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南機場公寓】 #見證都市人口變遷 #1964年 #南機場 #馬場町
南機場位於台北市中正、萬華區,日治時期曾為日軍的練兵場,因此稱之「馬場町」,後提供軍用飛行起降,相對於「臺北飛行場(今松山機場)」,又被稱為「南機場」。
國民政府遷臺後,南機場由軍方接管,同時在附近興建了大量眷村安置帶來的政治移民,然而南機場鄰近新店溪匯入淡水河的曲流處,由河川沖積而成,地勢較為低漥,因此每逢颱風豪雨便氾濫淹水,加之違建叢生、衛生環境糟糕,所以各種社會性問題日益嚴重。
1963年臺北市為解決嚴重的違章建築問題,擬訂了三年清除計劃,並搭配國民住宅興建計劃,以「先建後拆」的方式,於南機場興建大規模的連棟式住宅,由居民自籌兩成資金,政府提供八成貸款,分十五年按月償還。
南機場公寓引進歐美的新式建築工法,初建成時為臺灣最先進的現代住宅,特殊的旋轉樓梯、天井、走廊設計,具通風、採光佳、進出逃生容易等多項優點,同時設有汙水處理廠、集中式垃圾箱、沖水馬桶,兼顧方便與衛生,一度成為政府示與外賓、華僑的模範社區。
然而由於屋內空間狹小、不敷使用,隨著具經濟能力的居民不斷遷出,取而代之入住的是生活較為困難的勞動階層,南機場公寓也因屋齡老舊、違建加蓋雜亂等逐漸沒落,如今居民以老人、中低收入戶和新住民居多。
南機場公寓反映了臺北都市化集合住宅的進程,同時也記錄了城鄉遷移的軌跡,下次前往南機場夜市大啖美食之時,不妨多留意週遭的生活細節,感受這城市呼吸的起落。
#電影人的最愛
#都市繁華邊緣的一隅
#看看它的美麗與哀愁
#報時光UDNtime
日期:1964/11/28
圖說:台北市南機場市民公寓一景。
攝影:陳明輝
歷史新聞
【1964-11-29/聯合報/02版/第二版】
台北市南機場公寓‧今日落成同時啟用
【本報訊】台北市示範性的南機場公寓,於二十九日上午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首長參加的隆重落成典禮舉行後,即行啟用。
這十一棟五層大樓,可供過去住在違建陋房的市民一二六四戶居住,這是配合整建台北市區違建「先建後拆」政策所興建的第一批國民住宅。
行政院長嚴家淦將為這十一棟宏偉的公寓剪綵,台灣警備總司令陳大慶上將啟鑰,省府祕書長郭澄代表黃主席主持盛典,黃主席此刻在美國訪問。
這一大批國民住宅,是台北市拆除川端馬場町堤外的違建,而由政府代違建戶興建的。
十一棟五層樓公寓的費用,包括建築工程和公共工程費,共九千八百六十餘萬,由警備總部副總司令兼省府委員李立柏負責策劃,台北市政府負責建築工程的執行。
這一二六四戶的住宅,有甲、乙、丙三種,甲種三○四戶,每戶十四坪,乙種三二八戶;每戶十二坪,丙種六三二戶,每戶八‧六坪。
全部的住宅分配給過去七個地方的違建戶:(1)川端馬場町堤外,(2)南機場,(3)忠孝路,(4)圓山下水道案,(5)大同堤外,(6)介壽路,(7)南海路。
將來全部分配以後,如果仍有剩餘,將分配給其他地區拆除的違建戶。台北市政府並訂有分配的詳細辦法。
全部的住宅區佔地共一○一五四坪。
建築這批公寓的經費來源,居民自籌百分之廿,另百分之八十由省府資金撥貸,月息五厘,分十五年按月償還。
這一批住宅於五十二年十一月十六日開工,二三八個工作天完成。這次新建這些平民住宅,設計上有四個優點:
(1)樓梯設於戶外。
(2)屋頂除一層空心磚外,並加設防熱板。
(3)電力電信外線敷設地下,這是台灣的住宅區內第一次採用這種設計。
(4)設污水處理場代化糞池,曬衣架固定房後,垃圾箱設於戶外梯間,通風好,並可沖洗。(後略)
松信社會住宅新建工程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信義區六張犁A區、B區公共住宅開工動土典禮
「信義區六張犁A區、B區公共住宅」為本府住宅政策推動之標竿計畫,本案基地位置座落於信義區三興段二小段六張犁營區A基地及B基地,距離六張犁捷運站約10分鐘路程,基地面積A區5,589平方公尺,B區9,315平方公尺,全案統包工程契約金額約31億元,預計規劃興建3棟,A棟為地下3層、地上21層,提供266戶公宅單元;B1棟地下3層、地上19層,提供166戶公宅單元;B2棟則為地下4層、地上22層之銀髮智慧宅,提供277戶公宅單元,三棟總計共可提供公共住宅共709戶,在今天正式動工,預計於110年12月竣工。
