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糕講堂,來學怎麼打筆戰喔(不是
《斜槓思考》是美國幽默作家亞當斯(Scott Adams)的新作,哲學雞蛋糕腦闆朱家安從國小就開始看亞當斯的呆伯特(Dilbert)漫畫,超級喜歡,這次很快跟時報出版談了合作,來介紹這本書。
在《斜槓思考》裡,亞當斯談如何避免低效率的思考,訣竅在於注意各種不好的案例並且避開。亞當斯長期用blog、推特和直播參與公共討論,這讓他在《斜槓思考》裡舉的案例和歸納出來的建議都很實際,像是:
#舉證責任:要求人證明事情沒發生不合理,你不可能證明川普沒在替俄羅斯做事,所以舉證責任應該是反過來。
#舉例說明:如果某個想法、策略、方案有問題,一定有辦法舉例說明,反過來說,無法舉例卻堅持會有問題的人的意見可以先忽略。
#替代方案:某個方案有問題╱成本很高╱會導致傷害,不代表那個方案不該實施,要看其他方案有沒有更好。
《斜槓思考》跟腦闆先前介紹的《故事經濟學》都是在談後設的思考。《故事經濟學》教你思考別人的思考,注意故事散佈的模式;《斜槓思考》教你思考自己的思考,注意自己習慣決策的模式。
這次糕講堂,我們綜合《斜槓思考》的內容和腦闆的筆戰經驗,精選出六個好用的思考技巧,在課程裡跟大家分享,希望能讓大家都變成更有戰力,不是,更會思考的人 : )
▍這門課可以讓你:
- 了解人在思考上犯錯的常見方式。
- 基於了解人類的理性機制,更能接受自己犯錯。
- 掌握一套好用的思考技巧。
▍這門課不能讓你:
- 從此不犯錯或不遇見笨蛋。
報名連結:
https://forms.gle/Qxa5SK9b2YNm1cgx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
朱家故事問題討論 在 安加奶油的貓頭鷹養成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學期期末結束....
有將近兩週的時間等待暑假的到來!
所以和安加的老師討論,是否能用一節課爲孩子們說故事玩遊戲!
今天先安排到加妹班,第一本書是《朱家故事》。📖孩子們說班導有說過,我說可是你們沒聽過我說,而且一本書如果多讀幾遍,或許你們又會發現新的秘密!再聽一次可以嗎?孩子們說好,這就是我喜歡低年級孩子的原因,好妥協,哈!
我說既然你們都看過,一定知道裡面有很多的豬,但-安東尼.布朗是很有名的繪本大師,他最喜歡的是大猩猩,你們覺得裡面會有嗎?孩子:沒有!我:那我們來找看看好嗎?而且等下有看到什麼特別的都要說噢!不過這本書細節與驚奇的地方非常多,一直不斷的聽到那裡有豬、這裡有豬🐷🐷🐷!孩子也發現報紙上的猩猩🦍,大家都張嘴等媽媽煮飯等等.......。
在說故事之中,我問了孩子你覺得你們跟朱家孩子一樣嗎?有人覺得自己是豬🐷嗎?一個孩子舉手說:我覺得我有時候是,都沒有幫忙家事!我說你很棒看見自己的問題,只要我們願意改善都沒關係!
過程中提到安加上週露營煮粥的事,孩子們聽得哈哈大笑!我說如果你們表現得不錯,或許下學期老師還會找我來,我們就能做點心之類。
接著說了《一個愛建築的男孩》,故事裡小男孩伊基佩克,用尿布、鬆餅、粉筆....蓋了許多建築,但當遇到一位童年對於大樓有陰影的老師,阻止了伊基做喜歡的事(建築),在一次的郊遊中,他們渡過橋樑時,大水將橋沖垮,老師也嚇暈過去,當所有孩子都呈現驚慌的時候,伊基冷靜的指揮同學將身邊的物品,建造一座橋幫助大家脫困,老師醒來後對伊基敬佩不已,並決定讓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後來的伊基成為一位偉大的建築師。
最後我們用大撲克牌玩蓋樓遊戲!孩子們一心想要成為最快蓋完的隊伍,但每組都在最後時刻倒塌,我說不要急,快不一定有用!孩子們在第二次都順利蓋樓,希望用這兩本繪本讓孩子了解家庭的重要!也要勇敢追尋自己的夢想。
