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東微笑曲線串起環島鐵路全面電氣化】
台東及屏東鄉親期盼已久的「南迴鐵路電氣化」終於完工通車,今(12/23)日起正式營運,以台東卑南族命名的普悠瑪自強號及電聯車,將往返穿越中央山脈南端,有效縮短行車時間。不過,歡欣之餘,也要提醒政府強化偵測軌道、檢視既有斷軌、檢討危險邊坡分級等管理措施,才能給民眾一條真正安全回家的路。
在施工人員日以繼夜地努力下,台灣環島鐵路電氣化最後一哩路大功告成,台鐵全線固定班次不再行駛燃油列車,列車出入南迴也不必再換火車頭。今後,高雄到台東可節省27分鐘路程、到花蓮則縮短39分鐘,旅客再也不會聞到刺鼻的柴油味。大大感謝無數施工英雄們的辛勞與血淚,沒有他們,這項艱鉅的工程就無法完成。
電氣化後,南迴線唯一的普快「藍皮列車」也在今日停駛,見證了鐵道的世代交替。吃柴油的「藍皮列車」素有「解憂列車」美名,行經一些秘境小站,打開列車車窗即可見壯麗山海景致,受到鐵道迷愛戴。考量民眾依依不捨,交通部最新表示,藍皮停駛後將進行優化,以兼顧觀光與通勤需求。
長期以來,東部交通相對弱勢,為了縮短城鄉差距,政府必須要持續投入資源予以改善,早日落實火車「雙軌化」,並讓東部鄉親買得到票、順利平安回到家。
🛤️南迴最溫暖身影 日夜守護電氣化工程英雄→https://pse.is/3au377
💙藍皮火車暫別倒數 枋寮南迴台東另類解憂行→https://pse.is/38cmll
😭向最後一班藍皮列車說再見 民眾台鐵人不捨送別→https://pse.is/3aj8xk
柴聯自強號迴力車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讓我們透過時廣文化有限公司於1995年攝製的這段影片,一窺清代坐落在大稻埕的第一代台北火車站及其演進過程,以及回顧昔日在台北供火車專用的澡堂(台北機廠)與旅館(南港客車場)之風采。
【關於台北機廠】
台北機廠,簡稱北廠,位於台北市信義區市民大道五段(京華城對面),廠區興建於日治時期,1935年動工、1939年落成啟用後,原位於北門西北方的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台北工場便遷進此地。二戰後,這裡成為台灣鐵路管理局(台鐵)首要的車輛基地,屬於台鐵機務處的單位之一,為台鐵主要的車輛維修與改裝基地,直至2013年1月10日,才由位於桃園市楊梅區的富岡基地取代之。2015年3月15日,台北機廠經文化部認定成為國定古蹟。
台北機廠的主要業務為電力機車、電聯車、柴電機車及客車車廂的保養與維修,有時也會進行車廂的改裝或改造(像是把平快車改造為冷氣平快車)以及新車的內部裝設(如柴聯自強號及太魯閣號),早年曾經新造火車車廂,並出口到泰國。廠區內設有一座自落成時留存至今,設計風格受到現代主義影響的員工澡堂,這座澡堂是廠區裡第一個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的建物。
【關於南港客車場】
南港客車場,又名南港調車場(簡稱南調),是台鐵縱貫線因應鐵路電氣化所興建的客車調車場,於1974年10月動工興建,1977年12月17日落成啟用,原計畫取名松山客車場,後因位於南港區而改稱南港客車場。
南港客車場坐落在松山車站以東300公尺處,佔地12.6公頃,長度達1公里,場內軌道長達16公里,屬運務處管轄。場內設有電力機車檢修廠設備、洗車台,以及包含台北機務段、台北檢車段、餐旅服務總所等單位的綜合辦公大樓。
南港客車場每日可編組60餘次列車,最多能達80列次。昔日當西部幹線列車仍以台北車站發著時,於南調與台北車站間曾設有一小運轉線,提供迴送列車行駛,在1987年7月1日西部幹線改以松山車站為發著後即告廢止。
之後,配合南港專案將南港車站與松山車站地下化,台鐵西部幹線對號列車整備基地移至改建後的七堵調車場。2005年8月3日起,西部幹線列車改以七堵車站為發著,南港客車場便隨之停用,未來該地將進行都更。
【關於台灣鐵路】
台灣鐵路是台灣在清治時期時,由擔任台灣巡撫的劉銘傳所籌建的鐵路,故又稱劉銘傳鐵路。台灣鐵路分為基隆至臺北、臺北至新竹兩線,為今日縱貫線北段之前身,其原始構想的終點為台南,但當時新竹以南僅築路堤至崎頂,餘段皆未動工,屬未成線。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大清帝國重新啟用劉銘傳,派其以福建巡撫身分督辦台灣軍務。中法戰爭落幕後,大清帝國於1885年決定在台灣建省,劉銘傳便成為首任台灣巡撫。
