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凌杰先生被裁定「死於不幸」,而非自殺或意外,意思否定了他的捨身就義,而且沒有人需要負責任。這些卑鄙的判詞才是真正的不幸。
歷史會判斷,去年寫了關於梁凌杰先生的文章紀錄事情起末,收錄在《我們的最後進化一書》,全文如下:
「全面撤回送中、我們不是暴動、釋放學生傷者、林鄭下台、Help Hong Kong」
6月15日,金鐘太古廣場外一位身穿黃色雨衣的男子一躍而下,成為反修例運動中第一位因議題而犧牲者——「黃衣人」梁凌杰。
這天以後,黃色雨衣的背影成為香港抗爭歷史的符號。
6月15日以前,香港人經歷了香港抗爭史上最大的挫敗。6月9日,香港動員了一百萬人上街要求撤回惡法,換來政府於當晚十一時發聲明宣布如期二讀草案。為阻止二讀,6月12日市民在金鐘一帶集會,期間有人衝出馬路及進攻立法會,遭警方以催淚彈、布袋彈及橡膠子彈鎮壓。
面對政府以強硬手段鎮壓示威,加上政府宣布「暫緩」修訂,抗爭進入瓶頸階段,民陣號召6月16日「譴責鎮壓,撤回惡法」大遊行,但民間反應已因「暫緩」降溫,一方面部分市民無奈接受政府讓步,另方面眼見一百萬人遊行亦無法讓政府撤回草案,對示威遊行的作用抱疑。運動陷入史無前例的絕望,討論區上開始出現自殺告文,部分是對運動感到氣餒,亦有人表示願以死相諫。
直播
6月16日「譴責鎮壓,撤回惡法」大遊行的前一天,2019年6月15日下午四時許,各個媒體直播視框聚焦同一畫面,一位身穿黃色雨衣的男子危站在金鐘太古廣場外高逾二十公尺的臨時工作平台,並在棚架掛上寫有「全面撤回送中,我們不是暴動,釋放學生傷者,林鄭下台,Help Hong Kong」的橫額。黃色雨衣的男子危站的消息,亦在主流媒體新聞平台推送,成為當天全港關注的事件。
危站期間,立法會議員鄺俊宇三度向警察要求與黃雨衣男子直接對話被警方拒絕。鄺俊宇只能留在金鐘道對面人行道用揚聲器叫喊,呼籲「下來,我們明天一起去遊行」,然而聲音未能清楚傳到太古廣場的平台。
晚上八時許,男子脫下黃衣坐在平台休息,約九時,他突然爬出棚架,消防員嘗試將他拉回不果,他的上衣被拉脫後墮下,跌落安全氣墊旁之人行道,目睹過程的鄺俊宇激動痛哭。男子被送往律敦治醫院搶救後證實不治,成為反修例運動中首名死者。
消息傳開,當時新聞仍以「黃衣男」、「雨衣男」等稱呼作相關報導。
當晚香港一片哀聲,網上出現悼念文宣及畫作,以黃色雨衣為記號。同日死者身份亦被確認公開,這名黃色雨衣男子為梁凌杰先生。
梁凌杰,生於1984年3月7日英屬香港,卒於2019年6月15日,終年35歲。
梁凌杰先生的犧牲,激發了翌日兩百萬人上街遊行,民陣以「200萬+1」宣布遊行人數,向梁先生致敬。終於,在兩百萬人上街的空前壓力下,林鄭政府當日宣布「已停止」修例工作,並向市民致歉。
在梁凌杰先生死後的一天,他臨終親手寫下的「全面撤回送中」訴求,終於得到回應。
跳下來
梁凌杰先生的離世,對香港帶來前所未有的震撼,意味著香港抗爭運動由過往推崇和平示威,過渡到準備流血犧牲的抗爭意識。
香港資深遺體修復師及生死教育會長伍桂麟從6月15日當日下午開始關注新聞,從觀看直播中,他推測梁先生墮樓機會很高。他表示,從梁凌杰先生的抗爭行為,包括選擇金鐘這個極具標誌性的地點、清晰明確的標語、連最後的衣服亦選擇顏色最鮮明的黃色雨衣,這些都顯示梁凌杰先生當時的理念十分強烈。
伍桂麟從新聞直播畫面中直接看見梁先生墜樓的一刻,他觀察到梁先生墜樓時身體向後並且後腦著地,死亡意志堅決,搶救成功的機會很低。最終梁凌杰先生於香港灣仔區律敦治醫院宣告不治。
