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9萬的網紅Ayas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Ayasa CHRONICLE配信Vol.13】 2021年5月2日(日) 19時に配信しました。 月に1度レギュラーでお届けするYouTube「Ayasa channel」でのトーク&生演奏。 2020年の緊急事態宣言をきっかけにスタートしたCHRONICLE配信も今回で最終回! いつもご視聴...
松沼博久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松沼博久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荷蘭在線 Netherlands On Line》7/18
* 【不辦展覽的博物館——鹿特丹藝術品倉庫將於年底開放】
今年11月6日,位於鹿特丹博物館公園的Boijmans Van Beuningen倉庫將正式開放,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向公眾開放的藝術品倉庫。
倉庫中將收藏約 151,000 件藝術品。除了為 Boijmans Van Beuningen 博物館的藏品提供存儲空間外,該倉庫還將提供隔間供私人和企業收藏。私人收藏家將有機會由專業博物館管理其收藏的藝術品。收藏家可以保持匿名,並且可以通過私人入口進入這些空間。
這棟獨特的41米高的鏡面大樓由荷蘭建築公司 MVRDV 設計,其建築面積將達到 15,000 平方米,其中 20% 至 40% 將向公眾開放。從一樓的接待處,一條曲折的路線直接穿過建築物,到達帶有展覽空間、餐廳和雕塑花園的綠色公共屋頂。從四周設有擋風玻璃的屋頂上,公眾可以將鹿特丹的全景盡收眼底。館內,公眾除了能選擇自行遊覽或是導遊陪同在倉庫中參觀外,還能見到倉庫的處理區域和藝術品修復過程,使人們對博物館的幕後工作更為瞭解。
* 【漲漲漲!荷蘭買房潮】今年上半年,荷蘭的房屋交易量達到了近10萬套。荷蘭銀行(ABN Amro)預計今年房價將繼續上漲12.5%,是自1995年以來的最高漲幅。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VM表示目前一套房子的成交時間平均為24天,是荷蘭有史以來的最快交易時間。
* 【荷蘭人又做出了世界上最貴的漢堡】
你是漢堡愛好者嗎?近日,荷蘭廚師Robbert-Jan de Veen製作出了世界上「最貴」的漢堡——The Golden Boy(「金童」),打破了目前由美國人保持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不是荷蘭人第一次在漢堡上大下功夫。三年前,荷蘭廚師Diego Buik製作的漢堡賣出了近2000歐元的高價,該漢堡用材奢華,僅食材成本就要近一千歐。
這次Robbert製作的「金童」漢堡賣出了近5000歐元的價格,價格的關鍵在於製作漢堡的食材,它們不僅是昂貴且獨特的,更是在口味上相互融合。
漢堡本身由日本和牛製成,並用白鯨魚子醬、帝王蟹、西班牙帕萊塔伊比利亞牛、白松露、英式切達乾酪和由獨家咖啡和蘇格蘭威士忌製成的燒烤醬製成。最後,在漢堡上鋪上金箔,並用浸漬威士忌的煙薰一下。
「最貴」漢堡的故事不止於此,「金童」最終被一家荷蘭知名的醬汁企業買下,而廚師Robbert將所得收入捐給了荷蘭的食品銀行——為有經濟困難的家庭與個人提供免費食品的慈善組織。
* 【佈雷達杉木國家公園——讓夏日的森林治癒你】
位於荷蘭北布拉班特省的佈雷達Mastbos杉木國家公園是荷蘭最古老的森林之一,有著500多年的歷史。
