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六月初開始我們的IG就莫名其妙被Action blocked,不能夠按讚、留言、追蹤,甚至連貼文都不行,所以大家也很久沒看到我們貼文。上次貼了一張在熙邊吃邊睡的影片,沒有內文,但號召大家呼籲 @instagram 解開我們的Action blocked,竟然有超過一百個留言!感謝大家對在恩在熙的愛❤️❤️❤️
完整部落格文章內容:
https://projecteaglet.com/ig-action-blocked/
#Actionblock 是很多人都有遇到的問題,自從IG在2019年6月改變他們的演算法後,就一大堆人無故被封鎖行動,我們就來分享一下可能的原因、解決方法,以及我們本身的解決方法(是網路上都沒提過的獨家方法!)
可能的原因:
1、動作超過IG設定的上限
也就是你在短時間內大量的按讚、留言、丟訊息、追蹤、退追蹤,被認為是在Spam(垃圾訊息)或是Bot(機器人)。特別是當你的IG太年輕,只有1-3個月,更有可能被IG認為是假帳號(或者是你真的在留垃圾訊息)。
另一方面,可能是你平常很少用IG,突然心血來潮使用超過IG設定的上限,也可能會有這種情形。
2、你「真的」違反了IG社群守則
例如使用了別人的內容沒有告知對方,侵犯了別人的版權而被檢舉,或者是IG自己認定你侵犯版權。也有可能是你的內容含有性裸露、仇恨言論或是假消息。
3、使用第三方APP
像是各種按讚追蹤、反追蹤增粉外掛、查看誰追蹤、退追蹤你等等,如果過度使用可能就會導致Action Block。
4、在不同地方和設備上登入IG
如果你在短時間之內在不同地方和不同設備,登入自己的IG好幾次又不確認那個是你,IG可能就會認為你被盜帳號而將你Action Block。
解決的方法:
(我們都嘗試過了,沒有解開,但你可以試試看,可能對你有用)
1、轉換IP位置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將網路Wifi轉到手機流量,可能是IG封鎖了該IP位置。再不行就下載VPN App試試看。
2、登出並重新安裝IG
可能是因為cookies或IG本身的資料錯誤導致你被Action Block,登出刪掉再重新安裝,有機會解開Action Block。或者是從其他設備登入IG,尤其是從電腦網路,也有機會解決問題。
3、回報問題
Action Block跳出的訊息有幾種,一種是有日期告知你被Blocked到何時;一種是沒有日期,但有個「回報問題」的選項;最慘的是什麼都沒有寫的,只有一個OK可以按。
如果有回報問題就直接點選,如果沒有的話也別擔心,到設定>使用說明>回報問題,裡面詳細敘述你的問題,說明你沒有違反社群守則(如果有也寫得好像沒有一樣)。但因為IG常收到太大量的問題回報,這個方法只適用於你真的被誤殺,並且要經過個幾天甚至幾個禮拜才會解決。
4、確認登入並設定雙重驗證
到設定>帳號安全>登入活動,確認登入的人是你。再來到雙重驗證中設定Authenticator或是簡訊雙重驗證,向IG證明你是真人。
5、連結其他社交媒體
尤其是連結FB帳號、Twitter,讓IG知道你是真有其人而非機器人假帳號。
6、呼朋引伴標註 @Instagram
這招是從Youtuber 阿滴學來的,但他並不是被 Action Block,而是帳號被停用。任何正式的管道告知IG都沒有用,於是他就號召粉絲標註IG和留言給IG官方帳號,然後問題就解決了。但前提是你的影響力要有這麼大才行(但至少我們一百個留言看起來影響力還不夠)。
7、刪掉某些貼文的Hashtag
可能因為你的某些Hashtag是被IG禁用的標籤,例如前面提到的,性裸露、仇恨言論、嚴重假消息等等的標籤。將自己一些比較有爭議的貼文中的標籤刪掉,也是可以嘗試的方法。
8、最終方法:停用IG
登出刪除IG後,停用IG至少24~72小時,讓你的IG冷卻下來,網路上有些人甚至到一個禮拜、一個月才解除。甚至有些人持續使用被Action Blocked了半年以上都沒有解除(這麼堅持不換帳號也是蠻佩服的)。
9、獨家方法:改掉個人主頁連結
這個方法是沒有在網路上任何地方出現過的方法,但我們換掉IG個人主頁的連結後,Action Blocked馬上解除了!一開始是想嘗試換主頁描述,看有沒有機會讓IG演算法認為我們是真人(就真的是真人啊!)。儲存變更時卻跳出了訊息說發生問題,然後原本Linktree的連結就消失了!
