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東方設計大學分數」的推薦目錄:
東方設計大學分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留言區有驚喜
#開團 #skippon兒童機能鞋 #韓國米餅村 #果乾 #優格球
這裡買👉 https://groupbuyforms.tw/9savd
🌺日本國民兒童鞋:
SkippOn兒童戶外機能鞋
阿寶萌萌最愛穿的鞋就是Skippon,因為可以不用穿襪子又好穿脫,而且鞋身很輕量,像他們到處跑跳蹦都很適合,跑一跑煞車也很好煞,重點不易跌倒。
鞋身有防水,鞋底有排水的功能,踩到積水髒了也好清洗、易乾!
鞋墊臭了拿出來手刷一下又是一腳好鞋墊👍這麼適合孩子又多功能的鞋一定要買啊!
📍澳洲維多利亞大學研發的ISEAL VU鞋墊,提升平衡、預防跌倒,引導孩子發展正確行走姿勢
📍彈性鞋口:擺脫鞋帶、魔鬼氈,穿脫容易。
📍腳跟拉環:輕鬆好施力,孩子也能自己穿脫。
📍寬版楦頭:專為東方孩童胖腳背設計,增加腳指頭施力面積,提升平衡感。
📍快乾的鞋面 + 可拆式鞋墊 = 好清洗!雨天出門也OK!
📍鞋僅188g:比經典款減少30%,穿著不費力
📍吸震鞋墊:中央有很多突起,依據行走時的受力分佈設計,提升平衡感、增強反射速度
📍鞋墊可以拆洗,不擔心鞋內發霉
📍鞋底排水溝紋,踩踏到積水時,能透過溝紋將水導出鞋底,避免滑倒
📍微翹鞋頭:鞋頭上揚20度,能穩定步伐,扁平足的孩子也能安心跑跳
📍鞋底柔軟:同時還擁有高支撐力,強緩衝力
鞋款內裡柔軟舒適 通常不穿襪或穿襪都可以!
推薦Skippon兒童機能鞋的原因
1.預防跌倒絆倒
2.簡單清洗
3.輕量化
4.舒適時尚機能兼具
5.輕鬆穿脫
6.發展正確行走姿勢
尺寸:13~17cm
★SkippOn鞋款的公分數,為鞋子的內裡長度。(鞋碼14cm=鞋子實際內裡14cm)
★依照穿著習慣、腳型不同,都可以納入選擇尺寸的考量。
🌟參考:
萌萌肉腳穿14號還有半指,
阿寶穿17號剛好。
Q&A
🤔如何選擇尺寸?
實際測量腳長,+0.5~1cm即可
🤔如何測量腳長?
將孩子腳置於白紙上站好,於腳趾最長處、腳後跟最突出處,用筆各點一點,再測量兩點間的距離就是小朋友的實際腳長。
🤔清潔方式?
SkippOn鞋款鞋面為易清洗的材質,弄髒之後只要用水沖洗搭配搓揉即可,較髒可搭配洗劑,洗衣精、蘇打粉用軟毛刷清潔,洗完後平放風乾。
本次還搭配我們家吃貨兄妹從小吃到大,每次秒殺一包的最愛零食=米餅村優格球、水果脆片 #補貨團!
韓國米餅村是嚴格把關食安的零食米餅廠商,放心交給他們絕對沒有問題!
我都拿來當獎勵給,比如:餵藥後的獎勵、配合拍照獎勵、小幫手獎勵...等,當天表現很好就給他們分食一包🤣
吃貨兄妹雖然愛吃但也是很挑嘴,不好吃的可是不吃...
看照片很明顯,我幫他們拍試吃照~
他們一直塞優格球跟水果脆片,沒有要理我的意思,小孩不會騙人,真的很好吃看表情就知道!
