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學】~ 爬山用登山杖好嗎?
最近帶老爸去附近郊山走走,做為心臟開刀完的復健;一直勸他用登山杖,把受力點分散,比較不會爬完山痠痛好幾天...
不過,長輩想的和我不一樣;因為覺得拿登山杖,就像拿枴杖一樣,表示自己已經老了,體力不好了,會被其他人笑,有污名化的感覺,所以堅持不拿。
為了這件事,我還特別去找了一些文獻,想要說服他;沒想到前兩天,去土城桐花公園時,他竟然想通了,說要試試看...果然一試成主顧,覺得很舒服,之後爬山都要用。
文獻都查了,也念了;那就分享給大家看看。
※ 國外的研究都是使用「一對」登山杖,所以不要問我用一支登山杖,會不會有一樣的效果。
這幾篇都是在「美國運動醫學會」(The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ACSM),所出版的期刊 "Medicine and Science in Sports and Exercise" 找到的。
1. Effects of Hiking Downhill Using Trekking Poles while Carrying External Loads
https://doi.org/10.1249/01.mss.0000240328.31276.fc
找了15位男性,在坡度20度的木製人工坡道上,進行「下坡」測試。測定下肢關節的力矩 (net joint moments, NJM))、受力 (net joint forces, NJF)。
變因有以下兩組:(共6種組合)
A. 有沒有使用登山杖
B. 無負重│背包裝15%體重│背包裝30%體重
(題外話,他們背包用的是 Arc'Teryx Bora 40&80,我也想去背背看呀!)
得到的結果是使用登山杖有助於:
※ 減少腳踝和膝蓋周圍的肌肉活動量,並限制髖部潛在的破壞性負荷。
※ 腳踝的屈肌和膝蓋的伸肌的離心收縮動作有所減少。這種減少將減少肌肉中細胞水平受到損害的可能性,使肌肉保持收縮力,並減少運動後疼痛和受傷的可能性。
結論:(用人話來說就是)
§ 無論有沒有背重物,使用登山杖下坡時,都能明顯減少下肢的負擔。
2. Muscular and metabolic costs of uphill backpacking: are hiking poles beneficial?
https://doi.org/10.1097/00005768-200012000-00020
這篇是要來看看拿杖上坡有沒有好處。
找了5男5女,背負體重30%的重量,在傾斜5度的跑步機上模擬上坡1小時。測定「氧氣消耗」、「心率」和「運動自覺強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另外會比較關節活動及肌電圖。
結果表示:使用登山杖時「步幅會增加」、「下肢肌肉活動量減少」、「心率較快」、「運動自覺強度較輕」
結論:
§ 在背負重物的情況下,使用登山杖上山,也可以減輕下肢負擔,並使得自覺的運動強度較輕 (比較輕鬆的感覺)。
註:心率較快在文章中覺得是上肢肌肉的運動,產生的需求增加所致。
3. Trekking Poles Reduce Exercise-Induced Muscle Injury during Mountain Walking
https://doi.org/10.1249/MSS.0b013e3181e4b649
前兩篇都是模擬的,這篇來實戰一下
37名受試者 (26男、11女),分為登山杖和無登山杖兩組,背負一日健行背包登山:斯諾登山 (海拔1,085米,威爾斯第一高山,英國第二高山)。
在上山及下山途中,分別紀錄「心率」&「運動自覺強度」(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RPE);另外在『上山前』、『下山時』、『下山後24小時、48小時、72小時』測定肌肉受傷的相關指標:最大自主收縮,肌肉酸痛,肌酸激酶(CK)和垂直跳躍表現。
結果表示:
※ 上坡時,登山杖組的自覺運動強度較輕;但心率無差異
※ 登山杖組,下山後的肌肉受傷相關指標較輕
肌肉最大自主收縮衰減量較少 (下山時、24小時、48小時)
肌酸激酶數值較低 (24小時)
結論:
§ 登山杖可以減少登山時自覺的運動強度,減少肌肉損傷的指標,在登山後的幾天內幫助維持肌肉功能,並減少可能造成的傷害。
〖小結〗
其實前面看了那麼多,總結只有一句話
-----------------------------------------
登山杖很好用,爬山帶著吧...