今(18)日上午與柯市長出席開工動土祈福典禮,包含本市許淑華議員、徐世勳議員、王鴻薇議員、陳孋輝議員、戴錫欽議員、信義區景聯里洪福周里長、景勤里賴惠貞里長、黎順里吳明耀里長、本府都市發展局林洲民局長、社會局黃清高代理局長、信義區公所游竹萍區長、專案管理監造團隊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吳昌成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統包團隊新亞建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鄒宏碁董事長、大林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張國松建築師以及ICT標宜眾資訊股份有限公司代表也都聯袂出席。
柯市長致詞時表示台北市政府計畫於4年新建1.2萬戶公共住宅,積極以多元方式增加公共住宅存量,使居民在安全、健康及舒適便利等方面能接收到更即時與全面性的照護。本府積極推動「公共住宅」,希望能夠實現四大目標:一是「落實居住正義」,協助市民以合理的價格於品質優良的住宅中居住;二是「提升城市美學」,透過良好的規劃設計手法提升公共住宅外觀視覺美感;三是「作為智慧住宅實驗場域」,透過一萬兩千戶公共住宅的智慧化,包括智慧三表(水表、電表、瓦斯表)以及取得智慧建築標章等,推動智慧產業的發展,而本案也另外單獨設置了一棟銀髮智慧宅,希望能結合智慧科技與醫療照護的機制,提供完整的銀髮智慧照顧機能;四是「建構新的居住型態」,包括低樓層設置社福空間以及屋頂設置屋頂農園等,豐富住宅生活機能。本案於105年徵得專案管理廠商,協助市府進行初步設計,經3次地方公聽會後獲得地方支持,得以順利於今年5月上旬統包工程發包完成,並在市府團隊與專案管理共同努力之下,提出良好的初步設計做為設計深化基礎,統包團隊得以加快速度在決標後4個月後動工,展現行政效率,相信六張犁公共住宅統包工程將為市民與國人帶來耳目一新,與環境充分融合的公共住宅典範。
如同柯市長今天致詞時提到,我在此也詳細說明,「信義區六張犁A區、B區公共住宅」很重要的一個特別之處在於B2棟全棟277戶將作為具有創新實驗公宅型態的「銀髮智慧公宅」。這項計畫我所領導的專案規畫已籌劃了三年多,未來將智慧建築系統結合醫療照護,配合本基地鄰近之醫療資源,以及因本案基地整體開發而具備良好之公園、綠軸及公共設施,如景勤一號公園(415號公園)、景勤二號公園(414公園)、鄰近共有之生活服務動線等良好公共空間與鄰近捷運站的便利性,未來將採以ROT公開招商的方式引進科技醫療團隊及相關物業管理機構的組合,提供遠端照顧健康宅機能以及先進的銀髮住居照護模式。
「銀髮智慧公宅」的計畫發起,主要鑒於台灣逐漸漫入高齡化社會,65歲以上的人口即將超過20%,如何提供一個高齡化友善以及照護的城市空間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市政課題。對此,本府以本案公宅作為實驗場域,透過以房養老的概念,協助60歲以上的銀髮者入住本案智慧公宅,而其原所擁有的房子則可交由市府代管出租,其租金即可支付銀髮智慧公宅之入住費用。如此可使得市政府的公宅績效,達到只要政府興建一戶公宅卻可提供二戶的居住加乘效果,同時高齡者也可以受到較好的智慧醫療照顧,可謂一舉數得。另外,透過ROT引進科技醫療團隊的進駐,得標者其開發與經營權利金則需繳給市政府,市府則約可回收一定規模的工程興建款經費,而這筆經費也可作為下一波公宅興建的款項,如此即可循環的持續推動我們的城市建設。我相信,透過「銀髮智慧宅」新形態的公宅模式的實驗成功,未來對於台灣邁入高齡化的社會,必能提供良好的社會照護體系的參考價值,並促進相關智慧科技以及醫療照護產業的發展,讓我們一同拭目以待。
本案特別感謝臺北市議會於公共住宅興建預算上支持本府相關政策之推動,也感謝里長與里民的支持協助,市府辦理公共住宅工程,持續追求「高品質、高水準」之目標,提供優質的出租住宅環境,展現全新代公共住宅形象。
松信社會住宅新建工程 在 林欽榮Charles Li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監察委員訪視松山區健康公宅 期中央地方共同合作推動公共住宅政策 實踐居住正義
