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後的德國,如何轉型正義?】
有些國家認為,對加害者進行追訴,是轉型正義最關鍵的部份,藉此伸張正義,建立良好的法治基礎。
至於怎麼做?通常的審判機制區分成「國內刑事追訴」與「國際追訴機制」。
像是戰後同盟國為了處理戰爭發動者與嚴重的人權侵害問題,即在該國紐倫堡的國際軍事法庭,審理戰犯問題;此外,德國也在境內針對納粹時期的不法行為,打造加害者與國家間的刑事訴訟關係。
-
★ 世紀的審判:紐倫堡大審
紐倫堡審判的緣起來自盟軍反抗納粹 ,盟軍在戰勝後,開始面對另一重要問題:誰該為這些罪行負責?
因此,歐洲戰場的四大戰勝國,便在紐倫堡開設軍事審判庭,開始審判戰犯,並且 同盟國更將許多納粹領導人予以起訴,強調其不贊同把戰爭責任綁在「國家組織」身上,反而應確認具體行為責任要由哪個特定的人來背負。
-
★ 德國怎麼追訴?
德國法院仍從 1945 年開始,與盟軍同時對納粹時期的犯行進行刑事追訴。戰後西德政府針對相關納粹犯行之追訴時效即將屆至,應如何處理,曾進行憲政與實務面向爭辯,後在無違憲疑慮的前提下,修法將殺人罪的追訴時效延長至30年。其後來更於 1979 年,將殺人罪名之訴訟時效完全廢除,使檢察官得以永久性地起訴納粹的屠殺行為,只要犯罪行為人還活著,檢察官原則上就可以將之起訴。
但這仍有其極限。
例如「恐怖伊凡」,聽說曾「親手」將數百位猶太人送入毒氣室;因此,他在 1986 年被送往以色列受審,並在 1988 年被判處死刑,但在 1993 年時,因以色列最高法院證實「恐怖伊凡」另有其人,撤銷他的罪名。
獲釋後,他回到美國繼續生活,但後來因檢調單位找到被他帶進毒氣室的「受害者名單」等罪證,將他送往德國受審,隨後在 2011 年被控謀殺、判處 5 年徒刑,但他在去世前,都還在提起上訴。
-
★ 加害者如何究責?
討論最為熱烈的問題就是:東德時期的邊境守衛及其上級長官,是否要為射殺「翻越邊境」的人民,負起刑事責任,畢竟那是法律所規定的。
而柏林圍牆建成後,首次發生擊斃情況,是發生在 1962 的 Peter Fechter 事件。Peter Fechter,當時 18 歲,是建築圍牆的工人,他利用修築隔離牆時,與朋友 Kulbeik 藏在邊境檢查哨附近的一個木匠工作室裡,企圖投奔到西柏林。
當 Kulbeik 已成功越過牆, Fechter 正準備跟著越過牆之際,卻被東德士兵槍擊。遭受槍擊後,他並沒有立刻死亡,而是爬回靠近東柏林鐵網圍籬邊求救。在長達一小時的時間裡,都等不到任何一方的醫療援助,終於失血過多而死。
後來當時兩名向 Fechter 開槍的東德士兵分別被判刑 21 個月及 20 個月。
在向法庭承認罪行之後,兩名士兵都為當年的射擊道歉,並為當年的行為悔恨,但也表示這是出於當年的職責所為。
然為何明明是合法行為,卻要被判有罪?
這是因為前述判決作成前, 1996 年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即表示: 原則上犯行的確只有在違反當年東德有效的法律時才應受到制裁。
但在極端例外的狀況,特別是基於歷史的偶然,民主德國的法院必須依據非民主東德政權的舊法律進行審判時,如果東德政權的刑法規定一方面嚴禁殺人,一方面卻又把不正義的屠殺行為列為可以被正當化的殺人理由,等於是違反了憲法的法治原則。
-
★ 那台灣呢?
目前大家對於加害者的想像,就是集中在對於威權領袖的責怪,但是對於整個社會各個職位上的加害行為,卻是缺少像德國這樣更細緻的檢討咎責。
當然原因也在於因為台灣的民主轉型和平,讓轉型正義在過程中被犧牲,加害者的討論十分缺乏。
正如這幾次舉辦活動中,一直有民眾提及:「時間,對於這些加害者來說,已經太寬容了。」
那我們該怎麼做呢?更多的資訊,在下面的網站。
-
更多資訊請見
#撥開迷霧:釐清威權統治時期加害者責任討論會議網站
https://identify-tjc.com/
——
#法律白話文運動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二次大戰之後,德國與柏林被美、英、法、蘇分割成四區,蘇聯在東佔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美英法則在西佔領區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就是東德和西德。為了防止東德居民逃往西柏林,東德於1961年築起全長155公里的柏林圍牆,而柏林圍牆也是美蘇冷戰時期分割東西歐的鐵幕象徵。 圍牆建立後,依舊有許多東德人...
東德士兵 在 財哥專業檳榔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檳友...分享...東德...士兵...防護服...是否...感到...似曾...相識...
東德士兵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歷史上的今天 vs 推薦電影】1961-AUGUST-13 柏林圍牆
.
