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燃料之爭:中美日歐逐鹿氫能(04/26/2021 NIKKEI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
脫碳經濟
氫能被期待成為脫碳化時代的「理想燃料」。要像石油産品一樣在全世界得到使用,構建供應鏈十分重要。供應鏈指的是大規模商品流通的過程,包括「製造」、「運輸和儲存」、「銷售」和「使用」4個階段。以美國、歐洲、中國以及日本等4個地區為中心,擴大和加強氫能供應鏈的行動已經開始。
「製造」領域的世界3強為美國空氣化工産品有限公司(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Inc. )、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和德國林德公司(LindeGroup),均為工業燃氣的大型企業,將氫能視為增長領域,對拓展海外市場也持積極態度。中國企業緊隨3強之後。東華能源(江蘇省)利用丙烷氣體製氫,美錦能源(山西省)是將煤炭加工為煤氣來製氫。
氫能根據製造過程大體分為3種。在利用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製取的氫氣中,將製造過程排放的二氧化碳放入大氣中的,稱為「灰氫」。如果回收和儲藏二氧化碳,稱為「藍氫」,利用再生能源釋放的電力分解水來製造的是「綠氫」。按綠氫、藍氫和灰氫的順序,排在前面的更加環保,生産成本也更高。
3強和中國企業等眾多氫能相關企業描繪的前景是,首先利用灰氫和藍氫增加氫能的需求,在開闢市場的同時推進技術開發。
綠氫的開發競爭也日趨激烈。在技術上領先的很多日本企業都參與其中。
旭化成工程針對福島縣浪江町的氫相關設施,開發了世界最大規模的製造設備。日立造船和東芝能源系統也在增強現有設備。在歐洲企業中,德國西門子能源和挪威的Nel ASA等正在推進設備的大型化。英國ITM Power PLC與住友商事合作,將攜手開拓市場。
從生産基地「運輸和存儲」也需要技術。氫氣是很輕的氣體,一次能運輸的數量較少。為了便於儲藏要進行液化,必須長時間維持零下253度的狀態。
川崎重工業開發了從澳大利亞向日本運輸氫氣的全球第一艘液化氫運輸船。力爭到2030年實現大型化和商用化。千代田化工建設開發的液化運輸技術是利用氫氣與甲苯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産生液體「甲基環己烷(Methylcyclohexane,MCH)」。氫氣加工為甲基環己烷,能使用現有的油罐和油輪運輸,安全性也很高。
運來的氫能將交給「銷售」企業。銷售場所的代表是加氫站。著眼於以氫能為動力源的燃料電池車(FCV)的普及,建設加氫站的趨勢在國內外擴大。日本ENEOS控股截至2020年10月擁有44個加氫站。岩谷産業將在2020年度末之前運營約50個。
韓國SK集團斥資1.6萬億韓元收購了氫能相關企業美國普拉格能源(PLUGPower)的9.9%股權。普拉格能源成立於1997年,具有構建氫燃料供應鏈方面的技術和經驗。SK集團將獲取這些經驗,在2025年之前建設100個加氫站。
「使用」的一方主要是燃料電池車。氫氣和氧氣互相反應産生電力,驅動汽車行駛,排放的只有水。
豐田走在燃料電池車技術的前列。2014年推出了世界首款燃料電池車「未來」(MIRAI)。本田2016年推出了「CLARITY FUEL CELL」。在歐美和中國企業專注於純電動汽車(EV)的背景下,日本企業將在實用化方面領先一步。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zh.cn.nikkei.com/industry/ienvironment/44522-2021-04-26-05-00-57.html
♡
東旭氣體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歐洲商會造訪高雄 為綠電發展在高雄尋求合作契機
今日接見歐洲在臺商務協會一行代表,由Mr. Freddie Hoeglund, ECCT CEO(何飛逸 執行長)率領Ms. Sammy Su, ECCT LCI Director(蘇冬蘭 低碳倡議行動總監)、ICDI國際氣候發展智庫的趙恭岳執行長,及低碳倡議行動一眾會員等,包含Air Liquide 法國亞東氣體公司的莫瑞克總經理、Atlas Copco 阿特拉斯科普柯股份有限公司的陳世桐總監、Enbw 安能亞太公司的黃弘正總監、Enel X 義電智慧能源公司的陳威廷資深顧問、JERA Energy 捷熱能源公司的木村敏章總經理、NPI 北陸能源公司的黃彥綾經理、NPI Hai Long 海龍離岸風電公司的吳曉琪經理、Orsted Taiwan Signify 沃旭能源公司的林致真總監、昕諾飛公司的余泳濤全球副總裁、Sysgration 系統電子公司的楊永漢業務處長、TUV Rheinland德國萊因公司的王秀雲總經理等。
