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廢棄物拿到回收站,不必再追垃圾車!
專為都市人打造的 Zero Zero 城市環保店,讓民眾將垃圾回收秤重,賺取紅利點數,還能兌換民生用品:
👉https://pse.is/3n2ke2
#垃圾 #回收 #板橋
---------
🍩10 分鐘填寫調查,了解你的永續素養有幾分,還能免費換多項好禮!
>>> https://bit.ly/37o8CJT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0的網紅林lillian_lin1029常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阿修老師指導...
「板橋黃金回收」的推薦目錄:
- 關於板橋黃金回收 在 社企流 Social Enterprise Insigh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板橋黃金回收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板橋黃金回收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板橋黃金回收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板橋黃金回收 在 [生活] 請推薦板橋信譽良好的銀樓- 看板BigBanciao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黃金回收 在 40年老店-金盈祥珠寶銀樓板橋x新店- Posts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黃金回收 在 提供即時黃金價格查詢!! 久久銀樓板橋店盛大開幕!!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板橋黃金回收 在 分享我第一次黃金回收的經驗—— 榮豐銀樓 - Mobile01 的評價
板橋黃金回收 在 政變後的寧靜夏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Quote:
雖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一個「沒有」黃金準備的貨幣轉換為「有」黃金準備的,#幣值換算本身也基本沒有影響到購買力,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當時都有人信誓旦旦說四萬塊換一塊的過程使得他或他的長輩財產大幅縮水。
其實我是相信某些人的財產會大幅縮水的真實性,這就是理論和現實的差距,不要說七十幾年前,就是近幾年印度政府的換鈔政策,也是害慘了了一堆人,那些存了私房錢又不識字不能去銀行換鈔的印度家庭主婦,被迫在拋棄財產或曝光財產中二選一,許多 #賺黑錢或有洗錢需要的人,#由於他們真正的財富狀況不能曝光,也選擇直接作廢舊鈔。當年的老台灣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
簡單來說,雙方講的都對,#幣制的轉換沒有造成貨幣本身的購買力下降,但的確會造成某些人的財富縮水,只是造成財富直接縮水的,不是幣制轉換這個政策本身,而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基於他們各自不同的實際狀況,不能或不願參與到官方的貨幣轉換機制上來。
台幣「四萬塊換一塊」往事
所謂「四萬塊換一塊」,是指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下令將舊台幣以40000比1的比率折算為新台幣。
雖然這個過程實際上是由一個「沒有」黃金準備的貨幣轉換為「有」黃金準備的,幣值換算本身也基本沒有影響到購買力,但不要說是現在,就連當時都有人信誓旦旦說四萬塊換一塊的過程使得他或他的長輩財產大幅縮水。
其實我是相信某些人的財產會大幅縮水的真實性,這就是理論和現實的差距,不要說七十幾年前,就是近幾年印度政府的換鈔政策,也是害慘了了一堆人,那些存了私房錢又不識字不能去銀行換鈔的印度家庭主婦,被迫在拋棄財產或曝光財產中二選一,許多賺黑錢或有洗錢需要的人,由於他們真正的財富狀況不能曝光,也選擇直接作廢舊鈔。當年的老台灣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
