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哈囉少女》Girl's Revenge | ★★★☆
缺乏了溫度,何來關懷?
.
三顆星給本片嘗試挑戰台灣校園罷凌主題的野心,半顆星則獻給劇中短短出現五分鐘的李沐。其他的,嗯,讓我慢慢說吧。
.
先說喜歡的地方:《哈囉少女》的主題圍繞在校園同儕壓力所引爆的霸凌事件,也呈現了相當「直接」的霸凌行為;以「無人是孤島」或「人是孤島」的核心主軸貫穿全劇,為校園生活下了一個不錯的註解。因為在這個人與人所組成的社會裡,沒有人能夠離群索居、置身事外。而校園也只是現實社會的縮影,人們在裡面犯錯、懂得成長,經歷過許多挫折後脫胎換骨,這正是校園YA片帶給我們最寶貴的啟發。
.
而劇情不斷在「手機」或通訊軟體上發酵,也說明了現代人在資訊交換快速的年代,反而減少了人與人實際交流的機會,引發更多誤會和衝突,確實一針見血地帶出現代人普遍的盲點。特別是頗為吸睛的開場,一支女同學的不雅影片在群組上散佈,簡單帶出了故事中的幾位核心角色,看得出劇組在敘事上有著相當大的潛力。
.
但《哈囉少女》清楚把握了校園電影的精隨,卻始終在一種放不開的狀態下講故事,給人一種流於形式的陌生感。換個方式來說,《哈囉少女》整部片彷彿存在著透明圍牆,一種劇情與現實的高中生活相差甚遠的距離感。與其說這是一部探討校園罷凌、同儕壓力的YA片,還不如說這是一部想製造懸疑驚悚的諜報電影;同學間互相抓把柄、互揭瘡疤,最後又在「保證互相毀滅」的證據下來個蒐證反蒐證,對比到《恐懼的總和》裡的美俄總統在猶豫該不該發射核彈;老實說,發射出去後事情會因此落幕嗎?我不這麼認為。
.
這或許另類說著「毀滅只會造成更多毀滅」的道理,但劇情開頭從女同學不雅影片外流而拉開序幕,最終卻用另一個不雅影片外流做結;要說這整個故事的人物角色有什麼成長?亦或是霸凌者與被霸凌者之間的角色互換、轉變?我想,《哈囉少女》懂得說「完」故事,卻沒辦法說「好」一個故事,少了點對人性的關懷,或是對角色深度的精雕細琢,缺乏「溫度」而「流於形式」,是我認為本片非常致命的地方。
.
整部片的劇情在吳允蘅和王可茜兩大角色的鋪陳下,慢慢醞釀人物對立的關係,反而讓許多配角淪為工具之用;橋段與橋段之間的編排,也始終在沒頭沒尾的情況下展開,在快速蒙太奇剪輯的片段中帶過;若要說這是一部討論高中校園的故事,倒不如說這是一個用大人的視角看待高中生活,並用許多生硬、讓人無法入戲的對白、字句,所堆砌而成的剪貼簿。說難聽一點,不是穿穿潮牌衣服、放學去咖啡廳鬼混、在電腦教室用電腦調查案件、在桌上拿油性筆塗鴉就是年輕人,懂?
.
這就是我想講的「溫度」;當一部作品缺乏貼近現實對照的共鳴,或是嘗試著用不是自己的語言嘗試模仿,而不是感同身受;那麼這種關懷也只是流於形式的「了解」,而非「嘗試理解」而已。就像是片中的校園師長一樣,亟欲嘗試了解霸凌事件的人物關係,希望從學生互相指責的過程中拼湊事情的全貌,最終也只會製造出失衡和失控的局面;而真正的問題也還是存在,只是用另一種型式隱藏,等待哪天爆炸罷了。
.
就我個人而言,這種嘗試挑戰校園生活的電影題材,常常容易給我一種「這跟我認識的高中生活差太遠」的感覺;除了電影中呈現的校園元素與我沒有共鳴,我也沒有經歷過之外,缺乏關懷溫度的敘事,給人常常搔不到癢處、畫大餅、射高射炮般地不切實際。
.
台灣真的會有高中生開瘋狂派對?玩國王遊戲玩到床上去?縱使有一百種解釋的可能來說服觀眾,那為什麼九把刀的《報告老師!怪怪怪怪物!》,將不真實的怪物放到補習班、不健康的教育體制、病態的校園之中,反而來得更加寫實呢?很大的原因,就在於你是不是真的想要去理解學生們面對的是什麼,理解為什麼霸凌事件會發生。(而不是單純一句我爽,就可以合理化一切)
.
為什麼我們不論在電影幕前幕後都崇尚「不要犯錯」,「錯了就要受到什麼逞罰、教訓」的觀念呢?而不是將眼光放在這些角色人物的成長,想法上的變化,結局成為和開頭完全不同的人呢?《哈囉少女》成功將觀眾帶到了未知的世界,卻又在最後交代不清而草草結束,不論是吳允蘅和陶治遠、和任力加、和爸爸的故事線,在一個核彈級的影片發佈後,又會對這些人造成什麼影響?
.
若電影最後將女主角過去的霸凌事件與之後發生的霸凌事件相對比,從而瞭解女主角有什麼樣的改變,電影也許會給人更有戲劇張力和教育意義吧?
.
.
《哈囉少女》Girl's Revenge
台灣上映日期:2020-08-07
.
