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20:臺灣摩登文化的追尋】#1920追書去
如果有一天,你不小心跌入時光隧道回到 1920 年代的臺灣,為了在追尋摩登文化的時代生存下來,有本書可以指引你快速適應當時的社會與生活,那本求生手冊會是?
在 1920 年代,有位影響台灣美術史相當重要的日本人,他叫石川欽一郎。而為什麼影響了台灣美術史呢?他除了提議舉辦「臺灣美術展覽會」,給予了台灣畫家一個重要的舞台外,還有他所教出來的學生真的都非!常!厲!害!
1924年,石川欽一郎第二次來台任教台北師範學校,他的學生不僅多台人,師範學生一畢業就成為老師,這些學生成了很重要的種子,將石川欽一郎教授的美術觀念傳給更年輕的學生,其知名學生不計其數,如:陳澄波、廖繼春、李梅樹、倪蔣懷等畫家皆受教於他,今日我們所談的日治時期美術,根本就是石川門下的同學會啊!奠定其在台灣美術史「導師」的地位。
石川熱愛水彩寫生創作,其著名作品《#臺灣總督府》、《#台灣豐原鄉道》皆以水彩創作。而在台任教期間,便經常帶學生出外寫生,那些令石川感動的事物,對台灣的年輕人來說就是平凡無奇的日常生活與建築,想想石川對台灣人覺得平凡無奇的景物而驚嘆;就像我們對歐洲建築驚嘆一樣,但其實也就是他們的日常。此舉也隱隱造就當時的美術家濃厚的鄉土意識,倪蔣懷《#淡水滬尾教堂》、陳澄波《#嘉義街外》、李梅樹《#寧靜的村落》……等,都是將當時的台灣繪入圖上,從畫作中就輕易將我們拉回到那個年代、那時候的街道風景、那時的村莊聚落……
本文改寫自顏娟英,《水彩‧紫瀾‧石川欽一郎》,臺北:雄獅圖書,2005。
※本系列圖文為說書 Speaking of Books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Memorial Museum共同策劃,帶領讀者重返1920年代的臺灣。並於九月份聯合臺北市圖書館與分館共同舉辦「重返1920:臺灣摩登文化的追尋」書展。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