這片森林的歷史要追溯到1515年,拿騷的亨利三世伯爵用蘇格蘭松樹的種子種植了這片森林,主要生產木材用於佈雷達城堡的翻新、西班牙艦隊的建設、以及為船隻提供桅桿。後來拿騷人也將其作為狩獵場。
漫步在樹木繁茂的Mastbos森林中,能看到松鼠、松貂或狍;在沼澤地附近,還能見到白鷺或琵鷺。
讓我們跟隨無人機的鏡頭一起來看看這片歷史悠久的森林。
https://m.youtube.com/watch?v=dNFaXNJjhQY
* 【荷蘭花90萬歐元號召年輕人吃貽貝】
荷蘭貽貝部門獲得了一筆90萬歐元的撥款,將用於向荷蘭和比利時的年輕人推廣食用貝類。
在貽貝當季的時候,荷蘭人要吃掉大約1000萬公斤的本土貽貝。不過大約65%的荷蘭貽貝出口到了比利時,同時法國也是一個重要的出口市場。
然而,食用貽貝的主力人群是50歲以上的人。儘管目前還不清楚為什麼25歲至35歲的年輕人不吃貽貝,但該行業希望通過一些有影響力的人物和廣告(例如指出貽貝健康、可持續生長、環保和美味)讓他們也加入消費貽貝的大軍中來。
去年的一項類似舉措讓年輕人食用貽貝的數量增加了18%。Mosselbureau推廣機構的蒂莉·辛尼克拉斯說,這個季節很適合吃貽貝,因為寒冷的春天過後,緊接著是陽光和雨水,為貽貝的生長提供了一個營養豐富的生長環境。
* 【荷蘭著名調查記者街頭遭暗殺受重傷,仍在醫院為生命而戰】
荷蘭時間週二晚19:30,在阿姆斯特丹市中心的街頭,皮特·R·德·弗利(Peter R. de Vries)剛結束電視節目的錄制。四五聲槍響後,這位著名的荷蘭犯罪調查記者倒在了血泊中。
晚上十一點,阿姆斯特丹市長Femke Halsema召開了緊急新聞發佈會,稱皮特正在醫院「為自己的生命而戰」,並未透露過多傷病信息。目前,阿姆斯特丹警方已逮捕了兩名此次暗殺行動的嫌疑人,將於本週五傳訊。
這次襲擊事件收到了社會各界的關注,被視為對新聞與法治的攻擊。此前,皮特正協助荷蘭黑社會驚天販毒謀殺案的關鍵證人Nabil B.作為機密顧問,此次襲擊事件被猜測為此案相關人員的報復行動,警方仍在對此進行調查。
勇敢追求正義的人為了打擊黑暗勢力已經付出了太多,不該就此停下人生旅途。讓我們一起為Peter R. de Vries祈福!
* 【低窪之國的抗洪寶典——震驚世界的三角洲工程】
荷蘭作為治水專家,在防洪建設上為世界各國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經驗。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世界十大建築奇觀之一的三角洲工程——在荷蘭三大入海口附近建立防線大壩,把海水攔在外面。
其中最大的一道屏障就是就是在荷蘭西南沿海的東斯海爾德堤壩(Oosterscheldekering),這個巨型防洪屏障在35年前正式完工啓動,長達9公里,擁有無數巨大的滑動閘門,可在水位高漲或者發生洪災時將閘口提起,確保堤壩滴水不漏。
讓我們跟隨無人機的鏡頭,伴隨海浪聲聲,來欣賞這片奇觀。
https://m.youtube.com/watch?v=jzLMHZ6BCho
松沼博久 在 Ayas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yasa CHRONICLE配信Vol.13】
2021年5月2日(日) 19時に配信しました。
月に1度レギュラーでお届けするYouTube「Ayasa channel」でのトーク&生演奏。
2020年の緊急事態宣言をきっかけにスタートしたCHRONICLE配信も今回で最終回!
いつもご視聴くださった皆様へ、この1年間の感謝を込めたラスト配信、いつにも増して楽しい時間をお届けしたいと思っておりますので、ぜひお付き合いください!最後の配信でも視聴者の方と直接Ayasaがトークする生電話企画を実施します。奮ってご応募ください!