簡單來說,雙方講的都對,幣制的轉換沒有造成貨幣本身的購買力下降,但的確會造成某些人的財富縮水,只是造成財富直接縮水的,不是幣制轉換這個政策本身,而是有許許多多的人,基於他們各自不同的實際狀況,不能或不願參與到官方的貨幣轉換機制上來。
長期的、間接的財富縮水,其脈絡就必須要上溯到戰爭末期。
戰爭還沒結束,各國其實已經在討論戰後怎麼整理貨幣的問題,對於當時人來說,他們主要參考的,就是一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慘痛經驗。
由於一戰後,世界各國陸續陷入長期的經濟蕭條,各國為了消化國內過剩的生產,紛紛採取了貨幣貶值(脫離金本位)的方式增加其產品的競爭力,傾銷到世界各地,但與此同時,又在同一貨幣區域內(特別是殖民地與殖民宗主國),築起關稅壁壘。這個大家有志一同的作法,最終經過複雜的演化,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重要的導火線。
例如日本,一戰為日本帶來戰爭景氣,但一戰後,日本經濟就陷入了長期低迷,他們也學著歐美列強將貨幣與黃金脫鉤,試圖以超貶的貨幣將貨物傾銷到世界各地,但日本人馬上遭遇困難,傾銷到歐洲或東南亞的貨物,遇上了關稅壁壘,傾銷到中國的貨物,則遇上了從五四運動以來的抵制日貨風潮。日本的菁英想來想去,找到了問題的癥結,認為之所以卡關,是因為他們沒有像英國的印度這樣廣大的原料來源與市場作為殖民地,於是盯上了中國東北,後來東北的腹地還是遠遠不夠,又再盯上華北。
這就是貿易保護主義演化成戰爭的邏輯鏈條。
二戰的侵略國,像是日本或是德國,在他們內部都有類似的「爭取生存空間」的聲浪,用來正當化他們侵略鄰國的行為,而且至少在他們內部輿論的語境下,都非常受到大眾乃至於菁英的認同。二戰末期,許多有識之士就非常擔心這樣的狀況會再度重演,於是催生了現在的WTO的前身GATT(關稅及貿易總協定),以及以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列頓森林體系,至少在表面上,就是為了防止各國在戰後再度競貶貨幣、高築關稅壁壘。
二戰結束時,各國都處於嚴重的通貨膨脹,由於戰爭時期大量印鈔,戰後怎麼整理貨幣,就成為最重要的課題。對當時的人來說,能夠參考的,就只有一戰後整理的經驗,基本上就是兩條路線,一種德國式的、一種英國式的。
德國的方法,說穿了就是「抵賴法」。當時的德國發行了以地產為擔保的臨時貨幣(Rentenmark),以「一兆比一」的比率回收戰時濫發的馬克,幾乎是等於將原先的貨幣直接作廢了,經過抵賴之後,最後再回到老辦法,以黃金作為保證發行新貨幣,再以一比一的比率收回Rentenmark,才算完成了戰後的貨幣整理。
相較之下,英國的方法,就是立刻回歸金本位制,實行通貨緊縮。依照當時的討論,如果通膨還算合理,則實行通貨緊縮來整理貨幣即可,但面對惡性通貨膨脹,不得已還是要採取抵賴法。
二戰敗戰後的日本,基本就是採取和一戰戰敗國德國一樣的抵賴法,有興趣的可以查一下「新円切替」、「預金封鎖」這些當時金融緊急措置令的關鍵字,由於舊台幣是直接承接日本時代的台灣銀行券,有人以為如果不拿舊台幣以四萬比一的比率換新台幣,還可以拿去一比一換回日圓,算一算賺翻了,殊不知,早在戰後第一時間,日本就已經使用抵賴法整理了通貨,在整理過程中,台日基本上是斷絕往來的,如果不是陳儀以舊台幣一比一承接了台灣銀行券,不用等到新台幣發行,這些舊幣在更早的1946年3月3日後就已經全部作廢。
陳儀承接日本人濫發的貨幣,大致上有兩個計畫。
一是當時中華民國的國幣「法幣」,正要進入戰後的貨幣整理階段,效果還未可知,陳儀希望等法幣整理完成、發行新幣時,再讓台幣回歸與中央一致。
二是陳儀打算用接收自日本的日產,作為整理台灣通貨的子彈,以當時的預想,基本可以扛下日本在戰爭中與戰後接管空窗期所濫發的貨幣,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陳儀也使用了類似日本政府「預金封鎖」的手法,把日本在最後期所濫發的武尊千圓券鎖死在銀行裡,限制持有者所能動用的比例。
但陳儀沒有想到的是,戰爭最後期,盟軍對於台灣的轟炸所造成的破壞,遠遠超乎他的想像,這個轟炸是戰略性的,可以生產戰略物資酒精的糖廠,承受了毀滅性的破壞。陳儀以出售日產所得來整理貨幣,但後來為修復炸毀的工廠,又大肆舉債,僅僅台糖一家,1946年所獲得的貸款就相當於當年台灣省整年政府總預算的一半這樣的規模,在這段時期,對公營事業的放款正是台幣膨脹的最大因素。