這裡買👉https://groupbuyforms.tw/9savd
🌺韓國米餅村優格球🍓
📍含有18億優質乳酸菌,輕鬆補充寶寶每日所需乳酸菌
📍來自優格的優質蛋白質!經急速冷凍鎖住營養和乳酸菌
📍堪稱困獸神器的優質點心!讓寶寶靜靜吃零食同時補充腸道好菌
📍含有雷特氏B菌...等3種特選優質好菌,一同守護寶寶腸道健康、提升保護力
📍韓國米餅村ssalgwaja寶寶乳酸菌優格球,多種水果口味,讓寶寶一吃就愛上
🌺韓國米餅村水果脆片🍍
📍100%水果製成,完全零添加!經-40度冷凍乾燥,鎖住水果營養價值
📍不添加防腐劑、糖分、色素!吃得到水果天然酸甜與纖維食感
📍隨時隨地,輕鬆吃水果!外出攜帶超方便,爽脆不黏手
📍保留水果原型,讓寶寶自行抓握取食,體驗不同食材的食感與觸感
📍也可搭配麥片或早餐穀片,以牛奶或豆漿沖泡食用,多種口味、多元吃法
東方設計大學分數 在 Carol 凱若的生活・教育・實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彭菊仙老師的超感人推薦序
「#非常值得參考的_學習歷程_示範」
108課綱已上路,其中最重大的方向就是希望孩子能在成長最快速的國高中階段探索自我,逐漸對焦到清晰的生涯方向。網路社群上父母最疑惑的,便是新課綱的「學習歷程」,這個全新的名詞還沒帶來曙光,已然造成父母極大的集體焦慮,因為華人的爸媽們普遍跟它很不熟。
雖然凱若講的是遙遠的德國IB學校,但是她娓娓敘述女兒如何從單純的熱愛打球到順勢發展、鎖定自己的生涯方向,卻是一個非常值得參考的學習歷程示範。
讀完這本書,更讓我確信,完整且完美發展的學習歷程,絕不能藉由爸媽依照「自己」的理想一手打造,絕對必須將主權交還給孩子,父母則透過陪伴、觀察來感受孩子與生俱來的潛能特質與能力分布;同時,願意盡可能的放下自己,去接受孩子、欣賞孩子,引導孩子將自己的亮點發展成專業。
凱若女兒小學畢業來到德國就學,一開始得克服非常艱難的語言與文化隔閡,所幸,喜歡體育的她遇到了一個引她進入籃球世界的貴人教練Johan,不僅教會她籃球,也讓她很快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而這個起點,竟讓她有機會逐步看到自己的特質、找到自己的價值、引發如泉湧般的探究熱情,最後,具體的生涯方向便順理成章地浮現——不是去當運動員,而是對「運動管理」產生高度興趣。
因為孩子親自走過練球之路,深知其中的辛苦,明白一個球員要堅持走下去,需要有很好的引導系統,不論飲食作息、練球方式、意志力鍛鍊、團隊合作、戰術設計,都須仰賴良好的管理;她同時在和同儕相處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擁有活潑、愛助人的特質,因此,她擔任了助理教練一職,從中體驗到自己對別人的正面影響,而看到自身的價值。
而在國際大學日以及實習的機會,她更加確認了她對結合統計學、管理學、公共關係、活動設計的運動管理躍躍欲試,從此,不待父母威逼,她便主動查詢大學相關科系學程,思考如何籌得學費,從心發願要有一番作為。
若是我們把凱若女兒的案例,搬到相當重視學科的台灣呢?會不會一開始這株在體育上滋長的小小幼芽就被扼殺?因為,如果不是想要成為專業的運動員,有多少父母能有此強大心臟讓孩子純粹玩球?
連凱若本人一開始都不能完全釋懷,她自己是一個在台灣一路讀名校的學霸,她承認自己非常難以擺脫舊思維,她甚至也曾跟女兒說過:「打球是閒事,請把正事做完再去打球!」
不過,凱若在IB學校卻從未聽聞任何一個老師批判女兒花太多時間練球,再加上她善於觀察、省思並願意等待,在不斷找機會和孩子深度的對話中,她愈來愈能勾勒出女兒的潛質樣貌,之後,不是她推著女兒走,反倒是女兒汩汩的熱忱把她一直放不開的手自自然然的鬆開!