【冷戰鐵幕】Iron Curtain
.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1950年代世界逐漸分為以蘇聯為首的東方集團,以及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鐵幕」一詞便是形容東西方對立的抽象概念,於1946年首次由英國首相邱吉爾提及。而戰敗後的德國也被東西方集團分裂成東德西德,柏林則被美英法蘇四國瓜分;東德自1961年便開始建造總長約167.8公里的圍牆,將西柏林宛如孤島般包圍,因此被視為冷戰鐵幕的具體象徵。
.
.
【圍牆建立】Construction
.
1949年,西德在於預警的情況下廢除舊馬克,使得東德經濟嚴重受創;東德與蘇聯為了報復,關閉東西德邊界讓許多東德人出現恐慌。不少東德人希望能夠從當時尚未關閉的西柏林邊界,進入西柏林後轉投西德,讓東德不得不做出圍牆建立的舉動。
自1961年8月12日圍牆建造的命令發布後,大批警察、軍人、工人開始封鎖邊界並以鐵絲網阻隔;接下來不斷加大加強、擴張、修建,最終形成一個東西柏林邊界,往東柏林面約100公尺的圍牆、鐵絲網、釘床、拒馬、地雷和各種障礙物的無人區。
.
.
【脫東者】Republikflucht
.
自柏林圍牆建立開始,便有許多東德人因為嚮往西方世界而逃入西柏林;根據統計,共有5043人成功逃入西柏林,但有3221人被逮捕、死亡人數則因為缺乏官方正式統計數字,而有待商榷。據德國波茨坦當代歷史研究中心研究,已確認有136起死亡逃脫。
其中最有名的脫東者,是1961年8月15日,柏林圍牆剛開工的第三天,邊界還只是一道低矮的鐵絲網時,一位原本駐守在邊界的東德士兵忽然跳過鐵絲網,坐上西柏林的警車離開;此幕被攝影師拍攝照片和影片保存下來,被視為冷戰的著名象徵。
.
.
延伸閱讀:https://www.movier.tw/post.php?SID=69280
重返《紳士密令》(The Man From U.N.C.L.E.)的年代 用圍牆分隔的柏林
.
.
【推薦電影】
《無主之作》Never Look Away, 2018
導演 弗洛里安亨克爾馮杜能斯馬克
主演 湯姆希林、寶拉貝爾
產地 德國
.
講述一則橫跨德國二戰、冷戰、冷戰結束三世代的動人故事;一位年輕的藝術家寇特,在童年深受納粹以及東德政權壓迫而逃往西德,並開始找尋對藝術創作的真正價值,透過繪畫反映德國世代的傷痛。
片中針對藝術本質的探討,和歷史記憶、轉型正義,甚至是民族認同相當深刻;縱使沒有慷慨激昂的劇情,卻透過藝術創作達到了療傷和反思的目的。
.
【柏林腓特烈大街車站】Bahnhof Berlin Friedrichstraße
.
《無主之作》中有段男女主角前往東柏林的腓特烈大街車站搭車,計畫逃往西柏林的橋段,氣氛相當緊張,也足以觀察出腓特烈大街車站的重要地位。
腓特烈大街車站建於1878年,是柏林地鐵和快鐵的轉乘樞紐站;持有效文件的人們可在這個站體完全在東柏林的車站裡轉乘至西柏林,因此在鐵幕時期設有非常嚴格的檢查哨及巡邏員警。
.
.
.
看完這則「歷史上的今天」你有什麼想法呢?
歡迎留言分享與我討論唷!
.
.
**************
歡迎加入【有梗電影俱樂部】,不錯過任何電影實體聚會與活動喔!
臉書社團(需回答問題審核):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viewpointmovieclub/
Telegram群組:https://t.me/viewpointmovieclub2
.
PODCAST - Firstory APP
📣 XXY:https://open.firstory.me/user/xxymovie
📣 What A MAXX!:https://open.firstory.me/user/whatamaxx
.
別忘了按讚追蹤XXY視覺動物
📣 XXY視覺動物 YouTube頻道 http://pcse.pw/9ZNYT
📣 XXY @Yahoo頁面 https://tw.tv.yahoo.com/xxy/
📣 IG:xxy_djfishmb
📣 XXY @方格子 https://vocus.cc/user/@XXY2018
.
.
#電影 #歷史 #點評 #影評 #知識 #解析 #movie #history #歷史上的今天 #冷戰 #coldwar #鐵幕 #柏林圍牆 #脫東者 #無主之作 #neverlookaway #republikflucht #ironcurtain #berlinwall
東德士兵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二次大戰之後,德國與柏林被美、英、法、蘇分割成四區,蘇聯在東佔領區成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美英法則在西佔領區成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也就是東德和西德。為了防止東德居民逃往西柏林,東德於1961年築起全長155公里的柏林圍牆,而柏林圍牆也是美蘇冷戰時期分割東西歐的鐵幕象徵。
圍牆建立後,依舊有許多東德人設法翻越圍牆,其中有數百人在過程中遭到射殺。而柏林圍牆的倒塌源於一場意外。東德政府有一官員誤會上級命令,對外宣佈即刻開放邊界。東德民眾聞訊歡欣鼓舞,湧向柏林圍牆,守邊的東德士兵放棄阻擋,讓民眾進入西德,而後柏林圍牆倒塌。
出身於東德的現任德國總理梅克爾表示,這道屏障當年在未開任何一槍的情況下倒塌是個奇蹟。1980年代下半葉,戈巴契夫推動的民主改革帶動一股「蘇東波」浪潮,東歐共產政權紛紛瓦解。最終隨著1991年蘇聯的解體,正式宣告冷戰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