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網友 Yun Yu 分享她於1985年和兩個外甥在臺北市中正紀念堂的合照。你也曾經和中正紀念堂合影嗎?
中正紀念堂現址的土地,是日治時期臺灣軍於1905年啟用的山砲隊基地,以及1944年11月啟用的步兵第一連隊基地。1945年戰後,兩基地皆廢除,並於1950年拆卸建物。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此地曾成為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部、憲兵司令部,和聯勤總部的所在地。林森南路原本從中間穿過,直至中正紀念堂興建後才改為地下道通過。
1975年4月5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因心臟病逝世,行政院成立治喪委員會,並於同年6月即決定興建中正紀念堂以茲紀念,並聘請俞國華、林金生、蔣彥士、高魁元、趙聚鈺、費驊、賴名湯、謝東閔、蔡鴻文、周宏濤、秦孝儀、張豐緒、林挺生、辜振甫、徐有庠、王永慶等16人為中正紀念堂籌備小組籌備委員,後又於1976年10月成立中正紀念堂籌建指導委員會,聘請張群、何應欽、陳立夫、倪文亞、王雲五、于斌、錢思亮、黃少谷、谷正綱、黃杰、林伯壽、吳經熊、連震東、陳啓天、徐慶鐘、張寶樹、謝東閔、孫亞夫、劉闊才、戴炎輝、劉季洪、周百鍊、蔡鴻文、林挺生、林洋港等為指導委員。
中正紀念堂籌建小組成立後,行政院擇定臺北市城中區(今中正區)東門里杭州南路以西、中山南路以東、愛國東路以北、信義路以南之間地段為建堂基地,並對外徵件;經評選後,決定採用圓山大飯店設計者楊卓成之設計,其建築設計融合南京中山陵之多個元素。隨即於1976年10月31日(蔣公誕辰紀念日)舉行動土典禮,1977年11月開始施工,歷時29個月,於1980年3月31日完工。
1980年4月4日上午10時,舉行中正紀念堂落成典禮暨蔣公逝世五週年紀念大會,各界人士四千餘人參加,並有外賓約四百人觀禮。翌日(1980年4月5日)對外開放,同年7月1日正式成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隸屬臺北市政府。
1986年,中正紀念堂改隸教育部管理,並完成組織條例立法程序更名為「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
2007年3月2日,民主進步黨主政的教育部片面將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更名為「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並降為四級機關,該組織條例未依循行政程序送審立法院修法通過。之後,教育部逕自卸下中正紀念堂匾額以及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字樣,曾引發劇烈爭議。臺北市政府文化局依《文資法》將中正紀念堂的建築主體、大中至正牌樓、公園廣場、圍牆以及迴廊,認定為暫定之市定古蹟。
2007年5月10日,時任教育部部長杜正勝發佈教育部令,訂定《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卻未送審立法院。5月19日,時任中華民國總統陳水扁宣布正式改名。6月7日,立法院法制、教育聯席委員會決議廢止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在舊組織條例未失效及新組織法未生效的狀況下,泛藍陣營認定民主紀念館不存在,也依此凍結民主紀念館預算。11月9日,文建會將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的主體建築、正面牌樓、自由廣場、迴廊,登錄為國定古蹟,但排除北市府認定的圍牆以及大中至正字樣。
2007年12月7日,在陳水扁政府主導去蔣化的政策之下,中正紀念堂西側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字被卸下,並於翌日(12月8日)改掛上新鑄的王羲之體「自由廣場」四字,這四個字並非由今人所書,而是蒐集晉代書聖王羲之在各帖中的字,拼湊而成;其中「自由」二字來自王羲之的《蘭亭集序》,「廣」字來自王羲之的《懷仁集王聖教序》,但因找不到「場」字,只好借用王羲之的七世孫僧侶書法家智永(俗名王法極)所寫的字。
2008年,新任總統馬英九就職後,行政院於8月21日的院會裡,直接廢止《國立臺灣民主紀念館組織規程》,同日回復「國立中正紀念堂管理處」的組織編制。
2009年7月17日,文建會公告,國定古蹟「臺灣民主紀念館」更名為「中正紀念堂」,並改由文化建設委員會管理。7月20日,中正紀念堂匾額重新掛回,但在大門口牌樓上的匾額題字仍維持「自由廣場」,並未將原本的「大中至正」掛回。
2012年5月20日,文建會升格為文化部,中正紀念堂改隸屬文化部。
林森蔣中正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段由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在1971年10月6日發表的新聞影片,拍攝於當年的中華民國(台灣)台北市,從影片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將近半世紀前的台北風貌。
