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經典童話的可愛作品!
童話故事裡的噴火龍總是當壞人,
每次都抓公主、然後被王子打敗,
但其實噴火龍也好想好想當英雄,
於是 他決定去別的童話故事裡「應徵」英雄。
可是小紅帽、三隻小豬、青蛙王子都紛紛拒絕,
最後在傑克與魔豆的故事裡竟發生緊急事件,
噴火龍能順利當上英雄嗎?
最新一集《這個故事沒有龍喔》已上線
歡迎所有熱血的大英雄小英雄們一起無限重播
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KKBOX等所有平台免費收聽👇
https://open.firstory.me/user/onceuponatime/platforms
📖《這個故事沒有龍喔》
作者:露‧卡特
繪者:黛柏拉‧歐萊特
翻譯:黃筱茵
出版社:采實文化
看看這本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76608
贊助阿姨買故事書👇
https://pay.firstory.me/user/onceuponatim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1的網紅UrbanCat二本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17年榮獲第28屆金曲獎GMA 最佳客語歌手獎 最佳客語專輯獎 金曲獎兩項大獎肯定。 ”這是一張 城市人聽的鄉村魅力, 鄉村人聽的城市浪潮。" 對貓來說,白天就是黑夜,晚上不睡覺的貓,經常在不打烊的咖啡廳做果醬。 二本貓UrbanCat第一張母語創作專輯【光亮徬徨的閃耀年紀The Go...
柏 克 萊 文化 童 書 在 新經典文化ThinKingD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潘柏霖 、萊納菲爾德 越洋對談 #無法平靜的夜晚
#潘柏霖:「我感覺賈絲似乎是以『觀察』這些細節來延緩當下的痛苦。我一直為賈絲感到遺憾的是,即使她很仔細觀察各種食物,卻沒有得到食物的力量──最接近『食物』的,或許是她堅持不肯脫下的紅色外套。我猜想,能這樣刻劃小說人物,你的感受力一定也十分敏銳。』
#萊納菲爾德:「我是個非常敏感的孩子,從小到大都是。我和賈絲一樣害怕生病,也像她一樣有天開始就再也不想脫下外套。我同樣能纖毫不差地感受到屋子裡所有人的心情。只要看著母親的背影,我就能說出她現在是難過、開心,還是生氣.......」
-
《無法平靜的夜晚》在荷蘭出版後引起廣大討論、登上暢銷書榜,並翻譯成多國語言。布克國際獎評審團的評審意見是「發自肺腑,技藝精湛」。
中文版9月上市,新經典文化特別邀請獲得2020年誠品閱讀職人大賞「年度最期待作家」的潘柏霖,越洋向萊納菲爾德提問,也分享自己的看法。全文如下:
〈潘柏霖、萊納菲爾德越洋對談《無法平靜的夜晚》詩意且孤獨童年〉
https://www.cna.com.tw/news/acul/202109065004.aspx?fbclid=IwAR1qKqfepmPTNjP40uI-cPJcUIvFv6gBdFeyuiSc9uAy-m674tePioP4C2Q
柏 克 萊 文化 童 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心智化 #重磅上市 #經典好書 #十年磨一書
#摘自本書前言 #依附 #情感調節 #自我發展
.
書名: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Affect Regulation, Mentaliz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elf)
作者:彼得.馮納吉、喬治.葛瑞蓋、艾略特.朱里斯特、瑪莉.漢普沃斯
譯者:楊舒涵、魏與晟
.
本書的付梓仰賴於許多事物的貢獻。我們引進了多方的資源,雄心壯志地期待本書能針對多重的讀者群,包括心理學研究人員、臨床心理學家以及心理治療師,同時也包含了其他領域的發展學家。從最一般的層面來說,我們希望可以突顯 #發展心理學對於心理治療與心理病理學有多麼重要。我們整合了心理學發展的科學知識,以及與成人及兒童工作的臨床經驗,來解釋心理治療。我們相信,只有在個別心理治療師與專業研究人員雙方能持續合作的情況下,患者才能受到最好的照顧。像這樣的整合,其價值當然無法馬上獲得所有人的接受(見Green 2000; Wolff 1996),也確實不需如此。心理治療師主要是透過談話來給予病人臨床上的幫助,因為這些病人所尋找的幫助不(只)是藥物,更是一個願意對他將心比心的人。相關學科在科學上的進展不一定會對心理治療的實務有所幫助,比如說,1940與1950年代霍爾(Hull)與史金納(Skinner)所提出的學習理論研究,對當時的心理動力取向治療師就沒什麼幫助,卻有益於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心理治療學派,比較強調行為與環境,較少關注個人與意義。
.
