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毛孩🐶Abao阿寶
#台式熱炒鮮食餐包 #懶人必備的營養滿分寵物鮮食
文章連結👉https://mimiiblog.com/2021/09/10/abao-lovepet-11/
雖然我假日很喜歡幫我家兩隻小孩搞一些鮮食,但如果遇到比較忙的假日,懶人必備的寵物鮮食就是我自己蠻喜歡的選擇
這次看到看起來很厲害《Abao阿寶寵物拌飯》的《台式熱炒鮮食餐包》系列!!!!
有3種口味,除了肉以外,《Abao阿寶寵物拌飯》以雞湯為底,製作出了不僅能補充平常比較少補充到的養分,更能補充許多水份
#三杯土雞🐓
裡面有滿滿的雞胸肉,還有杏鮑菇、毛豆仁、花椰菜、番茄丁、羅勒、山藥,也特別添加椰子油、木鱉果、雞湯
雖然是裡面最清淡的口味,但也是我平常讓念念最習慣的雞肉,除了雞湯多以外,用料超豐富
#鐵板牛柳🐂
包含牛肉、牛筋、紅蘿蔔、黃甜椒、馬鈴薯、青豆仁、香菇、黑芝麻、紅藜麥,也額外添加了 雞湯、椰子油、葡萄糖胺
主要味道是牛肉搭配馬鈴薯的香味,聞起來更像是咖哩的香味
#爆炒三鮮🐟
以鮪魚、鮭魚、海瓜子、昆布等海鮮打底,加入南瓜、鵪鶉蛋、薏仁,還特別添加雞湯、鱉蛋粉、椰子油
魚的味道比較香,是米糕最愛的口味,整體超級熱炒味,魚搭配海瓜子還有昆布打底,香到自己都想來一口了!!!
整體來說,我覺得《Abao阿寶寵物拌飯》這次真的很酷,用台灣的原料做出了台灣傳統的熱炒口味!!!
雖然吃起來味道也沒有過多調味,但是用料豐富,又使用食材的香味製作出了熱炒口味
提醒大家~~如果做為主食,推薦搭配一下各種動物需要的營養粉會更好
推薦給大家
-----
《台式熱炒鮮食餐包-三杯土雞2入》 $240
《台式熱炒鮮食餐包-鐵板牛柳2入》 $260
《台式熱炒鮮食餐包-爆炒三鮮2入》 $240
《台式熱炒鮮食餐包20+1入》 $1980
-----
《Abao阿寶寵物拌飯》
官方網站|https://www.abaopet.com.tw/
IG|@abaopet
粉絲專頁|Abao阿寶
木鱉果油怎麼吃 在 食之兵法: 鞭神老師的料理研究 The Culinary Art of Wa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鰤魚的季節,烤一份,燉一份。
台灣雖然海產豐富,但是海鮮的烹調方式不多,平時會常吃海鮮的人更少。我說的平時,指的是平常解決三餐的便當店或小吃攤,菜單上出現的海鮮總是只有三五種。結果就是,明明海產豐富,要吃海鮮卻非得去海產攤才肯多吃一些。之前看已故魚達人李嘉亮先生的書,他就說過,台灣海鮮料理的烹調方式明顯不足,這兩年則有新合發腥弟出的一方面介紹魚產,一方面介紹多樣烹調方式的書,都值得收藏。今天做鰤魚的時候,想說我怎麼沒寫過鰤魚,結果原來是寫在介紹日本鄉土料理的文章裡了:
鰤魚在日本有寒鰤、天上鰤、黑瀨鰤、臭橙鰤、戶島第一鰤、櫻鰤等知名品牌。其中寒鰤是富山縣冰見市、天上鰤是北海道余市、黑瀨鰤是宮崎縣串間市、臭橙鰤是大分縣、戶島第一鰤是愛媛縣宇和島市、櫻鰤是三重縣與和歌山縣所捕獲的鰤魚。
