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課程所寫的全部介紹,
其實有點害羞講這些,
一方面是覺得我一邊被現實___
一方面我卻得鼓起信心說我還可以。
有興趣再看看吧,我自己是仍在路上這樣。
# 請老師稍稍分享一下自身的學習歷程和設計創作主張
進入大學前,我沒有任何美術基礎,只是一個喜歡畫圖跟寫字的普通男孩,住在台東,騎腳踏車上下學,上學的路上只有低矮樓房與遠山藍空,一排一排的椰子樹,大學選念媒體傳達設計系遊戲組,其實是不想念書,想要發揮自己的天馬行空,那時候對設計、創意、藝術沒有概念,就憑著一股渴望創作些什麼的想法去念大學。
整體看來大學就是什麼都沾一點,但什麼都不專精,遇到迷茫的狀況,不知道如何開口尋求幫助,就一直待在房間內做自己的東西,像極了柏拉圖的洞穴預言,幸運的是在這個時代我們還有網際網路,至少我能夠以管窺天。上研究所後才開始被梳理與重整,於是慢慢地念一直以來缺乏的基礎,就像蓋房子的地基一樣。
到了現在,我的設計創作主張一直都只有一種,就是我要把自己變成一種風格,用我自己的風格來表達。(而且我非常不會說話,所以只好靠圖了)
# 設計師們在商業限制與創作自由之間,對目前業界現況的理解和對未來可以有什麼樣的預設
在商業案件中,時常必須與客戶用圖像來溝通,如果對方無法理解抽象的文字與模擬圖,就必須以已經推出、完成的作品照作為範例,有時候如果陷入泥沼中,就容易產生牛頭不對馬嘴的狀況。第二就是,很容易出現同種結構的作品不停出現,最後演變成一種風,這也是正常會發生的,但只是我覺得這樣很無聊。
歷史中,時間是線性,可是思想是環繞擴散,如藝術史的各種繪畫流派,也是針對一件事情有各種不同的見解,現今,我反而覺得,這是一個大家各自能夠擁有舞台的時代,所以不管是商業案件或者自由創作,我覺得還是要回到個人身上,如果只求速成的個人風格,最終都會長的一樣。常常會有人說明星設計師、怎麼又是他之類的話,但我覺得從不被人知曉到怎麼又是他,這個視覺風格構築的過程,中間需要經過的努力反而才是重點。
人類的文明要能被推進,我想也就是需要各種激烈的花火吧。
# 關於本次的課程內容設計與鋪程,像是圖像溝通戰鬥營將如何實際演練來達到概念的核心
在戰鬥營中,我也不會是老師,只是一個對圖像有積極興趣的人,透過這個戰鬥營,每個人都應該嘗試、學習把自己的想法拋出來說出來表達出來,然後積極實作,跟人交換意見,得到實際經驗的成長。
成長需要經驗,而取得經驗就需要不停跳脫自己舒適的空間。
# 這次的課程希望可以帶給學員一些什麼樣的啟發和學習
我不覺得自己是個很有經驗跟很會教導的人,但希望可以透過課程與戰鬥營給每個參與的人「我想要變得更好!」「原來我可以變得更好!」「創作果然很有趣!」這種感受。
# 給未來設計人的幾句話
因為我自己也還在設計人的路上,所以這句話也給未來的自己跟各位:「清晨,空無一人的街上,世界正準備上演,沒有人知道自己是否是演員,只有踏出去才能知曉。」
►09/22(三) - 10/02(六)
平面色彩與圖形設計 https://bit.ly/2UQGmNA
「柏拉圖洞穴預言」的推薦目錄:
柏拉圖洞穴預言 在 王建揚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展覽預告
螢幕不滅 Immortal on Screen
展覽日期:2019 / 03 / 23 – 2019 / 5 / 26
開幕式暨開幕演出:2019 / 03 / 23(六)14:0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203-205展覽室
藝術家座談:2018 / 03 / 23(六)15:30
地點:國立臺灣美術館 演講廳
策展人:曾鈺涓
藝術家:
卓立航、彭鈺筑、曾以勒(臺灣)
約翰尼斯.德洋(美國)
郭奕臣 (臺灣)
凱爾.麥當納(美國)
羅蘭.麥卡錫(美國)
艾瑪利亞.烏爾曼(阿根廷/美國)
法蘭克.華倫(美國)
葉甫納(中國)
依姓氏英文順序排序)
策展論述
每天早上,起床後第一件事,拿起手機,關掉鬧鐘,開啟臉書,開啟IG,開啟一日的生活。我們不斷攝影紀錄,早餐午餐晚餐,花朵天空風景,路人情人自已,上傳打卡分享,這是數位時代裡人們的生活。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拴住的世界裡,在網路的看與被看中,汲取知識、維護友情,獲得感情,期待關懷,也在網路上私密與公開的情境中,實踐展演與暴露自我的共存狀態,過著螢幕不滅的生活。