梁凌杰先生的死屬於「利他型」自殺,借自殺表達訴求,希望為在世的人換來理想,歷史上也不少例子,以死亡將抗爭運動提昇到另一個階段。伍桂麟說:「正如電影《十年》裡面的自焚者,想不到十年的一半也不用,就真的出現。」從事生死教育多年的伍桂麟對自殺行為十分理解,他說當社會運動膠著:「用過好多方式去爭取,都沒進步,甚至倒退,就會生出自殺念頭。」自殺是因為絕望,亦是希望為生者帶來希望。
梁凌杰先生離世後,伍桂麟曾考慮應否站出來為他打點身後事。當時他留意到不少組織正聯絡梁先生家人,伍桂麟憂慮擔心事件若捲入了政治組織之中,會讓事情變得更複雜。於是他聯絡612基金會,由於伍的殯殮專業背景,梁先生家人信任並交給他主理。伍桂麟陪同梁先生家人見法醫、警察、處理法律程序,並協助告別式的安排。
修復
梁凌杰先生的遺體修復工作由伍桂麟處理,進入修復室之前,伍桂麟在facebook已看過梁先生生前的樣貌,直至看見眼前的遺體,在重重傷痕以下,仍然能認得出來。除了墮樓造成的創傷,由於梁凌杰先生屬於非自然死亡,因此需要剖屍檢驗。伍桂麟感觸說:「他在死前已經面對這麼多創傷,死後還要增添這麼多傷口。」
「會感覺到痛。」伍桂麟說。伍桂麟日常處理的九成也是長者自然死亡的遺體,面對年輕死者會特別感觸,尤其如梁凌杰與自己差不多年紀,看見這樣的滿身傷口,會感覺痛。
伍桂麟說,沒有一個遺體可以完美地回復本來的面貌。「沒人製造創傷,就不需要有人修復創傷。」他慨嘆,梁浚杰的犧牲、整場運動對香港人留下的創傷,香港人日累月積地承受,只有公義得到彰顯才能修復。
殉道者
雖然警方提出要求不進行公開悼念,但伍桂麟堅持要舉行公祭。梁凌杰離世觸動全港,他作為一個殉道者,「因為死者為對抗政府以死明志,這已是一個公眾人物的死,不再屬於一件『家事』。」
治喪期間,他們亦不敢刻意用「烈士」作稱謂,怕引發更多人仿效。伍桂麟說,公祭本來有一種集體療癒的作用,「參與一起悼念,看到大家還記得這個人,大家在儀式內會感受到好深的連繫,會有情感上支持。」
與家人商討後,梁凌杰先的公祭設於香港殯儀館外球場。然而,考慮到其時社會情緒崩緊,同時考慮到家人的巨大壓力,他希望梁凌杰先生的告別式以平穩氣氛進行。伍桂麟說說:「父母不想高舉兒子作聖人,只希望香港人可以記得他。」
公祭在2019年7月11日舉行,梁凌杰先生的父母對香港人寄語:「感謝社會各界人士悼念杰仔,每一位善良的香港人,包括兒子在內,都希望香港能變得更好,讓每人都能安居樂業、自由發聲;而每一位勇敢走上街頭巿民都是因爲深愛香港。年輕人要好好保全自己,活下去,才能繼續為社會不公不義之事勇於發聲。」
犧牲的意義
伍桂麟說,為抗爭而殉道,在歷史間也不罕見,然而看到歷史在香港重演,只能說感觸。梁凌杰先生身故後,社會間自殺情緒爆發,討論區、群組中傳出不同人表示有尋死念頭,以及親友準備尋死的求救信息。
事實是,公開資料顯示︰至少五名年輕人,在去年,自殺前寫下反修例口號。
伍桂麟表示理解這種想法:「在絕望之中堅持,當沒結果,最後同歸於盡。」他更收到不少人向他查詢應該如何處理遺書,部分希望尋死,另一部分是做好了在抗爭中犧牲的準備。他提供資訊的同時,亦希望年輕人能再三衡量生命與抗爭之間的輕重。「用死去表達訴求,我會覺得尊重、可敬,但不希望見到。」
在台灣戒嚴時期,鄭南榕面對打壓而選擇在《自由時代週刊》雜誌社內自焚而死,他的犧牲使台灣從此不再壓制言論自由,而鄭南榕逝世日被定為「言論自由日」。然而,亦非每一次自我犧牲都能讓公義得到彰顯,如在西藏,多年來已經有過百名藏人自焚,卻依然被政權漠視。
犧牲的意義孰輕孰重,我們沒有答案。但可以肯定的是,正如伍桂麟說:「香港的歷史,梁凌杰有份。」
附錄:後來者
盧曉欣,21歲,2019年6月29日下午近四時,在粉嶺嘉福邨福泰樓的高處墮下,墮樓前在後樓梯間的牆壁上用紅筆上寫上遺言,其後被擦去:
「致香港人:
雖然抗爭時間久了,
但絕對不能忘記