根據調查,台灣國中孩子約有七成都不清楚自己想要追求的方向,高中也還高達六成,很多孩子甚至考完學測任由命運帶領,花落誰家都憑機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台大學生如果有機會重選,只有四四%會選擇現在的科系,其他則是不會再選或不知道。
或許我們會說十幾歲的孩子懂什麼?不過凱若讓我們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有天凱若跟婆婆提到她爸爸罹癌的往事,凱若說:「我當時還是個孩子呢!」當她婆婆知道凱若當時十九歲,就很自然的回答:「喔,那不是孩子,已經是個大人了!」
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異?正是因為東方的爸媽最難學會的功課就是放手,我們總是害怕孩子走冤枉路,所以一路代為安排,正式上路的新課綱又來個「學習歷程」、「生涯探索」,父母是不是要更加上緊發條及早為孩子做好規劃?殊不知,孩子始終沒有機會認識自己、為自己出征,才可能是最長的冤枉路。
謝謝凱若無私的分享,她生動而順暢的文筆,讓讀者感覺親身參與了她女兒的探索過程,而絕對能心有所悟,我真心希望台灣爸媽都要來觀摩!
--彭菊仙老師(親子作家,著有《家有青少年之父母生存手冊》、《誰說分數不重要?》等書)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
讀了菊仙老師的推薦文真是非常感動。老師百忙之中還真的很仔細閱讀了凱若的這本小書,還撥空寫出這篇感人的推薦序呢!很希望就如老師所說,這本書的分享能提供「學習歷程」而苦的家長老師們一些不同角度的參考!
女兒的學習歷程並非一帆風順,更非輕鬆無壓力,但卻在許多老師與IB環境的引領下,逐漸堆砌出屬於她的未來雛形。
已經收到這本書的朋友們,你們最喜歡哪一篇故事呢?
也很期待收到大家的回饋與分享呢!
【凱若新書這裡買】 http://bit.ly/2lWCyJ7
東方設計大學分數 在 我想知道東方設計學院入學分數,如果用推甄的能進東方嗎? 的推薦與評價
我想知道東方設計學院入學分數,如果用推甄的能進東方嗎? Share. Zhu John, profile picture. Zhu John. 推甄好用有伙伴學校更好! 還有獎學金. 12 yrs Report. ... <看更多>
東方設計大學分數 在 求問東方設計大學影藝科的統測分數&課程內容- 閒聊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 高三準統測生(就讀多媒體,他想問看看東方設計大學影藝科這個科系讀的專業跟課程內容有什麼、統測分數大概多少,簡單來講就是就讀這個科系好嗎? ... <看更多>
東方設計大學分數 在 100年四技二專日間部分發設計群分數整理- 看板V_ScHooL 的推薦與評價
100學年度 四技二專日間部分發 錄取分數整理
【設計群】
*統計:
A. 分發招生: 共 70 校 248 個科系/分組/學位學程
B. 未招滿 : 共 15 校 51 個科系/分組/學位學程
C. 無招生到: 共 3 校 4 個科系/分組/學位學程
招生 錄取
排名 校 名 系 所 名額 名額 錄取分數
1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工商業設計系商業設計組 19 19 586.8
2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工商業設計系工業設計組 12 12 586.4
3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產品設計組 12 12 576
4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家具與室內設計組 12 12 568
5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創意設計學士班 9 9 567.8
6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建築系 11 11 560
7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創意生活設計系 4 4 557.6
8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 文化事業發展系 8 8 557
9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26 26 549.2
10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系 22 22 549
11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學系室內設計組 11 11 546.8
1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圖文傳播學系(印刷專長) 7 7 546.6
13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 16 16 546.2
14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29 29 544.76
15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文化資產維護系 4 4 542
16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多媒體設計系 16 16 536.8
17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商業設計系 32 32 533.6
18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室內設計系 32 32 531.2
19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文化事業發展系 13 13 530
20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事業系 8 8 528.36
2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多媒體設計系 17 17 527.6
22 國立台中技術學院 應用中文系 2 2 525.6
23 國立勤益科技大學 景觀系 10 10 522.8
24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休閒遊憩系 13 13 519.8
25 明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29 29 516.8
26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木材科學與設計系 15 15 511.6
27 明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28 28 509
28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台南科技大學)
美容造型設計系 3 3 501.2
29 朝陽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學位學程 23 23 500.8
30 朝陽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65 65 497
31 朝陽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 45 45 495.6
32 致理技術學院 多媒體設計系 20 20 495