.
.
#哈囉少女 #girlsrevenge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核彈爆炸溫度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朝鮮半島危機系列:北韓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北韓成功試射洲際彈道導彈 但美國能有的處理選項卻極少 戰爭方案因顧慮首爾安全在94年就已排除 談判解決卻面臨國內反對美朝直接談判壓力 北韓也不願將停止核導端上談判桌 以中制朝也未見成效 只能坐望北韓導彈進逼美國本土】
「7月4日國慶快樂。」
2017年的美國,收到了一份不一樣的國慶日賀禮。
「新開發的北韓洲際飛彈,「火星14型」發射實驗成功,」北韓電視台主播李春姬。
「北韓在7月4日以「特別重大報導」,報導了「火星14型」洲際飛彈,試射成功的消息。7月4日清晨5:35左右,從北韓西北部的龜城朝日本海發射,最後落在了日本排他海域內,」NHK新聞。
「這是送給美國的國慶日大禮,金委員長(金正恩)還開懷大笑的說,"以後我們頻繁的給美國送「禮物」過去",現在我們北韓,能打得到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是全球最強的洲際飛彈核保有國,」北韓電視台主播李春姬。
「任何國家」或許是誇張了點,但是經由北韓公布的畫面,綜合美日韓測得的數據顯示,「火星14型」要打到阿拉斯加,不是問題。
「依照搭載在飛彈上的攝影鏡頭,顯示「火星14型」有兩段式推進器,影帶中還用韓文標示,第1段第2段推進器分離字樣,」NHK新聞。
這也是與先前「火星12型」最大的不同。
這是今年5月發射的「火星12型」中距離飛彈,射程超過5000公里,可達美軍在關島的基地。
「可以看出「火星14型」比「火星12型」,上方又多了一截,多出一個推進器的「火星14型」,射程會比「火星12型」更遠,」日本未來工學研究所小泉悠。
「「火星14型」飛行高度2802公里,飛行距離有933公里,」北韓電視台主播李春姬。
「這次「火星14型」據說飛到2800公里高空,若以最小耗能軌道計算,「火星14型」能夠飛行6700公里遠,射程大約可到美國阿拉斯加,」日本未來工學研究所小泉悠。
相較於飛行距離,北韓這次的試射,最關鍵的是證明了北韓,已經具備彈頭「再入大氣層」技術。
「這是美國的洲際飛彈,「義勇兵洲際彈道飛彈」的介紹影片。搭載了核彈頭的洲際飛彈,上升超過1500公里。燃燒完畢的火箭引擎會分離,僅彈頭朝向目標飛去。落下的速度約是時速2萬4千公里,這個速度是音速的20倍,想要攔截的可能性,極為渺茫,」NHK新聞。
但是在再入大氣層時,彈頭將承受7000度以上高溫。
「即使承受數千度的高溫,彈頭內部溫度仍維持在攝氏25-45度,核彈頭爆炸操縱裝置正常工作,精確地擊中目標水域,」北韓電視台主播李春姬。
「再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常會使彈頭四分五裂,於是雷達經常會測到複數物體分離掉落,但是這次沒有發現彈頭四分五裂,顯示北韓不只在,飛彈本體,就連再入大氣層技術也取得很大的進步,」日本未來工學研究所小泉悠。
「不斷的核試驗與飛彈試射,北韓最高領導人金正恩,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核武及飛彈開發,」NHK新聞。
密集試射飛彈的目的,就是要開發出射程超過一萬公里,直接打到美國首府華盛頓的洲際飛彈。
「我們要進行最先端技術的開發,洲際飛彈發射的準備,已經到了最終階段,」北韓勞動黨委員長金正恩(2017.1.1)。
「這是2016年9月北韓的一場引擎試驗,」NHK新聞。
「千萬不能小看這個試驗,這個引擎可以用於人工衛星,但是北韓想要的話,也可以使用在洲際飛彈上,」國際戰略研究所火箭專家Michael Elleman。
「北韓積極投入飛彈開發,始於1990年代,首先進行的是中距離彈道飛彈,蘆洞飛彈,從蘆洞開始漸漸改良,射程越來越遠,在1998年 研發出首枚長距離飛彈,發射了「大浦洞1號」,大浦洞射程已可達美軍日本及關島基地,進入21世紀之後,北韓又帶給世界新的威脅,也就是核武威脅,北韓在2006年,首度發表了初次核實驗的成功,聲稱自己晉升為核保有國之一,在這個時刻,進一步加大核彈攻擊距離的飛彈登場,即射程可達阿拉斯加附近的「大浦洞2號」,接著,到2012年金正恩上台,飛彈開發與核實驗次數急增,緊接著的就是新核彈頭的開發,在確保破壞力的同時,北韓還要實現核彈頭最小化,這就是北韓的戰略,」NHK新聞。
「在北韓發射「火星14型」幾個小時後,美國在和南韓軍方的演習中,也發射了數枚能夠摧毀北韓的飛彈,」CNN新聞。
雖然「火星14型」的影響是什麼,我們尚未得知,但戰爭的確只是在一線之間。
核彈爆炸溫度 在 【廣島原爆第二天】之原子彈的威力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945年8月6日,廣島原爆寫下了世界歷史新頁。核彈這個致命的武器,威力之大堪比恆星核融合所釋放出的能量。本片敘述第一顆原子彈爆發的前因後果, ... ... <看更多>