但要說中華民國政府拿走了台糖的存糖,導致台糖不能正常盈利,所以才需要貸款進行修復,這是把當時真實的狀況顛倒了講。實際的情況是,早在中華民國尚未接管的空窗期間,這些存糖就已經被大規模掠奪至民間,而台灣糖業由於長期有日本作為保證市場,導致生產成本過高,欠缺國際競爭力,台糖送去上海賣的食糖,最後是在面對批發價僅一半的爪哇糖的競爭之下,大敗虧輸。當時的輿論還分為兩派,一是希望台糖趕緊轉型增加競爭力,二是希望中華民國政府實行關稅保護,讓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台糖的保證市場,台灣本地的輿論還是傾向於後者。
但糖業畢竟還是台灣經濟的命脈,在此情況下,修復糖廠勢在必行,也因為修復所需的資金實在太龐大,也排擠了其他產業修復,這中間的取捨,也導致現在台灣人對於官方「台灣的產業不必全都恢復」一說的誤解。
對於修復台糖所需的資金,這裡的「資金」,光是有台幣並不夠,向國外購買機器設備是要用美元的,而當年的台灣基本沒有什麼賺取美元的手段,要重建台糖,所需要的舊台幣廿多億是台灣銀行印的,但美元的部分,則是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先行墊支的,一共是500萬(時約舊台幣五億)。這也就是為什麼台糖的生產成本雖然過高,甚至早在日本時代,日本本土從爪哇進口食糖都還比從台灣便宜,但日本人還是選擇向台灣購買,因為這還是可以幫日本節省珍貴的外匯。
順帶一提,在台糖重建的過程中,美國是有表達願意提供技術和貸款,至今仍有不少人對於當年政府沒有接受美國的計畫感到不解,因為依照美國的計畫,顯然修復成本更低、時間更短,因此他們認為政府不接受,這中間必有貪瀆。但我不知道為什麼,這些人並不去提,當年美國人提出的要約,是以大比例的股權移轉給美國做為條件的。接受這樣的條件,實為賣國行為。
從美國在當時國際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就可以拉回「四萬塊換一塊」的事情上。我們先談當年的中華民國在戰後整理貨幣時,所遇到的具體問題。
首先,雖然你的國家作為戰場,殘破不堪,甚至比某些戰敗國還慘,但你畢竟是戰勝國,你可以接收敵國在本國的資產、可以主張戰爭賠款,把復興的成本轉嫁給侵略國的國民,直接抵賴這大家心理上難以接受,且對經濟衝擊太大,不利於國共內戰的局勢,在此前提下,中華民國政府也承接了台灣銀行券、汪精衛政權的中儲券,並在戰後初期就開始以庫存黃金回收市場上過量的法幣,試圖穩定區域情勢。
第二是更大的問題。當時的中華民國和各國都面臨一個共同的難題,就是隨著戰爭的進行,世界上絕大部分的黃金都集中到了美國手上,貿然採行金本位緊縮貨幣,金融必受美國支配,幣制也失去獨立性。為此,英國提出了凱因斯所設計的超國家貨幣「班科(Bancor)」作為國際貿易的清算工具,只是最終美國所主導的美元中心模式還是勝出,各國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與黃金掛鉤。這是戰後美元中心架構的開始,也由於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各國就很難避免國內資本大量出逃到美元的狀況,這一點連英鎊都扛不住,這也是大英帝國解體的經濟上脈絡。
為了遏止資金出逃,各國政府祭出更強硬的外匯管制措施,但這一方面限制了檯面上的正常經濟活動,另一方面也使得繞過管制的檯面下經濟活動收益更大。
1946年3月,中華民國政府頒布外匯管制辦法,規定凡申請結購外匯者,限於三個月內可以進口的物品。這個辦法的初衷,本來只是杜絕投機、防止資本逃避,但實際上除了讓檯面下的經濟活動更加蓬勃,在檯面上,也使得隨時隨地可以裝船輸入的民生消費物品大舉輸入,需要較長時間製造的生產設備反而難以順利取得外匯購進。
另一方面,美國所鼓吹的、表面上十分中性的禁止競貶貨幣、禁止關稅壁壘的國際自由貿易原則,實際上起到的作用,則是獨厚當時沒有受到戰火波及的美國本土產品,這一來一往,就是一個美國貨把本地的產業摧毀殆盡的局面。
本地產業被摧毀,除了國內生產不足,也更難輸出賺取外匯,外匯不足,就更難穩定本國貨幣匯率,本國貨幣不穩定,又加速資本出逃,為了遏止資本出逃所祭出的管制又進一步扼殺了本有競爭力的本國產業,這是死循環。這些討論,都見於當時的政府資料與報紙。
再來看舊台幣與法幣。
舊台幣兌法幣的官價一直都是被低估的,一個很奇怪的現象是,現在居然所有關於這件事的討論,都是說這是便於國民政府掠奪台灣的物資,這也是把實際的情況說顛倒了。
匯率政策一定都是雙面刃,貶值有利於出口,這對於當時的台灣商人來說是巴不得的事。戰後初期,台灣的出口還是以米糖為主,在陳儀政權嚴令禁止米糖出口後,米糖仍然以走私的方式繼續外流至大陸換取相對被高估的法幣,並利用中華民國政府在戰後初期回收法幣的機制,將法幣兌為黃金。在當時,國民政府打算檢討舊台幣對法幣匯率的市場消息,還曾經直接造成金價下跌,而走私的目的地福建省的福州,也成為戰後初期全中國唯一一個居然米價會下跌的地方。台灣海峽走私有其季節性,在東北季風強勁、不利於渡海走私的冬季,就以囤積的方式暫時存放,這就是在二二八事件之前,陳儀政權大規模查獲包括板橋林家在內的台灣巨商囤積米穀的歷史背景,只是這段「走私白米換取一箱箱黃金」的往事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走私的主角從台灣商人改寫成了陳儀政府的官員。
