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 GE的末位淘汰還很流行的時候, 我也聽過朋友的公司有主管這樣做.
我倒是不會因此說這個制度有多大的問題. 只是...完美的制度並不存在. 每一管理制度推出, 會有真心擁抱切實實踐的人, 會有和制度和平共存的人, 也會有設法從當中找到漏洞來鑽的人...
末位淘汰制公司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燒不死的鳥才是鳳凰,業績不錯也可能被淘汰?】#精選書摘
2017年華為有個活動,叫「燒不死的鳥才是鳳凰」,當時處置了不少高階管理人員,很多人都是降兩級,任正非也是受處分的成員之一,連輪值CEO都被處分了。為什麼?就是要以此來警戒。
華為每年要招五六千名新人,其中大部分是剛畢業的大學生,用這些新鮮的血液來幫助華為保持血管通暢,又用末位淘汰制每年刷掉一批人。哪怕這些人裡有一些其實做得很努力,業績也不錯,但身居末位,便要被淘汰掉。
#除了贏我無路可退 #華為 #文化 #企業 #公司
末位淘汰制公司 在 杜書伍 聯強集團總裁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與時俱進,否則就有被淘汰的風險】
每個人進入職場之初,都因不會做、不熟悉而會努力學習。逐漸學會、熟悉以後,有些人以為這樣便能應付工作,學習意識減弱,心態變得安逸,無視內外環境變化使得工作內涵早已不同,而未積極去分辨差異、調整做法;而是依樣畫葫蘆、行屍走肉般、不動腦筋的用老方法去做。
這種人有的是因為個性追求安逸,不知不覺陷入這樣的情境;有的是本身存在負面思維,認為工作就是應付了事,多做沒好處,能輕鬆、偷懶就是賺到了,內心還竊笑別人很笨。
世界在改變,社會在進步;而企業為了競爭與發展,更會積極提升,企求以超前世界、社會的變化。倘使提升速度只是持平於世界與社會,甚至較慢,很快就會被淘汰。而且,變化是漸進、不易感知的,若是累積到足夠大的變化才去因應,往往已失競爭先機。因此經營者必須具備敏銳的觀察洞悉力,才能預知改變、及時建立新的能耐,以面對競爭;否則就會時不我與,想要改變也來不及。
個人也是相同!若不亦步亦趨的跟隨企業的改變而改變,一開始尚不感覺有何差異,一段時日後,你會感覺做事愈來愈不順手,經常沒能把事做對,主管對你的關注愈來愈多,甚至給出嚴重的警告!到這種地步,你已嚴重的落後與脫節。假使你還不自覺,一味怪罪他人不配合、主管有成見,那註定沒有改善的可能,你將無法勝任工作。
或許你會選擇離開公司,用依然能找到工作來反證問題不在你;但假以時日,若非上述情境重演,就是該企業也因為無法與時俱進,經營不善甚至被市場淘汰。
所以,個人只要不與時俱進,就會漸漸落後;落後差距大到企業不能忍受,就會被公司淘汰;倘使依然故我,再換工作也只能在條件更差的企業,才有容身之地。一而再,再而三,很多人可能不到五十歲就再也找不到工作了。這就是全世界共同面臨「結構性失業」的原因之一。
#連結閱讀:
1. 人才永遠不夠!只是你是不是人才?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1117756055088124
2. 幹部,是浮出來的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1238572596339802
3. 「末位淘汰制」的精神內涵
https://www.facebook.com/SYNNEXTU/posts/782453638618369
🌏聯強國際為亞太第一大、全球第二大資通訊通路集團,2018年全球營收規模突破台幣1兆2,400億元。
🎯知識與經驗的分享,是我們回饋社會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