我們的工作立基於那些傑出的前輩們,他們在精神分析與發展的理論上投注了相當大的心力,也建立了很好的理論基礎,如安娜‧佛洛伊德(Anna Freud)、梅蘭妮‧克萊恩(Melanie Klein)、馬勒(Margaret Mahler)、布洛迪(Brody)、埃姆德(Emde)、史騰(Stern),與其他許多人士。特別鼓舞我們的例子是安妮‧柏格曼(Anni Bergman 1999),她是分析師瑪格莉特‧馬勒知名的共同研究者,在她的書中,完美地整合了發展理論與臨床思維。讀者們也可在本書中發現柏格曼書中的許多想法,只是換成稍微不同的觀點來講。所有心理治療的發展都是起源於對人類發展的觀察,因此必然會共同享有許多重要的特色。同時我們也相信,在本書中討論的許多想法──像是父母鏡映的社會生物回饋理論、目的論與意圖位置、反思功能、精神現實中的精神等同與假扮模式、異化自我、心智歷程、情感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情感調節與心智化──都為精神分析與心理治療提供了真正的新方向。
.
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本書的思維與關注的方向並不侷限於精神分析,我們還運用了心智哲學的概念,以捕捉與描述嬰兒是如何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成就自身心智的歷程。人類會透過他人來探索自己,這個概念源自於德國的唯心主義,而後精神分析式的心智哲學觀又進一步地拓展了這樣的想法(Jurist 2000)。在社會認知的領域中,心智哲學的運用相當普遍。但我們的理論導向有些不同,因為除了認知外,我們也同樣關注情感。也因此我們援引了依附理論,依附理論強調嬰兒與原初照顧者的關係品質會影響到嬰兒的自我感(sense of self),並且有許多實證研究的支持。確切來說,我們的工作不只借用了依附理論,更對依附理論做了重大的重新概念化。我們認為,依附並不只有依附關係本身而已,而是能更進一步發展出表徵系統的能力,這可能是人類為了有助於存活而演化出來的功能。因此本書另一個具有貢獻的面向,便是舒緩了過往精神分析與依附理論的一些長期緊張關係 (Fonagy 2001)。
.
本書的書名是由三個標題(情感調節、心智化、自我發展)組合而成,主要內容就是在談這三個主題與其相互間的關係。我們主要關注嬰兒、孩童、青少年到成人的心智中,對心理狀態表徵的發展。心智化是一個發展理論界很熟悉的概念,論述了 #個體是如何理解到自己運用心智的方法,#好用以調整對於外在世界的經驗。心智化可說是自我發展的根本,因為心智化會逐漸豐厚內在組織,讓個體能參與社會,並與共享此能力的他人構築出複雜的人際關係。另外,我們也用「反思功能」這個詞,為「個體有多少心智化的能力」做出操作型的定義 (Fonagy, Target, Steele, & Steele 1998)。
.
心智化會立即令人聯想到自我的兩個層面:主體性(agentive)與表徵性(representational),也就是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90)所說的「主格我」(I)與「受格我」(Me)。自我表徵的發展一直以來都受到學者的高度關注,詹姆斯的「受格我」,或是「實體自我」(empirical self)(Lewis & Brooks-Gunn 1979),指的是我們認為自己身上所真實擁有的一系列特徵發展,儘管這可能是藉由推論外在環境對我們的反應而得來(Harter 1999)。因此,心智化的這層面在精神分析理論與認知理論中,都是有著長久歷史淵源的概念(Morton & Frith 1995)。但是自我做為心智主體,或我們在他處所說的「心理自我」(psychological self)這個概念(Fonagy, Moran, & Target 1993; Fonagy & Target 1995),相對來說是常被忽視的研究主題。心理學家與精神分析學者對鞏固自我主體性的發展歷程這個議題的漠視,可能是因為在傳統上受到太多笛卡兒主義者「第一人稱權威」的影響,認為個體能夠直接並正確無誤地得知內在的心智狀態,而不是將其看成是一個困難重重的發展成就。瑪西亞‧卡佛爾(Marcia Cavell 1988, 1994, 2000)的工作尤其提醒了大家,精神分析的後設心理學其實與笛卡兒主義相差無幾。精神分析與人類發展學經常附和笛卡兒的傳統假設,認為心智主體性的經驗是天生的。我們試圖在本書打破這個主流哲學傳統,提倡心智主體性應該是種逐漸發展或建構出來的能力。
.
