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局推七個新街市項目
東涌臨時街市料明年第四季啟用 香港仔街市11月關閉翻新
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1-09-20/6877403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1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piZMZg5HKAc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
東涌最新發展 在 大紀元時報(香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今日(19日)在網誌表示,當局正推動7個新街市項目,包括天水圍、東涌市中心、將軍澳、古洞北新發展區、東涌新市鎮擴展區和洪水橋新發展區的新街市,以及在東涌市中心設置臨時街市,預料可於明年第四季落成啟用。
全文: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1-09-19/88736465
------------------
【噤聲時代,更需要真相】
一起守住心中最後的光:https://bit.ly/3t45Qni
✅立即支持訂閱:
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直接贊助大紀元:
https://www.epochtimeshk.org/sponsors
✅成為我們的Patron:
https://www.patreon.com/epochtimeshk
東涌最新發展 在 Tommy Cheung 張秀賢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日一班元朗區議會同事、運輸署代表、龍運代表開左會交流機場巴士嘅意見。基本上,大家同意機場巴士嘅改組方向,唯一擔心係朗屏、東頭嘅街坊搭改線後嘅A37線會比而家搭A36線為耐,我喺會上已要求龍運交數據,以及諗諗點樣可以提供一啲方案補償朗屏街坊。期望農曆新年前可以就改組方案有共識,農曆新年後就可以盡快執行。
至於我係傾向支持目前改組方案,原因如下:
1. 繁忙時間嘅需要車程同現時差唔多,非繁忙時間更有機會快左,尤其是因為避開左博愛交匯處,車程更穩定
2. 如果屯赤、屯公有嚴重擠塞,龍運會安排所有返元朗嘅巴士線改行大欖,有助釋除塞車疑慮
3. A36可以由27.7減到18.9
4. E36A(新路線)經Yoho到東涌新發展區,擴大路線網絡
5. 唯一最大改動係上車位同落車位互換(以後街坊就可以喺Yohomall一期、青山公路往大馬路方向嘅巴士站上車)
6. 整體嚟講對Yoho、雞地一帶街坊係利大大於弊
7. 另外,A43/A43P繼續行大欖似乎都係相當大機會,相對地會令元朗機巴有選擇,可以揀大欖轉
改組後經Yoho嘅路線如下:
A36 錦上路站—機場 (經港珠澳口岸)車費27.7->18.9
E36(改自E34A)八鄉路—機場(經機場後勤區)
星期一至五 0515-0815會有特別班次由Yohomall開往機場 車費13.9
E36A(新路線)元朗德業街 —東涌逸東邨(經天水圍南、屯門市中心、東涌新發展區、東涌市中心) 車費 13.9
NA36 (通宵線)錦上路站—國泰城(經機場、港珠澳口岸) 車費40 -> 33
N30 元朗站—東涌/機場(經天水圍、屯門、機場後勤區、東涌市中心)車費 28
喺會上,我亦提出因為龍運嘅路線定位已有改變,建議E車增設來回雙向分段收費,同時喺航空業未回復正常之前,喺A車增加有期限嘅雙向分段收費,提供更多大西北嘅交通選擇,同時以此補助龍運嘅巨額虧損。