人們喜歡這樣的生活,安全地「隱藏」於螢幕前,「躲藏」於網路的另一個端點,隱藏情緒,思考、編輯與修改生活的表現策略與方式,而後,想像自己與另外一個模糊的個體,仿若真實地建立關係,自主決定跳出與消失的時刻,隨時隨地重新開啟新的分身,「重設」生命的存在狀態。透過連結科技,擁有全新的自由空間,可以快速的逃離現實世界所帶來的焦慮與孤寂,在自己隨身攜帶的手機所建構的巨大連結力量中,啟動分身隨時隨地進入虛擬世界,以分身來消解日常生活的困頓與無奈,也透過分身,消解孤獨與不滿,讓分身漸漸取代自己,分身漸漸擁有自己的生命與故事。
透過設定個人檔案重新建構自己生命的屬性,是檢視自己生活狀態,重新設定生命的儀式性過程,而後,在上傳照片、書寫文字、直播情境的展演中,透過每一個物件,每一張照片,每一件事情,創造一個新的「我」與想要表現的「我」。雪莉.特克《在一起孤獨》(2011)提出,透過行動通訊達成的混合生活狀態,我們的網路自我會自己發展出獨特的個性,成為「較好的自我」,同時也成為「通訊的機器」,她以「itself」稱呼以此種新的狀態存在,無生命的個體。
影像與書寫是自己存在的證實,現在則成為展演主體的創造策略,揭示展演者的企圖心,一個假造的身份與故事,與一位隱藏不知身份的秘密分享者;一位主動開啟直播平台的直播主,與不經意間經過監控攝影機的行人或小鳥;一位位於網路遠端,主動參與被監控的參與者,與在展覽現場進入直播場域的觀者,在實質上並無太大的差異性。在展演分享狀態中,眾人成為窺視者與被窺視者,我們展示自己被他人觀看,把自己供給系統,供人觀賞評論,期待他人的注意,肯定自己的存在,用自己的語言重申個體性的存在,同時也喜歡觀看他人,回應他人的生活,成為他人生命的評論者。霍爾.尼茲維奇《我愛偷窺》(2012)一書中提出窺視是一種沒有形體的娛樂形式,它創造出故事、印象、情緒的集合,而非深思熟慮的判斷。
此次邀請8件作品,以「窺視的存在」、「展演的情境」、「消逝與不滅」三種狀態,討論網路自我展演的存在辯證與哀愁。作品展演主體是:艾瑪利亞.烏爾曼的〈優秀與完美〉、葉甫納〈直播計畫〉中的藝術家自己,法蘭克.華倫〈寄出秘密〉中書寫秘密的眾人,羅蘭.麥卡錫作品〈羅蘭〉中的被觀看者與藝術家。同時也是凱爾.麥當納作品〈盯著電腦的人們〉、郭奕臣的〈顯影〉、卓立航、彭郁筑和曾以勒的作品〈底片機中的哀歌〉中,被攝的人們與被攝物。 在主動與被動的展演過程中,主體們也在主動與被動的選擇中,在藝術家精心設計的程序中,被分享並展示於他者面前,最終成為約翰尼斯.德洋的錄像作品〈自我失敗者〉裡,喃喃自語的失敗者,預示人類在數位時代的展演,漸漸失去的主體性之狀態與哀愁。
人們在評論他人的生活情境與展演中,創造自己存在於數位時代的價值。如果透過網路展演自我的個體,無論其身份,該以「itself」稱呼自己,觀看展演的偷窺者,是否更應該以「itself」稱呼自己。馬克.莒甘與克里斯多夫.拉貝(2018)在《裸人》一書中,以柏拉圖的洞穴預言,描述數位時代的幻象,實體與真實性,在幻象中消失,社會的虛擬化一點一點啃蝕掉我們的現實。「螢幕不滅」討論此種狀態的無奈與掙扎,也呈現現存的一種狀態,誠如尼茲維奇(2012)所言日常生活被夾在兩層黏膩的奶油中永久保存,即使在我們的生命結束之後。
展覽訊息:
https://event.culture.tw/…/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
直播表演
https://event.culture.tw/…/portal/Registration/C0103MAction…
柏拉圖洞穴預言 在 A ROOM MODE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à ROOM MODEL®
用雙手創造以假擬真世界的模型師:鄭鴻展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有一個關於真實與虛擬世界的「洞穴」預言:有一群囚徒被束縛在一個洞穴內,背對著燃燒的篝火,面對一道牆,在不能移動的情況下他們只能看到牆上的投影,以為看到的影子就是世界的樣貌。等到有一天其中ㄧ個人掙脫束縛,走到洞外,看到陽光照射在物體表面,他才明白這才是真實的世界。柏拉圖的比喻引發了2000多年來無數的爭論和思考:人類究竟生活在真實世界裡,還是生活在一個更高理念世界投射的影子裡?