我們一直以來的理念,
一定要堅持下去。
強烈要求全面撤回條例
收回暴動論釋出學生示威者
林鄭下台 嚴懲警方
本人願可以小命
成功換取200萬人的心願
請你們堅持下去!
曉欣 」
鄔幸恩,29歲,2019年6月30日,在中環國際金融中心商場四樓平台墮下救後不治。在個人Facebook留下遺言:「香港,加油。我希望可以看到你們的勝利。」
麥小姐,28歲,2019年7月3日凌晨。在長沙灣住所墮樓身亡,墮樓前在房間發留下字句:「不是民選的政府是不會回應訴求」
范遠聰,26歲,2019年7月22日,因反送中的立場與家人政見不合,發生爭執而被趕出家門,最後在大廈高層後樓梯高處墮下搶救不治。
郭先生,25歲,2019年8月26日晚上九時許,從觀塘順天邨天韻樓高處墮下,倒臥大廈天井證實死亡,遺言節錄:「香港人為香港付出左幾多,得返黎又係幾多,出過聲,流過淚,受過傷,流過血,但係出黎既結果永永遠遠都唔係你所想!香港人未輸,邊個撐到最後邊個就會贏,香港人加油!」
何小姐,27歲,2019年9月4日晚上十一時,於粉嶺嘉盛苑嘉明閣二十一樓危站輕聲說:「香港人加油!」後便一躍而下當場身亡。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萬的網紅賢賢的奇異世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十個史上最神秘的人,原來比特幣的創辦人也是其中一個? 五個史上最神秘的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nW8xTl5c8 五個最神秘的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ry_wIjKWQ 最神秘的地方:https...
林群盛逝世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夜.語錄.劉孟捷「愛之喜」》
* 有時候絕望與無待,只在一線之間。站起身微笑跨過去,就是了。—蔡璧名
* 心要定下來,心要靜下來,哪怕水流如注,哪怕腳跟顛簸地立在山崖。靜定下來,會感激那些把你丟擲到山崖的機緣。讓你學會嶄新的立定腳跟的功夫。—-蔡璧名
* 心若是牢籠,處處為牢籠,自由不在外面,而在於內心。——史蒂芬·金《蕭申克的救贖》
* 你要承受你心天的季候,如同你常常承受從田野上度過的四時。你要靜守,度過你心裡淒涼的冬日。—-紀伯倫 《先知》
* 你還年輕,我的朋友,不過你總有一天會學會自己評判這世間發生的一切,而不去相信別人的閒言。對你所耳聞的一概不信,對你所目睹的也只信一半。—-愛倫·坡《塔爾博士和費瑟爾教授的療法》
* 日落總是令人不安,無論它是絢麗抑或是貧乏,但尚且更令人不安的是最後那絕望的閃耀。—-博爾赫斯《餘暉》
* 等你到了一定的年齡,彼此的過去已經不重要,那些曾經令你無比在乎的東西就好像半途而退的潮汐一般,似乎沒有了提及的必要。—-西蒙·範·布伊《愛,始於冬季》
* 對有些人來說,生活就是不斷破牆而出的過程,而對另外一些人,生活是在為自己建起一座座的圍牆。—-西蒙·範·布伊
* 一九四五年四月十二日,羅斯福剛剛從雅爾達和邱吉爾、史達林開完會回來,覺得很累、很疲倦。他以為又是小兒麻痺症的後遺症,使他的血液循環不好,所以從雅爾達直接飛到喬治亞的溫泉郡休息:之後,因腦溢血病逝。
我手中有一張《紐約時報》的照片當時在頭版全版報導羅斯福過世的消息:
President Roosevelt is dead; Truman To Continue Policies; 9th Crosses Elbe, Nears Berlin.
