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熱賣4000萬冊的科普膠片叢書
📍My First Discoveries英文探索小百科 #雙語點讀版 第二輯:奇妙的動物
👉超詳盡分享文:https://vivaliwa.tw/myfirstdiscoveries2/
📍適讀年齡推薦:#二歲以上親子共讀,2~12歲使用年限長!
#動物主題系列 讓孩子感到親切與好奇心,因此第二輯適讀年齡的門檻也降低,我認為二歲以上就能開始親子共讀,他們甚至也能自己拿著點讀筆點各種音效、#用手電筒紙卡找動物 與 #聽中文故事,是一套非常適合當 #科普入門的書籍。
依照莉娃自己與觀察友人孩子的經驗,越早接觸科普書的小孩,再大一點仍會保持對科普知識的愛好,若是小時候都只看繪本故事類的書籍,等到五六歲之後,也許就會出現 #閱讀偏食 的情況,開始有一點抗拒科學知識類的書籍,所以科普書反而是越小開始看越好呢!(個人經驗,大家隨意參考)
/
「你們要聽音樂,還是嘰嘰咕咕咚?」習慣晚餐放點音樂緩和氣氛的我,通常會這樣詢問他們。「嘰嘰咕咕咚!」他們大概有八成的機會,會這樣一致地大喊。
📍我們所謂的「嘰嘰咕咕咚」就是KidsRead與青林推出的My First Discoveries英文探索小百科雙語點讀版,由於中文音檔故事的開場歌曲是「嘰嘰咕咕咚,嘰嘰咕咕咚,魔鏡魔鏡快出動,快出動,小青轉個圈,阿林眨個眼,科學的小種子,飛上天!」非常有節奏感又帶點好笑的歌詞,讓人忍不住笑了起來,而「嘰嘰咕咕咚」,除了變成這套書的代名詞之外,也因為豐富好玩的中文故事,使這套書成為我們家最受歡迎的科普書之一。
📍今年上半年KidsRead團購時推出了第一輯:Human Life人類生活,因為豐富有趣的中文音檔、英文音效和有趣的膠片內頁效果,受到我家三寶的熱烈喜愛,至今仍不時翻閱。下半年KidsRead又推出第二輯小朋友最熟悉的 #動物主題:Amazing Animals奇妙的動物,立刻成為新寵,這也讓我很期待明年會推出第三輯的Plants & Insects植物與昆蟲,相信又會引起一陣騷動。現在就跟著莉娃一起看看第二輯有哪些內容吧!
/
💡【 #套書內容】
📍套書的內容包括:六本膠片點讀書、一份六頁中文情境故事點讀貼紙與錄音點讀貼紙、#一張點讀小卡(全新發行❗️)、一本中文學習手冊。
⚠️本套書需搭配KidsRead點讀筆使用,套書不含點讀筆,須另行加購。家中已有KidsRead點讀筆的人,購買套書後上KidsRead官網下載教材點讀音檔,即可使用點讀功能。
📍第二輯主題包含:The Egg(蛋)、 Birds(鳥類)、Farm Animals(農場動物)、Dinosaurs(恐龍)、Animals Underground(地底動物)、Fish Underwater(海底魚類)六個主題,每一本書含膠片大約有30頁左右的內容,用比較簡單的文字編輯成小朋友可以理解的內容,並運用音效、透視膠片與手電筒紙卡,帶孩子認識各種不同的動物,充滿樂趣。
/
💡【 #套書優點】
📍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的點讀版科普書有哪些優點呢?
✅ 主題明確多元,扎實的科普知識深入學習
✅ 體驗式閱讀邊玩邊學: #透視膠片 與 #手電筒紙卡 設計,讓✅ 閱讀充滿樂趣
✅ 中英點讀版本讓孩子看到哪、聽到哪、學到哪
✅ 生動 #有趣的中文版生活情境故事,讓人聽了津津有味
✅ 道地美式英文, #刻意緩慢的語速 讓小孩能跟上比較不熟悉的科普單字
✅ 豐富好玩的 #隱藏音效無所不在
✅ 全新推出 #隨身點讀小卡設計,行動科普百科帶著走
✅ 附超實用#中文學習手冊,包含學習目標、學習主題、字彙片語、對話練習、科學知識、趣味活動。 #連單字都幫你查好!
