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今期《美紙》的一篇梁朝偉……
額上的火車軌
劉天蘭
噢,要我寫梁朝偉?怎寫?我當然知道他是誰,但沒有機會合作認真交往過甚致也沒聊過天,怎寫?側寫一下印象和感覺吧。
年輕的梁朝偉在《鹿鼎記》演韋小寶紅了那年我忙著當新手媽媽,誰紅了誰沒全部沒怎麼留意;噢,無線五虎將有他一份兒,除了在歡樂滿東華的晚上見過他和四位兄弟表演由頭到腳充滿膠原蛋白的青春,及為籌款而急就將苦練的雜技之外,老實說真對梁朝偉沒有什麼深刻印像,只覺得是個嫩的能揸出水來,相貌笑容可愛的後生大男孩。
直至某天,岑建勳無端端跟我說:「偉仔好好,D戲好掂!」「吓?邊個偉仔?」那時岑建勳身為德寶電影的主腦,全神貫注為多部製作忙得不可開交,其中一部是爾冬陞導演的《癲佬正傳》,裡頭梁朝偉演個精神病患者,後來我看了這戲,老戲骨們秦沛、馮淬帆、周潤發、葉德嫻個個都演得好不在話下,後生仔梁朝偉戲不多卻沒讓比下去,的確印證岑建勳所言,我留印象了。
翌年岑建勳再找這位好戲的偉仔演出他監製的《人民英雄》, 當時廿五六歲的梁朝偉臉和身型都有點兒胖嘟嘟,濃密粗黑的兩道眉毛伴著仍然boyish的臉,演那個打刼銀行的混小子可演得好呀,一舉拿下了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迎了他的第一樽金像女神回家,我有印象。
大男孩不停演出港產片,演關錦鵬導演的《地下情》而被提名第六屆香港電影金像奬最佳男主角,演譚家明導演的《殺手蝴蝶夢》而獲得第九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成績亮麗;梁朝偉也曾接受了台灣大導演候孝賢的邀請,赴台參演《悲情城市》,我覺得真好,作爲演員,他和關導譚導和候導這些導演的合作是有重大影響的,還有吳宇森導演的《喋血街頭》和《辣手神探》、劉鎮偉導演的《天下無雙》、張藝謀導演的《英雄》、李安導演的《色. 戒》、法籍越南導演陳英雄的《三輪車伕》等不同創意風格,不同文化底藴的合作衝擊啟發,在電影學院浸多少年也未必學得到,看得出梁朝偉很認真用功,沒停過自修學習,沒停過實戰吸收和成長,相由心生,逐漸脫離二十來歲的大男孩階段的他,臉上輪廓線條變俊朗了,眼睛愈來愈會說故事,無需解釋的魅力,這位三十而立的演員好專業好演技好有型,這位三十而立的男士好迷人。
梁朝偉碰到王家衞及張叔平是天註定的好緣份,《亞飛正傳》、《重慶森林》、《春光乍洩》、《花樣年華》及《2046》直至《一代宗師》長達二十年的合作,成就了香港電影的永恒經典,梁朝偉由三十歲出頭演到五十歲出頭,由風華正茂演到從容沉穩,滿屋的國際級影帝奬座故然記載了輝煌成就,更美好的是半輩子的惺惺相識共同回憶和縐紋。
說到縐紋,近來鋪天蓋地的《尚氣》宣傳才讓我察覺到梁朝偉額上的火車軌,他的虎紋也不淺,當然啦,日子的確走過了好幾十年,你我何嘗不是添了歲數、腰圍和臉上各處的紋路?如今五十九歲的梁朝偉因經常運動保健而神清氣朗,體型身手仍然輕巧靈敏,一朝到晚不斷接受兩文三語線上線下流水式錄影訪問仍然氣定神閒從容友善,聲音有點沙但好溫柔,態度踏實誠懇,是另一種的迷人。
偉仔已經變成偉叔叔了,明年六十大壽,不過他那份魅力不但沒減,反因歲月及喜歡獨處的修為變得多了一種內斂溫厚,只有成熟才能帶來的質感,然而,當他間中抿嘴一笑,人們又瞧見當年那大男孩稚嫩可愛的影子,他沒離開。
梁朝偉在《尚氣》中演爸爸一角文場武戲均無縫細膩地方悅目駕馭,所展現的功力技驚荷里活四座,肯定在未來的日子,他額上臉上即使更多的摺疊縐紋,也只會替他帶來更多的尊敬和讚賞,他老兄只會如藝術品般越來越耐看, 繼續魅力四射圈粉於無形。
想在將來香港電影史中有堪稱老藝術家的演員,該包括梁朝偉,到時偉伯伯額上的火車軌也許更多,象徵着種種曾經和實在,而那雙眼,不管經過老花白內障青光眼還有什麼,依然迷人地訴說着訴不完的想像和故事,多好。
<美紙Issue 7 Sept.2021>
#美紙
#美紙雜誌
#恭喜美紙一週年
#梁朝偉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160的網紅官品心Claire Ku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劇情簡介:突遭失業的中年主管曹啟明,不敢讓妻小知道,又因年紀遲遲無法找到新工作。在房貸車貸的巨大壓力下,因緣際會化身變裝皇后登台,原本古板大叔竟在酒吧綻放了無限風華。從〈愛拚才會贏〉唱到〈看我七十二變〉,甚至跨界用閩南語高歌神曲〈I Will Survive〉,意外讓觀眾歡笑不斷,成為了酒吧頭牌。而...