影片內容包括在總統府前舉行的舞龍(中華巨龍)慶典、總統蔣中正登高一呼受到萬民擁戴的盛況、台北車站前車水馬龍的忠孝西路、駕車行經中山北路國賓大飯店,跨越基隆河連接圓山與劍潭山還沒被分割置於再春游泳池的舊中山橋(日治時期舊名明治橋)、再春游泳池與行經基隆河上方的台鐵淡水線、德惠街9號的統一大飯店、林森北路600號的華國大飯店、西門町的鞋店、中華路與漢口街口的第一百貨、中華路與衡陽路口的新聲戲院、漢中街116號的新世界戲院和七重天豪華大歌廳、民權東路與建國北路口的榮星花園、總統蔣中正的演說實錄,以及耕田播種收割之農作景象。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WAJG2ZyR2_o
林森蔣中正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段由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在1971年10月6日發表的新聞影片,拍攝於當年的中華民國(台灣)台北市,從影片裡,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將近半世紀前的台北風貌。
影片內容包括在總統府前舉行的舞龍(中華巨龍)慶典、總統蔣中正登高一呼受到萬民擁戴的盛況、台北車站前車水馬龍的忠孝西路、駕車行經中山北路國賓大飯店,跨越基隆河連接圓山與劍潭山還沒被分割置於再春游泳池的舊中山橋(日治時期舊名明治橋)、再春游泳池與行經基隆河上方的台鐵淡水線、德惠街9號的統一大飯店、林森北路600號的華國大飯店、西門町的鞋店、中華路與漢口街口的第一百貨、中華路與衡陽路口的新聲戲院、漢中街116號的新世界戲院和七重天豪華大歌廳、民權東路與建國北路口的榮星花園、總統蔣中正的演說實錄,以及耕田播種收割之農作景象。
影片來源:https://youtu.be/WAJG2ZyR2_o
林森蔣中正 在 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因車禍去世,蔣介石問戴笠:是你幹的? 的推薦與評價
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因車禍去世,蔣介石問戴笠:是你幹的?#歷史#歷史故事#歷史雜談#歷史記錄#歷史真相#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中國歷史文化. ... <看更多>
林森蔣中正 在 中華民國政治家。福建閩縣人。1932年起接替蔣中正擔任國民 ... 的推薦與評價
林森 [(1868年2月11日-1943年8月1日),字子超,號長仁,中華民國政治家。福建閩縣人。1932年起接替蔣中正擔任國民政府主席一職。1943年林森死於車禍之後,由蔣中正 ... ... <看更多>
林森蔣中正 在 [請益] 請問中華民國歷屆國家元首- 看板Warfar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想請教中華民國建國後至行憲前正式的政府領導人,
也就是在外交上各國所認可,
代表中華民國政府的元首,
名義上的也可,
不是實際掌權者...
中華民國建國後,
老孫成了非常大總統,
後來袁世凱又成了第一任正式大總統,
然後稱帝又撤銷為總統(民6),
袁掛了後黎元洪續任(民6),
後請辭由副總統馮國璋代,
張勳復辟事件後,
馮成為正式總統(民6-7),
後安福系國會選徐世昌為總統(民7.10-民11),
直奉一戰直勝後為直系所逐,
迎黎元洪回鍋(民11-12),
後為直系所逐,
曹錕賄選為總統(民12.10-民13),
(請問黎下曹上之間可有空白?若有則誰是領導人?亦或並無總統,而是某職代行總統?)
後馮玉祥囚曹並與張作霖擁段祺瑞為"北京政府臨時執政".
(請問這個執政就是當時的最高元首嗎?還是有總統呢?亦或也是某職代行總統?)
以後到北伐統一都是軍閥混戰,
也只提到幾個主要軍閥.
基本上外國只承認北京政府,
孫的南方軍政府並不代表中華民國,
但這期間誰是中華民國的"元首"?也是"總統"之名嗎?還是啥OOXX大元帥?總理?首相?主席?
還是某職代行總統(例如總理代行總統之類的)?
例如張作霖掌握北京政府,
但是他似乎不是中華民國的元首...
蔣中正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
克北京後張學良易幟而(表面上)全國統一,
至九一八事變後"國民政府主席"蔣下野.
由林森繼任(民20).
北伐完成後"國民政府"實施訓政,
請問打下北京後就成立國民政府了嗎?蔣即任主席?也成為中華民國元首?
一二八事變後,
蔣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即常稱的"蔣委員長",
為全國軍事最高首長,
國民政府主席還在嗎?
還是蔣就是國家元首了?
我記得抗戰期間還是有國民政府主席(不是汪政府),
還是林森嗎?林森死後誰繼任?還是蔣嗎?
民37.5蔣任中華民國行憲後第一任總統,
民38.1下野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職權(他是繼位接任總統嗎?)
後李落跑,
民39.3蔣於臺北復行總統職權(應該就是總統了吧)
從李落跑到蔣上台之間的中華民國元首又是何人?也是總統嗎?還是國民政府主席?
到臺灣之後就是蔣中正(-民64)-嚴家淦(-67)-蔣經國(-77)李登輝(-88)-陳水扁(-今)
非常感謝大家看完我落落長的文,
只是想請問中華民國建國以來的國家元首,
還有其職稱...
中間的空白請各位大大不吝賜教,
謝謝!!!
--
可以接受力戰而敗
絕不原諒裝死擺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7.177.186
※ 編輯: vavamk 來自: 218.167.177.186 (05/10 22:3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