-----------------------------------------
特別是長距離、有負重的情況下,雖然研究中每一步關節的負擔只差一點點,但是距離拉長,傷害會增加,差異就會越來越大了。
最近發現上山的人變多了,在獲得健康之前,首先要避免自己受傷,才能爬得長長久久。
#爬山也要記得社交距離_室外至少1公尺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奧之細道風景] #垂水遺跡:山寺名所旁的隱藏版秘境 / 李長潔 . 山形縣的山寺,地勢靈奇,立石寺依山建立,是眾所皆知的松尾芭蕉指定名所。就在這兒附近,有一個隱藏的幻境,雖然不有名,但其風景卻幽暗深邃,叫做「垂水遺跡」,遺跡空間詭秘地令人充滿想像,相傳曾有平安時代天台宗大師「#円仁」(也稱 #慈覺...
木製登山杖 在 偽學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奧之細道風景] #垂水遺跡:山寺名所旁的隱藏版秘境 / 李長潔 🏞
.
山形縣的山寺,地勢靈奇,立石寺依山建立,是眾所皆知的松尾芭蕉指定名所。就在這兒附近,有一個隱藏的幻境,雖然不有名,但其風景卻幽暗深邃,叫做「垂水遺跡」,遺跡空間詭秘地令人充滿想像,相傳曾有平安時代天台宗大師「#円仁」(也稱 #慈覺大師)在此修行。其實攜帶著媽媽好像也不好去深山探秘,就沒有安排去遺跡,但因為沒看到山寺知名的水墨雪景,一氣之下,臨時跟媽媽說:「走!我們一起去冒險!」(媽媽眼神死)
.
▓ #墓園旁的秘境入口
.
在立石寺根本中堂的東邊1公里處,可以見到一座千手院。跨越過JR仙山線,便可以進入院境。就在院境旁的靈園旁,即通往垂水遺跡幻境的山道。媽媽:「你確定是這裡嗎?通過人家家不好吧!」(看著墓碑),「吼,#你甚麼墳墓沒看過有差這個嗎?」(繼續走入墓園)。很快地,我們登上了山區。
.
因為前夜下了雪,混著冬季的落葉與爛泥,滿路濕滑。途中我摔跤了兩次,新購入的相機還撞擊地面,真羨慕媽媽有登山杖可以拄著。這條山路並不十分好走,沒有階梯,甚至幾段路況頗差,需要踏入水漥或是攀上土坡。經過數十分鐘,尚未遇見其他登山者。
.
▓ #山寺的地質學
.
接近山頂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樹木後稍微露出的一面巨大山壁。山壁岩石裸露,呈現崎嶇樣貌,規模不一的大小山洞並置,岩石表面還呈現蜂巢般的網狀凹洞,看著半餉,密集恐懼症似乎有點發作。根據地質研究(田宮良一,2015),奇特的地貌是一種化學的風化(chemical weathering),因為整個東北的奧羽山脈屬於第四紀火山,土地富含硫酸鈉、氯化鈉,容易容於水中,故形成現在看到的蝕洞樣貌。
.
▓ #垂水遺跡的規模
.
垂水遺跡包含四個部分,中央巨大洞穴裡的「#稻荷神社」,兩旁為「#垂水不動尊」、「#古峯神社」、「#円仁宿跡」。円仁宿跡岩窟,相傳為立石寺開山祖慈覺大師修行之處,可能性不可考,想多為軼事。垂水不動尊,則是在石洞中流下的小瀑布中,設立祭祀空間,放置一座尊者石像,故做「垂水」。而中央奇異形式洞穴裡的木製稻荷鳥居,有著奇幻的面容,從內外不同面向觀之,都有特別的風景。從垂水遺跡宗教形式來看,反映出日本的神佛習合特徵。在稍遠一點的山道上,還有修驗僧的修鍊場,可以推測,這一帶可能是修驗道與狩獵者在山上的避安處,因此帶著神聖的性質。
.