李 風華 導演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 56 屆 #電視金鐘獎 甫公布入圍名單,恭喜《#天橋上的魔術師》入圍 11 個項目大獎(不重複),包含戲劇節目類最佳戲劇、導演、編劇、燈光、攝影、美術設計、男主角(李奕樵)、女主角(孫淑媚)、男配角(朱軒洋)、女配角(黃舒湄、盧以恩)、最具潛力新人獎(李奕樵、羅謙紹、林潔宜),成為入圍階段領跑大贏家之一。
近幾年台劇的成績有目共度,從《我們與惡的距離》掀起極大關注,雖然我觀看台劇的數量遠不及電影,但這兩年間的話題台劇也都有所觀察,而《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近年我最喜歡的台劇,我認為這部作品大膽、不媚俗,且非常相信觀眾並勇於挑戰市場。藉著金鐘獎入圍,重新聊聊這部片和當時專訪導演 #楊雅喆 的過程,提供讀者參考。
題旨:【專訪《天橋上的魔術師》導演楊雅喆:與中華商場的久別重逢,故事是從記憶裂縫長出來的】
「導演好,我是關鍵評論網的編輯。」
「你好,你好,我先把手擦乾再和你握手。」
這是我和楊雅喆第一次見面,對彼此說的第一句話。
接著楊雅喆用力地將濕漉的雙手擦乾,伸出乾淨、禮貌的雙手相握,才算是正式打過招呼。接下來是訪談前的暖身閒談,在話家常中,方才文質彬彬的導演一下在談笑間幹聲連連,粗話齊發。
「在錄音囉。」我好心提醒。
「在錄音我還是可以講髒話。」楊雅喆說。
「那我把髒話都寫進文章。」我開玩笑地說。
「可以啊。」楊雅喆沒在跟我開玩笑。
楊雅喆可能是至今我訪談過的影視工作者中,髒話最多的導演,這件事在訪談前五分鐘就成立了,但同時我也發現,楊雅喆待人謙遜,面對陌生、年紀差距近半的訪談者,仍記得將雙手清潔、以禮相待,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楊雅喆在面對國民黨的肅殺歷史高喊「幹死威權」之際,還能讓觀眾在時代大旗之下,看見他對小人物們的用情至深。
回憶起楊雅喆的電影作品,在《囧男孩》「隔代教養」的困境中,感受小屁孩們的天真爛漫;在《女朋友。男朋友》「野百合學運」的青春騷動中,與林美寶攜手成長,共同悲喜;在《血觀音》「劉邦友命案」、「新瑞都開發案」的不公不義中,貼近女性的浪潮暗湧。綜觀楊雅喆的影像深處,命題皆扣準社會脈動,而後直搗人心的柔軟彼方。
在這些「暴烈控訴」中窺見的「可愛溫柔」,恰與「髒話的粗獷」、「擦手的禮貌」是同一件事,在細節與習慣的微觀之處,瞅見所謂的鐵漢與柔情,無論正反,皆積累成楊雅喆作品的底蘊。
而 2017 年,憑藉《血觀音》拿下金馬獎最佳影片,站在金馬舞台高喊「沒有人是局外人」的楊雅喆,沈寂四年,到了 2021 年選擇將吳明益筆桿油墨下的中華商場具現化,領著觀眾乘著時光機返回 1980 年代的絕代風華,時光悠悠淌流,只不過這次是朝著往事逆流,那裡有人、斑馬還有貓妖。楊雅喆在故事的集合體中,影像化出小人物在大環境底下的眾生相,望見戒嚴時代下中華商場獨特的美麗與哀愁。
所有的故事都有起點,和楊雅喆第一題就談《天橋上的魔術師》的改編起源,作家吳明益在上個十年推出的小說,何以打動這名影像創作者?