出演:Ayasa
⏰TIMESTAMP
0:00:09 オープニング
0:10:45 🎻Rosenkreutz
0:17:10 TALK
0:52:20 🎻KING
0:54:55 🎻渡月橋
1:00:10 TALK
1:42:50 🎻Re:Birth
1:44:00 エンディング
●Ayasa CHRONICLE配信 Vol.13サポチケにご協力くださった皆様(敬称略・順不同)
松井隆次・鳥飼翔太・笹崎住夫・佐藤宏之・山本直樹(神)・小林豊・大谷正登・秋場巴・川添千文・杉山泰紀・垣内智和・小山尚美・中村多都夫・遠藤紀章・廣瀬雅州・高橋幸雄・藤本將・山口誠・富樫知弘・松尾昌弥・藤川拓也・西川和正・田口雄三・大里広明・刀根伸行・杉本光公・国貞浩・原睦也・高橋広守・鈴木隆志・俵英明・西尾高志・野田良平・吉村達志・早川将義・太田智康・鵜殿祐也・石村尚人・内田智洋・堀僚太郎・三瓶徹・國分紀嗣・中島弘貴・東覚・山本直樹(静)・蓬田浩二・藤本照久・久保山有造・大槻吉孝・横江秀晃・西村達也・野々瀬浩幸・森和也・外川旭・太田克哉・石井信行・井上幸治・佐近和之・貫井信之・小田島薫・岡本健二・佐藤和喜・廣本真威・工藤健次・小山博嗣・平沼一弘・石坂健司・相江智也・水村裕樹・小林弘明・吉川一重・毛利章彦・安部謙悟・吉田龍太・須田真美・小嶋範彦・服部俊明・片岡寿人・内田忠良・根田直哉・臼倉信一・吉田亨・中島基寿・河野達也・中村征司・森下雅弘・中野雄太・三留修平・高畑裕一・清平栄一・村山賢治・秋場信二・齋藤雅・十川和也・本田正史・陳俊菁・浅井一人・蝦名義和・宮崎秀和・渡邊恭一・秋豆智・高田晃由・安方遼太郎・山口由美子・山口聡・高桑雅永・川端敏広・近藤丈淑・池上正芳・鈴木真澄・阿部孝人・糸谷直人・臼倉茂樹・工藤真聖・渡會一史・江浦るみな・石原宰・大石貴弘・野末純也・大平弘明・嵯峨輝久・三澤健治・森田裕政・中林真由美・北村波子・土居毅士・大森郷平・小谷光司・吉野栄治・赤井健嗣・上仮屋正樹・太田啓輔・内田信也・福留裕一・藤本靖・三浦富夫・廣田耕一・松永真吾・稲室正章・吉岡愛里子・王裕治・西村直樹・藤原重喜・八代朋大・今井康・岡村充浩・芋川和慶・井川丈織・中澤和茂・谷岡政宏・近藤大輝 &匿名希望の皆々様
松沼博久 在 Ayas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Ayasa CHRONICLE 配信 Vol.11】
日時:2021年2月28日(日)17時に配信しました。
月に1度レギュラーでお届けする YouTube「Ayasa channel」でのトーク&生演奏配信。 Vol.11 は、先日配信リリースを発表した、「ANISONG COVER NIGHT Vol.4」深掘りスペシャルでお送りします。
(ニコ生での同時配信あり) https://live2.nicovideo.jp/watch/lv330675017
出演:Ayasa
⏰TIMESTAMP
0:00:16 オープニング
0:07:10 🎻REVIVER
0:12:05 TALK
0:29:07 🎻SWAN SONG
0:34:16 TALK
1:17:08 🎻God Knows
1:20:53 🎻BEST GAMES!