鰤魚自古以來在日本的關西和北陸地方就是年節必備,和紅魽(カンパチ/Greater amberjack,中文學名高體鰤)、平政(ヒラマサ/Yellowtail Amberjack,中文學名黃尾鰤)並稱「鰤魚御三家」(而我們這裡談的鰤魚在台灣又叫青甘,中文學名為五條鰤,另外台灣還常見一種中文學名叫長鰭鰤,又名黃尾鰺、油魽的鰺科鰤屬魚,日本叫鰭長間八/ヒレナガカンパチ,英文為Highfin Amberjack),而其中又以鰤魚所含的油脂量最高。
根據大槻文彦所著的字典《大言海》鰤魚的日文假名「ぶり」(buri)得自其豐富的油脂「あぶら」(abura),後來簡稱「ぶら」(bura),最後又音轉為「ぶり」。還有一說是因為牠的肉質很軟很好咬(ぶりぶり),也有一說是因為其盛產期是下雪(雪の「降り」)的季節而得此名。至於牠的漢字寫法「鰤」,則的自其「師走季節最肥美」,而這師走季節指的是繁忙的年底十二月。也因為鰤魚盛產於冬天,因此在日本海,有著冬天的海之所以波濤洶湧是因為鰤魚在跑的「鰤魚起浪」一說。
在日本,鰤魚是一種出世魚,也就是伴隨著牠的成長,名字會不斷變換,價錢也不斷上升的魚種。牠在日本非常多不同的稱呼,但只有野生完全成熟的,才能被叫做鰤魚。在關東,牠體長在十到三十公分之間的時期被稱為「魚夏」(ワカシ/wakashi)、三十到六十公分叫「鰍」(イナダ/inada)、六十到八十公分叫「稚鰤」(ワラサ/warasa)、八十公分以上才叫做鰤;在關西,十五到四十公分的叫ツバス/tubasu、四十到六十公分叫「魬」(ハマチ/hamachi)、六十到八十公分叫「目白」(メジロ/mejiro)、一樣八十公分以上才稱做鰤;在富山縣等北陸地方,三十五公分以下叫「芝員」(ツバイソ/shibainn)、四十到六十公分叫「福來魚」(フクラギ/hukuragi)、六十到八十公分為「雁度」(ガンド/ganndo),再來就是鰤了。
至於要長多久才能被稱為鰤呢?通常第一年是三十公分左右,兩年為長到五十公分,三年六十五到七十公分,四年七十五公分左右,五年就會超過八十公分了。而一條成年的鰤魚則是體長平均一公尺,體重八公斤,外形為前後兩端尖細、中間寬闊膨凸的紡錘形,其背部為深藍色,腹部是銀色,身體兩側則有著黃色的長條。牠還是小魚的時候由於棲身於海藻當中,因此日本各地都叫牠「藻雑魚」(モジャコ),成魚則是捕食沙丁魚、竹莢魚和烏賊來吃。
新鮮的鰤魚身體柔軟、腹部緊實,全身藍得發亮,體側的黃色條紋鮮明。根據平成十二年,日本農林水産省統計情報部的「漁業・養殖業生産統計年報,野生鰤魚的漁獲量為七萬七千四百六十一噸,養殖的則為十三萬六千八百三十四噸,後者佔了全部的64%。以下來看看日本幾個知名的品牌鰤魚。
寒鰤
在這些鰤魚的品牌中,以富山縣冰見市所捕獲的寒鰤(寒ブリ)在市場上的評價最高。不過以產量來說,則是長崎縣、石川縣與島根縣分別為第一、第二和第三名。產區則以日本海側為多,太平洋側的話,產量最高的則是千葉縣與茨城縣,分別是全日本第四和第七名,第五名則是北海道(養殖的產量第一名為鹿兒島、第二名大分、第三名愛媛、第四名宮崎、第五名高知,日本最早開始養殖鰤魚的則為香川縣)。日本海側的鰤魚有「佐渡鰤」、「能登鰤」,富山灣內的叫「冰見鰤」,也就是我們這邊說的寒鰤。