(中略)
然而,談起楊雅喆和 #吳明益,一名影視工、一名文字工,皆出生於 1971 年,今年都將邁入五十而知天命,對於 1980 年代,兩人的時代軌跡不謀而合,國小、國中、高中甚至是大學,在人生形塑價值觀的年少時代時,這兩位創作者是在戒嚴時代中成長。
對於五、六級生的台灣人而言,年輕時期歷經黨國解嚴,碰上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經濟則先後面臨中小企業出走中國,股市萬點迎來熱錢繁榮而後接續崩盤,台灣風起雲湧,人心迅速變動,其中的關鍵字,是「慾望」。正如《神力女超人1984》所表述,1984 年是美國資本主義的高峰,商業、貪婪的氛圍充斥,人性永不滿足,從美帝反身回望這座汪洋孤島,楊雅喆眼中的台灣,同樣如此。
「我對那個年代的記憶是各種慾望。因為有錢,成了台灣慾望最高漲的時代,70 年代經濟起飛十年,80 年代大家開始揮霍,這種揮霍包括物質上和情感上的性慾,有點像整個社會是從修女或和尚學院畢業的學生,到了大學終於能瘋狂打砲、賭博,是一種極度壓抑後的解放狀態。」楊雅喆這樣說。
提到戒嚴時代,在第三集〈水晶球〉中, 楊雅喆開始描寫時代下的壓迫,因此象徵極權的惡棍警察出現,地下聚會的樂音也隱隱鼓動,天橋的生命力悄然生長,於是中華商場似成一座孤島,自成一處魔幻之地。但這與世隔絕的天橋,仍會被外力介入,戒嚴時期的普世傷痕,若隱若現,自然也成了中華商場的歷史符碼,若再扣合每集的開場引子「緬懷蔣經國」等歷史畫面,楊雅喆想在《天橋上的魔術師》書寫的寓意,或許就淡淡地飄然而出。
在中華商場中,有所謂的本省人、外省人、客家人、原住民、香港人等等,中華商場作為上世紀標誌性的空間場域,從日本政權到國民政府,權力系統轉移的傾軋與擺盪烙下痕跡,將族群熔於一爐。隨著中華商場的繁盛與興衰間,歷史目睹了從鄉野移居都市懷著「台北夢」的人們,當然也在其中發現跟隨國民政府「避難」、「反攻」的「大陸人」,這種台北城市的人口組成和住商混合的商業發展路徑,被《天橋上的魔術師》以某種戲劇性的張力鋪展開來,直到 1992 年正式拆除的舊城世界,成了真正的時代幽魂,或許這種幽魂,一直於台北城上徘徊,尚未消散。
而縱使經過 40 年,世代的本質對楊雅喆來說一點也沒變。「我覺得當代和 80 年代根本沒有差別,慾望還是一樣,問題也還是問題。」楊雅喆若有所思地說。
若從物質面檢視,智慧型手機的革命、網路社群的蓬勃發展等等,都與 80 年代拉開了距離,若從意識型態回溯,當代台灣言論已自由、同性婚姻甫立專法等等,皆與壓抑的年代闢出截然不同的道路,但楊雅喆認為,很多事情沒有各界想像的劇烈改變。
楊雅喆娓娓道來:「解嚴 40 年,陰影並非第二天就被照亮,很多我這代人無法接受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人很難擺脫『大中國情懷』,這種意識型態靜靜地躺在我這代人的腦海,社會要擺脫某種意識型態,40 年是不夠的;再說到同性婚姻,我這代現在做父母的,家中若出現跨性別小孩,可能還是會剁了腳跟;而男女真的平等了嗎?若是平等,那批踢踢不會充斥厭女言論。從種種來看,精神面的鉗梏依然存在,你會發現對於『生而為人』的根本問題,40 年前到現在,我們沒有變。沒有變的原因是它並沒有被當成能在學校被教導、討論的事情,40 年來沒有一門課、很少人會帶著你思考——『我們為何生而為人』?」