33 朝陽科技大學 傳播藝術系 45 45 487.4
34 朝陽科技大學 建築系 19 19 486.6
35 國立金門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7 7 486.56
36 國立澎湖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5 5 485
37 朝陽科技大學 景觀及都市設計系 27 27 484.8
38 南台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商業設計組 23 23 481.6
39 國立臺東專科學校 建築科(二專) 3 3 477.6
40 南台科技大學 創新產品設計系 16 16 476.6
41 南台科技大學 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20 20 471.8
42 南台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動畫設計組 25 25 470.8
43 亞東技術學院 工商業設計系 52 52 470.6
44 南台科技大學 資訊傳播系 19 19 468.4
45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多媒體設計系 12 12 465.44
46 樹德科技大學 流行設計系 18 18 451
47 中臺科技大學 牙體技術暨材料系 17 17 450.4
48 崑山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66 66 449.4
49 龍華科技大學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 33 33 448.44
50 崑山科技大學 空間設計系 48 48 443.8
51 嶺東科技大學 科技商品設計系 31 31 443.4
52 景文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62 62 437.2
53 崑山科技大學 視訊傳播設計系 32 32 432.8
54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行銷管理系 10 10 432.24
55 中國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台北校區) 68 68 431
55 崑山科技大學 公共關係暨廣告系 17 17 431
57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6 6 429.6
58 中州技術學院 資訊工程系多媒體與遊戲設計組 1 1 428.2
59 嶺東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100 100 428
60 嶺東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系 66 66 426.6
60 樹德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 45 45 426.6
62 樹德科技大學 生活產品設計系 40 40 424.6
63 中國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台北校區) 66 66 423.6
64 弘光科技大學 文化事業發展系 19 19 423.28
65 樹德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48 48 422.8
66 弘光科技大學 美髮造型設計系 2 2 420.8
67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台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46 46 420.4
68 樹德科技大學 動畫與遊戲設計系 36 36 419.6
69 中臺科技大學 醫療暨健康產業管理系 9 9 416.2
70 文藻外語學院 資訊管理與傳播系 11 11 416
71 文藻外語學院 傳播藝術系 35 35 414.24
72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台南科技大學)
多媒體動畫系 22 22 414.2
72 樹德科技大學 行銷管理系 7 7 414.2
74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 運動健康與休閒系 1 1 413
75 中國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台北校區) 69 69 411
76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台南科技大學)
商品設計系 46 46 410.4
77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台南科技大學)
時尚設計系 24 24 410.2
77 中國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台北校區) 6 6 410.2
79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台南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 53 53 408.8
80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台南科技大學)
服飾設計管理系 24 24 406.2
81 正修科技大學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室內設計組 21 21 404.8
82 萬能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5 5 402.4
83 僑光科技大學 應用華語文系 10 10 401
84 正修科技大學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建築設計組 12 12 400.8
85 萬能科技大學 商業設計系商業設計組 31 31 400.6
86 僑光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10 10 398
87 正修科技大學 時尚生活創意設計學位學程 20 20 397
88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台南科技大學)
生活服務產業系 17 17 396
89 樹德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15 15 395
90 正修科技大學 創意產業經營學位學程 5 5 392.2
91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原台南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10 10 389.6
92 修平技術學院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6 6 388.4
93 正修科技大學 數位內容科技管理學位學程 15 15 386.8
94 遠東科技大學 創意商品設計與管理系 12 12 386.4
95 遠東科技大學 創新設計與創業管理系 3 3 384.36
96 醒吾技術學院 時尚造形設計系 8 8 384.2
97 清雲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 8 8 380.6
