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號作品《受害者情結》搶先讀
#特徵其一:情感匱乏
受害者情結的個體,共同的現象,就是有一無底的情感黑洞,來自情感的極度匱乏。那處情感黑洞,總是釋放著:「我要」、「給我」及「我需要」。
宮崎駿所創作的動畫「神隱少女」裡,有個無臉男,沒有表情,沒有實體,以幽靈的虛無感存在,就非常符合受害者情結者這種「自我感」薄弱,內在卻彷彿有永遠匱乏不足無底洞的漂浮生物。
這種好似沒有實體,也沒有自己根處和自給自足養分的生命,是曾受背叛和遺棄的創傷遭遇糾結而成,因愛及修復缺乏所形成的巨大空洞,所衍生而出的「我要」、「給我」⋯
若是沒有辦法正視自己,並且鍛鍊自己滿足及滋養自己的能力,那麼,不僅會被自己的空虛及情感匱乏吞噬,還會以空虛寂寞的呼求聲,獲取他人的關注,吸取他人的能量,來以為自己沒有那麼弱小及空洞,還是有人關愛,還有有人要。就像是神隱少女中的無臉男,總是覺得不夠不夠⋯我好餓好餓⋯
受害者情結的個體,都有早年生活被剝奪關愛及需求滿足的經驗,也許是想要的幸福童年遭破壞,或是渴望的親情受剝奪,甚至是身體安置的安全空間、衣物、慾望…等等,都遭受毫不留情的剝奪或拒絕給予。
這種長期的匱乏、不足、沒有的感覺,讓受害者情結的人內心有強大的不安全感,很怕「沒有」或「失去」情景的觸發,焦慮不安的情緒會一發不可收拾。
因此,即使他們的言行舉止總帶給別人不舒服的攻擊、索討及尖銳打擊,他們還是會求著要回到關係裡,或是暫時以討好者姿態求饒,告訴對方自己行為會改變,或者自己在情感上不會那麼依賴。然而,這種承諾沒有時效性,可以下一分鐘,或隔一天就再來崩潰性的情感索討,及致命性的人身攻擊。
而短暫的示好,反而是累積和證實自己確實被剝奪、被欺壓:「這些別人唾手可得的幸福,我卻要用乞討、索求,才能得到,果然這世上沒有真心疼愛我的人,我確實是一個注定被背叛和遺棄的受害者。」當示好與忍耐,終於換得別人的關注後,那份委屈與屈辱,逼使自己要對方加倍奉還,自己也要更加小心翼翼「看管」好心裡那份揮之不去的不安全感,絕對不能輕信別人對自己的好,那一切都隨時可能是一份更狠毒的背叛和欺騙。
情感匱乏的人,無法收下他人真心的關懷,也拒絕接受這世界上會有人愛他,因為任何相信都可能讓自己有被耍的感覺。他害怕當自己有一刻相信了,下一刻得到的就是背叛和拒絕,這實在是他們心中覺得太可怕的事!