東涌最新發展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12月15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piZMZg5HKAc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在美國,選舉人團會議正式投票選出下任總統,長期以來都是例行公事,可是昨天的選舉人投票,卻罕有備受關注。美國總統特朗普拒絕承認大選落敗,展開了當代美國史上最離譜的反民主操作,試圖以法律和政治手段,將百萬計合法選票作廢,聯邦最高法院上周的裁決,實際已一錘定音,駁回所謂選舉「舞弊」的無稽指控。選舉人投票正式確認拜登當選,標誌特朗普翻盤之路走到盡頭,然而這是否一如拜登陣營所言,見證了美國民主的韌性,仍得走着瞧。特朗普有關選舉舞弊的謊言,對美國民主傷害很深,選後未見大規模政治暴力,也不代表特朗普的民粹操作未有加深社會撕裂,「冷內戰」(cold civil war)已經形成,美國民主政治很難回到特朗普時代之前。
蘋果頭條
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11月3日舉行至今,已超過一個月,即使美國傳媒早已推定當選人,但其實未算正式結果。在周一,選舉人團將開會投票,投下總統及副總統的一票,才正式確認誰人勝出大選。本文將簡單介紹總統大選的選舉人團制度及運作。美國總統選舉有538張選舉人票,按各州參議員及眾議員的數目分配,而各州眾議員議席是按人口劃分,並再加上每州2個參議院議席。除了緬因州及內布拉斯加州外,大多數州都是採取勝者全取制(Winners Take All),在州分取得較多普選票的候選人,可全取該州所有選舉人票。在選舉人團制度下,即使候選人取得較多普選票,亦不代表勝出大選。例如在2016年大選,特朗普所得的普選票比民主黨對手希拉里少近300萬票,但最後憑較多選舉人票勝出。
東方正論
特區亂世,無奇不有。香港人多地少,房屋政策重中之重,卻弄得一塌糊塗,蝸居族上樓難,劏房僭建問題嚴重,不少人在天台非法加建,本報揭發葵涌工廈有人把4個貨櫃吊到天台疑作為居住用途,危及樓宇結構,隨時冧樓一鑊熟。屋宇署執法不力,工廈僭建「無王管」,涉事業主明目張膽,公然進行違法工程。葵涌街坊直擊4個貨櫃吊到工廈天台,貨櫃屋裝有污水喉,內部間隔設備齊全。其實工廈僭建是公開的秘密,由於很多都空置,所以私自改變用途屢見不鮮,分拆劏房如雨後春筍,甚至經營非法民宿及旅館,造成消防隱患,衞生惡劣問題,更由於人口密集,淪為防疫漏洞。
星島社論
本港昨新增八十二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其中七十七宗為本地個案。黃大仙東頭邨貴東樓新增兩宗確診,累計六個較高層單位共九人染疫,當中三個單位均為15室。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連同環保署及衞生署人員到場視察,指該幢15室的單位出現小型爆發,2315室的廁所抽氣將帶病毒的氣霧(即氣溶膠)抽出室外,樓上2415室開動廚房抽油煙機時有開窗,結果將樓下病毒抽入屋內。他指,開抽油煙機形成負氣壓再將病毒抽入屋是新發現,呼籲市民開抽油煙機要關窗。近天台二十九樓的15室中招就因「擾流效應」有關。
經濟社評
內地科網企業經過多年野蠻增長,幾乎寡頭壟斷各個生活消費範疇。北京今年參照世界經驗,加入國際行列,積極監管科網巨擘壟斷行徑,最新有阿里巴巴因收購銀泰商業受罰,但那只是芸芸切入點之一,中央政府最終料會放眼科企有否負上應有社會責任,以防一日千里的商業創新,反過來造成系統風險。中國市場監管總局昨天發公告,阿里、閱文及豐巢這3家企業早前的收購違反了《反壟斷法》,各罰50萬元人民幣,清楚表明網級行業不是法外之地。罰款金額雖小,但意義龐大,市場普遍認為是揭開監管科網企業的新序幕。
東涌最新發展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十大重建消失的舖》
今次走勻全港十區同你介紹「十大重建而消失的商舖」。不是按規模大小,而是十大特別有意義的項目。 因為重建,有幾多間舖消失了? 香港人均零售樓面又有幾多呢? 對未來有什麼啟示?
Answer in video:
全文:
...................
東涌,青衣,將軍澳,馬鞍山,西九,啟德除咗都係新發展嘅地區同埋有個共通點,無舖賣。 舖同樓唔同。 樓會越來越多,但舖(我講緊街舖, 尤其是市區嗰啲 )則只會越嚟越少。 可以買賣的更加少。 點解? Now I tell you why!
第10: 我後面原本係著名嘅灣仔喜帖街,即係利東街。 由於市建局2003啟動重建,利東街/麥加力歌街一帶佔地八萬九千平方呎, 2010年2月起利東街永遠封閉。 150間街舖從此消失, 變成咗我後面呢個囍滙商住混合項目嘅項目。 而家信置同埋合和揸住曬,咁仲有冇鋪賣,zero!