下面寫著羅斯福的生卒年,一八八二至一九四五。這段話包含很多訊息,第一個就是羅斯福死了;第二個,杜魯門接了他的位置,會繼續執行他的政策;第三個就是二次大戰相關的進展。那時候,有一位老百姓寫了一張卡片到白宮,現在還被保留下來。他寫道:「羅斯福是我所認識的人當中,從未有過恐懼的人。老天啊! 為什麼要奪走他的生命?」
⋯⋯⋯⋯
羅斯福夫人被稱為美國永遠的第一夫人,不只她曾經是美國的第一夫人,是歷史上最受尊崇的第一夫人。羅斯福念哈佛大學時為什麼娶伊蓮娜為妻?因為他們有共同的信仰,這可能跟他所需要的陪伴和愛情並不完全相同。伊蓮娜在羅斯福總突然逝世,杜魯門同一天已立即依憲法宣誓就任總統時,她當然仍住在白宮來不及搬出去,她非常有教養的詢問杜魯門總統:「我急著想去溫泉郡,我可以用空軍一號嗎?」杜魯門說:「妳現在不要拘謹於這種小事情。」
羅斯福的遺體沒有以空軍一號運回華府,伊蓮娜瞭解她的丈夫,正如她寬容他心中一直有個角落愛著另外一個女人。羅斯福的遺體以鐵路從喬治亞的溫泉郡運回華府,接著在盛大的國葬儀式中,再護送回到他一直念茲在茲、想回又回不了的老家海德莊園。他的靈柩離開白宮時,群眾佇立兩旁送行,每一分每一秒都有民眾哭泣。當他們的眼睛看到羅斯福的靈柩運到面前時,才確信羅斯福真的走了!有些人甚至忍不住當場嚎啕大哭。
羅斯福的遺體移出喬治亞溫泉郡時,非常多人佇立默哀。那是一家復健中心,羅斯福花了自己三分之二的財產把它買下來,但慷慨地開放給全美國所有小兒麻痺症患者使用。他從不會覺得「我是富豪,我是貴族, 我不要跟你們這些人共用相同的溫泉水」。他不是這樣的人。這是羅斯福令人覺得最佩服的地方,他一輩子沒有缺過錢,但也一輩子理解社會上被遺忘的窮人。
羅斯福是在三十九歲時罹患小兒麻痺症,當時是一九二一年,小兒麻痺症疫苗尚未問世,直到一九五五年,發明人沙克博士(Dr. Jonas Salk)。一九五九年,沙克博士在羅斯福夫人陪同下,來到溫泉郡小兒麻痺中心。沙克博士說:「謝謝這麼多年來,妳及妳的先生, 以豐厚的財產、強大的權力協助這群被世界遺忘的人。是你們一直鼓勵著我,使我從事我的醫學研究。」—-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
———音樂:劉孟捷,天才音樂家搖藍音樂Curtis學院教授。他22歲成為Curtis 教授時,是史上最年輕的教授,也是第一位亞裔。今天下午當我們一起接受氣功治療時,他應我的要求為我們順手彈奏鋼琴。他的手指如此溫柔,但仔細看,每一個關節皆為紅色,都有免疫攻擊的痕跡。這只是他最小的疾病,也幾乎沒有影響他的琴藝。4/17日他將領奏(指揮)兼表演三首鋼琴協奏曲。他已成為音樂的一部分:他還活著,但他的靈魂已經超越生死。生之喜,生之悲,都無需戲劇性,他或輕輕地彈,或情感深厚地揮灑,一個為古典音樂而活的鋼琴家。
4-17劉孟捷&NSO
http://npac-nso.org/zh/concerts/doc-fotgdwuemc
《劉孟捷與NSO》
《劉孟捷與NSO》
2021-04-17 星期六 19:30 國家音樂廳 400 700 900 購票
領奏與鋼琴/劉孟捷
指揮/張尹芳 (下半場)
莫札特:第二十一號鋼琴協奏曲
孟德爾頌:G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蕭斯塔科維契:C小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 人生太短暫,有時穿山越嶺,有時也可以停下來聽一首樂曲:世界本來無限溫柔,如果你能把自己活在古典音樂裡。—-陳文茜
林群盛逝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愛國者治港」前夜的香港近代史回顧 -- 上報 / 評論】