所以,這是個矛盾的循環:越是空虛和匱乏的內心,本應需要接受由外而來的關懷和溫暖,卻往往更加的拒絕及排斥被關愛及支持的感受。
凱傑在童年時,父母失和,在幼稚及不負責任的作用下,父母兩人都放棄了照顧凱傑,導致凱傑必須由爺爺奶奶接手撫養,在他有記憶以來,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母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他們偶爾會出現,但出現的時間大概用分鐘數就可以了,像是看一眼表示自己有盡到身為父母的責任,人就閃了。
凱傑忘了自己幾歲開始,就一直覺得好孤單、好寂寞,不過他知道自己喜歡有朋友,常常會希望不論到哪裡都有很多朋友,也喜歡被朋友簇擁關注的感覺。但是,凱傑內心深處卻有一塊任何光亮都照射不到的陰暗,朋友們如何也無法想像,看似廣交樂觀又好相處的凱傑,最恐懼甚至到厭惡的,就是朋友真心關懷的溫暖。那些溫度像是會灼傷他,他無法靠近、無法承接、甚至無法承認。他要的感情,深淺、遠近是由自己控制的,大家只能和表象上的他相處。他喜歡和大家,嘻嘻鬧鬧、愉悅地、歡快地,卻探不到他內心深處幽暗之地的相處方式。
雖然,曾經有那麼一兩位朋友對凱傑說過:「我們認識也算久了,但我始終覺得你好神秘喔!」或是「我覺得我們之間有跨越不過的距離耶!」只有那真正與凱傑進入親密關係的人,才會稍微觸碰到凱傑內心的幽暗。他曾經對某任交往不久的女孩說:「你終究會離開我的」。
而每當那些在親密關係中的對象,想要關心或是對凱傑表示溫暖的支持,都會換來凱傑的不悅和懷疑。有一回,凱傑臨時要加班,那時的女友特別帶杯咖啡到凱傑公司給他,想要在附近的咖啡店等他家加班完,一起聚聚聊聊再返家,但凱傑的反應卻是對著女友說:「你是不是專門來確定我真的加班,好去跟別人約會?」
那時的女友聽到凱傑的回應,覺得很詫異,連生氣都忘了,只覺得凱傑的反應怎麼會是這樣呢?和一般人反應那麼不同,一般人應該會是感動和覺得甜蜜才對啊!
又有一次,因為知道凱傑說過喜歡某一款的手錶,恰巧凱傑生日將近,凱傑女友特意買了那款手錶做為生日禮物,想讓凱傑驚喜一番。沒想到受到驚嚇的反而是自己,因為當凱傑看到女友拿出那款手錶當禮物時,凱傑居然勃然大怒地說:「是哪個男人陪你去買錶的?你居然偷偷背著我和男人去逛街,還買了戰利品要向我炫耀!」
女友越是和凱傑相處,越是搞不懂他的情緒和那些無常的喜怒反應。有時明明凱傑曾經說過自己喜歡的餐廳菜色,特地陪著凱傑去吃,或是買來給凱傑吃,那份美食都會突然變得像是有毒似的,讓凱傑斷然拒絕品嚐,甚至板起臉孔,足足生上半天的悶氣。
但若女友真的挫敗了,想分手了或拉出和凱傑的距離,不再那麼熱情及回應凱傑,凱傑就會感到十分不安及被自己內心的匱乏凍傷似的,亟需女友的回應和安撫,並遲遲不願分手。
所以,凱傑的任何一段親密關係,都有這樣的混亂和情感糾葛現象。直到最終,情感關係都在戲劇性的兩敗俱傷下,不得不劃下休止符。
這就是由嚴重情感匱乏所衍生出的懷疑及不信任,情感匱乏者認定在這世界上的溫暖和愛護都是「假的」,畢竟他們從未體驗過。同時,也是一種絕對不能接受的偏執,因為他們認為一旦輕易接受了,就有可能遭遇到擁有後的失去,更嚴重者,甚至認為他人的溫暖和關愛都是有企圖的,其背後的目的都是為了傷害他。因此,他們要自己堅定認為溫暖和關係根本不可能存在於這世界上。
受害者情結個體最害怕的正是無法再躲在習慣的匱乏中自憐,倘若接受了他人的關懷、溫暖,自己就此成為接收者、擁有者、幸福者,那既定的受害認知及信念,豈不是應該要被調整及改變,那不就代表過往自己認定的悲劇角色都是不對的?!