上述就是楊雅喆口中的「沒有差別」,在戒嚴神話中,後解嚴幽魂下,台灣人幾十年處在意識型態斷裂、重塑的過程中,不斷對「台灣人」的身份拋問,再重新定義,而〈水晶球〉聚焦在朱軒洋、羅士齊、宋柏緯三名慘綠少年,成功捕捉住青春氣息,開場的三人舞蹈令人神往,也浪漫地處理了多角戀關係,更以「訂製西裝」作為符號,提煉出青少年們「轉大人」的不合時宜,這群奔向未知彼方的年輕人,銜接住彼此的是可能稍縱即逝的友情與愛情,這是多數人類的共感,也是〈水晶球〉能引起共鳴的成功之處,無論是否經歷 1980 年代。
這樣的共感,正是楊雅喆和編劇團隊所強調的。
楊雅喆說:「我期待沒有經歷 80 年代、中華商場的人,也能有共感,故事中角色擁有的疑惑、困難、情感,是不分世代的,我甚至希望不同世代的人可能因此開始對話。爸爸的故事跟小孩子的故事可能會有火花、撞擊,對彼此就能有更多一點瞭解吧。」
「紀實」與「虛構」則是《天橋上的魔術師》重要的雙重辯證,而楊雅喆和吳明益,無論是影像或文字,皆十分熟稔自己創作的媒介,在「記憶的裂縫中」雙雙化為天橋上擅於變魔術的說書人,觀眾不用全然相信,因為每種獨立的記憶皆截然不同,但請進入說書人創造的世界,聽一遍會令人深深著迷的故事。
在楊雅喆的影像中,揮灑想像力捏造天馬行空的意外空隙,如此「時間魔術」的抽象概念才能被實踐,觀眾就摔進記憶碎片的裂縫漩渦之中,目眩神離地返回 80 年代。
王家衛在《2046》說:「所有的記憶都是潮濕的。」楊雅喆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則魔幻地道出:「所有的記憶都與消失有關。」首集播出之後,「原來消失,才是真正的存在」這句話便清楚明瞭地定義這齣旗艦大戲。若我們再往下挖掘記憶與消失的互文關係,「時間」的另一層符旨,就在編劇團隊的巧筆之下,於焉成形。
(中略)
訪談最後,我問楊雅喆:「從你十年前看過小說,而後標案、拍攝最終成品上線,整趟旅程,你覺得是一場魔幻的奇蹟之旅嗎?」
「是啊。」楊雅喆篤定的這樣說。「很多時候你回望人生,任何動作都會是奇蹟,但你要努力,才有奇蹟。碰上疫情,只能改戲,但大家還是想到方法改,這就是奇蹟。像方才提到第七集的孫淑媚,她在臨時調動後,依然演得真好,就是演員帶給我的奇蹟。我只能盡全力控制作品不要長歪,最後沒有歪掉,反而更好,這就是奇蹟。」
楊雅喆近半世紀的人生,求學階段就讀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從未想過踏進編導之路,但前後拿了金鐘獎、金馬獎、台北電影獎等各大影視獎項,這些就是散落於人生中的意外奇蹟,套句爛俗的台詞:「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永遠也不知道拿到什麼。」或許對楊雅喆而言,每顆巧克力都醞釀了奇蹟,苦澀中帶著甘甜,整顆嚐完之後仍要輕舔沾滿巧克力粉的手指,永遠充滿樂趣,也唯有如此,奇蹟與魔術師才會出現。
2021 年,楊雅喆和劇組化身「魔術師」,試圖變出奇蹟,讓台灣、讓全世界觀眾重返慾望高漲的 1980 年代,在戒嚴時期、經濟起飛等背景氛圍中,感受消失的魔法,抓住天橋上曾有的吉光片羽。在那之中,有地攤商家、有地痞流氓、有打機少年、有長舌婦人等等,然後你會知道,這些人、事、物經過 40 年仍舊沒變,同樣為情所困、同樣八卦調皮、同樣不屈體制,這些小人物就像你的隔壁鄰居、像你的小學老師、像你在街上擦肩的路人,注定要相遇。
王家衛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天橋上的魔術師》就是楊雅喆和中華商場久別重逢的相遇,而這次的久別重逢,楊雅喆誠摯地遞出邀請函,請你也置身其中。