對於意圖行動之表徵的發展與哲學研究都顯示出,意圖心智狀態的表徵可能有更為複雜的內在結構。個體可能可以部分意識到這些意圖結構,也可能完全無法意識到。這件事情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要能理解到自我是個心智主體,就得透過人際經驗,特別是與原初客體相處的經驗。#心智化包含自我反思與人際知覺,這兩種要素結合在一起,就可以使兒童區分內在與外在的現實,也能從人際溝通中區分出內在心智與情緒歷程。在本書中,我們會同時運用臨床材料與實證研究,佐以發展上的觀察,來呈現嬰兒能經驗到自己是個擁有心智的有機體,或是經驗到他自己的心理自我這件事,並非先天固有,而是從嬰兒期至兒童期逐漸演化出的一種結構。這樣的發展極為仰賴兒童與更為成熟、友善及具有反思的成人進行互動才能完成。
.
我們認為,心智化不僅只是一種認知歷程,同時也是透過與原初客體的互動來「發現」情感的過程。因此,本書也會把重點放在「情感調節」這個概念上。在許多發展理論與心理病理學的領域中,這個概念都十分重要(例如Clarkin & Lenzenweger 1996)。情感調節就是主動調整情感狀態的能力,與心智化關係密切,因為心智化就是自我感與主體感的基石。在我們的想法中,情感調節是心智化的前提;但是我們也相信,一旦個體開始心智化,情感調節的本質便會有所轉變。在此我們辨識出情感調節可以是種情感狀態的適應,若發展出更複雜的型態,也能運用情感來調節自我。「心智化情感體會」這個概念,指的是一種更成熟的情感調節能力,讓個體能在自身情感狀態中,發現主觀的意義。我們認為,在每一種心理治療取向當中,心智化情感體會都是療效的核心,這代表著 #個體能在經驗上理解自己的感受,而 #這種經驗遠遠超出了僅能在理智上理解感受的狀況。也是在這種境界中,患者的抗拒與防衛才有意義,因為此時治療者對抗的不只是特定的情緒經驗,同時還是一整個心智模式的功能;這些受損的模式不只會扭曲心智表徵,阻礙療效的進展,同時也抑制了心智功能 (Fonagy, Edgcumbe, Moran, Kennedy, & Target 1993)。所以我們可能會誤解自身的感覺,以為自己處於某種感受,但實際上真正感覺到的卻可能是另一種情緒。不僅如此,個體甚至有可能會把自己從情感豐富的經驗世界中踢出。比如說,有些人沒有能力從心理和心理社會的前因後果設想而一再重蹈覆轍,這可能就是因為此人的心理歷程受到了廣泛的抑制,或是鞏固這些能力的心理歷程發展出了問題。
.
我們的情感調節與心智化理論更豐厚了先前的理論學家所提出的論點,如約翰‧鮑比(John Bowlby)所談的依附的演化功能。我們認為,早期客體關係的演化功能是為了使幼兒打造出某種環境,在這個環境中,可以充分地開展出理解他者與自我心智狀態的能力。我們假設,對於自我與他人心智的反思,都是建構出來的能力,是由早期關係演化而來。對人類而言,發展出能解讀人際互動的心智結構非常重要,而由於心智化又是人際功能的核心,由此推論,心智化在演化上必定有其特別的地位。語言當然是象徵性互動的主要方式,但為了要適當地運用語言,就需要組織主觀世界。內在狀態必須要有其意義,才能夠用來與他人溝通;同時我們也要有能力解讀他人的心智,才能在工作、情愛與遊玩時與他人合作。
.