之後把Linktree的連結加回去時,IG就不給儲存,於是就改掉連結去按讚看看Action Block是不是解除了。結果就可以按讚留言,一切都神奇地恢復正常了!!
並非IG封鎖了所有Linktree的連結,因為爸爸的IG帳號也有Linktree,但他的帳號沒事,可是媽媽和在恩在熙使用同一個Linktree帳號,兩個帳號都被Action Block,改掉連結後兩個帳號馬上就被解除了。
然而我們的Linktree帳號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我們的部落格文章,還有一些團購連結而已。可能真的是被IG誤殺或者是有人不小心按到檢舉(我相信應該沒有人會那麼無聊檢舉這個連結吧)。後面直接改成部落格的連結,Action Block就馬上解除,看來也不是因為部落格的關係。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查ig帳號ip位置 在 陳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分手其中一個最折磨人的地方,是把曾經共享的一切,逐一分家。
如果分手也有比賽的話,我跟她大概能夠贏得諾貝爾和平獎吧。我們用猜拳的方式,把書架上的雜誌小說和畫冊,一本一本地分配發還。那本她最愛的泰戈爾詩集被我贏得了,其實她只要跟我撒一下嬌,我就會把書讓給她,可是她並沒有,當她對我客氣得像個剛認識的朋友,我就知道這次我是真的失去她了。於是我只好在她忙著把衣櫃清空時,悄悄把書放進她的行李箱裡面。
還有每天清晨伴隨我們吃早餐的唱片,買來只為了收藏的絕版DVD,都用極其禮讓的態度一一分配完成。我以前總埋怨她買來太多衣服鞋子,如今這所只有三百多呎的房子,竟空闊得像一整座荒蕪的城市。
分手之後,她的社交網絡上再沒有我的身影,聽說對女孩子而言,把前度的照片刪去,是一種社交禮儀──至少對下一任男友來說──因此我每天都像個跟蹤狂般查看她的Facebook和IG,只為了確保沒有別的男生出現。
當然我也問過自己不下百次,就算她真的貼出和別人的合照,除了讚好之外,我還能有甚麼表示?她的生命裡面,我已經沒有任何位置,我們之間唯一的聯繫,便只剩下那個共用的Netflix帳號了。
事情是這樣的,某夜當我登入Netflix,看見那個寫著她名字的分帳戶頁面,我就像個慣性偷窺狂一樣,摒著呼吸點進去,從她的觀看紀錄中,發現她仍然在使用這個帳戶,以往那些兩人窩在沙發上看電影的慵懶時光,在我回憶的螢幕裡慢鏡重播,更糟糕的是,我沒辦法把眼睛移開。
我在她的觀看清單中逐一瀏覽:無痛失戀、心跳500天、Blue Valentine……她離開時是那麼的冷靜灑脫,讓我差點以為她對這段愛情已經沒有半分留戀,她時常抱怨我粗心大意,而我直到她還給我門匙那刻都沒有改變。
從那晚開始,我每天都會登入她的帳號,獨自看她看過的每一套電影,踏著她的觀影軌跡,想像她在看電影的時候是怎樣的心情。
漸漸地,她由看治癒失戀的電影,轉而重看我們一起看過的劇集,那是不是一個暗示?我應不應該主動找她?