當年慈覺大師初到東北,看見垂水岩地形莊嚴,便開始構想建立山寺,所以據說千手院以上的山區,如「#峰の浦」,被稱之為「#元山寺」,也就是「#最初的山寺」之意。不過從史實上來考量,慈覺大師年世已高,第二次來訪山寺地區的可能性並不高,或許由弟子安慧作為立石寺開基始祖比較說得通。
.
松尾芭蕉對山寺吟詠:「#寂靜的蟬聲滲入山岩中」(閑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似乎在這裡更能得到一種驗證。
|
#垂水遺跡地點:山形県山形市大字山寺 千手院
#參考文獻:
1. 田宮良一. (2015). 山形県の地質環境と温泉.
木製登山杖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4條靚景登山路線 - Yoko Cheung
香港人假日喜歡到郊外走走,很多人都會一家大小、三五知己行山去。香港雖有多條不同的行山路線,但隨著愈來愈多媒體報導,常常人滿為患;難道放假想行山、運動一下,也成了這麼困難的事?或許海外行山是不錯的選擇!近年到外地行山愈來愈普遍,一來可以另類方式遊覽該地點,同時可了解當地保護山林的方法,今次編輯介紹4個日本熱門的行山地點,一覽當地的自然風景。
1. 長野立山黑部
雪景不是只限於冬天,夏季到立山黑部也可欣賞雪景。立山黑部橫越長野縣赤澤岳和立山兩座大山,一年幾個月都處於冰封狀態,每年四五月就會開山,十一月後就會禁止遊客進入,是個限定的登山地點。
說起「立山黑部」,不得不提位於最高點的「大雪谷」,道路兩旁都是高聳的雪壁,積雪量平均約有7公尺高,最高可達10層樓高,場面非常壯觀,不過只限於4月至6月下旬。而6月後就是黑部水庫的最佳觀賞時間,黑部水庫是日本最大的拱形水壩,歷時7年建造,每年6月至10月可看到壯觀的洩洪場面。
開山時間︰2019年4月10日至11月30日
封山時間︰2019年12月1日至4月9日
2. 東京高尾山
高尾山景致優美,交通方便,每年11月的紅葉時節、2月的梅花季節,都會吸引大量遊客前往,是「世界上登山者數量第一的山峰」,更是米芝蓮旅遊指南推介的三星旅遊地點。
高尾山位於八王子市,從新宿乘電車只需50分鐘,方便遊客即日來回。高尾山設有多條登山路線,設施完善,還有纜車和吊椅載遊客到半山腰,即使徒步上山也不難行,約需90分鐘就可登頂,遠眺東京的風景,晴天時更可欣賞到富士山。
高尾山共有6條登山路線,但適合行山人士的只有3條路線,初級行山者可走較休閒的1、4號線,沿途有觀景台、小賣部和景點藥王院;而較有經驗的登山者可走6號線,沿著小溪而行,較為清涼,還會看到琵琶瀑布。
3. 神戶六甲山
六甲山橫跨大阪和神戶市,是關西地區的遠足勝地之一,為日本三百名山之一。六甲山上山頂的路雖較陡峭,但整體步行山徑的難度不高,新手也能完成。六甲山沿途有很多景點,如音樂盒博物館、高山植物園、田園別墅等。遊客可在此安排一日的行程,行山後慢慢遊覽山中的景點。
在六甲山健行一定不能錯過這裏的夜晚,夜幕低垂時可在展望台俯瞰神戶、大阪市的「百萬夜景」,很多遊客都為此慕名而來。觀賞夜景後,可在山上留宿一宵,到有馬溫泉過夜,舒解登山的疲勞。
4. 大阪金剛山
金剛山是大阪最高的山,四季各有不同景色——春天有鬱鬱蔥蔥的山景,夏天有寧靜的森林浴,秋天有滿山紅葉,冬天就有白茫茫的雪景,尤其冬天是最佳賞雪地點,登山者可在白雪紛飛下,行走在白皚皚的山路上,每年二月還有樹冰季,樹上掛滿難得一見的冰花,但在冬天登山就需準備登山杖和雪爪,保護自己。
金剛山景區內有近10條登山路線,其中最受歡迎的「千早本道」,適合一家大小和初級登山者。路線以木製階梯為主,階級較寬且矮,走起來並不辛苦,行至山頂約需90分鐘;若行至中途感疲累,可乘搭纜車到達山頂,沿途參觀石楠之路、營地、千早星星與自然的博物館等景點。
原文:經濟通
#旅遊
木製登山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奧之細道風景] #垂水遺跡:山寺名所旁的隱藏版秘境 / 李長潔
.
