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參觀 #可持續資源館 #認識生物資源 #有機農業 #可持續消費 #親子活動
放學輕鬆吓!帶哥哥去玩樂中學習~有得玩有嘢學!參觀下唔錯~100年之後地球會變成點?活動有導賞員一路帶領住講解,1小時體驗比小朋友更加認識保護生物資源嘅重要性!😆哥哥參觀完之後話要食少啲肉,如果唔係地球會爆炸💥大家都要好好珍惜資源呀👍🏻
活動比較適合5歲或者以上嘅小朋友,因為都比較多資訊性嘅嘢~我揹住妹妹睇吓摸吓,陪哥哥一齊學習😆妹妹冇扭計,因為入場後每人會派一部手提電話📲利用部電話一路玩遊戲一路學,有互動啱晒小朋友玩!首先1️⃣有4D電視睇穿梭時空2️⃣有生物標本3️⃣玩多媒體遊戲學習有機農耕4️⃣係模擬消費嘅百貨公司買菜學做精明環保嘅消費者!
*部分設施因為疫情冇開放
‼️有人流限制,即刻網上預約👉🏻https://s-gallery.hkbu.edu.hk/zh/booking
*可持續資源館*
開放時間: 星期二至日 (逢星期一休館)
參觀時間: 約 1 小時
參觀人數: 不多於 16 人,建議參加年齡 5 歲或以上
地址: 香港浸會大學陳瑞槐夫人胡尹桂女士持續教育大樓 (SCE) 12 樓 1202 室 (九龍塘港鐵站 D 出口乘 25MS 專線小巴,大約坐5分鐘車程,在浸會大學宿舍下車後進入校園並轉右直行就見到升降機上12樓)
————————————
快啲入群啦!更多親子好去處😆
⚡️親子放電去邊好⚡️群組👉🏻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623614398242858/?ref=share
👨👩👧👦100個+親子好去處(不定時更新)
https://www.facebook.com/1028553953955138/posts/1436213656522497?sfns=mo
————————————
#假日好去處 #親子好去處 #親子放電去邊好 #6Y #13m #全職媽媽 #親子 #放電 #九龍塘 #浸會大學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文化廳 今天是第一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館方研究典藏組的 #潘美璟小姐,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常設展。 為什麼在一個「海洋科技博物館」內會有一個名為「海洋文化」的展廳存在?在這,請您不妨先拋開「海洋文化」的各種學術型定義,單純回歸「文化」...
有機 生物資源 在 康承親子概念藥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是我活了35年來,第一次看到這麼大顆的水梨!!!!
#誇張 #也太大 #超級巨無霸 #重點果肉好細緻耶
來自苗栗卓蘭寶島 #霸王級甘露梨💪💪💪💪💪💪
局長羞愧自己一直自居水梨大王,我此生居然第一次看到
一顆水梨重達1KG以上!!! #台灣果農太強了
產地來自 #苗栗卓蘭 也是 #正宗寶島甘露梨產地👍👍
還有通過 #國立宜蘭大學生物資源產品檢測中心質譜快篩檢驗合格!!
#高接梨中的LV
#巨無霸等級
真的不誇張 #需要二支手才捧的起來
而且通常很大顆不一定好吃~但這個水份超多!!!
#超細超多汁 #果核很小
太太說削完這顆手快抽筋😂😂😂😂
這麼厲害的種植水梨高手一定要好好介紹!!
農友種植水梨 #長達3代 #共計35年餘年!!!!
累積的經驗與持續精進的技術,確保水梨的品質穩定。
甘露梨為這兩年餘卓蘭孕育出來的新品種,
相當嬌貴且數量稀少,需要相當的技術與經驗,
才可以種植出穩定、高品質的甘露梨。
且果園 #堅持不使用除草劑,
使用黃豆粨、荸薺粨等有機質等液態肥灌溉,
種植出好吃又可以安心食用的高級水梨❤️❤️❤️❤️
這個寶島甘露梨號稱 #高接梨中的LV,
是由 #台灣晶圓梨 跟 #日台混血 的新興梨培育而成,
具有日、韓水梨所沒有的特色,
包括果實碩大,平均每顆重達一斤半以上,
熟成的果肉細緻多汁還有特殊甘蔗味,
熟成的梨肉細緻無渣、多汁,皮薄果核小,梨心不酸,幾乎整顆皆可食用😋
真的是送禮超有面子,親友會嚇到中秋賞月賞這顆就很滿足XD
而且也請你們務必買一箱給自己,真的是台灣的驕傲特產!
