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你吃進口的食物,真的道地嗎?】
#本日冷知識913
端午節即將到來,想必一些讀者的家裡已經開始準備進行包粽子的前置作業。今天趕在端午前夕吃太多粽子導致變肥之前,就再來一篇宵夜冷知識讓讀者們餓一下吧!
香噴噴、酥酥脆脆的丹麥麵包,光看名字,它應該就是Made form丹麥,或是由丹麥人發明的麵包吧?
如果各位聰穎的冷讀者們有定時收看每日一冷,你可能早就知道,月亮蝦餅不是源自泰國、藍山咖啡不含藍山咖啡豆(http://0rz.tw/vhXwU)、樂器英國管跟英國沒關係(http://0rz.tw/AGroA)、中部粽不是粽子、太陽餅裡面也沒有太陽......(主編:妳到底要舉多少老梗!不要浪費版面!)
今天要告訴大家的是,丹麥麵包不是丹麥人發明的!你在法國很難找到法式吐司!一連兩發進擊的冷知識!(登等!經過前面的預防針,應該大家都不意外了吧XD)
首先我們從歐洲麵包的分類開始說起,在歐洲,麵包分為兩大派別,我們姑且將之翻譯為瘦麵包(Lean type),與胖麵包(Rich type),為什麼這樣分呢?
Lean type是指僅以麵粉、鹽、水、酵母製成的麵包,重點是在品嚐麥香,如法國長棍、鄉村麵包等即是屬於這一種;而Rich type的胖麵包除了以上材料之外,還會加進奶油、雞蛋、糖等副材料,主要重點在表現出其奶香與蛋香,通常香甜又好吃~而胖麵包這種做法,其實源自於經濟較為富裕的奧地利(維也納)宮廷,所以稱之為維也納麵包。
因此我們一般所熟知的丹麥麵包,在丹麥反而不叫丹麥麵包,而是被稱為維也納麵包喔!
而丹麥麵包的由來是有這段傳說的:原來在18-19世紀期間,有很多麵包師從維也納陸續移民到丹麥境內,當時在哥本哈根,大多數的麵包師傅都是外國人。而在1820年,這種以技術移民的方式被禁止,因此丹麥當地的麵包房只能僱傭丹麥學徒,就從這時開始,丹麥人開始瞭解到外國人的麵包技術。在1850年代,麵包學徒們發生了一次大規模罷工,因此外國麵包師們又從外國招來一些助手,大多是從奧地利招募過來。當丹麥的學徒回到麵包房上班時,他們就發現了那些奧地利人留下來的最新的麵包配方。 受這些配方的啟發,丹麥人就用了更多的奶油(酥油)和雞蛋,使這種維也納來的配方變成了丹麥人的麵包,而丹麥人也一直將這種麵包稱為「維也納麵包」。
其實丹麥麵包=維也納麵包,都是屬於一個麵包種類的統稱,只是到了台灣,變成兩款指定麵包,分別叫做“丹麥” 跟 “維也納”。
而除此之外,在台灣,取名為某國XX,但在某國根本沒有這種東西的情況還不止一種,像是法國吐司,在法國根本沒有法國吐司,只有pain perdu,這是指用吃剩而比較不新鮮、乾巴巴又硬梆梆的麵包,加入雞蛋、牛奶、糖等,將它恢復軟度,再煎來吃的一種料理,也有一些農家,會把這種麵包泡軟後再餵給雞吃。但這種做法對於許多經濟較拮据的家庭來說,把捨不丟掉的硬麵包變得美味又不浪費實在是一舉數得,但通常也是拿法國麵包切小塊後再做成pain perdu食用,並不會拿吐司來做~
因此有些法國人在台灣看見咖啡廳販賣法國吐司的時候,也會感到驚訝,因為對他們來說,那是給雞吃的、人吃剩不要的麵包、不新鮮的麵包,怎麼冠上法國之名,搖身一變就成了高檔的食物,實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對於崇尚美味與重視食材新鮮度的法國人來說,麵包大都是買新鮮的來品嚐,或是在麵包變硬之前就吃光,比較少會做成pain perdu,當然也不會去買吐司來做成所謂的French Toast~
各位讀者們,你還能舉出有哪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呢?
我們明天見囉:D
圖說:左圖-左上為丹麥麵包、右上為可頌、下方為維也納麵包,其實總分類來說都是維也納麵包。
右圖-這是法國人很少看過的法國吐司,在美國卻很風行喔!而台灣的法國吐司一樣是從美國那邊傳過來的啦~
[Miss Monday]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