他們不喜歡挫折及認錯的感覺,因此絕不能為自己認定的事情認錯。
何況,那種陌生的溫暖溫度,和長久以來習慣匱乏的冰冷感相比,陌生的溫度充滿了危險,是一種未知,也是一種無法控制感。還是算了吧!他們寧可認定只有不幸和邪惡,才是這世界的真實,而自己還是那一個因為剝奪或被拒絕的可憐匱乏者。
情感匱乏者,內心都有一個含冤含怨的幽魂,就像無臉男一樣的飢餓和空虛,沒有自己的臉,也沒有實實在在的實體存在,只有那像從黑洞傳出來的無盡回音:「可憐可憐我吧!我好餓好餓啊!」當然,不是真的生理飢餓,而是對愛、對情感的飢餓感與匱乏感,讓他始終拘禁自己在黑暗的內心地獄中掙扎。
如果,你也是一名情感匱乏者,不要放棄超度你內心那含冤哀戚的情感重創受害者幽靈吧!唯你真實的接收得到愛及情感撫慰,真的與愛連結,而不再與自憐結盟,那空洞才不會像無底絕境一樣,始終留不住身為人都需要的溫暖和愛。
*註:本文故事為編寫,不指向任何一位特定人士
#超度內心深處的受害者孤兒
#解開內心纏繞不休的受害者情結
———————————————————
#6/22 預購開跑🏃 #6/29 全面上市🎉
博客來|https://bit.ly/3dlFN1u
金石堂|https://bit.ly/3efc8YN
誠 品|https://bit.ly/2V0qMeS
讀 冊|https://bit.ly/2NanvFB
三 民|https://bit.ly/3egHA9g
博客來(電子書)|https://bit.ly/37LMoB8
————————————————————
本文故事為編寫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別再讓你的「罪惡感」給予對方傷害你的力量,即使他們是親人
心蓮,一想起媽媽,忍不住就眉頭深鎖,胃部抽痛。她已經盡可能的不要輕易和家聯絡,她知道只要一打了電話,電話那一頭的媽媽,就會開始一股腦的把所有不堪入耳的難聽話都對著她講,口氣盡是辱罵和貶抑,不只以羞辱女性的話語罵她,媽媽也會把自己羞辱得特別難聽。
心蓮的媽媽會說的內容,二十年來千篇一律,就像是放唱機一樣,只要一啟動電源,就唱著重複的歌曲、相同的歌詞。
心蓮的爸爸二十年前,大約玉蓮二十初頭剛出社會時,被媽媽發現爸爸竟然和已婚的女同事外遇。還在跨年夜時以加班為理由,戴著女同事到陽明山約會。因為一張陽明山上小七的統一發票,及某飯店的刷卡記錄洩漏了爸爸的蹤跡,從那天之後,媽媽日日夜夜哀怨著自己嫁給爸爸後,做牛做馬,生了三個孩子,還得自己工作賺錢自己養。爸爸他根本自私自利,沒有支持這個家什麼經濟開銷,收入都被他自己拿去玩女人了,實在夭壽。
媽媽總像極了八點檔長壽劇的女角一樣,用著哀怨的神情和語調,咬牙切齒的說,自己絕對不會讓出去這個「王家」長媳的位置,只要她活著一天,她就不會讓爸爸稱心如意,這個不中用的爛男人,做錯事的人是他,為什麼要她走?她是絕對不會離婚的,她做鬼也不放過他,讓他被她糾纏著、被她唾棄著,生生世世也不放過他。
心蓮面對情緒總是那麼歇斯底里、那麼激動的媽媽,常常覺得胸口很悶,不管心蓮多麼不喜歡聽媽媽咒罵爸爸、咒罵她自己,甚至也會咒罵心蓮沒用、不懂事,沒有一起同仇敵慨去讓外面的女人難看,心蓮都選擇忍耐,壓抑自己的各種不舒服感受。
心蓮好像有種必須替爸爸贖罪的感覺,替爸爸覺得對不起媽媽,但同時她對爸爸既生氣又十分同情,覺得爸爸在婚姻關係裡,根本也不快樂,無法感受到妻子的溫暖和柔情。但每當自己同情爸爸後,心蓮又立刻責怪自己,覺得自己好罪惡,怎麼可以為做錯事、對婚姻不忠的爸爸找理由?在這個局面裡,媽媽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媽媽受的傷才是最重的呀!