📝專訪文章共 8421 字,上述為節錄部分,全文請點此👉https://bit.ly/37HFHkO
李 風華 導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德高望重
最受推崇的李行導演
您留下的作品
呈現不同年代的風華歲月
感謝您對電影不遺餘力、鞠躬盡瘁
您的一生
比任何作品都精彩
您的老友小郎(吾父郎叔)
已在天堂恭候。
別了~李導演~
李 風華 導演 在 官品心Claire Ku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劇情簡介:突遭失業的中年主管曹啟明,不敢讓妻小知道,又因年紀遲遲無法找到新工作。在房貸車貸的巨大壓力下,因緣際會化身變裝皇后登台,原本古板大叔竟在酒吧綻放了無限風華。從〈愛拚才會贏〉唱到〈看我七十二變〉,甚至跨界用閩南語高歌神曲〈I Will Survive〉,意外讓觀眾歡笑不斷,成為了酒吧頭牌。而其中肩負一家生計的男人之苦、理解不同族群的心酸又讓人為之動容,堪稱2021春節檔最笑中帶淚的好戲。入圍第五十七屆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勇奪最佳造型設計獎。金馬影展一票難求,轟動影廳全場笑到逼出淚來。
導演:《絕世情歌》王國燊
#男兒王 #李國煌 #Kiwebaby 張承喜
🎇【官品心劇情聊天室 Podcast 收聽資訊】
Apple:https://apple.co/3aamd8T
SoundOn:https://sndn.link/pinhsinkuan
Spotify:https://spoti.fi/3o39xFy
MyMusic:https://www.mymusic.net.tw/ux/w/theme...
Google:https://pse.is/3bw2pm
KKBOX:https://bit.ly/2YhTaL3
🎇了解更多品心私下的生活
官品心IG https://www.instagram.com/pinhsinkuan/
官品心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inhsinkuan/
合作邀約:clairelin219@gmail.com
李 風華 導演 在 hula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影片來源 徐紀琤臉書
《真情真意:華語影壇第一代玉女巨星甄珍的千言萬語》簽書會七月十四日1400MLD台鋁書屋
甄珍,本名章家珍,祖籍浙江省杭州市,出生於北平市,台灣和亞洲影壇享譽盛名的著名女演員,紅遍台港、日韓、東南亞等地的台灣第一代國際巨星。 其清新脫俗、絕美出眾、傑出演技;更難得的是親切自然、平易近人、純善和氣;深獲廣大影迷們和眾電影人所推崇,成為大家心目中台灣最資深之永遠的超級偶像玉女巨星。( 維基百科)
《真情真意:華語影壇第一代玉女巨星甄珍的千言萬語》
內容簡介
何其榮幸,
我碰上了台灣電影業風華絕美的時代,
有大導演的提攜、藝界同仁的指導,粉絲朋友的支持,
讓我有機會成為台灣第一代的瓊瑤愛情電影女演員。
何其浪漫,我這一生結過兩次婚,
相信這兩位男士都曾深深的愛過我,我也曾愛過他們,
有甜蜜、有浪漫、有感傷、有後悔、有遺憾……
何其感恩,
謝謝這一生所有相遇的人,
你們的善良、美意、疼惜、照顧、愛護、體諒、支持,
我永遠銘記在心!