#朱家故事
#一個愛建築的男孩
#奶油老師說故事
#安加奶油的貓頭鷹養成
朱家故事問題討論 在 天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朱家安推薦:《自私的基因》並不是真的討論基因是否不夠慷慨、美德不足,而是討論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說明許多動物為何明明應該競爭但卻事實上卻合作。
看完這本書,可以帶給人類啟示:當我們理解自己的慾望和情緒有其演化來源,或許我們更能恰當面對它們,而不是被它們控制。
——————————————————————
《自私的基因》https://bookzone.pros.is/Q8L3B
拿到《自私的基因》新版。這本書讓高中的我覺得把難的東西講清楚很酷,後來才有哲學哲學雞蛋糕。
下面是幾年前應天下文化邀稿寫的推薦文,介紹書裡論點並提供一些進一步思考方向。
🧬🧬🧬
理查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是有獨創看法的生物學學術書,並寫得讓一般人也能讀懂,相當難得。
「自私的基因」並不是真的討論基因是否不夠慷慨、美德不足,而是討論我們該怎麼做才能說明許多動物為何明明應該競爭但卻事實上卻合作。
有時候,動物會不惜犧牲自己的利益,來幫助其他個體,吃飽飽的吸血蝙蝠回巢之後,可能會把血吐出來分給其他運氣不好沒有吸到血的同伴。然而,照理來說,演化壓力讓動物在資源不足的情況下必須用力自保,才能留下後代。上述這類利他傾向到底怎麼可能演化出來,是演化學家爭論的重要問題之一。
用擬人化的說法來講,道金斯用基因之間的競合來解釋動物行為,強調我們的肉體,包括腦袋,只是基因的「求生機器」:基因打造出能繁衍下一代的個體,讓自己得以延續。
🧬
以基因為基礎的說明,是一種「化約論」。化約論試圖用基本的東西去說明複雜的東西。為什麼戀愛的感覺如此強烈,能驅動人做出平常不會做的事情?若這種驅動力大致源於生理機制,那化約論的答案或許是:在過去,能製造這種驅動力的基因,比較有機會把自己複製到後代身上。
在這裡有趣的是,在生物學上合理的答案,不見得是日常上合理的答案。當伴侶感動詢問「為什麼你願意為我做這些?」,「因為我就是這樣演化來的」恐怕會遭來白眼。更深一層的問題則是:如果我的重要慾望大致上都是演化來的,那建立在這些慾望上的自我認同和生命意義,難道不也只是為了傳遞基因而服務?順著下去想,恐怕就是第二次「存在主義危機」:我的生命似乎沒有我過去以為的那麼有意義。
🧬
生命意義是大哉問,我無法在這回答。不過我想給幾個值得思考的出路。
在《詩性的宇宙》裡,生物學家卡羅爾(Sean Carroll)區分不同層次的「敘述方式」,認為只要不互相抵觸,複雜的敘述可以從簡單的敘述突現(emerge)出來。如果大腦裡的一百四十億個神經細胞以正確的方式互相連結,就可以突現出人的心靈,那麼或許我們也可以想像,持有複雜慾望的碳基生物在互動中突現出一些充實的生命意義。
順著這個方向去想,可以接上腦科學家謝伯讓的反思。在《大腦簡史》裡,謝伯讓考察自殺、自慰、避孕、不生小孩等現代常見的人類行為,懷疑我們的心靈已經「超脫基因的掌控」,有辦法自己決定自己要幹些什麼了。
最後,在《21世紀的21堂課》裡,歷史學家哈拉瑞指出我們信奉的宗教和意識型態,都只是複雜的人類創造的虛假故事。哈拉瑞認為,提醒自己這些都是故事,或許可以讓我們不那麼執著於自己的意見。我想化約論的故事或許可以帶給人類似啟示:當我們理解自己的慾望和情緒有其演化來源,或許我們更能恰當面對它們,而不是被它們控制。
朱家故事問題討論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諾貝爾文學獎的資深陪跑者村上春樹歐吉桑在想些什麼呢?