當心蓮也認同媽媽是婚姻關係裡最大的受害者時,甚至覺得自己應該替爸爸進行補償及贖罪,任由媽媽把各種情緒發洩在她身上,並且必須忍耐和壓抑自己所產生的衝突感受,心蓮就已經在這個家庭系統中錯位了。她不再是站在孩子的位置,而是取代了爸爸的位置,一同默許了爸爸不需要去面對在婚姻關係裡的問題,而以自己對媽媽的罪惡感和同情,來做為對媽媽深受委屈的歉意和補償,彷彿外遇,對感情不忠的是她一樣。
媽媽因為恐懼失去婚姻,不去直接面對自己婚姻裡的背叛,以及丈夫所帶給她的傷痛,以孩子來做情緒的出口,透過抱怨和發洩取代去真正的面對婚姻裡的問題。這並不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態度和處理關係的正確方式,這樣的逃避,其實算是一種迴避面對衝突,抓住自己受苦及受傷的情緒做為武器,來行使不停情緒轟炸及消極性懲罰的報復行為。
若是心蓮不斷在自己的內心強化自己的罪惡感,將爸爸的錯誤視為自己該一併負責,該為此感到對媽媽的抱歉,她將會毫無立場也毫無力量,為自己去拒絕再接受這一切不合理的對待。這無疑是讓自己無止盡的活在贖罪的情境中,不能終止,就像服無期徒刑一樣。
這樣的無期徒刑,或許是因為心蓮有著一個死守著『受害者』位置的母親,但也是心蓮內心駐守著的那個從不輕饒自己的刑罰者。每當受害者一就定位,罪惡感執行者也就跟著就位配合,一搭一唱百般契合。
#歸還各自的生命課題,你無法替別人一直負擔課業
當我們無法清楚辨識每個人各自歸屬的生命議題,而讓內心不理性的情緒凌駕於理智界限之上,我們就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各自應承擔的責任混淆不清。如果再加諸自己已內化的內咎慣性,我們將永遠無法擺脫別人堆卸到我們身上的負擔,直到自己精疲力竭也不能明白,自己為何命運如此艱辛和沈重。
對於我們所愛的人,我們總是希望能夠看見對方幸福,然而所謂的幸福,是一種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獲取的感受。如果我們想掏盡自己所有給對方幸福,或是依靠向他人索討所謂的幸福,最終都將是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因為每個人的幸福,來自於真實面對了自己的生命課題,勇敢承擔起自己生命之後,才能感受到的雨後彩虹。就算我們傾盡自己所有,而對方仍自顧自地活在他的自憐、自怨、自哀之中,你再多的付出、分擔對於他而言,都只是預期中的一唱一和,毫無健康和復健的功能。
更何況,這樣一廂情願的付出和自責,對於自己而言也只是浪費了自己應該為自己往前走的生命,陪著停頓、消耗在毫無意義的哀怨之中。於是,一個受害者拉扯著一個殉道者,兩個人在一首哀鳴的悲歌之中,痛苦又糾結地虛耗了一生。
要擺脫這樣的命運,唯有自己從這種不理性的罪疚感中清醒過來,你可以愛、可以疼,但無須陪葬在對方不願改變的哀怨之中。用健康的態度去同理對方的辛苦,但無需為他背負本該屬於他自己的生命議題。用理性的態度去釐清對方的哀怨,有無你能力範圍可以陪伴和鼓勵的,那些你無法承擔、無法負責的,就要承認及接納。
除此之外,你就是你,他就是他,無論是多麼親密的關係,甚至是給予你生命的父母,在你脫離母體的那一刻起,你們都只是各自獨立的生命個體,互不隸屬,當然也無庸彼此越界去為對方承擔本屬於他的人生。
無論他做了什麼樣的選擇和決定,你都要練習「尊重」這是他為他自己人生所做的選擇和決定。
#本文故事為編寫,不指向任何一位特定人士
《受害者情結》全面探討受害者情結效應如何支配和操控我們
06/22開放預購,06/29全面揭開
博客來|https://bit.ly/3dlFN1u
金石堂|https://bit.ly/3efc8YN
誠 品|https://bit.ly/2V0qMeS
讀 冊|https://bit.ly/2NanvFB
三 民|https://bit.ly/3egHA9g
博客來(電子書)|https://bit.ly/37LMoB8
-
新書發表簽書會
2020/07/17(五)誠品書店(信義店三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