態」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份收入,即便只是上班族、小資族,也要有正確的觀念,才能繼續用錢賺錢!
-
#理財教室 #小資族下班翻倍賺 #蕾咪
-
【理財教室】23K也有被動收入!「3個觀念」翻倍賺錢?feat.蕾咪
https://youtu.be/A2lV6vZxA0Q
【理財教室】上班族看3年買下770萬新房!對戰房仲「談判技巧」靠這招!feat.楷鈞
https://youtu.be/I6MS1begLrI
【理財教室】花光空姐積蓄「買下信義區千萬豪宅」辛苦過程全公開!feat.Ivy Chao
https://youtu.be/7StmQ7ce4r0
【理財教室】台北人應該買房嗎?房貸好申請嗎?看房要注意的事?feat.小梅
https://youtu.be/PgcJqe8nJPI
【理財教室】30歲前就買房!千萬豪宅「一個關鍵」真的買到了!feat.丘曄
https://youtu.be/jvzkaSLSrSo
【理財教室】薪水怎麼存!「3個步驟」躺著賺錢就會變多!feat.焦凡凡
https://youtu.be/IRSLqHa34TM
【無痛存錢法】一年多存12萬!上班族「4種理財法」也能致富
https://youtu.be/5kUb9FjalqM
【理財教室】宣告破產!從「吃吐司邊到買房」存錢之路!feat.小賴賴晏駒
https://youtu.be/O8LS5a63bKM
【23歲存到100萬】負債50萬學貸不要怕!「規劃收入」拚第一桶金
https://youtu.be/cqovWIyPTe0
【錢該怎麼存】60%、30%、10%「理財配置」無腦學會!feat.那那大師
https://youtu.be/iDoZdCM_GZI
【一次做4份工作】23歲存100萬:1份正職、3份打工,公開「存錢血淚史!」
https://youtu.be/1hxskneaSbI
【理財教室】教你存到第一桶金!關韶文「21天私密帳本」公開
https://youtu.be/SydKJa4lK2Y
【理財教室】一個月5900元就能「住進蛋黃區!」一坪16.8萬心動房型公開
https://youtu.be/u2eVLC13IDQ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是人生勝利組,要當人生努力組!📣】
職業訪談、工作vlog、減肥列車、美妝保養、聰明消費、投資理財、美食旅遊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thanreporter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ethan_kuan_kuan/
LINE ‣ https://lin.ee/e1ebDrI
Podcast音檔 ‣ https://linktr.ee/ethanyoutube
Podcast節目 ‣https://linktr.ee/kuan_choo
合作邀約Mail ‣ ethankuankuan@gmail.com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blalWHiDD0/hqdefault.jpg)
月讀 薪水 在 Introductio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閱讀習慣#看書#選書
因為我從小就熱愛閱讀,幾乎每天都會看書,堪稱是移動圖書館XD因此常有人問我是如何培養閱讀習慣?這次就一起聊聊看書的話題,到底該怎麼挑書、有效率地看書,並把書中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中?因為知識從來不是力量,運用知識才是。你也喜歡看書嗎?歡迎留言你推薦的書跟我分享❤️
如果喜歡這個頻道別忘了訂閱呦❤️
---
time code:
00:00大家好~這次要來分享看書的話題!
02:08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書?
03:27怎麼看書才會真正學到東西?
04:30如何養成閱讀習慣?
06:21蕾咪想知道~你也喜歡閱讀嗎?
07:05湊秒數Q&A~要如何才能有多餘資金做基金投資?
08:33配息問題
---
可以看到更多的蕾咪~
訂購蕾咪的書→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7733
訂閱蕾咪PressPlay專業知識服務→ https://app.pressplay.cc/CFP
想看蕾咪IG限時動態→ https://www.instagram.com/ramihaha/
想找蕾咪FB留言聊天→ https://fb.com/ramihaha.tw/
觀察蕾咪旅遊部落格→ https://ramihaha.tw/
---
可以看到更多影片!
【理財教學】賺超過薪水?邁向財務自由!被動收入與主動收入差在哪?
❤ https://youtu.be/JeblgTqh_J0
【投資教學】買進就下跌、股票被套牢怎麼面對?基礎3種投資策略解密!
❤ https://youtu.be/XHQ52YkGcOo
【理財教學】保險原來這樣買?我適合哪種保險?基本保險觀念剖析!
❤ https://youtu.be/dDb2ROuaLB8
【理財教學】擺脫月光族!SOHO族、自由工作者必看3招理財術!穩定收入又能加薪!
❤ https://youtu.be/BOWf0hpBh7U
【投資教學】美股投資選股策略快速教學,4本經典好書入門推薦!
❤ https://youtu.be/JGT-jUj4cL4
歡迎有更多的理財問題,可以留言跟我說,
我會挑選適合的問題,錄製更多教學影片囉!
希望從這理財的小小習慣去改變我們彼此的生活啦!
歡迎訂閱蕾咪的頻道喔:)
※這不是商業影片! ^^
※This is NOT a sponsored Video.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kzO_9w0C0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