✅ 書本以厚頁線圈設計,平鋪翻頁閱讀好方便
✅ 未來會繼續推出第三輯(植物與昆蟲),讓科普小叢書主題更多更完整
/
💡【 #共讀經驗】
📍帶孩子閱讀科普書不要太侷限使用方式,既然KidsRead點讀版有那麼豐富的使用方式:英文慢速朗讀、英文音效、中文情境劇場故事、膠片書翻閱、手電筒紙卡、讀後活動參考、中文學習手冊等,何不觀察一下孩子的喜好,先順著他們年齡段適合與喜歡的方式進行,中英文都無所謂,重點是喜歡看、喜歡聽,培養孩子對科普主題的興趣愛好最重要!
/
🔥 #哪裏買?
英文探索小百科的點讀版與 #KidsRead點讀筆及全系列點讀書籍,即將在❗️明天❗️12/28(一)~12/31(四) 在VIVA LIWA粉絲團與LIWA育兒經社團開放團購,想要享受KidsRead全品項優惠團購價的版友們千萬別錯過囉!(已放上價格試算表供參考)
有趣的中文版生活情境故事 在 VIVA LIW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KidsRead新品:#雙語科普點讀書 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一輯:Human Life人類生活
🔥#分享文:https://vivaliwa.tw/myfirstdiscoveries1/
⏰#下週二8月4日開團
翰翰4歲以後,我積極幫他補充科普知識,舉凡訂閱學習雜誌、購買各種科普書籍、參訪各大博物館、報名科學課程我一項都沒少,就是為了把握學齡前的知識敏感期。
許多科普小百科的問題在於沒有音檔,小孩在閱讀時必須仰賴爸媽陪讀才理解內容,現在KidsRead終於聽見我心中吶喊的聲音,與青林國際合作推出 #全球熱銷4000萬冊以上的膠片科普書 My First Discoveries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一輯:Human Life人類生活的點讀版,更棒的是,居然還是 #中英文雙語點讀版!
莉娃總是實話實說,如果今天單看Moonlight原汁原味的My First Discoveries套書,就算是點讀版的,我應該也不會買,或是忍不住買來試水溫以後發現自己陪讀陪到很辛苦。但今天就是因為KidsRead點讀版 #多了中文劇場版故事,編輯成豐富有趣、讓孩子好聽好吸收的故事內容,補足原本英文科普書略顯平淡乏味的缺點,化解我先前怕內容太硬,小孩不買單的擔憂,讓我完全對它改觀!這套書能中英文雙語並進, #點擊內頁與膠片圖案都有音效或對應單字,讓無論是擅長以英文或中文來閱讀的家長與小孩,都能從中享受科普書的樂趣。除此之外,還有 #已經查好單字 並補充科普小知識的「 #中文學習手冊」,完全解救對英文沒信心或沒時間查單字的爸媽!看了是不是很心動?
/
✅ 套書內容:
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第一輯 Human Life 人類生活,套書的內容包括:六本膠片點讀書、一份六頁中文情境故事點讀貼紙與錄音點讀貼紙、一本學習手冊。
/
✅ My First Discoveries 英文探索小百科的點讀版科普書有哪些優點呢?
1. 主題明確多元,扎實的科普知識深入學習
2. 體驗式閱讀邊玩邊學:透視膠片與手電筒紙卡設計,讓閱讀充滿樂趣
3. 中英點讀版本讓孩子看到哪、聽到哪、學到哪
4. 道地美式英文,緩慢的語速讓小孩能跟上比較不熟悉的科普單字
5. 豐富好玩的隱藏音效無所不在
6. 生動有趣的中文版生活情境故事,讓人聽了津津有味
7. 超實用中文學習手冊,包含學習目標、學習主題、字彙片語、對話練習、科學知識、趣味活動
8. 書本以厚頁線圈設計,平鋪翻頁閱讀好方便
9. 未來會繼續推出第二輯、第三輯,讓科普小叢書主題更多更完整
🔥更多詳細的說明與書本內頁請看分享文:
https://vivaliwa.tw/myfirstdiscoveries1/
⏰#下週二8月4日開團
有趣的中文版生活情境故事 在 【中文立體有聲書】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除了好玩的立體互動機關、趣味益智問答題,青林出版社還精心編寫錄製了 中文情境故事 音檔,藉由小瑪和盧卡兩姊弟 有趣 的 生活故事 ,讓 中文版 的魅力超越 ... ... <看更多>
有趣的中文版生活情境故事 在 【小牛津全腦開發點讀寶盒(升級版29件組)】 10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圖像+文字+有聲互動,題材緊貼日常生活 ➖錄音功能,對照書本發音,反覆練習 ➖百科知識趣味問答,創造有趣互動學習情境 ✡點讀繪本x 5 ... <看更多>