北京推行「愛國者治港」,在香港內部並沒有炸開了鍋,因為早有預告。檯面反對的政治人物都掃光了。加上晦明不定的疫情、47 個反對派被行刑式審判,人的關注力卻終究並非無限。
由北京完全主導的選舉改制,在這裡首先引起的卻是思古幽情,整理國故的歷史意識。北京人大決定香港選舉制度的時候,親中派、特區官員和社會上的行業代表,都跑出來全力支持,但一般的香港人卻是截然不同的反應冷淡。看在眼裡,知道了,內心有點想法,但精神卻累得不想理會。網絡上卻有歷史考古專頁回顧香港一直以來爭取權利的歷史。因為大家在沉默中亦觸景傷情,不禁天問,香港是如何走到今日的呢?
要回顧的話總會令人不高興,因為在過渡期間,一些有份協助扼殺全面普選的政客,還在香港;很多錯誤期待過香港應該回歸中國、兩地一起民主化的「民主回歸派」,還活得好好的。愛中國至深的香港民運領袖司徒華早已逝世,沒能看到今日香港「全面回歸」的模樣。
若把香港人粗略分為年輕一代和中老年一代,他們對今日香港的局面,反應自然不一樣。中老年一代當年親身經歷過前途談判和 1997 年的主權移交,也經歷過中國對香港主權決不退讓,香港只能被動接受的時代。當年很多人恐懼而移民,就此一去不返,當時已經有幾十萬人投奔怒海,不只令英美澳加等地增加了很多香港聚落,更令當時香港社會的中上層人員大換血,於是很多才德普通的人,也因為社會結構上層真空而無端得到晉升機會。
大部份人對回歸中國都有疑慮,但有一班人認為要留下來,試圖用自己的專業能力留守香港,希望在「一國兩制」裡面據理力爭,為香港爭取最大利益。這些人當中有一部份後來成為公民社會的中堅份子,也有一些順理成章從政。因為英國在撤走之前,在香港推了半套政改,香港立法會起碼有一半直選。香港回歸初期,中國對香港基本上不介入。董建華管治時期,中國與美國打得火熱,中國當時的地位,尤如美國在二戰之後扶植的日本,大家關係好得不得了,香港也與美國關係良好,跟今日不能同日而喻。迪士尼樂園也是那個年代商量好在香港興建,當時香港給迪士尼的條款十分優厚,甚至有人批評香港「喪權辱港」,面對美資頭也抬不起來。
北京彈指間就可改變現狀
回歸之初,香港政治局面看來也是粗安,民主(回歸)派的存在,便看來好像鎮守著香港,是他們令中共沒有河水犯井水。這是一個歷史造成的錯覺,後來我們親眼目睹了香港的司法獨立、議會制度、懲治機關,在北京彈指之間就可改變。不是北京不能做,而是它當時顧全與美國和西方的關係,沒有重搖香港的現狀。北京每次動手,不只激起了香港人反感,民主派的權威也逐年散功。
一國兩制究竟是甚麼,雙方慢慢都有了自己的詮釋。香港人本來這個制度可以守護自己權益,可以維護香港生活環境「不變」,但同時一國兩制的源頭是中國主權,這個制度也證成了中國對香港有各種權力的法理邏輯。因此它也可以不給香港實行民主普選,因為條文說過,香港的民主政改要依照「實際情況」,經過 19 年的反送中,實際情況不行了,所以要杜絕反中份子進入權力機制,於是實行一連串的選舉「優化」。
然而這並不是 19 年直接導致的,而是在 2014 年北京就香港政改問題發出「白皮書」,宣示北京對香港有「全面管治權」,特首候選人要先由選舉委員會先撰選,因為香港特首很大權力,比普通的地區領導人更大,事涉國家安全,要牢牢掌握。
從國家邏輯而言,這是天經地義。這一切的揭開,象徵著中老年人半生信仰的民主回歸、中國走向政治自由化並且令香港一併民主,或者退而求其次,以一國兩制賦予香港的權力「自守拒共」的黃金遐想,在短短數年間蒸發殆盡。在 47 人的審判現場,有法律界人士質問,警察無理封鎖法庭,干擾公眾人士聽審,這樣香港還有司法獨立嗎?法庭是司法機關管理,還是警察管理?這個問題,發問者自己都明白,只是「人窮則呼天」,當世界觀被現實強力挑戰時,內心痛苦無比,只能「天問」。
