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新強:香港應否繼續獨立參加奧運?
文章日期:2021年8月13日
【明報專訊】因疫情而被推遲一年的東京奧運終於圓滿結束了。恭喜香港取得歷來最好成績,中國隊亦取得38面金牌,只差美國一面,是歷屆海外奧運最好成績的一次。當然,如果把香港和台灣的金牌加在一起,其實整個中國拿得的金牌數目已超過了美國。
在漫長疫情中,奧運的確為我們提供一點渴望已久的體育娛樂,甚至可說有助提高全球人民精神。但這場為期只有17天的奧運,代價也非常沉重,是否真的有價值呢?
今屆東京奧運超支4倍有多,估計東京或將虧本超過300億美元!但日本付出最重要代價並非金錢,當然是更寶貴的健康和生命。日本政府和國際奧委會(IOC)的官方講法是今屆奧運控制疫情工作已做得非常好,直接有關的COVID個案只有400多宗,大部分為本地工作人員,並非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事實上,從7月開始,日本新冠疫情急速惡化,每日確診已升至超過1.4萬宗,比上兩波的峰值高一倍多,怎可能與奧運完全無關?即使奧運村的疫情氣泡有效,病毒並非由運動員直接傳播出去,但必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工作人員、採訪記者等等,怎證明他們並沒有播毒?
在舉行奧運期間,日本總COVID確診超過17萬宗,死亡人數最少178人。奇怪的是這一浪的死亡率遠比早前兩浪低,如屬實當然是不幸中之大幸,但我實在有點懷疑。日本人口老化,疫苗接種率偏低,只約25%,是發達國家中最低的,Delta變種病毒傳染性超高,致命率不見得比其他病毒株低,為何死亡率彷彿突然下跌了90%?是否治療方法大有進步?或者死亡只是滯後,遲些仍將大幅上升……還是日本政府故意造假?
日本人民並非無知,一直非常反對舉行奧運,開幕前夕的反對率高達85%,連日皇德仁都表態有保留,最大贊助商豐田(Toyota)決定抽起所有以奧運為題的廣告,CEO更杯葛開幕典禮,但政府仍一意孤行,妄顧人民健康和生命,談何民主?日本政府企圖把責任推給IOC,即使IOC真的在合約上,擁有最後決定權,但日本是一個強大主權國,如以保護人民生命為由而毀約,IOC又奈得日本什麼何?最多不就是賠一點錢?
國際奧委會多次爆出貪腐醜聞
那麼為何IOC又執意堅決迫使日本舉行奧運?官方答案是推廣什麼奧運精神,但真正答案當然是金錢和權力。IOC的唯一存在意義就是舉行奧運,超過70%經費來出售轉播權,只計美國NBC已付出77.5億美元,買下至2032年的奧運轉播權。如取消東奧,IOC豈不是需要回水?據報道,IOC運作模式尤如主席巴赫(Thomas Bach)的個人獨裁小王國,他是德國律師,但出身是位曾奪奧運金牌的劍擊運動員,個子小,但出名拼命,永不放棄。IOC主席一職,理論上是義工,但亦有相當豐厚的房屋和各種支出津貼,更當然擁有崇高國際社會地位,整天與世界政商領袖打交道,實屬肥缺,足可滿足一些人的虛榮感。
除此之外,更醜陋的是多年來,IOC是出名有嚴重貪腐問題的,幾乎每屆選擇主辦城市,都出現賄選醜聞,今屆也不例外。日本奧委會前主席竹田恒和(Tsunekazu Takeda),被指控在2013年,經新加坡一家顧問公司Black Tidings輸送了800多萬美元賄款,收買各IOC委員的投票支持東京舉辦權。竹田恒和因此被迫辭職,在2019年更在法國被落案起訴。2016年的巴西奧委會前主席,亦早已因此類似罪名而被捕。
奧運的五環標誌,代表世界大同和平等友誼,但其實代表歐美的兩環是比其他三環大很多的。歷史上IOC的九任主席,全都是白種男士,8名來自歐洲,1名美國人。不少IOC委員更是來自世界各地的王子、酋長和貴族等,所以對運動選項都非常保守,且充滿保護色彩,不能做到與時並進。馬術、射擊,即使劍擊都是極為小眾,充滿十九世紀歐洲貴族色彩的運動,是否真的符合全球大多數人的興趣呢?
我不介意觀看游泳比賽,但真的值得分為35個不同距離、不同泳式的個人和接力項目嗎?同樣邏輯,為何跳水不分為3、4、5、10、15米彈板和高台項目呢?為何乒乓球(官方名稱為桌球)只分5項,連男女子雙打都被取消,改為團體賽,只新增混雙?