位於富山灣中心部冰見市近海的寒鰤又稱為「冰見寒鰤」(ひみ寒ぶり),以定置網捕獲。冰見寒鰤不論是品質或價格,都不是其它地方捕獲的所能比擬。因為鰤魚在初冬時,會為了產卵,而從北海道南下到九州的五島列島附近,而在這段路程中間位置的冰見市近海所捕獲的鰤魚,正處於脂肪最為飽滿的狀況。而且這些鰤魚全都擠進了能登半島,全被圍了起來,這是因為富山灣有著被稱為「藍瓶」,彷彿是天然魚缸般的海底地形,因此冰見市又被稱為捕捉寒鰤的聖地。
此外,冰見寒鰤還必須滿足三大基本要求,一是必須是在富山灣由定置往捕獲,二是必須是在冰見漁港競標,三是必須是六公斤以上,外型和品質都良好者。
天上鰤
不管是富山縣冰見的「冰見寒鰤」、石川縣能登的「天然能登寒鰤」、新潟縣佐渡的「佐渡寒鰤」,都是以地名做為其品牌名。不過產於北海道余市的鰤魚則不叫余市鰤,而叫天上鰤。不過這倒不是因為牠的味道好吃到讓人登天,事實上,從九月上旬到十月下旬這短短的漁期以定置網捕獲的天上鰤,脂肪是不如寒鰤的,但凝縮的旨味則讓人回味無窮。
近十年才開始在市場上流通的天上鰤之所以叫天上鰤,是因為牠是在日本最北端所捕獲的鰤魚,我們以鰹魚來打比方的話,牠就像是初鰹,尚未囤積太多脂肪,但是卻是所有鰤魚的先驅,旬之初物。
黑瀨鰤
黑瀨鰤是日本水産株式会社在宮崎縣串間市的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所推出的鰤魚品牌。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是日本水産株式会社於2004(平成16)年,出資100%的企業,也是日本最大的鰤魚養殖企業。在2009年6月,黒瀬水産株式会社推出了「夏天也是當季的旬」,「黑瀬小鰤魚」,以早期採卵的人工種苗技術,生產出了在原本鰤魚味道不好的夏季,也可以吃得到的夏季美味鰤魚。
臭橙鰤
大分縣的養殖鰤魚產量為日本第三,而這裡的鰤魚之所以叫臭橙鰤,是因為這裡的鰤魚的餌料內,有加入一種叫臭橙(カボス)的學名為citrus sphaerocarpa的當地特產的柑橘(其產量佔了全日本的九成),因此稱之為臭橙鰤(かぼすブリ),而這也成了這種鰤魚最大的特色。因為,和紅魽與平政這兩種「鰤魚御三家」的另外兩種魚比起來,鰤魚被切開後的血合肉更容易變色(褐變),就算是鮮度一樣,但也會造成價格下滑。而由於臭橙中所富含的多酚與維他命C等抗酸化元素的作用,吃著加了臭橙的餌料長大的臭橙鰤,其血合肉的鮮度和顏色最高可保持四十個小時之久,而且這樣子也使得臭橙鰤的脂肪吃起來有清爽的感覺。
臭橙鰤在大分縣的主要養殖地在臼杵市、津久見市和佐伯市,其中,臼杵地區在臭橙鰤的餌料中所添加的是臭橙的果汁、而佐伯市水津地區添加的則是果皮粉,末。以臭橙的果汁來說,三十次餵餌的果汁與餌的比例為1%:1,如果是果皮的話,則是以二十五次餵餌數來算,比例是0.5%:1。
臭澄鰤是一個比較新的養殖鰤魚品牌,在平成十九年(2007),才由大分縣農林水産研究指導中心的水産研究部,針對改善養殖鰤魚的血合部分變色的缺點為目改始研究,並在三年後的平成二十二年(2010)開始販售。
戶島第一鰤