第9: 經皇后大道東走向金鐘方向幾步,近PP3嘅保華大廈、安頓街、蘭杜街一帶嘅舊樓, 佔地一萬二千八百平方呎,太古於2017年底就以20.55億強拍買入,其中一間400呎嘅舖之前仲升咗2393倍,先以1.41億被收購。可惜呢度30間街舖亦將會消失。可能變成另一個PP4, 一個發展商揸住曬,無舖賣!
第8: 最近好hit嘅topic, 梗係新世界喺北角英皇道嘅皇都戲院項目啦。 皇都戲院係1952年落成, 佔地三萬五千平方呎,當年為戲院、商場同埋住宅嘅大型綜合建築項目。 戲院係1997年結業, 而家部分改為桌球會。 新世界收下收下收下, 收到八九成業權啦,就係2018年10月正式向土地審裁處申請強拍。 之前我都逐一逐一報道過, 唔少舖都高於市值5至8成賣咗, 擺到明就係被收購。 強拍重建落實後,80間舖從此消失。 又係一個發展商揸住曬,唔賣!
第7: 又係太古, 不過今次拍埋恒基。 喺太古王國旁邊,鰂魚涌呢道嘅濱海街16至94號連同英皇道983至987A號, 連埋瑞士樓呢一列嘅十多幢舊樓, 成條街長300米,佔地四萬四千呎, 2018年11月啱啱申請強拍, 估值26.6億。 重建後,太古梗係唔會賣啲鋪啦,40間舖從此又唔見晒。
第6: 返番中環半山卑利街/嘉咸街一帶, 由中環中心行上嚟些小, 佔地約五萬六千呎,而家工程進行得如火如荼。 市建局把地盤分成ABC三個,先後分別同信置(A),長實(B),永泰同資本策略(C)合作發展, 2007年啟動,預期2022年全部落成, 到時呢道有冇舖賣? 唔知,但係可能都係零。近100間舖可能又從此消失。
第5: 今次梗係要過下海啦, 因為大部分重建都喺九龍區。 淨係睇市建局啟動過嘅75個重建項目, 57個都係九龍。 新界(除咗荃灣嗰兩個楊屋道及萬景峯嘅項目以外)基本上係無重建嘅。
先嚟旺角買返對波鞋先, 波鞋就越嚟越多 , 不過可以賣買嘅舖又少咗38間。 點解? 因為市建局2007年開始,就收咗波鞋街呢度一楂嘅舖, 佔地三萬六千平方呎,同新世界起成咗呢K28嘅商住項目, 同K11一樣,啲舖梗係唔賣啦, 大家又要行商場啦。
第4: 男士們,以前多唔多嚟尖沙咀金巴利道嘅香檳大廈呢? 我都係聽人講㗎咋, 呢度曾經係一樓一鳳,色情事業嘅聚集地。 佔地二萬六千呎,香檳大廈於1957年落成, 雖然只得八層高,曾經係半島酒店之後,當時九龍最高嘅建築物。 亦曾經係香港著名相機同攝影器材嘅集中地, 80年起開始沒落, 90年代多個單位被劏成為一樓一鳳, 曾經盛極一時叫做香港「性」地。
由於樓齡過咗50年,近年不斷傳出財團收購嘅消息。 好似2018年1月時, 恆基就向霍英東家族買咗地下同LG層合共十個舖位,作價1.15億。 之後上個月(2018年10月)恒基再用多1.25億買入多十間舖,我之前都有報導過(第998-999成交)。 雖然依家應該仲未收齊八成業權門檻申請強拍, 相信收下收下距離收齊唔遠。 重建之後, 啲舖肯定好似對恒基自己對面美麗華廣場咁唔會再賣散,到時尖沙咀又無咗90間可以買賣嘅舖啦。
第3: 嫌香檳同波鞋個項目細? 整個大啲畀你睇睇。 我而家企咗喺土瓜灣, 庇利街/榮光街/啟明街/鴻福街/銀漢街一帶, 可能你呢世仔都未來過, 但再唔嚟, 呢度嘅大約二百間舖就好快冇晒啦。 呢度每間舖市建局收緊大約千二至千八萬。