有趣的中文版生活情境故事 在 [心得]《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好奇是理解的開始-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maxjamesread.com/why-migrant-workers-are-all-live-streaming/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6lNtgy
相信大家現在對「移工」應該都不陌生,不管在家庭照護或工廠生產都可以看到他們的身
影。不過除了這些勞動的面向,你有好好觀察過他們嗎?這本《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將會
帶你走入移工的生活,探看他們異地打拼的表裡。
會知道這本書,是因為前些日子聽《轉角國際・重磅廣播》的編輯牧宜訪問了此書的作者
江婉琦。那時覺得這書名也太有趣就一直放在心上。後來在三餘看到就很興奮地帶回家。
江婉琦她從 2015 年開始接觸移工、移民等議題。書中她走訪各地,帶讀者認識台灣各個
角落的移工故事。相當真實鮮活的第一手觀察,完全打開我視角。以下分享些有感的地方
。
【移工找連結】
因為移工都是飄洋過海來台灣這異鄉工作,所以一有機會放假就會希望去找「同鄉」的連
結。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據點便是臺北車站。江婉琦提到:
由於臺北車站是交通聚集地,所以每到假日,聚集了原本分散在各地,渴求一個公共空間
可以放假待著的移工。
印尼人有一個很有趣的「圈圈」文化。他們到臺北車站後習慣坐下來圍圈圈,要是朋友太
多,還得一直趕場繞圈。有時一個圈圈的人也會跟旁邊圈圈的人聊天,然後就變成更大的
圈圈,相當彈性自在。
除了圍圈,印尼人還有一個重要的文化:握手。不管是與人見面、要加入一個圈圈,又或
要與人道別,他們都會相互握手。而且握手還分很多種:
移工們的花式握手(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結束握手後,他們還會用右手碰觸自己胸前心臟的位置,代表「我見到了這個人,我把它
放在心中」。有點像是《進擊的巨人》那樣獻出心臟的味道(笑)。
不過台灣並沒有這樣「坐下來」的習慣。許多台灣人甚至對移工坐在車站大廳的行為很不
滿。還曾發生以紅龍圍住大廳,不讓人坐地板的「紅龍事件」。當然車站能不能坐可能需
要更多的討論。但書中江婉琦的這段話我覺得很值得思索:
可不可以坐下來、能不能躺下來,其實是一種社會要我們怎麼做的規訓,是不是我們都忘
了,身體是自由的。
關於他者不同的習慣與文化,我們是不是能多一些點想像與理解呢?
【移工混台灣】
移工並不只有單純帶來屬於他們自己的文化,有時也會與台灣的本土文化交集,甚至碰撞
出新的火花。比如「廟會裡的漁工」。
如果你去搜尋「東港外勞鼓隊」就可以看到移工們參加東港迎王身影。看著他們在發財貨
車上打著大鼓,然後一直搖啊搖,真的超級 high。此外他們還會唱爪哇民歌、印尼皮影
戲曲和庶民流行音樂噹嘟,為傳統廟化注入濃濃異國風。
江婉琦說,其實不單在東港,其他如澎湖、小琉球等地的大小廟會都有外籍移工的身影。
這是因為鄉里間的年輕人多半都離家,廟會為了補足人手便會找在工廠、漁港的男性移工
來幫忙,才促成這樣有趣的風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2kWpHc0TjA
還有一位唱「臺語」歌的移工吳咪的故事也相當有意思。來自爪哇的她,一開始學臺語歌
,是因為她照護的阿嬤聽了會很開心。後來她發現鄰近的蓮池潭居然有卡拉OK,在老闆
允許下,她便開始在阿公阿嬤午休時騎腳踏車到池邊唱歌。
唱歌的吳咪(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在蓮池潭唱歌的多是六十歲以上的退休阿伯,吳咪是第一位戴頭巾唱臺語歌的外勞,相當
顯眼。而阿伯阿姨們不但很常投錢點歌給吳咪唱,還會不時給些紅包小費,對她相當寶貝
。
書中還展示的吳咪的兩個手作歌本,一大一小:小的用來點歌,標註著每首歌要升多少
key 和各廠牌伴唱機的點歌碼;大的則是拿來背歌詞,除了手抄中文歌詞,還會用紅筆標
註印尼文拼音,超級用心專業。
吳咪的手抄歌本(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移工秀自己】
最後來聊聊書名:移工怎麼都在直播。因為這本書才知道移工們很愛直播,而甚至可說無
處不直播。有看護會直播在雇主家煮飯;也有漁工會直播在漁船上睡午覺;甚至住工廠的
移工們連深夜睡覺時都還開著直播螢幕。
移工直播相當普遍(截自《移工怎麼都在直播》)
但是為什麼移工們那麼喜歡直播呢?