戶島第一鰤(戸島一番ブリ)也是養殖的鰤魚,從昭和51年(1976) 就開始進行養殖的戶島第一鰤的養殖地戶島,在愛媛縣宇和島市西方二十公里的宇和海國立公園内的海域。這裡是個水深六十公尺深、水流快,而且海底湧出天然營養鹽的漁場。由於這裡的水流毫不間斷地變化,成就了戶島第一鰤從頭到尾都緊實的肉質。而也因為地處在愛媛縣,因此在平成18年(2006),當地還推出了「愛媛愛的食物推進機構」,推行「有著愛的品牌產品」的認定,將戶島第一鰤打造成最高級的品牌鰤魚。而其養殖特點是,以經營養殖業的家庭為單位,一戶照料一個八條魚的漁群,一尾一尾細心地飼育。
櫻鰤
這種鰤魚一方面是因為在接近櫻花盛開的季節捕獲,一方面其切身肉的顏色如同粉紅色的櫻花。從冰見的寒鰤開始,日本北陸地方的鰤!捕撈到二月底已經告了一個段落,而鰤魚則是繼續南游至長崎縣的壱岐和對馬,以及鳥取縣的境港。
而在太平洋岸的沿著三重縣到和歌山縣的東紀州、熊野灘,就把這些三、四月為了產卵而南下所捕獲的鰤魚稱之為櫻鰤。
櫻鰤會在被捕獲後立刻以活醃法(活〆)來保持鮮度,不過由於其脂肪量已經減少,所以吃起來的味道變得淡泊而清爽,與冬季的鰤魚比起來,更能吃到魚肉本身的風味。
在三重縣,有一種用櫻鰤做的叫做「鱉甲壽司」(ベッコウ寿司)的傳統鄉土料理。這是一種將櫻鰤切片用醬油醃過,再混以紅蘿蔔、香菇、蛋絲、海苔絲的散壽司。之所以被稱做鱉甲壽司,是因為用醬油醃過的櫻鰤的顏色,像是鱉甲的琥珀色。
鰤魚料理
鰤魚可做為刺身、壽司、可煮、可烤又可以做火鍋,根本是萬能的魚類食材。而除了我們這部份提介紹的鰤魚涮涮鍋外,鰤魚在日本最普遍的料理方式就是照燒鰤魚和鰤魚燉蘿蔔了。其它長見的做法還有做成壽喜燒,以昆布柴魚高湯和水菜一起煮的「脆脆鍋」(はりはり鍋,はりはり表示水菜爽脆的口感)、鹽燒、西京燒等。
以前我們介紹鯖魚棒壽司的的時候,談過由於京都不靠海,因此由日本海將鯖魚運到京都的誕生了「鯖街道」。同樣的,地處內陸的日本人因為想吃鰤魚,也造就了從越中富山(富山灣)將捕獲的鰤魚翻山越嶺運到飛騨(岐阜縣)和信州(長野縣)的「鰤街道」。從越中運到飛騨的鰤魚稱為「越中鰤」,從飛騨送到信州的則叫「飛騨鰤」。
「鰤魚乾」(塩ぶり)
越中鰤和飛騨鰤,都會先在富山縣做成鰤魚乾保存與運送。然後做成烤鰤魚乾食用。在長野縣的松本市和九州的福岡,都會在過年的時候做鰤魚雜煮。在石川縣,則有一種稱為「巻鰤」(まきぶり)的以稻草捲起來保存的鰤魚乾,吃的時候再切片食用。
「能登寒鰤胃鹽辛」(能登寒ぶり胃塩辛)
鹽辛和日本酒就是合!這道也是石川縣的料理,是將鰤魚的胃用米麴、鹽和當地的魚露製成的發酵魚醬。
今天喝山形正宗,酒米使用的是和十四代一樣的酒未來。
#ぶりかま塩焼き
#ぶり大根
《東京23區鄉土料理之兵法:六本木、赤坂、虎之門、新橋、芝浦: 港區》: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58894552-
木鱉果油怎麼吃 在 美食家的自學之路 Self-taught Gourme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況轉播 #蘭餐廳 X #Sinasera24
「我都不知道你們當過同事!」我脫口而出。
在Orchid Restaurant 蘭 與 Sinasera 24 的餐會上,Nobu主廚(李信男)與Nick主廚(楊柏偉)呵呵賊笑,「那是黑歷史啦。」二個人都曾任台北W飯店的開幕團隊,2011至2012一起工作過將近一年,Nobu主廚前腳走、Nick主廚後腳離開。