本書會清楚強調,早期的人際經驗是最初的中介變項,影響著往後心理疾患與心理治療中會出現的心智能力。某種層面上,我們延續了心理社會取向的傳統,認為親職與早期的人際環境是發展病理學中的關鍵 (Cicchetti & Cohen 1995; A. Freud 1981; Masten & Braswell 1991; Rutter 1993; Sameroff 1995; Sroufe 1996)。儘管我們支持上述的觀點,但在上個世紀的精神病學與社會科學中,隨著領養與雙生子行為基因學研究證據出爐,上述觀點也開始陸續遭到批判(Eaves et al. 1997; Hewitt et al. 1997)。這些研究者們認為,過去的研究因為無法控制好基因上的變項,而過度高估了社會環境的影響。然而我們也注意到當前的精神病學文獻都變成了單純的先天論觀點,覺得只有基因資料是寶貴的,而且還有著精神分析這種只注重心理層面資訊的學門所無法提供的價值。其結果就是,早期環境只剩下少許影響,而且這些影響還是由於生理因素的緣故,而非心理因素(例如Marenco & Weinberger 2000)。
.
(未完待續,更多詳請請見本書)
.
《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
心靈工坊文化 出版
📖 https://tinyurl.com/4j7sms3h
柏 克 萊 文化 童 書 在 UrbanCat二本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7年榮獲第28屆金曲獎GMA
最佳客語歌手獎
最佳客語專輯獎
金曲獎兩項大獎肯定。
”這是一張
城市人聽的鄉村魅力,
鄉村人聽的城市浪潮。"
對貓來說,白天就是黑夜,晚上不睡覺的貓,經常在不打烊的咖啡廳做果醬。
二本貓UrbanCat第一張母語創作專輯【光亮徬徨的閃耀年紀The Golden Age】,2016/10/15全球發行。
專輯實體販售/博客萊訂購: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20194857
專輯實體販售還有還有還有這裡:
誠品書店,佳佳唱片,五大唱片,小白兔唱片,元氣唱片,奮死唱片,博樂唱片。
數位購買:
=INDIEVOX=
https://www.indievox.com/disc/11417
=KKBOX=
https://www.kkbox.com/tw/tc/album/nP1gYpr30hMyn0F193Id009H-index.html
=OMUSIC=
http://www.omusic.com.tw/webplayer/webplayer.php
=MYMUSIC=
http://www.mymusic.net.tw/ux/w/album/show/408047
=MOOV(香港)=
https://moov.hk/#/album/VASI00188208A
=ITUNES=
https://itunes.apple.com/tw/artist/er-ben-mao/id1167524863?l=zh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artist/6Mg1zgRMbaqOHpLJffoYg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電答鈴下載
中華電信-下載二本貓UrbanCat-光亮徬徨的閃耀年紀
https://rbt.emome.net/WEBRBT/searchResult.html?keyword=%E4%BA%8C%E6%9C%AC%E8%B2%93&isRecd=0
遠傳電信-下載二本貓UrbanCat-光亮徬徨的閃耀年紀
http://www.fetnet.net/RBT/public/SearchAnnFileKeyWord
台灣之星-下載二本貓UrbanCat-光亮徬徨的閃耀年紀
http://m.rbt.tstartel.com/TSTWeb/searchResult.html?keyword=%E4%BA%8C%E6%9C%AC%E8%B2%93&isRecd=0
台灣大哥大-下載二本貓UrbanCat-光亮徬徨的閃耀年紀