台灣巡撫劉銘傳在清光緒年間籌建的台灣鐵路,為當時中國第一條以載客為目的的鐵路。1887年(清光緒13年),劉銘傳奏請興建台灣鐵路,在清廷准許自籌工款後,即前往南洋招商,同年4月於台北大稻埕開工,台北車站亦坐落於大稻埕。
1887年5月20日成立「全台鐵路商務總局」,軌距設定為3呎6吋(1,067mm)並沿續至今,開工初期最先興建的是由基隆港口經台北到竹塹(新竹),其中位於基隆端的獅球嶺隧道工程,從1888年春動工,到1890年8月完成,全長235公尺,費時30個月才鑿通,為台灣第一座鐵路隧道,也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座鐵路隧道,目前則是台灣僅存的清代鐵路隧道。
1888年,大稻埕跨越淡水河上的大木橋竣工,為今台北大橋之前身。1888年7月18日,台北(大稻埕)至錫口(松山)通車。1891年10月,基隆到台北通車,然而在這年通車前,劉銘傳即已告老還鄉,結束6年的治台生涯(後於1896年病逝),由邵友濂接任台灣巡撫。1893年,台北到新竹段通車。
台灣鐵路原計畫興建至台南府城,但因甲午戰爭後,台灣被割讓予日本而停工。1895年8月30日,由日籍鐵道隊員板倉勝文踏查舊線跡後提出報告表示,新竹以南至崎頂已有築路堤之遺跡,在舊港亦已興建一條材料搬運的鐵路支線,稱為「舊港支線」,但在完工後便廢棄未用。
台灣在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後,由於鐵路的路線標準極不理想,數座大橋又屢修屢壞,且由劉銘傳興建的鐵路之軌道材質與設計施工,均不符日人之需求。於是,日本當局立即著手一連串改線工事,最後將原本106公里的鐵路拆除至只剩0.8公里可用。在改線工程完工前,由於大橋不通,台北至新竹間一度於大橋畔設立數個臨時車站,進行分段營運。
之後,陸續完成島內南北縱貫鐵道之計畫,而改線工程中又以台北至桃仔園(今桃園市桃源區)之間變動最大,海山口(今新北市新莊區)、龜崙嶺(今桃園市龜山區)之清代舊線因坡度陡峻而遭放棄,而於1901年改為經枋橋(今新北市板橋區)、鶯歌石(今新北市鶯歌區),日後各市鎮之發展衰微也與鐵路有密切的關係。
柴聯自強號迴力車 在 黃健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鄉親爭取更多座位
對台東人來說,每逢佳節不僅倍思親,回鄉車票也是加倍的難買,下禮拜就是中秋節,這陣子已有許多鄉親,焦急地跟我反映買不到票,儘管台鐵目前提供的運能已是最大,但幾天前與台鐵的會議中,我仍極力要求他們為秋節疏運再加碼。台鐵告訴我,為了不耽誤電氣化的工程進度,暫時將以加掛車廂的方式為主,但他們也保證,一定將能掛的車廂都掛上,並將到達台東的座位比例拉到極限,希望能因此幫助更多人順利返鄉團圓。
事實上,我們之所以在此時與台鐵召開會議,除了要求秋節加掛車廂外,更重要的,是為了敲定調整列車班表的事宜。由於這個月25號起,第二批普悠瑪號的車廂就要投入北-花段的營運,屆時,此線上原有的柴聯自強號,就能調度到台東段服役。調整之後,未來北-東假日時段將增加876個座位,運能提升近20%,南迴線加開加掛後,平日與假日也將各增加4百多個座位;當然,我也爭取將加掛與加開後到台東的座位比例,分別提高至90%和70%,讓台東的鄉親和旅客,都能實質受惠於調整後的班表。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花東鐵路電氣化,在日夜趕工下,將可於年底前完工,然而,列車測試作業仍需花上兩個月的時間,因此今年春節縣府的「臨時台鐵局」確定會繼續營業。我們特別要求台鐵,今年車種應全數升級為自強號,並將行車時間壓縮在5個半鐘頭之內;除此之外,列車數將調整為返鄉4列、返工2列,以符合鄉親的需求,待所有細節敲定後,我們會盡快讓大家知道。盼望這末代返鄉專車,能在大家心中留下美好的回憶,歡喜迎接明年三月前普悠瑪號駛進台東後的交通新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