若問他們,有沒有認為當年自己太過天真、對權力有著行險僥倖之心、料不到中國真會如此,他們不一定承認,但內心一定充滿交戰。畢竟那個年代,回歸不是他們要搞的,但當中搖旗吶喊的也有不少。97年之前,香港曾有議員發起全面直選立法會,但最後卻是「民主回歸派」的成員投了反對派,以一票之差失敗。當時輿論鞭韃他們,「民主回歸論」支持者的原罪就由此種下。當時有支持否決全面直選的人,在電視節目上為此決定護航:
「身為匯點成員,我認為李華明做法沒錯。因為我們現在民主化不是單看香港,也要看全中國民主化,兩者要同步進行,互相配合,不可單講香港不講中國,這是民主回歸派匯點所講的堅持原則,我們既要回歸,又要民主,我希望講清楚這立場。第二,假如未來我們作為中國人民一份子,不是現在我們在港英生活下就不是中國人,由始至終我們從來都是中國人時,我們的民主化就不應該單講香港,兩者要配合,就要想清楚這問題…」
這素顏而自以為是的愛國主義,不知是否有點像某一個時空下「盼來了祖國」的林獻堂。
相信的等 不信的走向抗爭
二十年來,香港也說不上有民主進程,但已經在議會裡有不少議席、得優厚議員薪津的民主派,就慢慢分裂為保守派和加速派。保守派認為要苦撐待變,最終香港能否政改,都是要與中國商討,尤其是不能反對中國,不能惹怒中共。而中國在忙著發展經濟,從來也不想多個變數,也是能拖就拖。
香港的政經高層能忍,不代表下面的不會鼓譟。特別是香港是「堅尼系數」長期排名一二的經濟體,很多窮人,房價極高,大家水深火熱,他們也得到了某程度上的政治啟蒙,認為經濟問題、利益集團固化,必須民主化,政府才會向人民問責、有能力解決問題,否則就是被本地和海外財團長期左右大政。經濟問題引致了對民主化的高度渴望,他們有一些就支持或自己成為民主派的加速派,用抗爭要求政府盡快改為民選。保守派認為中國會在適當時候推動政改,因此萬事小心,也有了經略中國的幻想,事後我們當然證實了,當時中方只是拖延他們,是不會真正給香港人他們想像中的普選。
當「保守派」(或「經略派」) 自覺朝中有人的時候,更是對「加速派」不友善,大家又是選舉競爭對手,雙方的矛盾既混合私人恩怨、爭取路線不一、議席的競爭、社經矛盾等等,成為近十年的政治主軸。保守派的策略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力爭取民主反而冒進,因為激怒中共,最後只會越收越緊。爭取民主太大力,反而是破壞民主運動。這個悖論為何出現和盛行,便是因為在香港的具體政治環境,北京垂簾聽政,雖然看似不動,但大家都明白權力全在他手。分別只是,北京有權,它會容許還是不容許香港民主。有人會寄望中國自動放權,也有人根本就不相信。相信的就繼續等,不相信的就慢慢走向抗爭。
「香港還是正常」是幻覺
歷史繼續向前,結果是不相信的人慢慢增加,越來越多,對抗爭手段的包容度也越來越大。2014 年佔領之後,有 2016 年旺角的警民衝突,到 2019 年一般人就已豁出去。有些中老年意見領袖仍然會很懼怕騷亂越搞越大,會惹來中國報復,但可能當初實踐行動的很多人,抱著的心態卻是反正已經惹怒了中國,而且就算中國很高興,也不會給香港民主的。
就是這股絕望,最終衝散了整個上層虛偽地維持的「香港還是正常」的幻覺。
隨之而來的是中國也不再容忍,用警察大打大捕,用法庭重判抗爭者,立了《國安法》,然後又修改選舉制度,杜絕反對派進入議會。其實更多的改造還會陸續推出。例如對香港既得利益階層的整治、打擊地產商、打擊原居民、馴服香港的「深層政府」 (即自成一國的高級公務員)、還有大舉洗換本身能力不濟的建制派。