1:24:50 エンディング
●Ayasa CHRONICLE配信 Vol.11サポチケにご協力くださった皆様(敬称略・順不同)
松井隆次・岡村充浩・垣内智和・佐藤宏之・鳥飼翔太・川添千文・藤本將・小山尚美・西川和正・国貞浩・刀根伸行・小林豊・大谷正登・大里広明・畑中和浩・高橋幸雄・西村達也・外川旭・遠藤紀章・三瓶徹・内田智洋・大槻吉孝・田口雄三・杉山泰紀・毛利章彦・廣瀬雅州・工藤真聖・相江智也・吉村達志・東覚・原睦也・近藤丈淑・佐藤和喜・高田晃由・渡邊恭一・赤井健嗣・清平栄一・小山博嗣・富樫知弘・浅井一人・中島基寿・石村尚人・池上正芳・松尾昌弥・石坂健司・太田克哉・阿部孝人・八代朋大・俵英明・須田真美・吉川一重・平沼一弘・三留修平・服部俊明・森下雅弘・野田良平・水村裕樹・石井信行・本田正史・中村多都夫・中野雄太・鈴木麻理・井上幸治・小田島薫・陳俊菁・佐近和之・糸谷直人・久保山有造・山本直樹・稲室正章・松井良弘・大石貴弘・木下雄斗・藤川拓也・高橋広守・小嶋範彦・藤原重喜・宮崎秀和・船川靖司・早川将義・貫井信之・臼倉信一・蓬田浩二・加藤達也・三浦富夫・石原宰・内田忠良・山口由美子・吉野栄治・谷岡政宏・永田彩羽・芋川和慶・杉本光公・高桑雅永・松澤一裕・野末純也・中村征司・河野達也・川端敏広・秋豆智・三澤健治・中島弘貴・渡會一史・大平弘明・山口聡・細谷典弘・江浦るみな・山蔦美貴・上仮屋正樹・臼倉茂樹・西村直樹・中林真由美・楠瀬秀樹・芹澤健太・森田裕政・近藤大輝・村山賢治・廣田耕一・廣本真威・岩田智稀・平林明日美・上羽徹・藤村正之・太田啓輔・根田直哉・宮原優・今井康・安方遼太郎・秋場信二・藤本靖・土居毅士・笹崎住夫・北村波子・内澤知典・蝦名義和・中澤和茂・松永真吾 &匿名希望の皆々様
松沼博久 在 Ayas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CatchtheMomont #赤い雨 #ぶらどらぶ
【Ayasa CHRONICLE 配信 Vol.10】
日時:2021年1月9日(土)15時に配信しました。
月に1度レギュラーでお届けする YouTube「Ayasa channel」でのトーク&生演奏 新年一発目の Vol.10 は、Ayasa が ED 主題歌を担当するアニメ「ぶらどらぶ」の配信決定を記 念して、豪華ゲストと共にお送りしました。
※ニコ生での同時配信あり
ハレスタチャンネル https://live2.nicovideo.jp/watch/lv329914719
出演:Ayasa / ゲスト:asami( LOVEBITES)、中西 穣(いちごアニメーション代表取締役)
⏰TIMESTAMP
0:00:16 オープニング
0:06:48 🎻Re:Birth
0:09:56 🎻Catch the Momont
0:15:28 TALK
1:06:54 🎻赤い雨(VE)
1:08:25 TALK
1:35:00 🎻新月
1:36:52 エンディング
=============================================
●Ayasa CHRONICLE配信 Vol.10サポチケにご協力くださった皆様(敬称略・順不同)
垣内智和・川添千文・八代朋大・中島基寿・杉山泰紀・本田正史・小林豊・佐藤宏之・高橋幸雄・田口雄三・内田智洋・野田良平・藤田清治・宮崎秀和・刀根伸行・小山博嗣・中村多都夫・松井隆次・大平弘明・鳥飼翔太・大里広明・松尾昌弥・富樫知弘・渡邊恭一・臼倉信一・浅井一人・一宮悠・大谷正登・石原宰・佐近和之・俵英明・西村達也・国貞浩・木下雄斗・原睦也・小山尚美・石坂健司・須田真美・藤本將・遠藤紀章・廣瀬雅州・石村尚人・廣本真威・大槻吉孝・毛利章彦・太田克哉・高橋広守・三瓶徹・東覚・早川将義・山本直樹・平沼一弘・大石貴弘・村松寛紀・鈴木麻理・水村裕樹・秋豆智・村山賢治・吉川薫・吉川一重・三留修平・三浦富夫・江坂博人・豊崎利之・竹田明弘・川端敏広・外川旭・工藤真聖・池上正芳・赤井健嗣・小嶋範彦・山下正一・三澤健治・福島有希・山口由美子・山本直樹・静・森下雅弘・安部謙悟・藤原重喜・ヨシダリュウタ・藤川拓也・國分紀嗣・陳俊菁・久保山有造・内田忠良・佐藤和喜・中島弘貴・河野