二人就沒再碰頭,直到這次。一起辦餐會,一方面是感念二人已各擁一片天,二方面則是紀念二人的共同好友,而無論如何都是我們食客的口福,二間話題餐廳強強聯手,還不必長途跋涉。位於台東長濱的Sinasera 24聽說已經滿座到十二月啦。
Nick主廚花心思張羅許多花東食材到台北來。麵包果做成的脆片,有如餅乾那樣香甜,輕薄的河苔是原住民婦女在河川上游採摘來的,飄散一縷苦茶油的堅果香;台東新興作物木鱉果,裹上麵衣拿來油炸,內裡填入煙燻魟魚與芭樂,一口綻放酸甜鮮鹹香脆;Sinasera 24原本的金錢鰻人形燒,來到蘭餐廳則變身雞蛋糕,向蘭餐廳招牌的流心雞蛋糕「致敬」。
Nobu主廚做一道「蝦多士」,胭脂蝦的慕斯夾進吐司裡,以澄清奶油煎到金黃,點綴上手指檸檬,熱燙入口香脆鮮活,味道很好;馬祖淡菜清蒸再醋漬,蒸出來的汁與茴香煮到濃縮,做成卡士達醬,一起置於「淡菜殼」上,殼可以吃呢,是裸麥麵包脆片。
Sinasera 24開幕以來的招牌菜—鬼頭刀生魚片與飛魚鮮奶油、大黃瓜與過山香果凍,也旅行到台北來。這是一道「食物鏈料理」,鬼頭刀魚吃飛魚,那誰吃鬼頭刀魚?於是,Nick主廚來到桌邊刨上巨大的自製旗魚乾,原來餐盤裡食物鏈最上游的王者是旗魚!在台東,Nick主廚刨上的是自製柴魚,換成旗魚乾,生態系更完整,這道菜原本的鮮嫩、滑腴、清涼仍在。
在台北遙想台東海岸,另一道海味洶湧的菜色是馬賽魚湯(bouillabaisse),以及三塊魚菲力:金目鯛、黑喉、海鱸魚。馬賽魚湯滋味純正,以長濱細紋螃蟹和大量的小魚製成,海的鹹濕氣息洶湧,有趣的是其中有山珍,來自花蓮壽豐的有機百合,肉厚味甜,其實會更希望搭佐清麗淡泊的湯品。清蒸的金目鯛、黑喉、海鱸魚,也是味道清淺,必須蘸番紅花蒜味美乃滋吃,美乃滋上頭一條小魚則是用阿美族醃鹹豬肉(silaw)做成的脆片。魚湯的味道明顯強過魚菲力,如果能平衡些會更好。
趁此機會嚐到Nobu主廚的幾道新菜。他擅長把食材風味發揮到最滿,看起來簡簡單單,吃起來悠遠綿長,我很喜歡。
一道扇貝慕斯,質地非常滑順,幾乎像是奶酪了,用力一抿才會感受到扇貝的纖維,風味則飽滿充實,鮭魚卵畫龍點睛,淋在盤底的清湯,充滿瑤柱、香菇的乾貨沉香,棕櫚心賦予一抹酸味,收尾的白醬油賦予淺淺鮮鹹。
台灣白鰻,先清蒸再油炸,麵衣浸泡在湯汁中擱置一陣仍然極脆,秘訣在於麵糊靜置了一小時,讓麵粉充分吸收水分;湯汁極鮮,深沉渾厚,怎麼做到的?原來是將聖女小蕃茄榨汁,再將原汁與昆布一起煮至濃縮,鮮上加鮮的精華,以葛粉增稠更適合配炸物;綠竹筍爽脆清甜,花椒麻香裊裊上竄,正是那一記花椒香讓整體風味脫俗。
爐烤胡蘿蔔,逸散的水分放大了胡蘿蔔的甜味,胡蘿蔔醬汁、醋漬胡蘿蔔堆疊起單一食材的不同面向,蘸點奶白的月桂葉油醋吃,竟有杏仁膏一般的甜美竄出,呼吸之間,柑橘芬芳繚繞口鼻,那是醋漬胡蘿蔔上頭的烘乾橘皮、香草與八角粉,都是胡蘿蔔的好朋友。還有另一個橘色的傢伙隱藏其中,軟糯鹹鮮,原來是烏魚子,令整體風味不再一逕地甜美。不喜歡胡蘿蔔的人士可也得嚐嚐這道料理。
餐會辦在米其林公布之前,此刻寫文,我想說,主廚們請放寬心。日復一日的工作才是傑出的基礎,食客會給予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