局長吃過這麼多水梨,真的是掛保證推薦的啦!
#水果產季數量有限
#有興趣想要開團通知務必留言+1吧
有機 生物資源 在 陳吉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極端氣候已是現在進行式,農委會將成立農業淨零辦公室】
前陣子IPCC發佈了AR6報告,指出在2040年前無論溫室氣體如何減量,全球平均溫度上升1.5℃已無法避免,伴隨而來的極端天氣,包括嚴重乾旱或超大豪雨等機率大增,甚至將會變成常態,如何尋找與自然共存的策略,實在已經刻不容緩。由於農業的產業特性與氣象息息相關,因此我們很樂意優先於其他部門提出淨零排放的具體行動方案。昨天上午我主持「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影響、調適及永續之道」座談會,特地邀請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的許晃雄執行長、經濟研究所的張靜貞研究員、天氣風險管理公司的彭啟明總經理、旗山芳境合作社的許倫肇理事主席與大家分享氣候變遷對臺灣農業帶來的衝擊,並共同研究因應之道。
與會的各位專家都提醒,氣候變遷對農業造成的影響不是可能性,而是現在進行式。例如許晃雄老師提到,未來抵台的颱風數量可能會減少一半以上,但強颱比例卻會提升100%,這將導致農業部門必須常態性地面對嚴重的旱澇交替。張靜貞老師也說極端氣候會使特定作物生產力下降、損失提高,連帶影響到加工、零售及餐飲等產業的產值減少。與會專家也提出相關的因應建議,例如彭啟明博士明確指出淨零碳排已成各國政府及跨國產業的趨勢,臺灣將無可迴避,以及應好好經營農林部門的碳匯,建立交易市場並與國際接軌。其他還有像開辦農業保險、鼓勵在地飲食等,都是我們已經在做的事。
我也請農委會主責氣候變遷議題的莊老達處長,向大家報告農業部門因應極端氣候及淨零碳排路徑的規劃。在農業生產調適方面,包括農地的合理利用、農水資源開發/調配與節約、發展有機農業、保存種原、研發抗逆境品種、增加農業設施等;在淨零碳排路徑方面,包括農業生產過程的碳排減量、透過新植與加強管理增加森林碳匯、建立作物碳儲技術栽培模式、開發土壤生物資源、發展漁業養殖碳匯技術、以農為本的農業綠能等。
往後我們將會持續投入更多資源在農業部門的因應氣候變遷及淨零碳排工作上。我們已經成立「農業淨零辦公室」,由農委會的「因應氣候變遷大使」莊老達處長擔任負責人,9/1開始正式運作。接下來我們會與各界展開積極對話,目標在半年內完成農業部門的氣候變遷調適策略及淨零碳排路徑細部方案。我們也將逐年編列至少100億元的預算在相關的工作上,要從此刻開始,為臺灣往後100年的農業經營及國家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有機 生物資源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海洋文化廳
今天是第一次帶著聽眾朋友走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由館方研究典藏組的 #潘美璟小姐,來為大家介紹這個常設展。
為什麼在一個「海洋科技博物館」內會有一個名為「海洋文化」的展廳存在?在這,請您不妨先拋開「海洋文化」的各種學術型定義,單純回歸「文化」的本質。文化,就是生活的累積,不管是有形抑或無形。在台灣這個四面環海的國家,海洋與生存在島上的子民在不同的面向中織羅出一張緊密的網。在海科館中,除了讓您認識台灣多元且多變的海洋環境、有機會進一步接觸平日不易接觸的海洋科學與科技領域、認識各種海洋生物與非生物資源在生活的應用外,我們還希望有一個空間,讓故事的主角從「海洋」回到「人」,認識這些我們平常可能陌生、但卻真切存在的與海共生、共存的一群人,聽聽他們的故事,感受一下他們的生活,再進一步思考,我們的「海洋文化」精神與本質究竟是什麼?