達也・大森郷平・岡村充浩・中西穣・服部俊明・松井良弘・秋場信二・貫井信之・中村征司・蓬田浩二・吉村達志・藤村正之・臼倉茂樹・渡會一史・山口聡・近藤丈淑・江浦るみな・糸谷直人・高田晃由・山口友美・中野雄太・相江智也・木屋建人・井上幸治・西村直樹・高桑雅永・森田裕政・藤本靖・松澤一裕・脇原潤也・十川和也・芋川和慶・土居毅士・楠瀬秀樹・岩田智稀・山柴航・中川健治・野末純也・天賀義彦・阿部孝人・平林明日美・飛澤史久・安方遼太郎・稲室正章・芹澤健太・北村波子・近藤大輝・中澤和茂・藤本達夫・櫻井寅行・細谷典弘・鈴木真澄・小田島薫・谷岡政宏・森田智・太田啓輔・松永真吾&匿名希望の皆々様 本当に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
*「ぶらどらぶ」は第1話-特別編-が YouTube にて無料配信中
https://youtu.be/q2im3P4AiHc
今回の配信前にご覧になると、より楽しめます!! 公式チャンネルはこちら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GAtsbdFq0AR3Fg5VcqJ9A
■■特典付きサポートチケット『Ayasa サポチケ』を EC サイト「Ayasa SHOP」https://ayasa-violin.shop で販売します■■
『Ayasa サポチケ』
●販売期間
1 月 5 日(火)21:00〜1 月 9(土)14:00
*コンビニや銀行振り込みの方は、支払期限に関わらずこの期間内に入金をお済ませください
●価格
1 口:¥2,000(税込)
*複数購入歓迎!!
●購入特典---配信翌日ご案内
1当日撮影のオリジナルフォト(1 種類)をメールでプレゼントします 2購入された方のみがアクセスできる動画などでお名前(申込者名)を掲載しお呼びします
*読み間違いを減らすため【備考】の初めに必ずお名前の「よみがな」をお書き下さい(匿名の 方は「名前不可」とお書きください)
●購入時にコメントを募集 サポチケ注文画面下方の【備考】にお名前の「よみがな」もしくは「名前不可」と書いた後、以 下のテーマでコメントをお寄せ下さい。配信内で使わせていただく場合があります
[テーマ1]今年はどんな「初夢」見ましたか?
[テーマ2]「ぶらどらぶ」第1話-特別編-を見た方、感想をお聞かせください
*コメント紹介時に限りハンドルネームでお呼びします。ご希望の方はコメントの後にお書き下 さい
*注文時のみ応募可能です。後から、またこの欄以外からの募集はありませんので書き忘れにご 注意ください
▼AyasaCHRONICLE 配信についてのご注意---必ずお読みください
・配信時や終了後、お名前(申込者名)をお呼びする、または掲載させていただく場合がありま す。
希望しない場合は【備考】の初めに「名前不可」とお書きください。
コメント紹介時以外ハ ンドルネーム等には対応できません。
また当方の判断で不適切と思われるものは掲載致しません のでご了承下さい
・特典の写真は、contact@juggler.co.jp 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よりギガファイル便にてお届けする 予定です。
迷惑メール対策などをされている方は contact@juggler.co.jp が受け取れるように設 定をお願いします
Ayasa SHOPにご登録のメールアドレス宛に送付いたしますので変更や打ち間違いなどに十分ご 注意下さい
確認のため、直接連絡させていただく場合があります。あらかじめご了承下さい
・「Ayasa CHRONICLE 配信」はサポチケ購入者以外でも視聴可能です。アーカイブも残す予定 です
◆『Ayasa サポチケ』の購入はこちらの EC サイト「Ayasa SHOP」で!!
サポートチケットの購入は強制ではありませんが、配信を継続していくために皆様のご支援を心 よりお待ちしております。これからもどうぞよろしくお願いいたします
-Ayasa スタッ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