鄭鴻展打造的「男孩的玩具房」便是極度逼真的作品,一開始乍看以為是一位玩具蒐集狂的房間。等到鏡頭拉遠看才知道,一開始看到滿櫃的模型、書本,甚至是掛在椅背上的書包、外套,丟在地上的報紙與購物袋等,都是微縮模型作品。他宛如造物主般的創造出真實世界的縮小版而讓人驚嘆不已。
從小他就慢慢琢磨出「欺騙視覺」的作品:「在我四歲念幼稚園中班時,就已經懂得一些描繪物體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例如,透過很薄的紙,或是直接在玻璃窗上,臨摹描繪出機器人的英姿,把畫出來的作品帶到學校給同學看時,大家都稱讚我畫得好啊。結果,他們竟然想看我「實況轉播」,也就是直接在教室畫給他們看,為了面子,我只好在家裡不看圖練習,憑空畫出機器人來,成果也很不錯。原來,臨摹再加上自我練習,是一條學習畫圖的捷徑。」
「小學五年級時,有一段時間我迷上了畫鈔票,各種面額我都畫過。還記得有一次,我故意把一張畫好的紫色新台幣五十元鈔票放在廁所裡,看看家人會有什麼反應。那天二哥的朋友恰巧來家裡玩,上廁所時發現了這張鈔票,大聲問我二哥:「誰的錢沒有拿走啊?」那種成功騙到人莫明的得意感,我到現在還意猶未盡。然而,有一次上課時,我畫的一百元鈔票被老師發現,老師嚴厲告誡我,這是違法的行為,從此我就不畫鈔票了。或許,那算是我第一次接觸所謂的寫實主義吧!」
「回台灣後的二十一年裡,我一直忙碌地工作,就算六日也沒停過。直到兩年前被日本場景師荒木智先生的一張照片所騙之後,意外開啟了我這趟微縮創作之旅。」
「微縮模型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任何的比例都一定要算過才做得出來,微縮模型可以做成任何比例,大到1:6,小到1:2500都可以做,這就是微縮模型有趣的地方。」
鄭鴻展的作品經常帶有舊化、牆壁龜裂、地板磨損、垃圾、髒污、灰塵等風格,試圖在場景中表現出「有人使用過後」的痕跡,並試圖透過作品呈現真實社會中的幽默感或是發人省思的議題。這些微縮作品也引發更深層的探討:我們所能觀察的世界和我們自己,都只不過是在這個世界裡真實存在的物體和事件的縮影而已。
-
source:Hank Cheng
-
[ vintage culture and esthetic ]
#ARoomModelWeekendColumn
柏拉圖洞穴預言 在 928教職網- 週二哲學史話-柏拉圖地窖預言看了這麼多書這個最 ... 的推薦與評價
柏拉圖 的《理想國》裡,有個著名的洞穴寓言, 他用這寓言來比喻人類知識的本質, 說明知識、真理不能靠表象的感官經驗對柏拉圖而言,現實界只是觀念界的投影,我們感官 ... ... <看更多>
柏拉圖洞穴預言 在 帕拉圖洞穴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推薦與評價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柏拉圖洞穴阿摩,柏拉圖洞穴說,柏拉圖洞穴寓言故事,柏拉圖洞穴預言,洞穴比喻柏拉圖,柏拉圖洞穴會考,洞穴寓言想表達什麼,洞穴假說. ... <看更多>
柏拉圖洞穴預言 在 [柏拉圖]洞穴寓言- 看板W-Philosoph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柏拉圖的《理想國》裡,有個著名的洞穴寓言,他
用這寓言來比喻人類知識的本質。
https://alumni.nctu.edu.tw/~sinner/think/talk/part_1/literae750.htm
以下截錄自這網頁-人文隨談,編/作者,吳文成