土瓜灣真係好多重建,淨係呢幾條街,市區重建局就落實咗七個重建項目, 睇住我地圖框住呢七個, 合共佔地二十三萬九千平方呎。 預計呢七個項目喺未來十年相繼落成,到時有冇舖賣? 我唔知。我只知道肯定唔少變成商場, 大發展商自己揸住曬。 即使有商場內嘅細舖劏出來,大家記住千祈唔好貪平買。 地舖頂多輸一兩成,劏舖分分輸剩你一兩成。
第2: 未來嘅消費,我相信唔止係南向北移,而且係東向西走。 因為港珠澳大橋,高鐵通車同埋西隧減價都係西邊,東邊反而只係本土消費多啲。 講重建消失嘅舖,梗係要講下九龍西啦。
呢度係大角咀,好吖。 重建一流呀, 如果唔係市建局都唔會喺度落實咗十個重建項目。 未計已經落成嘅洋松街新鴻基形品▪星寓,必發街華人置業嘅 i-Home, 櫻桃街南豐嘅海桃灣, 埃華街信置嘅 Park Ivy, 其他仲起緊嘅六個地盤就係呢度,六個地盤合共佔地六萬四千平方呎,重建後又有約70間地舖將會唔見啦。
呢楂舖唔夠多? 最勁嘅應該係恒基係大角咀道以西,近奧海城嗰邊嘅利得街、福澤街、 嘉善街、角祥街一帶嘅利奧坊重建項目,分為五期發展,合共約佔地超過11萬平方呎。
未起前有大約80間地舖係利奧坊呢道,起好後? 又變成好似係我後面呢個商場咁啦,一個發展商揸住曬,無舖賣。 連同之前市建局起緊嗰六個地盤嘅七十間舖, 大角咀又將會對一百五十間舖講拜拜啦。
第1: 梗係要講我由細浦到大嘅觀塘裕民坊啦。 呢個係市建局同埋香港有史以來最大型嘅市區重建項目。 主地盤及月華街地盤合共佔地57萬平方呎, 係我上面講嗰九個地盤嘅總和, 牽涉超過1600個業權,三千個居民,同520間舖。
呢個項目早於1998年已經由前土地發展公司公佈 , 2007年市建局起正式啟動, 分五期落成, 當中會有住宅,office, shopping mall, 酒店, 政府辦公室,社區中心,公園, 交通交匯處等綜合設施 。預期2026年完工。 前後預期要搞近30年。頭三期係由信置同埋華人置業發展緊。 咁大個項目,起好之後肯定好似APM咁,又係冇舖賣。 嗰五百幾間舖從此又消失。
根據政府統計處及差餉物業估價署數字,香港依家大約有280萬個住宅單位。 零售方面,總面積有1.2億平方呎, 除以740萬個香港人,即每個香港人有16呎嘅零售空間。每年新落成就大約有120萬平方呎嘅新零售樓面。 但記住喎,呢啲絕大部分都係商場、樓上舖及銀座式商廈。 喺條街嘅地舖係無新供應之餘,仲不斷地減少緊。 我重複,係無新供應之餘,不斷地減少。
粗略估計香港大約有十萬間街舖, 由於收購重建,可以買賣嘅街舖不斷地減少緊,淨係上面嗰十大個案就已經冇咗千四間舖。 市建局只佔市區重建少數,我估計佢哋咁多年嚟就收咗大約二千間舖。私人發展商仲多,大約萬幾間啦。
買鋪無非等收租,等加租,等升值,博重建。經濟理論101教我, 如果一樣商品只會減少,沒有新供應,而永遠有基本需求的話,唔怕買,長遠必升。 除非啲人開始識飛天,我就怕。因此我咁多年嚟都鐘情於街舖, 去證監會攞正牌成立埋香港首間商舖基金,2009年至今買賣接近一百間單舖, 算有些少成績。你.... 又會唔會想買呢?