江婉琦說她最常聽到的答案是「希望別人看見自己在臺灣很好」。藉由直播,他們可以展
現自己過得好的一面給別人看。書中的一名移工妮妮就說:「辛苦的時候不可以直播。」
也有人把直播當成是跟同鄉朋友傳播資訊的管道。書中就有訪問一位移工小翠,她每星期
一、三晚上九點都會直播,告訴大家最新的勞資訊息。協助同鄉們處裡工作上的糾紛。因
此對很多移工來說,直播也是一個彼此支持的網路。
而移工們愛直播,或許還有更深層的理由。書中訪談移工伊達的段落,讓人看得很是心疼
:
工作的那個家裡,有十二顆監視鏡頭。對伊達來說,只有手機的那顆直播照相鏡頭,對於
身為移工的她,最自由。
喜歡江婉琦在書中說的:
但其實移工直播,是因為那是連結,在直播裡舒服地說自己的語言,表現快樂、展現自由
,和同鄉在網路上互助支持。移工是孤鳥,孤鳥在飛行的時候,直播可以讓他們脫離現實
,在網路的世界裡回巢、透氣呼吸。
或許,直播是移工展現自己的一種方式吧。只有手機鏡頭前,他們才能找回自己。
當移工直播的時候,他可以說話,表達自己。那一刻才終於不是一枚勞動力,而是完整的
人。因為在直播的世界裡,還有聲音。
【後記:理解始於好奇】
這本書打破許多過往對移工的想像。像過去總覺得移工都是因為經濟問題才會來台賺錢。
但移工英格利就說,很多人來臺灣是為了「逃脫」。可能是逃脫一段失敗的感情、不愉快
的婚姻或生意失敗的羞恥。她的這句「家裡幸福快樂的人,是不可能來臺灣的,相信我。
」在我心中迴盪許久。
當然書中不只有沉重的部分,其實讀這本書時最常出現的感受是:「好有趣啊!」林楷倫
在推薦序中的這段話說的精彩:
這是一本看了不會令人憤慨的移工書,卻讓人進入移工的日常,那些好的、不壞的、普普
通通的生命裡,一同晃遊轉移與生活著。
江婉琦說,很多關於移工的報導文學都著重在光譜的兩端,不是談論他們「勞動辛苦」就
是「勵志動人」,對光譜的中央,也就是移工的生活,反而少有人去著墨。但很多時候移
工們真正的生活,距離這些「標籤」都很遙遠。
書中有個很有趣的小篇章是關於江婉琦向神民千歲爺爺「問事」。千歲爺爺隨興卻智慧的
言語常讓我有被「震到」的感覺。比如下面這段對話:
我:我想問千歲爺爺,為什麼人會在另一個人身上貼標籤?
千:那個就是觀察不徹底。
江婉琦在後記中提到她對移工理解也經歷過很多轉變,從小時候覺得移工「危險」,後來
覺得「可憐」,但後來才發現「可憐」其實也是一種標籤,因為身而為人,本來就有很多
種樣子。想來好像真的是這樣子,就如同過去總以為移工就是缺錢才會來臺灣一樣,我從
未真正觀察理解過這些來臺的「異鄉人」們。
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大家都可以說他有同理心,可是人們生活還是兩條平行線,但是如果擁有好奇心,平行線
就會有交會的可能。
江婉琦在這本書中的確就是打開好奇之眼,不下標籤、不帶偏見,誠懇地帶讀者認識移工
的生活百貌。有趣的是,這樣的向外觀看,也幫助她看見「自己」。
我發現,幾乎在每場訪談裡,每一位看護、漁工、廠工的生命情境,或多或少,我都在裡
面發現了一些自己的影子。
也因此,書的最後一章她從移工轉回聊自己在工廠的媽媽,相當的點睛動人。覺得方念萱
在推薦序的這段話為本書下了很好的註解:
在不知道何謂「徹底」而仍樂在觀察的路上,婉琦看外勞看移工看眾人,從而認識自己,
這就是她知己知彼的紀錄。
想來這樣藉由向外探再回看自我的過程與我閱讀的經驗也很貼合呢。總之,很真誠深刻的
作品,是今年到目前讀到最喜歡的一本書,強力推薦給大家!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8.96.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87500589.A.D5E.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