☞Instagram|http://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
☞〈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8/04/27/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
☞請記得按讚、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
生命有意義嗎?人的存在,是有意義的嗎? 人生的意義,難道就是「每天工作養活自己」這麼無聊嗎?或許你沒想過,其實村上春樹的《1Q84》討論的就是這個問題。本集我們要來講述伊格言老師的一篇文章:「愛是唯一的存在價值──村上春樹《1Q84》」,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伊格言說,村上春樹的《1Q84》中,有兩則虛構文本,也就是小說中的小說,關鍵性地支配整部小說的世界觀。一篇是《空氣蛹》,而另一篇則是德國小說〈貓之村〉。兩篇都是我們理解《1Q84》很好的切入點。今天我們要講的是〈貓之村〉的故事。
熱愛旅行的青年背著背包獨自上路,開始他漫無目的的旅程。他搭乘列車,隨機挑選任一小站下車,投宿旅店,愛待多久便待多久,直至失去新鮮感,再搭上火車,前往下一隨機目的地。
某天,青年來到一個古老小鎮。他獨自下車進站,發現車站中並無任何服務人員。出站後漫步大街,發現所有商店都拉下了鐵捲門,整個小鎮一個人影也沒有。青年誤以為自己來到了一座被人們遺棄的廢城,正打算離去,但車班有限,別無他法,只能在此過夜,等待明日上午的早班車。可是當白日逝去,夜幕落下,各樣花色品種的貓兒們便紛紛出現。商店裡的貓兒們拉起鐵門開始營業,市場上的貓兒們彼此討價還價,辦公室中的貓兒們穿上了體面的制服開始辦事。牠們吃食,交談,行走,爭執,飲酒作樂。然而貓兒們似乎對除了貓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萬分忌諱。青年害怕極了,連忙躲進鎮上最高的鐘樓塔頂。一夜過去,白晝臨至,貓兒們魚貫離城(只一瞬間,貓之村又回復到原先萬徑人蹤滅的廢城模樣),青年趕忙來到車站,卻眼見列車飛馳駛過月台,對他視若無睹。青年無處可去,只能回到鐘樓塔頂,繼續躲藏。如此日復一日,直到貓兒們聞到了人的氣味,組成搜索隊,進入鐘樓塔頂,來到隱蔽於黑暗中,恐懼不已的青年面前──
沒事。居然沒事。貓兒們居然什麼也看不見。牠們聞聞嗅嗅,搖頭晃腦,無比疑惑(奇怪,明明有人的氣味呀);但終究放棄,轉身下樓,回到小鎮各自的居所,回到牠們原先豐富熱鬧的日常夜間生活之中。青年恍然大悟,帶著巨大的孤獨與悲哀──他明白,這就是「我」浪遊旅程的終點,這就是「我」該消失的地方;那白日的車班終究不會再來,而「我」從來便不曾存在。
故事在此結束。
伊格言說,青年「漫無目的的浪遊」正是生命旅程的隱喻,同時也反映了人的存在本質:虛無。這其實是存在主義的標準說法:人生沒有預設的目的;生命,其實本來就沒有什麼意義。
村上春樹的作品裡,時常縈繞著類似這樣「生命沒有意義,而我也什麼都不是」的主題。在《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這樣的概念化身為一句比喻:「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而在《挪威的森林》中,是女主角直子憂傷的請求:「請你永遠不要忘記我,記得我曾經存在過」。為什麼直子會希望男主角渡邊「永遠記住我」呢?因為那就像《國境之南,太陽之西》裡對沙漠的描述:「雨下了花就開,雨不下花就枯萎。蟲被蜥蜴吃,蜥蜴被鳥吃。不過不管怎麼樣,大家總有一天都要死。死了就變屍體。一個世代死掉之後,下一個世代就取而代之。大家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活,以各種不同的方式死。但那都不重要。最後只有沙漠留下來。真正活著的只有沙漠而已。」。。。。
────
於《《1Q84》之後──特集:村上春樹Long Interview長訪談》中,村上大叔罕見地發表了一段關於小說史的看法,於此整理複述如下:十九世紀寫實主義小說的關鍵是鮮活地呈現「我們」──在彼一時代快速成熟的中產階級大眾,小說的閱聽人;而二十世紀小說的關鍵變化則在於「自我從自己之中脫離出來浮上表面」(雖則有些拗口,但我想對卡夫卡、喬伊斯、吳爾芙等現代主義作者有一定程度熟悉的讀者們或許都看得懂這句話──二十世紀上半葉,現代主義的年代,小說之筆尖正試圖深入「我」之內心捕捉一切可能的意識瞬間,「自我浮上了表面」)。而此刻,當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村上高度懷疑「時代又變了」:「像《1Q84》這種小說會在短短的時間內賣出上百萬冊,是難以相信的事情喔」、「這跟《挪威的森林》的暢銷是不同的兩回事」。
何以如此?村上大叔給出的意見是,「有過現代,有過後現代,那後現代的軌道繞了一圈之後,是不是一個局面已經又宣告結束了?」、「我有這種明顯的感覺。我個人正在籠統地思考,類似『神話再造』的事,或許會成為關鍵語」──不僅僅關乎小說史,村上在此展現了他的理論素養(笑)。有趣的是,這似乎與米蘭‧昆德拉(藉由對《百年孤寂》的討論)所標舉的小說史斷代若合符節(詳見本書第 頁)。未來將會是個什麼樣的時代呢?未來的小說(以「神話再造」為關鍵詞?這話聽來野心勃勃)其樣貌為何?一九四九年出生於日本兵庫縣,寫出《發條鳥年代記》、《世界末日與冷酷異境》、《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暢銷長篇,喜愛跑步,偶爾開車到郊區電影院買一千日圓敬老票進場看電影的村上大叔,似乎也對這件事非常有興趣──個人以為,觀諸村上本人的小說創作,此亦顯為一理解村上之關鍵。
#村上春樹 #小說 #書單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
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BOrC-jcSM9pE3iOFSBGmLUQo49QVp20TCGbyCRaBgC2iHMkT0AyDwjwI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