他們的意思是,香港搞不好,離心者眾,是因為經濟問題,是大地產商和各種既得利益階級暗中阻礙施政,導致利益分配不均,人們才倒向爭取民主自由,進而演變成威脅中國的動亂、還有一批人去外國遊說要制裁中國。北京相信,只要下層利益分配好了,就可以大為削弱香港人對民主自由的追求及「政治化」風潮。
香港低下層和年輕一代,在過渡期前後才哇哇落地,與前面的光輝失諸交臂,生不逢時已經是定數。這些人沒有經濟上流的希望,導致絕望,因而參政求變是真的,但在過程中,沒有中國情懷的年輕一代,在犧牲過程中建立了自己唯香港論的主體意識,對主宰自己命運的渴求,大概比起上一代更要強烈。難言哪一種情懷比較究竟,但中老年早已獲得了一定利益,他們會因為香港情況變壞而離開,保存個人,但走不了的年輕人在乎自身的同時,也在乎香港作為一個整體的文化及政治體系,他們將自身的存在,寄托於群體的保存。
中老年人的世界和希望業已煙滅,他們也較難習慣新世界。好像有份出賣了香港的罪惡感、血氣隨年齡增長而消失、家累的重擔,都是一代人漸漸淡出熄微的原因。畢竟在過渡期前後,中國還需要西方和「原香港」,對政治上的反對者都很寬容。是在預期將會得到寬容環境,也容易有收成,我們才會「抗爭」。如果抗爭危險、充滿焦慮的時候,很多人就會離開。如果手上有很多籌碼,是不會無故自毀的。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後來的一代,雖然一無所有,卻很多人是真心相信「不是因為看到會勝利才堅持,而是堅持了才可能得到勝利」。這一代香港人和上一代,內心的差距拉開了彷彿兩個物種之遠。
一無所有的心安
年輕一代亦不是不絕望痛苦,但他們沒有見過巫山和滄海,沒有能夠懷舊的念想,反而不會完全陷入「我認識的世界已經完全幻滅」的痛苦。畢竟他們是成長於一國兩制之下的第一代。他們潛意識也知道香港變成如此,第一是北京、第二是父祖輩,與自己無關,反而自己是幫父祖輩還債,卻沒有吃香喝辣過,在受難中反而有了一無所有的心安。有一些朋友就在 47 人之中,他們在獄中互相挖苦和說笑的言談,也傳到了外面。為甚麼身處絕境都能如此苦中作樂,也許便是因為潛意識知道自己雖然受苦,但卻是清白的,良心過意得去。雖然狀況十分畸形,但香港歷史的確是如此曲折和畸形。
林群盛逝世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十個史上最神秘的人,原來比特幣的創辦人也是其中一個?
五個史上最神秘的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gnW8xTl5c8
五個最神秘的人: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6ry_wIjKWQ
最神秘的地方: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VKhEbsZzM
各位大家好,歡迎收看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世界無奇不有,有很多很多最神秘的事件裡出現過的最神秘的人,到現在也無法解釋他的出現,或是無法找到他,今天我們就來說十個最神秘的人物。如果你也喜歡這些奇異世界的影片,歡迎你訂閱HenHenTV,你的訂閱和分享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了!
之前關於Bili-Bili的strong大衛有找到我,並且向我道歉,對於這些勇於面對過錯的人,我是蠻欣賞的,我正式授權給他上傳我的影片在Bili-Bili,給予一些中國的朋友,就算不用翻牆也可以看到我的影片,但如果可以翻牆的人,也記得來到Youtube訂閱我的頻道吧!