─甄珍
甄珍,是七○到九○年代台灣以及華人世界共同的記憶。是1960年代電影公司自三千七百多位報考演員中的唯一錄取。藝名甄珍,是大導演李翰祥取其「甄」選而來,萬裡挑一的「珍」寶。
她容貌清麗出眾,氣質非凡,聰慧過人。黃梅調、古裝鬼片、歷史大片、歌舞片、浪漫愛情片、社會諷刺片、社會寫實片、喜劇片……角色類型多元、表演層次豐富,榮獲兩屆亞洲影后,是票房與演技兼具的演員。從影十九年拍過八十五部電影作品,堪稱世界級的紀錄,她演出的作品可說是台灣當年電影的近代史,絢麗而傳奇。
《真情真意:華語影壇第一代玉女巨星甄珍的千言萬語》是甄珍第一次完整細說自己的生命故事。從備受呵護的童年與環境遷移的影響,進入電影圈的機遇與燦爛,從全盛時代到毅然息影的轉折,從對愛情的懵懂到為愛受苦的無奈,歷經兩段婚姻的遺憾與後悔,與台灣近代電影史上重要的導演、資深演員的情誼,以及樂觀面對晚年的豁達與自在……本書寫盡她人生的跌宕起伏、所思所感,是最真性情,最溫暖厚道,最真實的甄珍。
時光會流逝,一代玉女的身影,永誌難忘。
本書特色
1. 看七○年代零負評女神──甄珍,首度細說人生故事──
包括她的家庭、手足、求學、入行、貴人、如何登上國際巨星、難忘的男主角、二秦二林、兩段婚姻、兒子劉子千等,在這本書裡她將娓娓道來。
2. 那些年我們追過的文藝電影,精采的明星故事、得之不易的200多幅精采照片,回味七○年代美好記憶──
(1) 從參加甄選到成名,甄珍的美麗和特殊的氣質,讓她在影壇得天獨厚,自然散發炫人的光彩。演技也獲得眾人肯定,1971年以《緹縈》、1974年以《冬戀》兩度獲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2013年,入行五十年的甄珍,更獲頒第50屆金馬獎「終身成就獎」。
電影界每個時期都有代表性的人物,在「二秦二林」之前,就是甄珍的時代,也正是文藝片風靡全亞洲時期,這本書不但是甄珍的個人故事,也讓我們回味那些年牽動無數人青春時光的電影風華,以及那些年曾經風靡一時的巨星光彩。
(2) 全書收錄照片200多幅,包括甄珍從小到大的家族照片、甄選照、電影代表作劇照、巨星美照等等,值得珍藏。
資料來源 博客來網站
20191030 網爆83歲謝賢腦梗去世!《東網》打給謝賢本人,他霸氣說:「喂,我現在在忙呀,不講了,Byebye!」,謝霆鋒經紀人霍汶希也說,謝賢正忙跟朋友吃飯,身體狀況沒問題,感謝大家關心。
李 風華 導演 在 許哲珮官方頻道 Peggy Hsu Officia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一起搖擺吧
詞曲:許哲珮
午夜的留聲機揭開了序幕 星星都亮了
星空下的盛大晚宴 仲夏夜未眠
踢踏著 快樂的自由的舞步 忍不住歡呼
害羞的男孩和女孩 請跟著我搖擺
讓我們一起搖擺吧 一起跳舞吧
放開步伐 陶醉迷人舊日風華
一起搖擺吧 一起跳舞吧 拼貼浪漫的奇想
人群中 我一眼就能找到你 夜光的星星
請做我的最佳舞伴 請配合我搖擺
讓我們一起搖擺吧 一起跳舞吧
理直氣壯 隨音樂加速心發燙
一起搖擺吧 一起跳舞吧 遊樂在夜的迷藏
讓我們一起搖擺吧 一起跳舞吧
放開步伐 陶醉迷人舊日風華
一起搖擺吧 一起跳舞吧 拼貼浪漫的奇想
收集所有愛慕的眼光
MV CREDIT:
Swing Dancers:特別感謝 Swing Taiwan 社交舞學校
MV樂手:許郁瑛(Piano) / Yohei Yamada (Double Bass) / 魏廣晧(Trumpet) / 鋁罐 (Trombone) / Tubabass Hsu (Tuba)
小朋友演員:Leah
導演:馬戲團團長 木倉手
攝影:柯孟融 吳仲倫
攝大助:莊育霖
攝二助:楊征達
MOVI助理:李如松
美術:姚國禎
美術組:姚國安 謝易緯 李怡瑩 李宛諭
燈光師: 廖哲陽
燈光助理: 賴威仁、戴偉龍
製片:鄭宏章 林孟廷
製片實習:周瑞綺 林哲緯
化妝師:詹惟晴
化妝師助理:Halu
髮型:唐威 Louis@EROS
現場執行:林以潔 連映婷 李夢涵
側拍:劉嬿妮
標準字/字幕設計:施昭羽 (little oil)
MUSIC CREDIT:
詞曲:許哲珮
製作人:許哲珮 / 王希文
編曲:奧斯卡 / 許郁瑛
小號:魏廣晧
長號:鄧亦峻
鋼琴:許郁瑛
吉他:王希文
和聲編寫:許哲珮 / 王希文
和聲:許哲珮 / 許郁瑛 / 蘇子茵 / 劉涵 / 蘇珮卿 / 王希文 / 徐研培 / 盧律銘 / 程杰
錄音師:蘇賢緯 / 許哲珮
錄音室:彎的音樂
混音師:陳建良@ wonder 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