奧運不能與時並進 收視率不斷跌
奧運不能與時並進,所以全球觀眾也逐漸失去興趣,過去幾屆收視率不斷下跌。今屆開幕典禮和之後比賽收視,美國數據顯示,對比上屆下跌近50%,比倫敦奧運時更跌了三分之二。全球收視亦肯定下跌了最少30%,主要原因有4個:
(1)奧運最大市場仍是歐美,今屆地點卻在東京,時差問題嚴重,所以收視差是可以理解的。
(2)部分全球觀眾被形容為「woke」,即是有社會良知,所以杯葛奧運,認為如收看,即代表贊成和支持此「不道德」行為,更將充滿犯罪感。
(3) 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網上化和碎片化,誰會真的花數小時觀看賽事直播,最多只會看數分鐘的精華片段。
再加上Esports(電子競技)的崛起,不止對奧運,連對籃球和美式足球等傳統主流運動,都有極大影響。在過去兩年疫情期間,本以為NBA和NFL的收視率會直線上升,但事實是剛剛相反,收視反而跌了不少。疫情期間,很多比賽停了一段時間,已有影響,另外美國運動員不少為黑人,有些表示支持BLM(Black Lives Matter),令部分白人觀眾反感亦是原因之一。無論如何,受惠的是Esports,吸收更多觀眾,據研究顯示,年輕人平均每周收看超過4小時Esports,比收看傳統運動的約2.5小時還要多。
年輕人收看Esports時數超傳統運動
(4)奧運也企圖扮作跟得上潮流,今屆就加入了滑板、滑浪和攀石等項目。我觀看了部分滑板比賽,感覺上組織得頗差,場地簡陋,比賽沉悶,運動員水準亦不高。下屆巴黎奧運將引入Breakdancing(奧運稱作Breaking),是與時並進嗎?我的反應是使我懷念Michael Jackson!為何不加入比傳統體操更精彩和創意的Parkour,以及直接引進Esports?
我認為奧運做得最差的是虛偽地扮作非政治化,但事實上幾乎每個環節都充滿政治!首先如真的想去政治化,運動員應代表個人,為何代表國家?
好幾屆奧運,如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和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都遭大規模杯葛,明年舉行的北京冬季奧運會,已有不少美國政客鼓吹各種杯葛行動。其實我不介意西方杯葛,因為中國從來不是冬季運動大國,如美、加、瑞典等運動員不出席,中國得獎牌的機會將大大提升,多謝!
不過,西方國家也要小心,冬奧是沒有多少城願意舉辦,擔保虧本的「冷煎堆」,今屆只有兩個城市競爭,所以才由根本下雪不多的北京贏得。如再麻煩多多,將來更少城市有興趣申辦。
港隊豐收 惟獎牌平均成本非常高
今屆奧運,香港可說豐收,一金兩銀三銅。香港政府龍顏大悅,馬上決定增撥11億元支持發展體育。但這數面獎牌的成本已非常高,每年港府花近8億元培訓所謂精英運動員,5年下來即已超過30億元,即每面獎牌的成本超過5億元!興建一個單車比賽場館velodrome,已花了超過10億元,有多少個普通市民使用過?