正當我猶疑不決的時候,我收到一個電郵,是Netflix推廣新的月費計劃,用較高價錢得到更高的畫質──我想我可以用這個理由,借故問她要不要攤分月費升級?雖然這似乎是一個爛藉口,但總好過我莫名其妙地對她說:「哦是這樣的,因為我偷窺到你在看我喜歡的劇集,所以想打來看看你要不要復合而已。」
雖然我已經把那番說話練習了好幾十遍,可是拿著電話時又突然覺得致電有點太過煞有介事,於是在對話框裡打了又刪,刪了又打,字斟句酌了一整晚,準備按下發送鍵那刻,我發現這晚她正在重看我們最喜歡的Friends,那一刻我忽然覺得,如果這一晚她能夠開懷一笑,那樣就很好了,我又何必打擾。我最終還是刪掉了那個訊息,然後悄悄地升級了月費計劃。
當日子愈久,我就愈找不到借口,而且說實話,失戀的傷痛也漸漸淡了──我的確是這樣以為的,直到那一夜。
那夜我加班後回家,在小巴上收到一封來自Netflix的電郵,通知我有新IP登入了我的帳號,而IP偵測的地點,是芬蘭──那個我們曾經約定要看北極光的地方。
我馬上打開她的社交網頁,但甚麼動靜也沒有,然後我再次登入Netflix,只見她正在看電影《12夜》。
如果說世界上真有一種東西叫戀人感應──「那就像雙胞胎其中一人受了傷,另外一人也會莫名感到疼痛一樣。」她曾經這麼跟我解釋──這刻我是如此沒來由地篤定,她終於去了芬蘭,無論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她都決定真正和我告別了。
*****
今天是她的生日,我打開Netflix,仍然習慣性地點進她的帳戶,看見她正在觀看迪士尼的卡通片。
不再需要甚麼戀人感應,單從常理就可以知道,那不是她看的,而是她給女兒看的。
六年過去,我在社交媒體上看著她和他走在一起,去遍那些我承諾過要帶她去的國家旅行,當夕陽沉下馬丘比丘,他單膝下跪向她求婚,他們在沖繩的小教堂說出誓言,在布拉格的石板路上慶祝周年紀念,如今,有一個很可愛的三歲女兒。
而我自己,也成為了一對雙胞胎的父親。
我愛我的妻子,真的,就算她回頭,我也不可能為了她而離開我的妻兒,只是,我想在心裡一隅,為過去保留一個位置。
「爸爸,你在看甚麼?」
「在看卡通片呀。」
「我也要看!」
在週日下午,我和雙胞胎窩在沙發上,看著她給女兒播的卡通片,所謂的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電話鈴聲打斷了這份寧靜,我從沙發上站起來接聽。
「先生你好,我們是全新的串流平台,現在有一個非常划算的計劃想介紹給你試用。」
月費比我現在的便宜,影片庫存更是翻倍不止,我一邊聽著他的介紹,一邊看著兒子們被滑稽的卡通片逗得大笑,發出銀鈴般的悅耳笑聲。
這時,妻子剛從超級市場買完菜回來。
「不需要了,謝謝。」掛上電話後,我對雙胞胎說:「要跟我和媽咪到公園踢足球的人,舉手!」雙胞胎一邊尖叫著跑到門前套上鞋子,一邊揮動著白白胖胖的小手,妻子沒好氣地笑著俯身為他們綁好鞋帶,我拾起地上的遙控器,把電視關上。
有些東西,往往比愛情來得更長久,只要知道這一點,就已經足夠。
=============
P.S. 非Netflix廣告(雖然好想有XD),純粹作為重度Netflix使用者而諗起的小故事。
新開Patreon會有獨家小說連載同雜文,三本已出版小說足本重溫:
https://www.patreon.com/chanfan
MeWe:https://mewe.com/p/chanfanwriting
IG:https://www.instagram.com/annoyingchan/
FB: 陳煩
查ig帳號ip位置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因為還沒成年,就不需顧慮數位形象?
在「暗網:被窺屏的孩子」這本書中也提到一個八年級女孩的例子,她去面試一項非常優渥的音樂獎學金,在第一階段,她以出眾的才華輕鬆過關,於是晉級到下一階段的面試。但在面試之前,她被主考官告知:「下次來之前,請先上網搜尋妳自己,把網路上所有跟妳相關的搜尋結果印出來、並帶過來。而我們也會做相同的事情,而且,我們預期兩份結果會相同。」
年輕懵懂的孩子可能從來沒有想過,就是這一點一滴:每一張相片、每一個貼圖、每一篇發文、所展現的社交圈、參加的活動、所屬的團體、打卡的「足跡」、按讚的「手印」、瀏覽過的各式網頁、各種情緒下發出的留言,以及包括他朋友的每一則留言,集體描繪出他整體的形象;而臉書、IG彷彿就是一張行動名片、一個人的速寫,讓人在最短時間內一目了然,立判鮮明的評價。
「在網路上沒有『取消』這個選項,任何內容都無法真正被刪除。」這是成立「養育數位原住民」工作坊的美國媒體科技博士Devorah Heitner在「什麼時候可以給孩子買手機?」這本書中所提到的;他同時提醒:「匿名也永遠不是真的匿名」。確實,只要查詢 IP 的位置,還是能知道真實的身分,或者,只要有心,從網路上其他帳號或留言的線索也很可能推斷得出藏鏡人。「天下無匿名,只怕懂科技!」
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維護、甚至經營自己的網路形象從不嫌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