光從貨幣發行量來看法幣與後來金圓券的崩潰,只能看到這個現象本身,卻不能窮盡這個現象背後的脈絡。除了貨幣發行量之外,市場對於法幣的信心,除了上述的幾個因素之外,當然還有戰爭的因素。
由於戰爭時期中華民國作為戰場,許多國土相繼被佔領,此時有多少法幣在國民政府控制區域內流通,是說不準的。事實上,在日本佔領區中,日本人也發行軍票、或以傀儡政權發行貨幣與法幣競爭,並以包含硬搶在內的各種方法將法幣強制集中,作為傀儡政權貨幣的發行準備、套買外匯,或轉過來向國民政府控制區域搜刮物資之用。而戰時國土支離破碎,法幣並沒有辦法有一個統一的發行,這也使得偽造相對來說更容易,偽鈔充斥市面,也是一個頭痛的問題。
戰後,國共內戰繼續開打,同樣的經濟戰一樣存在於國共之間,我們現在說國民黨以金圓券搜刮人民的黃金,事實上,早在1946年,內戰的另一方中國共產黨就已經開始在其控制的區域內,以其發行的貨幣強制收購區域內的黃金現貨。而同一時期,國民政府正在釋出庫存黃金回收法幣安定通貨膨脹。在這整個回收法幣的過程中(1946年3月至1947年2月),央行釋出了庫存黃金589萬盎司中的352萬盎司(即約167公噸中的100公噸;334萬市兩中的200萬市兩)。
轉折點發生在1947年1月底,國共雙方結束了一年多以來的打打談談,撤回談判代表,這被視為可能是內戰即將全面開打的信號,引發了資本瘋狂逃亡。由於外匯有所管制,除了美元、港幣黑市之外,資本要逃,當然就集中在政府還在釋出的黃金,物價劇烈波動,也引來了米糧棉紗等實物的短期炒作,甚至借錢來炒,這就是1947年2月,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的同一個月,上海的「黃金風潮」。
當時不只是民間,就連軍餉、公務人員的薪餉也都被各級主管挪用去兌換黃金,但你站在他們的立場,薪水發下來馬上因為黃金上漲貨幣貶值而縮水,那還不如跳下去跟著炒高黃金,沒準還能賺,他們也沒辦法。事實上也因為這樣的問題,有些地方政府乾脆不發薪資、改發實物。
黃金風潮所引發的物價上漲實在太過劇烈,國民政府於是頒布了經濟緊急措施方案,期間內禁止一切黃金外匯買賣、嚴打囤積走私,此時是1947年2月18日,也就是二二八事件爆發的前十天。經濟緊急措施對於防止資本逃逸效果有限(一說黃金是大規模經由陸路運至廣州再轉香港),但經濟緊急措施對於舉債炒作、囤積居奇的商人是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除了台灣,廣州乃至於各地都有投機與囤積商人破產、血本無歸的報導出現,這也就是二二八事件中,圓環緝私煙事件之所以引發民間如此巨大反彈的歷史脈絡。
順帶一提,即使是在此時,國民政府還批准了陳儀向中央申請的490億法幣的「肥料借款」,以解決台灣本地肥料短缺的問題。之前是有國際援助台灣的肥料,但援助的肥料根本不符台灣本地的使用種類,要轉售去中國本土,中國本土農民又尚未建立使用肥料的習慣,這個問題最終還是中央解決的。
無論是當時或現在,都有研究把法幣的崩潰原因簡單歸結為鉅額的軍費支出,只是我們現在隔了七十幾年回頭看,應該看得更清楚。戰後初期開始的布列頓森林體系,它最後崩潰是在1970年初期,崩潰的原因是美國黃金儲備不足、開始拒絕讓美元自由兌換為黃金。但這個體系,其實在更早的戰後初期,它也差點崩潰。
我們先來看崩潰背後的機制。
布列頓森林體系是一個以美元為國際貿易清算標準的系統,它是建立在美國巨量的黃金儲備以及承諾美元與黃金可自由兌換之上。只是這個黃金美元雙本位的系統,其邏輯缺陷(Triffin dilemma)也是非常明顯的:
簡單的說,就是美元的流動性與對美元的信心無法兼得。
其一,如果美國對他國出現逆差,他國將賺得的美元兌換為黃金,美國所持有的黃金減少,長此以往就會威脅到各國對美元的信心,這其實就是1970年代布列頓森林體系崩潰背後的機制;
其二,如果美國對他國出現順差,則他國的美元儲備就會不足,進一步對該他國對外貿易與通貨穩定造成嚴重問題。如果美國對所有的國家都是大幅順差呢?這個整體美元流動性不足的系統性問題,實際上就是戰後初期所遭遇的狀況。
此現象立刻對世界的局勢帶來了巨變。第一個出來大聲疾呼的是英國的首相邱吉爾,即著名的「鐵幕演說」,一般咸認這是冷戰即將展開的序幕。