有機 生物資源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主持:柳丁哥哥、阿傑老師
這次來到的是位於恆春半島的墾丁萬里桐潮間帶。萬里桐海洋生物資源十分豐富,因有黑潮暖流流經,且未有大溪流沈積物之排放,水質清澈,溫度適宜。珊瑚生長茂盛外,並具有富於變化多端之海底地形。潮間帶的生態多樣,可見各式魚類、貝類、螺類、海百合、海星等生物,是台灣非常重要的海域生態保護區。
1. 褐菖鮋:褐菖鮋俗稱石頭魚,又稱石狗公。是一種肉食性的魚類,會偽裝成石頭,等待小蝦、小魚游經過時,上前獵食。褐菖鮋身上的棘刺有毒腺,平時躲藏在環境中的時候,棘刺是順著的,但遇到危險時身上的棘刺便會豎起來,萬一一不小心被刺到了會非常痛,需要馬上去看醫生。
2. 伊莉莎白多彩海蛞蝓:伊莉莎白多彩海蛞蝓喜歡生活在熱帶的淺海珊瑚礁區,而且牠們非常迷你,最多就只能長到三公分大小。伊莉莎白多彩海蛞蝓是非常特別的裸鰓科生物,牠裸露在在身體外的橘紅色觸角,就是牠用來呼吸的鰓。而且牠是雌雄同體的軟體動物,肉食性,以海綿或其他軟體動物為食。
3. 海百合:海百合是棘皮動物的一種,也是濾食性動物。牠會過濾海水,利用充滿黏液的羽毛狀的腕和羽枝捕捉海中的有機顆粒和浮游生物,黏到之後再利用腕中央像輸送帶一樣的步帶溝將食物顆粒送至口中。牠一根一根像羽毛的構造是牠的腕足,除了進食,也用來讓牠自己固定在岩石上面。
4. 棘刺龍蝦:棘刺龍蝦生活在溫暖海域之中,一般藏身在岩石和珊瑚叢里,有群聚的習性,食物包括海螺、貝殼、螃蟹、海膽等。牠們以身體的外骨骼保護自己,且通過觸角與外骨骼之間的摩擦發出一種尖銳的摩擦聲驚嚇天敵。牠們每脫殼一次,體長大約可以長大2~4公分。在脫殼之前,通常都會先找好足以藏匿的場所,並停止進食好讓新殼在舊殼的內側長出來,而脫殼過程大都在晚間進行,全部過程約費時30分鐘。
5. 銀塔鐘螺:銀塔鐘螺喜歡棲息在礁岩岸潛海底,生下來就有一個小小的殼隨著牠慢慢長大,銀塔鐘螺都是依靠腹足在活動,動作緩慢,所以身上的貝殼就是牠堅固的防護所。牠們以藻類為食,用刮食的方法,把岩石上的藻類刮起來,所以牠們爬過去的地方藻類就被刮了一層,呈現條狀。
6. 鈍額曲毛蟹:俗稱偽裝蟹。棲息在潮間帶至水深30公尺以淺的礁岩及珊瑚礁海域,常將棲身場所可得的材料,如海綿、藻類、海鞘、碎貝殼及沙礫,都能輕易往自己身上附著在身上,肚子餓了還可將藻類拿下來食用,其他生物也不易察覺牠的存在,當牠當靜止不動時,能充分與周圍環境混為一體,是個偽裝高手。鈍額曲毛蟹之所以會有如此高明的偽裝術,主要是牠身上佈滿了鉤毛可將物體牢牢的勾附所造成。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有機 生物資源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想未來有「啖」好食,今日就是從食物標籤入手,開始環境友善消費。平日去超市買菜,經常見到有機種植、公平貿易的標籤,原來海魚、紙張也屬可持續生物資源,同樣有標籤認證,全球已有400多個認證機構,香港超市常見也有十多款!今日就跟浸會大學生物系教授遊超市,惡補標籤知識。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