今年港府財赤超過2500億元,再加碼培養少數精英運動員,真的有價值?觀察香港市民和甚至電視台評述員對今屆奧運的反應,似乎只集中支持港隊,對國家隊的反應有目共睹。我甚至懷疑如繼續容許香港單獨參加奧運,是否一個有利團結香港和國家的明智決定。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東京奧運 項目 標誌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 法國2024 Olympic 創意》
* 不論何等輝煌,也比不上青春時代真正自由的片刻歡樂。—-盧梭《懺悔錄》
* 如果世間真有這麼一種狀態:心靈十分充實和寧靜,既不懷戀過去也不奢望將來,放任光陰的流逝而僅僅掌握現在,無匱乏之感也無享受之感,不快樂也不憂愁,既無所求也無所懼,而只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處於這種狀態的人就可以說自己得到了幸福。—-盧梭《一個孤獨的散步者的夢》
* 當一個人不能擁有的時候,他唯一能做的便是不要忘記。—-普魯斯特
* .任何一樣東西,你渴望擁有它,它就盛開。一旦你擁有它,它就凋謝。——普魯斯特
* 釋放無限光明的是人心,製造無邊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織著,廝殺著,這就是我們為之眷戀而又萬般無奈的人世間。—-雨果
* 誰虛度年華,青春就要褪色,生命就會拋棄他們。—-雨果
* 一片樹葉受到陽光照耀,它的背面一定是陰影,陽光越亮,陰影越深。—-雨果
* 面對生者,我們應予以尊重;面對死者,我們應還以真相。—-伏爾泰(Voltaire)
* 我過往的人生經歷是一個問題意識,我不必提出解答,人們也沒有權利要我提供答案。正是這件事使我偶爾會對公眾人物的身分——亦即人們對我的關注——感到困擾。我覺得這當中有種苛求之意是有點愚蠢的〔⋯⋯〕它徬彿將我完全禁錮在名為女性主義的水泥塊中。—-西蒙波娃
* 理性是唯一出路。—-雷蒙阿宏
* 人生——只有兩分鐘的時間,一分鐘微笑,半分鐘嘆息,半分鐘的愛。—左拉
* 一個民族,只有一條法律——善良。—-左拉
* 她總是站在岔路口的某個位置,這導致
愛情成了命運的遊戲
成了數字與偶然的遊戲
當兩條特定的路
意外卻不可避免地
交叉,爆發出
一種驚人的喜悅。
我們可以是兩個,也可以成雙成對
可以不將事物聯結在一起
真正重要的是
讓每個深度失明的人
聚集,他們甚至看不見
一臂的距離之外,自己握住了什麼
說不清的東西。
遲鈍!
他們成群酣睡在這裡
而其他人知道
怎樣睜著眼。
因為那幽深的住處
位於睡眠巨大的巖穴裏
生命的另一端
沈入黑夜。
在睡眠的貨棧、陳列、
閱覽室和博物館裡
黑夜多麼活躍多麼豐盛!
女人擦身而過。
哦,請原諒,我睡著了!
我渴望去抓住機會
我伸出手……
愛是一個沒有邊界的詞。
它也是它依舊是
一種人類的創造一次嘗試
一份偉大事業。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20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與城市規劃師,被視作「功能主義之父」和現代建築的先驅,也被稱為「現代建築的旗手」,同時也是畫家、雕塑家、設計師和作家。
——圖片:東京奧運宣佈閉幕移交會旗,巴黎鐵塔立即出現法國🇫🇷三個顏色的煙火,分秒不差。既創意又執行精確完美。
法國國歌《馬賽曲》由法國國家交響樂團室內奏起,隨後在多個法國標誌性建築里將音符接力。
長笛獨奏家西爾維亞·卡雷德杜站在法蘭西體育場的屋頂進行吹奏。這裡未來也是2024 年舉辦開幕式、閉幕式、田徑和七人制橄欖球賽事的場地。
小提琴藝術家們在瓦爾嘉朗廣場上栗子樹環繞,這裡是法國同時可以欣賞塞納河、盧浮宮和巴黎造幣廠三大美景而成為最受歡迎的浪漫漫步場所之一。
馬林巴琴和三角琴演奏家在羅浮宮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雕塑前優雅地輕輕敲擊,而鼓手在聖丹尼滑板公園的板仔板妹旁充滿節奏地敲打。
鋼琴家佛朗茲米歇爾在巴黎綠步道上演奏鋼琴。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廢棄高架鐵路軌道回收再造項目,以樓梯、屋頂、公園、廣場的形式,將多餘的鐵路空間改造成生態綠道,為市民提供休憩場所,也吸引諸多藝術家入駐,成為實驗性創意的溫床。
最終傳達法國人浪漫的一幕,是法國國際空間站吹奏薩克斯的太空人托馬斯·佩斯凱,該鏡頭致敬的是2018年上映的紀錄片《16次日出》。
東京奧運 項目 標誌 在 udnSTYL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東奧 ── 被跳水耽誤的設計師 Tom Daley
東京奧運跳水項目男子雙人10米高台冠軍的英國「跳水王子」戴利(Tom Daley)被鏡頭捕捉到他於場館一邊看比賽一邊織毛衣,甚至還一度因毛線不夠到場邊取貨🤣🤣
他8月5日於IG公開最新作品,那是一件織有英國隊字樣的「東京奧運紀念版」毛衣,背後不但有奧運五環和英國隊的標誌,胸前還特別織有「東京」字樣。
戴利表示,到達東京時就希望製作一些能夠讓他於未來回想到奧運的東西,於是就設計了這樣的圖案。是不是非常可愛呀~😍😍(#艾蜜莉在汐止)
📷 IG madewithlovebytomdaley、路透社、歐新社
▍STYLE IG追起來
https://bit.ly/2X9uO51
Tom Da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