好,我們開始吧。
10. D.B 庫珀 Dan Cooper
他是一名唯一在空中劫機而成功逃脫的疑犯,在1971年11月24日,他挾持了從波特蘭前往西雅圖的波音727客機,據當時的空姐描述:庫珀遞給她一直紙條,起初以為他是跟她拿電話號碼,她就把紙條放進口袋給了他電話號碼,但是過後庫珀和他說:我的行李箱有炸彈,你們這班機已經被挾持了,我要二十萬美金,不連號的,還有四個降落傘。
在飛機降落在西雅圖時,庫珀他收到二十萬現金和四個降落傘後,就命令機長起飛去到墨西哥。但飛機飛過華盛頓1500米高空時,庫珀突然背著兩個降落傘,打開飛機尾部艙門,抱著他的二十萬美金在茫茫森林消失了。
有人認為他在高空負重的情況之下跳傘是不可能存活的,但是警察做了地毯式搜查,只在1980年事件9年後,在華盛頓河邊找到290張美金和降落傘背包,證明是二十萬的一部分。FBI找到大概1000疑犯,但是沒有一個是他,最後這個被FBI列為懸案。
9.坡之敬酒者
在愛倫。坡這個美國詩人逝世後的100週年開始,就是1949年。每逢1月19號午夜至凌晨時刻,都會帶著三枝玫瑰和半瓶干邑白蘭地拜祭坡的墳墓。沒有人知道三枝玫瑰和半瓶白蘭地是代表什麼,但是唯有聯想到的是愛倫坡是死於酒精中毒的。
這個傳統持續了60年直到一九九三年,敬酒者開始留下紙條說:火炬會傳承下去,在1998年就說:第一代已經逝世,現在是兒子接手。到了2010年就沒有在出現過了。到現在為止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
8. 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說到中本聰,你可能不知道是誰,但如果我說bitcoin,你就知道是什麼,他就是比特幣系統的創辦人,但是沒有人知道他的真實身份是誰,也沒有照片,任何一些資料。他在2008年發表了一篇關於比特幣的電子現金系統文章,並且發布第一個比特幣軟件和啟動比特幣金融系統。在2010年淡出比特幣金融系統,據傳聞他有100萬個比特幣。雖然有很多人冒認是中本聰,但是都被人們一一否認了。
7. Umbrella Man, 撐雨傘的男人
在1963年有件非常轟動的事情發生,就是肯尼迪總統在到訪德州市時候被暗殺了,在肯尼迪被暗殺的影片裡面出現一個非常詭異的男人,由於當天天氣非常好,因此沒有任何一個人撐傘,唯獨是他一個人撐著一把黑色的雨傘,而且他是非常接近肯尼迪總統的開蓬車,當總統的車一經過這個撐雨傘的男人
(這裡簡稱雨傘男),他就高舉他的雨傘,順時針轉了起來,影片裡面有看到肯尼迪總統一經過他的時候,就開始按著自己的頸項,過後就被人用萊福槍遠距離暗殺了。最近美國方面把當時民眾拍攝到的影片,用現在的科技高清化,很清楚的看到這個雨傘男,但是到現在為止他的身份仍是一個謎。傳聞他可能是策劃暗殺的其中一人。
6. Babushka Lady 戴頭巾的老太婆
同樣在肯尼迪暗殺現場的另外一名詭異的人,也是另外一名非常靠近暗殺現場的人,在總統被暗殺之前,她已經開始錄影,圖中看起來她好像拿著類似好像是攝影機的物體,也有可能是八厘米小型攝影機,當槍聲響起時,全部人都在避難,唯一她一人依然站在繼續的拍攝。
過後就消失在人群中,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人知道她的身份是什麼。如果她有拍攝到什麼影片,應該呈交給FBI,但是FBI沒有收到這個女士的任何影片。
請看第二部
林群盛逝世 在 群盛,正在前往天琴座的路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林群盛 出生1969年8月25日臺灣逝世2022年11月2日(53歲) 國籍中華民國(臺灣) 教育程度光武工專機械科體裁現代詩文學運動數位文學代表作〈沉默〉(POETRY-BASI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