戰後初期,美國或美國貨在區域利益上的絕對優勢地位,事實上不斷為共產主義者所謂「美國帝國主義」的宣傳提供素材,特別是在既有的反共政權被摧毀的國家,像是日本,更是迅速赤化。在此階段,布列頓森林體系的缺陷、美國在二戰後生產能力獨存的事實,都被當做了自由貿易本身的缺陷。看到這個現象的大家,特別是年輕人,想到的根本解決之道,自然也就是直接取消自由貿易。
要維持這樣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貿易系統不至於崩潰,擺在眼前的明路,事實上只有一條,那就是美國對各國的直接援助,容忍美國在國際收支上的赤字來換取美元的流動性,這就是美援的基本脈絡。
由於美援在美蘇軍事對抗脈絡上的強烈連結,我們很容易忽略美援在經濟上的脈絡,乃至於將美援簡單當作一國能在戰後復興的唯一因素,而忽略了美元體系在更早的階段對他國的復興所造成的嚴重阻礙。
相較於美國的馬歇爾計畫在1947年就開始對歐洲的土耳其、希臘提供實質性的援助,美國對亞洲國家的援助則遲得多,要等到1950年韓戰爆發之後,這不是只有中華民國如此,日、韓亦然。這中間的時間差,正是本文「四萬塊換一塊」的事情所發生的舞台。
這個時間差的由來,還是要回到美國國內一直以來的孤立主義氛圍,即不干涉、不捲入他國衝突的基本態度。這個孤立主義傳統,使得美國政府,相較於干預歐洲事務,更難以說服國會去干預亞洲事務。甚至美國在二戰參戰之前對英國的援助,都尚且必須小心繞過國內孤立主義的反彈聲浪。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曾經提過「四大自由」的說法,我們今天常常誤用其中所謂「免於恐懼的自由」,拿來要求政府積極與造成人民恐懼的事物戰鬥,殊不知當時這個詞的意思,實際上是呼籲各國裁減軍備:「不要再打了」。
還有一點容易被忽略的,就是美國政府也必須面對國內非常巨大的同情、甚至支持共產黨的聲浪。這些同情、支持共產黨的聲音,是在盛行於1950年代美國的麥卡錫主義的肅清之下,才逐漸消失。
順帶一提,二二八事件的討論中,經常有人引用的《密勒氏評論報》關於國民黨血洗台灣的報導,這則報導的撰寫者John W. Powell,實際上是原為美國戰時情報局(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 (OWI))的運用人員,他後來因為引述中共官員的說法指控美國於韓戰中使用細菌戰而被控叛國罪。
二戰後期,美國政府雖然在檯面上支持國民政府,但也以美軍觀察團(Dixie Mission)與中國共產黨的延安方面建立官方關係,這個觀察團是在1947年的3月11日結束,隔天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國情咨文,要求國會撥款4億美元支援土耳其與希臘,使兩國不至於落入共產黨手中,一般咸認這是美國支持反共政權的開端。
現在台灣流行一個說法,認為是韓戰的爆發救了國民黨。這個說法並不確切,因為韓戰爆發和中國內戰,同樣都不構成美國干預亞洲事務的正當理由。實際上使輿論翻盤的分水嶺,應該是1949年8月29日蘇聯的核子試爆,這才是普通美國人民真正有感的因素,民間輿論開始歇斯底里,也造成所謂「紅色恐慌」、麥卡錫主義等現象。哪怕這些行為客觀上救了誰,本質上都是美國人的自救。
1949年6月15日,台灣省政府下令將舊台幣以40000比1的比率折算為新台幣,有黃金作為保證的新台幣暫時穩定了下來,但事實上美元系統性的問題當然還是存在,長期下來新台幣的幣值還是不可能安定,這個系統性的問題的確是美援來解決的。但當時人並不知道,當各國復興之後,開始將賺得的美元兌換為黃金,最終一樣也導致這個系統的崩潰。
布列頓森林體系崩潰後,美國是以石油以美元計價來繼續維持美元的中心地位,這就是2001年宮崎駿導演的動畫《神隱少女》中,故事所發生的舞台「油屋」所影射的自由市場經濟體系。動畫中,大家以為自己追逐的是黃金,但實際上卻是以魔法障眼的廢土。
但那就是另一故事了。
板橋黃金回收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曾經參與過捐款救國的運動嗎?
上圖攝於1975年,在蔣中正總統於4月5日逝世之後,臺灣各界發起塑建蔣公銅像與紀念館、獻機報國等運動,從下面幾篇新聞報導,得以一窺當年「獻機報國」與「塑像建館」運動的規模之巨。
1975年4月12日《聯合報》第3版
「獻機報國」
【黑白集】台灣大學同學發起的「獻機報國運動」,已贏得了校內外的熱烈響應;台大這群在學青年,於領袖崩殂,萬民悲痛之際,籲國人用行動實踐遺囑,其意義,當不止於為國軍增添一點戰鬥力量而已。
猶憶故總統蔣公五十大慶前後,當西安事變,舉國悲憤之際;國人發起了「獻機祝壽」的壯舉;那股熱潮所激發的民族意識,不僅加強了禦侮圖存,同仇敵愾的決心,更因此奠定了抗戰勝利的基礎,蔣公之生為聖哲,逝為聖哲,在這件先後輝映的事上,益可證其信而有徵!