http://music.taiwanmobile.com/nmp-web/home/home00/Controller.jsp?todo=search_song&toURL=%2Fgeneral%2Fsong%2Findex.jsp&type=1&searchBtn.x=0&searchBtn.y=0&thisPage=1&_flag=&search_type=1&keyword=%E4%BA%8C%E6%9C%AC%E8%B2%9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專輯裡第三首歌,【青青黃黃的】,是唯一【客語+河洛語】的寫作。
予喬: 「客語對我們很多年輕人而言,是又新、卻又帶點熟悉的語言文化。我的父母親都是客家人,但是他們彼此之間一直無法用客語溝通。在我有印象以來,父親和叔叔姑姑們總是用客語聊天,母語講得哈哈大笑,而孩子輩的我們卻總是鴨子聽雷。
當年父親隨口一句“學校不會考“而沒有與我分享說母語的樂趣,如今這一年,我卻有幸,一字一句向父親請教客語的美麗聲韻,這份探索的意義是前所未有的。我也是在這一回合的重新學習中,才能懂得『欣賞完世界的風景,只想回到最初的光亮。』」
創團剛滿一年又多一點的超級新生代 『陽光狂潮知性派』樂團二本貓UrbanCat,以一首母語創作【真正的自由是】入圍2016年亞洲電視獎Asian TV Awards最佳主題曲Best Theme Song國際殊榮。
以木吉他(王瑋)、低音提琴(乃涵)、爵士鼓(潘維)、女主唱(予喬),共同編織獨特的音樂旋律與符號,充滿質樸味道與當代細語成人童話的魅力,令人難以摸清二本貓的音樂類別,以自然和諧的旋律和乍聽慵懶的嗓音,唱出母語即將失傳的動聽方言,成就清新的都會民謠。
2016年的最後一天,首播二本貓UrbanCat首張專輯的主打MV【青青黃黃的】。
透過一位舞者/演員/藝術家/平凡女子的日常,表達即使同時能平衡不同的身份認同,幾經創作反芻、思辯世界、靈肉的高潮迭起,MV女主角許倩瑜一個人的獨白戲,細膩詮釋一顆純靜的靈魂,呼應著每一個旁觀者幾度茫然的心,必然的寂寞與自我奮起。女主角和大部份的人又有什麼不同呢?在台北城的山林與水泥林中,刻畫著意志、信念與最終的期待。
MV導演Evan Lin說:「創作是寂寞孤獨的,是和自己對話,遙望內心深處靈魂的時刻,轉化成為養分,
對此希望能夠激勵自己, 青青黃黃的,獻給正在努力的你。」
--
二本貓UrbanCat
吉他:王瑋
鼓:潘維
低音提琴:乃涵
電貝斯:乃涵/王瑋
主唱:予喬
發行:三十而立Sincerely Music
製作人:陳品先Stanley_C
合聲編寫:林依霖
合聲:林依霖/賴予喬/陳品先/王瑋/潘維瀚
無琴格貝斯:林克安
鼓組錄音:陳柏州
錄音師:陳品先/錢煒安
錄音室:112F Studio/Sincerely Music
混音師:陳品先@Sincerely Music/錢煒安 @112F Studio/陳維翰 @Stereo-Paradise
母帶後期製作:陳維翰 @Stereo-Paradise
製作助理:孟欣亞
錄音助理:陳毓婷/陳祺龍
專輯包裝與視覺:羅懿君
企製協力:趙沁琬
客語指導:王旻瑛/賴德鴻
導演:Evan Lin
副導:Unya Chang
攝影:Evan Lin
Unya Chang
製片:有家攝影工作室
後製剪輯:有家攝影工作室
錄音師:陳帥印
動態字型設計:冏津
梳化:Kristine Peng
舞者:許倩瑜
--
青青黃黃的
詞/曲:予喬
編曲:二本貓UrbanCat /陳品先Stanley_C
一個 永遠的故鄉山
一個 永遠的願望海
有一個 永遠的 希望風
有一個 有一個 有一個
你看那邊 日出 黃黃的
你看那邊
孩子祝福的笑聲
不要說 你不知
你看你看
別說
你不敢想
不要說
不會
每一滴汗 每一滴血
果子的甜 甜蜜
輕鬆的夢 一輩子
光線 舒服(台)
時間他 飛啊飛
怎樣過日子
感謝有你的眼淚
請問你 世間夢 世間繁華
請問你 最美的花
別說 你不敢想 不要說
你真的不會
別再說
別驚別驚平凡
好嗎好嗎好嗎
你的你的每一滴汗
你的你的每一滴血
都是青青果子的甜
甜蜜
那都不是輕鬆的夢
浮浮沈沈 一輩子
海海 黑暗中的光線(台)
舒服(台)
無情的 愛
青春不再來
我都在這
感謝你 思慕你(台)
--
二本貓UrbamCat官網:
https://www.facebook.com/urbancaturbanc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