98 遠東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與管理系 18 18 380
99 正修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行銷與流通組 12 12 379.6
100 正修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活動與教材設計組 13 13 378.4
101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商業設計組(淡水校區)
6 6 378
102 遠東科技大學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2 2 375.4
103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文化事業發展系 30 30 375
104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文化創意組(淡水校區)
5 5 373.2
105 萬能科技大學 商業設計系數位媒體設計組 30 30 372.2
106 黎明技術學院 數位多媒體系 4 4 368.2
106 遠東科技大學 電腦應用工程系 2 2 368.2
108 建國科技大學 空間設計系 32 32 368
109 高苑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設計與數位整合學位學程
10 10 366.6
110 東南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系 17 17 366.2
111 醒吾技術學院 商業設計經營系 11 11 366
112 中國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新竹校區) 71 71 364.8
113 中國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新竹校區) 105 105 364.2
114 高苑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設計組 7 7 363.2
115 高苑科技大學 建築系室內設計組 17 17 361
116 嘉南藥理科技大學 兒童產業服務學位學程 11 11 360.4
117 中華科技大學 建築系視覺傳達創意設計組(台北校本部)
21 21 355.4
118 高苑科技大學 綠環境設計學位學程 5 5 353.6
119 建國科技大學 商業設計系 74 74 350.8
120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 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 13 13 348.8
121 修平技術學院 數位媒體設計系 63 63 348.6
122 中國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新竹校區) 66 66 348.2
123 中華科技大學 建築系室內設計組(台北校本部) 43 43 347.8
124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40 40 347.6
124 中國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新竹校區) 4 4 347.6
126 華夏技術學院 數位媒體設計系 65 65 346.2
127 高苑科技大學 資訊傳播系 19 19 344.2
128 中華科技大學 建築系建築科技組(台北校本部) 17 17 341.8
129 聖約翰科技大學 數位文藝系 43 43 339
130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動畫組(淡水校區)
15 15 336.2
131 萬能科技大學 管理與資訊系工業管理組 9 9 335.2
132 華夏技術學院 化妝品應用系 10 10 333.4
133 東南科技大學 室內設計系 19 19 330
134 南亞技術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 32 32 329.2
134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遊戲組(淡水校區)
17 17 329.2
136 華夏技術學院 室內設計系 61 61 327.6
137 華夏技術學院 建築系 12 12 325.8
138 高苑科技大學 資訊科技系 4 4 325.6
139 南亞技術學院 創意流行時尚設計系 16 16 323.88
140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時尚造型設計系 5 5 321.8
141 中華科技大學 土木工程系數位多媒體設計組(台北校本部)
23 23 321
142 建國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系 65 65 319
143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 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 16 16 318.8
144 醒吾技術學院 資訊傳播系 26 26 314.8
145 北台灣科學技術學院 資訊管理系 13 13 313.24
146 中華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台北校本部) 10 10 313
146 中州技術學院 時尚創意設計與管理系 10 10 313
148 華夏技術學院 企業管理系 10 10 307.2
149 醒吾技術學院 企業管理系 9 9 306.8
150 黎明技術學院 化妝品應用系 8 8 305.6
151 德霖技術學院 空間設計系 20 20 304.6
152 中州技術學院 視訊傳播系 15 15 301.8
152 南開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3 3 301.8
154 馬偕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科(二專) 8 8 301
155 環球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55 55 298.2
156 東南科技大學 營建科技系空間設計組 23 23 296.6
157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海洋運動休閒系(士林校區) 10 10 295.6
158 東方設計學院 遊戲與動畫設計學位學程 15 15 292.4
159 東南科技大學 機電科技學系電腦輔助設計組 6 6 291.4
160 黎明技術學院 創意產品設計系 37 37 289.6
161 崇右技術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 62 62 286
162 南亞技術學院 化妝品應用系 7 7 283.6
163 大仁科技大學 數位多媒體設計系 24 24 282.4
164 環球科技大學 商品設計系 31 31 280.8
165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數位媒體設計系動漫藝術組 5 5 279.4
166 吳鳳科技大學 應用遊戲科技系 5 5 277.4
167 東方設計學院 室內設計系 29 29 276.4
168 大仁科技大學 時尚美容應用系 8 8 275.8