(正好這網頁有寓言內容,假設它是原文譯譯的內容好了...姑且看之吧~)
-------------------------------------------------------------------
蘇格拉底(以下簡稱蘇):我要你想像下列這個情
境,看看人的天性開明或無知到什麼程度。想像有
一個地洞,洞穴的開口朝向外面的陽光,但是洞穴
本身在地下很長。在洞穴裡有一群從小就被監禁的
囚犯,他們的雙腳與脖子都被鐵鍊緊緊綁住,以致
於只能向前看而不能轉頭。在他們背後上方燒著火,
在火與囚犯之間有一條走道相通。這條通道的前端
矗立著一堵牆,這堵牆就像是表演皮影戲時,介於
表演者與觀眾之間的布幕。
再假設這道牆之後有人正在搬運各種束西,包括了
用木材或石頭製造的人形或動物。很自然的,這些
人裡有些在談話,有些沈默不語。
葛樂康(以下簡稱葛):真是古怪的景象,古怪的
囚犯。
蘇:這都是依據真實生活描繪出來的,我可以這麼
回答你。請你告訴我這些可憐的囚犯,除了火炬的
光亮投射在洞穴牆上的影子之外,能不能看見自己
或者身邊的囚犯?
葛:假若這些囚犯沒辦法轉過頭去,那他們怎麼能
看得見呢?
蘇:那麼,他們看得見在通道上被搬運的那些東西嗎?
葛:當然不行。
蘇:如果他們可以彼此交談,那麼他們會不會認為
自己看見的影子就是真實的事物?
葛:這是難以避免的。
蘇:假如他們面前的牆會反射聲音,你認為他們會不
會覺得通道上有人說話時,其實是由牆上的影子所說
出來的?
葛:他們只能這樣想。
蘇:所以,囚犯們會相信這些物體的影子就是真實的了?
葛:這是難以避免的。
--------------------------------------------------------------------
這則寓言最後是,有個囚犯逃脫了束縛,逐漸走向充滿
陽光的洞外世界,他開始能分辨出真實物體與壁上影子
的不同,他看到了真實世界的情形,看到太陽的光芒與
陽光所形成的陰影,他了解過去在洞穴裡的那些影子根
本不是真實事物,而他那些被綑綁的囚犯朋友根本不知
什麼是自由與真實。
於是他回到洞穴裡想告訴他同伴外界的情形,結果他竟
無法適應洞穴裡的黑暗,當他描述外界情形時,竟被恥
笑他眼睛瞎了,根本沒人相信他。
這個古老寓言具有多重象徵與意喻:代表理性的光明與
渾沌的黑暗相對;人的感官是受蒙蔽的,但你也有可能
是那位掙脫鎖鏈的人;我們怎知自己認知的「真實」是
不是幻影?只是某事物的投射?
對柏拉圖而言,現實界只是觀念界的投影,我們感官中
感覺到的現實事物都只是那火光映照在壁上搖晃的影子,
只是「真實的摹本」。
--
原本「洞穴寓言」這篇文章,是排在「美是理念說」後面的。
假如有相關討論,也歡迎到Edit站的美學板貢獻一下唷~
--
╭──┬──┬──╮【Edit】站 bbs://bbs.kkcity.com.tw:22311 ─────╮
│人文│社會│科學│╔═══╔══╮ ╦ ═╦═ ╭─你看見了美學╯
├──┼──┼──┤╚══╗║ ║ ║ ║ ╭還是錯覺?────╮
│藝術│哲學│文化│╔══╝║ ║ ║ ║ ╭─╯ ╭─5_Aesthetics╯
╰──┴──┴──╯╚═══╚══╯ ╩ ╨ │ 美學板 ──────╮
特殊看板 優質個板 ─────── 編輯‧邊境 ─╯ ╰─ 板工 RAYBO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2.184.203
※ 編輯: RAYBO 來自: 61.62.184.203 (11/04 10: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