山形縣的山寺,地勢靈奇,立石寺依山建立,是眾所皆知的松尾芭蕉指定名所。就在這兒附近,有一個隱藏的幻境,雖然不有名,但其風景卻幽暗深邃,叫做「垂水遺跡」,遺跡空間詭秘地令人充滿想像,相傳曾有平安時代天台宗大師「#円仁」(也稱 #慈覺大師)在此修行。其實攜帶著媽媽好像也不好去深山探秘,就沒有安排去遺跡,但因為沒看到山寺知名的水墨雪景,一氣之下,臨時跟媽媽說:「走!我們一起去冒險!」(媽媽眼神死)
.
▓ #墓園旁的秘境入口
.
在立石寺根本中堂的東邊1公里處,可以見到一座千手院。跨越過JR仙山線,便可以進入院境。就在院境旁的靈園旁,即通往垂水遺跡幻境的山道。媽媽:「你確定是這裡嗎?通過人家家不好吧!」(看著墓碑),「吼,#你甚麼墳墓沒看過有差這個嗎?」(繼續走入墓園)。很快地,我們登上了山區。
.
因為前夜下了雪,混著冬季的落葉與爛泥,滿路濕滑。途中我摔跤了兩次,新購入的相機還撞擊地面,真羨慕媽媽有登山杖可以拄著。這條山路並不十分好走,沒有階梯,甚至幾段路況頗差,需要踏入水漥或是攀上土坡。經過數十分鐘,尚未遇見其他登山者。
.
▓ #山寺的地質學
.
接近山頂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樹木後稍微露出的一面巨大山壁。山壁岩石裸露,呈現崎嶇樣貌,規模不一的大小山洞並置,岩石表面還呈現蜂巢般的網狀凹洞,看著半餉,密集恐懼症似乎有點發作。根據地質研究(田宮良一,2015),奇特的地貌是一種化學的風化(chemical weathering),因為整個東北的奧羽山脈屬於第四紀火山,土地富含硫酸鈉、氯化鈉,容易容於水中,故形成現在看到的蝕洞樣貌。
.
▓ #垂水遺跡的規模
.
垂水遺跡包含四個部分,中央巨大洞穴裡的「#稻荷神社」,兩旁為「#垂水不動尊」、「#古峯神社」、「#円仁宿跡」。円仁宿跡岩窟,相傳為立石寺開山祖慈覺大師修行之處,可能性不可考,想多為軼事。垂水不動尊,則是在石洞中流下的小瀑布中,設立祭祀空間,放置一座尊者石像,故做「垂水」。而中央奇異形式洞穴裡的木製稻荷鳥居,有著奇幻的面容,從內外不同面向觀之,都有特別的風景。從垂水遺跡宗教形式來看,反映出日本的神佛習合特徵。在稍遠一點的山道上,還有修驗僧的修鍊場,可以推測,這一帶可能是修驗道與狩獵者在山上的避安處,因此帶著神聖的性質。
.
當年慈覺大師初到東北,看見垂水岩地形莊嚴,便開始構想建立山寺,所以據說千手院以上的山區,如「#峰の浦」,被稱之為「#元山寺」,也就是「#最初的山寺」之意。不過從史實上來考量,慈覺大師年世以高,第二次來訪山寺地區的可能性並不高,或許由弟子安慧作為立石寺開基始祖比較說得通。
.