從新聞中,我們知道從大學生到小學生,他們節省下買書、買糖果的錢,傾囊捐獻;也有的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響應了這一運動。這些,都是蔣公的精神感召所致,就憑這一點,可以看出蔣公并未棄我們而去,而中國革命事業,繼起者仍大有人在;中華民國之決不會孤立,也是理所必然的事情。
但願此一運動,能在工商界獲得推展,救國家、救民族,是全中國人民的責任,讓全民力量由此而愈益發揮出來
1975年4月19日《聯合報》第9版
總工會響應
獻機建館
黃烈火捐七十萬元
【本報訊】台灣省總公會昨天舉行理事會議,決定採取三項實際行動,敬悼總統蔣公。
這三項行動是:(一)響應興建中正紀念館暨獻機運動,號召全省勞工踴躍捐獻。(二)加速台灣省勞工之家的籌建工作,並決定將大廈的禮堂命名為中正堂。(三)本會暨各級工會分別就發展組織、提高生產、增進福利以及加強勞資合作等項重點為內容、訂定中心工作計劃,宣誓如期完成。
【本報訊】企業家黃烈火,昨天代表他所主持的兩家企業,味全食品公司及和泰汽車公司全體員工捐款新台幣七十萬元,作為籌建中正紀念館的基金暨響應獻機報國運動。
這兩筆捐款分別為籌建中正紀念館基金五十萬元,獻機運動廿萬元,已於昨日彙交有關單位收訖。
【本報訊】國立政治大學全體校友,為悼念故總統蔣公,昨天決定在母校恭建一座蔣公銅像,及捐建一間中正圖書館政大校友會稱,台北地區校友可逕向台北市銀行第一四○一號專戶繳款;外縣市及國外地區校友,將捐款劃撥台北市郵局一七一三四號台北市銀行帳戶。
1975年4月23日《經濟日報》第7版
籌建蔣公銅像與牌樓
營造業決定集資二百萬
【本報訊】全國營造業界決定集資新台幣二百萬元,建造宏大的銅像及牌樓各一座,以示對故總統蔣公之崇敬。
中華民國營造工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於昨日舉行的非常理事會中,決定在本年十月卅一日故總統蔣公誕辰前建造完成一座牌樓及銅像,以表示對蔣公崇敬之意,他們通過的決議為:(1)在國父紀念館前建大銅像,慈湖前建大牌樓。(2)經費暫定新台幣貳百萬元以上。(3)請楊卓成建築師繪圖設計。(4)全國營造公會及台灣區公會各理監事為發起人。(5)向中央黨部、內政部及蔣公治喪委員會陳述意見。(6)牌樓或銅像工程定十月卅一日故總統蔣公誕辰前建造完竣。(7)推祖展堂、周敬熙、林進丁、陳春求、陳再成等五人為專案小組委員負責辦理。
昨日的會議係由該會代理事長祖展堂主持並由周敬熙、吳鴻儒、林進丁、王夢龍、陳再成、尹燕鳴等人之發起。
【本報訊】華僑信託投資公司「獻機報國」一○○四○四號郵撥專戶,連日來收到學校、團體、工商界、華僑及各界人士捐款接近新台幣兩百萬元。
華僑信託投資公司說,此次捐款除私立育達商業職業學校日間部全體學生十萬六千八百四十三元、碧悠電子工業公司全體員工五萬元?大地製衣廠全體員工二萬元、山聚企業公司全體員工五萬元外,尚有東勢鄉後備軍人輔導小組、苑裡國中、竹東高中、新莊國小、龍安國小、神岡國中、富岡國小等單位。
1975年5月4日《聯合報》第3版
響應獻機興建紀念館 十六單位捐款逾千萬
【本報訊】國泰企業機構等十六個單位及個人,為響應獻機報國及興建中正紀念館,自動捐獻新台幣一千一百八十六萬餘元,昨天上午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張寶樹代表接受。
張秘書長在致詞時,對於企業界及若干個人為追念總統蔣公豐功偉業而自動捐獻鉅款,從事有意義的獻機報國及興建中正紀念館等工作,認為正是全民化悲慟為力量的具體表現,將來各有關單位一定按照各捐款人的意願,善加運用。
國泰企業機構董事長蔡萬春也致詞說,此次捐款只是拋磚引玉,希望全國工商企業界共同響應此項運動,掀起愛國家熱潮。
十六個捐款單位及金額如下:國泰企業機構三百萬元,太平洋電線電纜股份有限公司二百萬元,台灣省青果合作社二百萬元,台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一百萬元,台北市進出口同業公會一百萬元,李建興先生家族一百萬元,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同學二十二萬零七十五元,台灣紙業公司五十萬元,台灣區飼料工業同業公會廿萬元,中華電視公司員工十五萬元,台灣電視公司員工十五萬元,中國電視公司員工十五萬元,台灣區肥皂清潔劑工業同業公會十萬元,省立台中啟明學校同學五萬零肆百元,陳富女士二萬一千零五十元,陳俊傑先生二萬元。