我代表陳其邁市長歡迎這些國際企業的管理階層造訪高雄,也聽取他們針對高雄當前推動綠電發展所給予的建言與倡議,其中包含氫能發展、工業區內各產業資共同建構資源共生系統,同時也鼓勵工廠進行節能評估以減少碳排,更呼籲高雄於政策面投入離岸風電的建置,同時對於高雄的大眾運輸基礎工程,例如捷運或輕軌網絡的擴大與延伸,也有很大的期待。此外,也提及太陽光電領域產業的認證標準,希望有更多的政策支持,讓綠電產業深耕高雄。
很高興能聽到這些來自產業界的建議,相信對於高雄未來推動綠電產業能提供很好的借鏡,事實上高雄致力於建構良好的投資環境,以當前全台共同面臨的缺水問題而言,高雄早已做好相關的準備。我向與會人士說明目前高雄地區平均每日用水約145萬噸,其中民生用水約125萬噸,工業用水約20萬噸,以目前營運中的鳳山再生水廠,每日供應約4.5萬噸再生水,係透過水再生處理技術,將民生污水處理後的放流水回收再利用,產製出的再生水,即已提供臨海工業區使用真正做到「每一滴水可重複用二次!」
高雄市持續增闢水源並推動再生水計畫的腳步並沒有停歇,今年底還會啟用臨海再生水廠,水利局於109年底已爭取營建署原則同意辦理北高雄再生水計畫,將視用水端需求,評估於岡山橋頭或楠梓污水廠興建每日2萬噸再生水廠,增加北高雄產業多元供水系統,預估未來每天可產出14.5萬噸再生水。
發展綠電已是全球趨勢,中央政府更已訂下2025年再生能源要達到占所有能源的20%,放眼國際,已有許多指標企業自主響應,宣示將使用百分之百再生能源電力,以實際行動呼應氣候變遷迫在眉睫的危機,臺灣目前已加入RE100倡議的企業如台積電、大江生醫、科毅研究開發、歐萊德、葡萄王等等大廠,都將以此為標竿,高雄將朝向建構全方位的綠電環境,以爭取大型產業公司落腳高雄、投資高雄,擁有足夠的綠電量能,將是高雄發展綠能的政策目標,我誠摯希望歐洲商會代表,能充分瞭解高雄發展綠電的決心,而且我們正在做!期待該商會的各會員,也能實際走訪高雄,評估高雄的投資環境,市府將展現最大的誠意,用最佳的行政效能,協助國際企業設立海外營運總部於高雄亞洲新灣區。
東旭氣體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篇文很長,但值得你花一點耐心來看。因為所有的奇蹟,都是台灣的每一個人,一起拚出來的成績。
1⃣衝破疫情,經濟逆勢成長
✅全球一片負成長下,台灣全年經濟成長率2.54%(主計總處預測),前三季皆為四小龍第一
✅外銷訂單創歷年新高(2020年11月達1兆6,667億元)
✅零售、餐飲營業額7-11月都創歷年同月新高
2⃣刺激消費,協助產業發展轉型
✅超過2,330萬人響應三倍券政策,帶動國內買氣與熱潮
✅發現金紓困,補貼薪資及營運資金,守住產業守住就業
✅成立台灣設計研究院,推動產業設計轉型
3⃣防疫的堅強後盾,打造口罩國家隊,守住疫情守住台灣
✅ 40天內打造92條口罩新產線
✅口罩日產能188萬片→2,000萬片
4⃣投資台灣繼續衝,落實投資繼續拚
✅三大投資方案,截至2020年底,共吸引777家企業約1兆1,738億元投資,創造9萬8,155個本國就業機會,並已落實6,322億元,像是國巨高雄新廠11月動工、康舒科技新北總部大樓12月上樑
✅外商投資台灣依然熱絡,1-11月已投資2,445億675萬元,創十年來第四高,包括荷商艾斯摩爾、法商亞東工業氣體以及丹麥商沃旭等
5⃣深化台美關係,走向世界,掌握台灣供應鏈全球關鍵地位
✅首屆「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確立未來合作基礎
✅台美資安論壇,共同因應全球駭客威脅
✅ 2020台灣捷克經貿暨投資論壇
✅線上進行台灣和歐盟、瑞典、英國、波蘭、以色列等國經貿合作對話
✅舉辦巴拉圭招商線上說明會,布局中南美
6⃣水電建設陸續完工,穩定供水供電
✅延宕多年的板二計劃終於完工,減輕石門水庫負擔,也讓雙北共飲翡翠水
✅馬公4,000噸海水淡化廠完工
✅啟動綠電供轉交易,共有台積電、正崴精密、大江生醫、台北101等企業購買,年度交易量達8.1億度以上
✅中小學裝冷氣,協助校園電力改善,完成3,571間學校勘查
✅金門塔山電廠新設機組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