松尾芭蕉對山寺吟詠:「#寂靜的蟬聲滲入山岩中」(閑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似乎在這裡更能得到一種驗證。
|
#垂水遺跡地點:山形県山形市大字山寺 千手院
#參考文獻:
1. 田宮良一. (2015). 山形県の地質環境と温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luLcbzg5Zs/hqdefault.jpg)
木製登山杖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奧之細道風景] #垂水遺跡:山寺名所旁的隱藏版秘境 / 李長潔
.
山形縣的山寺,地勢靈奇,立石寺依山建立,是眾所皆知的松尾芭蕉指定名所。就在這兒附近,有一個隱藏的幻境,雖然不有名,但其風景卻幽暗深邃,叫做「垂水遺跡」,遺跡空間詭秘地令人充滿想像,相傳曾有平安時代天台宗大師「#円仁」(也稱 #慈覺大師)在此修行。其實攜帶著媽媽好像也不好去深山探秘,就沒有安排去遺跡,但因為沒看到山寺知名的水墨雪景,一氣之下,臨時跟媽媽說:「走!我們一起去冒險!」(媽媽眼神死)
.
▓ #墓園旁的秘境入口
.
在立石寺根本中堂的東邊1公里處,可以見到一座千手院。跨越過JR仙山線,便可以進入院境。就在院境旁的靈園旁,即通往垂水遺跡幻境的山道。媽媽:「你確定是這裡嗎?通過人家家不好吧!」(看著墓碑),「吼,#你甚麼墳墓沒看過有差這個嗎?」(繼續走入墓園)。很快地,我們登上了山區。
.
因為前夜下了雪,混著冬季的落葉與爛泥,滿路濕滑。途中我摔跤了兩次,新購入的相機還撞擊地面,真羨慕媽媽有登山杖可以拄著。這條山路並不十分好走,沒有階梯,甚至幾段路況頗差,需要踏入水漥或是攀上土坡。經過數十分鐘,尚未遇見其他登山者。
.
▓ #山寺的地質學
.
接近山頂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樹木後稍微露出的一面巨大山壁。山壁岩石裸露,呈現崎嶇樣貌,規模不一的大小山洞並置,岩石表面還呈現蜂巢般的網狀凹洞,看著半餉,密集恐懼症似乎有點發作。根據地質研究(田宮良一,2015),奇特的地貌是一種化學的風化(chemical weathering),因為整個東北的奧羽山脈屬於第四紀火山,土地富含硫酸鈉、氯化鈉,容易容於水中,故形成現在看到的蝕洞樣貌。
.
▓ #垂水遺跡的規模
.
垂水遺跡包含四個部分,中央巨大洞穴裡的「#稻荷神社」,兩旁為「#垂水不動尊」、「#古峯神社」、「#円仁宿跡」。円仁宿跡岩窟,相傳為立石寺開山祖慈覺大師修行之處,可能性不可考,想多為軼事。垂水不動尊,則是在石洞中流下的小瀑布中,設立祭祀空間,放置一座尊者石像,故做「垂水」。而中央奇異形式洞穴裡的木製稻荷鳥居,有著奇幻的面容,從內外不同面向觀之,都有特別的風景。從垂水遺跡宗教形式來看,反映出日本的神佛習合特徵。在稍遠一點的山道上,還有修驗僧的修鍊場,可以推測,這一帶可能是修驗道與狩獵者在山上的避安處,因此帶著神聖的性質。
.
當年慈覺大師初到東北,看見垂水岩地形莊嚴,便開始構想建立山寺,所以據說千手院以上的山區,如「#峰の浦」,被稱之為「#元山寺」,也就是「#最初的山寺」之意。不過從史實上來考量,慈覺大師年世以高,第二次來訪山寺地區的可能性並不高,或許由弟子安慧作為立石寺開基始祖比較說得通。
.
松尾芭蕉對山寺吟詠:「#寂靜的蟬聲滲入山岩中」(閑さや岩にしみ入る蝉の声),似乎在這裡更能得到一種驗證。
|
#垂水遺跡地點:山形県山形市大字山寺 千手院
#參考文獻:
1. 田宮良一. (2015). 山形県の地質環境と温泉.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SBO9mm2ih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