【本報訊】本報公共服務部續收到讀者「獻機報國」運動捐款如下:辭修高級中學全體師生捐獻新台幣一十九萬零六百七十六元,平溪國中全校教職員生一萬參千八百三十二元,一個政大僑生的父親從香港寄來二千四百元,板橋戲院二千二百八十元,省立中壢商職三年級學生二千零四十元五角,中小企業經營管理組第九期聯誼會基金三千陸百五十元,王福才五百元,李啟英六百三十五元,戴保有五百元,吳春美二百元,關民元一百元,李少梅三百元。
———————
下圖攝於1979年,當美國於1978年12月15日宣布將自1979年元旦起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並與中華民國斷交之後,臺灣各界即展開「自強愛國捐款運動」,以具體行動表現愛國之心。
下面是幾篇當時的相關新聞報導:
1978年12月21日《聯合報》第3版
國庫開設專戶 存儲自強捐款 同胞赤忱愛國 行政院長感動敬佩 期盼堅忍圖成 冷靜鎮定共赴國難
財政部官員呼籲愛國人同此心捐款量力而為
【台北訊】行政院長孫運璿昨天表示:美匪建交後,我全國同胞紛紛捐款,以具體熱烈的行動,表現愛國赤忱,令人感動和敬佩。希望國人能把目前的熱血沸騰,凝結為長期淬厲奮鬥,深信最後必能通過任何考驗,衝破任何艱難。
孫院長發表書面談話說:美國政府宣布承認共匪,與我斷交後,全國同胞不分海內外,男女老幼,紛紛捐款,以作國防經費。這種一致的氣象,充分表現了反共愛國的意志,和團結奮鬥的精神,令人非常感動和敬佩。現在政府已於國庫設立「自強救國基金」專戶,存儲各界捐款,將由國防部以最有效的方式,作為國防建設之用,以副大家的殷望。
孫運璿院長希望每一位國民,化悲憤為力量,堅忍圖成冷靜鎮定,共赴國難在各人工作崗位上,努力不懈,以工作報國,以責任報國,同舟共濟,眾志成城。在總統英明領導下,攜手並肩,一同迎接反共復國的最後勝利!
【台北訊】國庫決定在中央銀行開立「自強救國基金專戶」,自即日起接受各界的捐款。 財政部另已擬訂了自強救國基金專戶處理辦法,將於日內公告,供各界捐款人士參考。 財政部官員表示:各地金融機構自日起起代理自強救國金基專戶,接受各界人士的捐款,同時中央銀行也正洽郵局另接受捐款的專戶。
各地金融機構接受捐款後,應先發給臨時收據,中央銀行在收到各地金融機構彙轉的捐款後,應填發一式三份的正式公告,分別由金融機構,中央銀行及財政部持有。
財政部將依據政府早年制定的統一捐獻辦法,定期公告徵信,並依捐款人意願交由有關機關統籌運用 財政部官員表示:國庫尚有大量的歲計賸餘,也準備隨時配合專案運用。
財政部官員對全國同胞捐款的熱誠非常感動,同時呼籲大家應量力而為,不必勉強,尤其不要像過去有些學校以班級比賽,更不宜以為少捐款就是不愛國。
1978年12月21日《聯合報》第3版
機關團體公司學校
愛國捐輸風起雲湧
全部捐款定名為自強救國基金
台塑關係企業昨捐獻五千萬元
【台北訊】各機關、學校、團體、公司行號及各界人士,熱烈響應愛國捐獻運動,充分顯示國人熱愛國家,共赴國難的精神。
這項捐款運動名稱將定為「自強救國基金」。行政院新聞局說,自美國宣布與共匪建交後,全國各界自動自發,掀起捐獻熱潮,愛國熱忱,殊為感人,但以各地捐獻方式不一,經有關單位會商,決定此項捐默定名為「自強救國基金」。團體或個人可逕送各地銀行、郵匯局,或報社轉交,並請拿回收據。團體及個人姓名都將於報上發布,中央銀行定期彙整正式發表統計數目,藉資徵信。各處收款將彙繳國庫委託的中央銀行專戶存儲.供作增強國防建設、購置武器裝備以及國防科技研究之需。
交通部郵政、電信員工響應愛國捐獻運動,共捐出二千萬元,昨天送交政府指定劃撥專戶,充實國防基金。
郵政、電信員工兩天內自動各捐了一千萬元。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內政部、教育部、台大等全體員工捐獻一日所得,師大、興大教職員捐出三日所得,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全體同志捐出一日所得。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所屬各教堂及台灣療養醫院、時兆之聲傳播協會、時兆出版社、三育神學院等各機構,定本月廿三日為國家禁食祈禱,並將當天所得全部獻作愛國捐款。