第10: 灣仔喜帖街(利東街) - 150舖
第9: 皇后大道東保華大廈、安頓街、蘭杜街 - 30舖
第8: 北角英皇道皇都戲院項目 - 80舖
第7: 鰂魚涌濱海街/英皇道瑞士樓 - 40舖
第6: 中環卑利街/嘉咸街 - 100舖
第5: 旺角波鞋街 - 38舖
第4: 尖沙咀金巴利道嘅香檳大廈 - 90舖
第3: 土瓜灣庇利/榮光/啟明/鴻福/銀漢街 - 200舖
第2: 大角咀市建局及恒基利奧坊 - 150舖
第1: 觀塘裕民坊及月華街 - 520舖
合共消失1398舖
東涌最新發展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我早前曾在立法會會議上要求政府考慮在大圍興建綜合市政大樓,可惜政府表示沒有計劃。另外,我亦十分關注領展壟斷,罔顧民生的情況,有見及此,我在不久前提出「力促市場健康競爭,制衡領展獨大局面」議案,促請政府正視各區社區設施和服務不足等問題。
地區規劃問題積存已久,但一直未得到應有的重視,我支持「更新《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及增加社區設施以優化生活環境」議案,希望政府聆聽市民的需求,善用公共資源,並研究是否可以從批地和地契方面著手,加強對領展的約束和規限。
以下為我的發言全文:
我在今年11月16日的立法會上,曾就「地區設施的規劃和管理」提出一項口頭質詢,並問及政府有否計劃在人口密度越來越高的大圍,尋找合適地方興建綜合市政大樓,為大圍居民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包括街市、圖書館、託兒所、護老院及停車場等。當時,發展局局長在答覆中清楚表明:「政府現時未有計劃在大圍興建新的綜合服務大樓。」不少大圍居民和區議員聽到局長的答覆都感到非常失望和不滿,並質疑政府的地區規劃「離地」,未能滿足市民和社區的實際需要,所以我支持這項議案,促請政府全面檢視和更新現時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和相關的城市規劃指引。
除了提出有關的口頭質詢,我在今年11月23日亦提出「力促市場健康競爭,制衡領展獨大局面」議案,希望政府正視各區的社區設施和服務不足、商品和零售商舖選擇不多,影響居民日常生活的問題,並建議政府推出一些短期措施,包括設立臨時墟市,以及推出以地區為本的先導計劃,在有需要地區興建公營街市,並邀請社 企參與營運,長遠政府應研究在各區興建新型綜合市政大樓,以及改善和提升現有市政大廈的設施,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切合居民需要的社區設施。議案最終是獲得立法會通過。
主席,當日近40位就有關議案發言的議員中,不少都提到,政府應該修訂現行的規劃標準,希望政府可以考慮在一些新發展區,以及人口密度較高,且區內現有設施殘舊不足的地區,興建公營街市。我留意到,食物及衛生局高永文局長在總結發言時提到,政府在較早時候已經將過往按照人口、住戶數目等規定標準,修改為現時較具彈性,可以考慮一籃子因素的標準。在新規劃標準下,對於一些已有領展街市或其他私營街市,而數目上符合政府的規劃標準,政府都可以因其他不穩定因素而考慮是否需要在那些地區興建新街市。但在實際情況下,修訂有關規劃標準是否對市民有利呢?
事實上,根據規劃署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有關公眾街市的條文,原本規定每1萬人口便須提供40至50個公眾街市檔位,但當局在2009年作出修訂,刪除了人口與街市檔位比例的標準,之後政府是否真的可以更彈性地考量一籃子因素,在有需要的地區興建公眾街市?相信大家都心中有數。不少市民實際上只見到,東涌、天水圍、大圍等多個地區都出現社區設施、街市檔位不足等問題,對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此外,取消街市檔位的人口規劃標準,卻造成漏洞,就是領展可以無需根據原有規定,按人口提供相應比例的街市檔位,同時亦可將原來規劃為街市的用地,在無需申請兼免補地價的情況下,改為興建商場,為領展帶來更多的商場收益,至於市民卻成為最終受害者。據報道,今年二月底關閉的天水圍天耀街市,正是規劃標準在2009年作出修訂後,領展將旗下街市改建商的一個例子。我們實在不希望再見到類似情況再發生,對居民造成影響,希望政府正視有關問題,並研究是否可以從批地和地契方面著手,加強對領展的約束和規限。
主席,我明白,興建公眾街市要佔用政府土地,並涉及公帑開支,但同時政府亦應顧及市民的實際生活需要,以及經濟負擔能力,我相信如果地區規劃得宜,不但可以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公共資源亦得以善用,對市民和政府都會是雙贏的。
主席,本人謹此陳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