今(8)上午陪同監察院監察委員訪視本市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監察院為辦理「我國『社會住宅』政策之推動成效及檢討」的調查研究專案,調查範圍除本府外也包含了新北市政府、臺中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及國家住宅及都市更新籌備處等單位,其並選擇了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為本專案訪視的第1站。監察院陳小紅監察委員兼召集人、王幼玲監察委員、王美玉監察委員、尹祚芊監察委員、田秋堇監察委員、林盛豐監察委員、章仁香監察委員、楊芳玲監察委員及諸位調查官與專員一同親臨指導,我則率市府同仁以及營建署陳繼鳴副署長、林美桂簡任視察、張渝欣科長、本府都發局林洲民局長、都發局住宅企劃科吳名秋科長、都發局住宅工程科魏國忠科長、都發局住宅服務科邱婉清科長以及社會局老人福利科葉俊郎科長與婦幼科鍾雅惠科長也都出席陪同訪視。
健康公宅是臺北市首座完工引進托老托嬰社福設施之公共住宅,也是全部採智慧化設施之公宅社區,距離捷運站步行僅五分鐘交通便利,極具指標性意義,也展現臺北市政府過去三年來在公共住宅計畫的初步成果。規劃興建過程中也承蒙中央共同合作支持,打造成為新世代優質公共住宅社區之優良典範,翻轉大家過去對於公共住宅的印象,今年(107)1月時蔡英文總統以及柯文哲市長也一同親臨健康公宅訪視,也代表了對本案的重視與期待。
近年來臺北市面對房價飆漲、租賃住宅市場不健全及青少年、弱勢家庭等居住課題,市府以積極創新的態度面對臺北市住宅問題,政策上不只是實踐居住正義,還包含落實城市美學、成為智慧城市產業實驗場域及創造新的居住營運模式四大目標外,我們更努力經營好社區關係,讓民眾對公宅是有期待的、歡迎的。臺北市公共住宅計畫自2014-2019年共興辦49處公共住宅,約17,000戶,其中至2018年底,本府新建公共住宅共32處基地,已完工及發包完成並施工中之台北市公宅總數量,合計將達12,674戶,總營建費達672億元,本府繼「大同區大龍峒公共住宅」、「文山區興隆公共住宅1區」、「松山區健康公共住宅」後,今年下半年度也將推出「文山區興隆D2區公共住宅」,持續滾動推進公共住宅政策。
本府公宅政策中重要的還有臺北市推動公宅全面智慧化,以營建費外加3%-5%規劃建置智慧化設施,智慧科技發包經費達約20億元。全面建置包括節能(智慧電網)、社區安全、智慧化停車管理、智慧管理雲、及相關智慧服務等。我們的願景期待透過由公共住宅為基礎推動智慧城市機制,從「智慧社區」擴展到「智慧城市」並提升為「智慧國家」。也感謝中央政府給予許多支持,包含包租代管計畫以及用地補助及智慧電網全額補助,臺北市將與中央一起持續攜手合作推動公宅政策。
健康公宅除了提供507戶公共住宅的需求,同時於低層部設置社會福利設施,包含「老人服務中心」及「老人日間照顧中心」,提供長者更多元之社區照顧、關懷訪視服務;另設立「公辦民營托嬰中心」嬰幼兒之托育服務。此外,本案積極落實田園城市政策,於5樓及屋頂層等開放空間設置社區農園及休憩空間,促進社區居民農作耕種、融居及交流的機會。並取得黃金級及鑽石級綠建築標章與銀級智慧建築,特別的是與中央合作選定健康供宅首創設置AMI能源可視化系統,全棟採智慧電表承租戶可利用居家顯示器查詢即時用電情況,並可透過手機APP查詢電費試算及節電建議等資訊。
健康公宅也是全市第一個適用分級租金補貼的公宅,給予年所得40%以下家庭分級租金補貼,降低負擔。並首創「青年創新回饋提案計畫」保留7%戶數(35戶)予有創意願回饋的青年申租,但須提出具社會性、公共服務性的提案與執行能力,讓青年能串起融合公宅與周圍社區,成為好鄰居,帶來更多創意與活力。
健康公共住宅於103年12月17日動工,歷時3年於106年12月24日完工後,於今(107)年1月起進行招租作業,已於6月正式入住,招租時申請量多達8,500餘件,中籤率僅5.5%,在在顯示臺北市民對公共住宅的期待,今日我與都發局林局長也陪同監察委員們實地參觀了建康公宅的三種房型、智慧電錶設備、老人服務照護中心、社區農園、嬰幼兒托育空間以及社區活動中心,委員們也都表示肯定。
今日訪視完後,監察委員也針對公宅的維管機制、社區農園的經營、租金計算以及政府提供型住宅的分類等議題與本府進行交流,都發局的林局長表示台北市的公宅政策目前也正持續地累積發展經驗以及能量,許多曾遭遇過的問題以及其對應的解決方式,都將詳實的記錄下來,並落實為可執行的SOP,相信整體的公宅發展以及經營策略將會逐步完備,而監察委員們今日的肯定以及意見的給予,也都將鼓舞本府同仁以及相關團隊們持續進步並且精益求精。
未來臺北市政府將持續與中央共同攜手合作,打造更多優質的公共好宅作為社宅示範效果,並提供更多的托老托嬰等社福設施,照顧更多的青年及長者可在台北市安居樂業,也呼應配合中央扶植青年及社福長照等政策推動,建構成為更美好宜居的城市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