169 輔英科技大學 健康美容學位學程 32 32 275.2
170 東南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互動媒體組 20 20 275
171 聖約翰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12 12 274.6
172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 海空物流與行銷系(淡水校區) 5 5 274.2
173 東方設計學院 流行商品設計系 43 43 271
174 華夏技術學院 資產與物業管理系 17 17 266
175 華夏技術學院 資訊工程系 12 12 264.4
176 南亞技術學院 建築系室內設計組 32 32 262.2
177 德霖技術學院 不動產經營系 8 8 255.4
178 黎明技術學院 企業管理系 9 9 252.4
179 南亞技術學院 資訊管理系 6 6 249.2
180 南開科技大學 電子工程系電腦遊戲設計組 12 12 245.8
181 東方設計學院 美術工藝系 48 48 235
182 東方設計學院 傳播藝術系影視製作組 42 42 232
183 黎明技術學院 資訊科技系 15 15 229.4
184 中州技術學院 景觀系 19 19 229
185 崇右技術學院 商品設計系 59 59 222.4
186 大同技術學院 婚禮企劃與設計學位學程 7 7 220
187 慈濟技術學院 資訊工程系資訊科技與管理組 6 6 218.8
188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 化妝品應用系 5 5 218.4
189 美和科技大學 企業管理系 4 4 207.8
190 大華技術學院 電視與網路行銷管理系 10 10 205.8
191 南亞技術學院 建築系創意空間設計組 34 34 184.4
192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
視覺創意組 38 38 183.6
193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5 5 143.8
=============================================================================
未招滿之系所:
招生 錄取
校 名 系 所 名額 名額 分數
大漢技術學院 企業管理系餐旅行銷組 7 2 268.6
大漢技術學院 珠寶技術系 20 1 315.8
崇右技術學院 數位媒體設計系 63 52 143.2
永達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系設計製造組 15 1 299.2
永達技術學院 機械工程系航空組 10 2 279.4
永達技術學院 建築系 11 8 185.8
和春技術學院 多媒體設計系 34 18 147.2
和春技術學院 商品設計系 47 16 177.8
和春技術學院 傳播藝術系 29 10 52.4
南榮技術學院 企業管理系 7 1 231.2
南榮技術學院 資訊工程系 18 1 209.2
南榮技術學院 室內設計系 60 23 156
南榮技術學院 數位行銷系 28 2 270.8
蘭陽技術學院 建築系 54 9 186
蘭陽技術學院 數位生活創意系 24 5 228
蘭陽技術學院 創意產品科技應用系 5 4 229
蘭陽技術學院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5 2 255
蘭陽技術學院 資訊管理系數位動畫設計組 12 5 200.8
東方設計學院 化妝品應用與管理系 23 8 192.8
東方設計學院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12 7 191.8
東方設計學院 美容與生活應用學位學程 12 8 205
東方設計學院 文化創意設計學位學程 25 14 184
東方設計學院 美術工藝科(二專) 15 2 282
大同技術學院 美容造型設計系 12 6 177.2
大同技術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 51 38 158
大同技術學院 數位內容設計系 14 3 234.4
大同技術學院 多媒體設計系 40 8 180.8
大同技術學院 流行創意商品設計學位學程 34 8 151.8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學院 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42 3 291.6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學院 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系 18 2 265.4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學院 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 18 5 235.8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 35 20 216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學院 生活服務產業系 15 3 213.6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學院 數位媒體設計系流行音樂組 10 8 272.6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學院 數位媒體設計系影視傳媒組 9 3 122
亞太創意技術學院學院 創意生活設計系 41 2 240.8
高鳳數位內容學院 流行工藝設計系 44 1 258.4
高鳳數位內容學院 數位娛樂創意系 30 2 252
高鳳數位內容學院 數位動漫設計系 17 4 226.8
高鳳數位內容學院 遊戲創作系創意組 35 1 168.4
高鳳數位內容學院 遊戲創作系設計組系 35 1 264.2
高鳳數位內容學院 數位影音設計系 30 3 232.4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17 3 261.8
育達商業科技大學 華文傳播與創意系 12 7 229.8
環球科技大學 公關事務設計系 38 30 223.6
美和科技大學 珠寶系 25 8 234.6
南開科技大學 電腦與通訊工程系
多媒體應用組 9 3 224
南開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與設計系 40 35 175.2
吳鳳科技大學 資訊管理系 8 1 265
吳鳳科技大學 行銷與流通管理系 15 1 309.6
吳鳳科技大學 應用數位媒體系
視覺傳達設計組 15 8 143.2
=============================================================================
無招生到之系所:
招生 錄取
校 名 系 所 名額 名額 分數
大漢技術學院 創新設計與管理學位學程 19 0
蘭陽技術學院 理財與保險管理系 4 0
蘭陽技術學院 資訊管理科數位動畫設計組 13 0
慈惠醫護管理專科學校 數位媒體創意設計科(二專) 2 0
※ 原始資料來源:
union42.jctv.ntut.edu.tw/index1.php
100學年度 四技二專日間部聯合登記分發委員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5.48.22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