台北市警南港分局的刑警彭紹成,昨天捐出他一個月的全部所得九千零八十九元二角。
在台北市經營珠寶金飾業者葉博文,昨天囑他的太太葉吳麗華,將他們存留作為做K金用的黃金十兩捐獻給政府由台北市長李登輝代表接受。
葉吳麗華昨天表示:他們在台北的總店昨天已捐獻了新台幣五萬元,而他們夫婦再度捐出僅存的金條,是感於目前黃金市場價格的不正常,希望以實際行動,喚起少數人的醒悟。
李登輝市長昨天下午特別接見這位台北市民,並從她手中接過了兩條五兩重的黃金,讚揚他們夫婦正確的觀念。
東西精華協會中國總會秘書長兼老古出版社發行人古國治,昨日以新台幣一萬元送交軍人之友社作為國防建設基金,另捐獻該社出版之正統謀略學彙編精裝本五套每套三十冊合計一百五十冊以作響應反共愛國之義行。
台北市的退除役官兵,昨日繼續個別的、集體的,將響應愛國捐獻運動的捐款,送到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轉送政府有關部門。這些捐款的機構名稱和個人的姓名如下:中華賓士汽軍公司的榮民員工捐獻新台幣一百萬元,台北紙廠的榮民員工捐獻新台幣十四萬三千一百元,台北市第一榮家的榮民捐獻新台幣三十六萬八千六百六十一元,退役軍官雷正捐獻新台幣五萬元,武仲瑛、彭克純各捐獻新台幣一萬元,萬福生捐獻新台幣四千一百元,王忠孝捐獻新台幣五百元。
草湖美方芋冰城林寅致函行政院孫院長,表示全家人永遠擁護政府,並捐獻新台幣六萬元,作為國防經費。
【台北訊】台塑關係企業董事長王永慶,昨天捐獻新台幣五千萬元,送到總統府,由秘書長蔣彥士代表接受。
工商界人士昨天繼續熱烈響應愛國捐款運動,支持政府充實設備。其他捐款人及捐獻金額如下:三陽工業公司董事長黃繼俊捐獻一千萬元,台灣區罐頭食品公司的鳳梨、洋菇、蘆筍等。三業會員廠商捐獻二千萬元,台灣電力公司全體員工初期捐獻一千萬元,趙廷箴企業集團全體員工捐獻七百萬元,中國力霸公司及嘉新麵粉飼料公司捐獻五百萬元,台灣中小企業銀行捐獻二百卅五萬元,台灣區肥皂清潔劑公會及台灣區人造奶油公會除擴大生產增加投資外,並捐一百零二萬元,中華電線電纜公司捐出一百廿萬元,台灣杜邦公司捐款一百萬元。嘉聯船務公司捐卅萬元,基業船務公司捐十五萬元,船員眷屬項曹樣獨捐十二萬元,船員張傳釗捐二萬元。
美國女王漢堡公司總裁卡拉克致電台灣女王漢堡連鎖公司,指示於廿二日舉行義賣,將全部義賣所得,捐作中華民國國防基金。
1979年9月22日《聯合報》第3版
自強愛國捐款 累計逾卅二億
【台北訊】財政部昨天宣布:九月上旬及中旬繼續收到愛國捐款新台幣三百七十七萬五千六百卅八元一角三分。財政部說:截至九月廿日止,自強救國基金收到捐款,累計為卅二億九千二百零三萬八千五百六十四元零六分。
板橋黃金回收 在 林lillian_lin1029常容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阿修老師指導
板橋黃金回收 在 40年老店-金盈祥珠寶銀樓板橋x新店- Posts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40年老店-金盈祥珠寶銀樓板橋x新店 · 9 hrs ·. JoveGold漾金飾博士鳥黃金戒指 - "你是我幸運的來源我是你智慧的泉源" ... 甜蜜約定銀杏黃金項鍊 ... <看更多>
板橋黃金回收 在 [生活] 請推薦板橋信譽良好的銀樓- 看板BigBanciao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看黃金的銀樓牌價已創近年新高
6年前結婚買的金飾想逢高脫手
只是當初在中壢買的回去有點麻煩
想請板友有沒有推薦板橋的銀樓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95.17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gBanciao/M.1583723140.A.A4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